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态解剖学课件_第1页
植物形态解剖学课件_第2页
植物形态解剖学课件_第3页
植物形态解剖学课件_第4页
植物形态解剖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花的概念:

2

花的组成:

2.1花柄(pedicel),花托(receptacle):花柄:又称花梗,有支持花儿的作用,是养料与水分的运输通道。花柄发育成后来的果柄。花托:花的着生部位。

花的结构示意图

花被由花萼、花冠组成根据花萼花瓣的数目又分为:(1)双被花:花萼、花冠排成内外两轮如白菜,西红柿(2)单被花:仅具花冠或花萼,如甜菜,大麻,百合,荞麦(3)无被花:花被全部退化,杨、柳百合2.2

花被(periath)2.2.1

花萼:calyx

由若干萼片组成,有保护花儿和幼果的功能离萼(chorisepalous)花萼各片分离:如油菜合萼:(gamosepalous)由萼桶calyxtube和萼裂片calyxlobe组成如茄有些植物的萼桶下端向一侧延伸形成中空的短管,称为距(calcar)如凤仙花、飞燕草、旱金莲等.

副萼(epicalyx)花萼外面着生的一层小萼片,草莓

花萼早落:

花萼宿存:植物的花萼保留到果实成熟并随之长大。如茄科植物,杜鹃花科植物.黄花耧斗菜的距颠茄的花萼宿存左图:毛茛科飞燕草右图:旱金莲2.2.2

花冠:Corrola

由花瓣组成离瓣花蔷薇科,金粟兰科合瓣花(由花冠筒和花冠裂片组成)葫芦科,旋花科花冠的形状:根据花瓣的数目,形状,离合状态,花筒的的长短,花冠裂片的形态分为:

上图月季下图朱顶红蔷薇型花冠:如蔷薇科十字型花冠:十字花科蝶型花冠:豆科轮状花冠:(Rotate)漏斗状花冠(funnelform):唇型花冠(bioabiate)唇型科钟状花冠(campanulate)桔梗科筒状花冠(tubular)油菜(十字花科)的花1花冠的类型corrolashapes壶状小花组成的花序种类未知蝶型花豆科蝶型花亚科唇型花多分布在管花目,列当科,苦苣苔科,胡麻科,唇型科,玄参科双荚决名假蝶型花冠(豆科云实亚科)硬骨凌霄(紫葳科)左上:黄钟花左下:黄蝉上图:悬铃花2花瓣在花蕾时期的排列状态:1.镊合状:各花瓣的两边互相对立,但不相连接,基部相接,但不重叠。

2.覆瓦状:五花瓣中,一瓣在外,一瓣在內,其余三瓣各有一边在外,一边在內,互叠成覆瓦状。

3.螺旋状:各花瓣两边互相重叠。例如锦葵。

辐射对称:如:十字花科,菊科

两侧对称:如玄参科,兰科、唇型科

不对称:美人蕉科

上图:夹竹桃科长春花下图:罂粟科延胡索的花3花冠的对称symmetryofcorolla3

雄蕊群Androecium所有雄蕊(stamen)的总称雄蕊的数目比较稳定:如小麦有3枚,水稻6枚,大豆10枚雄蕊由花药(anther)、花丝(filament)组成雄蕊不等长的两种特殊雄蕊:二强雄蕊:didynamous

含四枚雄蕊,其中两个明显长于另两个唇型科,玄参科四强雄蕊:tetradynamous含六枚雄蕊,其中由四个较长十字花科根据花丝的愈合情况:单体雄蕊

monadelphous:锦葵科棉花,木槿二体雄蕊

diadelphous豆科多体雄蕊

polyadelphous大戟科:蓖麻,金丝桃聚药雄蕊

syngenesious菊科3.1雄蕊群分类菊左:锦葵科的单体雄蕊上:豆科的二体雄蕊右上:雄蕊类型上:花药着生方式右:花药开裂方式3.2花药着生方式:

1.底生或底着:花药基底著生于花丝顶端。

2.侧生或背著:花药的背部著生于花丝上。

3.丁字生:花药的背部中央著生于花丝上,状如丁字。

4.离生:二花药瓣分离很宽,且几乎在一平面上。

3.3花药的开裂方式:

1.纵裂。

2.橫裂。

3.孔裂:花药顶端开一小孔。

4.瓣裂:花药每室开裂一小部份呈瓣状,如樟科植物。花药类型与连接方式雌蕊群gynoecium:所有雌蕊(pistil)的总称。雌蕊由心皮(carpel)卷合而成,,心皮是适应变态的叶,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单雌蕊:

simplepistil大豆,桃复雌蕊:

compoundpistil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心皮联合而成的雄蕊离生单雌蕊

apocarpousgynoecium草莓,莲雌蕊分为三部分:柱头(stigma)花柱(style)子房(ovary)4

雌蕊群

上位子房superiorovary

子房仅以底部着生于花托顶端

1

上位子房下位花大豆,油菜

2

上位子房周位花花萼,花冠,雄蕊群下部愈合成杯状花筒,它们仍着生于子房下方,但上部各自分离环绕于子房周围,称为上位子房周位花。如桃、李半下位子房:half-inferiorovary

蔷薇,月季,樱花,接骨木下位子房inferiorovary

子房与花托全部愈合,花萼、花冠、雄蕊群着生于子房以上的花托或花筒的边缘如葫芦科,苹果,梨。上位花,下位子房更为进化5子房位置分类子房位置示意图两性花:

bisexualflower小麦,大豆单性花:

unisexualflower黄瓜,玉米无性花:又称中性花neutralflower向日葵边缘的舌状花6花的性别桦属的雄花形成了柔荑花絮二花的着生方式——单生花和花序

单生花:睡莲、莲,芍药,郁金香等一朵花单生在基上称为单生花3.1单生花睡莲科:睡莲石蒜科韭莲左图:石蒜科水仙右图:睡莲科莲木兰科:辛夷番杏科:宝绿(单生花)3.2

花序inflorescences花序是着生花的枝条或分枝系统。

-----Rickett19443.2.1无限花序:这是一类单轴分枝式的生长分化,又称为总状类花序,或者向心花序。进一步分为:

总状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穗状花序柔荑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圆锥花序佛焰花序无限花序的演化3.2

花序1总状花序raceme:远志科,十字花科,蒺藜科,芦荟科(百合科)2伞房花序corymb

:十字花科,白花菜科左图:美洲商陆的总状花序上图:伞房花序(种类未知)3伞型花序:umbel

杜鹃花科,花蔺科,石蒜科4圆锥花序:panicle

柽柳科,漆树科,泽泻科,虎耳草科

典型的伞型花序

花蔺的伞型花序右:柽柳的圆锥花序左:苹果的伞型花序5穗状花序:spike车前科,棕榈科酸模叶蓼的穗状花序6隐头花序:hypanthodium

桑科无花果属(Ficus.spp)无花果的隐头花序7肉穗花序:spadix天南星科,香葡科,鸢尾科8球状花序:悬铃木科花烛马蹄莲9柔荑花序:catkinaments

桦木科,杨柳科,桑科,胡桃科,山毛榉科的雄花。

左图:毛白杨右图:桑10头状花序:head

川续断科,菊科,黑三棱科上图:黑三棱右上:雏菊下:瓜叶菊11复伞型花序:上图:胡萝卜下图:未知(伞型科)3.2.2有限花序:合轴分支式,又称为聚伞类花序,离心类花序1单歧聚伞花序:monochasium

螺旋状花序:helicoidcyme如附地菜蝎尾状花序:scorpioidcyme如唐菖蒲2二歧聚伞花序:dichasium如石竹繁缕3多歧聚伞花序pleiochasiun如藜大戟有限花序的演化有限花序的种类唐菖蒲的蝎尾状花序螺旋状花序蔓假繁缕(石竹科)的聚伞花序KCaCalyx花萼

CoCorolla花冠AAndroecium雄蕊群GGynoeciun雌蕊群PPeriath花被∞数目多,不定数0缺少的部分数字外加()表示联合的状态+某一部分的一轮以上G子房上位G子房下位G子房半下位G后面的数字表示:雄蕊的心皮数,子房室数,每室的胚珠数,以:相连最前*辐射对称↑两侧对称棉*Ca(5)Co5A(∞)G(3-5:3-5:∞)大豆:↑Ca(5)Co1+2+(2)A(9)+1G1:1:∞旗瓣,翼瓣,龙骨瓣3.3

花程式和花图式:3.3.1花程式3.3.2花图式Lilium

单被花的花图式Verbascumnigrum两侧对称,覆瓦状排列Caryophyllaceae完全花辐射对称第一节花的概述第二节花的组成和发生第三节雄蕊的发育极其结构第四节雌蕊的发育及结构第五节开花、传粉和受精生殖器官-花第二节花的组成和发生

一、花的概念、组成和类型

(一)花的概念

(二)花的组成

(三)禾本科花的构造

二、花芽分化

(Neptuniapubescens)

(一)双子叶植物的花芽分化

(二)禾本科植物花芽分化

花芽的出现是被子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植物在营养生长过程中感受了一定的光周期,温度,营养条件等调节发育的刺激后,使一些芽的分化发生了质的变化,使茎尖顶端粉生组织不再产生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分化成花原基和花序原基,进而形成花或花序的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发育中花芽的扫描电镜照片二、花芽分化(Neptuniapubescens)

生长点(锥)叶原基幼叶腋芽原基黑藻茎尖(a)被子植物茎顶端分生组织分区图解

(一)双子叶植物的花芽分化

(一)双子叶植物的花芽分化1、桃花的花芽分化过程:

生长锥-->半球状突起(花序原基)-->花序轴伸长基部半球状突起(花原基分化)-->花萼原基分化(K)-->花瓣(C)原基分化、顶端生长-->雄蕊原基分化(A)-->雌蕊和心皮的突起-->顶端生长-->两心皮愈合-->雌雄蕊顶、边、居间生长、花瓣顶、边生长-->依次居间生长-->花芽生长-->开花

油菜花芽的发育过程一般由外向内进行2、白菜的花芽分化过程:

2、白菜的花芽分化过程:

禾本科植物的花复穗状花序

几朵不育花小穗2-3朵能育花

2颖片(外颖、内颖)

外稃小花内稃雄蕊雌蕊浆片

禾本科是被子植物风媒传粉演化的终极阶段,最高层次,表现在花的极端特化。小麦复穗状花序:主轴上有许多小穗,每个小穗基部由两个颖片包裹,内生数朵花,通常基部2~3朵发育正常,其余不育。每一朵小花由外稃(lemma)内稃(palea)两枚浆片(lodicules)3枚雄蕊一枚具有两个羽状柱头的雄蕊组成。浆片:花被的变态外稃:苞片的的变态,中脉常延伸成芒。内稃:小苞片,是苞片和花之间变态的叶开花时浆片吸水膨胀,撑开外稃及内稃,露出雄蕊,柱头,以适于风力传粉。禾本科植物的花序禾本科植物的花(二)禾本科植物花芽分化

"种子"-->幼苗-->生长锥(半球形-->圆球形)-->生长锥伸长(花序轴分化)-->由下向上:苞叶原基(变态叶)分化(单棱期)-->由中间向两端:小穗原基分化(二棱期)-->颖片原基(2枚)-->由下向上:小花原基-->外稃原基(1枚)-->内稃原基(1枚)-->浆片原基(2枚)-->雄蕊原基(3)-->雌蕊原基(2心皮):

小麦的花芽分化生长锥伸长期穗轴分化期小穗原基形成期护颖原基形成期小花形成期不同低温时数对牡丹花芽解除休眠的影响

不同光湿环境对葡萄花芽分化和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宇花灵对板栗花芽分化的调控试验初探

环境因子对荔枝花芽分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菠萝花芽分化影响因素

烟草花芽分化的形态建成观察植物花芽分化机理研究进展

马月萍戴思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分子植物育种,2003年,第1卷,第4期,第539—545页花芽分化研究进展介绍第三节雄蕊的发育及其结构

一、雄蕊的发育

二、花药的发育和结构

三、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一)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核分裂

(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质分裂

(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意义

四、花粉粒的形成与发育

五、花粉粒的形态和结构

1、花粉粒形态

2、花粉粒大小

3、花粉粒结构

六、花粉的生活力

七、花粉植物

一、雄蕊的发育

1、雄蕊的发育过程

花丝(Filamnet)表皮,薄壁组织维管束居间生长花药(Anther)

一般含有四个花粉囊pollensac(有些植物为两个),内含花粉粒。花药的发育原表皮——〉表皮基本分生组织——〉药隔花粉囊2、雄蕊的扫描电镜

二、花药的发育和结构

1、花药的发育过程。

花药的发育未发育的花药原表皮表皮孢原细胞(2n)初生壁细胞造孢细胞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花粉粒的发育孢原细胞aschesporialcell平周分裂产生周缘细胞parietalcell

造孢细胞sporogennouscell周缘细胞平周分裂垂周分裂——〉药室内壁endotheciun

中层middlelayer

绒毡层tapetum以上三者组成花粉囊的壁花药成熟时不开裂的植物:孔裂,水生植物,闭花授粉植物相关名词2、花药的结构百合的成熟花药表皮:只进行垂周分裂,后期扩展为长扁形药室内壁:花药近成熟时,此层细胞径向扩展,细胞壁具条纹状加厚,又叫纤维层.中层:贮藏营养物质,成熟花药中一般不存在中层绒毡层:药壁最内的一层细胞,细胞大,质浓.

主要功能是对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起营养和调节作用及合成胼胝质酶.花药的发育药室内壁位于表皮下方,为单层细胞除外切向壁外,其它各壁多产生不均匀的条纹加厚(纤维素),在后期,药室内壁又称为纤维层。在两侧两个花粉囊交接处,花药壁保持薄壁状态,成熟时导致花药开裂。有的植物花药不分裂(如一些水生植物)中层位于药室内壁的内方,1-3层细胞。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中层细胞中储藏物质被消耗,并受到挤压而解体绒毡层

位于药室壁的最内层,细胞大,核大,多核,细胞器丰富,为花粉粒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结构物质。分泌胼胝质酶,使四分体分离。合成的蛋白质参与花粉壁的形成,在花粉与雌蕊的相互识别中起作用。成熟花药中绒毡层细胞退化接解体。为花粉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结构物质,合成胼胝质酶,蛋白质,适时分解花粉母细胞和胼胝质壁,对单核花粉粒的互相分离,以及花粉和柱头的相互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I1前期I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I

后期I

末期I减数分裂II类似有丝分裂。连续型:successivetype减数分裂的先后两次分裂,第一次形成两个细胞:二分体,第二次形成四分体,主要分布在单子叶植物中。同时型:

simultaneoustype多见于双子叶植物,以及单子叶植物的薯蓣科,百合科,棕榈科等。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细胞质分裂类型A小麦的连续型胞质分裂B蚕豆的同时型胞质分裂重离子辐射诱导水稻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分别用高能重离子40Ar,56Fe,与60Co-γ射线照射水稻边皮占干种子,观察M1,M2的生长发育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出现的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M1结实率与染色体畸变率均与辐射剂量显著相关。重离子辐射比γ射线更有效减少结实率及诱导染色体畸变,四、花粉粒的形成与发育

初生造孢细胞-->{有丝分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旧)胼胝质壁溶解}-->单细胞花粉粒(核居中)-->{纤维素壁形成}-->单细胞花粉粒(液泡扩大,细胞核靠边)-->{有丝分裂(核分裂伴随胞质分裂)}-->二细胞花粉(营养细胞、生殖细胞)中生殖细胞-->{有丝分裂}-->三细胞花粉(营养细胞1个,精子3个)(成熟花粉粒)花粉粒的发育造孢细胞(2n)小孢子母细胞

(2n)减数分裂小孢子(单核)(n)花粉粒(二核、雄配子体)营养细胞(n)生殖细胞(n)花粉管雄配子(n)(两个精细胞)有丝分裂

花粉粒的发育二细胞花粉:花粉中只含有两个细胞,萌发后在花粉管中形成两个精子。大豆、百合。三细胞花粉:一个营养细胞,两个精子玉米,小麦,向日葵等。思考题:简述雄配子体的形成?简述小孢子的发生?简述成熟花粉粒的发育?五、花粉粒的形态和结构形状,大小,外壁特征、萌发孔或萌发沟数目。孢粉学1、花粉粒形态:

球形: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桃,柑桔,南瓜,紫云英等。

三角形:如茶等。

椭圆形:如油菜,蚕豆,桑,梨,苹果等。

其他形状五、花粉粒的形态和结构

2、花粉粒大小直径15-20微米。最大的如紫茉莉为250微米,属巨粒型,最小的为高山勿忘草,仅2.5-3.5微米,属微型粒。

五、花粉粒的形态和结构

3、花粉粒结构:

外壁(exine)、内壁(intine)、花粉粒外壁(exine):较厚,硬而缺乏弹性。主要成分为孢粉素,此外尚有纤维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素、脂类及蛋白质,所以花粉粒常呈现黄、橙色。外壁的雕纹变化很大,常构成美丽的图案。这是孢粉学(Palynology)研究的主要内容。

有两层壁,外壁的主要成分是孢粉素,化学性质稳定,据抗高温高压、抗酸碱、抗酶解特性。有绒毡层细胞合成、转运而来。内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酶及活性蛋白质等,有花粉粒本身的细胞质合成。花粉内含物

营养物质:淀粉、脂肪、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生长调节物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等各种酶花青素及无机盐玉米花粉多糖中的单糖组成分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03

松花粉的抗疲劳作用研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403蜂花粉多糖对大鼠降血脂效果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03蜂花粉蜂胶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405

玉米花粉传播SCMV的遗传学鉴定

四种松花粉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四种松花粉营养成分。方法对青杆、油松、白皮松和黑松花粉的18种氨基酸、蛋白质、视黄醇、维生素E(VE)、维生素C(VC)、磷脂、葡萄糖氧化酶等重要营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这四种松花粉的视黄醇、VE和VC的含量差别较大,各种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青杆花粉的视黄醇含量达706416IU/100g,氨基酸总量达24443mg/100mg。结论从营养的角度来看,青杆是较优秀的花粉,然而根据不同用途应选用不同的花粉。支崇远,王开发同济大学花粉应用研究中心

王开发花粉营养成分与花粉资源利用19931-52王开发我国蜜源花粉资源及几种蜜源花粉的营养成分研究花粉败育与雄性不育

由于外界条件和内在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无生殖能力的花粉,称为花粉败育。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个别植物体也会产生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发育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花药和花粉培养六、花粉的生活力

花粉生活力因植物种类而异,既决定于植物的遗传性,又受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植物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后只能存活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在干燥、凉爽的条件下,一些花粉的存活力:

花粉种类存活时间

-----------------

苹果

10-70天

柑桔

4-50天

棉属

1天之内

玉米

1-2天

水稻

3-4分钟

-----------------花粉生活力还大致有这样的规律:

★一般木本植物的花粉生活力大于草本植物

★2-细胞花粉生活力要大于3-细胞花粉的生活力。

环境因素亦明显影响花粉生活力:

温度、相对湿度和气体环境是主要因素。降低温度(如用超低温、-192℃的液态空气或-196℃的液态氮)、真空和快速冷冻等,可大幅度地延长花粉生活力。

七、花粉植物

通过利用花药或花粉粒进行离体培养,使之长出愈伤组织(callus)或胚状体(embryoid),然后由其分化成植株。这些植株就称为花粉植物(Pollenplant)。

主要特点有:

★单倍体,故又称单倍体植物;不能正常开花结实,需经人工或自然加倍,才能正常结实;

★通过加倍,可以很快得到纯合二倍体植物(puredip-loidplant)。

在农业和林业上

,研究花粉的生活力和花粉的贮存条件,

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和杂交授粉,

以提高结实率或获得优良的杂交组合;

利用花药和花粉进行离体培养,产生花粉植物,可作为新的育种方法,

它具有减少杂种分离、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择效率等优点。在医疗保健方面,由于花粉粒的营养丰富,可用花粉制造各种保健食品。另外,可根据花粉的特异性,判断地质年代、勘探矿藏、研究植物类群演化历史与地理分布等等。

花粉应用研究(作为下次课学生可以参与讲座的内容之一)果实的发育和结构

一、果实的发育和结构

(一)真果的结构

(二)假果的结构

二、单性结实

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一、果实的发育和结构

受精后,胚珠发育为种子时,能合成吲哚乙酸等植物激素,子房内新陈代谢活跃。于是整个子房迅速生长,发育为果实(fruit)。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柑桔、桃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这类果实称为真果(truefruit)。有些植物的果实,除子房以外,大部分是花托、花萼、花冠,甚至是整个花序参与发育而成的,如梨、苹果、瓜类、菠萝等的果实,这类果实称为假果。

(一)真果的结构

外果皮上常有气孔、角质、蜡被、表皮毛等。中果皮在结构上变化很大,有时是由许多富有营养的薄壁细胞组成,成为果实中的肉质可食部分,如桃、杏、李等;有时在薄壁组织中还含有厚壁组织;有些植物,如荔枝、花生、蚕豆等,果实成熟时,中果皮常变干收缩,成为膜质或革质,或为疏松的纤维状,维管束多分布于中果皮。内果皮的变化也很大,有的内果皮里面生出很多大而多汁的汁囊,象柑桔、柚子等的果实;有的具有坚硬如石的石细胞,如桃、李、椰子等;有的在果实成熟时,细胞分离成浆状,如葡萄。

一、果实的发育和结构

(二)假果的结构

苹果

假果(Pseudocarp或falsefruit)的结构比较复杂,除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皮外,还有其他部分参与果实的形成。例如,梨、苹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托杯(hypanthium)发育而成,中部才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很少。但外、中、内三层果皮仍能区分。内果皮以内为种子。

二、单性结实

受精以后开始结实,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也有一些植物,可以不经过受精作用也能结实,这种现象叫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单性结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子房不经过传粉或任何其他刺激,便可形成无籽果实,称为营养单性结实,如柑桔、柠檬的某些品种。另一种是子房必须经过一定的刺激才能形成无籽果实,称为刺激单性结实,如以马铃薯的花粉刺激番茄花的柱头,或用苹果的某些品种的花粉刺激梨花的柱头,都可以得到无籽果实。

单性结实在一定程度上与子房所含的植物生长激素的浓度有关,所以,农业上应用类似内植物生长激素以导致单性结实。例如,用30~100ppm的吲哚乙酸和2,4-D等的水溶液,喷洒番茄、西瓜、辣椒等临近开花的花蕾,或用10ppm的萘乙酸喷洒葡萄花序,都能得到无籽果实。

单性结实必然产生无籽果实,但并非所有的无籽果实都是单性结实的产物。因为,有些植物开花、传粉和受精以后,胚珠在发育为种子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也可以形成无籽果实。

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成熟的果实和种子被传播到广大的地区,在种子萌芽形成幼苗以后,获得适当的水分、光照和矿质营养等条件,就可正常地进行生长和发育。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成熟的果实和种子往往具备适应各种传播方式的特征和特性。

1、风力传播:适应风力传播的果实和种子,大多数是小而轻的,且常有翅或毛等附属物。如苦荬菜、蒲公英的果实有冠毛,柳的种子外面有绒毛,榆树、白蜡树的果实和松的种子有翅等,都能随风飘扬传到远方。

2、水力传播:水生植物和沼泽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多借水力传播。如莲的花托形成"莲蓬",是疏松的海绵状通气组织所组成,适于水面飘浮传播。生长在热带海边的椰子,其外果皮与内果皮坚实,可抵抗海水的侵蚀;中果皮为疏松的纤维状,能借海水飘浮传至远方。沟渠边生有很多杂草(如觅属、藜属等)的果实,散落水中,顺流至潮湿的土壤上,萌发生长,这是杂草传播的一种方式。3、人类和动物的活动传播:这类植物的果实生有刺或钩,当人或动物经过时,可粘附于衣服或动物的皮毛上,被携带至远处。如梵天花、鬼针草的果实有刺,土牛膝的果实有钩等。另外,有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成熟后被鸟兽吞食,它们具有坚硬的种皮或果皮,可以不受消化液的侵蚀,种子随粪便排出体外,传到各地仍能萌发生长。如番茄的种子和稗草的果实就是如此。

4、果实弹力传播:有些植物的果实,其果皮各层细胞的含水量不同。故成熟干燥后,收缩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可发生爆裂而将种子弹出。如大豆、绿豆等的荚果,成熟后自动开裂,弹出种子。又如牻牛儿苗果皮外卷,凤仙花的果皮内卷,可因果皮卷曲弹散其种子。被子植物个体的生命活动,一般从上代个体产生的种子开始。经过种子萌发,形成幼苗,逐渐成长为具有根、茎、叶的植株。植株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生长,然后在一定部位形成花芽。在花芽发育成花朵时,雄蕊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的花粉粒,花粉粒萌发,形成两个精细胞(雄配子);同时,在胚珠内形成胚囊母细胞,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胚囊,胚囊中又产生卵细胞(雌配子)、极核(或称中央细胞)等。这时,植株就开花、传粉和受精,其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合子(受精卵),随后,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最后发育成为胚乳;珠被发育为种皮。从而形成了新的一代种子。"从种子到种子"这一整个生活历程,称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稻、麦、棉花、番茄、南瓜、油菜等一年生和二年生植物,在种子成熟后,整个植株不久枯死。茶、桃、李、柑桔等多年生植物则经多次结实之后,才衰老死亡。

在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都要经过两个基本阶段;一个是从合子开始,直到胚囊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为止。这一阶段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二倍体(2N),称为二倍体阶段(或称孢子体阶段)。另一个是胚囊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成熟胚囊(雌配子体)和2个或3个细胞的花粉粒(雄配子体)为止。这时,其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单倍体(N)的,称为单倍体阶段(或称配子体阶段)。被子植物的整个生活史的过程中,单倍体阶段极短,由二倍体阶段到单倍体阶段,必须经过减数分裂过程才能实现。二倍体阶段较长,由单倍体阶段到二倍体阶段的转折点,就是精卵融合为合子。所以,减数分裂和精卵融合(受精)是被子植物生活史中的重要环节和转折点.单倍体阶段不仅时间短,而且不能独立生活,须寄养于二倍体上以获得营养物质,来营造自身。

根一、根的生理功能

一般功能吸收:转化与合成:如细胞分裂素,氨基酸和生物碱等。支持与固着:输导与贮藏:分泌:氨基酸,糖,磷脂,维生素,生长抑制物等

特殊功能收缩:鳞茎植物如苜蓿呼吸:如榕树(如左图)寄生:寄生植物攀援:藤本植物如长春藤繁殖:如甘薯二、根与根系根的种类按来源分:主根和侧根按发生部位分:定根和不定根根系类型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须根系:主根较早停止生长,以不定根为主构成根系。影响根系在土壤中分布于生长的因素植物种类:一般直根系属于深根性,如多年生豆科植物苜蓿。须根系属于浅根性小麦,水稻。环境条件:水分、氧气、人为施肥落地生根的不定根三、根尖的结构与发育根尖的分区和结构根尖各分区的特点

根冠:有许多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含高尔基体,能分泌粘液;并含维持平衡的淀粉粒;不断脱落。图解说明平衡石对重力的反应根冠分生区:又称生长点,产生原始细胞,能分裂。一般有三层原始细胞,分化为不同组织。分生区细胞的分层示意图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根冠伸长区:分裂能力逐渐变弱,后段外围的原形成层细胞开始分化为筛管和导管。

根毛区:细胞不分裂,已分化成熟。表皮米生根毛,十分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常只有陆生植物具有。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幼根的生长是由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发展而来的,这种生长过程称为根的初生生长。在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组织,都属于初生组织,它们组成幼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表皮细胞特点:由原表皮发育而来,位于跟的最外层,细胞排列紧密,横切面呈长方形,细胞壁薄。没有气孔的分化,角质层不发达。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作用:吸收。皮层: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的多层薄壁细胞组成。是水和溶质的横向疏导途径。外皮层:起保护作用内皮层凯氏带:减少溶质损失,并有选择透性凯氏带——根的内皮层细胞在两个径向壁和上、下横壁上的木栓质加厚带。通道细胞皮层中柱:由原形成层发育的内皮层以内所有的组织。分为四部分: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薄壁细胞.

中柱(1)中柱鞘:细胞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具有潜在分生能力,可分裂、分化产生侧根、不定芽和不定根,部分维管形成层及木栓形成层等。(2)初生木质部位于根的中央,主要疏导水分和无机盐。主要由导管、管胞、木纤维、薄壁细胞组成。成辐射状,尖端为原生木质部,由环纹和螺纹导管组成。向里为后生木质部,由梯、网、孔纹导管组成。发育为外始式。一般无髓。束数相对稳定,有二三四五及多原型。(3)初生韧皮部专门运输同化产物。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束数与之相等。成熟方式亦为外始式。主要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组成。(4)薄壁细胞位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

单子叶植物根的特点外皮层后期形成栓化的厚壁组织,在表皮消失后行保护作用。对着韧皮部内皮层细胞呈五面加厚并木化,除外切向壁。而对着木质部的细胞停留在凯氏带,称为通道细胞。中柱鞘后期常部分或全部木化。木质部为多原型,中央常有髓,后期转变木化的后壁组织。单子叶植物根的特点与双子叶植物相同之处:二者根尖均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组成。在成熟区部位均为初生结构,两者的初生结构均由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组成。不同之处单子叶植物无次生生长,双子叶植物多进行次生生长。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五面加厚,双子叶四面加厚。单子叶植物初生木质部束为多原型,双子叶为2原、3原或4原。单子叶植物根的中部有髓或髓腔,双子叶植物无髓结构。单子叶植物的表皮和皮层一直存在,双子叶植物由于次生生长,根的表皮和皮层脱落。四、侧根的形成1侧根的起源(1)侧根:主根或不定根初生生长后不久产生的分支。(2)部位:二原型根中,发生于原生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或正对木质部。三、四原型发生在正对木质部地方,多原型则相反。(3)起源:中柱鞘上述部位的几个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分裂→侧根原基→生长点和根冠→分裂生长分化→侧根。侧根形成的过程BD五、不定根定义:除主根和侧根外,生长在茎节、节间、芽的基部、叶或老根上,且位置无规律的根。成为须根系的主体:绝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由不定根及其产生的侧根组成。参与直根系的组成:如豆类植物。正常根系的辅助根群:据特殊功能的根。

小麦的不定根六、次生生长和结构次生生长:初生生长后,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的活动,不断产生维管组织和周皮,是根增粗的过程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和木栓形成层。单子叶植物一般无次生生长。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1)发生:原生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未分化薄壁细胞恢复分裂,同时正对木质部辐射角的中柱鞘细胞也恢复分裂,形成两部分形成层。这两部分形成层相连成形成层环。(2)活动形成层环分裂: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前者多余后者。中间保留一层由分裂能力的细胞。木、韧射线:径向排列的射线薄壁细胞。为横向运输通道。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由于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中柱外围的皮层和表皮被破坏。这是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形成木栓形成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三者共同组成周皮,其保护作用。木栓层细胞无细胞间隙,细胞壁栓化,成熟时死亡。维管形成层可活动多年,维管形成层则每年重新发生,形成较厚的周皮,为此生保护组织。3次生结构由外向内由周皮、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及维管射线。次生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射线。次生木质部包括:导管、管胞、木纤维、木射线。七、根瘤和菌根1根瘤定义:大豆等豆科植物根上的瘤状突起。产生:是土壤的根瘤菌侵入根皮层,使其迅速分裂,产生局部膨大的瘤状突起,即根瘤。于植物为共生关系。根瘤菌从皮层细胞吸收水分和养料,同时进行固氮作用。根瘤是根瘤细菌侵入豆科植物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结构。在这种共生关系中,豆科植物为根瘤提供有机物、矿物质和水,而根瘤菌则可将空气中的N2转变为氨供豆科植物利用。

豆科植物根瘤的外形及根瘤菌的侵染过程豆科植物根瘤的结构2菌根(1)外生菌根真菌菌丝胞在由根外,形成白色的丝状菌根鞘。少数菌丝侵入表皮、皮层细胞间隙中,不侵入细胞,并代替了根毛。(2)内生菌根菌丝侵入皮层细胞,但不进入内皮层。(3)作用:菌丝代替根毛其呼吸作用。真菌还可产生植物激素和固氮。菌根的形态变态的概念

植物的营养器官由于长时间适应周围环境,使器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变化,并成为该种植物的遗传特性。营养器官的变态根的变态常见的根的变态有以下几种类型贮藏根气生根肉质直根(萝卜)块根(甘薯)支柱根(玉米)呼吸根(红树)攀援根(常春藤)根的变态寄生根(菟丝子)

肉质直根:由主根发育而成每株只有一个。如萝卜。块根:与不定根或侧根膨大而成,一株可有多个。如甘薯。萝卜的肉质直根甘薯的块根贮藏根肉质直根

萝卜胡萝卜甜菜

由两部分发育而成:上部由下胚轴形成,下部由主根基部发育而成。萝卜根主要由次生木质部构成;胡萝卜主要由次生韧皮部构成。萝卜和甜菜等贮藏根都有副形成层(额外形成层),能形成三生木质部和三生韧皮部。甜菜主要由三生结构构成。2气生根凡露出地面生长在空气中的根为气生根。支持根:如玉米。攀缘根:藤本植物。呼吸根:如红树。3寄生根有些寄生植物,如菟丝子的根形成吸器,侵入寄主体内,吸收水分和养料。攀援根榕树独木成林现象茎一、茎的生理功能二、茎的形态三、茎尖分区及其生长动态四、茎的结构一、茎的生理功能1、支持作用2、输导作用3、贮藏作用4、繁殖作用5、光合作用二、茎的形态(一)芽的结构与类型1、芽的结构生长点(锥)叶原基幼叶腋芽原基黑藻茎尖2、芽的类型按位置分:定芽(顶芽和侧或腋芽)和不定芽按性质分:叶芽、花芽和混合芽按结构分:鳞芽和裸芽按生理状态分:活动芽和休眠芽(二)枝条及其分枝方式1、枝条的外部形态节、节间;顶芽、腋芽;叶痕叶迹:也叫维管束痕芽鳞痕2、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二叉分枝禾本科植物的分蘖三、茎尖分区及其生长动态分成三个区: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茎的结构(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维管柱)三部分组成。表皮:一层细胞,保护作用中柱维管束髓髓射线皮层:无外皮层、内皮层之分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内外排列外韧维管束无中柱鞘大豆初生茎(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构造1、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

产生部位有两个:束中/内形成层束间形成层活动结果:向内分化为次生木质部向外分化为次生韧皮部2、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通常产生于表皮或近表皮的细胞分裂产生周皮年轮早材晚材杨树茎椴树茎大豆次生茎横切面径向切面切向切面(三)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无次生构造,只有初生构造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玉米茎玉米茎

玉米茎的一个维管束放大小麦茎叶一、叶的生理功能二、叶的发生与生长三、叶的基本形态四、叶片的解剖结构五、叶的生态类型六、落叶和离层七、叶的变态

一、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a、光合作用绿色组织通过叶绿体色素和有关酶类活动,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而贮存起来,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b、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它是植物根吸收水和矿质元素的动力,并有调节叶温的作用。

c、叶的繁殖作用少数植物的叶有繁殖作用,如秋海棠。

叶的生理功能

1、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

叶的特殊功能叶的主要功能吸收、繁殖、贮藏、保护等。二、叶的发生和生长

叶的发育开始于茎尖生长锥周围的叶原基,它是由原套、原体的一层或几层细胞重复分裂形成的。叶原基顶端细胞中的一部分继续分裂,使叶原基迅速伸长(顶端生长)形成叶轴,然后进行边缘生长,形成叶的雏形,分化为叶片、叶柄、托叶几部分,其中托叶分化最早,叶片分化次之,叶柄分化最晚。当叶片各部分形成之后,细胞仍继续分裂和长大(居间生长),直到叶片成熟。

叶的发育

叶原基形成后,起先是顶端生长,使叶原基迅速引长,接着是边缘生长,它形成叶的整个雏形,分化出叶片,叶柄和托叶几个部分。除早期外,叶以后的伸长就靠居间生长。

外起源叶原基--顶端生长--边缘生长--

分化出叶片、叶柄和托叶等--居间生长(一)叶的形态组成

1.叶片

(叶的形态)

2.叶柄

3.托叶

(二)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三)叶的类型

(四)叶序

三、叶的基本形态叶的基本形态

(一)叶的形态组成

叶的形态多种多样,如下图所示:

芒尖卷须状尾尖尖凹渐尖钝尖:

叶片的尖端称为叶尖,叶尖有不同类型:

芒尖卷须状尾尖尖凹渐尖钝尖:

芒尖

卷须状

尾尖

尖凹

渐尖

钝尖

叶片基部为叶基,叶基有不同的形态:

心形耳垂形箭形戟形盾形圆形截形叶的边缘是叶缘,叶缘有全缘、锯齿和牙齿等类型:

叶片产生不同的分裂称为叶裂,叶裂有羽状裂和掌状裂之分:

叶片的中间有明显的叶脉,其中最大的叶脉为中脉,中脉的各级分枝为侧脉。叶脉一般排成网状叶脉和平行叶脉两种主要类型:脉序41.叉状脉;2.掌状射出脉;3.掌状网脉;4.羽状网脉;5、6.弧行脉;7.射出平行脉;8.横出平行脉;9.掌状三出脉;10.离基三出脉。脉序的类型它们都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

芒尖卷须状尾尖尖凹渐尖钝尖

心形耳垂形箭形戟形盾形圆形截形

1、叶片

叶片是叶的绿色平扁部分,也是叶光和作用的主要部位。

叶片的尖端称为叶尖,叶尖有不同类型:

叶片基部为叶基,叶基有不同的形态:

叶的边缘是叶缘,叶缘有全缘、锯齿和牙齿等类型:

芒尖卷须状尾尖尖凹渐尖钝尖

心形耳垂形箭形戟形盾形圆形截形

1、叶片

叶片是叶的绿色平扁部分,也是叶光和作用的主要部位。

叶片的尖端称为叶尖,叶尖有不同类型:

叶片基部为叶基,叶基有不同的形态:

叶的边缘是叶缘,叶缘有全缘、锯齿和牙齿等类型:

1、叶片

叶片是叶的绿色平扁部分,也是叶光和作用的主要部位。

2、叶柄

连接叶片与茎的柄状结构,主要起输导和支持作用。叶的镶嵌性与叶柄有关。

3、托叶

为叶柄基部的附属物,通常成对而生,形状因种而异。托叶对幼叶和腋芽有保护作用。

(二)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完全叶(completeleaf):完全叶是指含有叶片(blade)、叶柄(petiole)、托叶(stipule)三部分结构的叶,如棉、桃、荭草叶等。

不完全叶(incompletleaf):不完全叶是指仅有叶片或仅有叶片和叶柄的叶。如小麦、烟叶、小旋花、菠菜等。

(三)叶的类型

(1)单叶(simpleleaf):单叶是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如桃、甘薯、板栗等。

禾本科植物的叶是较为复杂的单叶。主要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组成,在叶片和叶鞘连接处为叶枕(或叶颈),两侧有叶耳,腹面有叶舌等。

(2)复叶(compoundleaf):复叶是在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的小叶(片)的叶。如花生、枫杨、蔷薇等。

单身复叶:是含有三小叶而只有顶端一个小叶发育成熟的叶。如柑桔、柠檬等。

掌状复叶:小叶集中在总叶柄顶端,排列如掌上的指,如大麻。

羽状复叶:含羞草,其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的小叶片叫复叶。含羞草的复叶为偶数羽状复叶,而紫云英的叶为奇数羽状复叶。

三出复叶:大豆的复叶由三片小叶组成,排列为羽状。酢浆草的三出叶:复叶由三片小叶组成,排列为掌状。

(四)叶序

叶在茎或枝条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常见的有:

1、互生:每节上只生一片叶,如大豆、棉花、玉米等。2、对生:每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如丁香、芝麻、薄荷等。

3、轮生: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叶,着生在一个节上,如夹竹桃。

4、簇生:两个以上的叶着生于极度缩短的短枝上,如金钱松、银杏等。

5、基生:两片以上的叶着生于地表附近的短茎上称为叶基生。四、叶的解剖结构(一)叶柄的结构

(二)叶片的结构

1.表皮

2.叶肉

3.叶脉

(三)禾本科植物的叶

1.叶的形态

2.叶片的解剖结构

(一)叶柄的结构

与幼茎相似,也可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叶柄皮层的外围富含厚角组织,有时也有一些厚壁组织。这种机械组织既适于支持又不防碍叶柄的延伸、扭曲和摆动。

叶柄维管束在横切面上的排列常见为半环形,缺口向上。在每个维管束内,木质部位于韧皮部的上方。叶柄的维管束经叶迹与茎的维管束相连。

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二)叶片的结构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

叶片是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横切叶片,叶片含有上下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

(二)叶片的结构

1、表皮

表皮是叶的保护组织,它由表皮细胞,气孔器,排水器,表皮毛,腺鳞等组成。

(1)表皮细胞:叶片的表皮细胞一般是形状不规则的扁平细胞,侧壁凹凸不齐,彼此紧密嵌合,在横切面上则呈长方形或方形,外壁较厚并角质化,具角质膜,它为生活细胞,一般不具叶绿体。表皮有保护植物不受细菌、真菌侵害的作用,同时角质膜还具较强的折光性,可防止过度日照引起的损害。

(2)气孔器: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气孔器由两个肾形的细胞围合而成,这两个细胞称保卫细胞,其间的间隙称气孔。有些植物在保卫细胞之外,还有较整齐的副卫细胞(如甘薯)。

)。

(3)排水器和吐水作用:

排水器分布在叶的端部和叶缘处。它由水孔和通水组织构成。水孔与气孔相似,但它没有自动调节开闭的作用。通水组织是指与脉稍的管胞相通的排列疏松的一群小细胞。

吐水作用:由于蒸腾作用微弱,根部吸入的水分,从排水器溢出,集成液滴,出现在叶尖或叶缘处,这种现象为吐水作用,一般发生在夜间或清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叶尖和叶缘上有水滴出现,可作为根系正常活动的一种标志。

(4)表皮毛:表皮毛为表皮的附属物,形态各异,功能不同。

单细胞表皮毛,分为单生(如棉叶上表皮毛)和簇生(如杜鹃叶上表皮毛)。

多细胞表皮毛,分为:

单列细胞式:表皮毛细胞排成一列,如青麻、黄秋葵表皮毛、烟叶腺毛等。

多列细胞式:数列表皮细胞聚集一处,如棉叶下表皮毛等。

混合式:表皮毛细胞组成鳞片状(如薄荷叶脉鳞)、棒槌状(如野芝麻等)。

蜜腺、腺鳞、腺毛均为表皮毛的结构,但它们又具有分泌功能。

2、叶肉(mesophyll)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其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肉细胞间有明显的胞间隙。

背腹型叶的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一般上部为栅栏组织,下部为海绵组织。

等面叶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叶肉

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异面叶——

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等面叶——

无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异面叶等面叶(1)栅栏组织(palisadetissue):近上表皮一侧的叶肉细胞呈长柱状,并与上表皮垂直相交,类似栅栏状,细胞内叶绿体相对小而多。

栅栏组织的细胞层数和特点随植物种类而不同。栅栏组织的作用既可充分利用强光照,又可减少强光伤害。

大豆叶苹果叶

(2)海绵组织(sponytissue):在背腹型叶中,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其细胞形态、大小不相同,细胞内叶绿体相对较少而大,细胞间隙大,通气能力强。海绵组织光合作用能力弱于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常不规则,并有短臂突出而互相连接如网,胞间隙很大,在气孔内方,形成较大的气孔下室。

3、叶脉

叶脉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等组成。来自叶柄中的维管组织等直接发育成主脉。主脉上的各级分枝称侧脉。即:

主脉-->侧脉-->支脉-->细脉

叶脉

起输导和支持作用主脉和大的侧脉是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合而成的。维管束包括木质部(上面)和韧皮部(下面)。

大豆叶主脉叶脉分布在叶肉组织中,呈网状,起支持和输导作用。中脉和大的侧脉常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其中木质部在向茎面,韧皮部在背茎面。粗大的中脉中,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还可有形成层存在,不过形成层活动时间很短,只产生极少量的次生组织。在叶脉的周围是厚壁组织,或在叶脉的上下方形成机械组织。叶脉越细,结构越简单,首先形成层和机械组织减少,以至完全消失;其次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成分子逐渐减少,到了末稍,木质部中仅有几个螺纹管胞,韧皮部中则只有几个狭短的筛管分子和增大的伴胞。

(三)禾本科植物的叶1.叶的形态

2.叶片的解剖结构

1、叶的形态

禾本科作物的叶为单叶,它分为叶鞘和叶片两部分,叶鞘狭长而抱茎,起保护、输导和支持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