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海南省临高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海南省临高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海南省临高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海南省临高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海南省临高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海南省临高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原料、能量、酶均来自细菌B.适当保温后进行②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图示实验可以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该实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32P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种类发生差异B.细胞分化使机体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C.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染色加深D.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贯穿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3.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假说”认为:线粒体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型细菌演化而成的,而叶绿体则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蓝藻(光合细菌)演化成的。下列叙述不支持该假说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核糖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生物膜的细胞器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经研究,该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图示可知,+RNA和-RNA上都含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B.过程②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④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C.可利用抗生素类药物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D.新型冠状病毒和HIV的增殖过程都需要RNA复制酶的作用5.下表为对某家庭各成员的四种基因进行检测的结果,“√”表示含有该基因,没有“√”的表示不含该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被检测基因编号母亲父亲女儿儿子①号√√√②号√√③号√√√√④号√√A.若①号基因为A基因,则父亲的基因型可能为aaB.②号基因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C.①号基因和③号基因的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若④号是与红绿色觉有关的B基因,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6.研究表明,人体的乳腺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8条,若用15N标记乳腺癌细胞DNA的双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5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乳腺癌细胞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与DNA数量均加倍B.第1代细胞在分裂中期时,只有一半染色体上含有15N标记C.乳腺细胞癌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染色体未发生变异D.使用RNA聚合酶抑制剂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实验材料:BAPTA——是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实验过程及结果: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过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有一种淡水植物A被引种到某一湿地后,在该生态系统中具有超强的繁殖和扩散能力,已威胁到当地“土著”物种的生存,同时还影响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下表为该湿地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区域及昆虫种类数、昆虫密度的统计结果。请回答问题:主要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区域昆虫种类数昆虫密度/(只·m2)|硅藻低潮区(2.0m以下)--海三棱蕉草中潮区(2.8~2.8m)4724植物A中高潮区(2.0~3.0m)302.3芦苇高潮区(2.6m以上)6524.7(2)直接决定植物A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为__________(填种群特征);分析题意可知,植物A在引种初期,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呈现类似于_________型曲线。(2)对芦苇中趋光性昆虫种类数的调查可采用_________法。(3)不同植物分布在滩涂的不同区域,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引种植物A后,可能使当地昆虫多样性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9.(10分)某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的花色、叶形和株高分别受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现有甲、乙、丙、丁植株进行4组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组别亲本F1表现型及比例第1组甲×乙3红花宽叶高茎:1红花宽叶矮茎第2组乙×丙9红花宽叶高茎:3红花宽叶矮茎:3红花窄叶高茎:1红花窄叶矮茎第3组丙×丁3红花宽叶高茎:1白花宽叶矮茎第4组丁×甲1红花宽叶矮茎:2红花宽叶高茎:1白花宽叶高茎请回答:(1)窄叶和宽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至少要根据杂交第2组和杂交第_______组,才可判定基因A/a、B/b、D/d位于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植株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将植株甲的相关染色体及基因在答题卷相应图框中标注完整_________。(2)杂交第1组的F1群体随机授粉得F2,理论上,F2中红花窄叶高茎所占比例为_______。杂交第2组的F1有________种基因型。(3)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杂交第4组产生F1的过程(叶形忽略不写)__________。10.(10分)科研人员用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将生长状况相似的三株天竺葵分别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在其他环境因素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气室中二氧化碳浓度,绘制了下图。假设天竺葵的呼吸作用强度始终不变,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组天竺葵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2)B组天竺葵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呼吸速率。(3)C组天竺葵的叶肉细胞中氧气的扩散方向是____________。在0~x1时间范围内,C组天竺葵植株的平均实际光合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m/s。(4)在此条件下,若想确定完全光照是否是天竺葵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强度,请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写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1)人们不会在热泉中发现活着的嗜冷海藻,而经常可以在冷水环境中分离出嗜热微生物。请根据酶的特性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①写出主要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②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着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3)下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____(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①中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是由噬菌体提供的,而原料、能量、酶均由细菌提供,A错误;B、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②搅拌的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正确;C、图示只有32P标记的实验,缺乏35S标记的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少数含有放射性32P,D错误。故选B。2、C【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及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DNA、基因、转运RNA相同,但信使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还需要学生识记细胞衰老的特征。【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会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种类发生差异,A正确;B、细胞分化可以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于专门化形成各种不同细胞,进而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而每一种器官都可以相对独立地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这样就使得机体内可以同时进行多项生理活动,而不相互干扰,这样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正确;C、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错误;D、细胞衰老和细胞分化是由基因控制的,贯穿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D正确。故选C。3、D【解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详解】A、原核生物含核糖体,而线粒体和叶绿体也都含有少量的核糖体,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A正确;B、原核生物体内含DNA和RNA,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B正确;C、原核生物只具有一层细胞膜,无其他复杂的膜结构,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形成囊泡包裹原核生物,原核细胞膜+真核胞吞的膜共2层膜,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生物膜的细胞器,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C正确;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真核细胞的其他细胞器膜、核膜等也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不能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于原核生物,不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D错误。故选D。4、B【解析】

据图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NA可以通过翻译过程形成蛋白质,即图中①、③过程表示翻译;②、④表示+RNA的复制过程,其先合成-RNA,再合成+RNA。【详解】A、由过程①和③过程可知,+R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RNA不能,因此可判断+RNA上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而-RNA上没有,A错误;B、过程②和④都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过程②消耗的嘧啶核苷酸的数量与过程④消耗的嘌呤核苷酸的数量相等,B正确;C、抗生素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不能抑制病毒的增殖,C错误;D、HIV是逆转录病毒,增殖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作用,不需要RNA复制酶的作用,D错误。故选B。5、D【解析】

①号:若检测基因标为A,则基因型可表示为XAXa、XaY→XAXa、XaY,或者Aa(♀)、aa(♂)→Aa(♀)、Aa(♂)。②号:若检测基因标为A,则基因型可表示为XX、XYA→XX、XYA,或者aa(♀)、Aa(♂)→aa(♀)、Aa(♂)。③号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都可以,但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④号:若检测基因标为A,则基因型可表示为XAXa、XaY→XAXa、XaY,或者Aa(♀)、aa(♂)→Aa(♀)、aa(♂)。【详解】A、若①号基因为A基因,父亲不含该基因,因此父亲的基因型可能为aa,A正确;B、由于只有父亲和儿子有相关基因,②号基因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不可能为于X染色体,B正确;C、若①号基因位于常染色体,③号基因位于X染色体,①号基因和③号基因的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若④号是与红绿色觉有关的B基因,则表中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BXb、XbY→XBXb、XbY,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红绿色盲男孩(XbY)的概率为1/4,D错误。故选D。6、D【解析】

1、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以两条链作为模板进行的。2、(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间期染色体复制后,DNA分子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B、由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第1代细胞在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上都有15N标记,B错误;C、乳腺细胞癌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碱基对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错误;D、使用RNA聚合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B选项中,需要结合半保留复制和细胞分裂的特点进行分析。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神经递质受体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不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解析】

1、突触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1)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3)第二组中,BAPTA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注射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是由于神经递质无法释放,不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第三组中,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由于没有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因此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笼锁钙”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故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机理,该内容是高考中常考知识点,考查通过对题干和图片信息的分析,建立与教材知识的联系,来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8、出生率和死亡率J黑光灯诱捕水平降低引种植物A后,会威胁到当地的植被,可能使某些昆虫丧失食物而灭绝【解析】

2、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3、群落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详解】(2)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分析题意可知,植物A在引种初期所受的环境阻力几乎为0,因此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呈现类似于“J”型曲线。(2)可以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捕法对其种类数进行调查。(3)滩涂的不同区域生长着不同的植被,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引种植物A后,其快速增长、繁殖有可能会引起当地“土著”植物的绝灭,从而使以“土著”植物为食的昆虫绝灭,导致当地昆虫多样性降低。【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知识,考生识记基本知识即可解答。9、宽叶3或4两/2AaBBDd11/25612【解析】

题意分析,根据第1组杂交结果可知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且甲、乙亲本关于株高的基因型表现为杂合,根据第2组杂交结果可知,宽叶对窄叶为显性,且乙、丙关于叶形和株高的基因表现为杂合,此时可知甲中关于叶形的基因型表现为显性纯合;第3组结果显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且控制花色和株高的基因表现为连锁,且相关基因表现为双杂合,这时可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Dd,丁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根据第4组杂交结果可知,控制红花和矮茎的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控制白花和高茎的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且甲关于花色的基因表现为杂合,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乙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详解】(1)根据第2组实验结果可知,宽叶对窄叶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且B/b、D/d。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第2组并结合杂交第3或4组,可知基因A/a、B/b、D/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基因A/a、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分析可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如下图所示:(2)杂交第1组中F1的基因型有8种,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让F1体随机授粉计算F2,则需要分对分析,由于花色和株高的基因连锁在一起,故这两对基因需要合在一起考虑,分析可知产生的相关配子比例为AD∶Ad∶aD=1∶2∶1,列出棋盘可知随机授粉产生的红花高茎比例为11/16;再分析F1群体中叶形的相关配子,比例为B∶b=3∶1,同样列出棋盘,可知随机授粉产生的窄叶比例为1/16,因此可知,让F1体随机授粉群理论上F2中红花窄叶高茎所占比例为11/16×1/16=11/256。根据分析可知第2组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乙)、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分对分析,乙亲本关于连锁的两对基因产生比例相等两种配子(AD和Ad),丙亲本相关基因也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AD和ad),两者杂交后产生关于这两对基因的基因型为2×2=4,再考虑关于叶形的基因不难看出会产生3种基因型,据此可知第2组亲本杂交产生F1的基因型有4×3=12种。(3)由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丁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叶形忽略不写)用遗传图解表示甲、丁杂交结果如下:【点睛】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用分离定律解答连锁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会以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是本题考查的重要内容。10、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大于从叶绿体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密闭气室)(y3-y1)/x1进一步探究思路:在30%至完全光照之间,设置不同梯度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跟本实验相同,测定气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密闭气室中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为CO2浓度,对比曲线可知,A组只进行呼吸作用,故CO2浓度上升,B、C组光照,其中B组CO2浓度基本不变,C组CO2浓度显著下降,说明完全光照条件下天竺葵光合作用速率最强,且30%光照强度下净光合速率几乎为0。【详解】(1)A组在黑暗条件下,天竺葵只进行呼吸作用,其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据图可知,B组天竺葵的密闭气室内CO2浓度不变,说明该条件下天竺葵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和天竺葵植株的呼吸作用强度相同,因此,B组天竺葵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

(3)C组天竺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中氧气的扩散方向是从叶绿体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密闭气室);在0~x1时间范围内,A组CO2浓度为y3,说明呼吸作用强度为(y3-y2),而C组CO2浓度为y1,即C组净光合作用强度为(y2-y1),则C组天竺葵植株的总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强度+呼吸作用强度=(y2-y1)+(y3-y2)=(y3-y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