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六中协作校联考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2/23/wKhkGGYUHuSAYLINAAKk6qMRSMA486.jpg)
![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六中协作校联考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2/23/wKhkGGYUHuSAYLINAAKk6qMRSMA4862.jpg)
![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六中协作校联考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2/23/wKhkGGYUHuSAYLINAAKk6qMRSMA4863.jpg)
![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六中协作校联考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2/23/wKhkGGYUHuSAYLINAAKk6qMRSMA4864.jpg)
![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六中协作校联考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2/23/wKhkGGYUHuSAYLINAAKk6qMRSMA48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六中协作校联考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1.下列词语的字形以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虔诚(qian)两颊(xia)趋势(qu)接种而至(zhdng)
B.擎辩(jiao)翠日(yi)脑呼(pan)纷至当来(ta)
C.眺望(tiao)炫丽(xing)踱步(du)自W其说(yuGn)
D.矗立(chii)赋予(yu)渥旋(wo)怒不可卑(e)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在京剧
斑斓的脸谱中,一在书法醇美放入墨香中,_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A.绽放闪烁跳动飘散B.飘散绽放跳动闪烁
C.闪烁跳动绽放飘散D.绽放闪烁飘散跳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B.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
下寒战。
C.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概率有效降低。
4.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站在田境上向远侬眺望,那绿茎与黄花十分齐整,泾渭分明,仿佛众多穿着黄衫绿裙的婀娜少女,列着整
齐的队伍向人们健步走来。远处山峦上是青松翠柏和粉红色的桃花,山下盆地里是满目金黄,而这金黄中
又错落有致地点缀着白墙红顶的农舍,大自然如上匕巧夺天工地绘点了一幅清秀、恬淡的田园风光画卷,
令人惊叹不已。
A.“远处”,,十分”,,此”“绘就”分别是名词、形容词、代词、动词。
B.“泾渭分明”“婀娜少女”“满目金黄”“惊叹不已”都是主谓短语。
C.画线句中“大自然”是主语,“巧夺天工”是状语,“画卷”是宾语。
D.“那绿茎与黄花十分齐整”这句压缩后,句子主干是“绿茎齐整。”
5.请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
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C.《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词,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下面关于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谢廖沙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B.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他十分敬佩主人公的顽强地斗争精神。
C.《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写的,他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D.《汉书》作者是汉代的班固。《汉书》的名称从《尚书》来,是班固定的。
7.古诗文填空。
(1)满面尘灰烟火色,«(《卖炭翁》)
(2)兼葭采采,o(《兼葭》)
(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则不能通其意。(《马说》)
(4),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⑷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
(5)斗折蛇行,o(《小石潭记》)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通过风云突变的天气,烘托诗人凄惨心境的句子是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万之京
李顽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昵。对下面两首古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
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送魏万之京》颔联中,李颂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
挫,情切而意深。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开篇以两个地点之风貌写离别,《送魏万之京》开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深秋时
节萧瑟的气氛。
D.两首诗尾联语气不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朋友间的劝慰,《送魏万之京》是长辈对晚辈的叮嘱。
9.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善学者,师逸④而功倍,又从而庸②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④,及其久也,相说⑤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待其从容汽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逸:安闲,指费力小。②庸:功劳,意为感激。③攻:指加工处理木材。④节:树的枝干交接
处。目:纹理不顺处。⑤说:同“悦”,愉悦。⑥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号也:
②普学者: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至道/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B.是故学俗后知不足/若听茶声您(《核舟记》)
C.师逸顶功倍/怒顶飞(《北冥有鱼》)
D.此皆进学之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5)两段选文对“善学”有不同阐述,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甲】文:
【乙】文:
10.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学校开展“书信与阅
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
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
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o
材料二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
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
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
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o
⑶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阅
读的力量”的理解。
11.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漓江情韵
丛维熙
①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
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②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
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一一你好一一”我
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
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
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③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乂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
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
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
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④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
船来吧!”
⑤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寤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
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
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
雅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⑥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
我。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⑦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
茫的雨雾深处。
⑧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
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
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⑨“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
舌了。”“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两个痛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
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⑩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
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
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
可以一一不可以一一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⑪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
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3)第⑦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摇船人?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分析,第⑩段画线句中,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
(5)第⑪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如何给地球降温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
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
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死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修
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
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rc,
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
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
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
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
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
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
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
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
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
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
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
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
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
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文中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⑵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⑶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
13.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一也不再看
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
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酷呢?”时光流逝,世事变迁,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
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
请以“再也没有"为尊且,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
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
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
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
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
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
代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有误,“两颊”的“颊”应读作“尚”,“接种而至”的“种”应为“踵”。
B.正确。
C.有误,“炫丽”的“炫”应为“绚”,“绚”应读作“x%n”,“踱步”的“踱”应读作“du6”。
D.有误,“赋予”的“予”应读作“我”,“渥旋”的“渥”应为“斡”。
故选:B«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
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字音和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答案】D
【解析】“绽放”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形容缤纷的花炮用“绽放”,由此排除了BC
项.“闪烁”光摇晃不定的样子,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应用“闪烁”;接着应是飘散在书法醇美墨香中,
跳动在弓弦上.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
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
句意的选项.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选出正确答案很容易,因为前两组词语很好区别,关键是要
注意后两组词语之间的区别.
3.【答案】C
【解析】A.有误,一面对两面,在“能”后加上“否”;
B.有误,关联词使用不当,“不管”应改为“虽然”;
C.正确;
D.有误,缺主语,删去“通过”;
故选:Co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
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
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
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4.【答案】C
【解析】A.有误,“十分”是副词;
B.有误,“婀娜少女”是偏正短语,“惊叹不已”是动补短语;
C.正确;
D.有误,句子主干是“绿茎与黄花齐整”。
故选:Co
本题考查汉语知识。认真阅读题干,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句中内容,然后给出正确答案。
常见短语类型:
并列短语词与词之间有并列关系。
2偏正短语前面的词修饰、限制后面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
3动宾短语前面的动词支配或关涉后面的词。
4补充短语后面的词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5主谓短语后面的词陈述前面的词,前后有被陈述和陈述关系。
6方位短语名词或动词后面带上方位名词。
7介宾短语有介词和名词或代词等结合构成。
5【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社戏》选自《呐喊》。
故选:Bo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
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文学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甄别。
6.【答案】A
【解析】A.有误,保尔救出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维克托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BCD.正确。
故选:Ao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与人物的识记。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
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7.【答案】【小题1】两鬓苍苍十指黑
【小题2】白露未已
【小题3】食之不能尽其材,窈窕淑女
【小题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5】明灭可见
【小题6】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解析】答案:
(1)两鬓苍苍十指黑(重点字:鬓)
(2)白露未已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窈窕淑女(重点字:窈窕)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重点字:邑)
(6)明灭可见
(7)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重点字:俄顷)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
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8.【答案】C
【解析】ABD.恰当。
C.不当,《送魏万之京》开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故选:Co
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分析。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
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
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9.【答案】【小题1】味美。
【小题2】擅长。
【小题3】D
【小题4]知不足能自我反思
【小题5】善问先易后难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
②句意:知道学习的人0善,擅长。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
A.至:最好的侄IJ达。
B.然:表顺承,然后,接下来/……的样子。
C.而:表转折,但是/表修饰,修饰“飞”这一动作。
D.道:方法/方法。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善于回答问
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故断为: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
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要关注句子的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等现象,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故,所以;教学相长,教与学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句意: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
促进的。
②重点词:善学,善于学习。而,表转折,但是。怨,埋怨。之,代指老师。句意:不善于学习的人,老
师花费精力多却收效低,(学生)还因此埋怨老师。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题干要求找到“善学”(好的学习方法),先要从文中找到依据,在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甲】文中关
于学习的方法的语句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概括
为: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自我反省;【乙】文中关于学习的方法的语句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树的枝干交接处
和纹理不顺的地方下手)”,可知:做学问应善问,先从简单的部分下手,再学习困难的部分。据此回答
意对即可。
答案:
(1)①味美。
②擅长。
(2)D
(3)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4)①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②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花费精力多却收效低,(学生)还因此埋怨老师。
(5)【甲】知不足能自我反思
【乙】善问先易后难
【参考译文】
【甲】
虽然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
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
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
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
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老师轻松地教就能事半功倍,并且他们还将一切归功于老师;而不懂得学习的人,
老师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最终却事倍功半,而且他们反而还抱怨老师。会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
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
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对待提问的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象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
钟声则大,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说完再慢慢回答;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以上这些,讲的是
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
“而”的用法:
①学而不思则罔(而:表示转折关系)
②温故而知新(而:表示承接关系)
杂然而前陈者(而:表示修饰关系)
④博学而笃志(而:表示并列关系)
10.【答案】【小题1】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24〜29岁的占多数,30岁以上的占少数。)
【小题2】封存着时代的场景
【小题3】传承着遥远的文化
【解析】(1)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
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材料二图以“‘见字如面'
受众调查”为陈述对象。找到“年纪”和“比例”项目,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可分析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
75%的结论。(2)根据材料三中的“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能
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等句子填写即可。(3)此题可结合一个
熟悉的名著来解答,注意体现自己的收获,这样就能更好地诠释“阅读的力量”这个概念了。这是一种主
观性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名著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名著引发的思考,
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即符合要求。答案:(1)示例: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24〜29岁
的占多数,30岁以上的占少数。)(意思对即可)(2)示例:封存着时代的场景传承着遥远的文化(3)
示例: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童年》中外祖母讲给阿廖沙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让
我同阿廖沙一样,获得了宽大的胸怀和坚强应对生活磨难的力量
本题为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图表的理解与信息概括能力,第二题考查材料信息概括与仿写能力,第三
题考查材料阅读感悟的表达能力。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
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
表达自己的见解。
11.【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要在阅读中提取包含作者赞美、敬佩之
情的事情。第1段写漓江的美景,流露着作者的喜爱之情,是“情韵”之一。“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
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摆船夫妇的好心,是“情韵”之一。“待收
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
的反哺之情是“情韵”之一。“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
相伴”,人与鸟相依相伴、和谐相处,是“情韵”之一。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雾中的漓江比作朦胧诗,以朦胧诗为喻,点出烟
雨氤氤下的漓江之朦胧美、诗意美;把远处江中隐约可见的小舟比作破折号,借助破折号简约的形象,生
动地刻画了小舟的形态,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
(3)本题考查人物刻画手法分析。文章直接运用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是最常见的手法,如“他
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
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等语句表现了摇船人的悲惨身世但乐观、阳光的特点。
本文还善于设置悬念,如第二段“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到“他
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先写摇船人残疾的外表,后来对摇船人乐观和阳光的赞叹,是欲扬先抑的写
法。“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景物对人物特点起烘托作用。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
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可见“我”担心他没有多少
收入,想帮助他。可“我”看到摇船人的乐观、阳光,又感到这种想法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5)本题考查结尾段作用分析。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
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表达了对漓江优美景色和摇船人乐观阳光的赞美,点明了主旨。
在结构上有照应开头的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末尾使用省略号,有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答案:
(1)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
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
⑤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
(2)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雾中的漓江比作螺胧诗,把远处江中隐约可见的小舟比作破折号,形象地
写出了小舟的形态,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
(3)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
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
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
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
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4)“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摇船人阳光开朗、积极乐
观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5)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
无限的想象空间。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这篇文章讲述了“我”漫步在漓江边时,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身残志坚的摇船人,他先
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被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抚养长大。在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
“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自食其力,开始了摇船生涯。文章赞扬了摇船人身残志坚、自食其力、拒绝怜
悯、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高尚精神品质。
赏析语句的方法:
①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
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
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
等。
④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
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⑤抓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
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⑥抓思想内容。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
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此类题为科技文阅读的常考题型,要注意答案的规
范性、简洁性。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选
文第②段是答题区间。抓住关键句子“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
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首先回答:不能去掉,然后分析原因。“按照他的计算”表明“向空中
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的数据的来源,不是主观猜测、估计的,使文章语言表达更
准确,更具有科学性。所以,不能去掉。
答案:
(1)具体、准确地说明全球将变暖,给地球降温,迫在眉睫。
(2)①在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②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光镜;③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
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3)不能去掉。因为加点词语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小题2】
【小题3】
【解析】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如何给地球降温,第②-⑤段具体说明科学家想到的给地
球降温的方法。
说明文经常考查修饰限制性词语能不能删去的问题,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先表态,然后解释词语的本义
和语境义,进而比较删除后的不同,最后明确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3.【答案】
再也没有的美好
有多少事可以重来?蓦然回首一,才发现很多事情,再也没有……
幼儿园时的我,总喜欢在热烈的夏天中午,带着一顶小小的鸭舌帽,踩着小凉鞋,提着小水桶,肆无
忌惮地甩着小渔网,勇敢地顶着明晃晃的大太阳,在小区里清澈的池塘中寻找蝌蚪那黑乎乎的小身体。一
旦他们闯入了我的视线,我便欣喜若狂地撅起屁股,一直手撑在地上,另一只手拿着渔网在水中搅来搅去
——当然,一只蝌蚪没入网不说,还把清澈的池塘水弄得浑浊了不少。一整个中午的“辛勤工作”下来,
收获总是寥寥无几。不过,我可从来都不担心这个,而是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回家,用胖乎乎的手指数着桶
里的猎物,还乐颠颠地给他们取些稀奇古怪的名字。
曾经以为每个夏天都可以如此简单快乐地过下去,谁知,蓦然回首,才发现曾经的那份呆呆的童真,
再也没有。
小学时候的我们,都自以为长成了大人,有一天,我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把大人“赶”出了家门,找
来一帮同学,说是要自己做一顿午饭。起先,大家热火朝天地商量着食谱,信心满满,恨不得立马挽起袖
子开始干。可是等到真正开工的时候,我们才终于擦亮眼睛认清自己的能力。先是火打不上,好不容易费
了半天劲儿,才勉强看到些火苗;面条煮的时间长了,身材走样,直接成了面糊;蛋炒饭倒是蛋、饭分明,
终于可以勉强入眼,兴奋地一尝,却差点没有吐出来一一竟然没放盐!最后,被逼无奈的我们只好给自己
找了一个“我们的动机是好的”的理由,大门一锁,向着不远处的麦当劳进发•
曾经以为还可以和大家一起作出许多尝试,就算天真,就算幼稚又怎样。谁知,蓦然回首,才发现曾
经那份大家在一起的自由,再也没有。
刚刚踏进初中校门的时候,我还彷徨着,懵懂着,害怕这里和小学的区别,害怕和一大群的陌生的面
孔打交道。但是更多的,我又怀着期待,希望这个偌大的校园,能为我的生命带来些什么新的精彩一一或
许是一个志趣相投的同桌,或许是一帮知心的舍友,或许是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或许是一班团结奋进的
同学……时间匆匆,快得我都不知道它是怎样过去的,快得当我还以为军训才结束时,实则已过了将近一
年。同学、老师,一切都是我曾经期待的那个样子,可是现在的我却不再那么期待新的一天,不再那么期
待下一节课,不再那么期待学校中的那些场景。我努力想找回进校时的那种感觉,却怎么也回不去了。
曾经以为能永远保持那份新鲜,那份期待,蓦然回首,才发现,那种出来乍到的体验,再也没有。
曾经以为能永恒的今天早已成为了昨天,蓦然回首,收获的也只能是回忆。那么,好好珍惜每一个今
天,让每一份再也没有的美好,不留遗憾。
【解析】这篇作文题是材料加半命题的方式。从材料来看,命题人趋向于回归教材,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
重点课文,把握课文中心思想,然后结合题目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只要调整好思
路,就能写好。当出现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审准材料的意思。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那夜的
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
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
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文题“再也没有……”是半命题。再也没有什么,需要在作文中明确出
来,也就是中心。再结合材料r作文的时间范围是过去发生的事,“再也没有”强调这些往事或经历的不
可复制性,唯一性。本作文立意广泛,根据命题,可以写一些已经逝去的现象、人物等,主要是缅怀过去。
可以写童年,童年趣事,童年的伙伴和故事;可以写友情,曾经要好的朋友难忘的时光;可以写亲情,逝
去的亲人曾经关心我的日子;可以写老师,再也没有曾经的某位老师给我留下的独特记忆。可以从环保的
角度看,曾经的蓝天白云,绿柳如茵,鱼戏清溪……,如今都再也没有了等等。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
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作者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来写这篇作文,写出自己对一种美好记忆的追忆,在很多文段的最后,作者多次
强调“再也没有”,起到重复文章主题的作用,本文的文字饱含真情,打动读者的内心。
14.【答案】【例文一】
漫漫成长路
有人说,成长是歌,充满了欢快动人的旋律,我们正在满怀激情地演唱着;有人说,成长是花,展现出蓬
勃向上的活力,绽放出动人的光彩;也有人说,成长是缓缓升起的太阳,充满着无限的朝气与希望。
成长,又何尝不是一条漫长的路呢?
幼时,当我们都以一双充满好奇的双眼打量着这个未知的世界时,成长便是蹒跚学步。深一脚,浅一
脚,跌跌撞撞,从来不顾前方有什么,即使一不小心摔倒了,哭泣了,但都会爬起来,向前走,再向前走。
儿时,我曾单纯的以为成长就是我们一天天高,一天天长大,逐渐进入更高的年级,可以像爸爸妈妈
一样穿的很漂亮,现在我才明白:成长,是一条很长的路。
或许某一天,当面对同学朋友间的冲突时,你没有不顾一切的扑上去打架,而是检讨自己,主动认了
错,道了歉;或许某一天,当面对他人的泪水和倾诉时,你没有听听就算了,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
安慰他;或许某一天,当面对父母的关心、操劳时,你没有再漫不尽心,理所当然,而是说声谢谢,或者
倒上一杯水。这都是因为你在不断成长着。
我们每时每刻,都走在成长的路上。或许你会抱怨:为什么一路总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坎坷?我想告诉
你:正是这一路坎坷,伴着我们成长。挫折是人生的垫脚石,只有经历挫折、经历坎坷,我们才能从中汲
取宝贵的经验,得到教训。在成长的路上跌倒了,别怕,站起来,拍拍灰尘,继续昂起头、大踏步向前走
去。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坎坷,怎能够成长?
成长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大人们、伟大的科学家们、国家的领导人们…他们不都在无时无刻的成长
着么?或许没人敢说:我已经真正成长了--除非他停止呼吸。成长的“终点”对于我们,就像海平线对于水
手-似乎就近在眼前,可就当你触手可及时,它仍在遥远的远方,那样神秘未知,但它却一直是我们前进的
动力。
为了那个“终点”,我们都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着,努力奋斗着。一路上我们哭过、笑过、痛过、懂
过,一路上我们洒下了无数的汗水、泪水,一路上我们所经历的太多太多…或许某一天当你蓦然回首,你
会发现这一路的脚印是多么珍贵,因为我们经历过,但前方,还有更长的路在等着我们。
成长,本该是一条漫漫之路。
【例文二】
成长是一个过程
成长是什么?
“成长就像是羽化成蝶的过程;像是放在床头的那一摞摞的武侠小说。英雄美人,侠客伴侣,一部一部惊
心动魄,荡气回肠;也像是摘抄在本上的一首首小诗。或欢快或哀怨,开心时高声吟唱,低落时黯然泪流。”
“一次次的野外拉练。跌到了再爬起,没有埋怨,没有气馁,没有停留。”
“一步一步的攀登,回望来时路,会心一笑;转过头,面对前方,无言而努力的继续攀登。”
“一次次的蜕皮。蜕皮是痛苦,是流血,有风险,有失败;但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变得成熟与美丽。”
这些叫做成长。
高尔基说过:“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没错,我们
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事事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坎坷,但是风雨过后的彩虹是美丽的,要知道,美
丽的东西的背后总是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心酸与痛苦。
冰心着名诗集中也曾提到过: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
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它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花儿成长的背后总有倾诉不完的伤痛与苦。
成长是一个过程。而在走向成长的道路上,会跌倒,会受伤,会成功,会开心,会失败,会难过。但
是我们深深地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风云,总是会有一些不如人意。伤心痛苦曾陪伴过我
们,开心快乐曾与我们牵手。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努力的奋斗着,为新的一天打拼着,回过头来却发现有许多的岔路等待我的选择,
有许多让我们不知所措的选择题。面对困难的挑战,面对迷茫的选择,我们有进一步的成长,也许,我们
会迎来狂风暴雨,也许,我们迎来的就是南后彩虹。成长路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用品店租赁与品牌合作推广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艺术报刊物流配送与艺术交流合同
- 2025年度半年租赁合同纠纷快速裁决服务合同
- 三农产品绿色消费认知与引导方案
- 滕竹的离婚协议书
- 临床医学与健康科学作业指导书
- 房屋拆除合同
- 人力资源合作协议书合同
- 跨境电商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三农行业养殖场动物防疫方案
- 《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课件-项目二 客舱服务设备
- JT-T 1495-2024 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规程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五年级下(江苏版)The Moon Cakes 课件
- JT-T-390-1999突起路标行业标准
- 《歌剧魅影》音乐赏析
- 卫星应用简介演示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计算300题及答案
- 车间主管年终总结报告
-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物理二诊试卷(含答案)
-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 鲜切水果行业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