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基础与婴幼儿喂养_第1页
小儿营养基础与婴幼儿喂养_第2页
小儿营养基础与婴幼儿喂养_第3页
小儿营养基础与婴幼儿喂养_第4页
小儿营养基础与婴幼儿喂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营养基础与婴幼儿喂养

小儿营养基础营养参考摄入量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97-98%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如个体摄入量呈常态分布,则RNI=EAR+2SD推荐营养摄入量(RNI):可满足群体大多数个体的需要,是健康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目标。营养素分类能量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常量、微量元素)、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其它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总能量消耗量基础代谢率生长所需食物热力作用活动消耗排泄消耗基础代谢所需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比成人高:小于1岁55kcal/kg.d(230、2KJ);7岁44kcal/kg.d(184、2KJ);12岁以后与成人相似25~30kcal/kg.d(104、6—125、6KJ)。生长发育所需是小儿所特有的热量消耗,所需热量与生长速度成正比例。初生数月40~50kcal/kg.d,1岁15kcal/kg.d,以后渐减低,青春期又增加。食物热力作用食物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小于1岁约占总热量的7~8%,年长儿5%活动需要(消耗)用于肌肉动作的能量,其需要量与身体大小、活动强度、持续时间有关。排泄消耗每日所进食物有一小部分未被消化吸收而排出体外。一般婴幼儿此项损失约10%。消化功能紊乱者可成倍增加。能量代谢以上5项之总和为小儿总能量的需求基础代谢50%食物热力作用7-8%(婴儿)活动所需

32-35%生长所需排泄的消耗10%宏量(产热)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糖类作用:为主要的供能营养素。供能占总热量的55~65%(>2岁)。大于80%或小于40%都不利于健康。脂类组成:脂肪、胆固醇、磷脂的总称。作用:是主要的供能营养素(第二),供能占35~50%(婴儿),25-30%(年长儿)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脑、神经细胞)。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保暖、保护脏器。脂肪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细胞膜、线粒体、神经组织、激素等都含有必需脂肪酸植物油含必需脂肪酸较动物脂肪多。脂肪脂肪需要量:婴幼儿

4~6g/kgd〉6岁

2.5~3g/kgd必需脂肪酸应占脂肪所提供能量的1~3%。蛋白质作用: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肌肉、神经细胞)保证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免疫抗体、激素、消化酶、血浆蛋白)。摄入能量不足时也可供能,占总能量的8-15%。(20种基本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含量:仅次于水,约占成人体重的1/5。需要量:婴儿期最多,1.5~3g/kg.d以后没3年减少0.5g/kg.d蛋白质9种必需氨基酸:成人:苏、蛋、异、色、亮、赖、缬、苯丙婴儿:多一种组氨酸。早产儿:胱、酪、精、牛磺酸蛋白质营养价值动物蛋白具有最适合人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配比,其生理价值最高动物蛋白优于植物蛋白儿童膳食动物蛋白不少于50%微量(非产热)营养素水矿物质(常、微量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水作用: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参与所有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需要量:取决于机体新陈代谢和热量的需要。水小儿随年龄增长所需量减少

0-1岁150ml/kg.d1-3岁125ml/kg.d4-6岁100ml/kg.d7-9岁75ml/kg.d成人40-50ml/kg.d(1岁后每3岁约减少25ml/kg.d)维生素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主要调节体内新陈代谢。不产能。绝大多数食补(D、K、部分B除外)。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需要量A 1400~3000(IU)D 400~600(IU)E 3~10(mg)K0.1~0.5

g/kg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需要量B1 0.3~1.5(mg)B2 0.4~1.8(mg)B6 0.3~2.0(mg)烟酸 5~20(mg)叶酸 50~400(

g)B12 0.3~3(

g)C35~50(mg)矿物质常量元素:100mg/d以上(20余种)Ca、P、Mg、Na、Cl、K、S(〉5g)功能:构成人体组成成分维持水电平衡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参与酶的构成,激活酶活性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少,需通过食物摄入,有一定生理功能的为微量元素。8种必需微量元素:碘、锌、硒、铜、钼、铬、钴、铁、

5种可能必需元素:锰、硅、硼、矾、镍、

8种有潜在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可能具有人体必需功能的元素:氟、铅、镉、汞、砷、铝、锂、锡、必需微量元素生理功能:酶、维生素必需的活性因子构成或参与激素的作用参与核酸代谢与常量元素和宏亮营养素共同作用食物纤维作用:无营养功能,刺激消化液产生,促进肠蠕动,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

具有生理功能的纤维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二、消化酶的成熟与

宏量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蛋白质Protein

吸收:部分以吞饮方式吸收生理意义:吸收大分子

消化:胃蛋白酶pepsin生后低,

3月后活性增加

18月时达成人水平

胰蛋白酶trypsin生后1周活性增加

1月已达成人水平脂类吸收:胃酸分泌(Pepticacidsecretion)消化:胃脂肪酶(HGL)发育好胰脂酶(Pancreaticlipase):新生儿期几乎无法测定

2岁后达成人水平母乳的脂肪酶:补偿胰脂酶不足肠脂酶(Entericlipase):生后不足碳水化合物CHO

单糖

Saccharides出生吸收较好双糖Disaccharidases胎儿3月后所有双糖酶出现胎儿8月:蔗糖、麦芽糖酶活性达最高足月:出生乳糖酶活性高

多糖(淀粉Starch)唾液腺淀粉酶salivaryamylase:胰淀粉酶pancreaticamylase:3月后逐渐增高

2岁达成人水平小肠α

-淀粉酶α-amylase:小结Summary

婴儿消化功能的成熟也同样遵循发育不平衡的规律和逐渐成熟的过程婴儿消化蛋白质能力强,可满足生后生长需要。

婴儿胃脂酶、母乳中的脂肪酶可代偿胰脂肪酶的不足。

婴儿早期对单、双糖的消化能力较好,对多糖消化较差。婴儿食物选择应符合发育成熟总规律,不宜过早添加固体食物,特别是淀粉类、鸡蛋等。下课啦婴幼儿喂养母乳喂养

(breastfeeding)定义指6个月内婴儿完全用母乳喂养而不加任何辅食,称为纯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尤其6月内)最适宜的食物。婴儿可从乳汁中获取充足水(避免给婴儿过多的水或果汁)哺乳方法1、开奶时间:尽早,产后15分钟-2小时2、哺乳次数:每日多次,按需哺乳3、每次哺乳时间不宜超过15-20分钟4、每次吸完一侧,再吸另一侧,先后交替进行,每次哺乳应让乳汁排空5、哺乳后抱起婴儿轻拍其背,使胃内空气排出,以防吐奶人乳的成分

初乳:孕后期及产后4—5天内的乳汁过渡乳:产后5—14天成熟乳:产后14天以后母乳喂养哺乳过程的乳汁成分变化:第一部分:脂肪低,蛋白质高第二部分:脂肪含量增加,蛋白质降低第三部分:脂肪含量最高乳量:逐渐增加,成熟乳700-1000ml,6个月后减少人乳的特点

母乳牛乳蛋白质乳清蛋白70%20%酪蛋白20-30%80%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比例合适脂肪

不饱和脂肪酸8%2%

母乳牛乳碳水化合物乙型乳糖多少

维生素(1000ml)

A多少

D 少

K

少多矿物质钙 比例适宜2:1 磷 锌 利用率高

铁0.05(49%)0.05(4%)

含量相似,吸收好人乳的特点

母乳牛乳

缓冲力小(PH3.6)PH5.3免疫成分少SIgA

丰富免疫活性细胞较多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非特异性防御因子溶菌酶人乳的特点

母乳牛乳免疫成分

双歧因子低聚糖:特有趋化因子、补体生长调控因子:牛磺酸、上皮、神经生长因子、酶、干扰素母乳喂养优点1、人乳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方便、经济,不易感染变质。2、营养丰富、热量高、缓冲力小,易消化3、含丰富的抗体,活性细胞和其他免疫活性物质,有抗感染能力4、增进母子感情。5、产后哺乳,利于子宫收缩促其早日恢复,推迟月经复潮,有利于计划生育,减少母亲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6、钙磷比例适宜2:1,利于钙剂吸收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1.产前准备2.乳头保健3.刺激催乳素分泌4.促进乳房分泌5.正确的喂哺技巧6.乳母心情愉快部分母乳喂养母乳不足,加用其他乳喂养者。1.补授法:4-6个月内,缺多少补多少。2.代授法:4-6月后,断奶前过渡。人工喂养人工喂养:4-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完全采用配方奶或其他兽乳,如牛乳、羊乳等喂哺婴儿,称为人工喂养。1.牛乳:(1)牛乳特点乳糖含量低;宏量营养素比例不当;肾负荷重;缺乏免疫因子牛乳(2)奶方配置加热:灭菌、蛋白质变性加糖:100ml加糖5-8g

加水:降低牛奶矿物质、蛋白质浓度,1-2周2:1牛乳(3)奶量摄入的估计配方奶粉全牛奶:婴儿需8%糖牛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