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方法课件_第1页
刺灸方法课件_第2页
刺灸方法课件_第3页
刺灸方法课件_第4页
刺灸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方法中医教研室:刘保成

针具与刺法的源流一、针具的起源与开展砭石是最初的针具。?说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山海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素问异法方宜论?“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砭石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二、刺法的起源和开展?内经?:九刺、十二刺、五刺等;提出了徐疾补泻、呼吸补泻、捻转补泻、迎随补泻、提插补泻、开阖补泻等。?难经?:强调了针刺时双手协作的重要性。唐宋时期,针刺手法一直继承?内??难?之说。金元时代提出了子午流注按时取穴的时间针刺学说。?针经指南?创立了“针刺十四法〞灸法的起源和开展二、灸法的开展?庄子盗跖?“丘所谓无病自灸也。〞?孟子离娄?“今人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芮〞第一节、毫针刺法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一〕毫针的构造〔二〕毫针的规格寸inch0.51.01.52.02.53.03.54.04.5毫米mm15254050657590100115号数2627282930313233直径0.450.420.380.340.320.300.280.26号数越大,针就越细,号数越小,针就越粗.(三〕毫针的检查1、检查针尖2、检查针身3、检查针根4、检查针柄二、毫针刺法的练习

1、指力练习

2、手法练习

3、自身练习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一〕毫针的选择1针具质量的选择2针具规格的选择?灵枢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二〕消毒针具器械的消毒〔1〕高压蒸汽灭菌法〔2〕药液浸泡消毒法〔3〕煮沸消毒法医者手指的消毒针刺部位的消毒治疗室内的消毒蒸汽灭菌装置消毒法四、体位选择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五、毫针刺法〔一〕进针法刺手:押手:?难经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两指持针法多指持针法1单手进针法直刺(短针)2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进针;〔2〕挟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进针;〔3〕舒张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或皱纹部位;〔4〕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3针管进针法〔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角度〔1〕直刺900〔2〕斜刺450〔3〕平刺1502、深度:察形气定深浅.观年龄定深浅.辩病情定深浅.识部位定深浅六、行针手法〔一〕根本手法1提插法2捻转法〔二〕辅助手法1循法2弹法3刮法4摇法5飞法6震颤法七、得气〔needlesensation)“气至〞、“针感〞,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1、得气标志:得气:患者感觉:酸、胀、麻、重、痛、特殊等;医者感觉:针下沉紧,涩滞等感觉。未得气:医者有虚滑、空松、如插豆腐感;患者无感觉。?标幽赋?“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钓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金针赋?“气速效速,气迟效迟〞2、针刺不得气的原因:腧穴定位不准确;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机体功能低下。3、促使针刺得气的方法:留针候气:催气:八、毫针补泻手法〔一〕单式补泻手法1、根本补泻〔1〕捻转补泻左转时角度小,用力轻为补;右转时角度大,用力重为泻。

〔2〕提插补泻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为补;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为泻。2、其他补泻〔1〕疾徐补泻进针慢、退针快,少捻转为补;进针快、退针慢,多捻转为泻。〔2〕迎随补泻针尖随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顺经斜刺为补;针尖迎着经脉循行的方向,迎经斜刺为泻。〔3〕呼吸补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退针为补;吸气时进针,呼气时退针为泻〔4〕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出针时摇大针孔为泻。〔5〕平补平泻进针后均匀地题插、捻转,得气后出针;2透天凉〔三〕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1、机体的功能状态;2、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3、针具及手法等因素。九、留针与出针

1、留针法作用:候气.调气.

留针时间:15~30min.

2、出针法先以左手拇食指或食中固定被刺腧穴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微捻转退至皮下,没有沉紧感觉时迅速拔出.十、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一〕晕针原因:初诊病员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或当劳累、空腹、大泻、大出汗、大出血后,或针刺手法过重,体位不当等均可引起晕针反响。病症:晕针时,病人突然出现头晕眼花、出冷汗、胸闷、恶心、心慌、面色苍白等病症,严重者可有晕厥、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细欲绝等病症。处理:发生晕针反响,应立即出针,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给以温开水或糖水,一般静卧片刻即能恢复。严重者刺人中、涌泉、足三里、内关,灸百会、关元等穴,必要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一停二拔三平卧。预防:为了预防晕针反响,医生对初诊者要解除其顾虑,防止其精神过分紧张。选穴不宜过多,手法不宜过重,并尽量采取卧位针刺。对劳累、体弱、病后患者,应先休息片刻再行针刺。针刺过程中,医生应随时观察病人的表情及面色,发现晕针先兆,及时处理。〔二〕滞针原因:滞针常由病人精神过分紧张而致肌肉强烈收缩;可行针时捻动幅度过大,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现象:滞针表现为针体在体内捻转提插滞涩、困难,甚至不能出针。处理:医生用手指在滞针部位轻轻叩打,使紧张的皮肤和肌肉缓解,或在滞针的针柄上施灸,或在滞针附近的穴位另刺一针,即可缓解滞针现象。如因单向捻动幅度过大,可将针向相反方向捻转,待针体松动后即可出针预防:对初诊病人针前做好解释工作,同时针刺手法要轻巧,捻转幅度不要太大,更不要单向捻转过紧。〔三〕弯针原因:弯针是由病人在留针过程中,突然变动体位,可操作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所致。现象:因针身弯曲在病人体内,可风针柄改变了原来的刺入方向,捻转和出针均感到困难,病人感觉疼痛。处理:医生在处理弯针现象时,要顺着弯针方向,边捻转边将针取出,不可用力拔针。假设由于病人体位变动造成的弯针,令病人恢复原来的体位即可。预防:只要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后再针刺;针刺时手法要轻,指力均匀;刺后嘱病人不要变动体位,这样就可有效地预防弯针。〔五〕血肿原因:现象:处理:预防:十一、针刺本卷须知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2、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3、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4、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5、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7、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