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非虚构写作:话语规则与效果

①对于多数人来说,“真实”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感受。如果时间与空间构成意识内

部不可或缺的坐标,那么,“真实”则是维持生活经验稳定及连续的基本保证。

②“真实”是一种如此强大的需求,而“非虚构”写作的话语规则迎合了人们的这

种需求,表现出多数“虚构”作品所不具备的翠啰与粗犷气质。

③体现在非虚构写作上,其内容必须确有其事,它所叙述的一切必须在生活之中真

正发生过。但是,这个举足轻重的前提通常依赖作家的自觉遵从,非虚构作品发表之后

也并未跟随一个严格的鉴定程序。事实上,“虚构”与“非虚构”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源

自文类、文体以及叙事修辞形成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是由话语规则决定的。

④比如小说、戏剧、电影可以尽情虚构,并且可自如地调度各种相关的叙事修辞,

而新闻报道之类的非虚构写作既新且旧,它与多种文体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叠,同时又与

它们保持相当程度的差异,它仿佛是在诸多文体的接壤地带被重新规划出的另一种特殊

文体。人们无法正面描述非虚构写作的文体特征,而只能从对非虚构写作与诸多文体异

同的观测中逐渐确立其某些界桩。

⑤那么,如何辨识非虚构写作与典型的虚构作品——譬如小说?显然,“非虚构”

与“虚构”的差异已渗透到具体的叙事修辞中。“虚构”通常带有更为明显的传奇性,

对于小说而言,所谓的传奇不仅在于事件的离奇和曲折,也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结合在

一起;小说叙事时常包含人物心理活动,甚至直接叙述“意识流”或者片段的感官印象。

因此,小说的叙事具有更大的细节密度,情节内部织入更多独特的性格或者人物内心的

感受,这些因素往往在深层的意义上决定了情节的发展逻辑,即所谓“情节是人物性格

的发展史”。相对地,非虚构写作更接近新闻话语,作家更为注重的是事件外部的完整

与清晰的全貌,非虚构写作对于社会事件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个别人物性格形成过

程的重视。在“非虚构”的作品中,交替出场的众多人物与纷杂线索的交汇共同组成一

个公共事件。

⑥此外,与非虚构写作共享同一种话语规则的还有历史话语。历史学家很少耗费笔

墨还原个别人物的肖像、服装、言行细节——除了君王。文学话语的分析单位是“人生”,

譬如,小说的情节轮廓通常由个别人物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来填充,情节的延伸线路

与人物的命运几乎同辙。而现在,人们似乎在小说与历史话语之间再度发现了非虚构写

第1页共22页

作的营地。较之小说的人物刻画,非虚构写作更为倚重事件的逻辑及其外在的完整性;

较之历史话语,非虚构写作的视角集中于人物及其活动轨迹的后果。非虚构写作对于细

节的重视程度远逊于小说,但又极大地超过了历史话语的概括性陈述所具有的程度。

⑦当然,非虚构写作涉及的问题远远超出话语规则的范畴。然而,除了话语规则包

含的文化默契,人们很少进一步区分“虚构”与“非虚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无论

是小说、历史话语或者非虚构写作,均不存在固定的、始终如一的标准形态。一种文类、

文体的兴盛和衰败更多取决于时代的文化环境。非虚构写作充当了文体谱系之中新的一

员,尽管我们可以鉴定它与左邻右舍的异同,但是,真正必须追问的是,时代的文化环

境中的哪些方面呼唤了非虚构写作的出场,同时,“虚构”又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追

问是判断非虚构写作前景——也是判断各种文类或文体前景——的前提。

1.第②段加点词“便罩”“粗干”在文中分别指O

2.下列对“非虚构写作”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虚构写作的“真实”前提需作家自觉遵从。

B.非虚构写作话语规则已形成明确成文的规定。

C.非虚构写作是一种被重新规划出的特殊文体。

D.非虚构写作注重社会事件外部的完整与全貌。

3.能够依据文意作出推断的一项是()

A.即便无法描述非虚构写作的特征,我们依然可以明确其界限。

B.小说家无法改变人物命运,是因为人物有其自身的性格特征。

C.无论小说、历史话语或非虚构写作,都有要遵循的固定标准。

D.只要对时代文化不断追问,就能有效判断非虚构写作的前景。

4.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5.小浦在阅读《红楼梦》后,发现书中多处内容与作者曹雪芹家世存在对应关系(见

下表)。由此产生了疑惑:《红楼梦》是否有“非虚构”写作成分呢?请结合以下内容,

谈谈你的看法。

《红楼梦》曹雪芹家世

荣宁二府的祖先贾源、贾衍兄弟自曹家先祖曹振彦、曹玺父子在清

陈“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王朝建立过程中屡立战功而发

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第五家,到雍正初年被抄家,时间跨

回)度将近百年。

太祖皇帝仿舜南巡时,江南甄家接曹寅曾在江宁织造任上四次接待

第2页共22页

驾四次。(第十六回)康熙南巡。

《续琵琶》是曹寅的作品,《胡

贾母听戏时提到《续琵琶》的《胡

笳十八拍》就是此剧第二十七出

笳十八拍》。(第五十四回)

《制拍》。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

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

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题起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

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

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

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儿的语言,反映她心

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

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

不敢撤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

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

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哦:麝

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

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

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

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

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

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

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

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

梦》的主题思想:

第3页共22页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

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鹑《老残游记》言:雪

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

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

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

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

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

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

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

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

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

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

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

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

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

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

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

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闻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

而不是里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

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

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

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

街坊上家家萧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

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

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

不习惯。

第4页共22页

《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

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摘编自李书磊《〈红楼>景语》)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

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

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

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可看出传统小说的景语缺少个性,因而可以置换到任何其他一部小说中。

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儿、金

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

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

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

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8.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

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

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

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

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9.请试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的文本特点。

10.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三、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

第5页共22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

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

“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

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

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

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

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地会会这些为官

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

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

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

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

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得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

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得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

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

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

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

或玉环金佩,或鼓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

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刚走

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

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

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

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

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

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

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

去了。

第6页共22页

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

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

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

未干,还撇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

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地动

了手,也就顾不得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

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

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

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

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

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

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

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

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

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

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

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

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

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

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

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

竟去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文本二: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目: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绛与膏梁:英效此儿形状!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1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颐的一项是()

A.开头从贾雨村要见贾宝玉写起,为引出湘云对宝玉、袭人对黛、钗二人的点评,并

第7页共22页

最终以宝玉之口展示宝、黛二人的感情真挚。

B.本文的语言描写与人物形象极为契合,如向来温和的宝玉居然对湘云发火,还下逐

客令,可见宝玉骨子里也有公子哥的骄矜之气。

C.本文先写宝玉“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后写黛玉“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

汗”,这两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并相映成趣。

D.本文写宝、黛心有万句言语,却只是“怔征的望着“对方。虽是无言,却胜千言。与“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异曲同工之妙。

12.文本二中的两首《西江月》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请谈一谈宝玉的这种性格特

点在文本一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13.小说叙事角度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指通过小说中的人物

的视角观察事物,用第一人称“我”去叙述事件。本文也使用了“有限视角”进行叙事。请

简要说明本文“有限视角''的使用及其效果。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曲词,完成下面小题。

游园

【皂罗袍】原来婉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

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汤显祖《牡丹亭》)

14.文中“皂罗袍’'是指()

A.曲牌名B.词牌名C.宫调D.标题

15.对本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紫嫣红开遍”一句写艳丽眩目的绚烂春光,“都付与断井颓垣”与前句形成反差,

令人惊异、惋惜。

B.三四句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等"人生四美”与“奈何天”“谁家院”并用,感慨

自己与美好快乐无缘。

C.“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一句抒发了剧中主角为刻苦读书甘愿辜负美好春光的情感。

D.全曲语言精美,抒情、写景生动,心理刻画细腻,句式整散结合,流动着韵律之美。

16.阅读《红楼梦》23回中片段,结合本词曲内容,分析林黛玉喜爱本曲词的原因。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婢紫嫣红开遍,似

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

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

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

第8页共22页

摇……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阅读下面两首揭示宝玉思想性格的《西江月》,完成下面小题。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褶■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7.对这两首词中词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愁”和“恨”是指宝玉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压抑下产生的无法摆脱的苦闷。

B.“草莽”指空虚,浅薄,不学无术,谓宝玉腹中无入仕做官的文章。

C.“潦倒”即贫困而倒霉,在此指精神颓丧。

D.“不肖”即“不孝”,指宝玉具有叛逆性格,卓然于家庭之外,对老祖宗等不屑一顾。

18.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

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

的精神支柱一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之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

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19.下面是关于《西江月》二词的内容概括,不正确的选项是()

A.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B.二词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

C.二词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

D.《红楼梦》续书的结尾宝玉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贵子,继承祖业,

与“天下无能第一”相矛盾,续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

20.后人评价这两首诗对贾宝玉做了似贬实褒的刻画,请你结合对《红楼梦》的阅读经

验或者相关情节,谈谈自己的理解。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问菊

【清】曹雪芹

第9页共22页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国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东篱”一词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呼应了题目中的“菊”,

首联表明“问菊”的原因。

B.颔联中“一样花开为底迟”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菊花(秋季开放)开放时间晚于百花

(春季开放)的不解和埋怨。

C.颈联中,霜寒露重,百花凋零,菊花寂寞开放:鸿雁南归,蟋蟀将死,菊花孤独自

守。渲染出菊花的遗世独立的形象。

D.尾联中,诗人把自己当成菊的知己,此时,前面对菊的所有发问也就变成了自问,

菊花的形象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22.诗歌的题目是“问菊”,诗人之语每每切合一个“问”字。请从遣词和用句的角度对此

做简要分析。

五、选择题

23.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现实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首要任务就是.

,,O落实到人才培养上,除了传授学科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训练

和提升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根据具体问题整合相关学科的材料、数据、理论、方法

②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

③实现知识从简单叠加到有机结合的转变

④最终得到一个整体的解释

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

(2)《红楼梦》对语言、服饰、居室等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相对应,请指出下面判断正确的

一项是()

A.“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林黛玉)

B.“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王熙凤)

C.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维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瓒珞圈。(贾

元春)

第10页共22页

D.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薛

宝钗)

六、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无论是才貌双全的黛玉,德才兼备的宝钗;还是旷达豪放的,

聪慧果敢的探春,的熙凤……几乎个个都不得善终。更有含辱投井的

,蒙羞撞墙的司棋,的尤二姐……她们的人生,无一不是以悲

剧收场。而拉开了红楼女儿悲剧序幕的,就是学诗的香菱。她在《红楼梦》开卷就向我

们款款走来,其原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经历被拐,被抢,三次改名,但无损

她如莲清志。

在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趁薛蟠外出而暂随宝钗搬入大观园小住,一入园她就向宝钗

求教——香菱笑道:

“好姑娘,趁着这个工夫,你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

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国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

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的,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

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

随后,她又向黛玉求教——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

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

也还教得起你。”

2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惜春胆大泼辣玉钏吞金自尽

B.湘云世故圆滑玉钏悬梁自尽

C.湘云胆大泼辣金钏吞金自尽

D.惜春世故圆滑金钏悬梁自尽

25.面对香菱学诗的请求,宝钗黛玉给出的答案大不相同,试分析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

七、名著阅读

26.《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大观园成立了海棠诗社,要求诗社里面的人都要取个雅号,

诗社社长李纨号"”,“蕉下客”是的别号,林黛玉的别号是“

27.《红楼梦》中最有才华的女子是,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心比

天高,命比纸薄”的丫鬟代表是»

28.阅读《红楼梦》节选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

第11页共22页

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

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

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

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探春的形象特点。

29.名著阅读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位大观园内,荣国府中独一无二的骄子,只要一听到他父

亲叫他,便“好似打个焦雷”,再高的兴致顿时一落千丈。如若见了他老子,更“像个

避猫鼠儿”,躲之不迭。往常没有贾政在场,独听他“高谈阔论”;而如果贾政在席,

“便惟有唯唯而已”。他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不是一声断喝,便是无情棍棒……他们的

父子关系并不融洽,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了全书的主要矛盾之一。

读了《红楼梦》,你如何看待这对父子关系?请结合书中某个情节谈一谈这对父子之间

的矛盾冲突是怎样的?你认为这样的矛盾冲突能否化解?

30.对《红楼梦》情节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薛宝钗待人处事,有时会显出很深的城府。有年芒种,姐妹们在园内玩耍,薛宝钗

一路扑蝶来到滴翠亭,无意间听到小红给芸儿私传信物。她就故意说是在找林黛玉,“金

蝉脱壳“,使小红不怀疑她。

B.由于贾母王夫人等要给湘云还席,大家又齐聚大观园。刘姥姥也有幸参与了这些活

动。首先是在秋爽斋,刘姥姥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接着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滑

了一跤,幸无大碍。

C.宝玉挨打,袭人向王夫人汇报宝玉情况,趁机进言“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

搬出园外来住”王夫人听后,对袭人越发感爱不尽,甚至把她的月例提高到与赵、周两

位姨娘同样的水平。

D.宝玉挨打后,贾母吩咐贾政的亲随小厮们,以后贾政若唤宝玉便以她的名义加以拒

绝。宝玉自此以后甘为诸丫环充役,宝钗等偶尔劝他留心仕途经济,他便斥之为“入了

国贼禄鬼之流",不留情面。

31.对《红楼梦》情节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做了必要的交

代。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

第12页共22页

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

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

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C.黛玉应贾母之招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D.凤姐梦见秦可卿来向她嘱托筹划贾府将来之事,醒来后听说秦可卿死了,吓了一身

冷汗;彼时合家皆知秦可卿死了,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

32.下列关于《红楼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里大量诗文判词戏曲歌词,充满了譬喻,往往是对人物关系和命运际遇

的暗示。《枉凝眉》曰:“一个是画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闿苑仙葩”指的是

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B.曹雪芹善以人名隐喻,从开篇的“贾雨村(假语存)”“甄士隐(真事隐)”即可知,

就连贾府“元迎探惜''四春——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

惜春,也暗含了“原应叹息”之意。

C.《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

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如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

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D.《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

贵风流。’‘表现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挽着贾母,一手挽着王夫人,

苦尽甘来十分欣悦。

33.第28回写到宝玉和一个伶人交换汗巾子,这一情节很重要,为后文写宝玉挨打作

伏笔,这个伶人是()

A.琪官B.龄官C.芳官D.藕官

34.第十四回写秦可卿的葬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殡的场面非常巨大,其实也是在写贾家的排场。

B.贾府在办理秦可卿的丧事期间,贾政和林黛玉恰好因事离开贾府。

C.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单从管理的方法上看,有鲜明的现代意识。

D.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忙得茶饭也没工夫吃得,坐卧不能清净,心中却十分欢喜。

35.《红楼梦》中描写的居所,往往和主人的性格、气质相契合。在第四十回中曾描写

过以下两处居所:

①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上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

第13页共22页

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

儿的书房了。”

②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

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

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以上描写中,居所①的名称是,居所②的主人是。

36.请指出下面材料描写的是大观园中哪座院落,其主人是谁?结合环境描写分析此人

物的形象特点。要求IOO字左右。

(1)“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

“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

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面房内又得一小门出

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

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儿盘旋而出。”(《红楼梦》第十七回)

(2)“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

路。……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

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红楼梦》第四十回)

(3)“满地下竹景参差,苔痕淡淡。”(《红楼梦》第三十五回)

37.“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一章回在情节设置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渲染了充满神秘气息的小说氛围,引人入胜。

B.构思精妙,引出了薛蟠、香菱等重要人物。

C.为下文作铺垫,推动了后续情节的发展。

D.塑造了贾雨村冷酷无情,徇情枉法的贪官形象。

38.根据句子提示,填补下面的空格。

(1)《红楼梦》中的“周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瑕”指的是。

(2)一眼识人:曹雪芹刻画人物擅长描摹眼睛,比如凤姐的眼睛特点是,这一

特征点明了她的漂亮与阴险。

(3)一名隐意:《红楼梦》中隐喻极多,人物的姓名往往就带有象征意义,如甄士隐

即“真事隐”,贾雨村即“假语存”,香菱的原名,隐喻了她可怜的身世。

39.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第14页共22页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A.林黛玉贾惜春妙玉巧姐B.贾探春妙玉贾惜春史湘云

C.秦可卿妙玉贾迎春李纨D.薛宝钗贾迎春妙玉史湘云

40.阅读下面的文字,并依次填写对应文中横线处的人物。

大观园的姐妹们美丽聪明、气质高雅,但其诗文素养与个性却各有特色。她们写的

诗就如同曹雪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即便不加署名,也知道是谁写的。

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孤高自许、

多愁善感,其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

格调清新、豪放不羁;处事果决,精明能干,她写的诗则疏阔爽朗、高

远简淡。从海棠诗社与菊花诗社的吟咏中,可以读出她们各自的风格。第七十回,林黛

玉作了一首《桃花行》,薛宝琴说是自己写的,贯宝玉说:“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

乎不像。”

41.在《红楼梦》交流课上,老师提问:《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请你做

出选择,并为其写一段赞美文字。要求: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人物姓名及特点,并阐明

理由,不超过150字。

42.下列有关《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林如海已是科第出身。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林如

海年已四十,原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死了,膝下只有嫡妻贾敏所生的女儿林黛玉,年

方五岁。黛玉之母离世后,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都有似曾相

识的感觉。

B.门子给贾雨村的护官符上写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为马。……丰年好大雪,珍珠

如土金如铁。这门子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

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胡乱判案,放了凶手薛蟠,并书信告知贾政和王

子腾。

C.赤瑕宫的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使

其“得延岁月”,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神瑛侍者欲下世为人,绛珠仙草感念他的恩惠,

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D.《红楼梦》开篇第五回以判词预示人物命运,体现了《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

里”的独特写法。“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

乡。''判词先以"荷花”暗示香菱其名,再预言其一生坎坷的命运。

43.下列人物中不是“金陵十二钗”的是谁?()

第15页共22页

A.妙玉B.薛宝琴C.贾巧姐D.史湘云

44.《红楼梦》中前十回的故事情节,按叙述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梦游幻境②贾敏病逝③黛玉进府④宝玉摔玉⑤寡妇受辱

⑥大闹学堂⑦周瑞送花⑧士隐出家⑨英莲被拐⑩雨村断案

A.⑧②③④⑨⑩①⑦⑥⑤B.⑧②③④⑨⑩①⑥⑦⑤

C.⑨⑧②③④⑩①⑥⑦⑤D.⑨⑧②③④⑩①⑦⑥⑤

45.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是哪句?()

A.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

B.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C.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D.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4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是《红楼梦》中与梦相关的情节。请在横线处填入作品中人物的名字.

①梦幻识通灵

②梦游太虚幻境

③学诗,梦中得佳句

④醉卧芍药衲,香梦沉酣

(2)请从以上情节中任选一个,概述该情节的内容,并分析它在表现主题、刻画人物、情

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八、材料作文

4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刚出场时是个穷书生,他饱读诗书,有真才实学,心怀大志,

脂砚斋曾为他写下“雨村真是英雄”的批语。可在登科及第步入官场后,他丧失了做人

的良知与道德,逐渐变成了一个忘恩负义、丧尽天良的奸险小人。书中曾预言他“因嫌

纱帽小,致使锁枷杠”,脂砚斋曾十几次怒批他为“奸雄”。

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警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选取一个角度

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开口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一部古

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第16页共22页

材料二: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燃尽一生,终成巨制。历尽人生百态,道尽

世事无常,醒来终是空梦一场。《红楼梦》是一本不读就是人生遗憾的书,是一本常读

常新的书,是一本从任何角度和眼光去读,都可以有所得的书。

材料三:“汲取一部红楼梦,一个大观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

的结局,或平淡,或激烈,或渺小,或凄凉...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红楼梦》像是一个富矿,永

远也开采不尽,其意蕴之深,永远值得我们去发掘。”

学校将举行“汲取红楼文化,芬芳精彩人生”的演讲比赛,请你根据材料写一篇演讲

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17页共22页

参考答案

1.“硬朗''指非虚构写作所叙述的一切必须在生活之中真正发生过。“粗犷”指非虚构写作的

话语规则没有严格的鉴定程序。2.B3.B4.首先,由“真实”引出本文对象--⅛

虚构,,写作,指出其相对“虚构”作品的独特之处。其次,“非虚构”写作的话语规则决定其效

果,阐明它和多种文体存在交叠而无法正面描述和确立其界桩。接着,辨析“非虚构”写作与

小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更深入细致地将非虚构写作和小说、历史话语三者进行比较。最后,

补充时代文化环境对文类、文体的重要影响,思考非虚构写作的未来前景。行文论述过程全

面充分,逻辑推进有层次。5.示例:《红楼梦》具有“非虚构”写作成分。

本文作者观点“非虚构''写作前提是作品内容确有其事,所叙述的一切必须在生活之中真正发

生过。“非虚构”写作在话语规则方面更重视社会事件的呈现,作家更注重事件外部的完整与

清晰的全貌。

首先,依据表格,《红楼梦》与曹雪芹家世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家族跨度“近百年”“接驾”

及“续《琵琶行》”等,人物、时代、细节均有事实,符合"非虚构'’写作内容必须真实发生的

前提条件。其次,小说中的“四次接驾”充分展现江南甄家盛极一时的气势及地位;“功名奕

世、富贵流传''等都围绕社会事件要素展开,“真实”背后即以曹家的发展史折射时代环境的

整体风貌,符合“非虚构”写作的话语规则及效果。基于以上,《红楼梦》具有“非虚构”写作

成分。

6.B7.C8.D9.(1)引证法,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鹦的语句:(2)例证法,选

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事例:(3)喻证法,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

(4)对比论证,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让论证更清晰,

更有说服力。10∙两者都很少写景,景语成语化/缺少个性;因为曹雪芹和传统小说作家

都是情节中心论者。把景语看作可有可无的闲文,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

结构。

11.B12.①厌恶世俗事务。不热心于应酬为官为宰的人,不热衷于读书和科举高中,把

关于仕途经济的话视为混账话,排斥说“混帐话”的人。

②行事不拘礼法。在人前热诚颂扬黛玉,毫不避讳;黛玉落泪时,他情之所至,伸手就要去

替黛玉拭泪。13.“有限视角”的使用:林黛玉从窗外听见宝玉因说“经济”一事差点与湘云

翻脸时,内心百味杂陈。这段故事使用“有限视角''进行叙事。

效果:①有利于表现林黛玉的心情。第一人称的运用,使得作为观察主体的林黛玉可以自由

地表白心迹;②增强真实性,因为是林黛玉自白,因此更为可信;③自然地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

14.A15.C16.这首曲子之所以让黛玉如此喜爱,是因为剧中人的真实感情,与林黛

玉的身份、环境和此时此地的心情相吻合:曲子中大好春光正与《红楼梦》23回中的春景

对应;杜丽娘心中觉醒,想要珍惜春光的想法也激发了黛玉对美好青春的珍惜、对爱情的期

第18页共22页

待和向往;而现实处境和贾府的环境又让黛玉忧心爱情无着、青春虚度。

17.D18.C19.B20.①这两首词,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的角度,是对贾宝玉

的嘲笑和否定,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小说的主旨角度,是对贾宝玉的赞美和褒扬。

②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贾宝玉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为皇帝

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王熙凤那样治家理财.,撑起家业的门面,所以说是“无能”、"不肖”。

但他天性善良率真,知识渊博,文思敏捷,不屑与政客为伍,不苟且、不随俗、个性独立不

迁,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者。

21.B22.①句式方面:连用四个问句发问。在颔联和颈联中从菊花的自然属性问到菊花

的人文品格,将自己的情怀赋予菊花(以菊花自拟),表现孤高傲世的情怀。

②选词方面:“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一句中"讯"、"扣''二字都是“问'’的意思,

想要询问秋天的情况,却无人知晓,负手低语向东篱菊花发问,首联直切"问'’字,就此引发

后面的连续发问。

23.(I)D(2)D

24.C25.①二人性格不同。宝钗性格世故圆滑,既不直接拒绝,也未答应教诗。黛玉性

格清高孤傲,直来直去,直接答应了香菱的请求。②对香菱的感情不同。宝钗把香菱当成哥

哥的妾室,自己的嫂子,故按家庭内部秩序希望她恪守女子应尽之责。黛玉对香菱的经历深

感同情,且黛玉寄人篱下,与香菱同病相怜,故而愿意亲近她,满足她学诗的愿望。③对女

子价值的认识不同。宝钗认为身为女性,与各位长辈、姐妹尽礼数、打交道,显示修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