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知识课件_第1页
中国文化导论知识课件_第2页
中国文化导论知识课件_第3页
中国文化导论知识课件_第4页
中国文化导论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导论绪言.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数千年来,我国产生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历史学家、诗人、自然科学家等。他们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此门课程侧重于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从哲学文化等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旨在提高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第一章.远古至战国概况一。神话原始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复杂的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和解释,便想象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着人们的世界,这就是后来所谓的“神”,围绕“神”所构成的故事,就是神话。中国古代神话,是最古老的口头文学,有着极丰富的内容,在艺术上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但是,中国神话并不像希腊神话那样系统和完整,而多是一些片段,大多保存在后来的«尚书»、«诗经»、«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以及诸子著作中。上古时代,除了人们口头创作的神话之外,还有歌谣,主要收集在«诗经拾遗»、«玉海»等书中。二。神话的起源和演变人类在解释自然现象中通过幻想创造了神。例如,风神被想象成鹿身、鸟头、蛇尾。这种想象是奇特的,但也是有道理的。因为风的速度快,所以它像鹿一样善跑。在《山海经•海外北经》中,人们对昼夜季节变化是这样解释的:一个名叫钟山的地方,有一个烛阴神,他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上眼睛就是黑夜,吹气成了严冬,吸气成了炎夏。这种想象,显然是根据人们的体验而产生的。古代人类从对宇宙、日月、山岳、湖海的思索,逐渐转到人类本身。他们感到人类的起源是一个奇特的秘密。于是有人设想有一个名叫女娲的女神,用黄土作成了第一批人类。人类在自然神的基础上,又逐渐创造出一系列征服自然的英雄形象。鲧、禹治水的故事见于《山海经•海内经》等书中。禹是从他父亲鲧的遗体中生出来的,长大后继承父志治水,因风雨侵袭,终年劳累,害了半身麻木的病。为了和洪水做斗争,他曾抛妻别子,“三过其门而不入”,是一个公而忘私、不畏艰苦的英雄形象。又如后羿射日的故事。《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在唐尧的时候,居住在扶桑上的十个太阳,一齐跑了出来,结果把禾苗晒死了,野兽出没,人民陷于饥谨之中。这时,出现了一个英雄后裔,他张弓射掉了九个太阳,杀死了害人的怪兽,于是天下太平,“万民皆喜”。这个神话,反映了古代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和决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氏族集团,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也出现了从对自然的崇拜而发展成的祭祀活动。例如周族的始祖是后稷,专管五谷的种植;楚人的始祖是祝融,专管火。这些神由于已为氏族所专有而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由于氏族专有权的划分,在“神”的家族里也出现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谱”。例如,商的始祖简狄生了契,契又生了昭明,昭明又生了土,土的孙子又是植物神季,季的儿子又是畜牧神亥,等等。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从氏族占有转为私有,出现了阶级和国家,神话也逐渐带有了阶级的色彩。神话不仅反映人类与大自然作战,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例如《列子•汤问篇》、《史记》等书所记载的共工与颛顼争帝的斗争,就明显地反映了人们之间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共工名康回,是夏代一个部落的首领。颛顼即高阳氏,黄帝的孙子。从共工敢于与代表正统的颛顼争帝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人,这种反抗,也证明了这个故事的背景已出现了阶级统治和压迫。随着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入,神话中虚幻、怪诞的形象逐渐被现实的、富于人情味的形象替代。例如西王母本是人身、豹尾、虎齿的瘟神,但后来演变为昆仑山上一个温柔美丽的女神。人类始祖女娲,神话中本是人首蛇身,后来渐渐变成了抟黄土做人、炼五色石补天的女神。

在太阳神羲和的解释上,也可看出把神人化和把神的事迹历史化的现象。楚辞中的羲和是太阳的车夫,而《山海经》中羲和却是天地大神的妻子,并且生了十个太阳。在《史记》中却又变成了夏代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的天文官。《史记》记载,在尧以前人神是不分的,但尧曾命重黎绝地通天,天上人间从此分开。

人神分离是神话历史化的前奏,也是神话与巫术融合的前奏。神离开了人之后,唯一能与之联系的就是巫。巫的出现,是由于殷代祭祀的需要。他们的职能,是把人的意愿报告给神,然后把神的指示带给人类。在神降临时,他们就以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根据甲骨文的记载也可知,巫与神是紧密相连的。“巫”在神话与殷代巫术的融合中是一个重要的媒介。他们的作用就像远古时期的重黎是专门联系人神的介绍人。我们从屈原的《九歌》中也可看到巫既是迎神的主人,又是神的朋友和恋人。这些都表明,神进一步具体化和人格化了,神与巫术也进一步融为一体了。三。西周文化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姬发会合南方许多小部落攻破了殷都朝歌,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文学上呈现了崭新的局面。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创作,以《尚书》为代表的政论历史散文的出现,以及以《易经》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都证明西周文化较殷代的巫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诗经》一书,汉朝时列为儒家经典,包括公元前11世纪到6世纪的大部分诗歌创作。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现存305首,都可以入乐。《诗经》成功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许多优美形象的词汇,为我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尚书》又名《书经》,分虞、夏、商、周四编。体裁分典、谟、训、诰、誓、命六种,记载了古代帝王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等事件,是西周最高统治者对历代兴亡的经验总结。《周易》是一部西周时期占卜用的书。相传这部书的卦辞是周文王所做,爻辞是周公所做,西周人把世界万物的变化都归之于阴阳变化,由此推演出了八卦。这种把事物变化归之于客观存在的阴阳之变,是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的。四。春秋战国文化前771年平王东迁洛邑后进入了春秋(东周)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随之兴盛起来,社会上出现了知识阶层。出生于前551年的孔丘,是设立私学广为传播文化知识的大师。春秋末年的墨翟,又是另一位设立私学的大师。儒墨两派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选定了自己的教材,私人著述也渐渐兴起。春秋晚期,周王朝阶级斗争剧烈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变革,历史从此进入了大动荡。孔子死后不久,各国相继进入封建制的变革,相互兼并,形成了七大强国,各怀野心,争雄逐鹿,把广大人民推入战乱浩劫中。在这一尖锐的斗争背景上,造成了“士”阶层的活跃条件。那时,统治者养士之风大盛,战国初魏文侯礼贤下士,拜孔子的学生子贡为师,齐威王、齐宣王都在都城临淄稷门修建高楼大厦,专供知识分子居住讲学,高级的列为大夫。“战国四公子”中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以及秦国的文信侯吕不韦,养士都在数千以上。由于统治者对士的重视,一时之间各种文士、武士及至鸡鸣狗盗之徒都大大活跃起来。许多士凭借他们三寸不烂之舌,朝秦暮楚,奔走列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时的纵横之士苏秦、张仪就曾身居相位,提出合纵、连横两条路线,影响达半个世纪之久。社会上的士为了本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对政治、经济、自然、人生的看法,展开自由辩论,因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初司马谈把战国各流派分为六家,即:阴阳家、法家、道家、儒家、墨家、名家,后来又增加了纵横家、农家、杂家,共成九派。比较说来,构成独立思想体系的只有儒、道、法、墨四家。五。诸子百家1。儒家是春秋末叶兴起的一个学术流派,创始人是孔丘。其学说以“仁”为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反对暴政,要求统治者实行礼治。孔子的思想是希望恢复西周的王制礼义。在孔丘的学说中,无疑有许多落后的东西,如主张恢复西周礼治,主张克制自己,反对犯上作乱,轻视劳动等。但是,他广为传播文化知识,反对暴政,主张“有教无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儒家的主要著作有《论语》、《孟子》、《荀子》。

《论语》是孔子学生编辑的语录、记事专集,包括了前期儒家的道德观、政治观、历史观、文学观、教育观等内容,语言深刻简练,文学形象极其生动。《孟子》是儒家散文的又一重要著作,文笔简洁,雄辩多姿,是孟子及其门人所著,主要宣扬了“行仁义保民而王”的思想。《孟子》除了继承孔丘的仁政思想,还发挥了民本主义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是,他和孔丘一样,主张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永远不可改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荀子》也是研究战国中期的哲学、文学、政治的重要著作,作者荀况是一位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而又兼有法治思想的哲学家、政治家,所著《荀子》三十二篇,在政论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道家道家散文《庄子》,是庄周及其门人所著,全书三十三篇,几乎每一篇都用寓言说理,在晚周诸子的著作中,文学价值最高。庄周是一个有严重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的哲学家,他宣扬的虚无主义,带有明显的没落阶级烙印,但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感情丰富鲜明,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法家法家散文《商君书》、《韩非子》,集中反映了法家的政治思想,尤其《韩非子》,把前期法家的思想继承下来,集中为法、书、势的结合,从理论上阐明了法治的重要性、政权的决定性,为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4。墨家墨家散文«墨子»,据载有七十一篇,分十五卷,但现存的仅有五十三篇,主要宣扬兼爱、非攻等思想,此外还涉及到了自然科学、军事、逻辑学等方面,在文学上,«墨子»是第一部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辩论文集。

5。楚辞战国时代北方文坛上百花竞艳的时候,在南方的楚国出现了诗歌发展史上的伟大诗人屈原。他在南方民间文学发展的基础上,吸收«诗经»的创作优点,创作出了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骚体诗”,汉朝人刘向把他和宋玉等人的创作编成一集,称作“楚辞”。第二章。儒家的沿革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的主干,是博大精深的。它既涉及哲学、政治、文学、历史、教育和经济等各个文化领域,又是一个较为系统严密的思想体系。第一节。儒的缘起

“儒”这个词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金文中并未出现,它首先出现于记录孔子言语的《论语》一书。

“儒”最初是一种职业,是对那些以相礼、教书为职业的人的指称。起源于春秋时代,是当时贵族政治崩溃后“官失其守”的产物。正是由于“儒”是由奴隶主贵族没落下来的人们,最初他们很像一批高级游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能靠自己原来懂得的奴隶制典章文物制度,及相应的文化知识,为贵族办理庆典丧事而维生。同时,在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中,也有一批庶民上升腾达成了新的贵族,他们看不起跌没为“儒”的没落贵族,而这些文绉绉的先生们也未必看得起新显贵。他们相互鄙视,但又相互利用。新显贵需要儒者来装点门面,儒者则需要新显贵以图衣食。逐渐,不事生产的人变成从事精神生产的劳心者。至此,“儒”也就职业化了。郭沫若说:“儒”的职业化或行帮化,同时也是知识的普及化,从前仅为少数贵族所占有的知识,现在浸润到了一般民间,这与其说是某一位天才所为,毋宁说是历史趋势使之不得不然的结果。孔子无疑是这一历史潮流的推波助澜者。他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原则,广收门徒。孔子及其门徒并未给自己的学派冠以“儒家”之名,最早是墨子提出并进行反对,稍后的庄子也持批儒的立场。儒家学派最早接受“儒”这个称号的是孟子。他是从捍卫本学派的立场出发,而另一儒家代表荀子,则公开以“儒者”自诩,写了《儒效篇》,对儒的作用进行了论证。

他还把“儒”分为大儒、雅儒、俗儒、贱儒、偷儒等,他已自觉地站在本学派立场,鲜明地亮出“儒”的旗号,同当时其他各派进行辩论展开争鸣,到了汉代孔门学派便正式被称为“儒家”了。第二节。儒学的特点

儒家作为一个学派在先秦已居于诸子百家之首,到了汉代,更是被列为“九流十家”之首。儒家至少有如下特征:

第一。“游文于六经之中”儒家注重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和学习,它坚持以《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被后儒奉为“经典”的古籍教育弟子。儒家认为,“六经”对于育人、治世是极其重要的。孔子一生的目的就是从总结历史文化遗产中寻求并借以建立自己的“道”,这正是先秦儒家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二。“留意于仁义之际”这是儒家思想的中心。孔子总结了他以前的各种关于仁的思想,探讨了仁和其他德目的关系,把仁作为处理人伦关系和做人的根本原则,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仁学理论。

其目的是“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家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伦”为出发点,以礼义为中心的宗法伦理道德体系。第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儒家之所以把尧、舜、文、武这些古圣贤君作为其效法的典范和最高的理想人格,说明儒家并没有把自己的理论主张停留于纯道德生活中,而是力图将其扩大到政治领域。儒家认为为政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德政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认为“仁”是为政的根本。仁义道德学说实质上就是儒家治国安邦的政治理论。在儒家看来,实行仁政或“王者之道”乃是儒家的政治纲领,尧、舜、文、武这些圣贤既是道德仁义的典范,又是政治上治国、平天下的圣帝明君。

纵上所述,儒家学派最初是一个植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以仁义礼乐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君子风范、造就圣人贤人理想人格为最高旨归,并把伦理和政治融为一体,以维护中国古代社会的人伦秩序和等级和谐,希图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抱负的文化学术群体。第三节。先秦时期的儒家学派

一。创始人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其先祖为宋国贵族,后破落为平民,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早年已相礼为生。鲁国对西周的典章文物保存较好,深厚的文化传统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建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孔子思想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重视并高扬人的主体性价值。孔子认识到人作为主体存在具有独特的意志和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具有绝对性和无限性,而要受到客观必然性的制约,只有认识和掌握了客观必然性,人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当然,在孔子的思想中也有一些消极的内容,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之类,带有宿命论色彩,但从整个思想体系来看,孔子并非宿命论者,而只是对客观必然性做了不适当的夸大。

在命与仁的关系上,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不是命。仁爱思想是孔子学说的精髓。它的精神实质就是“仁者爱人”。仁的本义即相亲相爱,孔子正是在此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范畴,要求人们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因此,孔子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强调“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孔子仁学思想中另一重要范畴是“礼”。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思想积极价值所在。礼,作为一种成文的规范体系和社会制度,规定了每一个人的责任义务和生活方式,确立着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要求人们严格遵循礼的规定。孔子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周礼中提炼出仁的精神实质,他把礼作为仁的具体行为规范,而以仁为礼乃至一切道德的精神价值。仁高于礼,礼服从仁。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工作,除了建立一个思想体系,为儒家学派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之外,还做了两项重要的工作:一是整理六经,二是广收门徒。孔子周游列国后,便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正是由于孔子对古代典籍的重视,才对儒家学派传统主义思想特征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孔子广收门徒。据历史记载,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可以称得上的“贤者”有七十二人。在孔子周围聚集了大批学者,正是他们对孔子思想的宣传和发展,才使得它广为传播,从个人见解发展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二。思孟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逝世之后,儒分为八,其中最为著名的为孟氏之儒和孙(荀)氏之儒。孟氏之儒是思孟学派的统称。思指子思,孟即孟子。子思姓孔名伋,是孔子的孙子,受业于孔子弟子曾参,相传《中庸》为他所作。孟子名轲,一生以继承孔子思想为命,对孔子推崇备至。他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他继承和改造了孔子的天命观,进一步指出,天道的客观必然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之间有着本质上高度一致的联系。天与人具有共同的本性,把握了人心的真实,就把握了天地万物的真实。第二,对孔子核心思想的仁学,孟子着重弘扬了它的道义内容。孔子以仁礼相提,孟子以仁义并举,他将为义还是为利视为君子与小人的分野,对儒家重义轻利的道义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孟子提出了一个严肃而深刻的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第三,孟子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