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_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_第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_第4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讨论: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讨论: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碳循环观察P101图5-11,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⒈碳在自然界是一什么形式存在的?单质与化合物(无机物和有机物)。在无机环境中以碳单质、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⒉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一、碳循环观察P101图5-11,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单质大气中的CO2库动植物遗体排泄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自养生物光合作用燃烧?大气中的CO2库动植物遗体排泄物呼呼微自养生物光燃烧?循环的图解化石燃料无机环境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燃烧作用分解作用摄食作用形成石油、天然气等。形成石油、天然气等无机环境(CO2

)生物群落(有机物)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循环的图解化石燃料无机环境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碳循环⑴形式——CO2⑵与循环有关的活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生产、生活的燃烧⑶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循环⑴形式——CO2⑵与循环有关的活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⑶循

二、物质循环的概念无机环境生物群落⑴范围:⑵物质:⑶特点: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往返运动(反复循环),并伴随有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二、物质循环的概念无机环境生物群落⑴范围:⑵物质:⑶特点三、能量流动与碳循环的关系区别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联系①同时进行、彼此依存,不可分割②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往返运动、反复利用三、能量流动与碳循环的关系区别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联系①同

联系范围特点形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项目(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往复循环、全球性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以无机物形式流动以有机物形式流动范围特点形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项目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态与社会的联系温室效应热量热量与社会的联系温室效应热量热量社会热点: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CO2过多2、CO2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3、温室效应的危害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沿海城市被淹没农田减少,粮食减产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开发新能源增大绿化面积社会热点: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CO2过多2、CO2增多的原探究阅读P102“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⒈提出问题⒉作出假设假设既可以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的解释,也可以是想象或猜测。⒊制订计划首先,要确定实验变量是什么?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这些变量?其次,要确定探究的地点或场所(是在野外还是在实验室)第三,设计实验方案落叶能在土壤中被分解,这究竟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呢?探究阅读P102“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⒈提出问题⒉作出假设⒋实施计划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控制变量即对照实验的单一性原则,并及时做好相关的记录。⒌结果分析可以将实验过程和现象列表整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并与假设比照,看你的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所作出的假设。⒍表达和交流⒋实施计划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控制变量即对照实验实验组对照组自然状态(土壤不做处理)土壤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60℃恒温箱1h灭菌实验组对照组自然状态土壤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避免土壤A2mL淀粉糊30mL土壤浸出液20℃放置7天B2mL淀粉糊30mL蒸馏水20℃放置7天A1+碘液A2+斐林试剂A1+碘液A2+斐林试剂A2mL淀粉糊B2mL淀粉糊A1+碘液A1+碘液特点:(1)碳循环的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特点:(1)碳循环的形式: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课堂练习⒈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互不相干的过程D课堂练习⒈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D⒉在碳循环中,使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相互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A.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和燃烧

D.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B⒊大气中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中的形式分别是()

A.CO2和含碳有机物B.CO2和碳酸盐

C.含碳有机物和CO2D.都是CO2D⒉在碳循环中,使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相互联系的生理作用是(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正确的是()CA.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CA.无机⒌在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A.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都是循环的

B.物质的流动是不循环的,能量的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

C.物质的流动是循环的,能量的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

D.物质的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能量的流动是循环的C⒌在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C⒍右图为物质循环简图,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①过程是呼吸作用

B.⑤过程可以有分解者参与

C.本图涉及碳和水的循环

D.⑥过程代表光合作用AD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⒍右图为物质循环简图,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的⒎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⑴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从[]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⑵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________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个成分中,A为_______,B为_______。⑶图中D→B过程是______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⑷生物群落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_______等形式储存在地层中。B生产者二氧化碳消费者生产者光合呼吸碳酸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⒎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⑵碳元素在大大气中的N2尿素及动植物遗体NO3-土壤中的微生物NH3NO3-氮素化肥氮循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大气中的N2尿素及动植物遗体NO3-土壤中的微生物NH3NO大气N2库固氮菌\蓝藻\闪电硝酸盐反硝化细菌损失到河流中硝酸盐细菌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草食动物各级肉食动物尸体及排泄物氨化作用(细菌\真菌)氨NH3亚硝酸盐细菌从火山活动中得到亚硝酸盐氮的循环硝化作用(硝化细菌)固氮-利用-转化分解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大气N2库固氮菌\蓝藻\闪电硝酸盐反硝化细菌损失到河流中硝酸1.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2.只要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爱情,尤其是向生活。是否记得?我们曾经多么专注地设计美妙的未来,我们是如何细致地描绘多彩的前途,然而,尽管我们是那样固执、那样虔诚、那样坚韧地等待,可生活却以我们全然没有料到的另一种面目呈现于面前。3.童年少年青年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儿,呀,时光真快,一生的一半儿已经烟飞云散。无论如何,时光是无情的,青春不会因为你的期盼而凝滞,也不会因为你曾有的虚度而有半丝的缓慢。4.年老时,你对青春的期盼就只能依靠些许爽朗的情怀,时光告诉你,青春是一种年龄,亦是一种心境。只是,来日不多,你身处的境地已经很明白地告诉你:自己孩提时的理想是否成真,自己生命的质量显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光色。

5.好在身体依然健康,精力依然充沛,在中年,在老年,你仍会在自己的脸庞上刻下饱经风霜的印痕,时光仍会在你的履历中重重地绘下一幅图画。6.苹果落地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其现象背后也始终包含着万有引力的本质。但只有牛顿最先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需要背景知识的储备,更需要积极的持恒的思维状态。7.个性并非社会的敌人,而是社会的逻辑前提。社会是人之共性和个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