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本理念_第1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本理念_第2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本理念_第3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本理念_第4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本理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本理念(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显著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一点讲,可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食品安全保障,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体系,传播文明新风与科学技术,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养生与修心养性的需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和人文素养,拓宽投资渠道,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解决耕地抛荒和农村就业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升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使农业和旅游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一,休闲农业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产业支撑,乡村旅游重视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与服务配套,两者相辅相成。其二,从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前期投入应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并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从游客的需求和开发条件来看,现阶段最适宜于在传统景区周边地带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景区依附型,两者各有兼顾。其三,休闲农业更注重游客的体验与感悟,使游客的归宿感增强,进而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批重复消费的客户群,而乡村旅游更注重品牌的塑造与营销,使游客的期望值提升,相比之下客源市场的半径更长,两者各有所长。综上所述,当前的提法可以考虑是这样的:“发展休闲农业,激活乡村旅游”。(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主要理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理念,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三生理念;“乡土味、文化味、情趣味”的三味理念;“保护生物多样性、尊重文化多元性、满足需求多变性”的三多理念;“绿色环保健康、科技创新发展、人文关怀和谐”的后奥运理念;等等。这些理念的形成,既是行业智慧的结晶,也应当成为指引行业健康发展的软规则。(四)准确把握休闲农业内涵及其特点。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和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经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功能,为游客提供观光、度假、体验、推广、示范、娱乐、健身等多项休闲需求,以增进城市居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提高农民收益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从广义的观点来看,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因此可以说,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产物,是农业多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同时,休闲农业具有以下特点:1、休闲性。休闲是人类生活的需要。随着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人们处于紧张、快节奏及拥挤、嘈杂、污染的城市生活中,身心交瘁,需要休息、恢复和调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农村新鲜的空气,淳朴的民风,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的农家生活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向往农村生活、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在逐步的扩大。休闲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它生产和营销的不仅是农村自然生态、宜人的环境和农耕文化,使其融入自然,体验农村生活,欣赏农村景色,放松精神,愉悦身心。就是说,休闲性特点体现在其提供的特殊“产品”上,它满足消费者追求快乐、惬意、安逸,以及修养身心,接触自然的休闲需求,使其得到体质、智力的恢复和提高。2、乡土性。休闲观光农业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产业,它离不开土地、离不开乡村,离不开“乡味”、“土气”。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体现了休闲观光农业的独特性。我国几千年的耕耘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休闲农业根植于深厚的乡土文化基础上,农村各种民俗节庆、工艺美术、民间建筑、民间文艺、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赋予其浓厚的乡土文化特色。农家生活、耕作方式、传统习俗、地方手工艺品、名特优农产品,一些乡村甚至还保留这原生态、古老的风貌,这些都为发展具有乡土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奠定了基础。3、地域性。农业是生物性产业,不同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差异很大,休闲观光农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南方与北方、山区与平原、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其种养业发展不同,形成的农业景观和乡土文化也不同。北国风光,万里冰封;南方是小桥流水,茂林修竹,四季长春;渔区水乡,草原牧区又另有不同的体验。同时各地还结合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发展,以及农业发展布局优化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4、季节性。与一般观光旅游相比,休闲观光农业具有自身的季节性特点,一方面由于旅游观光消费者的休闲特性,也表现出修下观光活动的淡旺季等特点。而另一方面,农业的季节性特点决定了其一年四季景观、休闲观光内容不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农事劳动各有特点。同时,由于农业科技进步,通过设施农业,农作物生长期可以提前或延长,消费者可以参与反季节的农事活动,如冬天可在温室大棚采摘有机种植果实等。(五)创新休闲农业表现形式与发展模式。1、田园农业休闲模式。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休闲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2、民俗风情休闲模式。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休闲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日庆典、民间歌舞等休闲活动,增加农业休闲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民族文化游。3、农家乐休闲模式。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休闲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休闲吸引物,开发观光休闲。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5、休闲度假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等等,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6、科普教育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7、回归自然休闲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推出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六)充分利用休闲农业基本要素。1、民间乡土工艺要素:在民间有各色各样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术,如石雕、木雕、竹雕、皮雕、藤编、芒麻编、月桃叶编、织布、刺锈、腊染、贴饰、陶艺、泥塑、豆画等。2、水利设施景观要素:机井、滴灌、水车、辘轴;沟渠、排水系统等。3、植物景观要素:农作物、防护林、行道树、绿篱、路边野花(草)等。4、地貌景观要素:地形、地貌、岗丘、梯田、坡度、海拔等。5、气候景观要素:气温、降雨、雪景、蓝天、白云、月光、星空6、农田景观要素:水田、梯田、旱田、稻田、麦浪、高粱地、甘蔗园、红薯地、花生地、瓜园、芝麻花、烟草花、棉花等。7、道路景观要素:公路、乡间道路、羊肠小道、田间便道、桥梁、石敦、独木桥、马车、人力车、机动车、手推车等。8、农具景观要素:犁、锄头、镐头、耙、铲、织布机、纺线车、弹棉花机等。9、服务设施要素:生态餐厅、农家饭、乡村旅馆。10、农家小院要素:纺线车、织布机、风箱、锅台、酸菜缸、木箱、老式床、土床、土炕、活筐、拐子、小木凳、草敦(麦秸)、草垫(玉米苞)、锅盖(麦秸)、簸萁、桑叉、斗、升、馍筐、马灯、煤油灯、犁、锄头、镐头、泥缸(放细粮)、酒缸(黄酒)。农产品有红薯干、芝麻叶(用荷叶苞)等。(七)最大限度发挥休闲农业的七大功能。发展休闲农业是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休闲农业具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功能:1、经济功能。休闲农业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社会功能。休闲农业为都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提供交流平台,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缩小城乡差距。3、教育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明、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机会,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科普园地。4、文化功能。休闲农业包涵农村民俗文化、乡村文化和农业产业文化,在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