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荷泽市郛城实验中学高一(上)入学语文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园古代的文人墨多,不管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离不开酒,②说魏晋南北朝
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③唐代文人之
醉酒,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
华,满目俊才,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态横,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
的。
①②③④⑤⑥
A总与其而/但是从而
B都如果/固然而且因此
C常常倘若那么既/所以
D大多假若所以虽然反而/
A.AB.BC.CD.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改革的深化,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行业协会纷纷成立,这是
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的可喜现象。
B.百合喜温凉,忌酷热,但光照要好;喜湿润,但雨水太多根茎就被泡烂了;地要有坡度,
不能有积水;沙质土为佳,土壤最好是越疏松越好。
C.CIPS系统的建成和运行有利于提髙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效率,促进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使用,
更好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
D.园林专家指出,海芋、马蹄莲等植物体内所含的草酸钙结晶会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和水肿,
严重的可诱发窒息,导致死亡.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颗行星围绕运转的母恒星比太阳略小,略冷,但和太阳一样属于比较稳定,寿命比较长
的恒星。因此,这也是首次在与太阳系类似的恒星系统中发现宜居行星。
B.美国宇航局5日发布声明宣布,该局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了太阳系外第一颗类
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
C.两年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经国务院批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年来,赣鄱披
星戴月、埋头苦干,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神话。
D.吉林省的文化企业过去普遍存在规模小、包袱重、员工年龄老化、观念落后等问题。“不
能改没了,而要越改越大”,吉林坚持把改革与整合、改革与扶持、改革与建设、改革与人
才有机结合,增强了这些骨干企业对行业与区域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4.下列各项中,与下文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李清照的闺情词反映的是自己的闺中生活,她的词展示出女性的矜持、细腻、清雅。那些男
性文人代拟的闺情词就显得相形见细。她的词和那些男性文人表达居高临下的怜爱同情的作
品绝不相类。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C.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D.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
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
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
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
之名山”,己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
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
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
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
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从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
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
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
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
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
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
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
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
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三
教九流,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少有记载非正派或下流
的文化资料。
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
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
此其所蔽也”。
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
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娟氏、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
止。由作者“显善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
包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孟子也只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
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
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
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
列入“下下”。
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
的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
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
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
(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有删改)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秉持官方正
统思想,不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B.《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
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C.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大不同,这就
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D.《史记》为私人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书》在编修
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作者的写作宗旨,个性癖好及作者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论证了《史记》和《汉书》
在取材行文上的差异。
B.文章以《刺客列传》《项羽本纪》等为例,论证了司马迁是带着个人主义作风来写作《史
记》的。
C.文章以《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为例,论证了班固坚持“少记载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
资料”的写作原则。
D.通过对比和举例论证,文章得出了《汉书》更秉持官方正统思想,更趋向“文以载道”,
《史记》更爽快淋漓,不拘形迹的结论。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仲舒尊儒的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为当时的政权服务。班固受其
影响,并体现在《汉书》的创作中。
B.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他认为《史记》
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C.司马迁的《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未受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这对中国
读书人来说,是幸运的事。
D.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这
些形象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效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
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
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
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者
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
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
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
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
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
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一一对玻利维亚人
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
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
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
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
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
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
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
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
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谷,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藜麦是一
种美丽的作物,拥有深红色或金黄色的巨大种球。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
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
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
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
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
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
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千百年来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自耕农开始为更加美好
的未来而投资。我在2017年4月听到的玻利维亚人对于该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长的供给正
在拉低价格。玻利维亚的藜麦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多,从2007年的5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18
万公顷。马克•贝勒马尔后来对我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因为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
升。”在风景如画的科尔卡山谷,当太阳落山时,我问杰西卡,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是否应该为
吃掉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的食物而感到内疚。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听到当地人的亲口否认。
“相信我,”杰西卡笑道,“我们有许多藜麦。”乍一看,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
者忧虑的事件讲述了谎言被揭穿的过程。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
成真正的伤害。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
影响现实。在这个例子中,新闻工作者和博主出于高尚的理由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他们由衷地
为一个贫困群体感到担忧,害怕狂暴的全球贸易风潮会危及这一群体的利益。我们很早就知道这
一点:每个新手辩论者和犯错误的小学生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不过,我们可能
不知道这些真相为沟通者提供了多大的灵活性。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
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我将它们称为“竞争性真相”。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8.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藜麦适合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食用,并且由于其营养均衡,被美国宇航局认为是宇航员
食物的理想之选。
B.《独立报》通过片面的事实和数据,《纽约时报》直接援引他人研究,得出藜麦种植区的
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结论。
C.藜麦的大面积种植,让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美国人和欧洲人的
重视,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D.作者认为,尽管一些媒体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的做法值得商榷,但是其岀发点却不是恶意
的,他们为当地的贫困居民感到担忧。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当一起事件超出了我们直接观察的范围时,有些人会根据他人
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判断,生成对该事件的看法。
B.“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可能是因为市场对藜麦的需求量不再大幅增加,而藜麦
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供给日益增长。
C.最后一段以新手论辩与犯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辩护的技巧进行对比,批判报道中的“竞争性
真相”,是借助常规逻辑认知加以批判。
D.从藜麦事件可以发现,一组片面的事实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而这场良心危机
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居民并没有造成真正的伤害。
10.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粮食优先”智库的工作人员塔尼娅•科森在谈到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时表示:“坦率地说,
他们厌倦了藜麦,因此开始购买其他食物。”
B.加拿大《环球邮报》一则新闻的标题为“你对藜麦的爱越深,你对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的
伤害就越深”。
C.制片人迈克尔•威尔科克斯专门为这个问题制作了一部纪录片,他说:“我见过一些反对食
用藜麦的文字评论,实际上,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
D.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埃文•戴维斯指出:“事实上,说谎常常是没有必要的。你可以在不使
用任何谎言的情况下完成许多有效的欺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
时的周瑜。
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
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湿
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艾
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
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
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
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
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
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
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
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周瑜并没有在意我
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
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
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
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周瑜说:
“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
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
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
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
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
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
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
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0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
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
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
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
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周瑜开始时身穿铠甲,后来穿白粗布长袍,人物前后穿着的对比暗示了他心理的变
化。
B.小说写“这鼓角声令我心烦”“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描述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
表现了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
C.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心理的转变,对“我”
的言论由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内心产生了触动。
D.“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应不惧失败。哪怕失败,
哪怕在战场倒下去了,仍是响当当的英雄。
12.以下对这篇小说艺术特点的剖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创造了一种安静悠闲的气氛,为下边的情节发展和刻画周瑜这一形
象做了铺垫。
B.文章以“与周瑜相遇”为主线,运用了梦幻再现的虚写法。如写艾草味、角声都是虚写。
C.文章的最后一段照应了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使本文主题得以升华。
D.文中塑造的周瑜形象与《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笔下的周瑜形象应该说是完全一致的。
13.小说运用了怎样的叙述人称?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沙坪的美酒
丰子恺
①胜利快来到了.逃难的辛劳渐渐忘却了。我住在重庆郊外的沙坪坝庙湾特五号自造的抗建式小
屋中的数年间,晚酌是每日的一件乐事,是白天笔耕的一种慰劳。
②我不喜吃白酒,味近白酒的白兰地,我也不要吃。巴拿马赛会得奖的贵州茅台酒,我也不要吃。
总之,凡白酒之类的,含有多量酒精的酒,我都不要吃。所以我逃难中住在广西贵州的几年,差
不多戒酒。因为广西的山花,贵州的茅台,均含有多量酒精,无论本地人说得怎样好,我都不要
吃。
③由贵州茅台酒的产地遵义迁居到重庆沙坪坝之后,我开始恢复晚酌,酌的是“渝酒”,即重庆
人仿造的黄酒。
④我所以不喜白酒而喜黄酒,原因很简单:就为了白酒容易醉,而黄酒不易醉。“吃酒图醉,放
债图利”,这种功利的吃酒,实在不合于吃酒的本旨。吃饭,吃药,是功利的。吃饭求饱,吃药
求愈,是对的。但吃酒这件事,性状就完全不同。吃酒是为兴味,为享乐,不是求其速醉。譬如
二三人情投意合,促膝谈心,倘添上各人一杯黄酒在手,话兴一定更浓。吃到三杯,心窗洞开,
真情挚语,娓娓而来。古人所谓“酒三昧”,即在于此•所以吃酒决不是图醉。所以容易醉人的
酒决不是好酒。巴拿马赛会的评判员倘换了我,一定把一等奖给绍兴黄酒。
⑤沙坪的酒,当然远不及杭州上海的绍兴酒。然而“使人醺醺而不醉”,这重要条件是具足了的。
人家都讲究好酒,我却不大关心。有的朋友把从上海坐飞机来的真正“陈绍”送我。其酒固然比
沙坪的酒气味清香些,上口舒适些;但其效果也不过是“醺醺而不醉”。在抗战期间,请绍酒坐
飞机,与请洋狗坐飞机有相似的意义0这意义所给人的不快,早已抵销了其气味的清香与上口的
舒适了。我与其吃这种绍酒,宁愿吃沙坪的渝酒。
⑥“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真是善于吃酒的人说的至理名言。我抗战期间在沙坪小屋中的晚酌,
正是“意不在酒”。我借饮酒作为一天的慰劳,又作为家庭聚会的一种助兴品。在我看来,晩餐
是一天的大团圆。我的工作完毕了;读书的、办公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家离市远,访客不再光临
了;下文是休息和睡眠,时间尽可从容了。若是这大团圆的晚餐只有饭菜而没有酒,则不能延长
时间,匆匆地把肚皮吃饱就散场,未免太少兴趣。所以我的晚酌,意不在酒,是要借饮酒来延长
晚餐的时间,增加晩餐的兴味。
⑦沙坪的晚酌,回想起来颇有兴味。那时我的儿女五人,正在大学或专科或高中求学,晚上回家,
报告学校的事情,讨论学业的问题。他们的身体在我的晚酌中渐渐高大起来。我在晚酌中看他们
升级,看他们毕业,看他们任职。就差一个没有看他们结婚。在晚酌中看成群的儿女长大成人,
照一般的人生观说来是“福气”,照我的人生观说来只是“兴味”。这好比饮酒赏春,眼看花草
树木,欣欣向荣;自然的美,造物的用意,神的恩宠,我在晚酌中历历地感到了。陶渊明诗云: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我在晚酌三杯以后,便能体会这两句诗的真味。我曾改古人诗云:
“满眼儿孙身外事,闲将美酒对银灯。”因为沙坪小屋的电灯特别明亮。
⑧还有一种兴味,却是千载一遇的:我在沙坪小屋的晩酌中,眼看抗战局势的好转。我们白天各
自看报,晚餐桌上大家报告讨论。我在晚酌中眼看东京的大轰炸,莫索里尼的被杀,德国的败亡,
独山的收复,直到波士坦宣言的发出,八月十日夜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我的酒味越吃越美。我的
酒量越吃越大,从每晚八两增加到一斤。大家说我们的胜利是有史以来的一大奇迹。我的胜利的
欢喜,是在沙坪小屋晚上吃酒吃出来的!所以我确认,世间的美酒,无过于沙坪坝的四川人仿造
的渝酒。我有生以来,从未吃过那样的美酒。即如现在,我已“胜利复员,荣归故乡”;故乡的
真正陈绍,比沙坪坝的渝酒好到不可比拟,我也照旧每天晚酌;然而味道远不及沙坪的渝酒。因
为晚酌的下酒物,不是物价狂涨,便是盗贼蜂起;不是贪污舞弊,便是横暴压迫。沙坪小屋中的
晚酌的那种兴味,现在已经不可复得了!唉,我很想回重庆去,再到沙坪小屋里去吃那种美酒。
1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吃酒不是功利的事,是为兴味,为享乐,所以相比之下,他更爱吃不易醉人
的黄酒而不是白酒。
B.作者将“渝酒”与抗日时期坐飞机来的真正“陈绍”做对比,讽刺了不思国难、沉迷于口
腹之欲的情状,并标明自己宁吃“渝酒”和共渡国难的态度。
C.作者将晚酌中看儿女的成长进步,比作“饮酒赏春”,既联想到世俗的得失利害,又在儿
女们身上品味出了诸多“兴味”。
D.第六段作者引用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句,意在说明自己吃酒意不在酒,并不只是
为了延长晚餐的时间而已。
1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喜欢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吟味世态人情,于琐屑平凡中挖掘宏旨精义,本文即是如此。
B.本文语言通俗平实,文笔细腻,不事雕琢,且文中多用引用、对比等手法,风格隽永疏朗。
C.作者善于选取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画面进行刻画,描写细腻,富有生活情趣。
D.本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千载一遇的“兴味”才是喜欢渝酒的重点,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
族的深厚情感。
16.作者说“沙坪的晚酌,回想起来颇有兴味”,请结合文章分析“兴味”的内涵。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窃①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命仆燃束菱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
未儿俯首焉,未几磐折②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④
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⑤,且重以烟,遂反聪⑥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
死此不复以出。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
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为者,始获脱然以出。
(选自张养浩《济南龙洞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窃:私自,我。②磬折:弯腰。③会:恰逢。④郁勃:郁结壅塞。⑤隘:狭窄。⑥反
聪:不视听。⑦穴:洞口。
17.下面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
C.感来问讯(都)
D.或曰(或许、或者)
18.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星之异口同声
B.便食船食生取义
C.乃记之而去去死肌,杀三虫。
D.不足为外人道也妾妇之道也
19.下列对《桃花源记》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行踪为线索,记述渔人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
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世界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
界隔绝时间很长。
C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等。
D.本文是一篇作者亲身经历世外桃源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
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20.两文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第1段画横线语句直接描写桃花源入口的①;【乙】文段中间接表现龙洞
艰险的句子是“②”。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鹏鸿天
李之仪㈤
收尽微风不见江。分明天水共澄光。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
心既远,昧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
【注】李之仪一生身处北宋新旧党争时期,官场失意。后虽遇赦复官,授朝议大夫,但未赴
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为缘,自名“姑溪居士”。这首《鹏鸽天》
就作于这一时期。
21.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
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
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
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
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2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
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极目远望,但见江面无风,波澜不惊,水天相映,呈现出澄澈光色。
B.这首词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都提到了心灵摆脱世俗的束缚。
C.眼前秀美风光让词人感受到回归田园的乐趣,产生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4.李之仪的词作除深情之外,别具一段妙理。词中谈到哪些人生哲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
析。
五、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⑵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3)班级换了教室,同桌觉得教室比较破旧,有些抱怨,你可以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劝他关注自身品德修养,不要太在意外部环境。
(4)小刚因病不能参加比赛,汪教练给他发了一条信息。写道:“人生中的机遇绝非只有一次,
古诗云:",。”我对你永远充满信心!”
(5)花和雪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古代诗人常常以雪喻花,或以花喻雪,比如“,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
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请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利用“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I.【答案】B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总是:副词,表示一直如此,经常如此/全是,都是。
都:副词,表示总括。可是;连词,表转折/副词,真是,实在是。去卩:连词,表转折。①前后语
境没有转折关系,排除C、D两项。既然;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常与
“就”“也”“还”等配搭。“如果”表假设关系,常与“那么”“就"等搭配。②后有关联词
“那么”,应选与之搭配的“如果”。
故选:Bo
本题考查复句间的关系,注意掌握常见关联词和副词,以此来判断复句关系.
1.并列复句:既…又…;不是…而是…;是…不是…;一方面方面…;有时…有时…;还;
也;同样;
2.承接复句:
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3.递进复句: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
4.选择复句: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
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5.转折复句:
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去卩、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
竟然;
6.假设复句:
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
(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
7.因果复句:
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
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8.条件复句: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
9.解说复句:
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2.【答案】D
【解析】A.成分残缺,可在“矛盾”后加“的化解”。
B.成分赘余,可删去“最好是”。
C.成分残缺,在“战略”后加“的实施”。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病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各个选项的句子,判断有无语病,作出正确的选
择。
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3.【答案】B
【解析】A.“比较稳定”后的逗号改为顿号,此处为并列定语。
B.正确。
C.“披星戴月”后的顿号改为逗号,此处为谓语并列。
D.第一、二个顿号改为逗号,“规模小”“包袱重”与“员工年龄老化、观念落后”是大并列。
故选:Bo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各个选项的语句判断标点符号运用的正误,
作出正确的选择。
标点符号口诀:
一、句号。句号是个小圆圈,表示句子意思结束,陈述句末要使用,祈使用它语气舒缓。
二、问号。问号须加有疑处,不看“谁”“哪”“为什么”,只有反问是例外,其他一概不照顾。
三、逗号。分句之间表间隔,句内用它意未尽,主谓、动宾关系明,状语后边作停顿。
四、顿号。句内词语若并列,停顿使用“瓜子点”,两数相连表约数,中间顿号不能添。
五、分号。各项内容分行列,分句之间表并列,其他复句用分号,好把第一层次显。
六、冒号。冒号形式两圆点,提起下文与总结,一个句子用一个,套用来两个应避免。
七、引号。强调、引用、特殊义,引号“关门”作标志,引文末尾怎标点?独立使用放里边。
八、括号。句内句外分两种,括号位置不相同,注释词语紧相连,释句放在句后边。
九、破折号。解释、拖音、换话题,事项分承来排列,解说若在句中间,可以前后都出现。
十、省略号。省略号儿六圆点,句、问、叹号可留前,“等”或“等等”若使用,“六点”不能
再出现。
十一、书名号。书报刊物文章名,使用标点“两头尖”,会议、节日、车船号,可用引号莫纠缠。
4.【答案】D
【解析】画线句子用的是对比手法,将李清照的闺情词和那些男性文人的作品进行对比。
A.“烟笼寒水月笼沙”是互文。意思是“烟和月都在水和沙的笼罩之下”。
B.“桃花依旧笑春风”是拟人。“笑”将“桃花”人格化。
C.“十千”“万钱”是夸张。
D.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判断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借代、对偶、通感、顶真、呼告、
互文、对比等。
5~7.【答案】B、C、D
【解析】(1)A.“《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
秉持官方正统思想,不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中“不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曲解文
意,根据原文第5段“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少有记载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可
知《汉书》并不是不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而是很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C.“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大不同,这就
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属于强加因果,由原文第2段“司马迁自称'成一
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可知,“这就决定了”
前后的内容无因果关系。
D.“《史记》为私人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书》在编修
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中“《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的说法
于文无据。
故选B。
(2)C.“文章以《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为例,论证了班固坚持'少记载非正派或下流的
文化资料•’的写作原则”中“论证了班固坚持‘少记载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的写作原则”
曲解文意,据原文第7段“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可知,举《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为例,是
要论证班固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
故选C。
(3)D.“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
这些形象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中“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的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最
后一段“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可知,
作者只是“推想”,说的是“不一定”是孔子及其门徒的真实形象。
故选D。
答案:
(1)B
(2)C
(3)D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
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
找到依据。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
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
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
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8~10.【答案】B、C、B
【解析】(1)B.“《独立报》通过片面的事实和数据”是为了“称藜麦价格的上涨使玻利维亚人
吃不起藜麦了”,《纽约时报》直接援引他人研究,得出的才是“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
正在上升”的结论。
故选B。
(2)C.“最后一段以新手论辩与犯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辩护的技巧进行对比”错,这里使用的论证
方法是对比。
故选C。
(3)第二段观点是: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A.表明是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想吃点别的东西导致藜麦消费量的下降,而不是藜麦价格的上涨,
直接支撑了第二段的观点。
B.说的是藜麦价格的上涨会对当地人造成伤害。与第二段的观点相悖。
C.说的是“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可以用来支撑第三段的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关
联不大。
D.可以用来支撑“竞争性真相”的相关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无关。
故选Bo
答案:
(1)B
(2)C
(3)B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
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
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
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
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11~13.【答案】D、D、
【解析】(1)D.“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应不惧失败”“哪怕在战场倒下去了,仍是响当当的英雄”
错。文中有一句话,“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要
在战场上,在血腥的搏杀里,脱下铠甲,成为一个布衣,成为和平的守卫者,更是作者心中的大
英雄•
故选D。
(2)D.“形象完全一致”错误。《三国演义》中周瑜年青有为,文采风流,江山佳人兼得,春风
喜悦,且有儒将风采,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派豪放。本文作者笔下的周瑜,初见时“身披铠
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沉醉于军号声,“为这战争之音而沉浸”,可见
此时的周瑜是一个沉浸于战争的英豪;当“我”走开时,“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衣着一件白粗
布的长袍”,扔下了战刀,他的四周“不再有鼓角声”,表示周瑜已经放弃战争,甘做平民的英
豪了。
故选D。
(3)小说显然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
文中以“我”作为叙述人称,同时也参与故事情节,与文中“周瑜”见面交流,显得真切自然,
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如见到周瑜对其外貌的描写,“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
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据此分析出,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
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拉近作者与读者的情感。
文中从“我”的叙述视角岀发,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如“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
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
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
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据此分析出,便于进行心理描写,抒发情感,将一
个村妇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更能表现“我”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
一主题。
文中"我"从梦境中见到周瑜,到与其对话进行观点和思想上的交流,到最后走出梦境回到现实,
自始至终贯穿文章的故事情节。据此分析出,“我”也成为故事叙述的线索,便于推动情节的发
展。
答案:
(1)D
(2)D
(3)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
①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拉近作者与读者的情
感。
②便于进行心理描写,抒发情感,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更能表现“我”
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
③“我”也成为故事叙述的线索,便于推动情节的发展。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述人称的能力。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
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剖析和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
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人称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小说,结合具
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
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
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
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
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
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4~16.【答案】C、D、
【解析】(1)C.“既联想到世俗的得失利害”错,根据原文“所以我的晩酌,意不在酒,是要借
饮酒来延长晚餐的时间,增加晚餐的兴味”及第⑦段可知,作者抛开了世俗的利害得失。
故选:Co
(2)D.“托物言志”概括错误,根据第⑧段中“还有一种兴味,却是千载一遇的:我在沙坪小屋
的晩酌中,眼看抗战局势的好转……我的胜利的欢喜,是在沙坪小屋晚上吃酒吃出来的”可以看
出,本文到文章最后才点明主旨一一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使用的“卒章显志”的写法。
故选:D。
(3)根据原文“在抗战期间,请绍酒坐飞机,与请洋狗坐飞机有相似的意义。这意义所给人的不
快,早已抵销了其气味的清香与上口的舒适了。我与其吃这种绍酒,宁愿吃沙坪的渝酒”“还有
一种兴味,却是千载一遇的:我在沙坪小屋的晚酌中,眼看抗战局势的好转。我们白天各自看报,
晚餐桌上大家报告讨论。我在晚酌中眼看东京的大轰炸,莫索里尼的被杀,德国的败亡,独山的
收复,直到波士坦宣言的发出,八月十日夜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我的酒味越吃越美”可知,这里
的“兴味”有对国家民族危难的关心和顾念。
根据原文“我的工作完毕了;读书的、办公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家离市远,访客不再光临了;下
文是休息和睡眠,时间尽可从容了”可知,这里的“兴味”有摆脱白天生活中的俗务的释然与放
松。
根据原文“我借饮酒作为一天的慰劳,又作为家庭聚会的一种助兴品。在我看来,晚餐是一天的
大团圆”可知,这里的“兴味”有一天工作辛劳之后家庭团聚时光的珍惜与眷念。
根据原文“他们的身体在我的晩酌中渐渐高大起来。我在晚酌中看他们升级,看他们毕业,看他
们任职。就差一个没有看他们结婚。在晚酌中看成群的儿女长大成人,照一般的人生观说来是‘福
气',照我的人生观说来只是‘兴味'”可知,这里的“兴味”有儿女成长的欣慰与快乐。
答案:
(1)C
(2)D
(3)①对国家民族危难的关心和顾念。
②摆脱白天生活中的俗务的释然与放松。
③一天工作辛劳之后家庭团聚时光的珍惜与眷念。
④儿女成长的欣慰与快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
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
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
+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
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
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17~20.【答案】B、B、D、曲折、隐蔽、幽深,‘心骇乱恐甚''心尤恐然'
【解析】(1)B.交通,交错相通。句意:田间小路四通八达。
故选:Bo
(2)A.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形容词,不同。句意: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房产项目结算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劳动合同的薪资福利条款2篇
- 直饮水设备租赁合同
- 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合同
- 全新化工企业生产与原料采购合同(2024版)3篇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服务内容扩展及合同属性3篇
- 地坪漆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商标许可合同标的为知名品牌3篇
- 2024年物流机器人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二零二四年度健身服务合同的服务内容和期限2篇
- 2024年东南亚健身房和俱乐部健身跟踪器市场深度研究及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塔格糖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中国传统建筑》课件-中国民居建筑
- 家庭教育主题家长会(3篇模板)
- 第13课 太空新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 广东省医疗收费项目《一、综合医疗服务类》
- 物流生涯职业规划总结报告
- 基于STM32的车辆综合无线监控系统设计
- JBT 8881-2011 滚动轴承 零件渗碳热处理 技术条件
- 医疗生物技术专业
- 希腊神话-英文版-人物关系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