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1页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2页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3页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4页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模板: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分析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及指代义。深层含义:标题的修辞义,双关义;揭示主旨;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答题模板: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文章标题的作用/好处、表达效果(为什么以xx为标题)。①(内容上)交代写作对象,渲染环境,提示背景,概括主要内容,情节。②(结构上)是文章线索。③(形式上)同词新颖别致;疑问句式,引人深思;设直悬念,吸引读者;格式新颖,条理清晰(小标题)。④(情感上)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寄托……感情,奠定感情基调。⑤(主旨上)作为文章的文眼,含蓄/形象地揭示文章中心,点明/暗示……主旨。 ⑥(写法上)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 ⑦(标题风格)准确鲜明、含蓄巧妙,简洁凝练、意味深长。 答题模板: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十深层含义)+作用(以上①②③④⑤⑥⑦中的一点或几点)。4、文章标题xx能否改为另一标题?答题模板:①表态。(一般情况)标题不能改。②分析原标题的作用(内容上写了……,结构上……,表达了……主旨,运用……手法四个角度)、 ③改换后,新标题没有这种效果,所以不能改。5、段落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1)结构方面的作用:总结全文,引起下文;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完整。(2)内容方面的作用:开篇点题,提示文章中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下文埋伏笔或者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描写景物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点名文章中心。中间段常见的作用:1.结构上:①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内容,引起下文……内容);②引出下文(为下文......内容做铺垫);照应前文;③推动情节发展。照应标题或前文;2.内容上:①交代了……内容(原因、背景、环境.……);②与上文或下文的……情节形成对比,突出主题。(表达了……情感,点明了……中心。)备注:如果是插叙或环境描写就按照插叙或环境描写的作用去回答。结尾段的作用:分析结尾段的作用时,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内容方面——段落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表达感情、点明中心(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塑造人物等方面有何作用,对读者阅读有无特殊效果(如发人深省之类)。(2)结构方面——呼应前文、收束全文、照应标题等。6、语言赏析类的题(总)【点睛】思路和方法较为明确:一般围绕“写法➕内容➕效果➕感情”【答题】①修辞手法+效果+表达作用+表达情感。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效果),描写了……(表层内容),表现了……(深层作用)。②描写方法+生动形象、细致传神+具体内容+表达效果。句子运用了……描写方法,生动形象、细致传神地表现了人物……(心理、处境),表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③选择词语+解释词语+具体内容十表达情感。词语本义是……,文中表现了……,表达了……情感(具有……效果)。7、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8、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9、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1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点睛】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答题】(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2)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答题格式:运用了侧面描写,用xx侧面烘托xx。11、人物描写及作用【点睛】(1)外貌描写包括肖像、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xx地位、xx处境、经历及xx心理状态、xx思想性格等情况。(2)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xx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xx性格特征或xx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xx思想,揭示了人物的xx性格或者xx品质。【答题】(1)生动、形象地写出……(特点);表现了人物(要结合文章具体化)……(精神/品质/心理);表达作者(有时是“我”)……(情感);为下文……做铺垫;如果是侧面描写,应回答:从侧面烘托……12、品析重点词句(1)明确修辞手法。然后结合修辞手法 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与文章的内容进行赏析。 (2)考虑这个词(句、段)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3)从“描写的角度”一定是结合原文说出具体描写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落脚点依然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13、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点睛】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使文章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抒发真情实感。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便于对话,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第二人称,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答题】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14、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点睛】(1)根据文中作者对人物的抒情议论分析:抓住这些关键语句,结合文章对人物的刻画,进行分析归纳,就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作者对所写人物抒发的感情和所作的评论,往往揭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社会意义。 (2)把握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由此可以理解人物思想行为的客观基础,体会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更深层次地理解人物形象。(3)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4)根据文章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15、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1.【环境】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一般放在文章开头的位置);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2.【人物】衬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暗示人物命运。3.【情节】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下伏笔;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制造悬念;4.【主旨】深化或暗示主题(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特别注意】以上列举的是环境描写的基本表达作用,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去照搬就可以了。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原文分析。【点睛】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表现了……特点,交代了…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氛围。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表达了……的情感。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做铺垫。第四步:结合文章中心(主旨)作答。16、记叙顺序的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进行记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1.【情节】交代了......的内容(概括);解释了......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和主要情节形成对比/补充;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2.【人物】突出人物品质,丰富人物形象。3.【主题】突出文章主旨,使主旨更丰厚。4.【结构】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17、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18、概括文章主旨【点睛】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从分析标题入手理解主旨,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从分析议论抒情句入手。也可以抓住六要素来概括,还可以将主要段落大意综合概括,遵循一条“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的思维过程。一般包括内容写了什么,由此表现出什么,作者情感态度如何三个方面。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答题】“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提醒】还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和提示性的信息,如选取备用词语、规定字数。19、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点睛1】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议论。表达方式的作用,常提到的的有描写和议论。描写的作用就是指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议论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睛2】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答题】这里运用了了什么表达方式,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0、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21、、分析表现手法(用于赏析文章)(1)铺垫:对于某些将要出现的关键性情节和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在事前有所准备、暗示,为情节的展开、高潮的到来,酝酿气氛,做好准备,铺平道路,这种手法叫铺垫。铺垫一方面可以消除事件出现产生突兀的印象,增强作品的可信性;另一方面,加强故事情节之间的因果联系和完整性。(2)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3)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常用的有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4)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常用的有: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衬托经常与对比一起使用。(5)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6)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悬念:即读者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8)象征:借助某一具体实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9)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和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作用是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10)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自己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事物,借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具有含蓄性,哲理性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11)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12)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13)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答题】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答题】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点睛】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2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答题】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24、比较阅读理解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25、写作手法(用于写作文章)及作用?常用具体如下:(1)象征手法:……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3)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