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景公将观于淄上,与晏子闲立。公喟然叹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岂不乐哉?”晏子对曰:“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而诸侯不怨。当是时也,盛君之行不能进焉。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而谋因于竖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乎胡宫而不举虫出而不收。当是时也,桀、纣之卒不能恶焉。今君临民若寇雠,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虐诛于下,恐及于身。”(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材料二: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莫盛于德,莫美于教,莫神于化。道者所以持之也,德者所以苞之也,教者所以知之也,化者所以致之也。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末生于本,行起于心。是以上君抚世,先其本而后其末,顺其心而理其行。心情苟正,则奸匿无所生,邪意无所载矣。圣①深知之,皆务正己以为表,明礼义以为教;和德气于未生之前,正表仪于咳笑之后。民之胎也,合中和以成;其生也,立方正以长。是以为仁义之心,廉耻之志,骨著脉通,与体俱生,而无粗秽之气,无邪淫之欲。虽放之大荒之外,措之幽冥之内,终无违礼之行;投之危亡之地,纳之锋锷之间,终无苟全之心。举世之人,行皆若此,则又乌所得夫奸乱之民而加辟哉?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此姬氏②所以崇美于前,而致刑措于后也。(节选自王符《潜夫论·德化》)【注】①圣:圣明的君主。②姬氏:指周王朝。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是以民苦A其政B而世非C其行D故身E死乎胡宫F而不举G虫H出而不收。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疾,憎恨,与《荀子·劝学》“声非加疾也”中的“疾”词义不同。B.进,超过,与《庖丁解牛》“进乎技矣”中的“进”词义相同。C.逆,违背,与《孔雀东南飞》“逆以煎我怀”中的“逆”词义不同。D.所以,是……的原因,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晏子认为,诸侯众多,只有能善始善终行仁政的人才能成为首领;众多学子一同学习,只有能善始善终专心学习的人才能成为老师。B.晏子在向齐景公进谏的时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齐桓公能善始则成就霸业,不能善终则落得可悲的结局进行对比,很有说服力。C.材料二中,王符认为民众有性灵感情,也有风化习俗;性灵感情是内心的表达,是根本,而风化习俗是外在的行为方式,是末节。D.材料二最后,王符列举周王朝后期的君主不能像前期的君主那样使得天下太平的史实,意在强调治理国家不能完全搁置刑法不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4分)(2)圣深知之,皆务正己以为表,明礼义以为教。(4分)14.两则材料对国君治理国家各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请简要概括。(3分)10.BDG(句子的意思是:所以百姓痛恨他的统治,世人抨击他的行为,所以死在胡宫中而没有举丧,尸虫都爬出来了也无人收尸。“其政”是“苦”的宾语,其间不可断开。“其行”是“非”的宾语,其间不可断开。“身死”即自己死亡,其间不可断开。“虫”是“出”的主语,主谓之间不可断开。)11.D(D项,两者词义不同。前者词义是“……的原因”,后者词义是“用来”。)12.D(D项,对“此姬氏所以崇美于前,而致刑措于后也”理解不当。这句话是说周王朝前期的周文王、周武王开国兴周之丰功伟业,其后的周成王、周康王时期天下大治,无人犯法,刑法搁置不用。王符列举史实是论证君主治国应“正己以为表,明礼义以为教”。)13.(1)从前先君桓公,当他正在任用贤人、称赞美德时,要灭亡的国家依靠他而得以存在,危乱的国家仰仗他得以安定。(得分点:“方”翻译为“正”或“正在”得1分;“恃”翻译为“依靠”得1分;“仰”翻译为“仰仗”得1分;句意通顺得1分)(2)圣明的君主深知这个道理,都致力于端正自身以作表率,申明礼仪道义以示教化。(得分点:“务”翻译为“致力于”得1分;“正”翻译为“端正”得1分;“表”翻译为“表率”得1分;“明”翻译为“申明”得1分)14.材料一:国君始终行仁政,不能乱政弃民。(1分)材料二:注重对百姓内在品质的培养和外在行为的引导;(1分)国君要端正自身,申明礼仪道义。(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景公在淄水岸观景,同晏子悠闲而立。景公感慨地叹息说:“唉!假使可以长期拥有国家,传给子孙,岂不是乐事吗?”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圣明之君并不是凭空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百姓也不是没有原因就来归顺。现在君王的政令使国家混乱,以邪僻的行为背弃百姓很久了,却声言要拥有它,不是太难了吗?我听说:能长久拥有国家的人,是能始终为仁政的人。诸侯众多,能善始善终行仁政的人为首领;众多学子一同学习,能善始善终专心学习的人才能成为老师。从前先君桓公,当他正在任用贤人、称赞美德时,要灭亡的国家依靠他而得以存在,危乱的国家仰仗他得以安定。所以,百姓拥护其政治,世人推崇他的德行。到远方征伐强暴,奔波辛苦的人并不怨恨。让诸侯去朝拜天子,诸侯也不怨恨。那个时候,有盛名的君王的情形也不能比他更好了。到了他晚年,怠惰于德行放纵享乐、身陷于妇人近侍的包围之中,与竖刁那样的人谋事。所以百姓痛恨他的统治,世人抨击他的行为,所以死在胡宫中而没有举丧,尸虫都爬出来了也无人收尸。那个时候,桀、纣的死也不能比他更惨了。现在君王与百姓仿佛仇人,看到贤人像避热病一样躲开,扰乱国政而危害贤良,一定会违背民众,大肆掠夺人民,残暴地杀戮百姓,恐怕灾祸要降于自身。”
材料二:君主治理百姓,最重大的莫过于道义,最隆盛的莫过于德行,最美好的莫过于教导,最神奇的莫过于化育。道义可以保有他们,德行可以涵养他们,教导可以启迪他们,化育可以驯服他们。百姓有性灵,有感情,有风化,有习俗。情感性灵是内心的表达,是根本。风化习俗是外在的行为,是末节。末生于本,行为源于内心。所以高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先治其根本,再治其末节,先顺化百姓的内心后治理他们的行为。如果心性情感秉正不阿,那么奸邪的行为也就无从产生,邪恶的意图也就无处开始了。圣明的君主深知这个道理,都致力于端正自身以作表率,申明礼仪道义以示教化;在婴孩出生之前就形成仁德之气,在小孩会说笑之后就教他们端正仪表。百姓尚在胎儿之时,用中和之气来造就他们的形体;等到出生以后,立端正方直的标准来培养他们。所以仁义之心,廉耻之志,这些气质附着于他们的骨髓、贯通于他们的血脉,与生俱来,毫无粗鄙污秽的气息,毫无邪恶淫乱的欲望。即使把他们置于荒无人迹的地方,或幽深冥寞的环境中,他们也都始终不会有违背礼仪的行为;即使把他们置于危险濒死之地或刀兵锋刃之间,他们也都始终不会有苟且全生的心思。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够如此,那么还能从哪里找出奸邪作乱之人来加以惩罚呢?上天行事,默然无声,清素无味,以周文王为楷模,万国都会信服。这就是周王朝政权前有文王、武王开国兴周之丰功伟业,后有成王、康王搁置刑法不用却可以使得天下太平的原因啊。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战,所谓人者,推人士而破妖祥也。行军之际,或枭集牙旗,或杯酒变血,或麾杆毁折,惟主将决之。若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皆无疑也。唐武德六年,辅公祐反,诏赵郡王李孝恭等讨之。将发,与将士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座皆失色,孝恭自若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毋疑,此乃公祐授首之征也。”遂饮而尽之,众心为安。先是,贼将拒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奇兵绝其粮道。贼饥,夜薄孝恭,孝恭坚卧不动。明日,以赢兵扣贼营挑战,别选骑阵以待。俄而赢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薄战遂败。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祐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阴阳术数,废之可乎?靖曰:不可。兵者,诡道也。托之以阴阳术数,则使贪使恐,兹不可废也。太宗曰:卿尝言天官时日,明将不法,暗者拘之,废亦宜然。靖曰:昔纣以甲子日亡,武王以甲子日兴。天官时日,甲子一也,殷乱周兴,兴亡异焉。以此言之,可废明矣。然而田单为燕所围,单命一人为神,拜而祠之,神言“燕可破”。单于是以火牛出击燕,大破之。此是兵家诡道,天官时日亦犹此也。太宗曰:田单托神怪而破燕,太公焚著龟而灭纣,二事相反,何也?靖曰:其机一也,或逆而取之,或顺而行之是也。昔太公佐武王,至牧野遇雷雨,旗鼓毁折。散宜生欲卜吉而后行,此则因军中疑惧,必假卜以问神焉。太公以谓腐草枯骨无足问,且以臣伐君,岂可再乎?然观散宜生发机于前,太公成机于后,逆顺虽异,其理致则同。臣前所谓术数不可废者,盖存其机于未萌也。及其成功,在人事而已。(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赵郡王乘胜A破B其别阵C辅公祐穷D走E追骑F生擒之G江南H悉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妖祥,文中单指灾祸,与《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的“公姥”用法相同。B.集,文中义为止、停落,与蒲松龄《促织》中“则虫集冠上”的“集”意思相同。C.征,文中指预兆,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问征夫以前路”的“征”意思相同。D.假,文中指借助,与《苏武传》“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的“假”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战争中所说的“人战”,是指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如果战争是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就都无需疑虑。B.辅公祐在缺粮的情况下,乘夜进逼李孝恭的营垒,孝恭坚卧营中不动。第二天孝恭派赢兵挑战,不久赢兵退却,诱敌追击。C.李靖认为天官时日,明白事理的将领不会依托取法于它,愚昧的将领则会受到它的束缚限制,所以天官时日应该予以废除。D.散宜生想要占卜问吉然后行动,这是因为当时军中有了疑虑和恐惧的情绪,一定要向神明请教。姜太公却不同意他的看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将拒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奇兵绝其粮道。(2)然而田单为燕所围,单命一人为神,拜而祠之14.欧阳修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从两则材料中找出能够证明此观点的事实论据。【答案】10.CEG11.C12.C13.(1)辅公祐企图凭借险要的地形引诱唐军来战,孝恭坚守营垒不出战,但却暗中派奇兵切断了辅军的运粮道路。(2)然而田单被燕军围困时,田单命令一人假扮神,亲自拜祭他。14.①出征前,白酒突然变为血色,李孝恭巧妙地安定军心,最终克敌制胜。
②被燕军围困,田单命人假扮神灵,假借“神灵”的话鼓舞军心,最终反败为胜。
③牧野之战前,雷雨毁坏周军旗鼓,太公依然坚持伐纣,在甲子日灭商兴周。【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孝恭乘胜率军攻破辅军其余阵地,辅公祐力战不敌而逃,唐军追击的骑兵活捉了辅公祐,江南被完全平定。“赵郡王”作主语,“破”作谓语,“其别阵”作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宾语后断句,所以C处断句;“追骑”作主语,“生擒”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单独成句,所以EG处断句。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妖祥”为偏义复词,因为“破”的一定是灾祸,不能是祥瑞,也可根据后文“或枭集牙旗,或杯酒变血,或麾杆毁折”皆为凶兆来判断。“便可白公姥”的“公姥”也是偏义复词,因为“白”的是“姥”,而不是“公”。句意:通常是说发挥人的能动性,破除各种影响士气的迷信邪说。/就可以去禀告婆婆。B.正确。句意:遇到恶鸟停落主帅旗竿上。/原来小蟋蟀停落在鸡冠上。C.错误。意思不同。预兆;/行人。句意:这杯中的血色正是辅公祐将要被砍头的征兆啊!/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D.正确。借助;/非正式的、暂时代理的。句意:一定要借助占卜来向神请教。/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常惠。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李靖认为天官时日,……所以天官时日应该予以废除”错误。“废亦宜然”这句话是太宗的看法,并不是李靖的看法,李靖认为“天官时日”不可废除,从后文“此是兵家诡道,天官时日亦犹此也”可知。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拒险邀战”,凭借险要的地形引诱唐军来战;“坚壁”,坚守营垒;“绝”,切断。(2)“为……所”,被动句;“为神”,假扮神;“拜而祠”,拜祭。【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由原文“将发,与将士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座皆失色,孝恭自若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毋疑,此乃公祐授首之征也。’遂饮而尽之,众心为安”可知,出征前,白酒突然变为血色,李孝恭巧妙地安定军心,最终克敌制胜。由原文“然而田单为燕所围,单命一人为神,拜而祠之,神言‘燕可破’。单于是以火牛出击燕,大破之”可知,被燕军围困,田单命人假扮神灵,假借“神灵”的话鼓舞军心,最终反败为胜。由原文“昔太公佐武王,至牧野遇雷雨,旗鼓毁折。散宜生欲卜吉而后行,此则因军中疑惧,必假卜以问神焉。太公以谓腐草枯骨无足问,且以臣伐君,岂可再乎?然观散宜生发机于前,太公成机于后,逆顺虽异,其理致则同”可知,牧野之战前,雷雨毁坏周军旗鼓,太公依然坚持伐纣,在甲子日灭商兴周。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战争,所谓“人战”,通常是说发挥人的能动性,破除各种影响士气的迷信邪说。在出兵作战的过程中,遇到恶鸟停落主帅旗竿上,杯中酒变成血红色,或者指挥旗竿突然折断等怪异现象时,只有主将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军心士气才会安稳。如果发动的战争是以正义讨伐叛逆,以正直征讨邪曲,以贤能攻击愚顽,都应坚信胜利。唐朝武德六年,辅公祐举兵反唐,高祖李渊下诏命令赵郡王李孝恭等人率军讨伐。唐军进发前,李孝恭与将士们聚在一起宴饮,他命人取来一杯水酒,想要喝的时候,杯中白酒突然变成血红色,在座的将士们看了无不大惊失色,但孝恭却泰然自若地说:“祸福本无门径可入,只有人们自己才会召来。请大家不要疑惑,这杯中的血色正是辅公祐将要被砍头的征兆啊!”说完一饮而尽,将士们惊惧不安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两军对阵前,辅公祐企图凭借险要的地形引诱唐军来战,孝恭坚守营垒不出战,但却暗中派奇兵切断了辅军的运粮道路。辅公祐在缺粮的情况下,乘夜逼近李孝恭,孝恭仍然安卧营中不动。第二天,李孝恭派一些老弱残兵靠近敌营挑战,另外让卢祖尚率领骑兵列阵等待敌人来攻。不一会儿,孝恭所派的老弱残兵败退下来,辅军紧追不舍,气焰非常嚣张,与卢祖尚的骑兵相遇,被打得大败。李孝恭乘胜率军攻破辅军其余阵地,辅公祐力战不敌而逃,唐军追击的骑兵活捉了辅公祐,江南被完全平定。(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问:阴阳术数,废除它可以吗?李靖答:不可以。用兵本来就是一种诡诈的事情。假托阴阳术数,就可以驾驭驱使那些贪婪、愚昧的人,所以不可废除。太宗说:你曾说过天官时日,明智的将领是从不依托取法的,只有愚昧的将领才会受他的拘束,所以废除它也是应该的啊。李靖说:从前商纣王在甲子日亡国,而周武王在甲子日兴国。按天官时日,甲子日是一样的,但是殷商败乱周朝兴起,兴亡不同。由此来说,天官时日可以废除是很明显的了。然而齐将田单被燕军围困时,田单命令一人假扮神,亲自拜祭他,神说“燕军可以被打败”。田单于是用火牛阵攻击燕军,大败燕军。这就是兵家的诡诈手段,天官时日也和这一样。太宗问:田单假托神怪而击败燕军,太公焚毁蓍草龟甲而灭了商朝,这两件事做法相反,(但都获得成功,)这是为什么呢?李靖答:他们在善于抓住事物契机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或是采取了破除迷信的方法而取得成功,或是采取了利用迷信的方法而赢得胜利。从前太公辅佐武王伐纣,进军到牧野遇上雷雨,军旗战鼓都被毁坏了。散宜生想占卜问吉然后再行动,这是因为当时军中有了疑虑和恐惧的情绪,一定要借助占卜来向神请教。太公认为腐草枯骨不值得请教,况且武王凭臣子的身份去讨伐作为君主的纣王,怎能等待吉日再行动呢?然而散宜生提供了借助神灵的机会于前,太公见机行事焚毁著龟于后,虽然做法不同,但道理却是相同的。我在前面所说的阴阳术数不可废除,就是要在事情还没露出苗头时提供一个机会。至于事情的成功,还是取决于人的努力。(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黑龙江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公曰:“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用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材料二: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节选自苏洵《管仲论》)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开方A为事B君C欲适D君之故E十五年F不归G见其父母H此非人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指执掌、管理,与《劝学》中“用心躁也”的“用”意思不同。B.居,指过了(一段时间),与《周亚夫军细柳》中“居无何”的“居”意思相同。C.顾,指看,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思不同。D.意,指料想,与《促织》中“岂意其至此哉”的“意”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年迈,居家养病,齐桓公向管仲询问管仲之后的人事安排,管仲认为君主最了解臣子,让齐桓公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人选。B.齐桓公询问竖刁、开方、易牙能否胜任国政,得到了管仲否定的答复,但在管仲死后,他就任用了竖刁。三年之后竖刁等人作乱,齐桓公也因此死去。C.苏洵指出一个国家的安定或者动荡都有源头,他把齐国强大安定的功劳不归于管仲,而归于鲍叔牙,把齐国动荡的罪责不归于竖刁等人,而归于管仲。D.材料二认为,想要阻止竖刁等人掌权,管仲应该趁自己执政的时候,杀死竖刁等人,以斥退小人,否则当他不在位时,这些人就会执政。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2)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14.齐桓公为什么在管仲死后重用竖刁等人?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答案】10.CEH11.C12.D13.(1)最终被臣下所杀,从而丧失了好名声,被天下人讥笑,为什么?(2)(假如)趁着齐桓公问他的机会,推举天下贤能的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即使死了,齐国也不能算是没有管仲。14.①齐桓公沉溺于声色,只有竖刁等人才能满足他的欲望。②在管仲生前,他们受到管仲的压制得不到重用。③于是,在管仲死后,齐桓公就重用了竖刁等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开方为了侍奉君主,为了想迎合君主的缘故,十五年不回去看他的父母,这不合人之常情。“为事君”是介宾结构,C处断开;“欲适君之故”是动宾结构,后面E处断开;“此非人情也”是判断句,其前断开,即H处断开。故选C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执掌、管理;因为。句意:管仲老了,不能执政,安居在家。/因为它的心浮躁。B.正确。句意:过了一年多。/过了没多久。C.“顾,指看”错误,应是“不过、但是”。不过、但是;顾忌。句意:但是任用他们的,却是齐桓公。/做大事不顾忌细枝末节。D.正确。句意:我料想管仲将会推举天下贤能的人来回答齐桓公。/难道能料想他落到这样的结局吗?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想要阻止竖刁等人掌权,管仲应该趁自己执政的时候,杀死竖刁等人,以斥退小人”错,根据材料二“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可知,材料二认为小人是去不尽的,并不主张杀死竖刁等人。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卒”,最终;“见……于”,被;“灭”,丧失;“为天下笑”,被动句。(2)“因”,趁着;“举”,推举;“自代”,宾语前置,代自;“虽”,即使。【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可知,齐桓公沉溺于声色,只有竖刁等人才能满足他的欲望。由“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可知,在管仲生前,他们受到管仲的压制得不到重用。于是,在管仲死后,齐桓公就重用了竖刁等人。参考译文:材料一:管仲老了,不能执政,安居在家。桓公去问他说:“您在家病着,假若不幸一病不起,政事移交给谁?”管仲说:“我老了,经不起问事了。虽然这样,我听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亲。您不妨试着按自己想法来决定吧。”桓公说:“竖刁怎样?”管仲说:“不行。人之常情没有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您忌妒而爱好女色,竖刁把自己阉割了来管理宫内事务。他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爱惜君主呢?”恒公说:“既然这样,那么卫公子开方怎么样?”管仲说:“不行。齐、卫之间不超过十天的路程,开方为了侍奉君主,为了想迎合君主的缘故,十五年不回去看他的父母,这不合人之常情。他连父母都不亲近,还能亲近君主吗?”桓公说:“既然这样,那么易牙怎么样?”管仲说:“不行。易牙为您主管伙食。您不曾吃过的只有人肉,易牙蒸了儿子的头进献给您,这是您知道的。人之常情没有不怜爱自己孩子的,现在蒸自己的儿子作为您的饭食,他连儿子都不怜惜,又怎能怜惜君主呢?”过了一年多,管仲死,桓公便任用竖刁。竖刁掌管政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领易牙、卫公子开方以及大臣趁机作乱。桓公在南门寝宫守卫房屋里饥渴而死,死后三个月没人收葬,尸体上的蛆虫爬出门外。所以,桓公的军队横行天下,桓公身为五霸之长,最终被臣下所杀,从而丧失了好名声,被天下人讥笑,为什么?是不听管仲忠告的过错。材料二: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而是一定有它成功的缘由;灾祸的发生,不是发生在发生之日,也一定有它发生的征兆。所以,齐国的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牙。谈到那齐国的动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他们固然是扰乱国家的人,但是任用他们的,却是齐桓公。有了虞舜,然后才知道要流放四凶,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要杀掉少正卯。齐桓公又是什么样的人呢?使齐桓公得以任用这三个人的,却是管仲。管仲生病的时候,齐桓公问他谁能继他为相。在这个时候,我以为管仲将会推举天下贤能的人来回答齐桓公。可是他在谈话中只是说: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的所作所为不合人情,不可以亲近他们罢了。唉!管仲以为齐桓公果真能不任用这三个人了吗?管仲和齐桓公相处多少年了,也应当知道齐桓公的为人了吧?齐桓公每天沉湎于声色歌舞,如果不是这三个人,那么他的欲望就无法得到满足。这三个人当初所以不被重用,只是因为有管仲在啊。一旦没有管仲了,这三个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他临死时说的话,就可以束缚住齐桓公的手脚了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个人,而怕没有管仲。有管仲在,这三个人不过是三个普通人而已。如果不是这样,像这三个人一样的人天下难道还少吗?即使齐桓公侥幸听取了管仲的意见,杀了这三个人,但是其余的那些人,管仲能全部点出来,把他们都去掉吗?唉!管仲真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不知道根本的人。(假如)趁着齐桓公问他的机会,推举天下贤能的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即使死了,齐国也不能算是没有管仲。这三个人有什么可怕的?不说,也是可以的。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曹玮之守秦州也,州之西,立文盈关。关之所在,最为要害;关之左右,皆蕃俗也。玮以恩信结之,咸为之用,故秦州每岁出兵,以守文盈关而已。秦州所守既寡,则州兵虽少而用足,粮草可以自给。自后帅臣守其旧规,不改增。文盈之西九十里,号张小哥族,亦名张遵。旧与邻族有怨而本帐兵马衰耗常乞纳土秦州前后帅臣皆以难守不许。及范翔作陕漕,权知秦州,遂许之,发兵城其地,建于古渭州。城既立,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余家皆在城中,翔亦亲至其地,犒设其族。蕃人相约出兵截杀渔、翔等,翔等微知其语,犒设之日,晚还文盈。次日兵起,求翔不得,遂于中路筑城,截杀商贾及修城兵民共五六十人。道路隔绝,贼兵居其间,粮道断绝,城中无食。朝廷使张昪知秦州,刘涣、郭恩领兵苦战,攻破中路贼城。朝廷犹不能弃古渭,但罢不为州,置寨主、监酒二人,每季轮一将兵守之,张氏世袭蕃巡检。然自文盈至古渭九十里,其间但通一路,路旁即是界濠。秦州每岁支移省税应付古渭,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张氏既与蕃族不和,雠秦之兵,日向秦州驻劄①,当与同其患难,于张氏则便,而秦州实无所利也。(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材料二: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②,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节选自《说将·将材》)【注】①驻:同“驻扎”;割,zhā。②疆埸:指战场;埸,yì。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旧与邻族A有怨B而本帐兵马C衰耗D常乞纳土E秦州F前后帅臣G皆以难守H不许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指筑城,与《过秦论》中“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中的“城”词义和用法相同。B.微知,指暗中打探得知情况,其中的“微”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词义不同。C.苟免,指苟且免于损害。临事不苟且偷生,不为了利益而屈服,这样的将帅可谓坚守道义。D.殿,指最后。殿后,行军时走在最后,古代撤军时常安排轻骑兵殿后保护主力不受到追击。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玮守秦州时,非常善于搞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扼守险要的文盈关,以寡御众。B.范翔守秦州时,同意张遵率部归附朝廷,并派知州刘渔在古渭州治所筑城,扩大朝廷领土。C.在张昪守秦州时,刘涣、郭恩率军攻破阻挡在文盈关与古渭州间的蕃人城池,清除了障碍。D.《说将·将材》中把将材分为九类,一名优秀的步将需要武艺高强,气势超群,能巩固疆埸。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2)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14.材料二中说“将材有九”,试据此评价曹玮具备哪些为将才能?(3分)10.BDF11.A【解析】“发兵城其地”中的“城”是动词,筑城;“金城千里”中的“城”是名词,城郭、城墙。12.B【解析】范翔派兵筑城,然后命知州刘渔到城中办公。13.(1)而秦州缺粮就要出高价买粮,从此秦州开始困窘。(2)身居高位但不骄慢,功绩卓著但不自恃,贤德高尚而能居于人下,个性刚直又能包容他人。14.①所带兵寡,扼守要害,可谓智将;②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可谓猛将;③关之左右皆为蕃俗,结以恩信,可谓仁将;④兵力不足,不贪图开疆拓土,确保边疆稳定,兵少而用足,粮草以自给。(能归纳3点,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文本一曹玮驻守秦州,在秦州之西,设文盈关。关隘设在最要害的地方;关隘的左右,都是外族人居住,曹玮用恩德信义结交他们,这些外族人都能为他所用,所以秦州每年用兵,只把守文盈关而已。秦州所守卫的区域少,州兵虽然少但用度充足,所需粮草可以自给自足。从此以后的将军官员遵守他的老规矩,不改变,不增加。文盈以西九十里,有个名为张小哥的部族,也称张遵。过去与邻近的部族有仇怨,并且自己手下的兵马不足,多次请求归附秦州,而秦州的前后几任将军和官员都因为当地难驻守而没有答应。等到范翔担任陕州转运使,暂时代理掌管秦州,就答应了张遵的请求,调集军队在他们所在之地筑城,建在古渭州。城建成后,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多户都住在城中,范翔也亲自到那里犒劳他的部族。与张遵有仇的蕃人约定出兵截杀刘渔、范翔等人,范翔等人暗中得知他们的计谋,犒赏当天,晚上就回到文盈关。第二天,蕃人起兵,没有抓到范翔,于是在半路筑城,截杀过往的商贾及修城士兵民工一共五六十人。道路断绝,贼兵守在文盈关与新城之间,向新城运送粮食的道路断绝,城中没有食物。朝廷派张昪管理秦州,刘涣、郭恩率领军队苦战,攻陷贼人在中路所建造的城。朝廷还是不能放弃古渭,只是不再设置州,设置寨主、监酒二个职位,每季度轮换一人带兵驻守,张氏世袭蕃巡检之职。但是从文盈到古渭九十里,中间只通一条路,路旁就是界濠。秦州每年运送钱粮供给古渭,而秦州缺粮就要出高价买粮,从此秦州开始困窘。张氏既然与蕃族不和,联合秦州的军队,一天天地向秦州靠近驻扎,如果秦州与他共患难,对于张氏部族有利,而对于秦州确实没有什么好处。文本二将帅的才干,可以分为九种类型:用自己的德行引导教育部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动,知道部下饥寒,明察他们的辛劳疾苦,这样的将帅被称作仁将。临事能不苟且而免于损害,不被利益所屈服,宁愿为荣誉献身,也不屈辱求生,这样的将帅被称作义将。身份高贵但不骄横,打了胜仗又不自恃功劳,贤德而能谦逊待人,性情刚直又能包容他人,这样的将帅被称作礼将。作战变化莫测,行动处置变化多端,身处逆境能转祸为福,面临危险又出奇制胜,这样的将帅被称作智将。对有功之人以重赏,对有过之人以重罚,奖赏不拖延,惩罚不区分地位高下,这样的将帅被称作信将。身手矫捷,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气概能胜过千夫,长于掌控战场的局势,又擅长剑戟,这样的将帅被称作步将。能攀高山,走险地,骑射如飞,进攻时身先士卒,撤退时在队伍后面殿后,这样的将帅被称作骑将。气盖三军,蔑视强敌,对小的战役小心谨慎,面对强大的敌人则愈战愈勇,这样的将帅被称作猛将。遇见贤人好像自己觉得比不上,从谏如流,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被称作大将。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帝从之,令民入粟于边,拜爵各以多少级数为差。错复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郡县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愈勤农,大富乐矣。”上复从其言,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将何以劝焉?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七》)材料二: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故轻治不可以使之。奚谓轻治?其农贫而商富,故其食贱者钱重,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故曰: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则民不得无田,无田不得不易其食。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故民之力尽在于地利矣。(节选自《商君书·外内》)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圣王在A上而民不冻B饥者C非能耕D而食之E织F而衣之也G为开其资H财之道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官,朝廷、官府,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的“县官”意思不同。B.幸,敬辞,表对方行为使人感到幸运,与《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的“幸”意思不同。C.窃,私下,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的“窃”意思相同。D.地利,土地生产,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的“地利”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晁错认为,百姓都是很希望能得到高等爵位和免除罪罚的,若以此来促使百姓缴纳粮食给边塞,那么不到三年,边塞的粮食一定很多了。B.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命令百姓向边塞缴纳粮食,使得边塞粮食充足,能够支撑五年;晁错便又建议命令百姓转而向郡县缴纳粮食。C.汉文帝曾多次颁发诏书来鼓励百姓从事农耕,但未见成效,他认为这是因为官员没有尽心尽力地接受他的命令,而且他们并不顾惜百姓。D.材料二指出,粮食便宜,农民就贫穷,钱贵重,商人就富有;如果不约束工商业,手工业者就会获利,不从事农耕而游荡求食的人就会增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武术、健美操教学与实践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词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三化学人教版】6.1.1金刚石、石墨和C60
- 口腔健康教育科普
- 妊娠剧吐护理与营养指导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线性代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食品添加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纳税筹划》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有机化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景观合同样本
- 氧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 GB 2811-2019头部防护安全帽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各类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课件
- 发动机机械系统2.0升ltg-9.66维修指南车下
- 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含2022年新增和修订部分)
-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之小雪课件
- 草沙障施工方案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课件
- 输尿管结石护理查房PPT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化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 先秦两汉散文(2)概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