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_第1页
第3课《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_第2页
第3课《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_第3页
第3课《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十五夜望月》。借助图片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学习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十五夜望月》。2.借助图片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本课的三首古诗都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另外,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方法,但品析语句,感受奇特的想象还是有难度的,因此,可以借助图画进行适当引导,用拓展阅读来比较阅读,进而达到体会诗⼈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的目的。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背诵传统节日诗:《春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乞巧》《寒食》教师谈话引入:在中秋节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3.教师引出课题: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学习任务二:诵读古诗提炼方法1.理解诗题(1)从字面意思理解。(“十五夜”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这里点明时间。“望月”点明事件。)(2)由诗题引发思考。通过诗题,我们知道了是谁在望月亮,那他又是在哪里望月亮?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在这里望月亮?诗人眼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从诗中又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观,重点指导。*理解诗题,走近作者;*读准字音,读准诗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情。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①从课题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②简介诗人王建。王建(768—835),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历进士,早年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完成学习卡《十五夜望月》学习卡景物我想象到的画面我感受到的情感类似的古诗学习任务三:诵读古诗,感知诗意1.朗读古诗,读通读顺。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学生按要求朗读。(1)教师指导:第一句中的“栖”读作“qī”,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2)教师指导:“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尽”是前鼻音。(3)出示停顿节奏。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把握大意,整体感知(1)明诗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①借助注释,谁来说说“中庭”“地白”的意思。“中庭”的意思是庭中,庭院中。“地白”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②谁来说说诗的前两句的大意?预设:前两句的大意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教师提出要求:谁来说说后两句诗的大意?预设:后两句诗的大意是: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3)合作探究:“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能改成“在”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换词的方法来体会“落”字的精妙之处。(不能改。一个“落”字使这份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洒落。“在”字只表明了结果和状态,少了那种意境美。虽一字之差,但诗人的情思美,就在这炼字锤句中展现出来了。)学习任务四:想象画面,体会诗情1.教师提出要求:从诗的前两句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预设1:我认为作者看到了清冷的月光,还听到了栖息在树上的鹊鸦的声音。预设2:“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以及夜间的丝丝凉意,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桂花是作者闻到了淡淡的花香。(写景:白地明月鹊鸦冷露桂花)2.师总结过渡: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描写自己的所见所听,所闻所感,真不愧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教师引导提问:正是因为作者在中秋夜看到了如此景象,诗歌后两句才有感而发,中秋佳节,作者望月由此想到了什么?预设:诗人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教师继续发问:诗人由此用委婉的语气发出了什么疑问?想借此抒发怎样的感情?预设: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抒发思念友人的感情。3.教师提出要求:“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1)生交流。(2)学生汇报预设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预设: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预设3:明月多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随园诗话》4.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5.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6.师小结:难怪诗人王建自己望月能联想到天下人望月,以上诗人不都在望月吗?“不知秋思落谁家”,有这么多诗人都在望月怀远,诗人王建肯定也不例外,他表达的虽含蓄,但也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四步法”自主学习了《寒食》《十五夜望月》这两首诗,通过想象画面,感悟了诗人蕴含在诗句中的浓浓情意,也领略了古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