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高三语文期末仿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新高考高三语文期末仿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新高考高三语文期末仿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新高考高三语文期末仿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新高考高三语文期末仿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期末语文高考仿真试题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研究村落里的艺术,我们首先要知道村落里有哪些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人们把村落誉为文化的宝库,

也是乡村艺术的宝库。如村落景观,那是由特色民居、村落形态、田园风光、山水林田路等共同构成的诗

意乡村。还有生产场景,从牛耕田到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从脱粒打场到晾晒贮存,从对农产品的粗加工

到美食制作,再到乡村手艺,都充满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们美的享受.

理解乡村艺术要注意其中的三个特点:第一,乡村艺术的乡土性。乡土性首先指乡村艺术内容是乡土

的,因为它直接来源于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牛耕田景观、花海景观,园艺、农艺、手艺等都是乡村艺术

的重要内容。乡土性同时也指艺术的形式也是乡土的,最接近老百姓的劳动和生活习惯,农业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像年画、剪纸、绿化美化,还有喷呐、快板、评书、对歌等都是来源于生

活。第二,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自然性是指乡村艺术具有天人合一理念,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乡村

生产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就地取材的民居建设,黄土高原的窑洞、夯土墙,太行山区的石头墙、石板

房,海南的竹楼,等等。手工艺也是这样,竹编、柳编、草编、荆条编,制茶、酿酒、做粉条,等等,都

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第三,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一方面乡村艺

术体现的是乡村整体,包括乡村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农田、作物、村落建筑、生活方式、节日庆

典、习俗与娱乐等,以及农业劳作和生活方式本身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资源和构成要素,乡村艺术就蕴含

在这些要素之中。另一方面,很多乡村艺术品的制作使用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材料,如利用麦秆制作出的

草帽,用玉米皮编制的生活用品、工艺品等,体现废物利用和综合利用理念。

乡村艺术还表现为融合特征,一是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不可分割,大多数情况下,

生产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的内容也是生产的内容,作为生产的艺术也就是生活的艺术,如手工

艺品的制作既是生产活动也是生活的艺术创作活动。二是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乡村艺术或是由形式推及内

容,或是由内容寻找形式,在农产品的寓意文化中体现得特别突出,诸如“事事如意(柿子)”“健康长寿

(桃子)”“多子多福(石榴)”“平平安安(苹果)”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乡村艺术中更多的是反映形

式背后的优秀品质和生存智慧。比如我们欣赏水车、水磨、楼犁以及其他传统农具,能引起大家感慨的主

要不是农具的外观造型,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三是抽象与实用的融合。乡村艺术很少

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大都是以实用为基础的艺术创作,门窗图案的设计,房屋的样式是为了使用功能而存

在的,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具有防火功能,编织的筐筐篓篓也是为了生产与生活的实用。那些被认为是纯

粹艺术的剪纸、春联、年画,其内容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强烈的教化意义。四是自然与人文的融

合。乡村是离大自然最近且与大自然融合程度最深的人类居住空间,在乡村艺术上也体现了这种深度的融

合,如梯田艺术、田园牧歌、列入和未列入文化遗产的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等,都是大自然与人文要素融

合的典范。

(摘编自《乡村艺术有乡村艺术的规律》)

材料二:

墙绘,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创作墙绘,美术院校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适

应不同创作环境的能力得到提升。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墙绘作品,帮助村庄旧貌换新颜,为村庄增添了

艺术性与故事性。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师生耗时5年为北京市怀柔区大水峪村打造的上千平方米墙

绘作品,以中国传统吉祥题材中的“鱼”为主线,既取村名谐音,又充满美好寓意。配合墙绘,大水峪村

还举办了“首届街画艺术节”等多场文化活动,不仅使村子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还帮助其实现了特

色文化与旅游经济双提升。

校园改造,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暖心的方式。经过设计师精心改造后的校舍,一方面为孩子们

搭建起一个村落式的视觉新世界、一个拥抱自然的精神家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周围环境、地域文化相

融。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金坑小学,年久失修,办学环境简陋。为改变这一现状,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入

驻金坑小学,充分发挥建筑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优势,帮助学校设计搭建运动设施、改造厕所、建设小学

艺术长廊等。在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均得到提升。

艺术课堂,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长效的方式。玩泥巴、编稻草、染布、剪纸……在传统美术课

或田野大课堂上,美术院校师生充分利用当地工艺资源,聚焦留守儿童的心理纾解等难题,引导孩子们关

注周边环境和生活,帮助他们发现美、表现美。比如,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坚持在云南省

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中小学、儿童福利院等地,开展一系列美育公益课堂,帮助孩子们拓展知识视野,

丰富课余生活。在乡村艺术课堂上,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借助短视频与直播手段,释放艺术与科技结合所产

生的巨大能量,使孩子们放飞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快乐学习中积累审美经验。

(摘编自《探寻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新空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落是乡村艺术的宝库,如村落景观和生产场景都充满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

B.乡村艺术品往往就地取材,用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材料,体现了天人合一和综合利用的理念。

C.作为乡村艺术品的传统农具的优点不在于其外观造型,而在于它们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和生存智慧。

D.北京市怀柔区大水峪村的墙绘作品及其举办的文化活动使村子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艺术既蕴含在乡村各要素之中,又体现了乡村整体,这表现的是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

B.乡村艺术大都以实用为基础,但剪纸、年画、春联等则是纯粹的艺术作品,没有使用价值。

C.建筑艺术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

D.科技与艺术相结合,有助于释放乡村艺术课堂的巨大能量,提升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乡村艺术天人合一理念的一项是()(3分)

A.老式自行车制作的花盆B.赤水竹编制的文具

C.景德镇的陶瓷D.太行山区的石头墙

4.两则材料都对乡村艺术进行了讨论,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的侧重点。(4分)

5.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乡村艺术的作用。(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又一个“狙击兵岭”

魏巍

常言说,“响鼓不用重槌敲”。自从团政委点出三连的问题之后,郭祥就立时召开了支委会,首先对自

己打大仗的思想进行了自我批评。接着对“怕捅马蜂窝”的思想,也捎带着给了几炮。随后经过研究,选

出了本连的特等射手,组成了步枪组,机枪组,还有六O炮和祖国新来的无座力炮合编的冷炮组,区分了

地段,划分了责任。第二天,狙击活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大家都憋足劲,要向“狙击兵岭”看齐。

果然不出所料,狙击活动遭到了敌人强烈的报复。又是飞机,又是大炮,很疯狂了一阵。但是都被他

们硬顶过去。郭祥还特意把无座力炮秘密运到前沿,敲掉了无名山上敌人设置的那辆固定坦克,狙击活动

就更顺利地开展起来。无名山下的每一条大路小路,敌人出没的每一个场所,都受到狙击手们的严密监视。

只要敌人一露头,就会猝不及防地倒在狙击手们的枪弹之下。真是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屁滚尿流,偶尔

出来一次,就像老鼠出洞一般。开始敌人还去拖死尸,死尸拖不回,还得赔上三个五个,最后连死尸也不

拖了。当时,我们的快板诗人毕革飞,曾写过一篇快板,专门记载此事。诗日:

狙击手,真活跃,你一枪,我一炮,

不打死靶,要打活目标。

展开狙击大竞赛,个个都把战机找,

敌人在工事一露头,叽地一枪应声倒。

敌人出来拉尸首,又是射击好目标。

你要愿意要尸首,我们负责给你造!

零零碎碎吃喝你,最后把你全吃掉!

在这场狙击大竞赛中,“创造杀敌百名狙击手”的口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青年战士们,人人奋勇,

个个争先,都想最先突破这个光荣指标。特别是那个16岁的小鬼杨春,简直着了迷。这匹刚刚戴上笼嘴

的小马,在老保姆陈三得力的领导下,虽然进步不小,但是按陈三的说法,始终没有把他那种过剩的精力

3

完全转化为建设的积极性。平时,不是到这个班偷偷拆卸机枪,就是到那个班摆弄别人的炮。这一下可好

了,他的全副精力都集中到这方面去了。每天天一亮,他把帽檐儿一歪,就抱着一支枪,伏在射击台上,

用一双圆圆的猫眼搜寻着自己的猎物。有时候为了减小自己的目标,他甚至脱个光膀子,把帽子也染上黄

泥,伏在交通沟沿上观察。远远看去,他那在庄稼地滚过的身体简直同黄黄的泥块没有两样。由于他这样

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直像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他本人也越打越上瘾,

越打越来劲。每天只嫌太阳落得早,只嫌天色亮得迟。就是夜间做梦,也不断地喊:“打中了!打中了。”

一边喊,手指头还在不断地扳动。这样,在一个月结束的时候,他的毙敌数已经达到58名,不要说在全

连,就是在全营也遥遥领先了。有人分析说,他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由于他那精确的射击技术,确

实不能否认,他从小就是一个玩弹弓的好手,到现在他那圆乎乎的小脸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疤痕,就是他

的战友给他留下的光荣纪念!

说到这儿,我们不妨揭破这小鬼的一件秘密。它甚至已经到了绝密的程度,以至使得料事如神的郭祥、

工作深入的老模范以及朝夕相处的陈三都摸不清底细。

那还是今年春暖花开的时节,从祖国寄来了大批的“慰问袋”,小杨春也理所当然地分到了一个。这

个袋子里装了几十块水果糖,还有一封短短的信。从信上看,来信人年纪很小,字迹稚嫩,一笔一画,像

是刚会挪步的孩子,比杨春那打飞脚的字好不了多少。信上写道:

亲爱的志愿军叔叔:

我妈妈每天给我一分钱买糖。我没有吃,现在我给叔叔寄去。希望叔叔吃了我的糖,多打死几个美国

鬼子!我要向叔叔学习,长大了,也要去抗美援朝。

李毛毛

当时,接到慰问袋的这位16岁的“志愿军叔叔”,不用说是颇受感动的。因为他平生以来第一次作为

一个人民的战士受人尊敬。他当时就在自己的小本上写了一首诗:

慰问袋,六寸长,慰问糖在里面装。

昨天我吃一块糖,糖儿对我把话讲:

你吃糖,想一想,祖国人民的心意可记上?

按照小杨春原来的计划,这糖本来是准备立功之后才吃的。但是,毕竟我们这位“志愿军叔叔”修养

方面还有些不足,今天一块儿,明天一块儿,也就吃完了。只剩了个空空的小口袋还包在包袱里。这次支

部号召“创造杀敌百名狙击手”,小杨春忽然想起这个慰问袋来,如果打死一个敌人,就把一枚小石子装

进去,装满了100枚,将来寄给这位小朋友,岂不是一个很好的纪念?这样就暗暗下了决心。但是,这小

鬼鬼心眼不少:一来这计划还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即使能完成,事先透露出去,还是会被人传为笑柄。他

自己这样那样的“漏子”已经够多了,何必再给人增加一份谈话的资料呢?于是就把这事定为“绝密”一

级,对人绝口不谈。只是在打死一个敌人后,才选一枚晶莹可爱的小红石子,乘夜深入静悄悄丢到那个未

曾见过面的朋友的口袋里。

(节选自《东方》)

4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杨春是志愿军战士的典型,文章通过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以及“狙击大竞赛”前后的对比塑造

这一形象。

B.大家分析小杨春射击成绩好的原因时以调侃的方式提到他脸上的伤疤,表现出大家对小杨春的关怀

和喜爱。

C.文中“一笔一画,像是刚会挪步的孩子,比杨春那打飞脚的字好不了多少”表明当时人们的文化水

平普遍偏低。

D.文中写小女孩送来“慰问袋”并写信这一事件,揭示出了后方的大力支持是这场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的原因之一。

7.关于文中快板诗人毕革飞快板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内容看,虽与上文的有些重复,但衬托出战士们的乐观精神。

B.表现出朝鲜战场上我军不但战法灵活,还善于调动士兵的士气。

C.表现出对装备精良的敌军的蔑视,体现岀我军战士的必胜信心。

D.以对偶的形式,诙谐的语调再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场景。

8.有人说魏巍的《东方》让我们对英雄的定义愈发清晰,请结合杨春这一人物,对魏巍笔下英雄的形象

作简要的分析。(6分)

9.魏巍曾说:“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写作‘富矿',’文风朴实,言之有物'”,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选文是

如何体现魏巍的这一创作特征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善长,字百室。本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太祖礼之。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

日:“秦乱,汉高祖起于布衣,知人善任,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足

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

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

纳,辄令为书。前后宜將延过置喩酸橙更!胡逓臓好週县饱无乏尝埴榷西進盐立英法嬲的元制去

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曰:“善长虽无

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封韩国公,予铁辱,免二死。时封公者六人,善长

位第一,功比萧何,褒称甚至。

5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何常专有之。及髙祖起为沛公,何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

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昵塞,

户口多少,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留收

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治栋阳,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

失军遁去,何辄兴关中卒补缺。汉五年,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部

侯。高帝曰:“诸君知猎乎?知猎狗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

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

弊政

B.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

其弊政

C.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

其弊政

D.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

弊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开国之君。自汉代起,各朝代首位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这是后人根据他们的生

平行为给予的谥号。

B.故事,文中指旧的典章制度。这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的意思不相

同。

C.铁券,又称“丹书铁券”。这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

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

D.左右,意为帮助、辅佐。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和《关雎》中“左右流之”的“左

右”的意思都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善长洞察时局,眼光独到。朱元璋攻占滁阳,他前往拜谒;他认为元朝纲常混乱,劝说朱元璋效

法刘邦所为,安定天下。

B.朱元璋礼贤下士,知人善用。他对待像李善长这样的人才可以做到以礼相待,又能够发挥其所长,

对有功之人也能给予极高的肯定。

C.萧何看淡财物,富有先见。刘邦入咸阳,诸将为分财物发生争执,只有萧何看到了秦朝文献档案的

6

重要价值,先行收藏起来。

D.刘邦任人以能,论功行赏。他东征西战,常把后方事务交给萧何,萧何不辱使命;他肯定萧何的功

劳最大,赞其为“功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从下滁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

②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呢塞,户口多少,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14.明太祖评价李善长“功比萧何”,请根据文本信息概述李、萧二人的共同之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15,16题。

落梅

刘克庄①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②,坠似骚人去赴湘③,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刘克庄,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刘克庄为建阳(今福建北部,

在当时属荒僻之地)令。任建阳令期间,他创作了《落梅》。宝庆三年(1227年),权臣史弥远发起“江湖

诗祸”。作为江湖诗派领袖的刘克庄,因《落梅》诗被诬告谤讪时政,获罪而被罢职,坐废乡野长达10年。

②迁客来过岭: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的典故。③骚人去赴湘:用柳宗元因“永

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的典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与李煜“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所描写的意境极

为相似,透露出浓重的感伤,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B.颔联写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对仗工整,比喻形象,

描绘出落梅在风刀霜剑摧残下凋零、四散飘坠的凄惨情景。

C.颈联写莓苔沉沦萎顿于泥土之中,而梅花粘在衣袖上,香气经久不灭。作者赞美了梅花高洁的品质,

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7

D.刘克庄的这首咏梅诗,通篇不着一个“梅”字,却不仅刻画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际,而且处处透露出

诗人的心迹与情感。写梅又似写人,运笔委婉,寄托遥深。

16.有人说,《落梅》一诗因言近旨远,讽喻之意溢于言表而成为宋代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

包含的讽喻之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困苦失意中年华老去、国难家恨苦痛于心的悲愤之情。

(2)韩愈《师说》中写知识丰富、修养极高的古代圣人“,”,赞美了其从师请教的品质。

(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嘈杂的音乐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承德,一座深远而厚重的城市。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1000多年的辽金文化和300多年的清文化在

这里融合碰撞。亭台楼阁,山水相依,林海绵延,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在这里。一墙一瓦都是文化,

由水之中皆有故事。在这里,林海与草原相接,山庄与古刹辉映,城镇与乡村共荣,人们漫步在青石小路,

轻抚红色宫墙,恍然间与历史打了一个照面……

才感盛夏,忽而已秋,避暑山庄正门前却,热度不减,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

客。游客们越来越关注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对每一件文物都。文物保护是“留根”,更是“护魂”。

避暑山庄正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以文化传承靂续民族团结根脉,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如何保护好历史资源,传承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承德市按照首先开展文物调查、建立古建筑保

护信息库,然后组建由文物管理和古建施工等单位组成的文保团队,最后保护利用文物、让古建筑焕发新

光彩的规划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承德全力抓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

卷。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U(本题共2小题,9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为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和校外各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

锻炼身体提供了政策保障。“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二个暑假,各地各类体育培训机构也推出了丰富多彩

的培训项目,从体能类到专项类、从大众类到小众类,—缸,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运动新选择。体育培

训行业越是扩容,_____缸。当前的校外体育培训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构良莠不齐、人员鱼龙混杂、有效

监管不足等问题。这可能是发展初期的问题,但事关青少年的成长,必须从源头上着手,调动各方力量,

抓好监管。“双减”后面是“双升”,“双升”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提升,是课堂教学质量(包

括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③,提高质量、提升水平,让青少年全面健康的成长才是目标。

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你知道什么是“五讲四美”吗?这个曾风靡一时的全民热词,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C.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6分)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一颗坚硬的内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

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融江入海,

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

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C2.B3.A

9

4.材料一侧重对乡村艺术的三个特点及四个融合特征的论述;

材料二侧重阐释助力乡村建设的形式,即利用墙绘艺术、校园改造、艺术课堂等助力乡村建设。

5.①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特别是农产品的副产品;

②立足生产,以实用为先,乡村艺术品要兼具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助力乡村生产生活;

③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乡村独特的艺术内涵,实现特色文化与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

④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改造校园和课堂,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1题解析】

C.“作为乡村艺术品的传统农具的优点不在于其外观造型”错,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比如我们欣赏水

车、水磨、楼犁以及其他传统农具,能引起大家感慨的主要不是农具的外观造型,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利用

自然的生存智慧”可知,传统农具的优点主要不在于其外观造型,并非完全不在于其外观造型。故选C。

[2题析解】

B.“但剪纸、年画、春联等则是纯粹艺术作品,没有使用价值”错,根据材料一第三段“那些被认为

是纯粹艺术的剪纸、春联、年画,其内容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强烈的教化意义”可知,剪纸、春

联、年画等也有使用价值。故选B。

【3题解析】

A.天人合一理念指的是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制作花盆的材料一一老式自行车不具有材料的

自然性,不属于就地取材,所以,不能体现乡村艺术天人合一理念。故选A。

【答案】6.C7.D

8.①英雄就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杨春就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

②心怀祖国,忘却自我,甚至是付出生命,杨春为保家卫国,参加抗美援朝,狙杀敌人,随时可能付出

生命;

③为战胜敌人,拼尽全力,杨春为战胜敌人,不分日夜苦练狙击本领;

④知恩图报,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关爱自己的人,杨春用石头记录战场的战绩报答小女孩的“慰问

袋”。

9.①选取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述历史的伟大进程;

②通过“怕捅马蜂窝”“也捎带着给了几炮”“真是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屁滚尿流”等朴实的语言,塑

造普通的志愿军战士的形象,文风朴实;

③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日常生活歌颂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言之有物。

【6题解析】

C.”表明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错误。两个人尤其是小女孩年龄尚小,不能反映文化水平低,

10

也不能以偏概全表明“当时人们文化水平偏低”,选项判断绝对,于文无据。故选C。

【7题解析】

D.“以对偶的形式”错误。不能体现对偶的特点,上下句相对应位置上的词性不同,意思也不是相反

或相近的,只是朗朗上口了些,属于顺口溜性质。故选D。

【答案】10.B11.A12.C

13.①李善长跟随太祖攻占滁州,担任参谋,主管运送粮饷,很受太祖的亲近信任。

②汉王能详细地知道全国的险关要塞,户口的多少,百姓的疾苦的原因,是萧何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

案。

14.①长期追随辅佐君王;

②治国理政,具有管理之才;

③补给军粮,稳定后方;

④推贤举能,善于选拔人才。

【10题解析】

句意:太祖前后率军征讨,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吏顺从,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

不缺乏。太祖曾经请他管理两淮盐务,设立茶法,李善长都再三斟酌元朝的制度,剔除那些不好的规定。

其中“将吏帖服”“居民安堵”句式相同,应在“将吏帖服”“居民安堵”后分别断句,排除AD。“元

制”是“斟酌”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

【11题解析】

A.“……谥号”错误,应为“庙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

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号。封建皇帝在谥号前还有庙号,从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

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为太宗、世宗等。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的意思是“旧事”。句意:“屈尊而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

C.正确。

D.”余立侍左右”。左右:身边。句意:我站立侍候在左右。“左右流之”。左右:向左向右。句意:

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呑菜。

故选Ao

【12题解析】

C.“诸将为分财物发生争执”表述有误,原文“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意为“诸将都争相

进入藏有金帛财物的府库去分财物",并没有“发生争执”一说。故选C。

【13题解析】

11

①“从”,跟随;“下”,攻占、攻下;“馈饷”,运送粮饷;“见”,表被动。

②“所以”,“……的原因”;“具”,详细地、完整地;“昵塞”,险关要塞;“以”,因为。

【14题解析】

李善长“事朕久”,萧何自刘邦微时即帮助他,可见二人均一直追随君王左右。

李善长“为参谋”“立茶法”等,萧何“发踪指示”,可见二人均有管理之才。

李善长“给军粮”,萧何“给军食”等,表明二人均是稳定后方的重要人物。

李善长考察人才后推荐给明太祖,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表明二人均有推举人才之功。

【参考译文】

李善长,字百室。明太祖平定滁州,李善长前往迎接拜见,太祖对他以礼相待。太祖曾经从容地问李

善长:“天下大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他回答说:“秦末战乱,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他了解人

并善于用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业。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如果您)效法汉高祖刘

邦的做法,天下便可平定。”太祖称赞他言之有理。李善长跟随太祖攻占滁州,担任参谋,主管运送粮饷,

很受太祖的亲近信任。前来投靠的将士,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能,禀告给太祖。又替太祖(对投诚者)表

达诚挚情意,使他们能够安心。太祖做吴王的时候,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李善长熟知旧的典章制度,裁

决事务非常迅速,又擅长交际辞令。太祖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起草文告。太祖前后率军征讨,都命

李善长留守,将吏顺从,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缺乏。太祖曾经请他管理两淮盐务,

设立茶法,李善长都再三斟酌元朝的制度,剔除那些不好的规定。恢复制钱后,又开放冶铁业,制定鱼税,

国家财富日益增长,百姓也不再困苦。洪武三年,朝廷大封功臣。皇帝说道:“李善长虽然没有战场上的

汗马功劳,但跟随我的时间很长,补给军队粮草,功劳很大,应该进封大的封国。”(于是)封他为韩国公,

并授予铁券,有免死两次的特权,当时被封为公爵的有六人,李善长位列第一,功劳可与萧何比肩,对他

特别褒扬称赞。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时,萧何经常帮助他。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就作为辅

佐官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着奔向储臧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

朝的各种文献档案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汉王能详细地知道全国的险关要塞,户口的

多少,百姓的疾苦,是因为箫何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

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留在后方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军队供给

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治理栋阳,管理户口,通过水路和陆路转

运军粮,供应军队。汉王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而逃走,萧何就征发关中的士卒补充军队的损失。汉王五

年,汉王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群臣争功,一年多的功劳大小无法决定。高祖因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为

12

鄭侯。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

能够发现踪迹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

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答案】15.C

16.尾联表面上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实际上是采用比喻手法,

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

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象的强烈不满。

【15题解析】

C.“颈联写莓苔沉沦萎顿于泥土之中”错误。张冠李戴、颈联中“乱点莓苔”不是写“莓苔”沉沦萎

顿于泥土之中,而是写曾经是那么美好高洁的“梅花”,如今却沉论萎顿于泥土之中,寂寞凄凉地与莓苔

之类为伍。故选C。

17.【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其出入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3)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语

18.【答案】交相辉映(或:相映生辉)游人如织(或: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兴趣盎然

【解析】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第1处填“交相辉映”,表现

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在这里相互映照,更增添了光彩。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

麻。第2处填“游人如织”,表现来此的有人很多。兴趣盎然:对某种事物或问题兴趣浓厚的样子。第3

处填“兴趣盎然”,表现游人兴致高,兴趣浓厚。每空1分,共3分。

19.【答案】承德市按照规划进行文物保护工作,首先开展文物调查、建立古建筑保护信息库,然后组建

由文物管理和古建施工等单位组成的文保团队,最后保护利用文物、让古建筑焕发新光彩。

20.【答案】①使用排比,从多角度具体展现了此地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交汇、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风

貌,节奏鲜明,抒情意味强烈。②使用拟人,将历史比拟为人,漫步于此,窥见历史,似见故人,表达灵

动逼真,突出此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1【答案】B

文中划横线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双减”“双升”都是特定内容紧缩而产生的简称词。A项,

表直接引用。B项,“五讲四美”表示特定称谓。C项,“做”“不做”,有强调作用。D项,“大师”“发扬国

光”,引号的作用是表示讽刺和否定。

22•【答案】①形式多种多样(或:项目种类很多)

13

②越是需要监管(或:越需要加强监管)

③“双减”不是目标

【22题解析】

第①处,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从培训项目的不同种类和“提供了新选择”看,该空应填写“形式多

种多样”;第②处,是第二段的总起句,空格前先说了“体育培训行业越是扩容”,由其中的“越是”可以

推出,空格处补写的句子也应该有“越是”,加上本段的中心意思谈的是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

可补写“越是需要监管(加强监管)";第③处,根据后文“提高质量、提升水平,让青少年全面健康的成

长才是目标”,得知前文应补填“……不是目标”,再依据前文,可确定关键词为“双减”。

23.作文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构成。第一则提出“牛油果”人格,它的特点是内核坚硬,“坚守自我”,拥有“坚定的内

心”,三个同一范畴的近义词:坚硬、坚守、坚定。在反复强调中突出了主旨,考生不难把握。

第二则开头一个“却”字暗示深远,意味着第二则主旨与第一则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的,形成对比。

“上善若水。事善能”取自《道德经》的第八章,考生需要一定的道家文化涵养和文言积累才能理解这句

话,但是读不懂也没有妨碍,岀题者下文用“随物赋形,溶江入海”为考生作出了解释,这种理想人格的

特点是能够跟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随遇而安,灵活应变,与时迁移,与外界交融,”能方能圆,曲直随

形”,所以,第二则突出“改变”。

题目给定了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使话题具有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