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100天冲刺训练题地球宇宙环境和历史演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7/03/wKhkGGYPS1CAV8FaAAGZxHPFtOo570.jpg)
![2024年高考地理100天冲刺训练题地球宇宙环境和历史演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7/03/wKhkGGYPS1CAV8FaAAGZxHPFtOo5702.jpg)
![2024年高考地理100天冲刺训练题地球宇宙环境和历史演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7/03/wKhkGGYPS1CAV8FaAAGZxHPFtOo5703.jpg)
![2024年高考地理100天冲刺训练题地球宇宙环境和历史演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7/03/wKhkGGYPS1CAV8FaAAGZxHPFtOo5704.jpg)
![2024年高考地理100天冲刺训练题地球宇宙环境和历史演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7/03/wKhkGGYPS1CAV8FaAAGZxHPFtOo57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地理100天冲刺训练题地球宇宙环境和历史演化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2•北京)如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图中()
商高
▲
低
A.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
D.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2.(2019•北京)莫霍面深度不一。如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
回答第11题。
某区域美宸声的等深线分右困
据图可推断()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
3.(2019•上海)人类首次使用射电望远镜拍下了黑洞照片,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天文观测,
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下列哪些地区适合天文观测()
①西欧平原②亚马孙平原③南美沙漠区④南极大陆
A.①和②B.①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
4.(2017•上海)“椰林婆娑送天舟”。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
响因素是()
A.纬度B.地貌C.水文D.气候
5.(2003•上海)在地球内部,产生地球磁场的圈层是()
A.外核B.内核C.上地幔D.下地幔
6.(2003•上海)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许多地区气候暖湿,森林主要由蕨类植物构成,
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该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B.元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
7.(2004•上海)2004年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
的依据,主要是在火星表面发现
()
A.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
B.大量被流星体撞击的坑穴
C.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
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8.(2004•上海)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9.(2005•广东)在上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
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
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B.140多亿年
C.140多亿千米D.140多亿光年
10.(2019•广东模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
A.公转轨道面和其他行星相差巨大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绕日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11.(2019•广东模拟)晴朗的夜空,能够看到的大部分天体是()
A.卫星B.彗星C.恒星D.行星
12.(2022•嘉定区二模)地球具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受小行星撞击的概率较低。这主要
得益于()
①水星、金星的阻挡作用
②月球的阻挡作用
③地球大气的摩擦燃烧作用
④火星的摩擦燃烧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2022•青浦区二模)日照时数受多个因素影响,地区分布不均,如图是陕西省冬季多年
平均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图(单位:小时)。影响陕西省冬季平均日照时数南北不同的主要
因素是()
①天气
②地形
③太阳高度
④昼长
60
D.②③
二.多选题(共1小题)
(多选)14.(2003•江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无线电通讯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5.(2022•福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提高贵州省高原峡谷喀斯特地貌区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
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如图),新增了带有出水孔的反射镜面面板、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
等。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增设计,分析其如何提升自然资源的利
用效率。
16.(2021•河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
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如图)。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
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
17.(2012•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
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
体的研究.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
有、;该地在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
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
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等.
(4)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
素..
(5)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试分析其有利条
件..
18.(2009•海南)如图所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
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
并说明理由.
160
19*N
A山"
日海域
、河流
%日照时效等值线九
109,110,
19.(2007•上海)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
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1)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震.该群岛发生的地震
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该
地震发生后,澳大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以防(灾害)
侵袭.
(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
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图2
(3)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
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
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波.
20.(2007•海南)如图示意离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绘出金星作为“启明星”时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并用文字标注“金星”和“地
球”.
(2)扼要说明你这样绘图的理由.
2024年高考地理100天冲刺训练题地球宇宙环境和历史演化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2•北京)如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图中()
高而
▲
低
A.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
D.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考点】地质年代的划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
【分析】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
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
【解答】解:从生物多样性来看,奥陶纪比寒武纪生物物种更加丰富,A错误。
侏罗纪是大型爬行类生物恐龙所在的时代,并非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B错误。
从图中资料可以看到第3次物种大灭绝时期,其地表温度相较之前有很大上升,故第3
次物种大灭绝可能与地表升温有关,C正确。
生物的演化其影响因素较多,其形成过程较为复杂,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地质年代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2.(2019•北京)莫霍面深度不一。如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
回答第11题。
(39^
克在面等深线
(千米)
某区域莫宸会的等深线分右国
据图可推断()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
【考点】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球的圈层结构.
【分析】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其中高山、
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
只有几千米。
【解答】解:判断图中的等值线的值,①处等深线为(38.5,39),②处等深线(35.0,
35.5),③处等深线值为(37.5,38.0),④处等深线的值为(35.0,35.5)。
根据地球的圈层划分,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①处等深线比②③④处都深,
因此①处地壳最厚,A不对;
根据材料信息判断②地地壳较薄,且位于河流流经地区,推测可能堆积了富含金属金属
矿产的岩石,B对;
从图中看,②④的莫霍界面的深度较浅,地幔深度较浅,③不是最浅的,C不对;
根据一般规律,④地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地势较低,是集水区域,地下水埋深浅,D不
对。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3.(2019•上海)人类首次使用射电望远镜拍下了黑洞照片,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天文观测,
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下列哪些地区适合天文观测()
①西欧平原②亚马孙平原③南美沙漠区④南极大陆
A.①和②B.①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
【考点】宇宙探测.
【专题】特征类简答题;区域案例思想;课本知识迁移;气候的类型与分布.
【分析】本题的气候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为不同的气温和降水,及其二者的组合,根
据题干可知,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天文观测,说明降水少。
【解答】解:①西欧平原终年手偶西风带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不
符合题意。
②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不符
合题意。
③南美沙漠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适于天文观测,故正确。
④南极大陆由于气候酷寒,最热月均温在0℃以下,气候干燥,适于天文观测,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结合课本知识
点分析解答。
4.(2017•上海)“椰林婆娑送天舟”。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
响因素是()
A.纬度B.地貌C.水文D.气候
【考点】宇宙探测.
【专题】原因类简答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区域特征;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将卫星发射基地建设在低纬
度,其发射的初始速度快,能节省燃料,发射精度高。
【解答】解:A、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节省燃料;纬度低,地球自转偏向力
小,发射精度较高。故正确。
B、文昌位于海南岛,其地形主要属于台地和丘陵,地势起伏较大。而地势平坦地区,视
野开阔,更利于发射卫星。不符合题意。
C、水文与对卫星发射的影响不大,不符合题意。
D、文昌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雨天多,天气条件不好,不利于发射,不符合题
忌、O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卫星发射基地的条件,属于基础题,影响卫星发射基地的因
素主要有天气、纬度、地形地势等。
5.(2003•上海)在地球内部,产生地球磁场的圈层是()
A.外核B.内核C.上地幔D.下地幔
【考点】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
【分析】地核包括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液态外核包含了地球2/3的铁和银,约1400英
里(约2300公里)厚,形成了地球磁场.
【解答】解:地核包括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液态外核包含了地球2/3的铁和银,约1400
英里(约2300公里)厚,且外核为不停流动的液态,故可产生磁场。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及各圈层的组成及其作用,知识点较为偏,需要同学
们平时的积累.
6.(2003•上海)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许多地区气候暖湿,森林主要由蕨类植物构成,
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该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B.元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
【考点】地质年代的划分.
【分析】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太古代最古的地质时代。一般指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到25亿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细
菌和蓝藻)普遍出现这段地质时期。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在距今
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
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
细菌。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量蓝绿藻形成叠层石,这表明这一时期地球上已经
出现了游离氧以及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元古代紧接在太古代之后的一个地质年代。一般指距今24亿年前到5.7亿年前这一段地
质时期。元古代时期,海水里的生命活动明显地加强了,生物界由原核细胞形式演变为
真核细胞形式,但演变的过程和时间还不清楚。这时细菌和蓝藻开始繁盛,后来又出现
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
古生代包括早古生代的伊迪卡拉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的泥盆纪、石
炭纪、二叠纪。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发展时代,如寒武纪的节肢动物三叶虫、
奥陶纪的笔石和头足类、泥盆纪的珊瑚类和腕足类等。最早的脊椎动物无颗鱼也在奥陶
纪出现。植物以水生菌藻类为主,志留纪末期出现裸蕨植物。在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开
始在陆地生活。鱼类在泥盆纪大量繁衍,并向原始两栖类演化。
中生代是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
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植物,以真蕨类和裸子植物最繁
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裸子植物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中生代
末发生著名的生物灭绝事件,特别是恐龙类灭绝,菊石类全部灭绝。
许多地区气候暖湿,森林主要由蕨类植物构成,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这个时期是古
生代。
【解答】解:A.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故不符合题意;
B.元古代时期,海水里的生命活动明显地加强了,生物界由原核细胞形式演变为真核细
胞形式,但演变的过程和时间还不清楚。这时细菌和蓝藻开始繁盛,后来又出现了红藻、
绿藻等真核藻类,故不符合题意;
C.古生代包括早古生代的伊迪卡拉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的泥盆纪、
石炭纪、二叠纪。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发展时代,如寒武纪的节肢动物三叶虫、
奥陶纪的笔石和头足类、泥盆纪的珊瑚类和腕足类等。最早的脊椎动物无颗鱼也在奥陶
纪出现。植物以水生菌藻类为主,志留纪末期出现裸蕨植物。在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开
始在陆地生活。鱼类在泥盆纪大量繁衍,并向原始两栖类演化。许多地区气候暖湿,森
林主要由蕨类植物构成,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这个时期是古生代,故正确;
D.中生代是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
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植物,以真蕨类和裸子植物
最繁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裸子植物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中
生代末发生著名的生物灭绝事件,特别是恐龙类灭绝,菊石类全部灭绝,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点评】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掌握气候变
化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此题难度不大。
7.(2004•上海)2004年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
的依据,主要是在火星表面发现
A.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
B.大量被流星体撞击的坑穴
C.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
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考点】地球的特殊性.
【分析】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内部条件:
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解答】解:
A、火星车找到适合生物栖居的环境主要是宇宙环境和天体的自身条件,化石不是生命存
在的条件,故不符合题意。
B、生命存在的条件从外部和内部条件来看,大量北流星体撞击的坑穴不属于任何一个条
件。
C、液态水的存在,是适合生物存在的重要依据,故正确。
D、火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氨,因此不适合生物呼吸,故不符合
题意。
故选:Co
【点评】本题以美国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获得的信息为背景,主要考查了行星适合生物
存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等知识点,属于简单的知识识记.
8.(2004•上海)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考点】地质年代的划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质年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
代、新生代五个代,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它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是强烈的造
山运动的结果,这个运动发生的时期是新生代。
【解答】解: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它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是强烈的造山运动
的结果,这个运动发生的时期是新生代。
故选:Ao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掌握各地质年代的特点,青藏高原的形成。
9.(2005•广东)在上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
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
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B.140多亿年
C.140多亿千米D.140多亿光年
【考点】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天体距离的计量单位的了解和识记.
【解答】天体距离一般以光年为计量单位,即光在真空中1年所走的距离。天文单位即
地球绕太阳旋转的椭圆轨道半长轴的长度,通常指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1光年约相当
于94605.3亿千米或63,240天文单位。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大约为140多亿光年。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了天文单位的概念、日地之间的平均距离,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要
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0.(2019•广东模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
A.公转轨道面和其他行星相差巨大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绕日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考点】地球的特殊性.
【专题】原因类简答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天体和天体系统.
【分析】太阳系的八个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
向相反;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距离太阳越近,公转周期越短;距离太阳越近
表面温度越高,距离太阳越远表面温度越低;八大行星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
地球和其它行星一样不具有特殊性;但其是目前人类所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所以具
有特殊性。
【解答】解:地球是太阳系钟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
命的行星。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课本知识点识记,所以最基础的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11.(2019•广东模拟)晴朗的夜空,能够看到的大部分天体是()
A.卫星B.彗星C.恒星D.行星
【考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专题】特征类简答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地理知识生活化;天体和天体系统.
【分析】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
体、星际物质等,其特点不同。
【解答】解:行星、彗星和卫星本身不发光,以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恒星能自己发光,
所以晴朗的夜空,能够看到的大部分天体是闪闪发光的恒星。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天体的特点,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内容分析解答。
12.(2022•嘉定区二模)地球具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受小行星撞击的概率较低。这主要
得益于()
①水星、金星的阻挡作用
②月球的阻挡作用
③地球大气的摩擦燃烧作用
④火星的摩擦燃烧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考点】地球的特殊性;地球的宇宙环境.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天体和天体系统.
【分析】地球受小行星撞击概率较低的原因主要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木星
和土星的吸引和大气层的存在有关。
【解答】解:水星、金星的体积和质量较小,且其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内侧,对小行星
的阻挡作用不明显,①错误。
月球位于地球和小行星带之间,月球的阻挡能够减少部分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②正确。
地球大气层的存在能使大部分小行星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
③正确。
火星的摩擦燃烧作用对地球的影响较小,④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受小行星撞击几率较小的原因。
13.(2022•青浦区二模)日照时数受多个因素影响,地区分布不均,如图是陕西省冬季多年
平均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图(单位:小时)。影响陕西省冬季平均日照时数南北不同的主要
因素是()
①天气
②地形
③太阳高度
④昼长
【考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专题】地理关联图;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大气的热力状况.
【分析】影响太阳日照时数的因素:海拔、天气状况、昼夜长短、大气清洁程度等。
【解答】解:陕西省南部位于秦岭南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晴天少,日照
时数小,①②正确。
该区域面积较小,太阳高度和昼长差距较小,对日照时数影响小,③④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以陕西省冬季多年平均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影响陕西省冬
季平均日照时数南北不同的主要因素,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二.多选题(共1小题)
(多选)14.(2003•江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无线电通讯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考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
产生“磁暴”现象;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
阳活动有关.
【解答】解:
A、太阳活动与气候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荒漠化的形成无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太阳活动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故正确;
C、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故正确;
D、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年份,地球上气候异常的概率也明显增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Co
【点评】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属于知识性试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
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5.(2022•福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提高贵州省高原峡谷喀斯特地貌区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
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如图),新增了带有出水孔的反射镜面面板、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增设计,分析其如何提升自然资源的利
用效率。
【考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大气的热力状况.
【分析】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增设计,着重分析当地自然环
境如何影响太阳辐射和新设计有何作用。
【解答】解:由材料可知,试验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贵州省高原峡谷,虽然纬度较低,
但是由于地形落差大,山高谷深,日照时间较短,且西南山区阴雨天气较多,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总量较少。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虽然降水条件较丰富,但是地面多裂隙,
地表水易渗漏,使得地表水存续较少,可利用水资源并不充足。同时,由图可得,新型
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增设计有:反射镜面面板、反射镜面面板有出水孔、雨水接水板和集
水管四个部件,作用于太阳辐射和大气降水两方面。反射镜面面板通过将缝隙处漏下的
太阳辐射反射回太阳能集热管,使太阳能集热管背光一侧获得更多太阳辐射,提高太阳
能利用率;反射镜面面板有出水孔,通过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接收雨水,充分利用屋顶
空间,将大气降水储存起来,供日常生活生产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故答案为:
地处贵州省高原峡谷,日照时间较短,且阴雨天气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该热
水器反射镜面面板使太阳能集热管背光一侧获得更多太阳辐射,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喀
斯特地貌区地面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漏,该热水器反射镜面面板有出水孔,通过雨水接
水板和集水管接收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点评】本大题以新型太阳能热水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
辐射的分布规律、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
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
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16.(2021•河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
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如图)。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
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
【考点】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1)冰期主要特点是气候寒冷、生物数量较少。
(2)人类生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食物等。
【解答】解:(1)冰期气候寒冷,气温较低,一年中的寒冷期时间较长,降雪较多,气
候条件对古人类生存威胁较大;冰期气候不适合动植物生存,古人类通过采集和狩猎方
式获得食物较为困难。
(2)该地区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气温较高;该地位于河流沿岸地区,水源便利;
该地位于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土层较厚,土壤较为肥沃,动、植物种
类丰富,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食物。
故答案为:
(1)冰期气候寒冷,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条件对古人类威胁较大;动植物生长困难,
古人类获取食物困难。
(2)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气温较高;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取水方便;山前冲积-
洪积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较为肥沃,动植物较为丰富,食物较充足。
【点评】本题暗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冰期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古人类生存的影响。
17.(2012•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
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
体的研究.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海拔高,空气稀薄;该地在极夜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
进行天文观测.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
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或GPS).
(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狂风巨浪、洋流等.
(4)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从赤道
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
响因素是水分..
(5)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试分析其有利条
件.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考点】天体观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自然
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分析】(1)联系热点考查南极的主要自然特征.
(2)考查3s技术的应用.
(3)考查极地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4)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5)考查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发展条件.
【解答】解:
(1)极地考察一般选择在当地极昼时,但此题是考查光学仪器的天文观测,因此在当地
极夜最好.
(2)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对某地的三维坐标进行定位和监测,并能对某物体的行动轨迹进
行跟踪定位.
(3)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处于西风带、西风漂流地区,因此风高浪急;同时该地纬
度较高,常有冰山漂浮.
(4)澳大利亚大陆既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
域分异规律.
(5)澳大利亚热带草原带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该地草场广阔;气候
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故答案为:
(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极夜
(2)全球定位系统(或GPS)
(3)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
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5)大牧场放牧业;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2009•海南)如图所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
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
【分析】结合图中信息判断该地区位于哪里,然后结合该地区气候、地形等知识分析日
照时数的变化.
【解答】解:
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月,盛行东北风,山
脉西侧、南侧位于东北季风的背风坡,多晴朗天气,日照时数相对较高.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盛行东北风;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
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背风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
【点评】主要考查了地理位置的判断和日照时数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
识并能灵活运用.
19.(2007•上海)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
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1)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震.该群岛发生的地震
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该
地震发生后,澳大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以防海啸(灾害)
侵袭.
(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
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所罗门群岛
生长边界
所罗门群岛及所处板块位性示盒图1------------1---------u
副图2
(3)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
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
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横波.
【考点】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分析】(1)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
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2)地壳以下为地幔,之间为莫霍界面,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与地幔的界线为古登堡
界面.
(3)纵波可穿越固液气三态,而横波只能穿越固态,且速度较慢.
【解答】解:
(1)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据图可知该地区处在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为挤压碰撞处.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
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故可能
发生海啸.
(2)地壳以下为地幔,之间为莫霍界面,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与地幔的界线为古登堡
界面.
(3)纵波可穿越固液气三态,而横波只能穿越固态,且传播速度较慢.
故答案为:
(1)印度洋太平洋海啸
(2)
(3)横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的组成及地震波的特征,平时注意知识点的积累.
20.(2007•海南)如图示意离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绘出金星作为“启明星”时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并用文字标注“金星”和“地
球”.
(2)扼要说明你这样绘图的理由.
【考点】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分析】(1)启明星是在早晨看到的金星.(2)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距离
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金星在地球的东侧.
【解答】解:(1)
*
(2)首先,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启明星是金星在早上出现在东方的
天空,在公转的轨道上,一定在地球的东侧.这样,在太阳升起之前,先看到金星.其
次,金星应该在地球公转轨道内侧.
故答案为:
(1)自内向外,第二条轨道为金星轨道,第三条轨道为地球轨道.地球和金星所占据的
轨道位置正确分别得,相对位置正确得.
说明:地球和金星可以画在轨道的不同位置,但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2)图中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地球正对(面向)太阳的右侧为清晨.当
金星被称为“启明星”时,它应该位于地球的右侧.(2分)
【点评】本题以太阳系离太阳最近的5颗行星为背景,要求画出金星作为启明星与地球
的相对位置,考查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地球自转、公转方向,启明星
出现的时间.
考点卡片
1.地球的宇宙环境
37121:地球的宇宙环境
2.天体及天体系统
371211:天体及天体系统
3.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371212: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4.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371213: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5.天体观测
371214:天体观测
6.宇宙探测
371216:宇宙探测
7.地球的特殊性
3712172:地球的特殊性
8.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371221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9.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71222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0.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
371231: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
11.地质年代的划分
3712411:地质年代的划分
12.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3712412: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13.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3712421:地球环境演化与成矿规律
14.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3716341: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15.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371A2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16.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知识点的认知】
水稻种植业:特点: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区位条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人口稠
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深厚、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
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区位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距海港近,促进了
商品经营。
4、乳畜业: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区位条件:地形平坦,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
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5、混合农业: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
区位条件: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
产地);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厂房装修工程合同管理及咨询服务
- 2025年系列自动遥测气象站项目建议书
- 秋季重点学科教学方案计划
- 秘书职业女性的挑战与机遇计划
- 幼儿表达能力提升计划
- 社区亲和力提升的途径计划
- 资金流动性管理策略计划
- 急诊科应急响应机制强化计划
- 艺术设计行业新年工作策略计划
- 营造积极班级气氛的实践计划
- 苏州地图高清矢量可填充编辑PPT模板(精美)
- 田字格(绿色标准)
- 氧化铝生产工艺教学(拜耳法)PPT课件
-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
- 八字调候用神表
- 停车场巡视记录表
-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 《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课程设计
- 35kV绝缘导线门型直线杆
- 工程成本分析报告(新)
- 国际学术会议海报模板16-academic conference poster model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