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墓地、族谱到祠堂明清山东栖霞宗族凝聚纽带的变迁1.墓碑谱系记录家族世系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墓碑不仅是纪念逝者的标志,更是家族世系传承的重要载体。山东栖霞地区的宗族,历来重视墓碑的设立与维护。墓碑上镌刻的不仅仅是逝者的姓名、生卒年月,更有一系列复杂的家族谱系信息。这些信息详细记录了家族的繁衍脉络,每一块墓碑都是家族历史的一部分。墓碑的设立,往往由家族中的长辈或族长主持,体现了家族内部的权威与秩序。在明清时期,栖霞地区的家族墓地选址往往经过精心挑选,以求风水之利,确保家族子孙的福祉。在这样的背景下,墓碑不仅成为了家族成员的归宿地,更是家族荣誉和凝聚力的象征。墓碑上的谱系记录,对于家族成员来说,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它让家族成员明确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了解自己的先辈,从而增强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墓碑也是家族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在特殊的日子里,如清明节等,家族成员会聚集在墓地,共同祭拜祖先,通过这一仪式强化家族内部的联系和团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墓碑谱系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每当有新的家族成员出生或离世,墓碑上的谱系记录便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这种动态的更新,不仅体现了家族生命的延续,也反映了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墓碑谱系在明清时期山东栖霞地区的宗族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记录了家族的世系传承,更是家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墓碑谱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一地区宗族的历史与文化,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变迁与家族发展。2.墓地空间布局的世系排列和昭穆有序在明清时期的山东栖霞,宗族凝聚的一个重要纽带便是墓地的空间布局。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更彰显了世系排列和昭穆有序的家族观念。栖霞的宗族墓地,通常遵循着严格的世系排列原则。家族中的长辈,如祖父母、父母等,其墓穴通常位于墓地的中心或显眼位置,以示尊敬和纪念。而晚辈的墓穴则围绕长辈的墓穴依次排列,形成了一种层次分明的空间布局。这种布局不仅便于家族成员在祭祀时辨认和定位,也强化了家族成员对家族世系的认知和尊重。除了世系排列外,栖霞的宗族墓地还注重昭穆有序的原则。昭穆是古代祭祀时的一种站位次序,后来被引入到墓地布局中,用来表示家族成员之间的尊卑关系。在栖霞的宗族墓地中,长辈的墓穴通常位于高处或前方,而晚辈的墓穴则位于低处或后方。这种布局形式,既体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尊卑有序,也强调了家族成员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道。墓地空间布局的世系排列和昭穆有序,是明清时期山东栖霞宗族凝聚的重要纽带。这种布局形式不仅体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和尊卑有序,更彰显了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这样的墓地空间中,家族成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家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从而进一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墓地祭祀活动的制度化和组织形成(如“房社会”)明清时期,山东栖霞地区的宗族凝聚纽带经历了显著的变迁,其中墓地祭祀活动的制度化和组织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这一时期,宗族组织逐渐形成了以“房社会”为代表的结构,这一结构对于宗族的凝聚力和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明清时期的山东栖霞,宗族组织开始逐渐向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墓地祭祀活动作为宗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其制度化和组织形成成为了宗族发展的关键。墓地祭祀活动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仪式和规则。宗族成员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参与祭祀,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对祖先的纪念,更是宗族成员之间相互联系和认同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些祭祀活动,宗族成员得以强化对共同祖先的记忆,增强宗族的内部凝聚力。“房社会”是明清时期山东栖霞宗族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基于血缘关系而形成的小团体,通常以一个共同的祖先为中心,成员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房社会”中,墓地祭祀活动往往由宗族中的长辈或者族长来组织和领导,确保祭祀活动的顺利进行。“房社会”的形成和墓地祭祀活动的制度化,共同促进了宗族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在面对外部压力或者困难时,宗族成员能够通过这些活动和组织迅速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挑战。这种基于血缘和地缘的紧密联系,为宗族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变迁,宗族组织也在不断地调整和适应。墓地祭祀活动的制度化和“房社会”的形成,使得宗族能够在社会动荡和变革中保持稳定和连续性。这些宗族组织不仅在维护宗族利益方面发挥了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明清时期山东栖霞宗族凝聚纽带的变迁中,墓地祭祀活动的制度化和“房社会”的组织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变化不仅加强了宗族内部的联系,也为宗族在社会变迁中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1.族谱对家族历史的记录和传承族谱,作为一部详细记录家族血脉、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宝典,是宗族凝聚的重要纽带。在明清时期的山东栖霞,族谱的编纂和传承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详细记录了家族的世系、婚姻、人口变动等基本信息,更将家族的兴衰、荣誉、事迹和精神风貌等珍贵资料传承下来,成为了后人了解和研究家族历史的重要依据。在栖霞,族谱的编纂往往由家族中的长老或文化人负责,他们倾尽心血,将家族的历史一一梳理,力求准确无误。族谱的编纂不仅仅是一个记录的过程,更是一个弘扬家族精神、传承家族文化的过程。每当新的族谱编纂完成,都会在祠堂或家族聚会中郑重其事地宣读,让每一位家族成员都能够深刻感受到自己作为家族一份子的荣耀和责任。族谱的传承同样重要。在明清时期,栖霞的宗族们都非常重视族谱的保管和传承。他们往往会将族谱精心保管在祠堂或家族中的秘密之地,确保族谱的安全。同时,他们也会将族谱的传承作为家族教育的一部分,让后代子孙从小就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家族的凝聚力。通过族谱的记录和传承,明清时期的山东栖霞宗族得以更好地凝聚家族力量,弘扬家族精神,为家族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族谱在宗族认同和凝聚力中的作用在明清山东栖霞地区,族谱在宗族认同和凝聚力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族谱逐渐在民间普及,特别是在清朝中叶之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业的兴盛,带动了祠堂及其物质基础祭田的发展。族谱通过记录家族世系,提供了一个追溯祖先和血缘关系的重要工具。它帮助家族成员确认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增强了家族内部的认同感。通过族谱,家族成员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这种对家族历史的认知和传承,对于维系家族的凝聚力至关重要。族谱还通过规范家族内部的礼仪和行为准则,进一步加强了家族的凝聚力。族谱中通常包含了家族的家规、家训以及祭祀祖先的仪式等内容。这些规范和仪式不仅为家族成员提供了行为指导,还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将家族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祠堂逐渐取代了墓地系统,成为宗族活动的公共空间。祠堂为家族成员提供了一个聚会、交流和共同参与祭祀活动的场所。在这里,家族成员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共同回忆家族的历史,并商讨家族的事务。祠堂的存在进一步巩固了家族的凝聚力,并使家族成员能够更好地团结在一起。族谱在明清山东栖霞地区的宗族认同和凝聚力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记录家族世系、规范家族内部的礼仪和行为准则,以及提供一个公共活动空间,族谱帮助家族成员确认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增强了家族内部的认同感,并最终促进了家族的凝聚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经济发展和商业兴盛对祠堂建设的推动明清时期,山东栖霞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商业兴盛对宗族凝聚纽带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祠堂建设方面。在这一时期,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手工业的发展,山东栖霞地区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商业活动日益频繁,这为宗族的凝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带来了财富积累,使得宗族有能力投资于祠堂的建设。祠堂作为宗族的象征和中心,其规模和质量往往反映了一个宗族的经济实力和地位。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许多宗族开始兴建或扩建祠堂,以此来彰显其家族的荣耀和声望。祠堂的建设不仅包括了对建筑本身的投资,还包括了对内部装饰、祭祀用品和维护费用的投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商业兴盛促进了宗族间的交流与合作。商业活动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人际往来和信息交流,宗族成员通过商业活动结识其他宗族的成员,从而加强了宗族间的联系。商业合作也成为宗族间建立联盟和互助关系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祠堂成为了宗族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场所,宗族成员在这里举行各种社交活动,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凝聚力。经济发展和商业兴盛还影响了宗族的价值观和社会地位。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财富和商业成功成为了衡量个人和宗族地位的重要标准。宗族成员更加注重通过经济活动来提升自己和家族的地位,而祠堂作为展示宗族成就的重要场所,其建设和维护自然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明清时期山东栖霞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商业兴盛对祠堂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促进了宗族的物质建设,也加强了宗族间的联系和凝聚力,同时也影响了宗族成员的价值观和社会地位。祠堂作为宗族凝聚的纽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祠堂作为宗族活动的公共空间的功能和意义在明清山东栖霞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业的兴盛,祠堂及其物质基础祭田得到了发展。祠堂作为宗族活动的公共空间,其功能和意义超越了墓地系统。祠堂成为祭祀祖先的重要场所,通过祭祀活动,加强了家族成员对共同祖先的认同感,从而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祠堂也是家族成员聚会、议事的场所,家族中的一些重要事务,如选举族长、修建祖坟等,都会在祠堂中进行讨论和决策。祠堂还承担着教育的功能,对表现优秀的族人进行奖励,对犯有罪责的族人给予惩戒,以此来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祠堂还是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象征,它保存着家族的族谱、文献等重要资料,是家族成员了解家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祠堂作为宗族活动的公共空间,在明清山东栖霞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家族成员交流、决策和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维系家族关系、传承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3.祠堂对墓地系统的延续和超越入清以后,族谱迅速在民间普及。清中叶以来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业的兴盛,带动了祠堂及其物质基础祭田的发展。祠堂作为宗族活动的公共空间,延续并超越了墓地系统的作用。祠堂在空间上提供了一个固定的、专门用于宗族活动的场所。相比于墓地,祠堂不再局限于祭祀祖先的单一功能,而是成为宗族成员集会、议事、举办各种仪式和庆典的地方。这种公共空间的建立,增强了宗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了宗族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祠堂通过祭祀仪式和祖先崇拜,延续了墓地系统对家族世系的记录和传承。祠堂中的家谱、祖先牌位等,与墓地中的墓碑一样,都是家族历史和血脉关系的见证。通过定期的祭祀活动,宗族成员能够共同缅怀祖先,强化家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祠堂还通过设立族田等经济手段,为宗族提供了物质支持和保障。族田的收入用于祠堂的维护、祭祀活动的开支以及对贫困族人的救助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个体家庭的经济负担,增强了宗族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地位。明清山东栖霞地区的祠堂在延续墓地系统对家族世系传承和凝聚力强化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公共空间、经济支持等方式,超越了墓地系统的功能局限,成为宗族发展和整合的重要纽带。这一变迁反映了栖霞宗族收族方式的变更,是参与宗族活动的人群变更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参考资料:在历史的长河中,栖霞宗族的变迁是一个独特的篇章。尤其是在明清时期,这一变迁在族谱、墓地与祠堂的交织中得以体现。本文将通过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一时期山东栖霞宗族的演变。族谱是宗族历史的记录,也是宗族认同的重要体现。在明清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兴盛和士人阶级的崛起,许多栖霞宗族的族谱得以修订和完善。这些族谱不仅记录了家族的历史渊源、世系传承,还详述了家族成员的功名成就和社会地位。通过族谱的编纂,宗族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同时也塑造了一种尊卑有序、孝友为本的家族文化。墓地是宗族成员的最终归宿,也是宗族传统的重要载体。明清时期,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栖霞宗族的墓地逐渐出现了变化。一方面,一些宗族开始在远离故土的地方购置墓地,这既缓解了土地压力,也使得宗族的分布更为广泛。另一方面,墓地的管理逐渐规范化,墓碑的形制和刻文都有一定的标准,以此彰显家族的声望和地位。祠堂是宗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宗族认同的精神象征。在明清时期,栖霞宗族的祠堂建设迎来了高峰。许多宗族都修建了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祠堂,以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祀仪式。祠堂成为宗族成员寻求精神寄托和认同的重要场所,也使得宗族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明清时期山东栖霞宗族的变迁体现在族谱、墓地与祠堂的各个方面。这些变化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变革,也体现了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的宗族文化。栖霞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北部,是南京主城八区之一,国家重要的科教科研中心和航运物流中心,国家东部地区现代科技、人才集中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级光电显示产业基地,是以科技教育、航运物流、医药电子、风景名胜、机械制造为主要职能的现代化江滨区。栖霞区建区始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九区(燕子矶区)和第十区(孝陵区),因“第一金陵名秀山”栖霞山位于境内,故名栖霞区。栖霞区早在7000年前就已有氏族聚落,文化积淀丰厚,历史遗存众多,区内幕府山、太平山、栖霞山沿江风光带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名胜古迹遍布;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之多,其中栖霞寺、舍利塔、燕子矶、六朝石刻等尤为闻名;南京市标中的神兽“辟邪”即取形于此,成为南京的象征。明代金陵四十八景中,观音阁、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等沿江史迹占了六景。截至2021年,栖霞区下辖9个街道、121个社区,总面积44平方千米,2022年常住人口58万人。7000年前,栖霞地区已有先民从事渔猎活动,并创造了农业文明。公元前20世纪至前17世纪,栖霞境内开始出现两大原始聚落,一为玄武湖聚落,一为东北沿江聚落。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置江乘(后讹为嵊)县,为栖霞区域最早的县级行政建制,治所设在江乘村(今摄山镇西湖村)。其时,县境辽阔,西起石头城、白石垒沿江而东,至今句容市下蜀镇,再转向南达江宁县淳化镇一带。连同今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区、建邺区、白下区、秦淮区、雨花台区统在其领属之下。隶属会稽郡。今栖霞区地域皆在古江乘县境内。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平西楚霸王项羽,“以项羽所分楚地王韩信”,江乘县属之。高祖六年,刘邦杀韩信,立刘贾为荆王,自会稽郡析置鄣郡,江乘县归属鄣郡,隶于荆。元朔元年(前128年),割江乘县东境分设句容、胡孰(后汉时期改为湖熟)两县,今区境东部归句容县。元封二年(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安徽宣城),江乘县改属丹阳郡。新莽天凤元年(14年),改丹阳郡为宣亭郡,江乘县改为相武县,属宣亭郡。至淮阳王刘玄更始元年(23年),始恢复丹阳郡、江乘县旧称。建安十七年(212年),孙吴废江乘县改设典农都尉。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恢复江乘县,至南北朝时仍沿袭县的建制。东晋元帝大(太)兴三年(320年),始在江乘县金陵乡置琅琊侨郡和怀德侨县。咸和六年(331年),在江乘县境内先后置东海、兰陵、东平等侨郡;咸康元年(335年),析江乘县西境侨立临沂县,隶属琅琊侨郡。咸康六年,割江乘县西界侨立即丘、阳都等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临沂等侨县及江乘县,均并入江宁县。唐上元二年(761年),江宁县更为上元县。五代十国时期,于杨吴天祐十四年(917年),析上元置江宁、上元两县,今栖霞区域分属上元、句容两县,至宋、元、明、清,区境大体属上元县石步镇(后称石埠)和钟山、慈仁、开宁、北城、清风、宣义、长宁诸乡及句容县琅琊乡。民国元年(1912年),废上元、江宁两县,改设南京府,次年,废南京府重置江宁、句容两县,今区境大部遂为江宁县域,东隅为句容县域。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1日,成立南京市政府,今区境内燕子矶、迈皋桥、尧化等镇与八卦洲乡属南京市,其他地域仍属江宁、句容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江宁县燕子矶和孝陵卫地区划归南京市,10月,设南京市燕子矶(第九区)和孝陵(第十区)两个乡区,治所分别在燕子矶镇和孝陵卫镇苜蓿园。中山陵园则隶属国民党中央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区内其他地域仍属江宁、句容两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南京市划定市界,今区境内燕子矶、孝陵卫地区从江宁县划归南京市。10月,在燕子矶地区设立第九区,区公所驻燕子矶镇,下辖乌龙、笆斗、太平、万山、和平、燕子矶、栅栏、金固、七里(包括八卦洲、尼滩洲)等乡镇;在孝陵卫地区设立第十区,区公所驻孝陵卫镇,下辖尧化、仙鹤、马群、孝陵、海新、谷秀等乡镇。区境内中山陵园区域,时属国民政府直接管辖。今区境栖霞、龙潭等其他地域,时仍属江宁、句容两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16日,日伪国民政府改第九区、第十区为燕子矶区和孝陵卫区,辖地不变。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伪国民政府改燕子矶区为南京特别市乡区自治实验区,仍辖原1镇8乡,分为89保、765甲。孝陵卫区辖孝陵、牌楼、马群、仙鹤4镇及太平乡,分为53保、468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政府于抗日战争胜利后还都南京,废除汪伪区划,恢复第九区、第十区,仍以燕子矶区为第九区,辖区扩大到下关车站、东炮台、煤炭港铁路线北侧,面积32平方千米,设25保、383甲;以孝陵卫区为第十区,辖区北扩以京沪铁路为界,面积31平方千米,设37保、355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江宁县之汤水(今汤山)、麒麟、古泉、东流4乡镇划归南京市,成立第十三区,为乡区,面积56平方千米,设10保、161甲。麒麟地区属今栖霞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2日,燕子矶区析出八卦洲,单设南京市第十四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仍沿用原第第第十三区、第十四区建制。5月,中共南京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接管国民政府南京市第九区和第十区区公所。6月,成立第九区、第十区人民政府(1955年5月,改设区人民委员会,简称人委),治所未变,撤销第十四区,仍归第九区。1950年6月15日,重新划片设区,第九区改称第八区,第十区改称中山陵园区。第八区以旧九区为基础,划出宝塔桥地带,增加旧六区一部分即中央门外地带,辖14乡1镇,即:上坝、中桥、下坝、巽离、七里、笆斗、兴武、藤子、吉祥、尧化、万寿、迈皋桥、大庙、小市14乡和燕子矶镇。中山陵园区以旧十区为基础,东自岔路口向南,至上五旗、下五旗、马群各乡村;南自五棵松沿枣园、棕园一线至后庄;西自明城墙至太平门外岗子村至沪宁铁路;北与第八区、江宁县毗连。辖蒋王庙、高桥门、马群、牌楼、沧波5乡和孝陵卫镇。1953年7月7日,由从江宁县划归南京市的尧辰、石埠、衡阳、仙女、新合、栖霞6个乡镇,摄山乡二村至六村5个村,三阳乡便民村及句容县所辖的龙潭镇,新建南京市第九区。与此同时,第八区八卦洲七里、上坝、中桥、下坝、巽离5个乡划归六合县。1958年11月,撤销燕子矶、栖霞、中山陵园三区建制,成立南京市郊委。1960年9月,南京市郊委撤销,原辖地域分属鼓楼、玄武、下关等区。1958年11月,撤销燕子矶、栖霞、中山陵园三区,原燕子矶区燕子矶、小市镇和迈皋桥乡划归下关区,其它12个乡合并为燕子矶、八卦洲、尧化3个公社,原栖霞区5个乡3个镇合并为十月、龙潭2个公社,原中山陵园区5个乡1个镇合并为紫金山公社,6公社统归同时成立的南京市郊委。1960年9月,南京市郊委撤销,十月、龙潭、紫金山3公社及龙潭、栖霞、孝陵卫三个镇划入玄武区,燕子矶公社划入鼓楼区,八卦洲公社划入下关区。1962年7月,除小市镇仍归鼓楼区外,原划入城区的公社和镇,划归南京市郊办。1963年4月,南京市郊办撤销,燕子矶区、陵园区(7月复称中山陵园区)和栖霞区三区建制恢复,治所未变。7月,将所属5个公社划小为34个公社和栖霞、孝陵卫、龙潭、迈皋桥、燕子矶5个镇。燕子矶、八卦洲两公社划为上坝、中桥、巽离、下坝、七里、下庙、迈皋桥、藤子、燕子矶、柳塘、笆斗山、兴武12个公社;十月、龙潭两公社划为三阳、东阳、东花、龙泉、摄山、十月、长林、衡阳、乌龙、尧辰10个公社;紫金山公社划为蒋王庙、孝陵卫、石门坎、高桥门、牌楼、沧波门、马群、百水桥、仙鹤门、岔路口10个公社。1965年5月28日,燕子矶、栖霞、中山陵园三区合并,成立栖霞区人民委员会,治所在栖霞镇(1968年迁至板仓镇,1971年5月迁至尧化门)。1967年4月19日,成立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栖霞区分会。1968年3月9日,区军管会撤销,成立栖霞区革命委员会(简称区革委会)。1970年1月22日,南京市革委会决定将栖霞区所辖马群、紫金山、玄武湖三公社和孝陵卫镇划出,加上中山陵园管理处,成立南京市钟山区,治所在灵谷寺(1973年4月,迁至孝陵卫镇)。1980年10月11日,恢复栖霞区人民政府建制。一直到1999年底,区人民政府建制及治所均未变变动。1956年2月,江宁县牌楼、沧波2乡划归中山陵园区,江宁县龙永乡、三阳乡、句容县东阳乡划归栖霞区,六合县八卦洲区复归燕子矶区。1956年2月,江宁县的牌楼、沧波两乡划归中山陵园区;江宁县龙泉乡、三阳乡、句容县东阳乡划归栖霞区;六合县八卦洲5个乡划归燕子矶区。1959年12月,尧化公社撤销,尧化大队并入十月公社,兴武、笆斗、柳塘、万寿、下庙、兴卫等大队并入燕子矶公社。1965年3月,鼓楼区小市镇重新划归栖霞区,中山陵园区孝陵卫镇石门坎居委会划归雨花台区七里镇。5月28日,燕子矶区、中山陵园区、栖霞区合并成立栖霞区,下辖燕子矶、迈皋桥、紫金山、玄武湖、马群、尧化、十月、摄山、便民河、八卦洲10个公社及小市、迈皋桥、燕子矶、栖霞、龙潭、孝陵卫6个镇。1975年4月30日,钟山区建制撤销,除中山陵园管理处划归市城建局领导外,其地域社镇划归栖霞区。1983年4月,十月公社并入栖霞镇,栖霞区下辖燕子矶、迈皋桥、紫金山、玄武湖、马群、尧化、摄山、八卦洲8个公社和小市、迈皋桥、燕子矶、栖霞、龙潭、孝陵卫、尧化7个镇。9月中旬,栖霞区撤销8个人民公社,改设8个乡人民政府。1984年6月29日,小市镇建宁路、大庙、水关桥、金陵村4个居委会和迈皋桥乡的大庙等村划入下关区,7月,玄武湖乡玄武湖村、锁金村和小市镇韶山路居委会以及火车站、新庄、岗子村、板仓一线划入玄武区。此时,栖霞区下辖迈皋桥、燕子矶、玄武湖、紫金山、马群、尧化、摄山、八卦洲8个乡和栖霞、迈皋桥、燕子矶、孝陵卫、龙潭、小市、尧化7个镇。栖霞区总面积3平方千米,除长江水域外,陆地总面积65平方千米,与其他区县接壤界线总长为8千米。1993年底,栖霞区对所辖乡镇进行撤乡并镇调整,撤紫金山乡并入孝陵卫镇,燕子矶乡并入燕子矶镇,迈皋桥乡并入迈皋桥镇,尧化乡并并入尧化镇,花园乡并入龙潭镇,撤销玄武湖乡、马群乡和摄山乡,建立玄武湖镇、马群镇和摄山镇。此时,区辖八卦洲、长江、营防3个乡及孝陵卫、马群、尧化、摄山、栖霞、龙潭、燕子矶、迈皋桥、玄武湖、小市10个镇,栖霞区总面积21平方千米,除长江水域外,陆地总面积13平方千米。1995年4月,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区辖小市镇(整建制)及迈皋桥镇五塘村划入下关区,玄武湖镇(整建制)及孝陵卫镇(各一部分)划入玄武区和白下区,迈皋桥镇小营、藤子、红山3个村划入玄武区。1999年末,栖霞区辖马群、尧化、摄山、栖霞、龙潭、燕子矶、迈皋桥7个镇和长江、营防、八卦洲3个乡。2000年5月30日,撤销迈皋桥、燕子矶、尧化和马群4镇,分别改为街道。撤销摄山镇,并入栖霞镇,组建新栖霞镇;撤销长江乡、营防乡,合并后组建靖安镇。2001年12月14日,撤销栖霞镇,设立栖霞街道;撤销八卦洲乡,设立八卦洲镇。栖霞区乡的建制消亡。2002年3月26日,经市政府批准,原属南京市奶业集团的南京仙林农牧场改列为栖霞区政府直属单位,更名为“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农牧场”。12月11日,市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龙潭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龙潭街道,下辖5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2004年2月6日,市政府批复同意,在仙林新市区规划范围内成立仙林街道,下辖1个社区委员会。2005年5月16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八卦洲镇和靖安镇分别设立街道,至此栖霞区镇的建制消亡。2009年7月30日,经南京市政府批准,设立西岗街道,下辖4个社区居委会。2012年7月,撤销靖安街道,将其行政区域整建制划入龙潭街道。区划调整后,龙潭街道辖区面积63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栖霞区下辖9个街道:尧化街道、马群街道、迈皋桥街道、燕子矶街道、栖霞街道、龙潭街道、仙林街道、八卦洲街道、西岗街道,另有:龙潭监狱、栖霞经济开发区、南京龙潭物流园、南京市靖安三江口工业园、南京市马群科技园、南京仙林大学城、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南大科学园、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南京金港科技创业中心、仙林智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人民政府驻仙林街道文枢东路1号。栖霞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北部,面积44平方千米(含长江水面),北起栖霞区龙潭街道马渡村东长江中心航道,与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市接界;自马渡村沿便民河至龙潭街道,经东阳至漳桥一线,与句容市接界;再绕西岗果牧场南端,以灵山与南京市江宁区接界。南以仙林街道、马群街道,与南京市江宁区、玄武区接壤。西以迈皋桥街道十字街起、至燕子矶街道与南京市鼓楼区毗邻。北从燕子矶街道渡师石起,绕八卦洲街道北,经栖霞街道,至龙潭街道马渡村,以长江中心线为界,与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隔江相望。栖霞区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地形大势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岗地连绵起伏,海拔多在50~300米之间,栖霞山雄峙江左,海拔7米。北部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势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水面、滩涂资源丰富。栖霞区地质构造属宁镇褶皱带,是地质学上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命名地。栖霞区地处中纬度,近地面层受季风交替影响,故季风气候明显,并形成冬寒、夏热、春温、秋暖四季变化明显的气候特征。常年气温平均为3℃,年日照时数约2100小时,年日照率在47%左右,无霜期为7个月。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降水日数年平均在110天左右,以降液态的雨水为主,占全年降水的90%以上,间有少量的雪、冰雹等固态水降落。栖霞区土壤类型,大致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含洲地)区三种。栖霞区年降水量约45亿立方米。因多丘陵和岗地,径流系数按26%计算,径流量为16亿立方米,为当地形成的地表水资源。栖霞区长江南岸漫滩区,含水厚度为25~30米,地下水丰富,其水质与长江水有关,龙潭至仙鹤门是地下水出水量最大的地区,可考虑用作大、中型供水水源开采地区。客水资源长江在区内年均过境水量(大通站)为8690亿立方米,是栖霞区当地径流量的7490倍,客水资源丰富,为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栖霞区土地总面积为09平方千米(含水域水面),包括国有土地95平方千米(合14095公顷),占总面积48%;集体土地14平方千米(合23514公顷),占总面积52%。在土地总面积中,岗地丘陵面积约21平方千米(合16021公顷),占总面积60%;平原洲地面积约67平方千米(合10967公顷),占总面积16%,在土地总面积中,水域面积约106。21平方千米(合10621公顷),占总面积24%。水资源状况:除地表水域面积21平方千米外,年降水量约4。45亿立方米,径流量为16亿立方米;地下水含水厚度为25米~30米。栖霞区在生态地理动物群方面,属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牙獐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蹄类的优势种,扬子鳄、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等为特有动物,已少见。鱼类据不完全统计,栖霞区有鱼类18种。有中华鲟、鲥鱼、长颌鲚、白鲟、刀鱼、银鱼、鳗鲡、棒花鱼、蛇鲍、南云马口鱼、青鱼、草鱼、短尾鱼白、翘嘴红鱼白、银飘鱼、逆鱼、大鳞泥鳅、刺鳅。爬行类有大头乌龟、乌龟、黄喉水龟、鳖、石龙子、北草晰、赤链蛇、双斑锦蛇、黑背蛇、虎斑游蛇、乌梢蛇、蝮蛇、丽效蛇、扬子鳄。哺乳类有大蹄蝠、菊头蝠、黄鼬、鼬獾、猪獾、狗獾、大灵猫、豹猫、狐、田鼠、豪猪、河狸、野兔、牙獐、江豚、白鳍豚、刺猬。栖霞区自然植被受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影响。在低山丘陵地区,落叶阔叶树种有栎树、黄檀、枫香、刺槐,常绿阔叶树种有冬青、杨梅、石楠等,基本上保留自然生态特点。60年代后,推行绿化荒山坡地,退耕还林,新栽植的成片常绿针叶树有黑松、马尾松。在低岗缓坡地带,主要是发展茶园、果园。水生植被栖霞区野生水生植物主要有野菱、芡实、苦草、兰藻、硅藻。60年代,引进水花生(始作绿肥,后成为有害杂草),江边与低洼荡田中有野生芦苇、昌蒲。90年代,开始在低洼荡地及水沟、河、塘中人工栽培水芹、茨菇、荸荠、菱藕等作物。药用植物区内野生药用植物达790多种。纤维植物主要有柳、化香等。淀粉植物以栓皮栎、麻栎、芡、菱、百合贯众等为主。油脂植物以山胡椒、乌桕等为主,多为工业用油脂植物。芳香植物主要有山胡椒、狭叶山胡椒等,所提取的芳香油,供化妆、制皂、食品和医药用。树脂树胶植物树脂植物主要有马尾松、黑松等。树胶植物有臭椿、皂荚、乌蔹莓、石蒜等。保健植物有野山楂、悬钩子等。栖霞山蕴藏丰富的铅、锌、银、石灰石等矿藏资源,铅、锌、银等矿已开采多年。栖霞区金属、非金属、土地、水、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主要有白云石矿、石灰石矿、石膏矿、黏土矿、脉石矿、煤矿等;金属矿分布广泛,主要有铅锌矿、银矿、金矿、锰矿等。少数民族共22个,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仫佬族、羌族和朝鲜族等。回族居多,为1990人,满族次之,为364人,而傣族、达斡尔族、撒拉族、阿昌族最少,各为1人。截至2022年末,栖霞区常住人口58万人,比上年增长84%。人口出生率89‰,死亡率19‰,人口自然增长率7‰,比上年增长08个千分点。城镇化率77%,比上年增长02个百分点。2022年,栖霞区地区生产总值1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2亿元,可比增长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5亿元,可比增长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可比下降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6:76:78。2022年,栖霞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0%;高新技术投资同比下降7%,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2022年,栖霞区房地产开发投资84亿元,比上年增长7%。施工面积1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9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新开工各类房屋面积4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其中住宅新开工0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7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全年房地产销售额达41亿元,比上年下降5%。2022年,栖霞板块财政总收入(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3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亿元,同口径(还原留抵退税)下降12%。支出结构持续改善。2022年,栖霞板块实现财政支出(含经开区)88亿元,同比负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亿元,同比负增长1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卫生健康、城乡社区等八项支出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同比下降4%。2022年,栖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07元,比上年增长2%。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4689元,比上年增长3%,工资性收入是我区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近六成,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对居民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7863元,比上年增长1%,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7923元,比上年增长6%,财产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4632元,比上年增长1%,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第二大来源。2022年,栖霞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农业产值38亿元,增长3%;林业产值18亿元,增长9%;牧业产值08亿元,增长2%;渔业产值36亿元,增长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5亿元,增长2%。全区粮食播种面积43万亩,增长6%,实现总产量56万吨,增长2%。2022年,栖霞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2234公顷,主要发展特色果蔬、优质稻米、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4万亩、总产量56万吨,完成抛荒地复耕复种1808亩;蔬菜复种面积07万亩、总产量4万吨;生猪出栏量05万头;水产品养殖总产量3735吨。2021年,栖霞区绿色农产品占比62%。完成9个总投资6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目标。桦墅村、外沙村民宿先后挂牌南京市总工会职工疗休养基地,桦墅村成为2021年南京唯一上榜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民宿客房114间、床位190张。成功举办第十七届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陌上花渡园区荣登南京市抖音游玩榜第三位。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收入增长39%。2021年,栖霞区累计建成美丽乡村60个。建设“绿色银行”等2130亩;查处违法捕捞案件12起、违法垂钓案件18起。外沙村、太平村试点村环境大幅提升,管护实际支出降低3%。村级集体资产总额约79亿元,村集体总收入约02亿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约7亿元。2021年,栖霞区完成全区43个村(社区)村民委员会账套、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账套分开做账。2015年以来成立区、街农村产权交易中心4家(农业农村局、龙潭、西岗、栖霞街道),累计产权交易946笔,总金额约12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342家,列入江苏省优先扶持合作社名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创建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8家、示范家庭农场26家、龙头企业12家。清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31家。培训高素质农民365人,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市级贷款贴息资金55万元。2022年,栖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717亿元,同比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利税2亿元,同比下降3%;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同比下降9%。从三大门类看,全区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389亿元,同比增长3%;采矿业累计完成产值18亿元,同比下降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产值88亿元,同比增长12%。从企业类型看,全区内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5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77%;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92%。2022年,栖霞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值174亿元,同比增长3%;全区高技术产业企业完成产值142亿元,同比增长2%。2022年,栖霞区131家建筑企业首次突破900亿大关,实现总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5%;建筑工程产值03亿元,同比增长2%;安装工程产值32亿元,同比下降2%;其它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9%。以房屋施工为主的建筑工程完成产值在全区占比达到九成以上。2022年,栖霞区旅游接待9万人次,同比下降9%,旅游收入5亿,同比下降1%。2022年,栖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4亿元,比上年增长2%。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87亿元,同比下降8%。2022年,栖霞区进出口总额12亿元,同比增长1%。进口总额3亿元,同比增长6%,出口总额9亿元,同比下降4%;完成实际使用外资96亿美元,占全市比重4%;新设立外资项目69个,增资项目18个,总投资/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4亿美元。栖霞区是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区,辐射江苏乃至整个华东地区。截至2017年底,栖霞区境内有沪宁高速公路、宁杭公路、宁镇公路、312国道、南京绕城高速公路等穿境而过。2021年,栖霞区交通道路总里程769公里,公路网密度54公里/百平方千米,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32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449公里。公交线路总长16公里,线网长度2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3公里,完成公共停车场建设4个,增加泊车位2236个,优化公交线路6条。截至2022年底,栖霞区境内有仙林站(高铁站)、南京东站(编组站)和龙潭站,沪宁铁路、宁芜铁路、沪宁高铁、南京城北铁路环线穿境而过。截至2022年底,栖霞区境内有南京港新生圩港区(即新生圩港)、南京港龙潭港区(即龙潭港)、南京港栖霞港区和南京港马渡港区四个港区。南京港是亚洲最大内河港口,是中国沿海的主枢纽港和对外开放一类口岸,也是长江流域水陆联运和江海中转的枢纽港,处于铁路、公路、管道、航空和水运的交会点,是长三角唯一实现集装箱铁路与水路无缝对接的港口,已成为中国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江海换装、水陆中转、货物集散和对外开放的多功能江海型港口,也是中国连结全球的江海转运综合枢纽。截至2022年底,栖霞区境内有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和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3条过江通道。栖霞区驻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2022年,栖霞区引进1名特级教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全年招聘136名新教师,面向全国引进 14名骨干教师。重点配置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2022年全年开标 58次,共投入技装经费11719 万元。2022年投入使用配建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3 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约152205平方米。2022年校舍抗震加固与扩建改造项目10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1亿元。加大维修经费投入力度,完成校舍维修1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000万元。2021年,栖霞区入选省“双创计划”4人,其中“双创人才”3人(行政区2人,经开区1人),“双创博士”1人;入选区中青年优秀人才12人(行政区12人);入选紫金山英才先锋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3人(行政区24人,经开区9人),紫金山英才·栖霞先锋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74人(行政区42人,经开区32人)。21人入选紫金山英才先锋计划创新型企业家项目21人(行政区13人,经开区8人),3人入选紫金山英才高峰计划(行政区1人,开发区2人)。17人入选省“333”工程。2021年,栖霞区出台“科技创新22条”,发布“新医药政策20条”和三年行动计划,兑现恒道医药100万元政策资金。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营收超330亿元,产业链龙头企业11家,获市生命健康专项立项6个、市级经费支持640万元。召开政策宣讲会、业务培训会等近100场,拨付高企奖励8140万元、市级新研扶持资金1650万元。获2021年度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立项2家、市重大科技专项1家,立项资金3000万元。1122家企业注册科技金融新系统,审核通过296家企业的1046条科技贷款申请,授信金额共75亿元。年度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考评获优秀、良好各一家,绩效奖励90万元。2021年,栖霞区已建面积有550万平方米,新增民营园区70万平方米。11家科技孵化器参与省级绩效评价,评A率64%。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14家、增长2%。净增高企131家,高企总数828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增速4%;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65%。5家企业入选南京市“十大创业之星”、1人入选“十大科技之星”。1家企业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研发型企业。12家科技服务企业成为江苏省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2021年,栖霞区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新研及孵化引进企业营收42亿元。新研市级绩效评估一等奖5家。入选高水平新研培育对象6家,市级重点平台型新研3家。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市级人才定制实验室5家,支持3位院士与企业共建院士工作站。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3%,增长08%。收集科技成果项目347项,企业技术需求137个。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校企对接活动近100场,服务区内企业近2000家,解决企业需求超200项,累计线上签约技术合同额13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4亿元。帮助33家企业获得省市级技术转移奖补资金超110万元,促成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40项。搭建校企人才流动平台,推动60位高校人才担任企业首席科学家,88位高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担任企业科技副总。2021年,栖霞区印制并发放宣传折页及科普防疫挂图5000余份,录制5部科普防疫视频。开展高校科普游、学者进校园等活动20余场。与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签订共建合作协议,新成立3家企业科协,建成社区科普能力建设试点社区9家,在八卦花园社区建立首家科普特色阵地,在马群街道成立全市第一支老年人科普志愿服务队。引进推广新品种6个,推广种植面积超35亩;围绕农村科技服务超市“1+3”模式,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0期,培训农户289人。获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现代农业)立项1项、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家、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3项。2021年,栖霞区区属文化场馆“12小时开放”,区文化馆、图书馆延长闭馆时间至晚9点,并开展各类图书导读、阅读分享等全民阅读活动及夜间特色公益艺术培训班。争取省市财政补助资金约400万元,在区、街道建成11家少儿图书室(阅读空间),新建1个城市书房。组织原创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类文艺等方面6个作品参加全市公共文化星辰奖评选,有3个作品获星辰奖,2个作品获入围奖,成绩名列全市第一方阵。2021年,栖霞区新建全民健身路径91套,篮球场3个,健身步道5公里,6片灯光球场,完成国民体质测试5038人。2021年,栖霞区组队参加2021南京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跆拳道、柔道、击剑、赛艇、射击等18项目比赛,获得金牌66块、银牌70块、铜牌59块。举办区第十八届全民健身运会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区第二届“足协杯”比赛、2021年“栖霞电力杯”区第七届业余围棋大奖赛,承办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南京站)、2021首届南京大学生龙舟比赛、南京市体育嘉年华暨2021第三届南京市健身瑜伽社区大联赛等。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250余场。2022年,栖霞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8家(含驻区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4家(省中医院紫东院区、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二级医院9家(栖霞区医院、瑞东医院、万寿医院、贝鹤雅康口腔医院、新颐和康复医院、明州康复医院、南京瑞霞明州康复医院、钟山老年康复医院、银城康复医院),公共卫生单位3家(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9家,互联网医院1家,另外还有社会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门诊部以上医疗机构50家,养老机构医务室19家,护理院(站)28家,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等135家。全区编制床位3740张,实际开放床位3671张(不含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卫生技术人员6025人。执业(助理)医师2346人,护士2531人,全区平均每千人口有床位79张、卫技人员10人、执业(助理)医师37人、注册护士数56人。2021年,栖霞区已建成社区医院3家,达标率30%。以栖霞区医院为纽带、以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护理站为补充的区域“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互联网+护理”共服务患者4901例。累计报告阳性病例1例,排查管控1200名涉疫人员(202名密接、998名次密)。累计排查重点人员52万人,集中隔离入境人员76万人。禄口机场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启用38个隔离点,投入各类工作人员1987人,保障管理集中隔离人员11639人(我区5682人、江宁3591人、扬州637人、省市联合医疗队1729人)。2021年,栖霞区全员核酸检测9万人次、常态化防控核酸检测39万人次,冷链食品核酸检测92万份、进口货物7973份。3个发热门诊累计接诊发热患者56万人次。驻区高校在校师生29万人,全区16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校师生6万人。累计接种24万人、6万剂次,常住人口首针接种率24%,全区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首针接种率97%,3~11岁人群接种率16%,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5%。成立216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组建72个流调小组。组织开展3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共出动医护等专业人员8714人次,保障各类重大活动和会议1356场次、18万人次。2022年,栖霞区城镇新增就业22151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5712人,新增大学生就业参保2510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235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9453人,扶持大学生创业658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1673人,新增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0个,累计青年大学生创业企业11801户;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含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22895人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8508人,新型学徒制培训296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取证1303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207人,新招收博士后16人,累计留学回国5624人,新增区级企业专家工作室5个,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14家;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审查630份,劳动保障书面审查9499户,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2021年,栖霞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15734人,本市户籍社会保险中断缴费续保4519人,五项社会保险费征收总额549956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45764人,电子社保卡申领92万张,新增参保单位5125户。调整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至985元。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78万元。2021年,栖霞区累计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病重残儿童生活补贴276万元。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220张、居家养老床位数168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5张;完成335户家庭适老化改造,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全区覆盖率95%以上,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人数占比40%。2021年,栖霞区实施“社区微幸福项目”30个,“掌上云社区”已建立微信群1363个,入群人数1万人。疫情防控期间,发布防疫资讯2万余条。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总数达1802家,社会基金会3家,社会团体137家,民办非企业1662家;实施公益创投项目42个、薪火项目10个,承接市级公益创投项目8个,涉及资金8万元;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率80%以上。栖霞地区文化底蕴深厚,龙潭及东阳附近出土的文物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在“湖熟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秦建县后,交通便利的优势进一步凸现,山川优美,风物宜人,文人墨客慕名游览,尤喜在燕子矶夜泊,即景赋诗,栖霞山更是雅士向往的地方。南朝以降,谢月兆、江总、皇甫冉、綦毋潜、刘长卿、权德舆、皮日休、顾况、徐铉、王安石、文天祥、张岱、曹寅等,都在栖霞留下瑰丽诗文。仅乾隆皇帝咏诗便有一百余首。栖霞山是南京佛教文化重要地域,栖霞寺被推崇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所藏经书丰富,佛文化声名远播。栖霞境内的南朝石刻,在世界雕塑史上享有盛誉。南唐画家赵干所绘《江行初雪图》,描绘南京沿江一带的严冬景色,其景十之六七都在栖霞境内。龚贤的《摄山栖霞图》明丽秀雅,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而《江行初雪图》则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20世纪末,在栖霞山千佛岩发现的“飞天”壁画,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新热点,为中华文化史再添一颗璀璨明珠。栖霞区旅游资源丰富,区内名胜古迹遍布,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38处之多,栖霞寺、舍利塔、燕子矶、六朝石刻等尤为闻名,南京市标——神兽辟邪和著名的华表原型均坐落区内。幕府山、太平山、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丘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版特定电气设备安装分包合作合同版B版
- 机电采购安装合同范例
- 陪同客户观展交流合同范例
-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数学建模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商洛学院《电路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存储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数学试题(原卷版)
- 汕头大学《心电图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中医药大学《通信电子电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MOOC】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II-内蒙古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印刷保密协议
- 辅导员年终汇报
-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003-国开机考复习资料
-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件(共36张课件)
- 基于PLC的热水箱恒温控制系统
- 300KW并网电站方案
- 高速公路施工安全布控图
- _越南会计科目编码及定义(越_中_英文)对照表
- 民主推荐测评满意率测评表(样表)及汇总表
- 2020年提高TPO防水卷材一次验收合格率青春飞扬QC小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