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期初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期初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期初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期初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期初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期初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

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

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

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

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

肯定。虽然道家学派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

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

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

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

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

子比德于玉”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

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

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君

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

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

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

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推崇,并

被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

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

君子……

当然,做君子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

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嗷应,毋淫视,毋怠荒”。对君子的内在要求则更为恢宏、深远。修身

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

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

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

内涵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做个君子,不但

预示了人生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

品牌标识。

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这显然是对

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

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弘扬君子文

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的正面的

人格范式。

B.“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主要指贵族和执政者,后经孔子对其进行内涵改造,便被赋予了许多优秀道德的意

蕴。

C.《周易》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使得君子人格受到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人士大夫及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

和追从。

D.中国人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这说明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已渗透和融入到日常生活及

器物之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化人格体现为绅士、骑士、牛仔,中华文化人格体现为“君子”,后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明显

优于前者。

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君子”被赋予了新的人文内涵,不再纯粹作为政治

上的统治者。

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

种文化基因。

D.君子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推崇,却缺失了血性和勇武。因而我们传承君子文化时,也应正视其中的瑕疵。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二中“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C.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D.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君子文化,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

(5)“当下是弘扬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时代青年当仁不让,请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该如何去做?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不见的珍藏

茨威格

这个故事是我从事艺术品买卖的这37个年头里所经历过的最不寻常的。自从我们钞票的价值就像逸散的煤气

荡然无存以来,古玩交易市场那些暴发户们突然对古旧的版画及画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我得源源不断地进新

((,,

贞。

我不由想到把过去的旧账本拿出来翻一翻,兴许能找出几个昔日的老主顾,从他们那儿弄回几件副本呢。我突

然翻出一捆大概要算是我们最早的老主顾写来的信件。这位滑稽可笑、节约成癖的老兵,作为一位古代版画艺术的

收藏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雅不俗的艺术品味。我将其近60年的订单慢慢地

加以整理,发现他的收藏品早就价值连城了。尽管如此,自从1914年以来,他再也没有寄来过订单了。

我毫不费劲地找到了他的住所一一简陋的乡村楼房的三层楼上,告诉老人我恰好路过这里,顺便拜访一下他一

—我们这个字号的多年老主顾、德国最大的收藏家之一。我们约定下午三点以后来看藏画。

午饭过后,一个衣着朴素的姑娘找到我,说是我的老主顾赫尔瓦特的女儿。她涨红着脸,显得十分局促与尴尬。

她断断续续地告诉我来意:原来在大战过后,老人已经完全失明。当时物价飞涨,单凭老人微薄的退休金,根本无

法应付一家人的日常开销,甚至温饱都不够。不得已,母女俩只好背着老人把他的藏品卖掉。而为了不被这可怜的

失明老人知道,为了让他继续维持他那每天都要花费几小时的“看”画的乐趣,也为了老人能够不知晓真情继续快

乐地活下去,她们只好用一些仿制品和空白页来填充画框,瞒过老人。老人女儿的话使我感动万分,我决定对老人

守口如瓶,并尽力配合他。

我们于是一起到她家去。“赫尔瓦特今天一个中午根本睡不着,为了急于要把他的宝贝给您看。”老人的妻子微

笑着对我说。她女儿的一个眼色已经使她明白我的态度,并让她放下心来了。桌上一大堆画夹已经摊开,等着人去

看。

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

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

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一一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怎么样,”他颇为得意地说道,“您曾看见过比这幅更加精美的复印画吗?每个细部的线条印得多么清晰,轮

廓多么分明。再看看它的来历!瞧这儿”一一他把画页翻了过来,用指甲极为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的某些地方,使

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看那儿是不是真的还盖着图章一一“您看,这儿是那格勒藏画的图章,这儿是收藏家雷米

和艾斯代勒的图章

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我背上起了一阵寒噤,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

只在他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图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

回答才好。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

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

“简直叫人拍案叫绝!”我终于结结巴巴地说道。老人的脸上马上现出得意的神气,“不过,这还根本算不了什

么。”他就这样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边说边让我看画夹,足足忙了两个小时。我和他一起共看这一百来张空白的

废纸或蹩脚的仿制品,而这些在这个可悲的丝毫没起疑心的盲人的记忆里还是真实存在的,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差错、

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精确入微地夸奖并且描绘每一幅画。只有一次,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热情洋溢地说下

去。他拿起一张《安提俄珀》,他那已经训练得十分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没有摸到那些凹纹,于是他

突然皱起眉头,声音也慌乱了:“这不是……这不是《安提俄珀》吧?"他喃喃自语,神情有些狼狈。我马上采取

行动,急忙从他手里把这幅画取过来,热情洋溢地大事描绘我也熟悉的这幅画一切可能有的细节。盲人的那张已经

变得颇为尴尬的脸松弛了下来。“总算找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洋洋得意地掉转脸去冲着他的妻女欢呼起来,“总

算找到一个懂行的,你们也听听。”

他说着,用手指温柔地抚摸一下那些早已空空如也的画夹,就像抚摸一些有生命的东西似的。这是一个既可怕

又动人的场面,因为在进行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过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

我们开始握别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非常柔和,“我终于又能和一个行家一起看一遍我心爱的藏画,这对我来

说真是幸福。我在这儿答应您,在我的遗嘱里加上一条,您应该得到管理这批不为人所知的宝藏的荣誉。请您答应

我一件事:请您印个漂亮的藏画目录,这将成为我的墓碑。”我深受感动地答应他去办这件实际上我永远无法照办

的事,老人死沉沉的瞳仁又为之一亮。

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望着我,一面流泪,她们的目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富有感激之情。我恍恍惚惚

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像童话里的天使似的降临到一个穷人家里,使一个瞎子在两小时内重见

光明,我用的办法是帮人进行了一次虔诚的欺骗,极为放肆地大撒其谎,而我自己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跑

来,想狡猾地从别人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可是我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这阴暗迟钝、郁郁寡欢的时代,

我又一次生动地感觉到纯粹的热情,一种纯粹是对艺术而发的精神上的快感,这种感情我们这些人似乎早已忘怀了。

我心里充满敬畏之情一一我无法用别的方式来表达一一虽然我不知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惭。

我已走在大街上了,回头却看见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楼上的窗口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

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

实世界。我不觉又想起那句含有深意的老话一一我记得好像是歌德说的一一“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看不见的珍藏”,指藏品并不存在和失明老人看不见藏品,同时也昭示了“我”人性中的纯粹与善良。

B.老人先是急切地期盼“我”的到来,后又得意地展示他的珍藏,这种兴奋源于倾吐自己艺术爱好的渴望。

C.老人发现《安提俄珀》画纸的异常这一情节展现了他敏感的艺术鉴赏力,暗示了老人内心的怀疑。

D.老人的妻子和女儿在战后一边艰难地维持家庭的生计,一边依然小心翼翼地尽力呵护着老人心中的艺术世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战过后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飞涨和老人再没给“我”寄来过订单,为后文老人藏品的荡然无存埋下伏笔。

B.小说使用多种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生动地刻画出失明老人的形象,表现出他对

自己藏品的狂热喜爱。

C.结尾处窗口老人“高高兴兴的笑脸”与大街上人群的“愁眉苦脸”形成对比,反映了对艺术的追求能消解现

实的严酷。

D.小说截取了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片段,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控诉了战争,也讴歌了黑暗年代中人性的光芒。

(3)“我”的心理随着老人鉴赏名画的过程逐步发生变化,请简要概括不同阶段“我”的心理表现。

(4)作者在文末引用了歌德的话“收藏家是幸福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天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

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

至,见君子而后因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

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胜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慎,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

则不得其正。心不夺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注]①辟:亲近、偏爱之意。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富A润屋B德C润身D心广E体胖F故G君子H必诚其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指使……和睦,《谏逐客书》中“却宾客以业诸侯”中“业”的用法与之相同。

B.厌,指满足,与《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中的“厌”词义相同。

C.形,指显现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中的“形”用法不同。

D.心不在焉,指心思不在这里,与现代汉语中“心不在焉”在感情色彩上是不同的。

(3)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节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它们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其中“格物”是核心。

B.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注重修身,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撰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

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②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5)“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是什么意思?请简述材料二引用此谚语的用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雪溪馆因题长句四韵①

杜牧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②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③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注]①大中四年七月,杜牧任湖州刺史,大中五年八月将离任赴京,新任刺史到任交接时,诗人由官署暂移居乌

程县害(zha)溪馆驿。②《搜神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千年后化鹤归乡。③苏潭,湖州乌程县

有苏公潭。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百姓以“歌板之声”庆贺秋收,其中“万家”“处处”二语充分呈现了喜庆的宏大场面。

B.颔联抒写诗人的不舍之意,虽然他只担任了一年的刺史,却对当地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岂无情”三字,

采用反问方式,情感深沉。

C.颈联写溪馆内与僧人夜话,苏潭上明月升起,“夜凉”“风定”可以看出诗人平静的内心下面有着一丝落寞。

D.尾联不避重复,连用三个“闲”字,写诗人卸任湖州刺史时的心理,表现他对闲适生活的期待。

(2)朱三锡《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评此诗说:“惟贤刺史胸中眼中乃能有此境界”,结合全诗谈谈刺史之“贤”

是如何体现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暗用屈原《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句意,表

现了词人以“西江”为酒,“北斗”为杯的豪迈气概。

(2)《论语•里仁》中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孔子对“道”的执着追求的句子是“,

(3)“流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兴发感慨的意象。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借流水抒发朝

代兴亡之感,《将进酒》中“”则借此来起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

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淄博烧烤爆红网络。“小串十小饼十大葱”三位一体的“灵魂吃法”,令众多网友①,

也将淄博持续推上热搜。

烧烤到处有,淄博为什么这么火?有人说,“一桌一炉一卷饼”是灵魂;有人说,“沉浸式”的吃法太上头;有

人说,小炉子代表温度、小饼代表包容、大葱代表豪爽……“唯有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很多城市还在为解决

占道经营不懈“努力”的时候,淄博人却上下一心,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为民情怀。

淄博烧烤“火”的根深在人民,淄博人民深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为②砸了招牌,所有食材讲

究的就是真实;淄博烧烤“火”的茎繁在部门协作,如果说这个城市是星河,那每个部门齐心协力就是那点点星光;

淄博烧烤“火”的叶茂在政府管理有方,淄博政府拨照首先丛食住行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保障,.然后要求商家产品

明码标价以规范市场价格,一最后公开投诉热线来举全市人民之力向损害这个城市声誉的人二起说“丕”的规划有序

开展文旅管理工作,以规范、温暖的烟火气报答那些③来淄赶“烤”的旅人。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案例说,一

本《论语》五百多则,一万五千余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

救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思。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

不可同日而语。读《论语》一年,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

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②,结果不一样;

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③;一是正确认识自己,二

是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那里,同时温良恭俭让。

(1)下列句子中的“规矩”和文中加点处的“规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七回:“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那里都没有?”

B.《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那窄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

C.《荀子•儒效》:“设那里,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

D.《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一个期翔更笙的市民。”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内篇•逍遥游》中讲述了一个不龟手之药(一种防手冻裂的药物)的故事:宋国有一家人善于研制不龟

手之药,他的家族靠此秘方,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得到的价值“不过数金”;后来,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用

百金买下了他的制作技术,将它献给吴王,用于医治在吴越交战中受冻的吴国士兵,由此得到的价值是“裂地而封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期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

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

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

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

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

肯定。虽然道家学派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

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

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

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

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

子比德于玉”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

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

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君

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

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

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

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推崇,并

被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

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

君子……

当然,做君子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

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嗷应,毋淫视,毋怠荒”。对君子的内在要求则更为恢宏、深远。修身

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

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

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

内涵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做个君子,不但

预示了人生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

品牌标识。

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这显然是对

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

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弘扬君子文

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的正面的

人格范式。

B.“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主要指贵族和执政者,后经孔子对其进行内涵改造,便被赋予了许多优秀道德的意

蕴。

C.《周易》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使得君子人格受到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人士大夫及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

和追从。

D.中国人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这说明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已渗透和融入到日常生活及

器物之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

A.西方文化人格体现为绅士、骑士、牛仔,中华文化人格体现为“君子”,后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明显

优于前者。

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君子”被赋予了新的人文内涵,不再纯粹作为政治

上的统治者。

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

种文化基因。

D.君子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推崇,却缺失了血性和勇武。因而我们传承君子文化时,也应正视其中的瑕疵。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二中“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D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C.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D.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君子文化,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

(5)“当下是弘扬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时代青年当仁不让,请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该如何去做?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

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

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文名句及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材料内容,仔细比对各个

选项的诗文名句,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侧重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则材料,比较材料的内容,区别其侧

重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

行分析。

【解答】(1)C.“《周易》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使得君子人格受到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人士大夫及底层百

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错。材料一原文“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与儒

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于是,

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可见,”《周易》对

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只是原因之一。

故选c。

(2)A.“且明显优于前者”于文无据,材料二只是提到中华文化人格与西方文化人格的不同,并没有将二者进

行比较。

B.正确。

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错,根据材料二第3段中的“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

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可知,选项把充分条件当作了必要条件。

D.“却缺失了血性和勇武”错,由材料二第5段“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可知君子

文化亦有血性和勇武,且“因而”因果不成立。

故选B。

(3)A.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适,是对君子生活的规定;

B.说强健有力如猛虎,手执缰绳如丝带一般轻松,是对君子动作力量的规定;

C.说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是对君子言谈举止的规定;

D.意为“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属内在品

德的涵养。

ABC三项都是对君子外在的要求。

故选D。

(4)材料一,“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

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概念历久弥新,

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主要谈君子人格的发展及历久弥新的影响力。

材料二,“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

由之路”主要谈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及弘扬君子文化。

(5)①结合“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可

知,君子文化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所以当代青年应努力传承君子

文化优良基因。

②结合“当下是弘扬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当君子内外兼修,自

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

“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可知,当代青年受教育程度普遍提

高,应努力塑造和培育自己的君子人格,内外兼修,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审美内涵的人。

③结合“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

信仰的断裂”“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可知,当下君子文化式微,需要

当代青年努力弘扬君子文化,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

答案:

(1)C

(2)B

(3)D

(4)材料一主要谈君子人格的发展及历久弥新的影响力。

材料二主要谈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及弘扬君子文化。

(5)①君子文化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所以当代青年应努力传承

君子文化优良基因。②当代青年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应努力塑造和培育自己的君子人格,内外兼修,使自己成

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审美内涵的人。③当下君子文化式微,需要当代青年努力弘扬君子文化,确立最具终极意

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不见的珍藏

茨威格

这个故事是我从事艺术品买卖的这37个年头里所经历过的最不寻常的。自从我们钞票的价值就像逸散的煤气

荡然无存以来,古玩交易市场那些暴发户们突然对古旧的版画及画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我得源源不断地进新

a,,

女Io

我不由想到把过去的旧账本拿出来翻一翻,兴许能找出几个昔日的老主顾,从他们那儿弄回几件副本呢。我突

然翻出一捆大概要算是我们最早的老主顾写来的信件。这位滑稽可笑、节约成癖的老兵,作为一位古代版画艺术的

收藏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雅不俗的艺术品味。我将其近60年的订单慢慢地

加以整理,发现他的收藏品早就价值连城了。尽管如此,自从1914年以来,他再也没有寄来过订单了。

我毫不费劲地找到了他的住所一一简陋的乡村楼房的三层楼上,告诉老人我恰好路过这里,顺便拜访一下他一

—我们这个字号的多年老主顾、德国最大的收藏家之一。我们约定下午三点以后来看藏画。

午饭过后,一个衣着朴素的姑娘找到我,说是我的老主顾赫尔瓦特的女儿。她涨红着脸,显得十分局促与尴尬。

她断断续续地告诉我来意:原来在大战过后,老人已经完全失明。当时物价飞涨,单凭老人微薄的退休金,根本无

法应付一家人的日常开销,甚至温饱都不够。不得已,母女俩只好背着老人把他的藏品卖掉。而为了不被这可怜的

失明老人知道,为了让他继续维持他那每天都要花费几小时的“看”画的乐趣,也为了老人能够不知晓真情继续快

乐地活下去,她们只好用一些仿制品和空白页来填充画框,瞒过老人。老人女儿的话使我感动万分,我决定对老人

守口如瓶,并尽力配合他。

我们于是一起到她家去。“赫尔瓦特今天一个中午根本睡不着,为了急于要把他的宝贝给您看。”老人的妻子微

笑着对我说。她女儿的一个眼色已经使她明白我的态度,并让她放下心来了。桌上一大堆画夹已经摊开,等着人去

看。

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

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

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一一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怎么样,”他颇为得意地说道,“您曾看见过比这幅更加精美的复印画吗?每个细部的线条印得多么清晰,轮

廓多么分明。再看看它的来历!瞧这儿”一一他把画页翻了过来,用指甲极为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的某些地方,使

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看那儿是不是真的还盖着图章一一“您看,这儿是那格勒藏画的图章,这儿是收藏家雷米

和艾斯代勒的图章。”

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我背上起了一阵寒噤,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

只在他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图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

回答才好。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

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

“简直叫人拍案叫绝!”我终于结结巴巴地说道。老人的脸上马上现出得意的神气,“不过,这还根本算不了什

么。”他就这样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边说边让我看画夹,足足忙了两个小时。我和他一起共看这一百来张空白的

废纸或蹩脚的仿制品,而这些在这个可悲的丝毫没起疑心的盲人的记忆里还是真实存在的,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差错、

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精确入微地夸奖并且描绘每一幅画。只有一次,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热情洋溢地说下

去。他拿起一张《安提俄珀》,他那已经训练得十分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没有摸到那些凹纹,于是他

突然皱起眉头,声音也慌乱了:“这不是……这不是《安提俄珀》吧?"他喃喃自语,神情有些狼狈。我马上采取

行动,急忙从他手里把这幅画取过来,热情洋溢地大事描绘我也熟悉的这幅画一切可能有的细节。盲人的那张已经

变得颇为尴尬的脸松弛了下来。''总算找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洋洋得意地掉转脸去冲着他的妻女欢呼起来,“总

算找到一个懂行的,你们也听听。”

他说着,用手指温柔地抚摸一下那些早已空空如也的画夹,就像抚摸一些有生命的东西似的。这是一个既可怕

又动人的场面,因为在进行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过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

我们开始握别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非常柔和,“我终于又能和一个行家一起看一遍我心爱的藏画,这对我来

说真是幸福。我在这儿答应您,在我的遗嘱里加上一条,您应该得到管理这批不为人所知的宝藏的荣誉。请您答应

我一件事:请您印个漂亮的藏画目录,这将成为我的墓碑。”我深受感动地答应他去办这件实际上我永远无法照办

的事,老人死沉沉的瞳仁又为之一亮。

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望着我,一面流泪,她们的目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富有感激之情。我恍恍惚惚

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像童话里的天使似的降临到一个穷人家里,使一个瞎子在两小时内重见

光明,我用的办法是帮人进行了一次虔诚的欺骗,极为放肆地大撒其谎,而我自己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跑

来,想狡猾地从别人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可是我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这阴暗迟钝、郁郁寡欢的时代,

我又一次生动地感觉到纯粹的热情,一种纯粹是对艺术而发的精神上的快感,这种感情我们这些人似乎早已忘怀了。

我心里充满敬畏之情一一我无法用别的方式来表达一一虽然我不知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惭。

我已走在大街上了,回头却看见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楼上的窗口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

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

实世界。我不觉又想起那句含有深意的老话一一我记得好像是歌德说的一一“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标题“看不见的珍藏”,指藏品并不存在和失明老人看不见藏品,同时也昭示了“我”人性中的纯粹与善良。

B.老人先是急切地期盼“我”的到来,后又得意地展示他的珍藏,这种兴奋源于倾吐自己艺术爱好的渴望。

C.老人发现《安提俄珀》画纸的异常这一情节展现了他敏感的艺术鉴赏力,暗示了老人内心的怀疑。

D.老人的妻子和女儿在战后一边艰难地维持家庭的生计,一边依然小心翼翼地尽力呵护着老人心中的艺术世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大战过后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飞涨和老人再没给“我”寄来过订单,为后文老人藏品的荡然无存埋下伏笔。

B.小说使用多种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生动地刻画出失明老人的形象,表现出他对

自己藏品的狂热喜爱。

C.结尾处窗口老人“高高兴兴的笑脸”与大街上人群的“愁眉苦脸”形成对比,反映了对艺术的追求能消解现

实的严酷。

D.小说截取了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片段,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控诉了战争,也讴歌了黑暗年代中人性的光芒。

(3)“我”的心理随着老人鉴赏名画的过程逐步发生变化,请简要概括不同阶段“我”的心理表现。

(4)作者在文末引用了歌德的话“收藏家是幸福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再判断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小说的艺术特色,再判断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心理的能力。解答时,要筛选文本信息,再结合题目要求分析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句子的含义,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

【解答】(1)A.“同时也昭示了‘我'人性中的纯粹与善良”错误。由“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

实十分羞愧……想狡猾地从别人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可知,我的动机最初并不纯,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故选Ao

(2)C.“反映了对艺术的追求能消解现实的严酷”错,原文用的是“凌驾”,可知是精神高于现实,而非“消解”。

故选C。

(3)惊讶。结合“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

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

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一一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可知,老人

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他的眼睛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老人热

情的举动、专注的神情,感受到老人完全失明的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这让“我”觉得很惊讶。

恐惧。结合”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

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国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

好”可知,看见老人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国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

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在老人的痴迷与画夹的空空如也前,我心生恐惧,有点慌乱。

感动。结合“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

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可知,老人

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我决定扮演好我的角

色。一边是老太太的恳求,一边是老人的热情洋溢,“我”被老人精神感动的同时,心生同情,愿意帮助他们。

羞愧与敬畏。结合“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望着我,一面流泪,她们的眼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富有感激

之情。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心里充满敬畏之情一一我无法用别的方式来表达一

一虽然我不知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惭”可知,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十分羞愧,又充满了敬畏之

情。老人虽遭双目失明和日不饱食之苦,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充实而美丽,远远脱离了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告别

老人后,“我”的心里充满羞愧与敬畏。

(4)老人是幸福的。战后德国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老人家境每况愈下,他的妻女迫于生活的压力变卖了老人

所有的藏品。为了不毁掉老人的快乐,老人的女儿恳请我为她们保守所有的藏品已卖掉”的秘密,“我”答应尽

力帮忙。老人的妻子和女儿在战后一边艰难维持家庭的生计,一边依然小心翼翼、尽力地呵护着老人心中的艺术

世界,圆合着老人的梦,为老人支撑起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世界。

老人终生为自己的艺术珍藏而骄傲,他热情地夸耀一张张根本不存在的画,还用手精准地指着画上的图章,并以

此作为精神上的寄托,将自己的晚年完全沉浸在拥有这些稀世珍宝的幸福感里。

在阴暗的通货膨胀时期,老人急切地期盼“我”的到来,得意地展示他的珍藏,这种兴奋源于倾吐自己艺术爱好

的渴望,老人虽遭双目失明和日不饱食之苦,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充实而美丽,远远脱离了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

尽管现实严酷,只要有精神追求,就能够在荒芜的现实中看到希望,昭示着人性中的善良与高贵。

答案:

(1)A

(2)C

(3)①惊讶(难以置信)②恐惧(慌乱)③感动(同情)④羞愧(敬畏)

(4)①妻子和女儿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小心翼翼的呵护,圆合着老人的梦,为老人支撑起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

世界,老人是幸福的。

②老人终生为自己的艺术珍藏而骄傲,并以此作为精神上的寄托,将自己的晚年完全沉浸在拥有这些稀世珍宝的

幸福感里。

③在阴暗的时期,像老人一样有着充实而明亮的精神世界的人,可以摆脱严酷的现实世界,他们是幸福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吝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

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

至,见君子而后庆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

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慎,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

则不得其正。心不有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注]①辟:亲近、偏爱之意。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富A润屋B德C润身D心广E体胖F故G君子H必诚其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齐,指使……和睦,《谏逐客书》中“却宾客以业诸侯”中“业”的用法与之相同。

B.厌,指满足,与《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中的“厌”词义相同。

C.形,指显现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中的“形”用法不同。

D.心不在焉,指心思不在这里,与现代汉语中“心不在焉”在感情色彩上是不同的。

(3)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选文第一节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它们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其中“格物”是核心。

B.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注重修身,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接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

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②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5)“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是什么意思?请简述材料二引用此谚语的用意。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的是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

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

(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

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实词、

虚词、特殊句式等。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思考作者引用谚语的用意。

【解答】(1)“富润屋”“德润身”结构一致,应单独成句,在“润屋”“润身”后断开,即BD处;“故”副词,

表因果关系,其前断开,即F处。综上应在BDF三处断句。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

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2)A.正确。都是使动用法,使……和睦;使……成就霸业。句意: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拒绝

宾客来使诸侯成就霸业。

B.错误。掩蔽,掩藏;满足。句意: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C.正确。动词,显现出,表现;名词,情况,表现。句意: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不去做和不能做的情况有什

么不一样呢?

D.正确。现代汉语中“心不在焉”是贬义词,指思想、精神不集中。

故选:Bo

(3)A.格物'是其核心”错,“八条目”之间是递进关系,“修身”是“三纲八目”说的核心。

故选:Ao

(4)①“诚",使……真诚;第二个“致”,获得;“格物”,穷究事物原理。译文: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

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②“好。喜爱;第二个“恶”,不喜欢,厌恶;“美”,优点;“鲜”,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