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香港貧窮狀況報告
2023疫後復常下的兩極化復原19-9-20231.
簡介1樂施會於去年十一月發表《香港貧窮狀況報告:疫下本港貧窮與就業面貌》
,該報告指出,在疫情前(2019
年),貧富差距為
34.3
倍,而在
2022
年第一季度擴大至
47.3
倍,顯示疫情下貧富懸殊差距拉闊,同時勞動市場受到疫情衝擊而加劇了貧窮問題。隨著新冠疫情的減緩和防疫措施的解除,2023
年第一季度香港的經濟明顯改善。經季節性調整後,失業率降至
3.1%,就業不足率也下降至
1.2%
,各行各業甚至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然而,由於社會結構的轉變以及福利和勞工政策的限制,導致貧富之間的復原速度存在明顯差異,反映貧窮人士在疫後社會仍然面臨重重挑戰。2是次研究旨在剖析疫後的貧窮及貧富懸殊狀況,報告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為研究方法的簡介和重要概念的介紹。第二部分探討香港疫後貧窮及貧富懸殊的狀況。第三部分分析經濟活躍人口中的貧窮人口,當中包括失業和在職貧窮的人士的特徵。第四部分剖析非經濟活躍人口的貧窮情況。最後一部分為本會對有關貧窮問題的建議,供政府和各界參考和討論。2.
研究簡介2.1
研究目的
揭示香港在疫情後的貧富差距現象分析經濟活躍人口(就業及失業)和非經濟活躍人口在疫情後的貧窮情況提出可行的政策和項目建議2.2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比較及分析統計處
2019(全年)、2020
年(全年)、2021
年(全年)、2022
年(全年)以及
2023
年(第一季)《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統計報告》1.hk/f/news_and_publication/85693/poverty%20report%202022%20%28with%20cover%29.pdf2
.hk/tc/web_table.html?id=210-0610112.3
研究限制以《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的數據作分析,只能以原住戶收入分析貧窮現象,未能按政策介入前後作對比
2.4
定義
貧窮人口: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居於原住戶收入少於相應規模住戶收入中位數
50%的人口
原住戶收入:即家庭住戶每月收入,包括從工作得到的收入、租金收入、股息及利息、非住戶成員定期給予的款項及現金形式的社會福利等疫情前:2019
年《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統計報告》數字疫情期間:2022
年《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統計報告》數字疫情後:2023
年第一季《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統計報告》數字經濟活躍人口:勞動人士,再分為就業人士及失業人士非經濟活躍人口:包括所有在統計前七天內並無職位亦無工作的人士,在這七天內正在休假的人士及失業人士除外。料理家務者、退休人士及所有
15歲以下人士等均包括在內
3.
主要發現3.1
疫後香港最新貧窮人口逾
136萬,貧窮率達
20%是次研究發現(圖一),在
2023
年第一季度,按相應規模家庭的原住戶月入中位數
50%計算
,香港整體貧窮率達
20%4,即有31,364,100人處於貧窮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在疫後經濟漸趨回復下,經濟活躍人口中的貧窮率跌至
7.5%,3
2023年第一季貧窮線水平中位數
50%1人2人3人4人5人$5,000$11,000$18,600$24,200$23,6006人或以上$28,100$14,700整體4是次研究集中探討香港的本地住戶,2023年第一季總人口達6,831,8002即
257,400
人歸類為貧窮人士。至於非經濟活躍人口,其貧窮率高達
32.4%,即有
1,106,700
處於貧窮狀況,比疫情前的
29.9%更高(表格一)。圖一:2023年第一季貧窮人口組成5表格一:香港貧窮狀況概要貧窮率整體20192020202120222023Q11,364,100(20%)1,275,400(18.3%)230,900(7.6%)1,393,800(19.9%)335,500(9.4%)1,363,900
1,340,600(19.6%)300,600(8.5%)(19.6%)279,300(8.2%)經濟活躍人口257,400(7.5%)非經濟活躍人口1,000,800(29.9%)1,058,400(30.8%)1,063,200
1,061,200(31.1%)
(31%)1,106,700(32.4%)3.2
疫後貧富懸殊現象:最低與最高家庭月入中位數相差
57.7倍表格二的數據顯示,在疫情前(2019
年),家庭月收入中位數的第一等分(最低收入)與第十等分(最高收入)之間的差距為
34.3
倍。到了
2023
年第一季度,即疫情後逐漸恢復正常的第一季,兩者差距進一步擴大至
57.7
倍。在這期間,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並未改善,這一組別的家庭在
2023
年第一季度的月收入中位數下降了
34.3%。而位於第二等分的家庭,其收入也下降了
6%。5(domestic
household):即一群住在一起及分享生活所需的人士,他們是次研究只計算本地住戶之間不一定有親戚關係。自己單獨安排生活所需的個別人士亦當為一戶,即「單人住戶」。(註:家庭住戶需至少有一名成員為常住居民,只有流動居民的住戶不會被界定為家庭住戶。).hk/tc/terms-and-definitions.html3至於相對高收入的家庭,特別是位於第十等分的家庭,其家庭月入中位數於
2023年第一季比
2019
年上升
10.5%。而位於第九等分的家庭,亦有
8.8%的升幅。總括而言,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呈現兩極化復原,反映高收入家庭較能受惠於經濟復甦,而低收入家庭不單未能受惠,更在疫後世界面臨新的挑戰。以下部分,將從經濟活躍人口和非經濟活躍人口剖析貧窮現象。表格二:家庭月入中位數按十等分計算20192022
Q12,7002023
Q12,300與
2019比較-34.3%-6%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合計差距3,5008,3007,5007,80014,00019,50025,00032,00040,30051,50070,100120,00029,00034.3
倍12,70018,40024,80031,80040,80053,20073,000127,60028,30047.3
倍13,10019,20025,30033,10042,10055,00076,300132,60029,50057.7
倍-6.4%-1.5%+1.2%+3.4%+4.5%+6.8%+8.8%+10.5%+1.7%/(以當時市價計算)在疫後恢復期間,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之間的中位數差距進一步擴大的原因在於高收入家庭成員的工作能夠從疫後的經濟復甦中受益而增加。然而,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主要來自基層工作和社會福利。由於基層工作的收入受到疫後勞動市場轉型和最低工資凍結的影響,導致收入未能提升。同樣地,社會福利在過去一年也沒有顯著提升。這些因素成為疫後貧富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4.
經濟活躍人口中的貧窮狀況在前面的部分,我們集中討論了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疫後復原狀況。接下來,我們將按兩大群組,即「經濟活躍人口」(包括「就業人口」及「失業人口」)和「非經濟活躍人口」去剖析香港疫後的貧窮現象。44.1
在職貧窮:疫後未見改善,超過
20
萬基層工友未能夠脫貧在
3,297,200
的就業人口中,有
6.4%(209,800
人),即使在就業,仍處於貧窮狀態
–
即在職貧窮人士當中,有
84.1%(即
176,400
人)從事低技術工作(表6格三)
,而疫情前的數字和比例為197,800和
85.7%。按年齡分析,40
歲或以上的在職貧窮人口,佔總在職貧窮人口
70.4%,即
147,700
人
。7在職貧窮人士中,有近六成
(59.4%,即
124,700
人)的每周工作時數為
35
小時或以上(統計處以這個門檻區分全職與否)(表格四)。在
85,100位每周工作時數低於
35
小時的人中,有
16.2%即
13,800
人處於(非自願的)就業不足的狀態(如開工不足)(表格五)。表格三:按技術層面劃分在職貧窮人士201920202021202238,300(18%)2023Q133,400高技術低技術合計33,000(14.3%)197,800(85.7%)230,900(100%)41,700(17.5%)196,400(82.5%)238,100(100%)36,500(16.8%)181,400(83.2%)217,900(100%)(15.9%)176,400(84.1%)209,800(100%)174,400(82%)212,700(100%)表格四:貧窮人士的每周工作時數20192020202120222023
Q135以下35或以上合計80,700(35%)99,100(41.7%)138,900(58.3%)238,100(100%)83,30088,90085,100(38.3%)133,700(61.7%)217,900(100%)(41.8%)123,700(58.2%)212,700(100%)(40.6%)124,700(59.4%)209,800(100%)150,000(65%)230,900(100%)6753%非貧窮人口中,從事低技術工作的百分比為歳或以上的人佔整體非貧窮人口中,40
62.1%5表格五:按統計前
7天內工作少於
35
小時的原因20192020202120222023
Q171,300(83.8%)13,800(16.2%)85,100(100%)非就業不足人士(自願)70,200(86.9%)10,500(13%)64,300(65%)34,700\(35%)99,000(100%)57,400(69%)65,100(73.2%)23,800(26.8%)88,900(100%)就業不足人士(非自願)總數25,800(31.1%)83,200(100%)80,800(100%)4.1.1「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為在職貧窮重災區按行業分析,在職貧窮比例最高的為「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達
10.7%(共有
55,900
人,即每十位從事這行業的,便有一位處於在職貧窮的狀況
-
參照表格六)。至於在職貧窮的人士中,這
55,900
位從事「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的人佔整體在職貧窮
26.6%(表格七)。表格六:按行業劃分的在職人士貧窮率20192020202120222023
Q16,000製造業7,5007,8006,9005,800(7.7%)33,800(10%)(7.7%)35,000(11.3%)16,400(5%)(7.5%)30,600(9.4%)14,900(4.7%)56,000(10.9%)31,400(7.3%)40,300(4.7%)36,600(4.8%)(6.6%)28,900(8.7%)13,700(4.4%)53,900(10.6%)30,000(7.3%)38,300(4.6%)40,500(5.3%)(7.2%)29,600(8.8%)14,100(4.7%)55,900(10.7%)29,500(7.1%)36,900(4.4%)35,300(4.6%)建造業進出口貿易及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16,200(4.3%)62,800(10.4%)32,700(7.3%)38,600(4.6%)37,900(4.9%)61,100(11.8%)35,900(8.2%)41,700(4.9%)38,800(5%)運輸、倉儲、郵政和快遞服務、信息和通信金融、保險、房地產、專業和商業服務公共行政、社會和個人服務6表格七:在職貧窮人士從事的行業20192020202120222023
Q16,000製造業7,5007,8006,9005,800(3.3%)33,800(14.7%)16,200(7%)(3.3%)35,000(14.8%)16,400(6.9%)61,100(25.8%)(3.2%)30,600(14%)14,900(6.9%)(2.8%)28,900(13.8%)13,700(6.6%)(2.9%)29,600(14.1%)14,100(6.8%)建造業進出口貿易及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62,800(27.3%)56,00053,90053,900(25.8%)(25.4%)(26.6%)運輸、倉儲、郵政和快遞服務、信息和通信金融、保險、房地產、專業和商業服務公共行政、社會和個人服務32,700(14.3%)38,600(16.8%)37,900(16.5%)230,900(100%)35,900(15.2%)41,700(17.5%)38,800(16.4%)238,100(100%)31,400(14.5%)40,300(18.6%)36,600(16.9%)217,900(100%)30,000(14.2%)38,300(18%)29,500(14.1%)36,900(17.8%)36,300(17.5%)209,800(100%)40,500(19%)合計212,700(100%)4.2
失業人口中超過四成人處於貧窮狀態踏入
2023
年,隨著疫情減退和防疫措施取消,各行各業亦逐漸走上復常之路。事實上,在
2023
年第一季的經季節調整失業率為
3.1%,勞動力不足之說主導了整個有關勞動市場的討論。然而,在本會向統計處索取的數據中,我們發現在114,800
的失業人口中,當中有超過四成(41.5%
即
47,600
人)的失業人士處於貧窮狀態。貧窮人士的失業率為
18.5%(47,600
人)(表格八)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組別的人中,有
60.4%(26,400
人)的失業原因為被遣散或解僱(表89格九)
,反映基層工友在疫後仍面對極大的就業不穩定。8貧窮的失業人口,在經濟活躍的貧窮人口中的百分比非貧窮人口的失業原因中,有
50.8%(30,800
人)為被遣散或解僱。97表格八:2023年第一季貧窮失業人口佔整體失業人口及貧窮人口的失業的比例整體失業人口處於貧窮的失業人口114,80047,600(41.5%)經濟活躍的貧窮人口處於貧窮的失業人口257,40047,600(18.5%)表格九:按失業原因劃分的貧窮失業人口2019遭解僱或遣散
18,100(45.3%)2020202120222023Q126,400(60.4%)17,300(39.6%)41,400(51.4%)39,200(48.6%)47,700(61.6%)29,700(38.4%)34,500(55.2%)27,900(44.8%)主動離職21,900(54.7%)4.2.1
近六成貧窮失業人口失業達兩個月或以上至於貧窮的失業人口中,有
42.9%(20,400
人)屬失業兩個月或以下,兩個月以上的佔
57.1%(27,200
人,當中有
14,800
人,佔整體貧窮失業人口的
31.1%為失業六個月或以上的長期失業者)(表格十)。表格十:按失業時間劃分的貧窮失業人口20192020202120222023
Q1<2月19,300(44.1%)14,100(32.2%)10,400(23.7%)43,800(100%)30,100(30.9%)36,300(37.2%)31,100(31.9%)97,400(100%)22,200(26.8%)23,800(27.5%)36,800(44.4%)82,800(100%)22,700(34.1%)25,000(37.5%)18,900(28.4%)66,600(100%)20,400(42.9%)12,400(26%)2-<6月>=6月合計14,800(31.1%)47,600(100%)8按失業前所從事工作的技術水平劃分,72.6%(31,700
人)為從事低技術水平工10作的人(表格十一)。
按失業前貧窮人士的失業率計算,「製造業」的失業率達
52.8%(1,900
人)(表格十二)。11表格十一:按從前工作的技術層面所劃分的貧窮失業人數20192020202120222023
Q112000高技術低技術合計10400(26%)29600(74%)40000(100%)22000(24.3%)68600(75.7%)90600(100%)19900(25.7%)57500(74.3%)77400(100%)14800(23.7%)47700(76.3%)62400(100%)(27.4%)31700(72.6%)43700(100%)表格十二:按失業前所從事的行業劃分的貧窮失業率20192020202120222023
Q1製造業11002900330017001900(33.3%)7900(43.3%)17600(48.9%)6400(50.8%)14200(49.3%)7900(34.7%)11600(49.6%)4300(52.8%)7200建造業(43.6%)3800(45.9%)3500進出口貿易及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40.4%)11400(41.5%)(39.5%)25700(45%)(49.7%)18300(40.9%)10500(41.5%)12200(35.9%)10800(39.4%)(40.6%)16100(43.8%)8400(41.2%)11200(48%)6600運輸、倉儲、郵政和快遞服
520010700務、信息和通信(43.3%)(42.1%)14100(41%)8900(44.9%)7500金融、保險、房地產、專業
6600和商業服務(35.9%)(41.6%)13200(38.7%)10700(38.4%)(34.9%)5500公共行政、社會和個人服務
3900(29.5%)(40.9%)(32.7%)1011非貧窮人口在失業前所從事的工作水平,66.3%(40,200
人)屬低技術水平加入非貧窮失業人口的分佈和按行業劃分的失業人數,並分析貧窮人士的比例95.
非經濟活躍人口的貧窮狀況根據頁三的表格一所呈現的數據,非經濟活躍的貧窮人口持續增加,按所有年齡層計算,其貧窮率達
32.4%(共
1,106,700
人)
,高於整體貧窮率(20%)。相較於
2019
年,即疫情前的非經濟活躍貧窮人口(共
1,000,800
人),增幅達10.6%。而就比較貧窮與非貧窮組群的勞動參與率,非經濟活躍的貧窮人口勞動參與率偏低,只有
21.4%(表格十三)。由於工作是脫貧的其中一個重要手段,以下部分將集中討論
15
歲或以上的非經濟活躍人口的狀況。12表格十三:貧窮與非貧窮人士的勞動參與率勞動人口參與率
(%)201925.366.3202028.164.8202125.565202223.864.12023
Q121.4貧窮非貧窮64.55.1
「退休」和「料理家務」為兩個最主要組成的群組按
15
歲或以上的非經濟活躍人口計算,2023
年第一季的人數達到
943,900
人,比
2019
年增加了
134,000
人,升幅為
16.6%。其中,「退休」和「料理家務」成為非經濟活躍人口的兩個主要原因,分別為
60.5%(570,600
人)和
19.3%(182,500
人)(表格十四)。表格十四:按
15
歲或以上非經濟活動身份劃分貧窮人口201994,400(11.7%)2020104,3002021100,8002022100,2002023
Q196,200學生(12.2%)193,200(22.6%)457,100(53.4%)41,00(11.5%)184,600(21%)(11.2%)182,500(20.4%)510,600(57.2%)42,600(4.8%)(10.2%)182,500(19.3%)570,600(60.5%)41,700(4.4%)料理家務
176,200(21.8%)退休441,400(54.5%)501,000(57.1%)40,300(4.6%)長期病患
47,300(5.8%)0(4.8%)61,000(7.1%)其他合計50,600(6.2%)809,900(100%)50,700(5.8%)57,200(6.4%)52,800(5.6%)856,600(100%)877,400(100%)893,100(100%)943,900(100%)1215歲以下人士有關數據包括105.2
人口老化持續
長者貧窮率近四成按
15
歲或以上的年齡組別計算,在非經濟活躍人口中,65
歲或以上的貧窮人口佔比例最高,達到
39.8%(表格十五)。這個年齡組別的貧窮人口的數量為514,600,佔所有非經濟活躍人口的54.5%(表格十六)。相比2019年的391,200,增幅達到
31.5%。13是次研究在計算收入時,已包括現金形式的社會福利,即長者生活津貼、綜援(年老)和生果金。由於三種福利不會重疊,因此可以將領取這些福利的人數合併,以計算相關福利的覆蓋率。在
2019
年,相關福利的覆蓋人數為
942,880
人,到2023年,增加至
1,140,832人,升幅為
21%。2023年,65歲或以上的非經濟活躍長者人數為
1,292,600
人,即相關社會福利的覆蓋率為
88.3%。考慮到
65歲或以上的非經濟活躍長者貧窮率達
39.8%,反映香港在有關方面的保障覆蓋率雖高,但在防貧效果上仍有明顯不足的地方。有論者認為以「家庭收入」作為衡量貧窮的指標可能會將「高資產但低收入」的長者錯誤歸類為貧窮人士。然而,根據表格十七的數據,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和綜援(年老)的長者人數達到
811,051
人,而這些福利都需要通過資產審查才能獲得。因此,有關批評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與現實不符。此外,自
2011
年實施至今,安老按揭計劃累計個案只有
6,525
宗,而於
2022-23
年的申請個案亦只有
905
宗
,亦反映這個方式作為扶貧措施的不足。141365歲或以上長者中,若按家庭人數計算,長者獨居的比例達21.6%值得注意的是,在(115,200
人),而居於二人家庭的則達
55.8%(297,500
人),當中雙老家庭的比例為
40.5%(120,400
人
)。14安老按揭計劃個案.hk/chi/information_centre/statistics/reverse_mortgage_programme_statistics_2019.html累計個案6,5255,6204,8344,088按年申請個案2023/72022/72021/72020/72019/7905786746693/3,39511表格十五:按個別年齡層劃分的非經濟活躍貧窮人士的比例20192020202120222023
Q162,40015-1920-2930-3940-4950-5960-6465+64,700(26.6%)47,600(24.5%)53,800(33.7%)75,500(36.9%)88,300(26.7%)88,700(29.7%)391,200(36.4%)69,100(27.9%)56,800(27.8%)58,300(35.8%)77,600(36.9%)94,400(28.9%)96,100(30.6%)404,300(35.2%)67,900(28.1%)47,800(26.9%)51,900(33.7%)76,500(37.5%)91,400(29%)66,200(27.2%)51,400(28.1%)51,800(34.1%)72,900(36%)(24.7%)47,700(26.3%)51,900(34.7%)66,300(33.9%)93,90091,100(29.9%)98,100(31.2%)461,600(36.7%)(31.5%)107,100(34.1%)514,600(39.8%)95,300(30.4%)446,500(36.9%)表格十六:按年齡劃分的非經濟活躍貧窮人士20192020202120222023
Q162,400(6.6%)47,700(5.1%)51,900(5%)15-1920-2930-3940-4950-5960-6465+64,700(8%)69,100(8.1%)56,800(6.6%)58,300(6.8%)77,600(9.1%)94,400(11%)61,900(8%)66,200(7.4%)51,400(5.8%)51,800(5.8%)72,900(8.2%)91,100(10.2%)98,100(11%)47,600(5.9%)53,800(6.6%)75,500(9.3%)88,300(10.9%)88,700(11%)47,800(5%)51,900(6%)76,500(9%)66,300(7%)91,400(10%)95,300(11%)446,500(51%)877,300(100%)1293,900(10%)96,100(11.2%)404,300(47.2%)856,600(100%)107,100(11.3%)514,600(54.5%)943,900(100%)391,200(45.7%)856,600(100%)461,600(51.7%)893,100(100%)總數表格十七:非經濟活躍長者現行制度內的收入來源20192023長者生活津貼綜援(年老)生果金542,070
人136,491
人264,319
人693
宗696,845
人114,206
人329,781
人905
宗安老按揭計劃5.3
托兒支援嚴重不足,貧窮婦女勞動參與率持續偏低,近九成貧窮婦女難出外工作幫補家計在前文中,我們提及勞動參與率與貧窮之間存在密切關係,這種關係同樣也適用於有子女的婦女。貧窮婦女的勞動參與率通常低於非貧窮婦女,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結束後,貧窮婦女的勞動參與率比疫情前和疫情期間都要低。相反,非貧窮婦女的勞動參與率在疫情後穩步增加。在數據限制下,我們無法完全解釋勞動參與率與貧窮之間的關係(是因果關係、逆向關係還是互相影響)。然而,根據對貧窮婦女子女年齡的分析,我們可以觀察到在「2
歲或以下」和「5
歲或以下」年齡段,貧窮婦女的勞動參與率明顯低於非貧窮婦女。前者的貧窮婦女參與率為
11.9%,而非貧窮婦女則為
58.9%。至於後者,貧窮婦女為
13.2%,非貧窮婦女則為
56.6%(表格十八)。相對而言,若子女的年齡為「17
歲以下」,貧窮婦女的勞動參與率達
21.5%,而非貧窮婦女則為
52.1%,兩者的差距收窄。這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缺乏託管支援的問題,導致部分貧窮婦女無法參與勞動市場(表格十九反映各區資助獨立幼兒中心的不足,如葵青地區,0-2
歲幼兒與資助獨立幼兒中心的比例為
1:233)。此外,疫後低技術工種的結構轉變也使得具有較低學歷的貧窮婦女更難就業。按表格二十所示,處於貧窮狀態的婦女,其學歷相對較低,近四成只得小學畢業程度。表格十八:按子女年齡劃分的婦女勞動參與率勞動人口參與率(%)2歲或以下201915.955.817.555.623.754.3202016202116.457.617.356.122.452.8202215.254.518.854.521.651.92023
Q111.9貧窮非貧窮貧窮56.317.355.323.352.858.95歲或以下13.2非貧窮貧窮56.617歲或以下21.5非貧窮52.113表格十九:各區資助獨立幼兒中心(0-2歲)名額數字名額
15
(2022年
12月)平均使用率100%-0-2歲人口
164451比例1:93-中西區南區48-3954離島--3925-東區6448-100%100%-77491:1211:62-灣仔2975觀塘9170黃大仙西貢--4872---100107286-九龍城油尖旺深水埗沙田679962177-100%100%100%97%-1:1081:711:1231:63-70327653111415787大埔北區5164763264852100%100%97%100%100%99%52581:1031:2181:861:2331:1401:150元朗139446559荃灣葵青7460屯門8968合計128194*各區資助獨立幼兒中心是根據
2022年
12月的數字;而
0-2
歲人口是根據
2021年人口普查的數字15
LWB(W)-第176
頁,.hk/yr2023/chinese/fc/fc/w_q/lwb-w-c.pdf16
A204,.hk/tc/main_tables.html14表格二十:貧窮婦女的學歷20192020202120222023
Q1205,600(37.3%)99,900(18.1%)164,700(29.9%)27,000(4.9%)小學186,100(38.2%)94,300(19.4%)138,500(28.4%)24,400184,700(36%)193,600(37.1%)96,000(18.4%)157,600(30.2%)26,100(5%)187,600(35.3%)100,900(19%)中學97,900(19.1%)154,000(30%)高中162,100(30.5%)27,500(5.2%)專上教育27,500(5.4%)48,800(9.5%)512,900(100%)(非學位)
(5%)專上教育(學位)合計43,90048,000(9.2%)521,300(100%)53,700(10.1%)531,900(100%)54,000(9.8%)(9%)487,300(100%)551,200(100%)6.
建議總括而言,香港在疫後復甦的同時,也面臨著社會結構的轉變,特別是人口老化、家庭規模進一步縮小,以及低技術崗位在勞動市場中的轉變。正如前文所述,「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等行業是貧窮問題嚴重的領域,而這些行業的崗位不僅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還面臨著智能化逐漸取代人力的挑戰。這些因素使得香港的貧窮現象變得更加複雜。針對社會結構的轉變,長遠而言,政府有必要檢討退休保障的可持續性和足夠度。此外,在考慮增加外勞之前,政府應首先考慮通過工資機制、再培訓、創造就業和其他誘因,吸引失業人口和其他潛在勞動力進入或重新進入勞動市場。還有,大部份貧窮人士都面對住屋的問題,因此改善基層住屋狀況亦是刻不容緩。以下為本會就是次研究所提出的建議。6.1
每年調整最低工資
保障基層收入及吸引(潛在)勞動力樂施會認為應每年調整法定最低工資,以保障基層工友可應付基本生活的需要外,薪金亦應該具有吸引潛在勞動力
(
如婦女或跨區工作者等)
投入或重新進入勞動市場的功能。任何最低工資的調整水平應基於平均綜援金額,並符合三大原則,即(1)追及通脹、(2)能夠支持一名非在職家庭成員、(3)高於平均綜援水平。15根據政府數據,全港在職住戶中,一名家庭就業成員平均需供養約一名
無業人士(如兒童或長者)。因此,我們以
2
人家庭綜援平均水平(2022
年水平
為11,353
元
)作為標準,以客觀反映最低工資水平能否「應付生活基本需要」。任何不能滿足這個標準的最低工資,便是不能達到「防止工資過低」的政策目的。以一名全職非技術工人為例,於
2022
年,其每周工時中位數為
48
小
時;若
每月工作
26
天,按時薪
40
元工資水平計算,月薪僅
9,360
元
,低於
2
人家庭綜援
平均水平逾
1,993
元。即使基層工友再努力工作,希望自力更生,都未能獲得到合理工資來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因此,若參考
2
人家庭綜援平均水平,樂施會建議最低工資水平應不低於每小時
48.5
元
。176.2
由政府推廣生活工資
促進社會流動樂施會於
2018
年發表全港首份「香港生活工資研究報告」,並鼓勵較有能力的僱主自願參與,一同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給予僱員優於法例要求的生活工資。生活工資指一名僱員所領取的工資,除了讓他及其家庭成員解決基本生活所需外,更能讓他們過有體面的生活,當中包括具均衡營養的飲食、合理的住屋空間、適當的社交生活、基本的學習及醫療需要等,同時亦包括應付突發事件的儲備,以確保基層家庭具向上流動的機會。樂施會於
2018
年建議有關水平應訂為每小時
不低於$54.7,而按每年甲類消費物價指數調整後,2023
年建議生活工資水平為每小時不低於$60.1。樂施會早前建議政府在每年檢討和公佈最低工資的時候,同時公佈生活工資的水平,以便有能力的僱主可以自願選擇向基層員工支付生活工資。作為全港最大的僱主,政府應該率先向外判工支付生活工資,起到帶頭作用。目前,房屋署的招標文件中規定工資必須按照年度工資調整機制進行調整。同樣地,醫管局在外判清潔工的薪酬方面也進行「一年一檢」,每年參考統計處最新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來調整薪酬。樂施會認為,當局應該要求所有政府外判合約都納入年度加薪機制,確保工友有機會根據生活工資水平獲得工資調整。6.3
港交所提升
ESG
中「社會」披露標準至「強制披露」並加入生活工資的匯報港交所於
2019
年就《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做出修訂,當中内容包括:修訂「環境」的關鍵績效指標,並須披露相關目標;
以及將所有「社會」關鍵績效指標的披露責任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釋」。樂施會認爲,社會企業責任是一個整全的概念,「環境」、「社會」及「管治」應是同樣重要的。因17
$11,353/26/9
=$48.516此,我們認為「社會」的披露責任應如「管治」及「環境」一樣,提升至「強制披露」,這樣才可以提升企業整體社會企業責任表現及透明度。
在「社會」方面,有關「強制披露」應包括企業有否向其僱員支付生活工資。6.4支援劏房家庭
按劏房人口比例將「社區客廳」擴展至
18
區根據
2021
年的數據,分間單位(劏房)的數量已增至
107,371
個,比
2016
年的
91,787
個增加了
17%。平均而言,每個單位被分間成
3.2
個劏房,共有
215,709名居民居住其中,比
2016
年的
209,740
名增加了
2.8%
。然而,由於許多劏房位於工廈中,政府難以進行全面調查,因此上述數字可能無法完全反映香港劏房問題的實際情況和數量。18當局早前表示計劃在油尖旺、深水埗、九龍城及荃灣/葵青設「社區客廳」,提供額外生活空間,包括供劏房户兒童用作做功課的地方。樂施會認爲,有關設施必須以便捷區內劏房戶為重點。政府應按各區人口比例將「社區客廳」擴展至
18區,並定期檢討措施的成效和社會效益。此外,針對劏房的租金問題,政府有必要及早設立「起始租金」制度,以確保處於弱勢地位的基層居民能夠獲得合理的租金保護,並維護他們的住房權益。為了應對基層住房問題,除了繼續增建公屋外,樂施會建議居住滿
5年且未能獲得公屋分配的「簡約公屋」居民可延長居住年限,直到獲得公屋為止,以提供更穩定的住房安排。6.5
推動社區經濟
建立墟市系統樂施會自
2013
年與東涌社區發展陣線推動墟市工作,目的是拓闊基層的收入來源、為有志創業的街坊提供創業培訓,亦為居民帶來較平價的產品。針對疫後的失業、就業不足和非經濟活躍人口難進入勞動市場等問題,發展墟市能為這些人提供多一個出路。過去,在本會推動下的墟市檔主,基本上都是部分時間擺檔,平均為他/她們帶來每月額外二千元的收入。在民間積極推動下,《2022
年施政報告》提出,當局將投放資源於各區舉辦「周末市集」;而環境及生態局於本年六月亦表示會更新《墟市申請資源指南》,除了將簡化牌照條件外,同時亦推出場地試行計劃,提供合適舉辦墟市的地點及日期,讓團體申請。樂施會歡迎有關措施,認爲政府肯定墟市的價值。18.hk/en/data/stat_report/product/B1120113/att/B11201132021XXXXB0100.pdf17另外,現時非牟利團體在營辦扶貧或地區墟市時,須承擔高昂的牌照費用、場地及行政開支,令團體難以持續營辦墟市以創造穩定的就業機會;因此,建議政府19成立「墟市種籽基金」,並開放新屋邨及各區政府用地
,讓非牟利團體能透過政府「墟市種籽基金」撥款,申請資源營運基層墟市,有效更穩定及長遠支援基層檔主經營攤檔,推動社區經濟的發展,從而協助基層改善生活水平。6.6
透過「官商民」合作
支持更多具社會影響力的創新項目行政長官早前表示,慈善活動是不可缺少,政府將繼續推動跨界合作,鼓勵各界共同應對社會問題;同時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慈善中心。樂施會對此表示歡迎,認爲可推動慈善事業的前進。賽馬會早前宣布撥款
50
億設立公益慈善研究院,本會認為是一個提升社會創新項目影響力的重要契機。建議研究院調撥資源,培養持份者對社會影響力評估的能力,以促進具潛力項目的發展。當項目規模擴大,長遠有助提升政府在扶貧政策上的創新能力。如是次研究的發現,疫後的社會問題日益複雜,「官商民」的合作模式實為未來的大趨勢。例如,本會有份參與的社創基金
(SIE
Fund)「按效益收費」(Pay-for-Success)項目,實有助社會創新項目的發展。「按效益收費」是一種公私營合作的模式,透過績效為本和契約方式為社會服務融資,讓政府可以與表現卓越的社會服務提供者合作,利用私人投資來開發、協調或擴展有效的項目。另外,本會亦有參與社創基金下的「創新計劃」,協助培育新晉社企或立志扶貧創新的團體,並為申請者作配對補助(matching
grants)。這些方些均為現今香港「官商民」合作下的有效機制,政府可考慮進一步擴大有關的合作方式和規模。6.7
加強幼兒託管服務助非經濟活躍婦女投入勞動市場根據表格
18的數據顯示,有年介
0-2歲和
3-5歲兒童的婦女勞動參與率較低。同時,表格
19
反映出各區的托兒中心名額嚴重供不應求。因此,從釋放婦女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综合制剂车间课程设计
-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总结要点大全
- 自然大调音阶的课程设计
- 中考英语各种题材阅读理解强化训练(附详解)
- 学年论文和课程设计
- (CFG及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 《机械通气的应用》课件
- 油库课程设计书封面图案
- 模拟电子琴设计课程设计
- 知识产权活动课程设计
- 【MOOC期末】《电子技术实习SPOC》(北京科技大学)期末慕课答案
- 新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5蛇年带横批春联对联200副带横批
- 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考核试卷
-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 含解析
-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 克罗恩病病例分析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
- DB43T 1694-2019 集体建设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技术规范
- 高级技师电工培训
- DZ/T 0462.3-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3部分:铁、锰、铬、钒、钛(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