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综合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综合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综合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综合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综合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综合练习题

(事件概括+主旨概括)

一.事件概括题

1.审题

①目标范围

②梳理的角度(事件、心理、情感)

③己知信息(字数、构成)

2.分层

①根据事件发展顺序分层

②根据已知进行分层

3.概括(根据已知调整)

①事件概括:人+事+结果

②心理、情感:重点抓住描写

一,例题

①在北京,有海棠树的四合院很多。其中有一个小院最让我难忘,便是前辈作家叶圣陶先生

家的小院,院子里有两株西府海棠。几乎每年春天开花的时候,叶圣陶先生都要和冰心、俞

平伯等几位老友约好,到小院里一起看海棠花。一时,这两株海棠树很有名。

②我第一次走进东四八条这座西府海棠掩映的小院,是1963年的是假,那时我还只是一个

初三的学生。那一年,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并得到叶圣陶先生

的亲自批改,还得到叶圣陶先生的接见和教诲。我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是叶至善先生站

在门口给我开门,因为个子高,他弯着腰,和蔼地掀开竹门帘,带我走进叶圣陶先生的客厅。

那时我并不知道,是他从24篇作文中选了20篇交给他父亲的,其中就有我的那一篇,要不

我不会和这座小院结缘。

③我和叶至善先生的女儿小沫同岁,同属于“老三届”,都去了北大荒,彼此有信件往来。

第一次回家探亲,我和她约好,想到她家看望她的父亲和爷爷,因还在“文革”之中,怕给

两位老人带来麻烦,谁想到两位欢迎我们的造访。我和我的弟弟还有一位同学一起来到那座

熟悉的小院,叶至善先生已经到河南潢川五七干校放牛去了。只有叶圣陶先生在,他见到我

第1页共17页

们很高兴,要我们每人演一个节目,老人看得津津有味。时值冬日,大雪刚过,白雪红炉,

那情景真是难忘。聚会结束,叶圣陶先生还走出小院陪我们照相,就站在西府海棠的下面。

只是那海棠已是叶枯干凋,积雪压满枝头,一片肃然。

⑧那天,临别走出屋子,来到院里,我和小沫在那两株熟悉的西府海棠树下站了很久,说了

一会儿话。午后的阳光很温暖,能看见枝头上青青的小海棠果在阳光中闪烁。我想起叶圣陶

先生去世之前的春天,叶先生陪着父亲和冰心先生一起在这个小院看海棠花的情景。那天风

很大,却在冰心到来的时候停了;那天,海棠花开得很旺。

1.简要说说本文作者围绕海棠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3分)

叶圣陶先生在春天海棠花盛开时和家人、朋友一起赏花(1分),在海棠掩映的小院接见和教

诲作文获奖的“我”(1分),在冬天的海棠树下陪“我们”照相(1分)。

二.完成练习

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家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

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

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

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果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

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殿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

人。

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3分)

参考答案:圣陶在大家聚谈时总是听;不参与辩论;在大家喝酒发议论时,

照例沉默;在朋友和他开玩笑时,仍微笑沉默。

三、表格填空题

②遗嘱已经公证,书籍、手稿等重要物品的归属,也都做了交代。所收受的贵重的生日礼物,

第2页共17页

杨先生要我们在她身后归还送礼的人。其他许多物件,一一贴上她亲笔所书送还谁谁的小条。

为保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她亲手毁了写了多年的日记,毁了许多友人来信,仅留下“实在

舍不得下手”的极少部分。

③杨先生分送各种旧物给至亲及好友留念。有文房四宝、书籍、墨宝,也有小古玩器物等。

我得到的是一本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28年版的《英诗荟萃》,杨先生在此书的最后一页写

道:“学昭妹存览绛姐赠“。我惊诧于杨先生的神奇:我从未跟她提及我喜读中英旧诗,她

竟对我与她有此同好了然于心。我深知这本小书有多珍贵,它曾为先生全家的“最爱”,原

己传给钱谖,钱谖去世后,杨先生一直把它放在枕边,夜不成寐时就打开来翻阅,思绪萦怀,

伴她入梦。许多页面,留有她勾勾画画的痕迹。我得到的另一件珍贵赠物,是一叠杨先生抄

录于风狂雨骤的丙午、丁未年(1966、1967年)的唐诗宋词,都是些她最喜欢的诗词。第一

页上赫然写着:“‘文革’时抄此,入厕所偷读。”

1.阅读以上文段,将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捐赠家中珍藏-----()(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一与读

者的故事

参考答案:交代遗物归属;赠我小书、手抄

四.完成相关事件概括题。

②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

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

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

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点缀着我们

的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

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得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

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

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

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

第3页共17页

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

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

的事就做做女工,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

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

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母亲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

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母亲绣

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1.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第②-⑦段进行概括。(3分)

人生阶段小时候稍微大一点结了婚后来去谋生

主要事件“我”常见母亲123

忙活刺绣,绣品

装点我们的生活

参考答案:(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2)年

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刺绣,令“我”不解(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五.难度升级,完成相关练习

野菊花之恋

①秋风古道,碎了满地的记忆。沧桑的老树搀扶着颤巍巍的枯藤,伴着几声乌鸦的哀鸣。枝

叶褪尽了青春的容颜,和着秋风的舞曲摇荡。清幽的小草用心蘸满金黄的汁水,把靖庄的俊

秀的正楷瞬间换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灰黄的夕阳,寂寥的心情……秋天是荒凉寂寞,无聊

至极的。

②在这天地为之变色的季节里,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添了几分生动,点缀着肃杀的秋。遍

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

③它是贫贱但不卑贱的花。它绝不择地而生,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星崎壁,

第4页共17页

无论贫瘠,还是肥沃。它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秋风吹过,此起彼伏的浓郁而又微苦的

香甜味经久不绝。给它一点阳光,它就灿烂,给它一点阳光,它就洒下满地的金黄。它没有

“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的闲适,有的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的倔强和孤傲。越是悬崖峭壁之上,它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遏上

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气四溢。

④它蓄势而动,厚积薄发。初春,它悄悄地发芽,从不与百花争艳,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

节里过早地展露花枝招展的外衣。外表看来它就是草芥中的草芥,只有走近它,细细地品味,

才知道它散发着与草芥不同的气息。它只是默默无闻地、努力地生长着,长好了茎叶,长好

了身体,等待着秋风起,昂首怒放,花香四溢。

⑤它是王者之花。千年以前,夕阳西下的深秋,西风凛冽的古道旁,那个落第秀才黄巢,

策马古道内心彷徨之际,忽然阵阵野菊花的幽香扑鼻而来,猛然间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待

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几年后揭竿而起,

把偌大的唐王朝搅得天翻地覆。

⑥它是雅致之花和悲情之花。那个大才女易安居士深有感触。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

死。其词风由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转为沉郁凄婉,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

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独对着孤雁

残菊,更感凄凉,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⑦它是越老越有用的花。即使是花儿开败了,它也是自始至终透着清凉的、浓郁的花香。

《本草纲目》中对野菊花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

野菊花还可广泛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症,同时又有很好

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因此人们还经常把菊花采撷晾晒后,精选装入枕

头,嗅着花香入梦,又在花香之中醒来,神清气爽,美不胜收。它还可以盛开在沸腾的茶水

中:

8一股暖流/冲进/于渭的心靡/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

目的/美丽。

9回立冬之后,风霜雪雨使野菊花鲜艳的色彩逐渐黯淡下来。它义无反顾地融入大地的虚怀,

等侍中的一场野火,把腐朽的旧皮囊在“蚌啪”中化为灰烬。涅槃的根在坚硬的石缝或者如

石的冻土中潜滋暗长,有些许己经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那毛茸茸的小耳朵,仿佛等待倾听

春雷隆隆的声意,等待下一个春的来临,等待下一个秋的金黄。

第5页共17页

(略有改动)

★1.请填写出“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中“为之感动”的原因。(3

分)

贫贱但不卑贱---------------------------------------------------------------------

越老越有用

2.品析语言。(6分)

(1)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匕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气四溢。(品

析加点字)

(2)一股暖流/冲进/干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

的/美丽。(赏析句子的修辞效果)

★3.请写出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4.请你对文章第一段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5分)

1.【答案】蓄势而动,厚积薄发;王者之花;雅致和悲情

2.【答案】(1)“逼”是威助、强迫的意思,用在这里写出了野菊花勇于面对绝境,突出

了野菊花的倔强和孤傲,表达了“我”内心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菊花在沸水中绽放出的美丽姿态,以及带给“我”

的愉悦、舒畅之感。

3.【答案】通过写野菊花在冬II里的涅槃和等待,深化了文章主题,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顽

强与生生不息,给人以无限的期待和希望。

4.【答案】通过描写老树、枯藤、乌鸦、枝叶、秋风等特定秋景,写出了秋天荒凉寂寞、无

聊至极的特点,与下文写野菊花带来的生动和暖意形成对比,为下文写花作好了铺垫;运用

第6页共17页

比喻、拟人的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物描写极具渲染

力和感染力。

杨绛先生回家记(节选)

①2014年9月,杨先生将家中所臧的珍贵文物字画,还有钱钟书先生密密麻麻批注了的那

本《韦氏大词典》,全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移交时,周晓红和我在场,杨先生指

着起居室里挂着的字画条幅,笑说:“这几幅虽然己登记在捐赠清单上,先留在这儿挂挂,

等我去世以后再拿走,怎么样?免得四壁空荡荡的,不习惯也不好看。

②遗嘱己经公证,书籍、手稿等重要物品的归属,也都做了交代。所收受的贵重的生日礼物,

杨先生要我们在她身后归还送礼的人。其他许多物件,一一贴上她亲笔所书送还谁谁谁的小

条。为保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她亲手毁了写了多年的日记,毁了许多友人的来信,仅留下

“实在舍不得下手”的极少部分。

③杨先生分送各种旧物给至亲及好友留念。有文房四宝、书籍墨宝,也有小古玩器物等。我

得到的是一本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28年版的《英诗荟萃》,杨先生在此书的最后一页写道:“

学昭好存览绛姐赠“。我惊诧于杨先生的神奇:我从未跟她提及我喜读中英旧诗,她竟对我

与她有此同好了然于心。我深知这本小书有多珍贵,它曾为先生全家的“最爱”,原已传给

钱媛,钱媛去世后,杨先生一直把它放在枕边,夜不成寐时就打开来翻间,思绪萦怀,伴她

入梦。许多页面,留有她气勾画画的痕迹。我得到的另一件珍贵赠物,是一叠杨先生抄录于

凤狂雨骤的丙午、丁未年(19661967年)的唐诗宋词,都是些她最喜欢的诗词。第一页上赫

然写着:文革'时抄此,入厕所偷读。”

④杨绛先生表面看似理性、清冷,其实她是很多情的。她一向把读者当成朋友,把理解她作

品的读者视为知己。她存有许多对她作品反应的剪报。她拆阅每一封读者来信,重视他们的

批评建议。她对中学语文教师对她作品的分析,发出会心的微笑。孩子们听说她跌了跤,便

寄来膏药让她贴。许多自称“铁粉”的孩子,是由教科书里的《老王》开始阅读杨绛作品的。

有个小青年因为喜爱杨先生的作品,每年2月4日,都给她送来一大捧花;后来他出国留学

去了,还嘱托他的同学好友代他继续送花,被杨先生戏称为她的“小情人”。前些年,她还

常与读者通信。鼓励失恋的小伙振作,告诉他:“爱可以重来。”她劝说一个癌症患者切勿

轻生,要坚强面对•告诉他忧患孕育智慧,疾病也可磨炼人格。她给人汇款寄物,周济陷于

困境的读者而不署名。

⑤2016年的春节杨先生是在医院里度过的。大年初一,我去协和医院探视,跟先生聊聊家

第7页共17页

常。末了杨先生又交代几件后事。我心悲痛,不免戚戚,杨先生却幽幽地说:“她走人,那

是回家。〃

(文/吴学昭,有改动)

★1.阅读选文①一④段,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捐赠家中珍藏_-——与读者的故事

★2.请谈谈文章结尾画线句“她走人,那是回家”的含义及其作用。(2分)

3.请简要概括选文中杨绛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3分)

1.【答案】交代物品归属:送给“我”两本书

2.【答案】人终归要死,那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回家罢了。这是杨先生劝慰众人不必为自

己的死难过的话语,表现了杨先生对死看得很淡的坦然心态和体贴他人的精神。

3.选文中杨绛是一个是非分明、淡泊名利、关心他人、具有爱心的人。

二.主旨概括

方法总结主旨探究题——把握主旨

1.常见题型:

①谈谈对中心句的理解

②谈谈自己对文章中心主旨的感受

2.写人叙事类:

①分析事件

②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

3.写景状物类

①抓住景物特征

②分析景物描写方法

③写景物的目的和作用

第8页共17页

一.完成相关情感变化概括题。

③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

学应用题。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

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通。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

晚上在我这里补课。”可是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

备挨批。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可恨的应用题。

④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

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窗外的星空。

⑤等他忙完,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说:“做得不错

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

讲到我听懂为止。潘老特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楼睡

服办公室。许是忘记了,他竟没再提要我交检查的事情。

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

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还没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

⑦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了,也不再选课了。清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

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吃泡面,我则看看他警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

体会到了乐趣,期末考试应绩也大有起色。

⑧潘老师他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踏着铃声,他匆匆

赶来,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混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

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评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搓手。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

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⑨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换换湿衣

服和鞋子。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师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

课上完了,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亚,才踩着泥泞的黄胶鞋,匆匆而去……

⑩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外辗转漂泊,也做了老师。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

方讲台的郑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

永远的恩师。

1.阅读上文,体会“我”对潘老师的感情变化,完成填空。(2分)

我潘老师一我潘老师一我潘老师一我感念潘老师

第9页共17页

参考答案:惧怕;亲近;心疼

分析:从第③段中的“越学越差,越差越怕”“磨磨蹭蹭”“松了口气”都可以看出“我”

对潘老师的惧怕;从第⑦段“我”不再怕滑老师,经常在课后跟老师补课,看老师批改作业

中可以看出“我”开始意进老师;从第⑧和第⑨段中潘老师冒雨赶来上课,“我”无心听讲,

盼着赶紧下课,让老师换下湿衣湿鞋,可知“我”心疼老师。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神发香。我用它给母亲

梳头,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

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

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

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

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

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

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

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

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

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

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

业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

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

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

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船笔已被拿光,我

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

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说中不知不觉地衰

第10页共17页

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

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

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鸟发,如今所余已不

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追,不得不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

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

以促进伤口食合。可是,母条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

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哨咕着:“怎

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小心地为地擦狂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

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

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

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核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

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着

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

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L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

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

参考答案

1:我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本文标题是“给母亲梳头发”,全文也是以第一人称展

开,写的都是“我”与母亲之间的事。母亲为孩子们洗晒球鞋、帮忙削铅笔等事,表现了母

亲对子女的呵护。而“我”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也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

全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参考答案2:我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母亲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花白

而稀薄,母亲从以前的“大无畏”到手术后的“卜分软弱”,“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

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等,都反映出老人年长后的身体状态、与家人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巨

大转变。文章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第11页共17页

二难度升级,完成相关练习

(一)稗子的密码

①青年时代在村里做农活时,我常怀着一个疑问:为什么像秧苗、蔬菜等作物,农人们精心侍

弄打点,稍不留意,就黄了枯了,甚至是死了,而那些杂草,无论你割、拔、锄、杀、晒,

将十八般手段使完,都无法阻止它们“春风吹又生”?其实,很多时候根本就不用待到“春

风”,只是一场细阴,或几天的夜露晨风,它们就已是一派盎然了。

②特别是田间的稗子,市场上居然有种叫二氧嗟咻酸又称“杀稗王”的农药出卖,专门用来

对付它,这在杂草界可算是独享“殊荣”了。可见,这个叫“稗子”的家伙是何等顽固。

③稗子,又叫稗草或稗,是农田里最为常见的杂草。农田里的稗草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头

年的稗草结籽落入田中发出的稗苗所长,二是秧山扯秧时夹在秧苗中带过去的稗苗所长。

④1982年,我19岁,在家务农。当年最让我烦的就是这个叫“稗”的杂草了,那时家家户

户种的都是早晚两季的双季稻,因为刚刚实行包田到户,农民不但积极性高涨,而且都是精

耕细作,生怕自己种的田比别人差,少了收成不说,还会被人说不会种田,失了面子.这样,

家里田间除稗的任务就落到了不再上学的我的头上。

⑤第一关是秧田除稗。家里秧田有四五分宽,一米半左右分成一厢,我就逐厢从秧苗里选稗

草,见--根拔一根。十几米的一厢秧得分两边去拔,才够得到手。每到田坎边,差不多要握满

一手,然后丢到田坎上,回家时用巴篓背去自家鱼塘给鱼吃,或者洗干净了当猪草用。

⑥拔稗草看似轻松,其实很辛苦。身子总是勾着,一天下来腰酸背疼,很不好受。更麻烦的是,

那稗草虽然长得比秧苗要高挑苗条,但样子还是蛮像的。特别是那些刚长出来的稗草,细如

丝线,夹在成片成片、密密麻麻的秧苗里,让人头昏眼花。

⑦到了中耕的时候,一边用脚踩田,还要一边用眼去搜寻稗草。有时一个禾兜几乎全被一株稗

草占领,在稗草的疯狂生长下,原本的禾苗被鸠占鹊巢,只剩下一两根矮矮的禾苗,可怜巴巴

地苟延残喘。这时的我只能用力去拔稗草,由于稗草的根系特别发达,伸展得既深且宽,往

往还要费上吃奶的力气才能将之悉数拔起。如果稍有不慎就会拔断,留上儿截根死在里面,

又会很快长成繁茂的一株稗草。

⑧按理说,经过如此两番“严打”,稻田里的稗草莫说绝迹,也应该是很少了。错!稻穗黄了之

后,不经意就会发现,已经饱满垂头的一丘丘稻子上,仿佛突然就浮上了一片高耸的稗子来。

这时,它不再仅仅是稗草,早就结出了长长的稗穗,像个趾高气扬的胜利者,将头颅高仰,在

微风里左摇右摆,唱着“沙啦啦”的歌谣。

第12页共17页

⑨我呢?只能以一个失败者的姿态,乖乖地接受父母的一顿臭骂。“先前打摆子去啦?天天扯

稗草,还长出这么多来!”见我茫然,母亲一跺脚,吼一声:“还不赶快去割掉!"我忙将--把镰

刀往背篓里一丢,再挂在扁担上,垂头丧气地去田里割稗稳,逐丘完成扫荡战。如果稗穗泛青

没熟透的话,倒还好,可以颗粒归篓;一旦熟透了,就根本受不起镰刀的一割,只要手一抓,

稗穗就会散开,无数的稗粒就会下雨一般“哗啦啦”地直落,最后割下来的只是一截光秃秃

的稗科。

⑩掉进田里的一颗颗稗粒,将是下一季稻田里杀不尽的‘'稗兵"!无论水浸后,再过冬,最后

又犁了耙了,都挡不住这些“稗兵”的第二季疯狂。

①越是低贱的东西,越是生命力旺盛。这话我信。很多东西家种家养,反而不如野生野长。

按照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讲,所有的家种家养,都来自野生野长。但是,后来为什么又变

得娇贵了呢?比如茄子、辣椒、温室里的花,还有那些被“惯坏了”的孩子。也许,解题的

密码就藏于稗子。

⑩我知道,成为“杂草”也是需要本事的。因为它没有了呵护,而对的只有被剿灭,所以

至少要学会坚强。(选自《检察日报》,有副改)

1.请简要概括稗草生命力顽强的具体表现。(3分)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3.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两段的作用。(3分)

4.本文标题“稗子的密码”独具韵味,请分析这个标题的妙处。(4分)

5..阅读全文,结合稗草成长的经历,谈谈稗草成为“杂草”,除了坚强,还需要哪些本事?

并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说说稗草对于你成长的启示。(5分)

第13页共17页

1.①人们使出各种手段,甚至用专门的农药来对付它;

②能够疯狂生长,根系发达;

③稗粒无论经历什么,来年都能疯长。(每点1分)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稗草拟人化,把结着长长的稗穗的稗草比作趾高气

扬的胜利者,生动形象地写出/经过几番“严打”依旧存活下来的稗草在稻田摇摆的样子,

(1分)表达了作者对稗草的无奈以及对稗草生命力旺盛的惊叹。(1分)

3..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题。(1分)

内容上:揭示了文章主旨一许多事物生命力旺盛在于其内在坚强,更是呼吁大家学会坚强。

(2分)

4..①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稗子及稗子的密码;②“密码”一词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③“稗子”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5.本事:还需要自身的强大。文中的稗草根系发达,伸展得既深且宽,就是要不断使自己变

得强大;(1分)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外界力量对自己的“严打”,依旧能够枳极乐观地生活。

(1分)启示示例: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学习上的瓶颈、同学之

间的矛盾等,我们首先自己要强大起来,才能有勇气去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更要积极乐观,

那么我相信,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所有的困难都能战胜。(3分)

(二)记忆里的光

①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

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

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

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②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

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感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

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

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

第14页共17页

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痛得慌,只觉得每根头

发梢都坚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③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照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

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

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

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咯噎咯噎……由轻

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

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4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充束

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

着通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

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⑤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⑥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

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刀,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

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

情将要发生….…

⑦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

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

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⑧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

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

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

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

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

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⑨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

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

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

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

第15页共17页

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10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

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

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

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

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选自《文苑》,有删改)

①镰刀锤头:中国共产党党旗上有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1..以“镰刀锤头”为线索,梳理故事情节。(4分)

时间地点情节对镰刀锤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