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须紧扣课程性质_第1页
跨学科教学须紧扣课程性质_第2页
跨学科教学须紧扣课程性质_第3页
跨学科教学须紧扣课程性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跨学科教学须紧扣课程性质如今,“跨学科学习”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热词,但营建跨学科学习场域后,就一定会迎来跨学科学习的理想境地吗?在这位作者看来,任何一门课程参与跨学科学习活动实践,都不能对其课程本质、性质构成“损害”,跨学科教学活动必须紧扣课程性质开展。一起来看他的阐述——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后,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两门或多门课程在同一教学时空中面对同一学习对象,这确实让教学迎来了“跨学科”场域,但“营建跨学科学习场域后就一定会迎来跨学科学习的理想境地吗”?这让笔者想起最近一段时间我校语文课程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联合开展的一次跨学科教学活动。本次跨学科教学活动面向七年级学生,以“学会关爱他人”为主题。活动中,有时两位老师轮番参与学习活动,有时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其中,两位老师都参与的跨学科活动环节——“情绪大比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该环节借鉴了“飞花令”的形式。两位老师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队,即“喜”队、“怒”队、“哀”队、“惧”队,还有裁判员队。各队分别围绕自己的情绪主题集思广益,说出与自己队名情绪相关的成语或常用词,由裁判员队判断是否符合该情绪而决定是否得分。为保证活动公正,两位老师客串主持人组织此次活动。该活动学生参与度高、兴趣高,让学生认识到了情绪的多样性,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环节中运用恰当的情绪来表达奠定了基础。观课教师普遍对该活动印象深刻,评课环节也被视为本节课的亮点。作为观课教师,笔者同样被师生活动的表现折服,但活动中的几次笑声则引起了我对跨学科教学的思考。整个教学活动中,当几轮词语比拼过后,各队能接得上的词语也就变得越来越少,比赛变得胶着起来,裁判员判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学生的情绪也被调动到了高潮:“喜”队的一位成员词穷卡壳时,迅速补位的同学随口而出“含笑九泉”,裁判裁决不得分,剩下三组同学立刻鼓掌叫好。而裁判在为“惧”队“悲恸”一词裁决可以得分时,“惧”队同学则立刻开怀大笑……课堂上的笑声、掌声往往是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表征,但如果从课程性质的角度来研究这“笑声与掌声”时则让我陷入了深思:如果从德育课程性质审视“学会关爱他人”的主题,课堂上的一切跨学科活动都应遵循指向“时时为他人着想”的道德意识。如果从德育课程活动的定位来审视“情绪大比拼”活动,活动的目的应是帮助学生体验到不同情绪的差别,而这一体验过程是否应被竞赛活动的输赢所取代?如果从德育课程的属性上分析整个跨学科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有三方面问题:一是体验错位。该活动中有体验,但这一体验只是语文课程中字词的温习过程,而非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的习得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以往的语文课程学习经验,洞察了中文的博大精深,但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明显忽略了对学生情绪的引导、对德育观念的审视,学生没能及时体验换位思考、关爱他人的价值魅力。二是学科核心素养失位。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确实有“道德修养”这一学科核心素养,但跨学科活动彰显的是学生综合素养,而非语文或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从学习进程看,学生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知识的搜集整理上,这种互动体验本质上是学业储备的互动,而非课堂即时的学习积累。三是教学管理缺位。两位老师在跨学科活动中有多次教学管理行为,但只是从顺利开展活动的角度要求学生“静一静”的管理行为,很少触及教学秩序。基于三方面的综合考虑,笔者认为:任何一门课程参与跨学科学习活动实践,都不能对其课程本质、性质构成“损害”。例如本次跨学科教学活动,如果活动结束后学生认为熟知字词比体验情绪、关爱他人更重要,因而缺乏共情,这样岂不是与我们的课程设计要求相悖离?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跨学科教学活动就不需要开展了。当教师紧扣课程性质,运用综合思维,就能找到避免跨学科教学走入误区的实践之路。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近年来随着跨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通过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德行养成教育。每学期我们都会开展“社区啄木鸟”活动课程,该活动课程便是典型的跨学科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走进社区,经过现场调研发现社区使用汉字的各种不规范情形,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研究等方式,给不同主体(政府、社区、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提供改进建议。活动围绕一个议题,多门课程协同进行,如语文课程参与及时帮助学生诊断出规范汉字的表达形式;数学课程参与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统计模型,统计社区使用汉字不规范的情况种类等;历史课程参与帮助学生分析社区使用汉字的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参与帮助学生撰写模拟提案与模拟议案,以正确的程序与政府工作人员交流;信息技术课程参与则提供给学生适合的统计软件……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科本质属性上的跨学科实践。跨学科教学活动如何紧扣课程性质开展,笔者认为要有四方面的意识。一是跨学科教学要着眼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学科核心素养致力于解决带有普遍性、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不断拓展的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这些问题的来源。只有不断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真实问题,并帮助学生通过多学科协同的经验力量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程知识的工具属性,才能真正明白“建设美丽家园”的不易,并为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奠定基础。二是参与跨学科教学要立足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任何一门国家课程都有本课程的课程立意、课程性质等,这些课程追求是“课程之所以成为课程”的基本依据。参与跨学科教学的课程,其本质还是要按照本课程的逻辑,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课程智慧。从教学体系看,跨学科教学也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该部分必须处理好与本课程教学整体的关系,即参与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不能与本课程教学整体的追求相违背。三是跨学科教学应倡导在研学活动中让学生真的去做。新一轮课程改革越来越强调“学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思路,这需要我们始终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放在突出位置。社会生活是学生学科能力培育的重要场所,跨学科学习活动是跨学科教学的核心表征,教师一方面要优化活动设计,另一方面要服务好、帮助好学生在这一活动场域中真的去做。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过程,走向真学、真懂、真信,才能为学生的社会化贡献力量。四是跨学科教学实践应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跨学科教学属于创新思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应主要使用“头脑风暴”的发散思维技法,这一技法要注重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充分表达与论证,教师在实践中不能仅从课程实践方面下定论,而要鼓励学生想象、论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采用“延迟评判”的原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运用聚合思维的方法,聚焦跨学科学习的主题,通过调用并综合使用不同学科的课程知识来解决主题中的问题。因为解决方法不唯一,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坚持不做简单肯定与否定的原则,引导学生持续探索,并在此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