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实验中学昆明湖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_第1页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昆明湖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_第2页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昆明湖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_第3页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昆明湖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_第4页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昆明湖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云南师大实验中学昆明湖校区九年级(上)开学

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今天你所在考场的大气压约为2×IO5Pa

B.一个初中生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大约为50N

C.一个初中生将两个鸡蛋举高Im做功约为1/

D.一个初中生ITn出跳绳的功率约为4000”

2.图甲是一种手工艺品,由竹筒G4、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

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活塞”如图乙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3.校园艺术节上,一群穿红色裙子的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背景是明亮的LED大屏播放着精

美的画面,将演出场景烘托得异彩纷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LED大屏不属于光源

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反射了红光

C.LED大屏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观众能从各个角度看到演员,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4.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一

毛巾

实验二

木板国

A.甲图:该实验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乙图:用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证明了分子间有空隙

C.丙图:通过该实验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D.丁图:该实验说明浮力大小随物体浸没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据g=ION"g可知Ikg=ION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C.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詈=白

T∏2V2

D.需的物理意义是每做1/的功所需要的时间,因此看也可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6.云南运动员杨洪琼在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女子坐姿比赛的

三个项目中都拿到了冠军,成为首个在一届冬残奥会上拿到三枚

金牌的中国运动员,如图是杨洪琼正在比赛的场景,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雪橇滑过后雪地上留下两条划痕,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匀速直线滑行时,雪橇的重力与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杨洪琼匀速直线滑行时,她所受合力为零

D.冲过终点后杨洪琼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由于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7.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u-t

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

尸Nv∕m-s

θ246t!s

A.Os到第2s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V

B.第2s到第4s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C.在第3s时,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6N

D.第4s到第6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8W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8.如图所示,粗糙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于水平面上,小球由

A点以速度"沿轨道滚下,经过右侧等高点B后到达最高点C。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球从4点到B点,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B.小球在4、B两点具有相同的机械能

C.小球在4、B、C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立<VB=VA

D.整个过程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

9.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90N的物体,IOs内物体被匀速提升5τn,拉力尸

为4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1.5m∕s

B.动滑轮的重力为50N

C.拉力的功率为40W

D.当物重增加到12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高到80%

10.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甲、乙两种不

同液体,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插入甲、乙两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容

器内液面高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密度大小关系是:P甲>P乙

B.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P尹<Pz

C.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大小关系是:F甲<F乙

D.密度计在甲、乙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浮甲=F浮乙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0分)

II.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与图中(选填“4”

或"B")相似,他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构成的。

12.每年初冬,红嘴鸥从海拔约450米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飞越

俄罗斯,来到海拔约2000米的春城昆明,春城昆明与西伯利亚贝

加尔湖相比,昆明的大气压强(选填“更大”、“更小”或

“相同”)。如图所示,观察到红嘴鸥滑翔时翅膀呈现出“凸”形,

此时,红嘴鸥翅膀上表面的流体压强(选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下表面的流体压强。

13.如图所示,将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一一“雪容融”立放在水平雪

地上,它对水平雪地的压强为2000Pa,表示的物理含义。若此“雪容融”

与水平雪地的接触面积为0.05r∏2,则此“雪容融”的质量为kg。

14.小云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

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可以制成—(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若在

蜡烛和透镜间放上近视眼镜片,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在

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15.制作傣味食物调料的柠檬夹如图甲所示,其工作原理如图乙。其中。力=WB,当F?=8N

时,Fa=N,它属于杠杆(不计柠檬夹自重)。

16.海水跃层也称“跃变层”,它是指海水在竖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如

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则被称为“海中断

崖”。若潜艇在水下航行过程中,突遭海中断崖,潜艇会急剧掉向海底,称为“掉深”。大

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m,若潜艇不受控制地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

压力破坏,造成事故。我国潜艇曾经也碰到过“掉深”的情况,当时艇长立即发出命令:“向

所有水柜供气!”。当所有水柜开始供气时,“掉深”有所减缓,但潜艇依然继续下沉,直至

3分钟后,“掉深”终于停止,深度计开始缓慢回升.

(1)当潜艇遇到“海中断崖”时,潜艇所在深度处的海水密度突然变小,因此潜艇所受到的浮

力大小突然(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自身重力,此时潜艇受到的合力方

向为(选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导致潜艇急剧下沉。

(2)“向所有的水柜供气”的目的是(选填“增大”或“减小”)潜艇自身的重力。

(3)当所有水柜开始供气时,潜艇“掉深”有所减缓,但不会立即停止,这是因为潜艇具有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7.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18.木块在水平向右的拉力尸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如图中画出木块在水平方向的受

力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19.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

(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①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长短除了与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有关外,你认为还应该

与小车的有关(写出一个即可);

②每次实验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的目的是O

③实验现象是:同一小车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滑行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④根据实验现象,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如果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

(2)事实上“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

①伽利略经过如图1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

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图2中各实验推理的先后顺序应为:

(用字母表示)。

②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

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o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在地球上

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如图3声现象的探究中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固体B.探究音调与C.探究真空D.探究响度与

是否传声频率的关系是否传声振幅的关系

图3

20.物理课上小明做了“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以下是他的操作过程:

甲乙丙丁

(1)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

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调节;

(2)如图乙所示,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为g;

(3)用图丙和丁所示的方法测出小石块的体积,则小石块的密度为g/cm3;

(4)实验完毕,小明在整理器材时发现20g的祛码有磨损,则他测量的小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o

21.小雨同学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压强计通过U形管两支管的液面来反应液体压强的大小,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

(2)组装好的压强计上的U形管(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3)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支管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她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

的情景,调节的方法是(选填“力”或"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A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4)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雨将金属盒先后浸入乙、丙两杯液体中,她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

于是认为乙杯中盛的液体密度较大,她的结论是的(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5)在乙杯中,保持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转动金属盒中橡皮膜的朝向,发现U形管两

支管液面不变,说明同一深度的同种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6)小雨在此基础上做了如图丁所示拓展实验。她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倒

入水,底端橡皮膜向下凸起,然后将装有水的玻璃管缓慢插入装有某种液体的烧杯中,直到

橡皮膜变平,此时测出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为阳,橡皮膜到烧杯中液面高度为殳。据图丁可

知该液体密度PP次(选填或“=")。用小雨测得的物理量推导出该液体

密度的表达式(水的密度用P水表示)。

22.小王和小孙在云大附中物理实验室发现了两个有意思的实验装置。图甲所示的实验常用

来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图乙所示的实验常用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但小王觉得图乙现象

也可能是大气压力把两块铅柱挤压在一起使之难以分开。于是小孙利用如图中器材进行以下

操作,若出现现象,则说明小王的想法不正确。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23.某次森林火灾使用了如图所示的飞机进行扑救,该飞机蓄满水后总质量54.5K为检测飞

机性能,先后进行了模拟灭火和水面滑行测试。在灭火测试中,飞机盘悬在火场上方15Om处,

将所蓄的水分次投下,每次投质量为30Okg的水,用时20s到达地面。在水面滑行测试中,飞

机在水平面上以IO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滑行了60s,若飞机发动机牵引力的总功率始终保持

6

2.5×IOIVo(P次=1.0X103∕cg∕τn3)求:

(1)飞机蓄满水静止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

(2)每次投下的水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3)飞机在水面沿直线匀速滑行时,飞机所受的牵引力。

24.如图所示,一水平桌面上有一盛有水的圆柱形薄壁容器,侧壁上固定了一块

水平挡板,挡板的体积忽略不计。挡板下方有一个体积为IX10^4m3,重为0.7N

的实心小球,此时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6XIO3Pa,已知水的密度为1.0X

103kg∕m3,求:

(1)容器中水的深度;

(2)挡板对小球的压力;

(3)撤去挡板后,小球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

A、一个标准大气压值约为1XIO5Pa,考场里的大气压约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初中生的重力约为500N,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约为500N,故B不符合题意;

C、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举高Irn,克服重力做功约为W=Gh=INXnn=1/,故C符合题

意;

D、初中生体重大约为500N,每分钟大约跳120次,每次上升高度约为0.06小;则他跳绳过程中克

服重力做的总功约为〃=nGh=120X500NX0.06m=36007,

他跳绳的功率约为P=;=嘤叟=60勿,故。不符合题意。

t60s

故选Co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

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

选项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4、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8、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故8正确;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故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响度,故C错误;

。、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是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哨音的音调,故£>错误。

故选: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3)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声音的

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本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多个知识点,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

错。

3.【答案】B

【解析】解:人明亮的LED大屏播放着精美的画面,说明LEn大屏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故A

错误;

3、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故8正确;

C、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的,故C错误;

。、银幕用粗糙的幕布,为了使光射到粗糙的幕布上时发生漫反射,以便观众从各个方向都能看

到银幕上的像,故Z)错误;

故选:Bo

(1)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各种色光:

(3)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4)-∙束平行光射向物体的粗糙表面,经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

射叫做漫反射。

本题考查了光源、物体的颜色、漫反射、光的三原色,属于基础题。

4.【答案】4

【解析】解:4、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悬挂静止的物体的细线沿竖直方向。故A正确;

8、黄豆与芝麻混合实际上是物质的形态、体积不同的表现,不像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就能说

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C图压力大小不一定,无法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故C错误;

。、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液体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都不变,则浮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

变,而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不同,得出浮力和浸没深度无关,故。错误。

故选:Ao

(1)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黄豆与芝麻混合实际上是物质的形态、体积不同的表现,不涉及分子,像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

减小就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又两个,探究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4)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液体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都不变,则浮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而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不同,得出浮力和浸没深度的关系。

解课本上实验的设计思想,步骤,并掌握实验结论,这些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4、质量和重力不是同一个物理量,不能说等于,故4错误;

8、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就是两者之比得到一个定值,这个定值就是速度,所以为匀速直线运动;

故B不符合题意;

C、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样的,所以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C不符合题意;

D、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P=

的物理意义是每做U的功所需要的时间,因此P=

也可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A、质量和重力不是同一个物理量;

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大小是确定的,与路程和时间无

关;

C、对同种物质而言,密度相同,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本题考查了对密度、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的大小、功率的理解,综合性较强。

6.【答案】C

【解析】解:4雪橇滑过后雪地上留下两条划痕,这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故A错误;

B.当运动员匀速直线滑行时,雪橇的重力与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

错误;

C杨洪琼匀速直线滑行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合力为零,故C正确;

D冲过终点后杨洪琼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由于她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故。错

误。

故选C0

(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3)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其受到的合力为0;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时,

其受到的合力不为0;

(4)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不是力。

此题以冬奥会项目为材料,考查了重力、惯性、运动状态的判定、合力的大小等知识点。

7.【答案】C

【解析】解:

A、由图丙可知,OS到第2s物体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故拉力不做功,即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07,故4正确;

8、由图丙可知,第2s到第4s物体处于加速状态,即非平衡状态,故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

正确:

C、由图乙可知,物体受到的拉力为6N,而由图丙知,物体在第3s的状态为加速状态,故摩擦力

小于拉力,即摩擦力小于6N,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物体在第4s到第6s受到的拉力为4N,由图丙可知,物体在第4s到第6s处于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速度为2m∕s,故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P=y=γ=Fv=4∕V×2m∕s=8IV,

故。正确。

故选C。

A、由图丙可知,Os到第2s物体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故拉力不做功;

8、由图丙可知,第2s到第4s物体处于加速状态,即非平衡状态,故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C、由图乙可知,物体受到的拉力为6N,而由图丙知,物体在第3s的状态为加速整体,故摩擦力

小于拉力;

。、由图乙可知,物体在第4s到第6s受到的拉力为4N,由图丙可知,物体在第4s到第6s处于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速度为2m∕s,根据P=苫=R=FD得出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本题考查功和功了得计算,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

8.【答案】BCD

【解析】解:4、小球从A点到B点,动能的减少量=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故A正确:

8、小球在4、B两点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动能不相等,机械能不相等,故B错误

C、小球在4、8、C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女<外<以,故C错误;

。、整个过程重力和摩擦力都对小球做功,故。错误.

故选:BCD。

(1)小球从4点到B点,动能的减少量=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3)小球从A到C。速度先增大后逐渐减小;

(4)小球从轨道上从4运动到C,重力和摩擦力均做功。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机械能及其转化。

9.【答案】AD

【解析】解:

A.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ι=3x5τn=15nι,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粤=l∙5τn∕s,故A正确;

tIOS'

员不计摩擦及绳重,由F=;(G+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G动=”一G=3X40N-90N=30N,

故8错误;

C拉力做的总功W总=Fs=40NX15πι=600/,拉力的功率p=%=幽=60W,故C错误;

tIOS

。不计摩擦及绳重,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为总功,

则物重增加到12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r×100%=,息F×100%=-ξ-X

W总(G+G动WG+G动

10°%=就缪;x100%=80%,故0正确。

120/V+30/V

故选:ADo

(1)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s=n九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再根据I;=:求出绳

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2)不计摩擦及绳重,根据F=;(G+G动)求出动滑轮的重力;

(3)根据W=FS求出拉力做的总功,利用P=/可得拉力的功率;

(4)不计摩擦及绳重,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为总功,

根据W=G九和〃=WLXIO0%求出物重增加至U12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速度公式和绳子自由端拉力公式、做功公式、功率公式、机械效率公式

的应用,明确有用功和总功的含义是关键。

10.【答案】BCD

【解析】解:D、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的重力,即尸浮=G,密度计在

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即F用=F,;故。正确。

F浮

ABC,密度计在甲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在乙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P液=#可知

P甲<^P乙,故A错误;

容器内液面高度相同,由P=P滋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尹<PN,故B正确;

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F=PS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大小关系是:F甲VF乙,故C正确;

故选:BCD。

D、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的重力,即产浮=G,据此分析。

F浮

ABC,密度计在甲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在乙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P族=/可知两

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容器内液面高度相同,由P=P〃九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根据F=PS可知容器底部

受到的液体压力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Il.【答案】B电子

【解析】解:核式原子结构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

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做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故答案为:B;电子。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理论,他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几乎全部质量

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做圆周运动,据此回答问题。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的知识,考查是基础知识,记住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即可答题,是一

道基础题。

12.【答案】更小小于

【解析】解;(1)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的海拔约450米,春城昆明的海拔约2000米,昆明的海拔高度

更高,所以昆明的大气压强更小;

(2)红嘴鸥滑翔时翅膀呈现出“凸”形,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在相同时间内,空气通过

红嘴鸥翅膀上表面的气流路程较长,流速大,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上表面的流体压强小于下

表面的流体压强。

故答案为:更小;小于。

(1)大气压强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大气压越低;

(2)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13.【答案】每平方米雪地上受到“雪容融”的压力为200ON10

【解析】解:(1)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1Pa=IN/m2,

故“雪容融”对水平雪地的压强为2000Pα,表示的物理意义为每平方米雪地上受到“雪容融”的

压力是2000N;

(2)由P=(可得,“雪容融”对水平雪地的压力为:

F=pS=2000PaX0.05m2=100/V,

“雪容融”对水平雪地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即:G=F=100/V,

“雪容融”的质量为:H*=瑞LQkg。

故答案为:每平方米雪地上受到“雪容融”的压力为2000N;10。

(1)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IPa=lN∕m2,由此可知200OPa的

物理意义;

(2)由p=5求得“雪容融”对水平雪地的压力;“雪容融”对水平雪地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由

此可知“雪容融”的重力大小,根据G=Tng求得它的质量大小。

本题考查压强的物理意义及压强公式、重力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14.【答案】照相机右

【解析】解: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若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上近视眼镜片,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推迟

光线会聚成像,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照相机;右。

(1)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

成的;

(2)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5.【答案】2省力

【解析】解:由图可知,支点是。点,Fl为动力,尸2为阻力,OA=40B,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ILI=F2乙2得,F1×0A=F2×0B,解得,FI=^=,=竽=2N,

由题知,该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它属于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2;省力。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Fl大小;杠杆分为三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费

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和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

离不费距离)。

本题考查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力的大小、杠杆的分类等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16.【答案】小于竖直向下减小惯性

【解析】解:

(1)根据“海中断崖”现象可知,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因此由F浮=PgV郁可知,

海中断崖的海水密度变化会造成潜艇受到的浮力减小,当竖直向上的浮力小于竖直向下的重力时,

此时潜艇受到的合力方向为竖直向下,导致潜艇急剧下沉潜水艇会下沉;

(2)潜艇能够在海底自由的上浮和下潜靠的是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向所有的水柜供气”的目

的是排出水柜内的水,减小自身重力,使潜艇快速上浮;

(3)实施高压供气、关闭各种阀门后,潜艇掉深有所减缓;由于潜艇具有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所以不会立即停止。

故答案为:(1)小于;竖直向下;(2)减小;(3)惯性。

(1)根据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被称为“海中

断崖”。结合产浮=pg”判断出浮力的变化,根据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判断出合力的方向;

(2)当主水柜排空海水,潜艇获得预备浮力,此时潜艇上浮到海面上。当主水柜注入海水,潜艇失

去预备浮力,此时潜艇下潜到水下;

(3)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此题综合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及惯性知识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

合性较强的题目,关键能够仔细阅读材料•,理解相关知识。

17.【答案】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4、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4、B',用虚线连接4、B'即为AB

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

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48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

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18.【答案】解:由题知I,木块在水平向右的拉力户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与

水平向右的拉力F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作用点可都标在重心上,据此按力

的示意图要求画出这两个力,且两条线段长度相等。如图所示:

【解析】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分析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再按要求画图。

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是平衡力的长度要相等。

19.【答案】初速度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小匀速直线运动ACB没有对静止物体不

受力时的情况做出描述不能C

【解析】解:

(1)①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长短,可能与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

的初速度、小车的质量等有关;

②每次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

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③由实验现象可知:同一小车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滑行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④根据实验现象,可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为零,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①结合伽利略的结论,他所进行各实验和推理应该是先有空气阻力、斜面粗糙,再推理出无空

气阻力、斜面光滑的情况,并依次降低斜面的倾斜程度,因此其先后顺序应该是ACB。

②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不够全面,即笛卡尔没有对静止物体不受力时的情况

做出描述。

(3)因为在地球上不受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牛

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

在图3声现象的探究中,探究真空不能传声时,绝对的真空我们无法直接获得,最终的结论是推理

得出的,因此运用该方法的是C。

故答案为:(1)①初速度;②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③小;④匀速直线运动;(2)①ACB;

②没有对静止物体不受力时的情况做出描述;(3)不能;Co

(1)①摩擦力、初速度、质量等都可能影响小车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

②在实验时应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③由实验现象可得出摩擦力对滑行距离和速度的影响;

④根据实验现象进一步推理得出当小车所受阻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

(2)①根据实验得推理过程,应该是先有空气阻力、斜面粗糙,再推理出无空气阻力、斜面光滑的

情况。据此判断;

②在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时,应包括静止和运动两种不同的情况;

(3)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用到了科学推理法,据此分析选项中的实验所用到的方

法。

本题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考查了实验方法的运用、现象的描述、结论的得出等,

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力学重点实验。

20.【答案】右51.42.57偏大

【解析】解:

(1)由题意知,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偏左,

说明右盘偏轻,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由图乙可知,小石块质量m=30g+20g+1.4g=51.4g;

(3)由图丙和丁所示的方法可知小石块的体积U60mL-40mL=20mL=20cm3,

则小石块的密度P=≡=微得=2.57g/cm3-.

(4)天平的20g祛码磨损了,使用20g祛码测量物体质量时,导致质量测量值偏大,由P=费知,测

量的小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大。

故答案为:⑴右;(2)51.4;(3)2.57;(4)偏大。

(1)根据天平称量质量前调节平衡的方法解答;

(2)小石块的质量等于祛码质量与游码对应的质量的和;

(3)根据图丙和图丁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小石块的密度;

(4)天平的祛码磨损了,导致质量测量值偏大,通过密度计算公式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密度的计算、实验数据的偏差分析,属于基础题。

21.【答案】高度差转换不属于B不可靠相等水

【解析】解:(1)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是运用了转换

法;

(2)压强计上端不都是开口的,故不属于连通器;

(3)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

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8;

(4)因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与所处深度均有关,故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强

计的金属盒所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而由图中乙和丙可知,乙图中深度深,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大,液体内部的压强大,不能判断出液体密度的大小,故无法判断哪种液体的密度较大,故小雨

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5)保持金属盒在此深度不变,转动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不变,说明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6)橡皮膜的表面相平时,液体对其向上的压强与水对其向下的压强相等。即:P=P水,

液体的压强和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有关,因为/11>电,所以P>P水,

利用测得的液体深度殳和其密度P,表示出P;即:P=PQh2,

同理表示出P水,即:P水=P水ghι,

两者相等即:pgh2=P水gh],

由此可以求得液体的密度:P=/P水。

故答案为:(1)高度差:转换;(2)不属于;(3)8;(4))不可靠;(5)相等;(6)>;*p忒。

(1)本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不容易观察到,因此用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

部压强的大小,这用到了转换法:

(2)上端开口,底部相互连通的容器是连通器;

(3)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

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U形管两端的

液面就是相平的;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5)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6)当橡皮膜不再发生形变时,说明其受到的玻璃管中水对其向下的压强与烧杯中液体对其向上的

压强相等。通过两者压强相等,结合液体压强的计算,利用水的密度的表示出液体的密度。

本题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