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明康德是中国国内成立较早的CRO企业之一,利用自身国际背景突破国内CRO市场的狭小格局,通过本土操作成为成本领先者,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CRO企业之一。然而在高速成长的背后,药明康德还面对着一系列隐忧,限制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比如技术基础狭窄,创新能力缺乏,客户集中度高等。预计CRO+CMO(贴牌生产)的模式可能成为药明康德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来五年中国医药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为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收入增长、医保覆盖面扩大、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未来五年中国医疗服务和药物需求增长可能会逐渐加速。据IMSHealth等机构预测,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在2013年前后将进入世界前三名。
中国企业在研发外包(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CRO)和生物仿制药(biosimilar)生产方面表现较为突出。CRO是专业从事医药产品研发的企业,主要依靠承接大型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外包合同实现盈利。1996年加拿大制药公司MDSPharmaService在北京投资设立了中国第一家CRO企业,主要提供临床试验服务。1998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SFDA)颁布管理办法,规范药品注册和临床试验管理流程,为CRO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此后,大型跨国CRO企业Quintiles、Covance、Kendles等陆续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带动了中国CRO产业发展。截至2009年底,国内已有专业CRO企业300余家,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单北京地区已有CRO企业约100余家。目前国内已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CRO企业,如药明康德、万全科技、星昊医药等。
新药研发过程漫长,投入大风险高,已经成为大型制药公司的成本重心,CRO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为保证不断推出新的专利药,维持高利润率,大型制药公司通常要保证一定数量的新药研发项目储备(drugpipeline)。
以辉瑞(Pfizer)为例,截至2011年11月10日,公司共有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95个,其中71个是研发新分子实体(NewMoleculeEntity),24个是对现有药物的改进型研发。
大型制药公司通常将部分研发任务外包给CRO企业来降低成本、分散风险。专业CRO公司可以帮助制药企业提升研发效率、加快新药上市速度。新药研发中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如前期研究中的中间体合成提纯、中期的临床管理、后期的材料申报审批等,都可以外包给专业CRO公司以节约成本。
CRO企业参与研发前都会与客户签订严格的知识产权合同,事后的纠纷较少,解决了共同研发新药可能导致的知识产权划分不清的问题。
受上游制药行业结构分散、规模小、创新活动少的影响,国内医药研发外包市场规模很小,国内专业CRO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中国制药行业企业规模较小、利润率低。2010年中国年销售排名前十位的上市制药企业年销售之和为209.9亿美元,净利润总和7.5亿美元。相比之下,单辉瑞一家2010年销售额就达到678.1亿美元,净利润82.9亿美元,分别是国内前十名上市制药企业的3.2倍和11倍。
国内制药企业产品中仿制药占压倒性份额,原创专利药很少。国内已经批准上市的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只有21个属于原创,其余94.5%的产品均为仿制。规模小、利润率低,产品以仿制药为主,导致国内制药企业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投资昂贵的新药研发项目。
2010年中国销售额排名前五位的生物制药上市企业研发投入总和为2.48亿元,而同年安进公司(Amgen)的研发费为27.73亿美元,是前者的73倍。
此外,国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大部分制药企业倾向于自行研发新药,以避免因为合作研发或者研发外包导致的知识产权外泄。这造成仅有的新药研发投入也大多流向制药企业内部自行研发项目,最终导致国内CRO服务需求小、新药研发外包市场规模小,国内专业CRO企业发展困难。
发展战略:国际背景本土操作
药明康德是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CRO企业之一。姚明康德主营业务是面向一般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生产的一系列服务。公司面向制药企业的业务主要以小分子药物研发为主,这也是公司目前最重要的销售收入来源。公司还为生物制药企业和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服务实验室测试等服务,这部分业务很可能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
药明康德利用自身国际背景突破国内CRO市场的狭小格局,通过本土操作成为成本领先者,实现高速增长。“国际背景、本土操作”战略是药明康德实现差异化经营、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国际背景:药明康德是典型的归国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其商业模式与国际主流CRO企业相似,主要面向海外市场,为跨国制药企业服务。
本土操作:药明康德善于利用本土资源,确立成本领先的战略优势。
2006-2011年五年间,药明康德销售年复合增长率42%,远高于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约为28%)。2011年前9个月药明康德实现销售收入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实现净利润5,700万美元。
“国际背景”的核心,一是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二是主要为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提供服务,形成融资、客户两头在外的CRO商业模式。药明康德的创业道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物制药创业企业(biotechstartup)相似,都是创业者以知识产权入股,经过多轮私人融资后在公开市场IPO。药明康德的融资对象多为国外投资者,并于2007年远赴纽交所(NYSE)IPO。
药明康德主要面向国际市场,承接国际制药企业的医药外包服务合同。药明康德的客户主要为默沙东(Merck&Co.)、礼来(EliLilly)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直到2008年,尚无任何本土客户。截至2010年底,药明康德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其余大部分来自欧洲和日本,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
药明康德的“国际背景,本土操作”战略之所以获得成功,与公司创始人李革夫妇的海外经历有关。李革在美期间曾参与PharmacopeiaInc.的创建。PharmacopeiaInc.前身为1993年由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组建的PharmacopeiaDrugDiscoveryInc.(PDD)。PDD于1995年在美国NASDAQ上市,2004年拆分为专业从事医药研发的PharmacopeiaInc.和从事医药IT的AccelrysInc.。2008年PharmacopeiaInc.被LigandPharmaceuticalInc.收购,成为后者旗下的研究机构。李革在PharmacopeiaInc.的工作经历可能帮助药明康德建立与海外客户的联系。PDD是药明康德最早的客户之一,PharmacopeiaInc.更是与许多美国大型制药企业有新药研发的合作项目,这可能帮助药明康德与潜在的海外客户取得联系。
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药明康德得以通过并购手段迅速建立规模优势。药明康德是为数不多的几家借助国际市场力量完成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之一。药明康德2007年在美国上市,筹得约1.52亿美元,隔年即1.51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研发公司AppTecLaboratoryServices.。
但由于时机选择的问题,收购AppTec.让药明康德在短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2025年智能交通系统与智慧交通应用报告
- 基于5G商用深化2025年边缘计算行业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烧烤场地外租赁合同协议
- 消防验收咨询费合同范本
- 闲置水泥仓收购合同范本
- 猫咪寄养健康协议书模板
- 铸造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长期合作的物流合同范本
- 项目部采购护栏合同范本
- 生物质燃料采购合同协议
- 搜身带离技术课件
- 小区防汛设备管理制度
- 光伏电站设备移交生产验收标准
- DB31/ 890-2015公共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规范
- 无人机打药合同协议书
- 2025山西国晋物业服务限公司及下属企业招聘(3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安全生产法》培训课件
- 水利工程管理
- 2024年纺织品环保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教务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兵团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