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测试)(原卷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测试)(原卷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测试)(原卷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测试)(原卷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测试)(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13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共50分,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1.(2023春·辽宁辽阳·高一统考期末)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中异花授粉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杂交实验中植株甲是父本B.要在植株甲的花成熟后进行去雄处理C.授粉完成后,要对植株甲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D.若向植株乙授以植株甲的花粉,则子代表现为矮茎2.(2023春·四川乐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哪项不属于豌豆适合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理由()A.豌豆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B.豌豆的花属于两性花且花大,方便操作C.一株豌豆可以繁殖出很多的后代D.豌豆属于异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3.(2023春·四川绵阳·高二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研究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F1,F1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是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C.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的结果D.孟德尔推测出测交后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应该为1∶1,这属于实验验证4.(2023春·河南·高一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孟德尔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的观点。现用纯合的红色牵牛花和白色牵牛花进行相关实验,下列预期结果中,否定融合遗传且支持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

)A.红色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色 B.白色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色C.亲本杂交产生的F1全为粉红色 D.F1自交产生的F2中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5.(2023春·四川泸州·高一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校考期末)《诗经·小雅·都人士》描述京城贵族男女:“彼君子女,绸直如发”、“彼君子女,卷发如”。意思是有的人头发稠密而直,有的人卷发犹如蝎尾翘。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为直发,有的同学则为自然卷。下列选项中,与同学之间直发和自然卷的遗传关系相同的是(

)A.大豆花的顶生与腋生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黑毛C.狗的长毛与卷毛 D.豌豆的黄粒与皱粒6.(2023春·新疆乌鲁木齐·高一校联考期末)下列有关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7.(2023春·河南洛阳·高一统考期末)番茄果实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且味道酸甜可口而受到人们青睐。番茄的茎有两种颜色:紫色(A)和绿色(a)。番茄的花为两性花,自然条件下主要由熊蜂为其传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紫茎番茄和绿茎番茄杂交产生紫茎番茄的现象为性状分离B.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自交来进行鉴定C.番茄花是两性花,所以在自然状态下番茄都是纯种D.紫茎杂合子产生的配子中,含A基因的雌配子:含A基因的雄配子=1:18.(2023春·高一重庆十八中校考期中)某种昆虫的眼色有红色、黑色和白色三种,分别受到基因EA、EB、e的控制,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如下。不考虑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表型红眼黑眼红黑相间眼白眼基因型EAEA、EAeEBEB、EBeEAEBeeA.该昆虫眼色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B.EA对EB、e为显性,EB对e为显性C.黑红相间眼昆虫与白眼昆虫进行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黑红相间眼:白眼=1:1D.红眼杂合昆虫和黑眼杂合昆虫交配,根据后代的表型能确认后代的基因型9.(2023春·河南郑州·高一统考期末)某同学利用甲、乙两个小桶和若干小球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B.两个小桶中的小球数量不必相等C.每次抓取后需要将小球放回原桶D.重复4次后结果应为DD:Dd:dd=l:2:110.(2023春·辽宁辽阳·高一统考期末)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关于下表两组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亲本组合F1性状及比例1红花甲×白花乙全为红花2红花丙×红花丁红花:白花=3:1A.豌豆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B.红花甲与红花丁的基因型不同C.第1组F1的基因型为Aa D.第2组F1红花植株中杂合子约占1/211.(2023春·四川凉山·高一校联考期末)一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含有显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AA:Aa:aa=2:3:1 B.AA:Aa:aa=2:2:1C.AA:Aa:aa=4:4:1 D.AA:Aa:aa=1:3:212.(2023春·广西北海·高一统考期末)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B.由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推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数量比接近1:1C.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13.(2023春·云南大理·高二统考期末)已知豌豆的红花对白花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50%致死,则杂合子自交子代中,红花:白花的性状分离比为(

)A.5:1 B.3:1 C.8:1 D.2:114.(2023春·江西抚州·高一统考期末)闭花授粉植物甲,其花的位置分为叶腋生和茎顶生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完全显性);雌雄同体异花植物乙,其籽粒的颜色黄色与白色分别由Y和y基因控制(完全显性)。两者的遗传均遵循孟德尔定律。自然状态下,间行种植基因型为TT、Tt的植物甲(两者数量之比是2:1)和间行种植基因型为YY、Yy的植物乙(两者数量之比是1:2)。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甲的F1中纯合花叶腋生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B.植物乙的F1中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均1/9C.若植物甲含有隐性基因的雄配子的存活率为1/2,则F1中花茎顶生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2D.正常情况下植物乙的F1中籽粒黄色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4/915.(2023春·甘肃白银·高一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学中的两大定律。下列各项所描述的内容,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A.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F1全表现为高茎B.F1高茎豌豆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发生分离C.让高茎豌豆(Dd)进行测交,推测后代中高茎∶矮茎=1∶1D.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16.(2023春·福建福州·高一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校联考期末)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A、a和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B.粉色植株自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花色的植株C.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D.粉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红色纯合子概率是1/217.(2023秋·河北唐山·高三唐山一中校考期中)拟南芥的植株小、结实多、生命周期短、基因组简单、遗传操作简便,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模式植物。该植物的根中有一种共生细菌S,该细菌能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拟南芥与共生细菌S的遗传物质中都不含核糖和尿嘧啶B.核糖体是拟南芥与共生细菌S共有的一种含核糖核酸的细胞器C.利用拟南芥进行遗传学实验,统计结果相对比较可靠D.共生细菌S是一种多细胞生物,其细胞内的染色体分布在特定区域18.(2023春·四川成都·高一石室中学校考期末)玉米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种子颜色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种子非甜(C)对甜(c)为显性。已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存在特定基因型的受精卵致死现象,为探究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设计实验如下:选择高秆红色非甜玉米与矮秆黄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其表型为高秆红色非甜和高秆黄色非甜,让F1进行自由传粉,得到F2,其表型及比例为高秆红色非甜∶高秆红色甜∶高秆黄色非甜∶高秆黄色甜∶矮秆黄色非甜∶矮秆黄色甜=18∶6∶15∶5∶12∶4(不考虑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基因纯合时受精卵致死B.控制高秆和矮秆、种子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F1高秆红色非甜玉米产生基因型为abc配子的概率为1/4D.F2高秆红色非甜玉米共有8种基因型19.(2023春·四川凉山·高一校联考期末)已知某植物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开红花,然后让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3种B.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为AAbbC.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5/8D.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花为4:3:6:320.(2023春·四川成都·高一校考期末)在郫都四中一教楼与二教楼、二教楼与三教楼之间栽种了许多榕树(2n=26),它们枝繁叶茂、蔚然成林。榕树为雌雄同株,茎干上生有许多根须状的气生根,气生根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如图显示了榕树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的位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B.图中B、b和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3种表型且比例为1:2:1D.图示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9:3:3:121.(2023春·河南·高一校联考期末)玉米的糯性和非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为实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判断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是否位于细胞核中——正交和反交B.判断糯性和非糯性的显隐性———一株非糯性玉米进行自交C.判断某显性玉米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让该玉米植株进行自交D.判断某杂合子玉米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将该玉米植株进行测交22.(2023春·四川凉山·高一校联考期末)下列有关大豆花花色的四组杂交实验,能判断出显性性状的是(

)①紫花×白花→全为紫花

②紫花×紫花→全为紫花③紫花×白花→紫花、白花

④紫花×紫花→紫花、白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期末生物试题)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都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病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父母双方及子代都一定患21三体综合征C.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遗传病患者不一定都表现为先天性疾病D.调查遗传病时最好选择白化病、青少年型糖尿病等24.(2023春·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人体内一些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片段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其中死亡的肿瘤细胞破裂后所释放出来的DNA片段又称为ct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片段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通过检测ctDNA进行癌症的筛查、早诊和疗效评估等B.成熟红细胞破裂溶血时,血液中cfDNA的含量明显增加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用于胎儿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D.人体有肿瘤细胞时也可能出现血液ctDNA检测结果为阴性25.(2023春·重庆江津·高一重庆市江津中学校校联考期末)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病,由于软骨内骨化缺陷导致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表现为短肢型侏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该病的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进行随机调查B.可通过观察羊水中胎儿细胞的染色体形态进行产前诊断C.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措施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D.该病起源于基因突变,如果双亲正常,后代一定无发病风险26.(2023春·辽宁辽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 B.镰状细胞贫血C.抗维生素D佝偻病 D.唐氏综合征27.(2023春·福建福州·高一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校联考期末)下列关于科学家及科学实验的过程,正确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B.萨顿通过蝗虫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魏尔肖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精子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28.(2023春·江苏常州·高一校联考期末)下列关于遗传学实验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B.孟德尔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萨顿利用蝗虫为材料,证明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29.(2023春·陕西西安·高一长安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属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据的是(

)A.基因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染色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B.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但有基因的存在C.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D.基因和染色体都分布在细胞核中30.(2023春·河北·高一唐山一中校联考期末)雌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4(22+XX),雄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3(22+X)。下图左侧为某只蝗虫细胞减数分裂时的显微照片,研究人员对其染色体进行分析后得到右侧图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萨顿曾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该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组成为22+XC.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46、23、12、11、22五种可能情况D.左侧照片不属于该蝗虫减数分裂特定时期的物理模型31.(2023春·湖北武汉·高一统考期末)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但偶尔出现极少数例外子代。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如图。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亲代白眼雌蝇产生3种类型的配子C.具有Y染色体的果蝇不一定发育成雄性 D.例外子代的出现源于父本减数分裂异常32.(2023春·湖南株洲·高一统考期末)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已知I2、Ⅱ4均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的遗传特点为隔代交叉遗传,且女性患病概率高于男性B.Ⅱ5和I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4C.Ⅲ10的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D.Ⅲ7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1/333.(2023春·云南大理·高一统考期末)芦花鸡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非芦花鸡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研究人员用芦花雌雄鸡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芦花相对于非芦花为显性性状B.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C.F1的雄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D.用F1的芦花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非芦花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034.(2023春·四川成都·高一石室中学校考期末)该昆虫(XY型)的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朱红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这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同学选取一只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个体与一只正常翅红眼雌性个体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其比例见下表(无突变和致死现象)。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表现型正常翅红眼正常翅朱红眼残翅红眼残翅朱红眼比例3/83/81/81/8A.A/a和B/b在遗传上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若A/a、B/b分别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母本基因型为AaXBXbC.若A/a、B/b分别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上,则F2正常翅朱红眼雌蝇中无纯合子D.若A/a、B/b分别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上,F2红眼:朱红眼=7:9,则红眼为显性性状35.(2023春·河南濮阳·高一统考期末)甲为人类性染色体的扫描电镜图,乙为人类性染色体的模式图。结合两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关系B.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不一定患病C.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二、非选择题(共50分)36.(每空2分,共10分)(2023春·高一重庆十八中校考期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需要满足一些条件的,比如F1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等等。科研人员对野生型玉米(DD)进行诱变处理,得到隐性突变体(dd),将二者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组别1234亲本组合DD♀×dd♂dd♀×DD♂F1♀×dd♂F1♀×DD♂种子不能萌发的比例49.78%0%50.86%0%(1)本实验中,1、2组实验互为_________交实验,母本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均为_________。(2)根据1、2组实验结果,提出2种假设:Ⅰ、含有d基因的花粉使子代种子50%不能萌发;Ⅱ、_________。(3)为进一步探究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进行第3、4组实验,综合以上结果,假设_________成立。(4)除上述研究之外,研究人员对F1个体产生的配子活力(与受精能力呈正相关)进行测定时还发现,卵细胞D与d的活力比是1:1,而花粉D与d的活力比是3:2,将F1个体进行自交,则子代植株野生型:突变体=_________。37.(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9分)(每空1分,共6分)(2023春·陕西商洛·高一统考期末)小鼠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黑色素的合成,基因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基因B的表达而使个体表现为胡椒色。一个纯合黑色品系与一个纯合白色品系杂交,F1均表现为胡椒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雌雄鼠的表型及比例均为胡椒色:黑色:白色=9:3:4。回答下列问题:(1)F2白色个体中纯合子有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F2胡椒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2分)(2)现有多只白色雌鼠(基因型相同)、三种颜色的纯合雄鼠若干,请根据以下杂交实验推测白色雌鼠的基因型。实验设计:在繁殖季节,让待测的多只白色雌鼠与黑色纯合雄鼠多次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小鼠毛色。①若子代小鼠毛色全为胡椒色,则待测白色雌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②若后代小鼠毛色______(2分),则待测白色雌鼠的基因型为aabb。③若后代小鼠毛色________(2分),则待测白色雌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38.(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7分)(2023春·甘肃白银·高一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人类遗传病在不同程度上危害人体的健康,因而在生育过程中能否生育健康后代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先天性夜盲症为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家庭中夫妇表型都正常,但妻子的姐姐患该病。从优生的角度考虑,该家庭最好选择生育_____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2)若要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一般要在______________中随机调查。下表是某兴趣小组调查的某地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患病情况,该地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为______________。样本甲乙丙丁调查人数1000100010001000患病人数2521(3)研究表明,多数唐氏综合征都源于高龄母亲卵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常,异常卵子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出1点)(2分)。(4)哺乳动物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为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研究人员取胎儿细胞,利用基因探针(进行荧光标记的能与SRY基因进行杂交的DNA片段)进行胎儿性别的鉴定,若出现一条有荧光一条无荧光的杂合双链区,则说明胎儿为男性。此方法鉴定原理是基因探针与SRY基因之间进行了__________。(5)为进行遗传病的预防,你有哪些优生建议?__________(答出1点)。39.(每空2分,共14分)(2023春·福建福州·高一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校联考期末)图1是果蝇染色体组成的示意图,其中基因A、a分别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基因B、b分别控制果蝇的长翅和残翅。图2是果蝇的X、Y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则需要测定_____条染色体的DNA序列。(2)若仅考虑图1所示基因,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2分),减数分裂过程中,若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则基因A、a的分离一般发生在_____期。(3)该果蝇与基因型为AaDdXBXb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黑身残翅雄蝇的概率为_____。(4)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这对相对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腿部有斑纹和腿部无斑纹的纯合雌雄果蝇若干只,某研究团队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图2中1区段还是2区段,请写出最简便的杂交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杂交方案:让_____(2分)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预期结果:若_____(2分),则该对基因位于图2中1区段;若_____(2分),则该对基因位于图2中2区段。40.(每空1分,共10分)(2023春·江苏常州·高一校联考期末)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型,其中ZZ为_______鸡,ZW为_______鸡。(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出现了芦花羽雄鸡,其基因型为_______,在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值为_____,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值为_____。(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_______。(4)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_______。

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共50分,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1.(2023春·辽宁辽阳·高一统考期末)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中异花授粉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杂交实验中植株甲是父本B.要在植株甲的花成熟后进行去雄处理C.授粉完成后,要对植株甲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D.若向植株乙授以植株甲的花粉,则子代表现为矮茎【答案】C【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图示杂交实验中植株甲是母本,对母本进行去雄,A错误;B、要在植株甲的花粉未成熟前进行去雄处理,防止其自花授粉,B错误;C、授粉完成后,要对植株甲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以利于杂交实验的顺利进行,C正确;D、若向植株乙(aa)授以植株甲(AA)的花粉(A),则子代表现为高茎(Aa),D错误。故选C。2.(2023春·四川乐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哪项不属于豌豆适合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理由()A.豌豆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B.豌豆的花属于两性花且花大,方便操作C.一株豌豆可以繁殖出很多的后代D.豌豆属于异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答案】D【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详解】A、豌豆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和统计,A错误;B、豌豆的花属于两性花,B错误;C、豌豆一次可以产生许多后代,便于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C错误;D、豌豆是严格的闭花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D正确。故选D。3.(2023春·四川绵阳·高二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研究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F1,F1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是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C.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的结果D.孟德尔推测出测交后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应该为1∶1,这属于实验验证【答案】C【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A、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的,A错误;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但孟德尔时代并未提出染色体这一概念,B错误;C、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先根据以上假说预测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实验结果,再用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豌豆杂交,他所做的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符合,验证了他的假说,C正确;D、孟德尔根据假说,推出测交后代高茎豌豆与矮茎的数量比为1∶1,即“F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其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数量比应为1:1”属于演绎内容,D错误。故选C。4.(2023春·河南·高一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孟德尔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的观点。现用纯合的红色牵牛花和白色牵牛花进行相关实验,下列预期结果中,否定融合遗传且支持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

)A.红色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色 B.白色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色C.亲本杂交产生的F1全为粉红色 D.F1自交产生的F2中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答案】D【分析】融合遗传主张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融合遗传方式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会分离;若测交再次介于两者的状态之间。【详解】融合遗传主张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只有D选项既能否定融合遗传,也能说明双亲的遗传物质没有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不会在传递中消失,而是各自保持独立,ABC错误,D正确。故选D。5.(2023春·四川泸州·高一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校考期末)《诗经·小雅·都人士》描述京城贵族男女:“彼君子女,绸直如发”、“彼君子女,卷发如”。意思是有的人头发稠密而直,有的人卷发犹如蝎尾翘。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为直发,有的同学则为自然卷。下列选项中,与同学之间直发和自然卷的遗传关系相同的是(

)A.大豆花的顶生与腋生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黑毛C.狗的长毛与卷毛 D.豌豆的黄粒与皱粒【答案】A【分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人的直发和自然卷属于相对性状。【详解】A、大豆花的顶生与腋生属于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B、羊的白毛与牛的黑毛,羊和牛属于不同生物,B错误;C、狗的长毛与卷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豌豆的黄粒与皱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A。6.(2023春·新疆乌鲁木齐·高一校联考期末)下列有关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A【分析】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1)测交法;(2)自交法。植物常用自交法,也可用测交法,但自交法更简便,但动物常用测交。【详解】A、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以A/a这一对等位基因为例,纯合子AA自交后代均为AA纯合子,纯合子aa自交后代均为aa纯合子,A正确;B、纯合子aa与隐性个体aa测交,后代均为aa纯合子;纯合子AA与隐性个体aa测交,后代均为Aa,Aa为杂合子,因此纯合子测交后代不全是纯合子,B错误;C、杂合子Aa自交后代产生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AA和aa是纯合子,因此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全是杂合子,C错误;D、杂合子Aa与隐性个体aa测交,后代有Aa杂合子也有aa纯合子,不全是杂合子,D错误。故选A。7.(2023春·河南洛阳·高一统考期末)番茄果实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且味道酸甜可口而受到人们青睐。番茄的茎有两种颜色:紫色(A)和绿色(a)。番茄的花为两性花,自然条件下主要由熊蜂为其传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紫茎番茄和绿茎番茄杂交产生紫茎番茄的现象为性状分离B.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自交来进行鉴定C.番茄花是两性花,所以在自然状态下番茄都是纯种D.紫茎杂合子产生的配子中,含A基因的雌配子:含A基因的雄配子=1:1【答案】B【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即杂种自交后代中有显性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紫茎番茄和绿茎番茄杂交产生紫茎番茄的现象不是性状分离,A错误;B、一株紫茎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若紫茎番茄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若紫茎番茄的基因型为Aa,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故可用自交来鉴定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B正确;C、番茄的花为两性花,自然条件下主要由熊蜂为其传粉,在自然状态下番茄不一定都是纯种,C错误;D、一般情况下,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的数量,D错误。故选B。8.(2023春·高一重庆十八中校考期中)某种昆虫的眼色有红色、黑色和白色三种,分别受到基因EA、EB、e的控制,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如下。不考虑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表型红眼黑眼红黑相间眼白眼基因型EAEA、EAeEBEB、EBeEAEBeeA.该昆虫眼色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B.EA对EB、e为显性,EB对e为显性C.黑红相间眼昆虫与白眼昆虫进行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黑红相间眼:白眼=1:1D.红眼杂合昆虫和黑眼杂合昆虫交配,根据后代的表型能确认后代的基因型【答案】D【分析】由表中基因型可知,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说明是细胞核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昆虫眼色的遗传应符合分离定律,且黑红相间眼的基因型为EAEB,说明EA与EB为共显性关系。【详解】A、由表中基因型可知,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说明是细胞核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昆虫眼色的遗传应符合分离定律,A错误;B、黑红相间眼的基因型为EAEB,说明EA与EB为共显性关系,B错误;C、黑红相间眼昆虫EAEB与白眼昆虫ee进行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眼EAe:黑眼EBe=1:1,C错误;D、红眼杂合昆虫EAe和黑眼杂合昆虫EBe交配,子代基因型为EAEB(黑红相间眼)、EAe(红眼)、EBe(黑眼)、ee(白眼),根据后代的表型能确认后代的基因型,D正确。故选D。9.(2023春·河南郑州·高一统考期末)某同学利用甲、乙两个小桶和若干小球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B.两个小桶中的小球数量不必相等C.每次抓取后需要将小球放回原桶D.重复4次后结果应为DD:Dd:dd=l:2:1【答案】D【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小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B、甲、乙两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必须相等,代表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相等,B正确;C、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重复抓取多次,减少实验的误差,C正确D、该实验需要有足够的重复次数才可获得近似于DD:Dd:dd=l:2:1的结果,仅重复四次,偶然性太大,不具有说皮肤里,D错误。故选D。10.(2023春·辽宁辽阳·高一统考期末)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关于下表两组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亲本组合F1性状及比例1红花甲×白花乙全为红花2红花丙×红花丁红花:白花=3:1A.豌豆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B.红花甲与红花丁的基因型不同C.第1组F1的基因型为Aa D.第2组F1红花植株中杂合子约占1/2【答案】D【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纯合子,据表可知,红花甲×白花乙子一代全为红花,说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A正确;BCD、然状态下豌豆都是纯合子,甲的基因型为AA,乙是aa,第1组F1的基因型为Aa,丙、丁的基因型均为Aa,第2组Fl的红花植株(1/3AA、2/3Aa)中杂合子占2/3,BC正确,D错误。故选D。11.(2023春·四川凉山·高一校联考期末)一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含有显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AA:Aa:aa=2:3:1 B.AA:Aa:aa=2:2:1C.AA:Aa:aa=4:4:1 D.AA:Aa:aa=1:3:2【答案】D【分析】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正常情况下杂合子(Aa)植株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A、a两种,A、a均为1/2,杂合子(Aa)植株自交,后代为AA:Aa:aa=1:2:1。【详解】一杂合子(Aa)植株,由于含有显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其产生的雄性配子A只有1/3,a为2/3,雌配子A为1/2,a为1/2,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3:2,D正确。故选D。12.(2023春·广西北海·高一统考期末)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B.由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推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数量比接近1:1C.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答案】B【分析】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做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Y)来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y)来表示。(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像YY或yy这样,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作纯合子。像Yy这样,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作杂合子。(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例如,含遗传因子Y的配子,既可以与含遗传因子Y的配子结合,又可以与含遗传因子y的配子结合。2、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的基本过程是:观察并发现问题(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品种杂交得F1,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为3:1)→作出假设(遗传因子控制相对性状)→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分离定律的本质)。【详解】ACD、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做出的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A、C、D选项都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不是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ACD错误;B、由于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F1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据此推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数量比接近1:1,属于“演绎”过程,B正确。故选B。13.(2023春·云南大理·高二统考期末)已知豌豆的红花对白花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50%致死,则杂合子自交子代中,红花:白花的性状分离比为(

)A.5:1 B.3:1 C.8:1 D.2:1【答案】A【分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假设豌豆的红花、白花性状由A、a控制。父本产生的配子中,由于含a的花粉50%致死,即Aa(父本)产生的雄配子为A:a=2:1,Aa(母本)产生的雌配子为A:a=l: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AA:Aa:aa=2:3:1,则红花:白花的性状分离比为5:1,BCD错误,A正确。故选A。14.(2023春·江西抚州·高一统考期末)闭花授粉植物甲,其花的位置分为叶腋生和茎顶生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完全显性);雌雄同体异花植物乙,其籽粒的颜色黄色与白色分别由Y和y基因控制(完全显性)。两者的遗传均遵循孟德尔定律。自然状态下,间行种植基因型为TT、Tt的植物甲(两者数量之比是2:1)和间行种植基因型为YY、Yy的植物乙(两者数量之比是1:2)。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甲的F1中纯合花叶腋生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B.植物乙的F1中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均1/9C.若植物甲含有隐性基因的雄配子的存活率为1/2,则F1中花茎顶生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2D.正常情况下植物乙的F1中籽粒黄色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4/9【答案】C【分析】植物甲闭花授粉,间行种植基因型为TT、Tt的植物甲(两者数量之比是2:1),自然状态下进行自交;植物乙为雌雄同株异花,间行种植基因型为YY、Yy的植物乙(两者数量之比是1:2),植株乙能自由交配。【详解】A、植物甲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为自交,间行种植基因型为TT、Tt的植物甲(两者数量之比是2:1),即有2/3TT、1/3Tt,F1中纯合花叶腋生(TT)的个体所占比例=2/3+1/3×1/4=3/4,A正确;B、间行种植基因型为YY、Yy的植物乙(两者数量之比是1:2),即有1/3YY、2/3Yy,能自由交配,其产生的y配子的概率=2/3×1/2=1/3,故F1中隐性纯合子(yy)=1/3×1/3=1/9,B正确;C、间行种植基因型为TT、Tt的植物甲(两者数量之比是2:1)即有2/3TT、1/3Tt,若植物甲含有隐性基因的雄配子(t)的存活率为1/2,则Tt产生雄配子T:t=2:1,雌配子产生的类型及比例为T:t=1:1,则F1中花茎顶生个体(tt)所占的比例为=1/3×1/3×1/2=1/18,C错误;D、植株乙自由交配,即有1/3YY、2/3Yy,种群中产生Y雌、雄配子的概率均为1/3+2/3×1/2=2/3,种群中产生y雌雄配子的概率均为1/3,正常情况下植物乙的F1中籽粒黄色纯合子(YY)所占的比例=2/3×2/3=4/9,D正确。故选C。15.(2023春·甘肃白银·高一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学中的两大定律。下列各项所描述的内容,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A.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F1全表现为高茎B.F1高茎豌豆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发生分离C.让高茎豌豆(Dd)进行测交,推测后代中高茎∶矮茎=1∶1D.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答案】C【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F1全表现为高茎,这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B、F1高茎豌豆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发生分离,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C、设计测交实验,推测后代高茎∶矮茎=1∶1,这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C正确;D、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这属于假说内容,D错误。故选C。16.(2023春·福建福州·高一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校联考期末)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A、a和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B.粉色植株自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花色的植株C.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D.粉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红色纯合子概率是1/2【答案】C【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题图分析,白色基因型为aa__,紫色为A_bb,红色为A_Bb,粉红色为A_BB。【详解】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所得到的F2中,白色(aaB_+aabb)∶紫色(A_bb)∶红色(A_Bb)∶粉红色(A_BB)=(3+1)∶3∶6∶3=4∶3∶6∶3,A错误;B、粉色植株基因型为A_BB,其基因若为AaBB,则其自交会产生两种花色,若基因型为AABB,则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表型为粉红花,可见粉色植株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3种花色,B错误;C、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__,因此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为aaBB、aaBb和aabb,C正确;D、粉色植株基因型为A_BB,其基因型为AABB和AaBB,二者的比例为1∶2,粉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白色的比例为2/3×1/4=1/6,可见粉色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粉色∶白色=5∶1,不会出现红色个体,D错误。故选C。17.(2023秋·河北唐山·高三唐山一中校考期中)拟南芥的植株小、结实多、生命周期短、基因组简单、遗传操作简便,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模式植物。该植物的根中有一种共生细菌S,该细菌能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拟南芥与共生细菌S的遗传物质中都不含核糖和尿嘧啶B.核糖体是拟南芥与共生细菌S共有的一种含核糖核酸的细胞器C.利用拟南芥进行遗传学实验,统计结果相对比较可靠D.共生细菌S是一种多细胞生物,其细胞内的染色体分布在特定区域【答案】D【分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有的结构和物质有核糖体、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NA。【详解】A、拟南芥是真核生物,共生细菌S是原核生物,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DNA中不含核糖和尿嘧啶,A正确;B、核糖体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该细胞器含有rRNA,B正确;C、拟南芥结实多,即子代数目多,利用该植物进行遗传学实验,统计结果相对比较可靠,C正确;D、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染色体,D错误。故选D。18.(2023春·四川成都·高一石室中学校考期末)玉米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种子颜色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种子非甜(C)对甜(c)为显性。已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存在特定基因型的受精卵致死现象,为探究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设计实验如下:选择高秆红色非甜玉米与矮秆黄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其表型为高秆红色非甜和高秆黄色非甜,让F1进行自由传粉,得到F2,其表型及比例为高秆红色非甜∶高秆红色甜∶高秆黄色非甜∶高秆黄色甜∶矮秆黄色非甜∶矮秆黄色甜=18∶6∶15∶5∶12∶4(不考虑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基因纯合时受精卵致死B.控制高秆和矮秆、种子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F1高秆红色非甜玉米产生基因型为abc配子的概率为1/4D.F2高秆红色非甜玉米共有8种基因型【答案】D【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选择高秆红色非甜玉米(A_B_C_)与矮秆黄色甜玉米杂交(aabbcc),F1表现型为高秆红色非甜(A_B_C_)和高秆黄色非甜(A_bbC_)”,因此F1的基因型是AaBbCc和AabbCc,F1自由交配,F2中高秆∶矮秆≈3∶1,红色∶黄色≈2∶3,非甜∶甜=3∶1。由于F1代中有1/2Bb,1/2bb,随机交配后,BB∶Bb∶bb=1∶6∶9,与F2表现型不符,因此只能是BB致死;从给出的数据中看出不存在矮秆红色植株,即aa基因没有和B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可以推知A和B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根据以上推测对F1随机交配结果进行检验:F1基因型AaBbCc和AabbCc,考虑AB两对基因:由于A和B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随机交配结果为高秆红色∶高秆黄色∶矮秆黄色=6∶5∶4,而Cc与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随机交配结果C_(非甜)∶cc(甜)=3∶1,因此F1随机交配结果(6∶5∶4)×(3∶1)=18∶15∶12∶6∶5∶4,与题干相符。【详解】A、由于F1代中有1/2Bb,1/2bb,随机交配后,BB∶Bb∶bb=1∶6∶9,与F2表现型不符,因此只能是BB致死,A正确;B、从给出的数据中看出不存在矮秆红色植株,即aa基因没有和B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可以推知A和B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根据分析,控制高秆和矮秆、种子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C、F1高秆红色非甜玉米基因型为AaBbCc,根据分析A和B、a和b分别在一条染色体上,所以产生abc的比例为1/4,C正确;D、由于红色中BB致死,所以F2高秆红色非甜玉米(A_BbC_)有2×1×2=4种基因型,D错误。故选D。19.(2023春·四川凉山·高一校联考期末)已知某植物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开红花,然后让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3种B.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为AAbbC.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5/8D.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花为4:3:6:3【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白色基因型为aa__,紫色为A_bb,红色为A_Bb,粉红色为A_BB。【详解】AB、分析题图:白色基因型为aa__,紫色为A_bb,红色为A_Bb,粉红色为A_BB。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即aa__×A_bb→A_Bb,所以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紫花植株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AaBb自交,F2基因型为1AABB(粉红色)、2AABb(红色)、2AaBB(粉红色)、4AaBb(红色)、3A_bb(紫色)、3aaB-(白色)、1aabb(白色),可知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3种,AB正确;C、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有aaB_、aabb、AAbb、AABB,占总数的比例为:3/16+1/16+1/16+1/16=3/8,C错误;D、F2中白花3aaB_、1aabb:紫花3A_bb:红花2AABb、4AaBb:粉红花2AaBB、1AABB=4:3:6:3,D正确。故选C。20.(2023春·四川成都·高一校考期末)在郫都四中一教楼与二教楼、二教楼与三教楼之间栽种了许多榕树(2n=26),它们枝繁叶茂、蔚然成林。榕树为雌雄同株,茎干上生有许多根须状的气生根,气生根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如图显示了榕树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的位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B.图中B、b和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3种表型且比例为1:2:1D.图示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9:3:3:1【答案】C【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三对等位基因均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因此在遗传时均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B、图中B、b和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若等位基因之间表现为完全显性,且不考虑交叉互换,则后代会出现2种表型且比例为3∶1,C错误;D、图示个体有三对等位基因,但其中两对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而可以看做是含有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9∶3∶3∶1,D正确。故选C。21.(2023春·河南·高一校联考期末)玉米的糯性和非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为实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判断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是否位于细胞核中——正交和反交B.判断糯性和非糯性的显隐性———一株非糯性玉米进行自交C.判断某显性玉米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让该玉米植株进行自交D.判断某杂合子玉米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将该玉米植株进行测交【答案】B【分析】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自交、杂合子自交。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详解】A、在实践中,正反交常用于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因此判断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是否位于细胞核中可用正交和反交,A正确;B、一株非糯性玉米进行自交,如果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只能知道他们是纯合子,不能判断是显性纯合子还是隐性纯合子,不能判断显隐性,B错误;C、让该玉米植株进行自交,如果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如果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因此可以判断某显性玉米个体是否为纯合子,C正确;D、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由于隐性个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因此根据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F1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因此判断某杂合子玉米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可将该玉米植株进行测交,D正确。故选B。22.(2023春·四川凉山·高一校联考期末)下列有关大豆花花色的四组杂交实验,能判断出显性性状的是(

)①紫花×白花→全为紫花

②紫花×紫花→全为紫花③紫花×白花→紫花、白花

④紫花×紫花→紫花、白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分析】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详解】①紫花与白花杂交,子代全为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①正确;

②紫花和紫花杂交,子代全为紫花,说明紫花可能为隐性纯合子或为显性纯合子或紫花亲本之一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确定紫花是显性还是隐性,②错误;③紫花与白花杂交,子代既有紫花也有白花,说明亲本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为隐性纯合子,但不能确定紫花和白花谁是显性谁是隐性,③错误;

④紫花和紫花杂交,子代既有紫花也有白花,说明亲本紫花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能判定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④正确。故选B。23.(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期末生物试题)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都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病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父母双方及子代都一定患21三体综合征C.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遗传病患者不一定都表现为先天性疾病D.调查遗传病时最好选择白化病、青少年型糖尿病等【答案】C【分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有显性遗传病,也有隐性遗传病,A错误;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父母双方可能都是正常的,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异常,导致2条21号染色体进入同一个配子中,从而使子代表现出21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患者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故其子代可能是正常个体,B错误;C、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遗传病患者不一定都表现为先天性疾病,如秃顶,C正确;D、调查遗传病时最好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等,而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D错误。故选C。24.(2023春·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人体内一些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片段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其中死亡的肿瘤细胞破裂后所释放出来的DNA片段又称为ct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片段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通过检测ctDNA进行癌症的筛查、早诊和疗效评估等B.成熟红细胞破裂溶血时,血液中cfDNA的含量明显增加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用于胎儿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D.人体有肿瘤细胞时也可能出现血液ctDNA检测结果为阴性【答案】B【分析】DNA主要位于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详解】A、死亡的肿瘤细胞破裂后所释放出来的DNA片段又称为ctDNA,可通过检测ctDNA进行癌症的筛查、早诊和疗效评估等,A正确;B、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破裂溶血时,血液中cfDNA的含量不会明显增加,B错误;C、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片段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因此可以用孕妇血液中的cffDNA进行胎儿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C正确;D、死亡的肿瘤细胞破裂后所释放出来的DNA片段又称为ctDNA,人体内有肿瘤细胞细胞没有死亡时也可能出现血液ctDNA检测结果为阴性,D正确。故选B。25.(2023春·重庆江津·高一重庆市江津中学校校联考期末)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病,由于软骨内骨化缺陷导致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表现为短肢型侏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该病的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进行随机调查B.可通过观察羊水中胎儿细胞的染色体形态进行产前诊断C.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措施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D.该病起源于基因突变,如果双亲正常,后代一定无发病风险【答案】C【分析】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详解】A、调查统计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A错误;B、该病是单基因遗传病,而染色体诊断不能判断是否患有该病,B错误;C、为预防该病可以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措施,C正确;D、正常的双亲如果有一方出现显性突变,后代就存在发病的风险,D错误。故选C。26.(2023春·辽宁辽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 B.镰状细胞贫血C.抗维生素D佝偻病 D.唐氏综合征【答案】D【分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详解】A、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B、镰状细胞贫血属于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C、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C错误;D、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故选D。27.(2023春·福建福州·高一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校联考期末)下列关于科学家及科学实验的过程,正确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B.萨顿通过蝗虫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魏尔肖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精子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答案】C【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但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他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A错误;B、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的减数分裂,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用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摩尔根,B错误;C、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D、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没有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D错误。故选C。28.(2023春·江苏常州·高一校联考期末)下列关于遗传学实验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B.孟德尔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萨顿利用蝗虫为材料,证明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答案】D【分析】1.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传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详解】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植物,A正确;B、孟德尔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由于实验结果与预期推理的结果相符,因而证明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利用果蝇做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萨顿利用蝗虫为材料,通过观察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现了染色体和基因在行为上的平行关系,因而推测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即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D。29.(2023春·陕西西安·高一长安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属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据的是(

)A.基因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染色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B.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但有基因的存在C.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D.基因和染色体都分布在细胞核中【答案】C【分析】萨顿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成单存在,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详解】A、基因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A错误;B、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但有基因的存在,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B错误;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C正确;D、染色体分布在细胞核,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D错误。故选C。30.(2023春·河北·高一唐山一中校联考期末)雌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4(22+XX),雄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3(22+X)。下图左侧为某只蝗虫细胞减数分裂时的显微照片,研究人员对其染色体进行分析后得到右侧图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萨顿曾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该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组成为22+XC.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46、23、12、11、22五种可能情况D.左侧照片不属于该蝗虫减数分裂特定时期的物理模型【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即将基因与染色体进行类比,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假说,A正确;B、根据题图可知,雄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该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组成为22+X,B正确;C、该蝗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条,进行分裂时,可能出现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有丝分裂后期、末期)、23(细胞分裂的间期,体细胞或减数第一次分裂)、12(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11(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24(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2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这6种可能情况,C错误;D、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左侧照片是实物图,不属于模型,D正确。故选C。31.(2023春·湖北武汉·高一统考期末)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但偶尔出现极少数例外子代。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如图。

下列判断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