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提炼古代诗歌哲理启示专项练习题
一、提炼古代诗歌哲理启示的四种考查方式:
1.概括。考查途径:①理解诗歌特定语句的含意;②根据诗歌主要内容,简要概括其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③总结、归纳诗歌的主旨。概括思想情感为考查重
点。
2.分析。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
创作原则。
3.评价。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4.启示。对诗歌阐释道理的认识及受到的启示。常用提问方式: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
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或者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提炼古代诗歌哲理启示的途经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3.看意象、炼字一一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4.看注释交代创作缘由、经过或创作背景
5.看关键句一一诗词中的关键句是指诗词中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句子
三、真题例析
一、(2023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逋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久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久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
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第1页共13页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
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i;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2唯有回归本原,方
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
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
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
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
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
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
“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二、(2023年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㈤,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
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6.1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
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
见景色也格外美丽。3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
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4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
第2页共13页
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
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观点态度,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自
己的主观色彩。这是“有我之境”。
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写诗人头枕船舷,归意极浓。“卧枕”二字写出诗人姿态
的随意,表露内心的愉悦闲适。正因为这样的心境,使诗人眼中所见都带有了主观色彩。
首先是“望中浑恐是蓬瀛”,诗人举目四望,周围碧波荡漾、云雾茫茫,小船好像正在蓬
瀛仙界里穿行。这山这湖诗人并非首次见到,但因为要回到家中,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
见景色也格外美丽。
接着写“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时值秋天、色彩斑斓,小桥流水、山寺云
峰,都在夕阳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它们似乎都不想打搅诗人的思绪,也好像正享受着
璀璨晚霞的沐浴。“桥横、寺倚”,表现出景物悠然的状态,也委婉地抒写出作者并不急
于回家,而是很喜欢这种幽静和安闲的行程。其实自然景物并不带有感情色彩,正因诗人
自己内心的宁静闲适投注其上,在诗人眼里景物才呈现出悠然、宁静的状态。
最后是"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刚下过一阵小雨,鸟儿的翅膀湿漉漉的,
正安静地栖息在水草边。客舟的船桨惊动了它,鸟儿赶紧振翅飞走。湖面上微风轻拂,粉
红色的荷花姿态婀娜,仿佛正在热情地欢迎诗人的归来。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如见避、
似相迎”,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湖面上的动植物,也传达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如果诗人归心
似箭,就会心有旁鹫,不可能如此细心地进行观察和描摹。
四、仿题训练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巳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第3页共13页
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见凝霜而思春日,但是看不见一点春天的痕迹,诗人心中倍感悲凉。
B.自然界万物轮回,生生灭灭,而梅树将酝酿作花,诗人认为不必为此嗟叹悲伤。
C.颈联表现诗人发现新春之难,也表现出诗人惜春、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
D.诗歌首尾呼应,中间转折自如,章法井然。转折处善于用虚字斡旋,显得灵动而不板滞。
16.后人评价此诗“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评
价的。(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望之0
何景明
念汝书难达,登楼望欲迷。天寒一雁至,日暮万行啼。
饥僮饶②群盗,征求®及寡妻。江湖④更摇落,何处可安栖?
【注】①望之:南京大理寺卿,诗人内弟。②饶:多。③征求:聚敛搜刮,指苛捐重税。
④江湖:宦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笔突兀,诗题写“答”,这里却写书信难到,又写诗人求信心理急切难捺,
,,望”,,迷,,二字集中体现了这一心理。
B.颔联"天寒”点出望之来信的时间为秋末冬初,“日暮”句对应上句,也为下句起了过
渡作用,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寒的氛围。
C.尾联诗人感叹自身飘零,“江湖”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动荡骚乱,诗人
为百姓找不到一块平安的栖身之处而感慨。
D.这是一首酬寄友人的诗作,其中却寄寓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政乱民困,零落漂泊,
诗人为之感叹。全诗气韵流畅,深沉含蓄。
2.这首诗既有诗人儒家仁治思想的表现,也有对社会贫困认识的局限性,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节选)
欧阳修
第4页共13页
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
正经®首唐虞,伪说起秦汉。篇章异句读,解诂及笺传。
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初如两军交,乘胜方酣战。
当其旗鼓催,不觉人马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
【注】①正经:指被儒家视为经典的“六经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料记载,欧阳修未仕时家境贫寒,读书求学并非易事;诗中对此也略有涉及。
B.有些经书,后人多有附会杜撰,不但篇章句读有所不同,解说注释也真伪难辨。
C.两军交战时,双方摇旗呐喊,鼓角相催,人马出汗,诗歌以此为喻,形象生动。
D.欧阳修在诗中娓娓道来,叙述了自己年少时的读书体会,教导后生,言之恳切。
6.这首诗歌在读书方面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①赵蕃(1143〜1229)南宋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江西诗派殿军人物。靖康
之变后,居信州玉山。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诗宗
黄庭坚。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
了凄楚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
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出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
与信念之坚。
D.尾联的“揩摩病目”,写出了诗人拭目以待,期盼着朋友斯远的诗作,希望得到友人
的理解和鼓励。
4.古人评价首联中的“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警句)”更是“熔诗情和哲
第5页共13页
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赠王友道
苏轼
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蟹,仍是谪仙人②。
省可清言挥玉廛,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久
【注】①东阳:原指沈东阳,即沈约,因求官而累瘦了身体。②谪仙人:被贬谪到人
间的神仙。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
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没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③蜀客:指汉代的文学家
司马相如,因他是蜀人,故称。司马相如因“悦文君之色”,在夫妻之事上不加节制,最终
因“消渴症”而亡。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以历史人物喻之。词人以发问的口气,认为不宜一概而论历史人物。“谁道”
二字,排除了独见。
B.词的上片描绘友人仙人般的容貌和超尘脱俗之气质,引用李白的典故,进一步赞颂
友道高洁超尘的风姿。
C.词的下片继续赞颂友人的美好品性,“保器全真”体现出词人对友人能够做到保持真
气,自爱自重的赞颂和钦佩。
D.尾句词人一方面怀着遗憾的口吻,惋惜家乡人司马相如因文君而亡身,另一方面也
警告友道不要重蹈司马之覆辙。
10.有人评论苏轼的这首《临江仙》构思新奇,结构独特,语言中充满了道学色彩,富含
哲理。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第6页共13页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篇脸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③?
【注】①胡逸老:作者友人,生平不详,致虚庵是胡逸老的书房。②篇(ying):竹箱。③灵
台:此处指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议结合,褒贬分明,在对比中凸显了胡逸老不同凡俗的淳厚家风和高雅品格。
B.正如蚌胎滋养出明月珠一样,有诗书家教和扶贫济困的德行,友人家必定俊才辈出。
C.于友人处盘桓,闲看山卧听水,山水之妙不仅悦人耳目,更能荡涤心灵,澡雪精神。
D.名为“题致虚庵”,诗句却无一处写庵,通篇着墨于表现和赞美庵主人的精神生活。
15.“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6分)
第7页共13页
一、答案情1、诗人写自己在霜凝雨湿的季节,期盼春天的到来,满怀信心寻找春天的踪
迹,表现了乐观进取的精神。(2分)
2、诗人相信友人的佳作能为自己洗昏睡,表达了对友人音信的期盼与才情的赞美。(2分)
理3、自然万物轮回,一面在衰败,一面则在发生发展衰败中却有心声,不必嗟叹伤感。
(2分)
二、答案1.C
2.诗人关心民生,同情百姓的不幸遭遇,指责官府遇饥荒之年非但不开仓娠济,反而报刮
民财,这些都是诗人儒家信治思想的表现。(2)诗人对“群盗”的指责局限之所在:统治阶
级的严酷盘剥,造成了百姓难以为生的局面,引发了百姓的反抗,并非百姓的抗争导致了
社会的贫困。
【解析】
I.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诗人为百姓找不到一块平安的栖身之处而感慨“错误,曲解诗意。尾联写社会凋敝动荡
不安,到何处安栖呢?尾联诗人感叹自身飘零,“江湖”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
动荡骚乱。诗人由百姓苦难联想到自身遭际,把自己和对方比作飘荡四方的落叶,寻觅不
到一块可以安身立命一展宏图之地。不是“为百姓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首诗有诗人儒家仁治思想的表现,‘‘仁治”以宽厚仁爱为主旨,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
人”,关爱人民,关心人民疾苦等。比如颈联写“饥馍饶群盗,征求及寡妻”,写出饥民流
离,盗贼猖獗,官府苛捐暴敛,即使孤苦无依的贫妇也在所难免。“饥僮”是指由于粮食歉
收等原因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从中看出,诗人关心民生,同情百姓的不幸遭遇。
“征求及寡妻”中"征求”意思是聚敛搜刮,指苛捐重税。作者指责官府遇饥荒之年非但不开
仓赈济,反而搜刮民财,横征暴敛。
对社会贫困认识的局限性体现在:根据“饥僮饶群盗”可以看出,诗人对“群盗”的指责是其
局限之所在。根据“征求及寡妻”可以看出,统治阶级的严酷盘剥,贫妇也在所难免,造成
了百姓难以为生的局面,引发了百姓的反抗,才会"群盗”并起,并非百姓的抗争导致了社
会的贫困。
三、答案5.D
6.①活到老,读到老,即使年岁己长、老眼昏花,也要读书不倦。②多读经典作品,舍弃
第8页共13页
伪说。③对书中一些自相矛盾的说法,要明辨是非,去伪存真,敢于取舍。④以读书为
乐,勤于读书。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年少时”错误,从“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等诗句来看,应该是“年老时”;“教导后生”
错误,原文没有相关信息。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意思是,我生来就是一介寒儒,
如今老了,还是手不释卷。视力虽然已经疲惫,读书之心却丝毫没有倦怠。这部分写诗人
对读书的态度,诗人从自身出发,写自己对于读书始终如一的热爱。前两句中,诗人借助
“生”和“老”两个时间点,勾勒出自己生于书香之家、年老犹嗜读书的人生侧面,显示了诗
人对读书的由衷的喜爱。后两句,着重写当下的情况:诗人虽然年老,虽然视力衰减,但
读书的劲头丝毫没有倦怠。通过进一步的摹写,凸显出自己对读书愈老而弥笃的感情。由
此我们得到的启发是:活到老,读到老,即使年岁已长、老眼昏花,也要读书不倦。
②“正经首唐虞,伪说起秦汉''意思是,儒家经典首创于唐尧虞舜,欺人之谈起源于秦汉。
这部分,写诗人读书的体验。诗人从围绕儒家经典的争论入手,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
生动地描写了自己真切的读书体验。这四句,回顾了儒家经典的起源和伪说杂兴的现象。
诗人指出儒家经典首创于唐尧虞舜的时代一方面表现了儒家经典的起源之早,赋予了儒家
经典人文初始的巨大光环;一方面,借助尧舜等古代明君,赋予「儒家经典神圣性、权威
性和永恒性。由此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多读经典作品,舍弃伪说。
③“篇章异句读,解诂及笺传。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意思是,从此儒家经典的句
读、解释、注解就各不相同了。是是非非,互相攻击,对于它们的取舍却决于读书人的勇
敢果决。由此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对书中一些自相矛盾的说法,要明辨是非,去伪存真,
敢于取舍。
④“初如两军交,乘胜方酣战。当其旗鼓催,不觉人马汗。至哉天下乐,终H在几案“,意
思是,起初的时候,争论的双方就像两支军队交锋;优势的一方还会乘着胜利的形势加紧进
攻,劣势的一方却不甘心失败,只见两支军队正在激烈战斗。当他们双方的旗帜和战鼓催
促战斗时,连我这个旁观的人甚至我所骑乘的马都在不知不觉间流下了汗水。我整日埋首
书案畅游书海,可以说普天之下,读书是最快乐的事情了。这几句运用多种手法,生动地
第9页共13页
再现了诗人沉醉而酣畅的阅读体验。这里写围绕儒家经典的激烈论战,写论战双方的激烈
争锋,透露出诗人投入其中的沉醉与酣畅,表现了诗人读书所获得的巨大的审美体验和知
性启迪,表现了诗人辨伪存真去粗存精之后获得真知的读书之乐。末二句收束上文,写诗
人对读书的评价。诗人写自己整日伏案读书,孜孜不倦老而弥笃,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在
诗人看来,读书是天下最快乐的事情!诗人使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喊出读书之乐无可比
拟的心声,不仅在内容收束了前文,还把诗人对读书的喜爱之情推向高潮,让文章在诗人
对读书的热爱中告一段落。由此我们得到的启发是:以读书为乐,勤于读书。
四、答案3.A
4.(1)警策:“春其渐起但无痕''这句意思是说,春天正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出
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明朗向上的基
调。(2)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呵
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A.“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歌颔联的“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写虽
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颈联“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表
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全诗写诗人于初春时节写诗赠友,借自己寻春觅
春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开篇
的景物描写,从情景关系来看属于“以哀景衬乐情
故选A。
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作答本题需要抓住题干中的“警策”与“哲理”两个关键词来分析。
警策方面:“春其渐起但无痕“,意思是春天正在逐渐临近,只是还不见一点痕迹,作者在
这里的意思是春天还没有机会全部显露出来,此句为全诗定下了明朗向上的基调,流露出
诗人内心对春意的敏感与追求,表现了乐观进取的精神,熔诗情、哲理于一炉,感情细
腻,寓意深远。
哲理方面:因为“春”乂象征着“希望”、“新生事物”等,因此,本诗也就有了相应的哲理意
味。哲理方面可以结合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突出内心的惜春感受,表现出其坚定的信念。
如艰难困苦,玉汝丁•成;坚定信念,喜迎未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对新生事物应多
加呵护等。
第10页共13页
五、答案9.C
10.①构思新奇,结构独特:词的上片赞美了友道的风华正茂之容貌及超尘脱俗之气质,
词的下片则语句委婉,劝诫友道不要沉湎于女色,应该自珍自爱。上片与下片词人表达的
情感看似截然不同实则联系紧密,体现出构思之新奇、结构之独特。
②道学色彩浓郁:词的上片中“风尘外物”,一尘不染,与世无争,是中国道人的美德,也
是词人欲求又不可得的处世经文;词的下片中“省可清言挥玉廛'’是魏晋士大夫关于老、庄
守身思想的探讨,“保器全真''中的"真气”乃是道家思想之精髓;“风流何似道家纯”则认为
没有什么"风流”韵事比得上道家的纯真气节。全词体现出浓郁的道学色彩。
③富含哲理:全词运用了众多的史典,以沈东阳、李白、司马相如的典故道出了貌美身健
与高洁脱俗、不为仕途所困扰的哲理关系,托出了词人于己于友以道治身的美好思想。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赞颂友人的美好品性”错误。词的下片中“真须保器全真”为词人的劝诫之语,目的是警
示友人保持真气,自爱自重,不要迷于美色,而并非“赞颂”之语。
故选Co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思想内涵的能力。
词的上片:谁说“东阳”人都是瘦弱的呢?你眼睛凝眸如用漆点染似的炯炯有神。琼林般的
仙境终究远离尘世。试看你披着鹤毛制作的斗篷,依然像谪到人间的神仙0赞美了友道的
风华正茂之容貌及超尘脱俗之气质。词的下片:休要清谈,即使挥动那玉柄的廛尾拂尘;
清谈伤真,要不伤真,必须保重身体,蓄养元气。风流韵事哪里比得上道家纯真?不应该
像蜀客司马相如那样,过分贪爱卓文君。语句委婉,劝诫友道不要沉湎于女色,应该自珍
自爱。上片与下片词人表达的情感看似截然不同实则联系紧密,体现出构思之新奇、结构
之独特。
六、答案【解答】(1)D项,“诗句无一处写庵”曲解诗意。首联写致虚庵作为书房的功
用:藏书万卷可以用来教子,留金满箱往往成为祸灾。在对比中凸显了胡逸老高雅的品格和
淳厚的家风。额联的意思是能与贫人共享年谷,定有明珠生长在蚌胎,友人家必定人才辈出。
颈联写致虚庵的环境:山景随着宴坐如画图呈现,水雨透过夜窗像风雨传来。尾联写庵居的
第11页共13页
见闻感受;观山观水都能领略划趣,还有什么能污染灵台。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升级版技术研发共享合同
- 2024年体育赛事组织推广合作合同
- 2024年买卖合同的详细条款及标的属性
- (2024版)农村道路清洁洒水车租赁合同
- 水环境污染防治保洁方案
- 家电行业技术支持方案
- 农田灌溉与保洁服务方案
- 济宁学院《管理学导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表现技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业服务品质提升方案
- JJG 165-2024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检定规程
-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2023年贵州黔东南州州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期中) 英语 含答案
- 4S店展厅改造装修合同
- 送货简易合同范本(2篇)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高职)智能财税
-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
-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3-4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5.8三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