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数学精准冲刺复习立体几何位置关系的证明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数学精准冲刺复习立体几何位置关系的证明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数学精准冲刺复习立体几何位置关系的证明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数学精准冲刺复习立体几何位置关系的证明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数学精准冲刺复习立体几何位置关系的证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数学精准冲刺复习立体几何位置关系的证明

考点梳理考情回顾高考预测空间中的平行关系2023新高考Ⅰ卷第18题2022新高考Ⅱ卷第20题重点考查空间中的平行

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以解答题的形式呈现.空间中的垂直关系2023新高考Ⅱ卷第20题2021新高考Ⅰ卷第20题2021新高考Ⅱ卷第19题

(2022·新高考Ⅱ卷改编)如图,

PO

是三棱锥

P

ABC

的高,

PA

PB

AB

AC

E

PB

的中点,连接

OE

.

求证:

OE

∥平面

PAC

.

证明:连接

BO

并延长,交

AC

于点

M

,连接

AO

MP

.

因为

PO

是三棱

P

ABC

的高,所以

PO

⊥平面

ABC

.

因为

AO

⊂平面

ABC

BO

⊂平

ABC

,所以

PO

AO

PO

BO

.

所以∠

POA

=∠

POB

=90°.又因

PA

PB

PO

PO

,所以Rt△

POA

≌Rt△

POB

.

所以

AO

BO

.

以∠

OAB

=∠

OBA

.

因为

AB

AC

,所以∠

BAC

=90°.所以∠

OAB

OAM

=90°,∠

OMA

+∠

OBA

=90°.所以∠

OAM

=∠

OMA

.

所以

OA

OM

.

所以

OM

OB

.

所以

O

BM

的中点.又因为

E

PB

的中

点,所以

OE

PM

.

因为

OE

⊄平面

PAC

PM

⊂平面

PAC

,所以

OE

平面

PAC

.

1.空间中平行关系、垂直关系的转化2.借助平面的法向量和直线的方向向量判断空间中的位置关系设

a

b

分别为直线

l

1,

l

2的方向向量,向量

u

v

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

向量,有:

a

b

,即

a

=λ

b

(λ为常数)⇔

l

1∥

l

2;

a

b

,即

a

·

b

=0⇔

l

1⊥

l

2;

a

u

l

1⊄α,即

a

·

u

=0,

l

1⊄α⇔

l

1∥α;

a

u

,即

a

=λ

u

(λ为常数)⇔

l

1⊥α;

u

v

,即

u

=λ

v

(λ为常数)⇔α∥β;

u

v

,即

u

·

v

=0⇔α⊥β.

热点

位置关系的证明[典例设计]例1如图,四边形

AA

1

C

1

C

为矩形,四边形

CC

1

B

1

B

为菱形,且平面

CC

1

B

1

B

⊥平面

AA

1

C

1

C

D

E

分别为边

A

1

B

1,

C

1

C

的中点.求证:(1)

BC

1⊥平面

AB

1

C

;(2)

DE

∥平面

AB

1

C

.

[思维导图]证明:(1)

因为四边形

AA

1

C

1

C

为矩形,所以

AC

C

1

C

.

因为平面

CC

1

B

1

B

⊥平面

AA

1

C

1

C

,平面

CC

1

B

1

B

∩平面

AA

1

C

1

C

CC

1,

AC

⊂平面

AA

1

C

1

C

,所以

AC

⊥平面

CC

1

B

1

B

.

因为

BC

1⊂平面

CC

1

B

1

B

所以

AC

BC

1.因为四边形

CC

1

B

1

B

为菱形,所以

B

1

C

BC

1.因为

AC

B

1

C

C

AC

⊂平面

AB

1

C

B

1

C

⊂平面

AB

1

C

,所以

BC

1⊥平面

AB

1

C

.

总结提炼

(1)

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线面平行的定义,线面平行的判定定

理,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

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性

质定理.(3)

关注三种平行、垂直关系的转化,核心是线面平行、垂直,基础

是线线平行、垂直.[对点训练]1.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底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D

=2,

AB

=1,∠

BAD

=60°,平面

PCD

⊥平面

ABCD

M

PC

上一点.(1)

PA

∥平面

MBD

,求证:

M

PC

的中点;

(2)

求证:平面

MBD

⊥平面

PCD

.

证明:(2)

在△

ABD

中,因为

AD

=2,

AB

=1,∠

BAD

=60°,所以

BD

2=

AB

2+

AD

2-2

AB

·

AD

·cos∠

BAD

=3.

所以

AB

2+

BD

2=

AD

2.所以

AB

BD

.

因为四边形

ABCD

平行四边形,所以

AB

CD

.

所以

BD

CD

.

因为平面

PCD

⊥平面

ABCD

BD

⊂平面

ABCD

,平面

PCD

∩平面

ABCD

CD

,所以

BD

⊥平面

PCD

.

因为

BD

⊂平面

MBD

,所以

平面

MBD

⊥平面

PCD

.

[典例设计]例2如图,在正四棱柱

ABCD

A

1

B

1

C

1

D

1中,

AA

1=2

AB

=2,

E

F

分别为棱

AA

1,

CC

1的中点,

G

为棱

DD

1上的一个动点.(1)

求证:

B

E

D

1,

F

四点共面.(2)

是否存在点

G

,使得平面

GEF

⊥平面

BEF

?若存在,求

DG

的长

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维导图]解:(1)

证明:如图,连接

D

1

E

D

1

F

,取

BB

1的中点

M

,连接

MC

1,

ME

.

因为

E

AA

1的中点,所以易得

EM

A

1

B

1∥

C

1

D

1,且

EM

A

1

B

1=

C

1

D

1.所以四边形

EMC

1

D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D

1

E

MC

1.因为

F

CC

1的中点,所以易得

BM

C

1

F

,且

BM

C

1

F

.

所以四边形

BMC

1

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BF

MC

1.所以

BF

D

1

E

.

所以

B

E

D

1,

F

四点共面.

总结提炼

(1)

证明四点共面问题,主要是通过证明线线平行实现.(2)

存在性问题的求解策略:假设存在,根据题意合理设置变量、转

化求解,并判断是否存在.[对点训练]2.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A

1

B

1

C

1中,

M

N

分别是线段

A

1

B

AC

1

的中点.(1)

求证:

MN

AA

1.解:(1)

证明:如图,连接

A

1

C

.

因为在直三棱柱

ABC

A

1

B

1

C

1中,四边形

AA

1

C

1

C

为平行四边形,

N

是线段

AC

1的中点,所以

A

1

C

AC

1交于点

N

,且

N

A

1

C

的中点.又因为

M

A

1

B

的中点,所以

MN

BC

.

由直三棱柱

ABC

A

1

B

1

C

1可知,

A

1

A

⊥平面

ABC

.

BC

⊂平面

ABC

,所以

A

1

A

BC

.

所以

MN

AA

1.(2)

在线段

BC

1上是否存在一点

P

,使得平面

MNP

∥平面

ABC

?若存

在,指出点

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2)

存在.当

P

BC

1的中点时,平面

MNP

∥平面

ABC

.

如图,连接

PN

PM

.

因为

N

AC

1的中点,

P

BC

1的中点,所以

PN

AB

.

因为

PN

⊄平面

ABC

AB

⊂平面

ABC

,所以

PN

∥平面

ABC

.

由(1)知,

MN

BC

.

又因为

BC

⊂平面

ABC

MN

⊄平面

ABC

,所以

MN

∥平面

ABC

.

因为

MN

PN

N

MN

⊂平面

PMN

PN

⊂平面

PMN

,所以平面

MNP

∥平面

ABC

.

[典例设计]例3如图,在三棱柱

ABC

A

1

B

1

C

1中,

A

1

A

⊥平面

ABC

BC

AB

M

N

分别是线段

A

1

C

1,

A

1

B

的中点.(1)

求证:平面

A

1

BC

⊥平面

A

1

ABB

1;(2)

设平面

MNB

1与平面

BCC

1

B

1的交线为

l

,求证:

MN

l

.[思维导图]

A

1

A

⊥平面

ABC

A

1

A

BC

BC

⊥平面

A

1

ABB

1→连接

BC

1→

MN

BC

1→

MN

∥平面

BCC

1

B

1→

MN

l

平面

A

1

BC

⊥平面

A

1

ABB

1(2)

连接

BC

1.因为

M

N

分别是线段

A

1

C

1,

A

1

B

的中点,所以

MN

BC

1.因为

BC

1⊂平面

BCC

1

B

1,

MN

⊄平面

BCC

1

B

1,所以

MN

∥平面

BCC

1

B

1.因为平面

MNB

1∩平面

BCC

1

B

1=

l

MN

⊂平面

MNB

1,所以

MN

l

.解:(1)

证明:因为

A

1

A

⊥平面

ABC

BC

⊂平面

ABC

,所以

A

1

A

BC

.

因为

BC

AB

AB

A

1

A

A

AB

⊂平面

A

1

ABB

1,

A

1

A

⊂平面

A

1

ABB

1,所以

BC

⊥平面

A

1

ABB

1.因为

BC

⊂平面

A

1

BC

,所以平面

A

1

BC

⊥平面

A

1

ABB

1.总结提炼

(1)

垂直关系中的核心是线面垂直,注意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

理、性质定理的交替使用.(2)

对无棱的两个平面的交线位置的确定,需要充分利用线面平行与

垂直的性质和判定.[对点训练]3.如图,在Rt△

ABC

中,∠

C

=90°,

BC

=3,

AC

=6,

D

E

分别是

AC

AB

上的点,且

DE

BC

,将△

ADE

沿

DE

折起到△

A

1

DE

的位

置,使

A

1

D

CD

.

(1)

求证:

BC

⊥平面

A

1

DC

;证明:(1)

在△

ABC

中,因为∠

C

=90°,所以

BC

AC

.

因为

DE

BC

,所以

AD

DE

.

所以

A

1

D

DE

.

因为

A

1

D

CD

CD

DE

D

CD

⊂平面

BCDE

DE

⊂平面

BCDE

,所以

A

1

D

⊥平面

BCDE

.

BC

⊂平面

BCDE

,所以

A

1

D

BC

.

因为

BC

CD

CD

A

1

D

D

CD

⊂平面

A

1

DC

A

1

D

⊂平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