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6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素养考向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梳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复辟帝制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2.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3.搜集民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变化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新气象4.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从“历史解释”“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主干梳理
一、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一)袁世凯复辟帝制1.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2.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_________。3.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4.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国民党总统制5.1915年5月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__________________”,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6.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_______年为洪宪元年。中日民四条约1916(二)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斗争1.反独裁: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____________党,武力讨伐袁世凯。2.反称帝——护国战争(1)背景:袁世凯称帝的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2)过程: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_________,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贵州、广西等省相继宣告独立。(3)结果: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____________,恢复中华民国纪年。中华革命护国军取消帝制3.护法制——护法运动(1)背景: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2)过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3)结果: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____________,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中华民国军政府西南军阀(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原因(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2)列强在各自势力范围内扶植代理人。2.派系:主要包括______、皖系、奉系三大派系。直系3.表现(1)军事上军阀混战: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______、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2)政治上争权——“府院之争”①背景:袁世凯死后,_________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直皖段祺瑞②过程A.______年5月,继任总统_________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B.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1917黎元洪(3)对外参加一战①原因: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______在华势力的发展。②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_方面;随即,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派十几万名____________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③影响: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日本协约国中国劳工[特别提示]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政体:形式上是共和政体,实质上是军阀独裁。国体:大地主、大买办阶级专政。〔图解历史〕维护共和的斗争〔概念阐释〕北洋军阀时期:北洋政府(1912—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袁世凯死后,军阀分裂成以奉系军阀、直系军阀、皖系军阀三大派系为首的军阀势力,开始了军阀混战时代,直到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后中国才完成形式上的统一。二、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一)经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1.原因(1)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2)政府政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______。(3)外部环境:一战期间,____________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4)群众性的____________斗争,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业西方列强反帝爱国2.表现: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3.影响:推动了中国____________人数的急剧增加和社会影响力的上升;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产业工人(二)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原因(1)共和政体建立的推动。(2)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2.表现(1)改用______,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2)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3.影响:使人们认识到陈规陋习的落后,逐步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阳历三、民国初年的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背景(1)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3)思想: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4)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认识到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2.兴起(1)时间、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标志运动开始。(2)阵地:____________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3.旗帜:民主和科学。青年杂志北京大学4.内容(1)拥护_________,反对孔教、礼法等旧道德。(2)拥护_________,反对旧艺术、旧宗教。(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开展文学革命。______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_________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德先生”“赛先生”胡适白话文5.意义(1)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2)提出了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____________的重大意义。解放思想考点探究
主题1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构建[史料一]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后,进行了大量的法律条文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东方杂志》从1915年1月开设“法令”栏到1921年此栏结束,其公布的各种法令数目如下: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19201921合计数量150553451394022391其实,五四时期,中国社会远未实现“以法立国”“以法治国”,统治者也从未真正做到“依法行事”。统治阶级玩弄法律这个魔方,是他们利用“共和”这块招牌的组成部分。他们实际上是政法不分、以政代法的。——摘编自王跃《变迁中的心态——五四时期社会心理变迁》[问题1]依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政府在统治观念上与清末的封建统治相比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并简要评价这一转变。[提示]变化:从人治到注重“法治”。评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追求民主平等的思潮,是北洋政府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在统治形式上的调整,是为对抗当时蓬勃发展的南方革命政权以及应对内部不断升级的争权夺利斗争的需要。[拓展]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反专制独裁运动高涨:革命派开展了反袁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反对张勋复辟、护法运动等;思想文化领域爆发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2)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转变:君主专制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后来民国虽有名无实,但仍能显现当时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3)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入绝境,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4)新的阶级因素和新的政党出现: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中国共产党诞生。(5)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的高潮。主题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史料二]1913—1918年英、德两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19175198918553.6——19184989029351.5————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问题2]依据史料二,指出1913—1918年英、德两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提示]趋势:英、德两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原因:欧洲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有力地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拓展]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及启示主题3从“历史解释”“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史料三]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摘编自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问题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内涵,分析这一价值观提出的作用。[提示]内涵: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作用:冲击了封建思想;推动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发展。[拓展]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历史影响1.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历史影响(1)积极性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基础,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②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2)局限性①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③回避了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④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典例研析
1.(2023·湖北·8)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其原因之一是群众在爱国热情下,纷纷抵制日货,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当时民族工业存在恶性竞争,一些公司诋毁其他公司贩卖日货,从而影响其他公司的发展,可知当时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14年至1918年处于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民族企业发展并非形势严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丧心病狂之徒”是外国企业,无法得出中外商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排除D项。2.(2023·山东·5)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比重年份货物甲乙丙丁1871—18732.830.20.90.91881—18835.822.80.31.11891—189314.620.55.91.81901—190318.619.74.21.71909—191112.816.74.83.01919—19219.618.42.45.0A.钢铁
B.棉纱C.米
D.棉布B[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从1871—1873年的2.8,逐渐上升到1901—1903年的18.6,之后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棉纱的需求量增多,同时受甲午中日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棉纱的需求量更多,但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打击,棉纱的需求量减少,所以甲应是棉纱,B项正确;由于近代中国,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对钢铁的需求量整体占比较低,但是要比大米占比高,而中国作为传统的种植大国,本身米产量较高,需求量应是最少的,所以丙是钢铁,丁是米,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A、C两项;近代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所以棉布的进口量应是最高的,乙是棉布,排除D项。3.(2021·山东高考·7)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13—1918年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忙于大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从国际局势的影响角度看,中国海关税征收额总体下降。一战后,1919—1921年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大幅提高,这与A图吻合,故选A项;由于一战之后西方列强继续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B项图中1918年之后的图示与实际不符,排除;1914—1918年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一战而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所以这期间是海关税收额最低的时候,但C项图中最低点在1913年,排除;1914—1918年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一战而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所以这期间是海关税收额最低的时候,故D项图示与之不符,排除。4.(2022·全国乙卷·6)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D[解析]
根据材料“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初期,新旧之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之后有了更高的判别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和否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传播,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逐渐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看待中西方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省籍车辆管理办法
- 教师出国境管理办法
- 水稳站设备管理办法
- 平凉市财务管理办法
- 吊索具安全管理办法
- 后勤部考核管理办法
- 料消耗考核管理办法
- 市内及出差管理办法
- 施工合作商管理办法
- 嘉兴市扬尘管理办法
- 党务工作岗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华文出版社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北京市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中国地理矿产资源课件
- 2025-2030中国AI艺术生成器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大CK品牌管理制度
-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应对策略-洞察阐释
- 2025-2030中国母乳低聚糖(HMO)行业发展形势与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语文汇编:论语
- 2025狱警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多学科共识解读(2025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