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统编版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第1页
2022年中考统编版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第2页
2022年中考统编版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第3页
2022年中考统编版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第4页
2022年中考统编版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本阶段时间界限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的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政治方面政权更替频繁,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分裂中孕育着新的统一因素经济方面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北人南迁,南方地区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民族关系方面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出现各民族大交融科技文化方面承前启后,科技文化大放异彩三国鼎立课标: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0年公元208年双方袁绍与曹操曹操与孙刘联军特点以少胜多以少胜多(孙刘联军:火攻)结果曹操胜利曹操失败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三国鼎立:(1)局面形成。(2)经济发展。①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②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③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1)曹操是东汉末年人,而非三国时期历史人物。(2)三国时期,国家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是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相比,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标: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1.西晋的建立与统一: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2.八王之乱:(1)背景: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昏庸无能。(2)概况: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3)影响: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3.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不断内迁。(2)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3)前秦统一北方:4世纪后期,氐族苻坚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从三国到西晋的过程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初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1.东晋的兴亡:(1)西晋的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2)东晋的兴亡。①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②统治:政治上,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经济上,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③灭亡:420年,东晋灭亡。2.南朝的政治: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3.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主要原因)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2)表现。①农业。a.农田水利: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b.改进生产技术: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c.多种经营: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②手工业: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③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史记》记载的西汉时的江南: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贫富分化程度低。汉代的江南尚未得到开发。《宋书》记载的南朝时的江南: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经济富庶。可见,魏晋以来,江南已逐渐得到开发。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化示意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标: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1.淝水之战:383年,苻坚率军南下,企图消灭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2.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2)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3)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巩固对北方的统治措施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说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用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与汉族联姻)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表现。①生产生活:各民族相互学习。②政治制度: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制度。③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④社会习俗: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⑤民族心理: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2)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1)少数民族封建化:指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为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的演变。(2)民族交融:指不同的民族由于长期相处,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达到一致的过程。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标: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类别人物朝代成就科技农学贾思勰北朝著有《齐民要术》,地位: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数学祖冲之南朝数学: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该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历法: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文化艺术书法锺繇曹魏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其楷书为绝世之作王羲之东晋被后人誉为“书圣”,代表作为《兰亭集序》,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绘画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石窟艺术南北朝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善于学习先进外来文明等。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类别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同点时期战国时期南北朝时期目的富国强兵,以便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巩固北魏统治措施政治: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迁都洛阳;说汉语,易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作用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相同点①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②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③都增强了国力;④为后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⑤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⑥最终都取得了成功等认识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②改革要有创新精神;③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④改革者需要勇气和魄力;⑤成功的改革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二、魏晋南北朝发展线索史料一中国古代史……社会形态变革的关键时期,一些先进人物作为新兴阶级的代表……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而完成一种社会形态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形态。……中国古代史上出现的这些除旧布新的改革之举,一般来说,都是对当时政治、经济的良性干预,起到了兴利除弊、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摘编自王士立《略论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思考:列举两例我国古代著名的封建性质的改革。依据史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解读: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启示:改革能促使社会进步或改革能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或改革能兴利除弊,促进发展等。史料二西晋禅代,承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然而不久政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贮水、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终使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摘编自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思考:根据史料,概括“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的原因。解读: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稳定;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重视兴修水利。命题点一三国鼎立1.(2021·菏泽中考)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D)时间208年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战役特点以少胜多战役结果孙刘联军取得胜利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2021·定西中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C)A.公元2世纪前期 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3.(2021·临沂中考)“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B)A.霍去病 B.诸葛亮 C.周瑜 D.司马炎4.(2021·湘潭中考)下列考古成就中,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的是(B)A.宁乡四羊方尊 B.长沙走马楼吴简C.里耶秦简 D.随县编钟命题点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5.(2020·永州中考)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D)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命题点三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6.(2021·菏泽中考)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C)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7.(2021·海南中考)《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B)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命题点四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8.(2020·德州中考)战争可以改变历史走向,推动历史进程。与图片相关的古代著名战役是 (D)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命题点四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9.(2021·成都中考)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A)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削弱了北魏实力C.沿袭了鲜卑习俗 D.实现了南北统一10.(2021·重庆中考)右图所示,是公元443年鲜卑族祖先在嘎仙洞石壁上所留石刻的拓片。它可以用来说明 (D)A.甲骨文的造字特点B.小篆成为全国通用文字C.王羲之的行书冠绝天下D.鲜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命题点五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1.(2021·福建中考)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 (B)A.饮食文化丰富生活B.农历节气指导农耕C.祭祀礼仪追思先祖D.种植技术推陈出新12.(2021·达州中考)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13.(2021·连云港中考)右图中的书法作品的原创作者为 (A)A.王羲之B.顾恺之C.颜真卿D.欧阳询综合命题点14.(2021·昆明中考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交融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交融。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据张植荣著《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1)材料一中,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交融”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答:原因:汉民族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双向融合。人物:黄帝和炎帝。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他们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