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_第1页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_第2页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_第3页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_第4页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25156前言 1106281新会计准那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概述 210223 216600 318317 321840 317364 430862 417025 412665 411915 52065 515675 6319312新会计准那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629873 612062 62010 722734 715084 88783 823775 919770 91396 917551 101238 10277573新会计准那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原因的分析 116355 115329 1123865 1220235 1222505 139218 1318065 1522917 1517202 1610043 1615838 18327494克服新会计准那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具体对策 1932076 1931292 199529 1931753 1930899 1932696 2010662 2113008 2116423 219362结束语 2332046致谢 248242参考文献 2513643附录 26新会计准那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前言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运用会计准那么存在的弹性空间,修正会计盈余以其影响其传达的信息,最终到达自身目的的行为。它的真实性、公允性直接关系到各方的利益,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开展,使得盈余管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适当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决策信息含量,使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经济价值,但在我国由于盈余管理被上市公司不当使用,它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其正面作用,它降低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可靠性,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成为阻碍中国股票市场开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证券市场的不断开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己日益突出。有关实证研究说明,出于在证券市场上获取筹集资金的时机、防止证券监管部门的惩罚等动机,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且已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客观上讲,盈余管理本身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决策信息含量,使盈余信息更能反映企业的经济价值,但是过度的盈余管理是有背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尤其是被上市公司滥用作为利润操纵的工具时,它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其正面作用。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不但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而且还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它己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开展的重要因素,已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标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已成为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函待解决的重大课题。1新会计准那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概述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公认会计准那么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政策的选择或交易安排等,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调整,以到达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其中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最令人关注。通过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利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惯用手段。从企业盈余管理角度讲,新准那么的实施无疑对其进行了有意识的遏止,如资产减值的计提及转回、存货计量方法的改变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制约盈余管理的针对性。然而,由于准那么的制定要更多考虑准那么的科学合理性与广泛适应性,从而扩大了某些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的范围,这在客观上又引起了盈余管理空间的增长。盈余(Profits)在会计学中,指人们经商时的营业额中扣除本钱后,为正数,即总收入减去本钱。拥有根本盈余是一个重要的经商之道。它可以稳固公司或机构的整体利益,亦可以用作各位员工及股东的分红,一年内能获得额外收入。假设是上市公司,股价会跟随盈余而增减,假设公司虚报盈余,老板私吞,员工可追讨其赔偿。所以各个上市公司对其公司的盈余管理给予很大的关注,所谓的盈余管理,它不仅包括通常所指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应计工程控制,还包括游说准那么制定机构和改变公认会计原那么、投资和筹资的时机选择,以及对内部管理会计报告中利润数字的操纵等。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根底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根底的契约的后果。这一定义有一个重要启示,即盈余管理包括构造交易,而这将使得那些对公司有实际现金流的业务也可能成为盈余管理的一局部。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那么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以寻求有利于己的财务结果。国内外有些学者认为,盈余管理的界定比利润操纵和财务欺骗的界定要宽广,利润操纵(EarningsManipulation)和财务欺骗(Fi—nancialFraud)是盈余管理的极端情况,在实践上,如果对事项的处理方法很明显的违反了公认会计准那么〔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就会同时构成盈余管理和财务欺骗。由此可见,盈余管理在实质上违背了中立性原那么,造成对外信息披露有所偏重,进而误导利益关系人的相关决策。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之所以能在盈余管理上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分析者们大都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通常比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上市公司业务往来公司、公司内部员工、政府、市场监督者以及社会公众)了解更多的公司内部信息,从而使企业当局利用盈余管理获得有利财务成果的行为成为可能。新会计准那么体系不但在内容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那么进一步趋同,在具体的准那么的制定上也借鉴了美国通用会计准那么的规定。新的中国会计准那么体系,制定了22个新准那么,修订了根本准那么和16项具体准那么,且制定了会计准那么应用指南。与旧会计准那么相比,新会计准那么内容的具体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会计要素和会计根本原那么两个方面,新会计准那么出现了比拟大的变化。首先,不再强调历史本钱为根底的计量属性,历史本钱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根本依据。新会计准那么按照国际惯例,将“公允价值”〔fairvalue〕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其次,新的准那么体系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那么和美国会计准那么在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金融工具、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都采用了公允价值,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实际上是客观价值,强调对资产客观价值的计量。但是,从总体上说,新会计准那么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比拟谨慎的。新会计准那么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本钱。”取消了旧会计准那么中允许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的规定。新准那么更侧重于反映企业的长期经营状况,新的存货准那么对存货的计价方法和取得本钱都进行了修改,另外,新准那么还允许将符合条件的存货借款费用资本化。针对某些企业借助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操纵会计盈余是行为,新准那么中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和“无形资产跌价准备”,计提后不能转回。只能在处置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另外,旧会计准那么八项资产减值准备都要求以单项资产作为根底进行计提,但在实务操作中,许多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据此,新准那么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扩大了准那么的使用范围。新《债务重组准那么》重新界定了债务重组的定义,改变了旧准那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少归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以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以实物抵债的业务,那么引进“公允价值”以计量属性。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拟,新会计准那么对合并财务报表准那么所依据的根本合并理论发生了变化,合并报表范围确实定更关注实质性的控制,更加侧重实体理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根底并且可以确认购置商誉,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为了防止利润的操纵,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根底。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更加注重实质性的控制,只要是母公司能控制的子公司吗,不一定考虑持股比例,都需纳入合并范围;持续经营的所有权益尽管为负数,也应纳入合并范围。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那么允许的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点控制以及关联交易的适度调节来修正财务报告,以期到达平滑利润、稳定股价以及避税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会计准那么的灵活性和不完全性、独立审计的不完善性等是盈余管理存在的前提条件,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一些制度性规定那么是盈余管理产生的根本性动机,盈余管理常利用准那么的漏洞或尚未标准的空白地带进行。会计准那么不仅是会计核算的技术标准,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准那么可以制约盈余管理的产生。首先,会计准那么既是标准会计信息编制的制度根底,也是标准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根底。会计信息的财富分配效应和决策效应决定了会计准那么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与会计准那么制定者之间屡次博弈的结果。为了平衡各方的经济利益、减少会计准那么制定和执行中的阻力、保证各方都能接受博弈的结果,会计准那么就必须保存对一些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余地。其次,由于各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它们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也是各不相同和复杂多变的,政府不可能包揽企业会计处理全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而只能就具有普遍性的、共性的会计标准即通用会计准那么做出规定,而将剩余的特殊会计政策留给企业自主选择。再次,会计准那么与会计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企业所涉及的全部经济事项或交易,在会计准那么中不可能完全一一对应。会计准那么的不完全性是必然的。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就会利用会计准那么的不完全性,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实施盈余管理,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我国一系列具体会计准那么的公布几乎都有资本市场案例背景。从1997年5月到2005年3月,财政部共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那么。其中除了现金流量表和中期财务报告这两个标准财务报告的准那么之外,其余的具体会计准那么都与企业会计盈余确认有关。如:琼民源事件直接导致了我国首个具体准那么《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的诞生;1996年中川国际事件引出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那么的出台;为标准股票市场大量的债务重组活动而发布了《债务重组》准那么;为标准上市公司利用收入确认手法操纵利润诞生《收入》准那么等等。从会计准那么出台的顺序来看,现已出台的具体会计准那么的重点是标准上市公司的盈余确定,而对其他工程那么涉及较少。这既表达了监管层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重视,也与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紧迫性密切相关。会计准那么是企业会计信息生成和披露的根底.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产生于公司日常的会计实务。在公司的会计实务中,如何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套会计程序生成会计信息,必须按照会计准那么的标准进行。会计准那么限制了公司管理层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度,标准了日常的会计实务,这为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根底,有利于从源头上堵塞盈余管理的发生。会计准那么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会计准那么不仅对会计信息确实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做出了标准,而且提出了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而这些质量要求也正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广阔用户的需要。如果严格按照这些质量要求生成会计信息,无疑可以有效地防范盈余管理的发生。2新会计准那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公布的新会计准那么充分吸收了国际会计准那么的内容,并考虑了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在对原有根本准那么和16项具体会计准那么进行修订的同时,又新增了22项具体准那么。新准那么有条件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根底,修订了存货期末计价方法,改变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合并财务报表的根本理论,规定局部资产的已计提减值准备得转回。新会计准那么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那么的实质趋同,新的会计准那么体系也更加完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体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会计准那么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本钱。这一修改不仅趋同于国际会计准那么在存货计价方面的规定,而且使管理当局利用存货调节利润的手段失灵,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于企业当期利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当存货的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假设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将最高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本钱费用上升,减少当期利润;假设采用先进先出法,是将最低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本钱费用下降,增加当期利润。新的存货准那么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保存了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使企业无法继续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来调节当期利润,减少了人为调节利润的可能,对上市公司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进行了限制。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是目前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有四种情况:1、减值前亏损的企业会以转回资产减值来防止亏损;2、减值前亏损并且无法以转回资产减值防止亏损的企业会以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大洗澡”,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3、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会以资产减值进行利润平滑化;4、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防止盈余下降。新会计准那么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一规定能够有效制约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在新准那么公布前,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操纵资产减值准备使利润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转移,比方有些亏损公司会成心高估资产减值准备,并使其在扭亏年度转回,从而提高扭亏年度的业绩;业绩非常好的企业也可能利用高估减值准备来进行“利润冷藏”,平滑各年度利润。新会计准那么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这一规定,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新会计准那么扩大了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杜绝了企业利用缩小持股比例,别离假设干子公司的方法,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的做法。新准那么还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账面价值计量,这将有利于防止企业利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操纵利润。按这些规定编制的合并报表将能真实反映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构成的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很好地限制了上市公司利用母子公司的控制关系在合并或重组时利用不正当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而在旧准那么的条件下,根据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规定,但凡能够为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资企业都属于其合并范围。所谓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母公司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应将其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这给公司利用合并会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即通过改变投资比例从而使得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发生变化,以到达盈余管理的目的。企业合并通常有“购置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方法。“购置法”要求按公允价值入帐,“权益结合法”要求按账面价值入账。而在财政部的会计规定中,从未提及企业合并是用“购置法”还是“权益结合法”。主要是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这会使企业在业绩不佳的年份,通过收购业绩优良公司的股权或者是减持经营业绩不佳的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份额到达盈余管理的目的。从现行会计标准来看,我国实际上采用的是“购置法”,即企业合并时可以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目前我国企业间的合并大局部是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并且过多的人为操纵因素干扰了公允价值的实现,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合并重组一夜暴富。新准那么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的开展,谨慎地使用了公允价值,标准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防止了利润操纵,提高了企业利润的可信度。在关联方的定义上,新会计准那么给出明确扩展,即对企业具备控制,共同控制及重大影响此三种类型的公司都构成关联方,同时指出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只要存在控制关系,关联方企业均应在报表附注中对母子公司的关系加以披露,且披露的关系层次要具体至母公司,最终控制方,对外公开提供财务报表的最低中间控股公司等。同时,新准那么还对关联方交易金额或比例披露方式的选择等予以取消,并对企业披露交易金额提出要求,如重大交易应披露交易金额与交易额在该类总交易额中所占比例,再如对未结算工程那么须披露详细信息及金额。新企业会计准那么对企业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严格,关联方交易披露准那么中扩大了关联方的外延。按照新关联方的范围,更多的企业被划入到企业的关联方范围中,企业必须披露更多的关联方交易信息。在披露内容等方面,新准那么明确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定价政策等,使得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更能反映实质内容,这些会计报表列报要求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较好地判断企业损益的构成、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新准那么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采用了公允价值。然而公允价值的概念相对抽象,还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同时,公允价值的良好开展机制,必须存在一个活泼的交易市场,有大量市场参加者,其市场价格可以为相同和类似的交易提供合理的参考。在我国目前的市场和法制环境下,公允价值可能被用来放大盈余管理空间。新会计准那么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确实认与计量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增强。比方,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那么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入的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本钱,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进入利润表。但在我国目前公允价值的评估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取得比拟困难,多数情况下,公允价值确实认有很大的人为性,会存在较大的盈余调节空间。新会计准那么规定:由于债权人让步,债务人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并且引入公允价值,以实物抵债的,将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新准那么改变了“一刀切”的做法,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者少归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将公允价值与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一会计准那么很可能导致一些高负债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蓄意创造利润。同时,新会计准那么也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入的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本钱,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入的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本的本钱,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因为运用了公允价值,就为人为操纵带来了空间,也意味着可以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来进行盈余管理。企业的控股股东可以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通过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来改变企业的当期损益,这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新准那么规定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工程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其中研究阶段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人当期损益,开发阶段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计入无形资产本钱。准那么中从理论上定义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于研发支出中符合资本化的条件也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务应用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明确区分仍有一定的难度。上市公司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比方提供虚假证明资料将其按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调整。当企业需提高业绩时,提高资本化支出,当需降低业绩时,就增加费用化支出。新会计准那么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入的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本钱,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入的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本的本钱,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因为运用了公允价值,就为人为操纵带来了空间,也意味着可以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来进行盈余管理。企业的控股股东可以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通过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来改变企业的当期损益,这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3新会计准那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原因的分析当存货的市场价格处于波动时,存货的计价方法会对当期的利润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存货的价格处于上涨的时期,假设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得当期计入本钱的费用上升,从而利润降低。而采用“先进先出法”,会使得当期计入本钱的费用降低,从而增加当期的利润。相反,在存货价格下跌的时期,采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计价那么会对当期利润形成相反的影响。旧会计准那么规定存货的计价方法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由于存货计价方法的调节作用,上市公司往往会因为配股、摘帽等原因而随意选择或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进行盈余管理。新的存货计价准那么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新的规定使上市公司不能利用存货的计价方法在存货价格上涨或下跌时任意改变计价方法,从而大大缩小了滥用盈余管理的空间。例如一家民营上市企业X,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2009年度购销货情况如下:3月购进货物50万公斤,单价4元;4月购进货物60万公斤,单价4.5元;5月购进货物70万公斤,单价4.6元;6月销货160万公斤,单价5.5元;9月购进货物80万公斤,单价4.8元;11月购进货物40万公斤,单价5元;12月销货100万公斤,单价6元。除11月购进的货物作为库存外,其余已售出。由于存货进价本钱不断上升,X企业决定对发出存货改用后进先出法,以到达虚减利润,少交所税的目的。采用先进先出法:库存存货本钱200万元,发出存货本钱1176万元,销售收入148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304万元,企业所得税100.32万元。采用后进先出法:库存存货本钱160万元,发出存货本钱1216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64万元,企业所得税92.4万元。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新规定使得上市公司利用计提或冲回资产减值准备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新会计准那么实施之前,企业所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应当计入当期的损益并允许在以后年度可以调回。这样就很容易使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例如,一些上市公司在某一会计年度假设无法防止亏损,就干脆加大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比例,大亏一把。然后等需要时再将其冲回,以大幅度增加利润,或者当上市公司在本期利润较高时,通过本期多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来到达公司避税或减少分红的目的。新的会计准那么对上市公司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规定从两个方面遏制了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力度。首先,新的准那么对减值作了详细的规定,要求必须有客观证据说明资产发生了减值,方可计提减值准备,证据要求真实,这使得企业不能在计提时随意想提多少就提多少。另外,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新会计准那么规定,资产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除非处置资产,否那么不得转回。这就使得企业在计提各项减值准备时会更加谨慎。所以,这项规定会从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例如科龙电器在2002年度转回坏账准备0.5亿元,转回存货跌价准备2.12亿元,该公司实现了由2001年亏损15亿元到2002年盈利1亿元的神话,其中充分利用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手段是主要的“功臣”之一;与之可以相提并论的还有天津磁卡,2002年天津磁卡通过大幅度计提应收账款1.29亿元,导致2002年巨亏2.86亿元,却在2003年转回计提准备1.07亿元,一举扭亏为盈,从而成功防止被冠上ST。通过上面分析得出,新准那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利用存货计价方法和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新会计准那么公布之前,对于合并范围的规定是以母公司对被投资企业是否拥有实质控制权作为该企业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依据,因此,管理当局在界定本公司报表的合并范围时,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他们可以通过降低经营状况不好的子公司的投资比例,将其从合并范围中剔除,或者通过提高盈利的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比例,以到达实质性控制,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以提高整个集团的业绩。新准那么对合并范围确实定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那么,凡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即使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只要持续经营,就应该纳入合并范围。新准那么的变革,阻断了一些上市公司利用降低投资比例,将经营业绩不好的子公司从合并范围中剔除;或者通过提高盈利的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比例,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以提高整个集团的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粉饰业绩的做法。例如上市公司华龙集团在2004年,主营收入为23304万元,其中,除传统业务外,本年度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重庆中安房地产开发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0082万元,占合并报表主营业务收入的43.26%,成为该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局部。华龙集团对该子公司持有股份比例为49%,但2003年度却并未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到2004年度,华龙集团以在其子公司董事会中有半数以上投票权、且正式开始开发经营和对外销售为理由,将其纳入2004年度合并报表范围。经查验,无证据说明该公司在前后两个相连的会计年度区别对待重庆中安房地产开发公司纳入合并报表问题具备合理性,疑似为利用会计手段粉饰合并报表业绩。总之,新会计准那么在合并报表范围上的新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合并报表来提高企业业绩,进行盈余管理。新准那么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根底,防止了上市公司乱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目前我国企业的合并大多都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新准那么以前的合并对价形式上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定,而实质上这并不一定是合并双方完全自愿的合并交易,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虽然公允价值还要通过中介机构的评估确定,但人为的操纵过多地干预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因此,相当一局部上市公司通过合并重组一夜暴富,甩掉了亏损的帽子。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双方通过自愿交易,讨价还价,确定的公允价值较为合理可靠,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顺应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开展现状,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限制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了企业利润的可信度关联方操纵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又一途径,1999年1月8日《证券时报》刊登了该报与联合证券公司共同进行的对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的调查结果说明,排在第一位的利润包装手法就是关联交易〔比例达55.56%〕,可见利用关联方交易调节报告盈余的行为,是上市公司中存在的一种比拟普遍的现象。新会计准那么对其的抑制作用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关联交易的披露。企业在盈余管理中往往倾向于利用确乏公允性的关联交易,将利润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从而到达调节利润的目的。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那么,新准那么对关联方的定义做出了明确的扩展,包括了一系列对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三大类。且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企业都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母子公司的关系,明确指出需要披露的层次具体包括母公司、最终控制方、对外公开提供财务报表的最低中间控股公司。此外,关联方发生交易,取消金额或比例的披露选择,要求企业必须披露交易金额,重大交易须同时披露交易金额和交易额占该类总交易额的比例;对未结算工程要求披露详细信息及金额;强调只有在提供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采用了与公平交易相同的条款。新准那么一方面加大了关联交易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另一方面将以往较为概括的要求明确化和具体化,增强了关联交易的透明度。对关联方交易要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根底,放弃使用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盈余管理。在原准那么下,关联交易可以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根底。在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情况下,企业间发生交易时,往往会从各自利益出发,一般不会轻易接受不利于自身的交易条款。这种在对交易各方互相了解的、自由的、不受各方之间任何关系影响的根底上商定条款而形成的交易,通常被视为公平交易。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一般被认为是建立在公平交易的根底上的。但在存在关联方关系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能不是建立在公平交易的根底上,因为关联方之间交易时,不存在竞争性的、自由市场交易的条件,而且交易双方的关系常常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交易。在某些情况下,关联方之间有意通过虚假交易、转移收入、和费用等手法,到达粉饰会计报表、减轻税负、欺骗报表使用者的目的。因此,许多上市公司据此实现了在亏损严重时通过关联交易一夜暴富,甩掉亏损帽子的事例时有发生。例如广电股份1997年11月将6926万元的土地以2192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母公司,确认了15000万元的收益,同年12月又将账面净资产为1454万元的一家下属公司的整体产权以9414万元的价格转给其母公司,确认了7960万元的营业外收入。仅仅这两项交易就带来了22960万元的收益,占该年度利润总额9733万元的235.9%。假设剔除这两笔交易,该公司1997年度实际亏损13227万元,这样报出的财务报表扭曲了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此类案例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新准那么实行后,由于关联交易只允许按帐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所以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利用关联方进行盈余管理。新准那么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不同程度的应用在17个具体准那么中。因我国的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将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容易被利用应给以特别关注的有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等准那么中的公允价值计量。从“公允价值”的实质来看,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都需要人为的判断,其基于主观判断的定性因素大于具有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所以,其本身公允不公允其实很难判断。何况目前我国并不完全具备采用公允价值的经济环境:首先我国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化程度不高,企业间交易行为不十分标准,市场竞争不充分,公允价值难以形成。因此对于大多数资产和负债而言,难以找到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值;其次是我国交易双方存在内在关联方关系的较多,这些特定主体出于特定目的,交易价格往往有失公平;再即是中介机构可信度较低,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资产评估作假现象严重。这些因素都导致假设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话,上市公司有较大的操纵空间,将会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利用的重要手段。比方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灵活运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弹性,对未来收益的估计以及折现率确实定按自身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人为调整;或者买通评估机构,与相关评估人员合谋,来确定适合自己的公允价值,从而到达盈余管理的目的。例如从2007年年报来看,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国元证券三家金融类上市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都超过25币乙元,另外还有9家上市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过亿。分配到每股来看,8家上市公司每股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超过0.5元,最高的国元证券每股为2加元。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占当年净利润比例超过50%的也有10家,其中国元证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健康元、丽珠集团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超过80%。理论上讲,这类公司一旦遇到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其每股收益也会发生较大变动。从实际效果看,2007年年报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占净利润的比例超过10%以上的也有n家,其中6家超过20%。可见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目前,就债务重组的新规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众说纷纭,局部人士认为准那么杜绝了债务重组包装利润的滥用,另一局部人士认为新债务重组准那么为上市公司余管理提供了新空间。笔者比拟认同后一种观点。旧准那么规定,因债权人让步而产生的重组收益不能按公允价值计算,差额局部可认损失,但不得确认收益,全部作资本公积处理,从而使得企业通过债务重组手段进盈余管理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修改后的新会计准那么允许将重组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实物抵债的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但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做到真正公允值得疑心。因此,企业通过与其关联方以显示公平的价格进行重组到达盈余管理目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例如中核钛白企业2007年度年报显示,公司2007年的营业利润为-3791.11万元,而利润总额1207.85万元。中核钛白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执行新会计准那么带来的债务重组收益。根据中核钛白2008年1月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之前共欠其控股股东中国信达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信达公司”)债务8837.76万元。而中核钛白依约在2007年12月日前已归还4837.76万元,因此,信达公司豁免了其余债务,即4000万元。根据新会计那么规定,中核钛白将4000万元计入债务重组收入(营业外收入)。正是有了这4000万元营业外收入,才使得营业利润为-3791.11万元的中核钛白扭亏为盈。可见,中核钛白在2007年业绩亏损的情况下,与关联方进行债务重组使得公司扭为盈,存在着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我国的旧企业会计准那么对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为依法取得该无形资产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依法取得前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应于发生当期确认为当期费用。而新准那么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工程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工程开发阶段的支出,在同时满足相关条件时,应当资本化,记入无形资产本钱。新准那么虽然对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进了区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将很难明确划分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因此上市公司就有可能通过主观地划分这两个阶段以增加或减少当期费用,从而到达操纵业绩、调节盈余的目的。例如中兴通讯〔000063〕是我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和最大的本地无线供给商,同时发行A股股票和H股股票,是国内比拟有影响的一家高科技企业。公司每年在研发费用方面有很大的投入。以中兴通讯2007年的报表数字为例,2007年中兴通讯的研究开发费用为19500万元,其中绝大局部为开发费用。假设80%可以资本化,那么在新准那么下,2007年无形资产的账面值将从原来的16026万元迅速上升为172026万元,增加了近10倍多。随着以后每年开发支出的局部资本化,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当然摊销金额也越来越大。当每年资本化的那局部开发支出由当期费用转化为资产,很大程度上调增了利润。2007年中兴通讯研究开发费用为19500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1%,而2005年的利润总额为150186万元,研发费用是利润总额的约1.3倍。按照新准那么,假设中兴通讯的研发费用中80%进行了资本化,无形资产按10年直线摊销,那么利润总额将增加93.48%。计算过程如下:假设按80%的资本化比率〔无形资产按10年直线摊销〕,那么增加的利润总额百分比195000万元*80%*〔1-1/10〕=140400万元140400万元/150186万元=93.48%同样的,假设更稳健的考虑资本化比例,假设按70%,60%,50%,40%,30%,20的比例将研发费用资本化,同样将对利润总额产生重大影响。相应的资本化率影响的利润总额数额〔无形资产按直线10年摊销〕:70%的资本化率,影响的利润总额:195000万元*70%*〔1-1/10〕=122850万元60%的资本化率,影响的利润总额:195000万元*60%*〔1-1/10〕=105300万元50%的资本化率,影响的利润总额:195000万元*50%*〔1-1/10〕=87750万元40%的资本化率,影响的利润总额:195000万元*40%*〔1-1/10〕=70200万元30%的资本化率,影响的利润总额:195000万元*30%*〔1-1/10〕=52650万元20%的资本化率,影响的利润总额:195000万元*20%*〔1-1/10〕=35100万元;通过案例发现,虽然准那么中对于支出的费用化和资本化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务应用中,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虚假或不实资料将支出在费用化和资本化之间作调整,当企业需提高业绩时,提高资本化支出,当需降低业绩时,只需增加费用化支出,从而到达盈余管理的目的。新的非货币交易准那么规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本钱,且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新会计准那么将公允价值作为非货币交易的计价根底同债务重组一样,由于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兴旺,“公允价值”难以公允的问题广泛存在,从而使公允价值容易成为企业在进行非货币交易业务中实现盈余管理的又一个操纵点。例如以G物贸(600822)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例。非货币性交换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公司以合法拥有的局部资产和百联集团合法持有的局部资产进行等值置换,以多家公司的股权换取百联集团持有的其他几家公司的股权。资产置换经双方共同聘请的法定评估机构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并出具中企华评报字〔2004〕第210号《资产评估报告》,评估G物贸换出资产净值总额为41723.63万元;百联集团换出资产净值总额为42172.06万元〔具体交易资料和数据可参看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中企华评报字〔2004〕第210号《资产评估报告》〕。G物贸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为15603.21万元。置换差价=42172.06-41723.63=448.43万元,G物贸以现金支付差价。置换差价/换入资产价值=448.43/42172.06=0.01<0.25,因此此项交易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新准那么下,如果此项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那么G物贸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本钱,不确认损益。但是,如果此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那么G物贸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于G物贸与其母公司百联集团间的资产置换性质是关联方交易,因此此次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很难定。如果此次交易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那么G物贸可确认当期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41723.63-15603.21=26120.42万元。这样,G物贸按新准那么规定,其记录的资产要比原准那么多出26120.42万元。可见,新准那么的规定为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4克服新会计准那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具体对策新会计准那么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在我国目前各个市场尚未充分发育的情况下,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公允价值确实认只能来源于双方协商,这样就给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如何提高转让资产价格的公允程度值得思考。新会计准那么规定非货币性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对公允价值的判断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易成为关联方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所以应严格审查关联方的非货币性交易。新会计准那么依然是将研究费用开支费用化处理,而进入开发程序后,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那么可以将其资本化。但并没有严格区分研究和开发阶段的标准,这样上市公司就有可能利用费用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建议对这一标准应明确加以规定,进行细化并且让其判断标准更为明确、具体和更具操作性。在披露方面,基于研发活动可能牵涉上市公司的商业机密,需要把握披露尺度,但是企业应加强对于研发费用的披露,可以不具体披露工程的名称,至少应披露出工程的个数、工程的相关进度以及相关信息等。为到达有效控制企业盈余管理的目的,通过提高会计准那么的质量来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显然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要害。但单纯依赖对现有会计准那么的改良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盈余管理的问题,会计准那么制定机构还要关注准那么的执行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讲,准那么的执行比制定更重要。有效的执行可以加大那些不诚信的管理当局的本钱和风险,鼓励诚信的公司充分利用会计准那么体系向市场传递更有用的信息,并降低他们的资本本钱会计准那么制定机构也可以借助有效的执行机制使准那么的执行效果与制定的初衷一致。关于什么是有效的执行机制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证监会的观点,指出,良好的支撑系统应当包括,高效的、独立的和高质量的会计与审计准那么制定机构高质量的审计准那么世界范围内有效质量控制的会计师事务所充分的执业质量保证积极的规那么监管。比照以上要求,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现有的会计准那么执行环境审计力量薄弱、公司治理结构混乱和内部人控制、法律约束能力差、资本市场有效程度低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准那么的执行不利和过度盈余管理现象。因此,为控制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断完善会计准那么的相关执行环境,也是我国会计准那么制定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管部门需要重视的工作内容。标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让这种行为暴露在阳光下。上市公司之所以敢对利润指标进行操纵是因为这些操纵行为不易被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发现,加强信息披露,使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更容易“看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减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该披露的不披露、披露不及时、披露不全面等。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应参照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由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社会公众和媒体等共同构成功能相补的监管体系。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负责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的审计监督;证券交易所负责对上市公司日常监督;财政部负责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证监会负责对上市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督,由于证监会本身还是政策性信息的发源地,目前,社会上对证监会非议较多,因此,检察部门要高度重视对证监会的监督;最后,是社会公众和媒体对信息披露的舆论监督。对于信息披露,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修改完善现行有关法律法规:一是引进民事赔偿制度。目前存在较大争议的是缺乏民事责任的具体司法规定,投资者在法律上寻觅不到维护自身权益的具体实现途径和措施。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虚假报告披露都规定要承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