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3-2024学年物理八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

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为20°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D.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3.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4.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得快

D.听音乐时,分辨合奏中各种乐器的依据是音色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C.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D.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6.潜水员潜入水中工作时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下列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7.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镜是目镜

B.B镜是物镜

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

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8.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给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

B.汽车轮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

C.缝衣针的表面做得很光滑

D.为了移动重物,在它下面垫上圆柱形钢管

9.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5,质量之比是1:2,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A.1:5B.5:1C.4:5D.5:4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铁比1kg棉花质量大

B.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

C.将铁块从20°C加热到800c后,铁的质量不变

D.将铁块放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铁的质量变小了

11.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的S4图像,由图像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7s~20s钟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20s内的平均速度是lm/s

B.在0-5s内,”>列甲,在20s内则是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

C.第1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10s钟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D.经过5s,乙在甲后面5m处,第15s钟时,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运动的

12.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

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砲电电电

A.湖面:MB•湖面皆C.湖面「;金D.湖面「更

但建苞春

1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B.海波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冰的温度只要达到0C,就一定熔化

D.液化石油气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中的

15.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小孔成像B.立竿见影C.海市蜃楼D.水中倒影

16.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7.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

18.一个最多能装1kg水的瓶子,它一定不能装下1kg的(0水银>0破唆>0微水>0水>0酒精)()

A.盐水B.酒精C.水银D.硫酸

19.在测量铁块的密度时,用了下面几个步骤,则测量步骤合理顺序是()

①计算铁块的体积②记录铁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

③观察量筒中水的体积④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

⑤调节好天平⑥计算铁块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B.④⑤駆@@

C.⑤④③②①⑥D.③②①⑤④⑥

20.打兵乓球是同学们喜爱的运动。打兵乓球时发生的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发球时,将乒乓球向上抛起

B.接球的同学用球拍将球挡回去

C.球打在桌面上,向上跳起

D.掉在地上的球被同学踩扁了

21.对于密度公式p=M的理解,正确的是

A.某种物质的密度P跟其质量m成正比B.某种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V成反比

C.某种物质的密度P跟其体积V成反比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

22.噪声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在实际中不可行的是()

A.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B.在住宅小区多植树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D.在高速路旁设置隔声板

23.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经常有禁鸣喇叭的标志,通过禁鸣喇叭减少噪声污染。在下列措施中,与这

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图书馆禁止高声喧哗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24.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5.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考生步入考场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

C.人体的体积是0.5m3

D.物理考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26.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剩余水的()

A.密度变小,体积变小,质量变小B.密度不变,体积变小,质量变小

C.密度不变,体积不变,质量变大D.密度变小,体积变小,质量变大

27.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0km/h.则汽车行驶这120km()

A.所用时间为2.4hB.所用时间为2.6h

C.平均速度为48km/hD.平均速度为50km/h

28.一个质量为0.2kg的容器,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2kg;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2kg,下表中有几种物质的密度(常

温常压下)供你参考,你经过分析可知该液体为()

物质密度/(kg・m")物质密度/(kg-m-)

水银13.6X103纯水1.0X103

硫酸L8X103酒精0.8X103

A.硫酸B.酒精

C.水银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29.用一个物体将如图电路中a和b两点连接起来,可以使小灯泡发光,下列物体中最合适的是

A.铁钉B.木筷子C.橡皮擦D.塑料管子

30.刚砍伐的某种湿树木与该树木完全脱水后的密度之比为3:2,完全脱水后,树木的体积缩小了25%,该树木的含

水率(刚砍伐的湿树木中水的质量占湿树木质量的百分比)是()

A.60%B.50%C.40%D.3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汽车在南京长江隧道中行驶,有以下安全提示信息,请在横线

上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标志的含义.

(1)限高4.5;

(2)限速80;

(3)隧道中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32.冬天同学们早上常常看到大雾,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形成的,当太阳出来,大雾又渐渐散

去,这是大雾发生了的缘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33.声音在15弔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小明对着山崖喊一声,6s听到回声,则他与山崖间的距离是

m.航天员不能用这种方法在月球上测量距离,是因为o

34.如图所示为一款“空气加湿器”,通过査阅说明书得知:家里所用的是超声波加湿器,这种加湿器是采用超声波

高频振荡,将水化为lum〜5Nm的超微粒子,通过风动装置,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均匀加湿的目的。超

声波将水变成超微粒子形成水雾,说明声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水雾散发到空气中后,通过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该过程需热量。

35.小明打开冰箱门时,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拭时,抹布却

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现象。

36.小明逛紫薇公园时看到一些现象。

⑴亭子里有同学在拉小提琴,他用手指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⑵冬日早晨,湖面上白气袅绕,“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⑶阳光下,小明看见湖边树荫下点点圆斑,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他看见的上述“圆斑”、“鱼”、“蓝天”

和“白云”四个景象中,与“海市蜃楼”成像原理相同的是,属于虚像的有个。

37.在100m短跑比赛时,如果裁判员听见声音才开始计时,则计时的结果将出现s的误差;这样计时是将

该运动员的成绩了(选填“提高”或“降低").(*=340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8.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

成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需(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

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39.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C。

40.物体所含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如图所示的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1)在安装器材时最后装的是(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

(2)当水温升到92C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00.511.522.533.544.5

水的温度/℃92939495969798989898

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o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其体积

(选填“增大”或“减小”)«

(3)为证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继续吸热,应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42.小明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

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端调节;(选填“左”或“右”)

⑵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祛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右盘

中所放祛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g;

(3)将金属块放入装有35ml水的量筒内,水面上升后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为

_______g/cn?。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2020年1月7日,中国制造的首批特斯拉Model3在上海超级工厂交付车主。如图所示,该纯电动汽车整车质量

为1800kg,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2倍。求:

(l)Model3所受的重力大小;

(2)汽车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大小。

44.如图所示,A、8两个完全相同的、容积为3xl(r3m3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x10-m2,

容器内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其中A容器中盛有水,水面距容器底部0.1m,8容器中盛有酒精

3,

(piS,s=0.8xl0kg/m)o求:

(1)A容器中水的质量加水。

(2)8容器中酒精的体积/p

(3)将质量为2.7kg的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酒精不溢出。求:金属块的最小密度。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C

【分析】(1)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比较甲

乙两图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

(2)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1)由甲图可知,物距u=35cm-5cm=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fV30cm

<2f,可得15cmVf<30cm;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30cm>2f,得fV15cm,

所以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

(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与图甲相同;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

可见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D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⑶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详解】A.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项错误;

B.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则入射角为90。-20。=70。,所以反射角也为70。,故B项错误;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故C项错误;

D.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故D

项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正确;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

大于二倍焦距,故B错误;

C.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D

错误。

故选A.

4,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不同的乐器的材料、结构的不同,造成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发声体,故D正

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为答案.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故C错误.

D.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6,B

【详解】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

于入射角。

故选B。

【点睛】

7、D

【分析】望远镜望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

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详解】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靠近眼睛的是目镜,靠近物体的是物镜,故AB错误;物镜的作用是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衣针的表面做得很光滑,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

D.垫上圆柱形钢管,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D

【解析】由「='得,甲、乙两块金属的密度之比:包=旦=也乂迄=丄*工=2,故D正确。

V夕乙丝%/224

10、C

【详解】A.1kg铁的质量和1kg棉花的质量是相同的,故A错误;

B.水结冰,体积变大,状态发生改变,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将铁块从20℃加热到800℃后,其温度发生改变,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因此铁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将铁放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状态发生了改变,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A.由图可知,在7s~20s钟内,乙车一直停在出发点20m处,静止不动,故A错误;

B.在0-5s内,由图可知,甲走了10m,乙走了15m,时间相同,运动路程大的速度大,此时v-X甲;在20s内甲走

了40m,乙走了20m根据速度公式可得此时甲、乙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2m/s

s甲20s

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故B项正确;

C.第10s时,乙车静止,速度为零,甲车还在运动,两车速度不相等,故C项错误;

D.经过5s,由图可知,甲走了10m,乙走了15m,是乙车在前,故D项错误。

12、D

【详解】①双层玻璃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②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③马路两旁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④髙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13、C

【详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和像关于镜面对称分布,大小相等,分析只有C符合对称分布.

14、A

【详解】A.水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

B.海波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一个标准气压下,冰的熔点是冰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后,还要继续吸热,故C错误;

D.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日常生活中用的液化石油气,因为是在常温下使用的,是采

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中的,故D错误。

故选Ao

15、D

【解析】解:A、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立竿见影属于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

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6、A

【分析】本题要考虑到桌子的长度不是很大、时间路程不能太小、时间用秒表容易记录以及实验时的误差大小等.

【详解】平均速度肯定要范围越大越好,桌面的范围不是很大,所以尽量取两端,取较长时间可能会有误差,可能超

过台子上运动的时间,再说时间到的时候小球在运动中,不能精确定出小球瞬间所在位置,又会带来较大的误差,所

以肯定A好,一到点掐秒表,应该还是较准确的,多做几次,再取平均值,因为掐秒表的动作反应也有误差.

【点睛】

为了减小误差,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不能取太小的路程或时间,一般选定较长的路程来测时间.

17、C

【详解】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由折射的光线进入了潜水员的眼睛,所以选C.

18、B

m

【分析】瓶子能装1kg的水,装其他的物质,由丫=一可知,若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可以装下,若密度小于水的密

P

度,则不能装下。

【详解】A.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可以装下,故A不符合题意;

B.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不能装下,故B符合题意;

C.水银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可以装下,故C不符合题意;

D.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可以装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C

【详解】实验中,调节天平必须是首先要做的;再测量铁块的质量,这样的质量会更准确,因为后面还要浸水和系线,

会影响质量的结果;测体积时要先倒入适量的水,再将铁块放入,算出两次的体积差;最后利用公式求出密度的值。

故选C。

20、D

【详解】A.发球时,将乒乓球向上抛起,兵乓球由静止到运动,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接球的同学用球拍将球挡回去,兵乓球受力改变了运动方向,即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球打在桌面上,受桌面的对它的反作用力,改变运动方向向上跳起,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被踩在脚下的兵乓球变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符合题意。

21、D

【详解】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该公式表达的意义是:对于同种物

质而言,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跟着增大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总是成正比的,所以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所

以选项ABC错误、D正确.

22、A

【详解】A.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在住宅小区多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高速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B

【详解】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图书馆禁止高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D

【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的,当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可以不受力,故B错误;

C.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25、B

【详解】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

4km/h=4x——m/s-1.1m/s

3.6

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挂)大约15cm,全新2B铅笔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左

右,故B符合实际;

C.水的密度是L0xl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L0xl()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

约为

m50kg

V=—=0.05m3

P1.0xl03kg/m3

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3g,物理考试卷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6、B

【详解】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剩余水的质量与体积变小,但密度不变;故B

符合题意。

故选B。

27、C

【详解】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60km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60km

C

的平均速度为40km/h.由,=-得汽车行驶这120km用的时间分两段分别为

v

s.60km”

t=—=-----------=lh,

}W60km/h

s,60km1门

t,=—=-----------=l.5h,

v240km/h

总时间为2.5h,平均速度为

120km

v=-------=48km/h

A+/2lh+0.5h

选项C符合题意.

28、A

【详解】水的质量为

机水=L2kg-0.2kg=lkg,

fTJ

根据〃可得,水的体积为:

_加水二Ikg=lxl(T3m3,

33

。水lxl0kg/m

此时y水=b版=丫泓。液体的质量:

m液=2kg-0.2kg=l.8kg,

液体的密度:

P^_=—=丄81y3=1.8xl03kg/m3,

浓噥lxl0-3m3

查表可知,该液体为硫酸。

故选A.

29、A

【详解】要使灯泡发光,连接a、b两点的物体应为导体,木筷子、橡皮擦、塑料管子是绝缘体,铁钉是导体,故A

正确.

故选A.

30、B

【详解】由题意可知

c的.叫:「毛2

湿干KJ。。%)%-

机湿:机干=2:1

可知湿木完全脱水后质量是原来的一半,即湿木的含水率为5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mkm/h声源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对有关高度、速度填上正确的单位即可;根据鸣笛和产生的噪声之间的关系确定即可.

【详解】结合常识知道,隧道高度介于3m和6m之间,所以应是4.5m;汽车在隧道中行驶速度不能太快,大约是

80km/h;隧道鸣笛会发出非常明亮的声音,在隧道内多次反射后,叠加在一起形成非常严重的噪声,鸣笛是噪声的声

源.

32、液化汽化

【解析】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当太阳出来,大雾(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大雾又渐渐散去。

33、3401020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声音在15。(2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由题意可知,小明与山崖间的距离是

s=丄SH=—vZ=—x340m/sx6s=1020m

2s22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月球上传播,所以航天员不能用这种方法在月球上测量距离。

34、能量汽化吸收

【详解】⑴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将水变成超微粒子形成水雾,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2][3]雾散发到空气中后,通过汽化变成水蒸气,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35、凝华凝固

【详解】⑴霜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⑵湿抹布上的液态水遇冷凝固,使抹布粘在侧壁上。

36、音调液化“鱼”3

【详解】(1)口]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用手指去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琴弦的振动频率,改变了琴声的

音调。

(2)⑵冬日早晨,湖面上白气袅绕,“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3][4]阳光下,小明看见湖边树荫下点点“圆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在湖边看见湖水中的“鱼”

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湖中的“蓝天”、“白云”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密度不

均匀的空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故与“海市蜃楼”成像原理相同的是看到水中的“鱼”,属于虚像的有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