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1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飞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
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
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导入新课:你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春节的哪些习俗给你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师生交流关于春节的习俗)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北京的春节,学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著有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北京的春
节从整体上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3)教师组织交流:对北京春节的总体印象是时间跨度大、热闹。(关于
对北京春节的印象,同学们的理解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喜庆”“团圆"''京味
浓厚”“祥和”等也是其特点。)
2.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读准词语“万象更新”“间断”“正月”“白云观”“分外”中的多
音字。
读准带有儿化音的词语:杂拌儿零七碎八儿玩意儿擦黑儿摆摊儿
四、再读课文,厘清写作顺序,明确内容详略
1.教师出示要求:默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文中隐含的时间,
如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2.教师提出问题: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老北京的春节的?
预设:时间顺序。(教师板书:时间顺序)
教师出示要求:请找出春节期间人们的活动,填写学习单。
学生活动:找出春节里人们的活动,并填写学习单。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提出问题:说一说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详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感受春节魅力
教师导入: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
预设: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春节的。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
宵节写得详细。
教师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
二、精读细研,品读详写部分内容
(一)研读“腊八”部分
教师提出问题:深入地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课文写了腊八这一天的
哪些风俗?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
1.熬腊八粥
交流语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学生汇报交流:通过这句话可以感受到腊八粥食材多的特点。
2.泡腊八蒜
交流语句: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几个饺子。
学生汇报交流:通过“色如翡翠”“色味双美”可以感受到腊八蒜“色味双
美”的特点。
(二)研读”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部分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
提示一:默读文中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的段落,
思考作者重点描绘了哪些习俗,勾画相关语句。
提示二: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风俗特点的,圈画关键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反馈。
(1)研读“腊月二十三”部分
预设1:通过句子“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可以看出小年在春节里的重要地位。
预设2:通过句子“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可以看出小年的习
俗是“祭灶王”。
教师组织学生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腊月二十三这一
天北京街上的热闹景象。
(2)研读“除夕”部分
教师提出问题:请你找出这一自然段(第8自然段)的中心句。
预设:除夕真热闹。
教师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写出除夕这一天的热闹场景的?
师生交流:从嗅觉、视觉、听觉的角度写出了除夕的热闹。
(3)研读“元宵节”部分
教师提出问题:读读描写花灯的语句,作者写出了花灯的哪些特点?
预设1:通过“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都要
挂出几百盏灯来”,可以看出花灯数量多的特点。
教师总结:元宵节这一天街上有灯,店铺里有灯,家中也有灯,到处都是灯
的世界。
三、整体阅读课文,体会详略安排得当的好处
1.教师提出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写得比较简略的部分,思考:这些部分的写
法和“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日相比有什么不
同?
预设:详写部分重点交代了人们的活动。略写部分一笔带过,甚至把几天的
时间、几天的事情合在一起写,写得比较概括。
2.教师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日子写得简略?有详有略的好处是什
么?
师生交流:根据不同日子在春节中的重要程度,主要部分详写,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次要部分略写,一带而过。这样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四、对比阅读,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新年
1.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想一想它与老舍笔下的春
节有什么不同。
2.学生根据要求浏览选文,并勾画相关语句。
教师总结: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地域、时代、生活经
历等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主题、风格、情感。
五、体会老舍“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1.教师提出要求:浏览课文,在文中画出带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语句。
2.学生根据要求浏览课文,并勾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
“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这些儿化音让人读起来感到亲切随
和。
(出示课件41)预设2: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田有的时候。
“闲在”是闲适自在的意思,老舍的话剧作品《茶馆》中“秦二爷,您怎么
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也用了“闲在”这个词。
2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2.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将跟随沈从文先生去品尝一碗令八儿朝思暮想的腊八粥。(板
书课题:腊八粥)
2.齐读课题。
3.了解作者。
4.了解腊八节
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
收吉祥。我国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始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学生读文,想象画面。
2.我会读: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tudnangkuaijifio
唾沫沸腾嘟嘎筷子搅和资格可靠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嚷”“孥”的读音。
3.学写字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教师提出要求:粥一书写时注意将两个“弓”和“米”写得窄一些,三
个部件要写匀称。
4.教师提出要求: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
生1:我从第1自然段知道了大家都很喜爱喝腊八粥。
生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等粥、喝腊八粥的种种表现。
5.教师提出要求:课文哪些段落是在写等粥?哪些又是在写喝粥呢?
(1)2-17自然段“等粥”部分,18-19自然段“喝粥”部分。
(2)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
“等粥”详写,“喝粥”略写
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1.默读“等粥”部分内容(第2T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些场
景?
盼粥,是第2-8自然段。
分粥,是第9T2自然段。
猜粥,是第13自然段。
看粥,是第14-17自然段。
2.人人爱粥。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腊八
粥的?圈画你喜欢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
初学喊爸爸的……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2)学生汇报。
预设1:第一自然段中,“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手法,体现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
十分美味。
3.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人们对腊八粥的喜
爱之情。
5.教师提出要求:比一比:下面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不管是大人还是……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学生汇报:
预设:第一个句子好,因为它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反问的语气,写出了
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教师提出要求:腊八粥多么香甜美味呀!住方家大院的八儿面对甜甜的、腻
腻的一锅腊八粥,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腊八粥》。
二、精读感悟,品析形象
1.盼粥。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2-8自然段,圈画描写八儿语言、动作
和神态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
(2)学生自由读文并批注。
指名汇报。
预设:“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我感觉此时的八儿很激
动。
预设:我从八儿的神态描中体会到了他的焦急。
(3)教师提出要求:文中的三个“叹气”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汇报。
第2自然段中的“叹气”写出了腊八粥逐渐粘稠,咕嘟咕嘟冒泡的样子。也
暗含八儿愿望得不到满足的失落。
2.盼粥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9T2自然段,关注八儿的语言,思考:
八儿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文并思考问题。
学生汇报。
预:1:他这么说的目的是,八儿自己想多吃,又不忘表示自己“善解人意”。
预设2:从八儿的语言描写“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我感受
到八儿的狡黠和天真。
(2)教师提出要求:分角色朗读八儿和妈妈的对话,读出八儿“贪心不足”
的语气。
男生读八儿说的话,女生读妈妈说的话。
3.品读“看粥”部分
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第14-17自然段,八儿看到粥后有什么反应呢?八儿
看到的粥和他想象的粥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读文并思考。
预设1:我从八儿的话可以感受到八儿很兴奋。
预设2:锅中的的食材和他猜想的一样,但出乎意料的是颜色是深褐色的。
4.品读“喝粥”部分
教师提出要求:默读第18、19自然段,思考:喝到了妈妈煮的腊八粥的八
儿又有什么表现呢?在文中圈画具体描写八儿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
学生默读并思考、批注。
师生交流。
预设1:“八儿的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我从这里感受八儿的满足和家
庭生活的温馨。(板书:家庭生活温馨)
三、感悟表达,拓展阅读
1.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要求: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喝粥的过程,而是侧重写喝粥的结果?
描绘了喝粥后的家庭场景?
生汇报。
预设:这样写能突出一家人生活的温馨。
2.教师提出要求:联系整篇课文的详略安排,思考:为什么要详写等粥而略
写喝粥?
预设:“等粥”的过程中,人与腊八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一一腊八粥,诱人;
人,馋腊八粥。等粥的过程越长,人对腊八粥的期盼就越强烈,腊八粥就越让人
觉得美味、诱人。
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御、侯、皎”等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
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寒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兴趣
1.回顾以前学过的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并说说相应的节日习俗。
2.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三首古诗,
一起去了解故诗中的节日习俗吧。
3.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寒食,学生齐读诗题。
二、学习古诗《寒食》
(一)理解诗题,走进作者
1.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
谁来分享一下呢?
寒食节又被称为“禁烟节”。
2.教师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吧!
韩姗,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3.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指名学生读诗。
(2)教师范读古诗,并出示朗读节奏。
谁来说说这首诗该怎样停顿?
预设:朗读节奏应该是二二三。
(3)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二)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解诗题。
教师提出要求:诗题“寒食”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还有哪
些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预设1:借助注释法。注释1解释了什么是寒食节。
预设2:理解古诗的方法还有:边读边想象画面。
预设3:理解古诗的方法还可以借助书中插图。
2.明诗意。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教师提出要求:结合注释理解“春城”、“御柳”的意思、,谁来说一说?
预设:这两句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
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后两句。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师提问:后两句诗的大意是什么?谁愿意尝试说一说?
预设:这两句的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青烟在王侯贵
戚的府第飘散开。
(三)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1.教师提问:这首诗前后两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你能简单概括吗?
指名学生答。
长安春景图。夜晚传烛图。
(1)长安春景图
①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中前两句借用什么景物描写了春意?
指名学生答。
预设:诗人写“飞花”“斜柳”,实际上还暗写了风。
②探讨理解“御柳斜”。取的新火往往是榆柳之火。
(2)夜晚传烛图(教师板书)(出示课件12)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预设: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们的府第见流动,青烟袅袅,
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教师总结: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2.以读促悟,体会诗情。
教师提出朗读要求:整首诗可以读得舒缓、平和。
第二课时
《十五夜望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
(板书课题:十五夜望月)
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朗读古诗,读通读顺。
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
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学生按要求朗读。
(1)教师指导:第一句中的“栖”读作“ql”,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
休息”。
(2)教师指导:“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
音,“尽”是前鼻音。
三、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解诗题。
师生交流。杜郎中是诗人的朋友,具体名字、生辰不详,从诗的原题来看,
应该是诗人思念朋友所作。
2.明诗意。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①教师提出要求:借助注释,谁来说说“中庭”“地白”的意思。
“中庭”的意思是庭中,庭院中。“地白”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
子。
前两句的大意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
院中的桂花。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后两句诗的大意是: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
到谁家?
四、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1.教师提出要求:从诗的前两句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我认为作者看到了清冷的月光,还听到了栖息在树上的鹊鸦的声音。
桂花是作者闻到了淡淡的花香。
(教师板书:写景:白地明月鹊鸦冷露桂花)
2.师总结过渡: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描写自己的所见所
听,所闻所感,真不愧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由此想到了什么?(板书:抒情)
学生汇报。
预设:诗人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
教师继续发问:诗人想借此抒发怎样的感情?
预设:抒发思念友人的感情。
(板书:秋思思念友人)
3.教师提出要求:“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
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课时
《迢迢牵牛星》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诗题
1.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2.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取法于《诗经》和汉乐府,但也有它
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板
书诗题: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全诗。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
1.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迢擢札杼纤脉
教师点拨:重点强调:“纤”读“xidn”;“脉脉不得语”中的“脉”读,
2.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出节奏。
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3.读出韵味。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自己的理解。
三、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教师导入:读懂诗,并读出诗里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诗的正式开始。诗
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番吧!
1.解诗题。
师提出问题:迢迢是什么意思?诗题是什么意思?
遥远的意思。遥远的牵牛星。
2.明诗意。
(1)前三句。教师提出问题:借助注释,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学生汇报。
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诗句大意?
预设: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织女伸出纤纤素手拨弄织机,但
一整天也织不成样,只有泪如雨下。
(2)后两句。
教师提出问题: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学生汇报。
教师提出问题:谁能完整地说说诗句大意?
预设: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这一条银河,却只能含情凝望,不得相会,更不能对话。
3.想象画面,品味诗情。
(1)教师提问:“迢迢”和“皎皎”是什么意思?(板书:迢迢皎皎)
学生汇报。
”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意思是说洁白明亮遥远的
牵牛星和洁白明亮的织女星遥遥相望。
(2)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
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诉说了平凡人的离别之思,抒发了忧伤的情感。(板
书:相思之情离别之苦)
教师引导: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
上之事,传人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
说”的语言之美。
4.教师提出问题:诗中大量运用叠词,如: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
盈,脉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些叠词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美,而且使诗歌表达的情
感更加动人。
5.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的主题可以怎样来概括?
预设:《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
达了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或也可认为是一种相思而不得的愁绪。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2.收集其他与节日有关的诗句。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相隔之远迢迢皎皎
相思之情札札不成章
离别之苦盈盈脉脉
4*藏戏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的传统剧种一一藏戏。(板书:藏戏)
2.了解藏戏
藏戏是一种藏族戏曲剧种,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受藏戏的艺术魅
力。
2.检查预习情况:
僧人脱缰吞噬王妃敦厚演绎哄堂大笑
(1)指名读词语,小组读词语
(2)指导重难点词读音,如“敦”“琼”“钱”
(3)理解山南琼结:琼结,藏语意为“房屋悬起多层”。
3.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藏戏特色的语句,并用自己的
话进行概括。
学生默读课文,并批注。
学生汇报。
预设:藏戏特色可归纳为三点一一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
结束。
师立即质疑:课文为什么不用陈述句写藏戏的特点,而用反问句式呢?
预设1:连续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洋溢着
民族自豪感。
预设2:运用反问句既可以总领全文,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任务二: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第4〜7自然段讲藏戏的起源,第8〜14自然段讲藏戏的面具。15自然段讲
舞台形式,16自然段讲演出方式,17自然段讲演出形态。
三、自主研读,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唐东杰布的故事有哪些传奇
色彩?请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学生默读,并批注。
学生汇报。
第5自然段,唐东杰布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第6自然段,唐东杰布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第一个戏班子。
第7自然段,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建了58座铁索桥,成了藏戏的开山鼻祖。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请你根据提示,讲一讲关于藏戏的传奇故事。
指名汇报。
4.认识面具。
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第8—14自然段,思考: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请
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学生自由读文并批注。
(1)学生交流汇报。了解藏戏的形象突出,个性鲜明的特点。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2)猜一猜。看图片猜人物。
师:这6张图分别是谁?
图一是国王。图二是唐东杰布。图三是王妃。图四是巫女。图五是村民。图
六是妖魔。
5.课文在介绍藏戏的过程中,以哪些方面的内容为主?为什么选择这些方面
介绍藏戏?
学生汇报。课文在介绍藏戏的过程中,以“藏戏的起源”和“藏戏的特点”
为主,因为这两方面最具代表性,最能突显藏戏的特色。
四、主题概括,拓展提升
1.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题概括?
学生汇报。
预设:这篇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
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五、课后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戏曲,上网查查资料,看看它有哪些特色,再把它介绍给家
人或朋友。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教学目标】
能根据场合、对象等,稍做准备,作即兴发言。
【教学重难点】
学会当众即兴发言,掌握即兴发言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1.观看视频,想想视频中的采访对象是如何发言的,讲得好不好。
2.指名评价观看感受。
3.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便是即兴发言。(板书:即兴发言)
4.什么是即兴发言呢?
二、创设情境,初学发言
1.哪些场合需要即兴发言。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1:比如像欢迎班级新生的即兴发言和比赛获奖后的即兴发表感言。
预设2:家庭生活中比如在爷爷寿宴上说几句祝福的话也要即兴发言。
预设3:可能在路上接受电视台采访需要即兴发言。
2.过渡:是的,即兴发言常常由于时间紧迫,事先没有太多准备时间,便需要
我们快速组织语言临场发挥。我们怎样才能把它说好呢?
预设:打腹稿。
3.根据不同话题互相交流。
情境一:班里来了新同学,班主任让你代表全班同学向他表示欢迎。
师适时提问:这个话题中我们可以说些什么呢?
预设1:简单问候并介绍自己。
预设2:可以向新同学介绍自己的班级。
师总结:在即兴演讲前一定思考这些内容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哪些重点说。
情境二:参加爷爷的寿宴,宴席上向爷爷说几句祝福的话。
这个话题中我们可以说些什么呢?指名答。
预设1:可以说与表达对爷爷的爱有关的话。
预设2:可以回顾生活片段来说。
范例展示。
4.即兴发言应该注意什么?
提前打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三、明确要求,风采展示
L抽签定话题。
学校作文比赛获奖,老师让你即兴发表获奖感言。
开班会时,主持人临时请你说一说平时应该怎样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电视台采访,记者让你谈谈对“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
的看法。
2.准备几张有序号的纸条,抽取一个,根据对应话题,准备一两分钟,打好腹稿,
组织好语言。
3.即兴发言。围绕自己抽取的题目发言,注意条理清楚地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1)自由练习发言。
(2)学生汇报。
(3)学生评价。
四、课后作业
选取生活中的情境,在你的家人和朋友面前进行即兴发言。
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
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
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说一说这是哪个节日?展现了什么风俗?
2、指名说节日和相关习俗。
3.板书课题。(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审题指导。
2.明确习作内容。如果介绍一种风俗本次作文体裁便是说明文,若介绍一次风俗
活动的经历则是一篇记叙文。
(一)介绍一种风俗
指名说,要想介绍一种风俗,内容上要写什么?重点是什么?
预设:重点介绍风俗的一方面,写出风俗的特点。
(1)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2)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
①闹花灯。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1:花灯的样子
预设2:可以写花灯的种类
预设3:我们可以介绍人们的表现。
预设4:还可以介绍花灯相关的传说。
(3)你想重点介绍哪一方面?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呢?学生自由发言。
3.回顾单元课文的一些写作手法。以《老北京的春节》为例,我们来看看作者是
如何具体描写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的。
预设:通过具体描写灯的种类和样子,表现了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景象。
(2)仿照课文,请你用自己的话具体写一写闹花灯这一习俗。
(3)学生展示写话。
4.关于这篇习作,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
预设1:习作开头,我想通过歌谣引出要介绍的风俗。
预设2:描写时,我要加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让我的作文更生动。
预设3:我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习作才能表达得清楚、有条理。
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师过渡: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重点要写什么?
预设: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经历过的风俗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范例。
3.过渡:将自己的活动融入到介绍的风俗中去,就是一次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
4.以闹花灯为例,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我们要重点描写什么?
预设:写自己参加的风俗经历时,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5.展示范例。
三、根据提示,自拟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2.范例学习
3.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4.写好后和同桌交换互提意见,修改提纲。
5.拟定作文提纲。
三、例文赏析
1.范文赏析
二、完成习作,学会修改
1.和同桌交换作文,学生根据“评分标准”相互批改。
2.出示评价标准。
3.评改范例。指名学生说一说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预设:这一段描写赛龙舟的场面,过程只有“那些龙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谁
也不肯让谁”,缺少具体生动的描写。
4.出示评改后的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修改。
预设:红字部分从面到点描写了赛龙舟的场面,描写了声音、动作,既描写了龙
舟队员,也描写了观众的反应,生动、立体而详细。
5.方法小结。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教学重难点】
1.交流收集到的风俗资料和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熟读并背诵《长歌行》,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L查阅、搜集风俗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自读“交流平台”内容,思考本单元的课文是如何安排主次的。
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3.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
写,小组内讨论,交流。
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4.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内容主次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
(1)同桌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全班展示,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藏戏》以藏戏的起源与演出方式方面的内容为主,突显了藏戏的特色。
5.结合本单元习作,说说你自己是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习作内容的详略,
突出重点的。
6.全班交流,评价。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L学习同义词。
(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回答。
预设1:第一组加点词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
预设2:第二组加点词都表达了“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
(3)教师归纳:在相同的语境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我们尽量用不同的词
语来表达,可以避免语言的重复,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4)练一练。
2.习俗寓意。
(1)自由读题,思考这些习俗的寓意。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预设: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有头有尾,年年有有余。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福气盈门。
(3)除了这些寓意吉祥的习俗,你还了解其他寓意吉祥的习俗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书写提示”
1.欣赏书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学生说。
预设:这是行楷字体,具有笔画变形,自然相连的特点。
3.对照教材临摹这段话,边写边体会笔画变形、笔画与笔画自然相连、书写速度
快的书写特点。
二、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并尝试理解诗意。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并集体指导朗读。
3.有韵味地齐读古诗。
4.理解“长歌行”含义。
5.理解关键词语。
预设:葵:葵菜。晞:阳光照耀。
阳春: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焜黄:形容草木凋零枯黄的样子。
6.理解诗句意思。指名回答。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这首诗借季节变迁、百川东去等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的慨叹,劝诫世人惜时奋进。
8.读一读,背一背。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古诗。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首古诗,时时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三、作业布置
1.找一找其他行书作品,并进行临摹。
2.背诵古诗《长歌行》。
第二单元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目标】
1.会写“惧、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等23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
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
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独自在孤岛上生存吗?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给我们的答案是“能”。
2.教师播放《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片段,师生共同欣赏。
3.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鲁滨逊漂流记,学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
为“欧洲小说之父”。
三、了解创作背景
自15到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人热衷于去海外冒险,航海成为一种
时尚。
四、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篇课文
内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3)教师组织交流:这篇课文包括梗概和节选两部分。梗概是原著的大略
内容,节选是原著中选取出来的精彩片段。
2.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
畏惧木筏简陋野蛮叛乱北纬日暮仆役铁锹凄凉寂寞
倒霉书籍抛弃防御侵袭倾覆宽慰心平气和重见天日焉知非福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教师强调要读准“日辱”“铁锹”“倾覆”等词语。
(3)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
五、阅读梗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1)教师出示要求:默读梗概,思考:这篇梗概写了鲁滨逊的哪些事?
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要求概括小标题。
(3)汇报交流
预设:流落到荒岛、建房子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2.师:你能根据列出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梗概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自主概括梗概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的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
完整。
3.默读节选内容,思考:鲁滨逊最初流落荒岛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
克服这些困难的?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填写表格。
学生汇报。
4.教师提出要求:请你根据表格,说一说节选的主要内容。
预设:鲁滨逊流落到荒岛,用刀刻痕记录时间,从船上搜罗东西,开始修建
住所,并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进行理性思考。
六、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你能说一说鲁滨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
预设鲁滨逊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
鲁滨逊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鲁滨逊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勇敢机智、动手能力强让鲁滨逊克服了一个
又一个困难,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鲁滨逊的内心世界去看一看吧!
二、把握人物心态变化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节选内容,思考:鲁滨逊在克服种种困难的过程
中,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文中圈画出相关内容,并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
边。
学生圈画相关内容,汇报交流相关语句,教师相机指导。
提取关键信息:忧伤一一失望、无奈一一理智应对----心平气和一一积极乐
观
2.教师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试着画一画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图。
学生小组合作,画出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图。
选5个小组派出代表上台画心态变化图。
3.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鲁滨逊所列的好处与坏处表。思考:从这张表中你
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片段并思考问题。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特点,要学会全面地看待并解决问题。。
三、联系生活,学会辩证思考
1.教师提出要求:你最近遇到了什么困难和烦恼吗?像鲁滨逊一样把好处和
坏处列出来吧。例如:沉迷看课外书、对小升初的紧张与担忧……
学生汇报自己最近遇到的烦恼。
预设1:我妈妈最近不让我看课外书,认为看课外书无益,让我特别烦恼。
预设2:我爸爸说我不该去参加足球赛,认为学生就该以学习为重,这让我
很烦恼。
学生自主完成表格。
2.从鲁滨逊列出遇到困难时的好处与坏处这一部分,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
人?
预设1:他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预设2:他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预设3:他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
3.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鲁滨逊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预设:他是一个具有辩证思维、幽默、聪明智慧、积极乐观的人。
4.教师提出要求:这部小说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谁愿意来分享一下?
指名分享自己阅读名著过程中最精彩的部分。
5.教师提出要求:再读梗概,交流梗概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预设1:我最感兴趣的是鲁滨逊流落荒岛的部分。
预设2:我最感兴趣的是鲁滨逊救“星期五”的部分。
思考:如果你是鲁滨逊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汇报交流。
6*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
2.借助目录里的标题猜想故事情节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
激发阅读名著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尼尔斯出自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
格洛芙的代表作《骑鹅旅行记》。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6*崎鹅旅行记(节选),学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品、作者
师介绍作品。走近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瑞典女作家,
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文中出现的
人物,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阅读提示相关问题。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缰绳黑莓藤蔓潺潺猫咪犬牙咯咯声刨虫子
波罗的海无济于事乌合之众跃跃欲试九牛二虎之力
教师指名读词语。
齐读词语。
教师提问:这些词中,哪些字的读音特别需要注意的呢?
学生汇报。
3.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要求: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下人物与尼尔斯的关系,小组交流
讨论概括小标题吧!
请小组派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概括的小标题吧!
变成小人儿、被麻雀和公鸡嘲笑、被猫捉弄、被牛教训、骑鹅离家。
课文讲述了尼尔斯变成了小人儿之后的遭遇,先被麻雀和公鸡嘲笑,被猫捉
弄,随后被牛教训,最后骑鹅离开家的故事。
4.根据课题下方的“学习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吧。
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读“阅读提示”,用横线画出学习任务。
三、精读课文,领悟表达
(一)研读课文,完成任务一
教师提出要求: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
化?请你拿起笔画一画。
学生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
1.研读“变成小人”部分
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第1一4自然段,思考:尼尔斯的身体发生了哪些
变化?
学生汇报。尼尔斯的身体变得很小。
2.研读“被麻雀和公鸡嘲笑”部分,感受“痛恨”。
教师提出问题:朗读课文第5—10自然段,思考:麻雀和公鸡是怎样嘲笑尼
尔斯的?尼尔斯又有什么反应呢?
(1)麻雀的嘲笑
运用排比的句式,对男孩的称呼发生了三次改变,从中可以感受到麻雀对男
孩的嘲弄,也从侧面说明了男孩的调皮捣蛋。
(2)公鸡的嘲笑
公鸡的语言描写,说明公鸡很讨厌尼尔斯。对群鸡的语言描写,说明群鸡也在嘲
笑尼尔斯。
3.研读“被猫捉弄”部分,感受“仇恨”
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第11—22自然段,画出描写猫是如何捉弄尼尔
斯的语句,并作批注。
师小结:通过文中对猫咪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可以感受到猫咪对尼尔
斯充满了仇恨,侧面说明尼尔斯在变成小狐仙之前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总欺负
家里的小动物。
4.研读“被牛教训”部分,感受“愤恨”
教师提出问题:朗读课文第23-29自然段,画出描写牛教训尼尔斯的语句,
并作批注。
学生找相关语句并批注。
教师提出问题:从牛群的语言当中可以感受到牛群对尼尔斯是什么样的态
度?
预设:我从牛群的语言当中可以感受到牛群对尼尔斯非常的愤恨。
5.围绕变化,交流感受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动物们面对尼尔斯的一系列表现,你觉得尼尔斯变形前
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尼尔斯以前是一个调皮捣蛋、总是欺负动物、惹父母生气、伤心的孩子。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教师出示要求:交流尼尔斯发生的变化,填写学习单。
学生活动:交流尼尔斯发生的变化,并填写学习单。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二)研读课文,完成任务二
教师引导:任务一解决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任务二,作品中还有许多
有趣的故事,如“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猜猜他们又将讲述怎样
的神奇。
教师提问:猜一猜:“鹤之舞表演大会”讲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谁来
说一说?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作品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本童话书的目录
吧!
四、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教师提出要求: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们完成填空题。
生完成填空题,师指名汇报。
师小结:变形前后的尼尔斯变化是巨大的。
板书:变化巨大
2.拓展延伸
学生观看动画片《骑鹅旅行记》片段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学目标】
1.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的
评价。
2.能产生阅读原著兴趣。
【教学重点】
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的
评价。
【教学难点】
激发阅读原著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四、谈话导入
1.教师导入新课:小男孩尼尔斯骑鹅旅行,唤起了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
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
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学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作品
1.走近作者: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
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
恩历险记》等。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文中出现的
人物,想想文中的这些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吹嘘贝琪寡妇乔埃卡迪夫山嘀嘀嗒嗒
衣衫褴褛
教师指名读词语。
齐读词语。
教师提问:这些词中,哪些字的读音特别需要注意的呢?
学生汇报。
(2)教师提问:谁来说说这些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
我知道“衣衫褴褛”这个词的意思是,比喻衣服破烂不堪。
3.梳理人物关系
教师提出要求:说说课文中有哪些人物,理一理人物之间的的关系。
学生汇报。
汤姆的母亲去世后波莉姨妈收养了他,撒切尔法官、撒切尔太太是贝其的父
母,道格拉斯寡妇因哈克曾救过她的命,后来收养了他。
4.整体感知
(1)梳理故事情节,概括小标题
教师提出要求:课文节选的是汤姆山洞历险回家后的故事片段,片段介绍了
哪些故事情节?你能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吗?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回到小镇、讲述历险经过、看望朋友
(2)根据小标题,概括主演内容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小标题说说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汇报。
汤姆和贝琪失踪后终于回到了小镇。汤姆给大家讲述了他和贝琪在洞中历险
的经过。后来在汤姆去看望朋友哈克时,从撒切尔法官口中知道山洞已被封上,
乔埃被困在洞中。
5.根据课题下方的“学习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吧。
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读“阅读提示”,用横线画出学习任务。
五、聚焦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三)研读课文,完成任务一
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选择最吸引你的情节,在文中空白处写上自己的
批注,并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读课文,用笔做批注。
学生汇报。
师小结: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加深了我们对故事情节及
人物形象的印象。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车间个人承包生产责任合同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合同节水环保技术引进协议2篇
- 2025年度硅藻泥市场调研与分析合同3篇
- 2024年股权众筹参与协议
- 医疗美容行业激光治疗风险免责协议
- 2025版家居建材租赁与转售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消防设施安装与运营维护专业分包协议3篇
- 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协议
- 2024版对外贸易业务合作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水电工程远程监控及数据分析承包合同样本3篇
- 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
- 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应对指南
- 2023年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社会招聘考试真题
- 2024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4儿童身高现状报告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打印版
- TBJXF 010-2024 集排油烟设施清洗服务规范
- 紫砂壶介绍课件
- 2024年乌鲁木齐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完整)三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500题(可直接打印)
-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JTGT3650-01-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