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课堂导学提纲使用时间:编写者:审核人:页选必3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与美洲族群的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德育目标)【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难点:人口和族群的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的冲突、交融和认同。【导学流程】基础感知1.据创新思维并结合教材P38-39,勾画美洲族群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影响。2.据创新思维并结合教材P39-40,勾画英国殖民活动的过程并概括其影响。3.据创新思维并结合教材P40-41,勾画并概括华工对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的重要贡献及其影响。深入探究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2016·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此表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4分)及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4分)随堂检测1.“下南洋”与“闯关东”“走西口”并称为近代中国的三次移民潮。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曾说:“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由此可知,“下南洋”()A.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B.缓解了闽、粤两省的人口压力C.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2.研究者发现,16世纪20年代以前,墨西哥地区的真实工资(注: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水平很低。但在16世纪20年代之后,真实工资开始上升,并在17世纪中期上升至收入与最低生活开支大致相当的水平。这一转变主要是源于(

)A.墨西哥银矿的发现与开采 B.西欧的早期资本主义扩张C.拉美地区原工业化的发展 D.商业革命推动了外贸繁荣3.1611年,西班牙殖民者要求居住在菲律宾的非基督教华人,每人每年必须缴付8比索的贡税。1615年,西班牙殖民者共征收贡税53832比索,1635年共征收116916比索。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20年间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人人数已增加了一倍多,仅1635年就有14614名华人缴纳贡税,这些还没有包括贫穷的免税者和偷漏税者。这一状况(

)A.源于海外贸易的兴旺发达 B.折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C.导致明政府厉行海禁政策 D.解决了中国的人地矛盾4.16世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极力推广天主教,排斥当地宗教信仰,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17世纪中期后,以天主教圣母形象为原型、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的瓜达卢佩圣母像却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墨西哥的象征之一。据此推知,西班牙的殖民(

)A.改变了区域人口结构 B.摧毁了美洲本土文化C.影响了欧洲宗教改革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5.学者生键红在《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一书中指出,19世纪60年代,华工承担了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4/5的工程,工种除了体力工程外,还有重要的技术工作,如爆破、铁匠、驾车、中医等,华工的死亡人数至少有1200人。这可以用来说明A.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无情 B.美国种族制度诞生和影响C.北美最早铁路与华工血泪 D.海外华裔族群的发展历程6.16世纪,西方生物学家将人类按照不同的种族进行分类;19世纪后,一些西方社会学家认为人种的特征与智力文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强调文明的发达程度及价值观念都是遗传的结果。这一变化()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纠正了生物进化论的错误C.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 D.打破了学科间的固有界限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为260万人左右,1900一1910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21-1932年,近5000万的欧洲人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C.说明世界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8.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 B.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C.非洲人具有体力劳动的先天优势 D.黑奴贸易使洲际人口失去了平衡9.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A.病菌是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由劳动力过剩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大量海外移民活动导致劳动力不足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民主政治发展,代议制形成史料1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史料2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史料3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11.下表为某学者在研究古代历史过程中搜集整理的史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C.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流动 D.世界人口结构发生改变12.1860年《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这是清政府首次明确允许本国人民出洋务工。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以下关于华工问题的评论,正确的是()①工业革命使西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②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③补充奴隶贸易终止后劳动力的不足④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写道:“正是欧洲的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开发巨大的工业资源,这种力量与规模,必然在短期内打破西欧、特别是英国至今的工业垄断。这两种情况又反过来对美国本身起着革命的作用。”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欧洲移民深刻影响了美国历史进程B.移民活动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C.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国际关系变化D.黑奴贸易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14..1851年以来,大批华工前往澳大利亚淘金。据统计,当时每6个外国淘金者中就有一个中国人。华工不仅成为澳大利亚淘金热潮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还参加了当地的建设和清除丛林、开扩田地的工程。在1888年前后,约有5000名华工参与修筑了从达尔文至松湾的铁路。同时,昆士兰所有的公路都是华工修筑的。这反映了()A.华工获得了在海外发展的自由权B.华工推动近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华工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