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年古县-滕州一、本市概况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东经116°48′~117°23′和北纬34°50′~35°17′之间。东邻山亭区,东南临薛城区,西南和西部与微山县相连,北和邹城市接壤。市境东西45公里,南北46公里,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155.8万人。其中回、蒙古、朝鲜、满、彝、藏、哈尼、维吾尔、苗、布依、壮、土家、拉祜、佤、傣、达斡尔、侗、塔吉克、白、瑶、基诺、畲、鄂温克、土、僳僳、毛难、塔塔尔、仫佬、独龙等29个少数民族计4200余人。辖17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226个村(居)民委员会,1244个自然村。城区位于市境中部偏东,东经117°09’,北纬35°05’;海拔61~68米;东南部城河穿城而过,中部有小黑河流经,东有京福高速公路频临,西有京沪铁路和104国道纵卧,城区2020年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现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
地表地下淡水资源总量6.55亿方,林地面积1.6万公顷,矿产资源有煤炭储量55亿吨,石灰石储量28亿吨,花岗岩储量13亿吨。还有河沙、白云岩、石英石、铁、铝土、金刚石、黑色胆石、红色沉积岩石、萤石,稀有金属镓、锗和放射性元素铀也有一定储量。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蔬菜,兼产花生、大豆、甘薯及干鲜果品。共有耕地面积77384公顷,有大、中、小型水库28座,塘坝221处,机井1.98万眼,有效灌溉面积6.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8.4%。2001年,粮食总产58.35万吨,蔬菜总产288.34万吨,水果总产6.5万吨,肉类总产10.82万吨,水产品总产1.32万吨。种植业复种指数为2.14,粮经比为51.5∶48.5;农业增加值实现2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6元。
工业门类齐全,资源丰富。拥有煤炭、建材、机电、冶金、化工、卷烟、造纸、橡胶、食品、医药等40余个门类。200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企业291家,工业总产值213.9亿元。
滕州历为鲁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商品服务业发展迅速,2004年底有各种商业机构万余个,从业人员6万余人。有集贸市场126处。现有自营出口企业127家,与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年出口额4559多万美元。全市客运量414万人,营运收入4870万元;货运量1502万吨,营运收入26496万元。
全市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79个,建筑总产值28.65亿元。结算总收入28.65亿元,营业利润10682万元。
境内有京沪铁路(境内长47公里,设5个站)、京福高速公路(境内长45公里,设滕州南、滕州北两个出口)、104国道和济微公路纵贯全境,北留公路、平下公路、济枣公路和木曲公路横穿东西。县乡公路遍布全市,基本形成了8纵、5横、1连、3环的交通格局。现有各类道路1720.8公里,硬化里程1534.7公里。水运有滕州、岗头、宏大、旅游4处湖岸港口,入京杭大运河通往南北。
文教卫生有各类艺术团体120余个,在职干部、职工500多人。电影院23处。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个,还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体育中心、公园游乐场等设施。有枣庄市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占地2069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现占地6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电大、函大、广大各1处,普通中学65处、职业中学3处、小学388处、幼儿园507处,在校学生29.7万人。有医院26处、卫生院18处、门诊部(所)71处,总计病床3562张、从业人员6488人。
二、政区沿革
滕州历史悠久,“北辛文化”表明,7300多年前境内的居民已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滕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黄帝时期。据《史记》、《国语》和明、清、民国年间的滕县志记载:“黄帝有二十四子,赐土得姓者十四。其第十子封于滕。”“滕”字始见于此。当时滕地温湿多雨,泉流腾涌,故以“滕”为名。黄帝所封的滕国,疆域广大,经尧、舜、禹至商末灭亡。周灭商后,武王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为滕侯;仍沿用滕的国号。此时的滕国经历代瓜剖豆分已为小国,春秋时称滕子;传国31世(一说32世),于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被宋国灭亡。
古时滕境内除滕国外,还有薛国和小邾国。据明万历年间的《滕县志》记载:“滕县以一邑而包春秋侯国之地者三矣。以今图按之,县治为小邾地,西南滕城为滕地,南薛城为薛地。”
夏时,黄帝裔奚仲以车服大夫(车正)封于薛,后迁到邳。传64世约1900余年,至愍侯洪灭于齐(一说灭于宋或楚)。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齐缗王封田婴于薛,称薛公。田婴死,其子田文(号孟尝君)袭封万户于薛,仍为薛公。田文死,薛国并入齐国。
周武王时,封曹侠于邾(亦称邾娄。邾城故址在今邹城市峄山前),今滕州北境与东境都属邾国。邾国传至五世(一说六世)至夷父颜,邾国一分为三:一是邾国;二是郳国(城在今滕州市城区东部,一说在今县城东南25公里古城址处),又称小邾国,封夷父颜之子友于郳,称少邾子。到周显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鲁国灭小邾国(一说经春秋后六世被楚国所灭);三是滥国(滥城故址在今羊庄镇土城村),于公元前511年投靠鲁国为附庸。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疆域多变。滕境内北有邾国地,东北有互乡(今山亭区城头,后改为合乡),东有灵邱邑(今山亭区陡城)、滥国,西有鲁之朗邑(今滨湖镇郁郎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隶属薛郡。滕,作为县名始见于史册。除滕县、薛县外,境内东有合乡县地,东南有缯县地,西南有戚县地,西有湖陵县地。
汉初,改滕县为蕃县,治所在今县城西北处,隶属豫州刺史部鲁国。于薛县置薛郡,隶属楚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将薛郡分为四县:戚县(县治在今微山县夏镇)、昌虑县(县治在今羊庄镇土城村)、公丘县(县治在今姜屯镇滕国故城西北隅)、薛县。此时,戚县、昌虑隶属徐州刺史部东海郡,公丘县隶属豫州刺史部沛郡,蕃县、薛县隶属豫州刺史部鲁国。滕境东有合乡县、东南有新阳县、建阳县,西南至西北有戚县、湖陵县、橐县地。那时,今县境内先后有下列封侯:滕侯(汉高后四年封,第四年国除)、休侯(景帝元年封,在今大坞镇休城村,第三年迁至今姜屯镇洪疃村,改为红侯,汉武帝元朔五年国除)、公丘侯(汉武帝元朔三年封,王莽时国除)、郁狼侯(汉武帝元朔三年封,元鼎五年国除)、昌虑侯(宣帝甘露四年封,三世国除)、桃山侯(成帝永始四年封,在今城区东南30公里处,王莽时国除)、红休侯(平帝元始呈年封,王莽时国除)。
198年(汉献帝建安三年),分东海郡,于昌虑县置昌虑郡,不久又改为昌虑县,其他县照旧。县境东有合乡县地,西北至西南境有高平、湖陵、戚县地。北邻邹县,东南邻氶县。
三国时,滕境各县属魏,魏沿袭秦制。238年(明帝景初二年)以公丘县并沛郡的杼秋、丰、广戚等县为豫州部沛王国。蕃县、薛县仍属鲁国,昌虑县仍属东海郡。
西晋时,蕃县、薛县、公丘县都属豫州部鲁郡,昌虑县、戚县都属徐州部东海郡。晋惠帝元康年间,将蕃县、薛县改属徐州部彭城国,将徐州部东海郡的昌虑县改属徐州部兰陵郡。境内还有合乡县、戚县、高平县地。东晋十六国时,战争频繁,409年(晋安帝义熙五年),晋克复青、徐,撤销薛县、戚县,将其地划入蕃县,属兖州部。
南北朝时,457年(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撤公丘县,置阳平县(今级索镇王晁村有故城微迹),属兖州部鲁郡。527年(北魏孝昌三年),于徐州部始置蕃郡,领蕃城(即蕃县)、永兴(今薛城区临城镇)、永福(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崮岘)三县,郡治蕃城。539年(东魏元象二年),撤销蕃郡,并入彭城郡。547年(东魏武定五年)又置蕃郡。复置薛县,属豫州部彭城郡;昌虑县属徐州部兰陵郡;阳平县属兖州部鲁郡。境内有合乡、留城、方与、高平等县辖地。北齐废除蕃郡为蕃县,撤销薛、阳平、合乡、昌虑(一说隋时将昌虑划入滕县)、永兴、永福六县,将其辖地划入蕃县,另将沛、高平、南武阳等县部分地区划归蕃县,县属徐州部彭城郡,县境空前扩大。
隋初,586年(开皇六年),改蕃县为滕县。596年(开皇十六年),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不久又将滕郡改为滕县,县治在蕃县故城,属徐州部彭城郡。滕,作为县级行政区的名称,从此一直沿用至今。那时,县境东南至抱犊崮,南到今徐州市贾汪,西过微山湖,北与邹县接壤,东北至城前;大致包括今天的滕州市、微山县、山亭区、薛城区以及峄城区、台儿庄区、铜山县、邹城市的部分地区。滕县的境域从隋至民国大体未变。
唐代滕县属河南道徐州部彭城郡。817年(元和十二年),县城从蕃县故城东移1公里处筑新城,即今之县城城址。
五代十国时的政区设置,沿袭唐代,滕县的名称。境域无变动。
北宋时滕县属京东西路大都督府徐州武宁军节度。宋南迁之后,金于滕县兼置滕阳军。1182年(金大定二十二年),升滕阳军为滕阳州,1184年改为滕州,下辖滕、沛、邹三县和陶阳镇(今县城东南30公里陶山下,金在此驻兵),州治在滕县,属山东西路。
元置滕州,滕县属山东东西道益都路总管府滕州。
明,于1369年(洪武二年)废除滕州,滕县隶属山东布政司济宁府。1385年(洪武十八年)升兖州为府,降济宁为州,滕县改属兖州府。
清时滕县属山东布政司兖州府,清初县境为:“横百七十而遥,纵或倍之。水北等社东北缭绕泗、费百三十里,泉河等社越利国而孤悬东南徐、邳间二百余里。”(康熙《滕县志·图经》)。乾隆年间,将湖陵县部分地区划入滕县。据康熙五十六年《滕县志卷一·县总图》记载:滕县东至费县界120里,东到峄县界100里,东南至邳州界240里,南至徐州界110里、南至沛县界70里,西南到沛县界70里,西至鱼台界60里,西北到邹县界50里,北至邹县界35里,北至泗水界150里,东北到费县界140里。
中华民国地方政区分省、道、县三级。1913年(民国二年)滕县属济宁道。1915年(民国四年),滕县改属山东省岱南道。1925年(民国十四年)滕县属山东省兖济道。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滕县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济宁),为一等县。抗日战争期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7年春,滕县属徐州绥靖区,8月调整山东行政区划,滕县属鲁西南第一行政督察区。1948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二次解放滕县,国民党政府溃散。
日军侵占滕县期间,先利用汉奸组成治安维持会,1938年8月建伪滕县公署,日军派顾问控制。1939年4月伪山东省公署将山东划分为四道。第二年7月,又将四道改为十道,县分一、二、三等,滕县属兖济道,为一等县。1944年,滕县改属兖州道。1945年8月,日本投降,伪滕县县政府随之瓦解。
自1938年3月日军侵占滕县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农村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县境内和邻县间,先后或同时建立了县级政权(有的名为办事处)。因此,政区的隶属、名称、区域变动也较为频繁。1939年2月中国共产党滕县委员会于现羊庄镇大赵庄成立,8月,以津浦铁路线为界分为滕东、滕西县委。1940年7月滕西县委解体,1941年7月滕东县委改为滕峄边工委。抗战前期,县境各抗日民主政权隶属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鲁南区。1941年,滕境属鲁南行政区。1943年9月,滕境属鲁南行政区第二专署区。1944年4月,滕县县委,县政府在现羊庄镇庄里成立;7月,设临城县;8月,设凫山县。1945年8月,滕县、凫山县、临城县隶属鲁南行署第二专员公署。1946年1月,滕县改为麓水县,4月,将双山县改为麓水县,恢复滕县;撤销凫山县,原滕县沿湖地区归属滕县,官桥以南归属临城县。此时,滕县属鲁南区行政公署第一专署,临城县属第二专署。1946年10月,恢复凫山县。1948年9月,滕县属鲁中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临城县属第五专署。1949年7月,滕县、凫山县、白彦县属尼山专署,临城县属台枣专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之后,省县之间设专员公署,为省级派出机构,滕县属鲁中南行政公署。1950年,尼山专区和台枣合并改为滕县专区(驻滕县),辖滕县、临城县、凫山县。1951年,临城县改为薛城县。1953年9月,滕县专区和湖西专区合并改为济宁专区(驻济宁),辖滕县、薛城县、凫山县。同时,撤白彦县,将其所辖原属滕县的徐庄等五个区划归滕县;建立微山县,将滕县所辖湖域划归微山县。1956年3月,撤薛城县、凫山县,将其所辖部分地区划入滕县;12月,山东省调整县的等级,滕县由甲等县升为特等县。1960年3月,将滕县临城公社的164个自然村划归枣庄市。1979年1月1日,滕县改属枣庄市。1983年11月,枣庄市齐村区改为山亭区,将滕县东部的店子、冯卯、辛庄、徐庄、辛召、山亭、桑村、城头8个公社划归枣庄市山亭区。1988年3月撤消滕县设立滕州市。
三、历史文化
(一)历史渊源
滕州古为“文化昌明之邦”。早在7000多年前,滕州的先民们就创造了灿烂的“北辛文化”。今境内大汶口、龙山、岳石及商周文化比比皆是。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滕小国”之称。
北辛文化遗址:在滕州市官桥镇的北辛村北,薛河故道北岸突起的土岗上,发掘一处原始社会遗址。有田名“寨墙里”,即遗址的中心部位。遗址东依龙山,三面被薛河环抱,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古代居民从事生产活动的良好地区。1964年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会同县文化馆,对本县境内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5万平方米。遗址堆积层厚达1.5米以上。1978年秋和1979年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东队和县文物部门对遗址共同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的遗迹有窖穴和瓮棺葬;遗物有陶器、石器、骨、角、牙器等。遗址收集的标本经过放射性同位素碳14测定,约为7300余年,证明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是一个氏族部落的聚居地,从遗物和建筑遗迹看,均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被国家命名为“北辛文化”。北辛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趋向繁荣时期,其居住建筑属庐居形。
从房屋的结构造形和营建技术分析,其建筑均为木骨泥墙锥形屋顶,平面呈椭圆形,每一居室面积约5平方米,为半地穴居式,地面以下部分穴坑挖深60~70厘米,坑底经过夯实,为保持穴坑干燥均经过了陶烧。沿坑穴周围发现有柱基,从残存的腐蚀质遗物分析确定为木柱,一般为6根,柱距约80厘米,柱子洞距穴坑边沿一般为20~30厘米,直径20~30厘米,柱基深40厘米。柱洞从纵剖面看洞底呈弧状,据分析鉴定,底部的土层均曾用木棒或石棒砸捣夯实,夯土层上一般尚存有20厘米厚,经过夯捣的砂砾石基础;也有的是仅挖深20余厘米的柱坑,洞底只铺设一块约5厘米厚的石片,有的仅是夯实的土基柱洞。地面以上柱子高度约200~250厘米。
从发掘的红烧土块看,有两木棒垂直或斜交用草绳绑扎的痕迹。据分析北辛人在周围柱子顶上,用草绳绑扎横木棒联接,而两柱间用树条编笆里外糊泥形成墙壁。屋盖是用草绳绑扎在木柱上的斜木杆形成圆锥顶,上面结扎树枝糊泥草苫。房屋建造虽不太坚固,但能起到遮风避雨防止野兽侵袭的作用。
居室门一般是南向,也有北向或斜向的。据分析这是在人类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由许多小屋,环绕着中心一座公用大屋的格局。有些南向小屋亦可能是一对配偶的居住用房。
从门口进入室内,有的是二至三级阶梯式台阶,亦有外窄里宽的斜坡式台阶。门外均有曲尺形挡风墙,一般开口向东。
北辛人处在原始社会,火种已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希望,所以,房屋中间均设有用石块堆砌成的火塘、深20厘米以上,面积一般为30~40平方厘米,用于烘烤、烧煮食物和取暖。
北辛遗址的居住建筑为单体房屋,这与其时期相近的河南仰韶、庙儿沟遗址,陕西半坡、姜寨遗址相比较,北辛遗址比它们早1000余年。其相对年代也早于大汶口文化。
在发掘的北辛一号房基偏西北方向,有一根柱子往里凹进,房外留出的空地为陶棺葬穴,坑穴为椭圆形,面积约0.35平方米,残存深度一般在35厘米上下。从中发掘一具陶棺,这是用陶器埋葬死婴之地。
在发掘的窖穴中,有积存的碳化谷物,厚度达15~20厘米,是当时人们砌筑的储粮仓囤。其形状一般为椭圆形,径长40~60厘米,深度一般在150厘米上下,最深的一个不超过200厘米。
在发掘出的有两具完整小猪骨骼的地方,有圈养遗址,似是利用自然坑洼地作为猪圈,因而平面形状不规则,但也进行过修葺,有放置工具的土台,有供猪避雨的壁洞。猪圈的深度一般为1米多,有一处最深的达3米,较浅的猪圈地面以上埋有木柱绑扎成栅栏。为便于饲养,圈坑有加工的供上下的坡道。由此可见北辛人的石制工具和木瓦石工技术且已用于家庭饲养建筑上了。
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自身特有的文化面貌,被视为目前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文化遗址,对“东夷文化”及此后发展起来的“齐鲁文化”的渊源,提供十分可贵的科学资料。该遗址的情况曾在《考古》、《考古学报》、《中国新闻》、香港《大公报》等报刊发表。1980年《考古》第一期发表了《山东滕县古文化遗址调查》一文,命名为“北辛文化”。北辛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将鲁南、苏北、皖北地区的史前考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80年枣庄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桥镇政府于1992年3月在遗址建起“北辛文化”遗址纪念碑亭。
滕国故城遗址:今县城西南7.5公里姜屯镇滕城村,为古滕国故都城,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黄帝弟十子封于滕”,史称黄帝滕,经唐虞及夏至殷末始灭;武王克商(约公元前11世纪)封异母弟叔绣于滕,爵为侯,建滕国,史称春秋滕,传31世至滕文公礼聘孟子教圣人之政始称善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公问政”。《孟子·滕文公》和《孟子·尽心》等篇均有记述。滕国的疆域,《左传》称其“绝长补短方50里”。滕城西0.5公里许的庄里村,有相传为公邱故城址的“城顶”高冢累累,为滕国贵族的墓葬地,在此出土的滕侯鼎等青铜器,曾发表在1984年第4期《考古》上。此后又发掘出青铜器“滕皇编钟”,为国家一级文物,《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介绍。
滕国故城城址在城河(亦称荆河,古称梁水)岸旁,城河从东北来,流经故城东南,其支流小荆河沿故城北向西绕流,城址处两河分岔之间。
故城城垣分为外城和子城,子城内东北角有文公古台,所以滕国故城旧称文公里。现城垣残迹依稀可寻,外城城墙略呈长方形,东西横陈,现东北隅尚存一城角,当地居民仍沿袭旧名,称城角外田地为城外。外城南墙与子城的南墙在一条线上,外城东墙遗址尚高踞河岸。从子城的西南角向西至西滕城村,有宽约10余米的地带,地势稍高于地面,是外城南墙的一段城址。西墙在西滕城村中处西海子东,北墙在小荆河南岸,据明万历《滕县志》和清康熙《滕县志》载城周为20里。
子城遗址轮廓清楚,在外城略偏东南处,近方形,残留的土墙一般高约3米,最高的4米。下部宽可达10米,顶部最宽处约2米,一般不足1米。南墙长850米,东墙长555米,北墙长800米,西墙长590米,计周长2795米,子城墙现有缺口多处。据说,原来只有两个城门,一为北墙偏西的乾门,一为南墙偏东的巽门。子城的东、西墙和外墙之间,各有一片洼地,为滕国时的莲花湖遗迹,古时曾称誉滕国是“两湖荷花,一城芙蕖”。
薛国故城遗址:位于县城南20公里张汪镇和官桥镇交界处。城东北角有孟尝君及其父田婴墓,城北门外有毛遂墓。薛国故城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薛之为国,《路史》记“薛之先祖出自黄帝,黄帝少子禺阳受封于任,为任姓。”《山海经》上说:“禺阳后有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夏禹时,奚仲为禹的车服大夫,因其造车有功,禹封奚仲于薛,为薛国之始。商朝时,奚仲十二世孙仲虺居邳,国自名薛。周武王封任姓之后畛复国于薛,爵为侯。战国初,齐国灭薛,齐威王少子田婴封于薛。婴死,子田文袭其父封爵,仍居薛,称薛公,号孟尝君。田文死后,诸子争立,齐、魏共灭之。秦设薛郡,汉以后至魏晋设薛县,隋废薛,为滕县领属之地。以后,薛地渐为村落,不复旧名。史载故城周28里,战国时田文增筑,据《齐乘》记载“其城高厚,以抗魏楚,至今望之,犹严严也。”薛国故城残垣,虽千年失修,但仍保存着它特有的雄伟风貌。现存城址略呈正方形,周长10615米,城墙迤逦起伏,高出地面达4~7米,城墙底部宽20~30米。城区面积约6.8平方公里(应为子城)。城内地势平坦,有9个村落,俗称薛城里。东南部有村名曰“皇殿岗”,村中土台高踞,传说为当时的皇殿所在地。墙壁显现出斑驳夯筑层次,揭示了当年奴隶们的艰苦劳作。此城当时规模宏大,《史记》曾称其“盖六万余家”,是一座繁华的都城,而当时最大的霸主国、齐国的都城临淄仅有7万家,此城堪于其相媲美。1973年12月,在故城东的狄坡,出土春秋早期铜簠两件,其上铭文,一为“薛子中(仲)安乍(作)旅簠其子子孙孙永宝享用”。另一为“走马薛中(仲)赤自乍(作)其簠子子孙孙永宝享用”。专家考证文物年代当属春秋,是研究薛国历史的有力佐证。
以纳贤养士著名的孟尝君,作为领主在城内西北隅建有“纳贤馆”,北门外官道旁迎仙村(现官桥村)前立有“孟尝君养士处”的碑碣(为清嘉庆年间所立),碑身高2米多,宽约1米,过往行人莫不观赏,然碑毁于文化大革命中。在狄坡村北100米处,是他的门客冯驩“焚券”“市义”的地方,当事后冯驩回齐回答孟尝君的质问时,提出了“狡兔有三窟,事得以生存焉。”的远见卓识,后来演绎为成语。孟尝君失势后回薛,果然老百姓箪食壶浆相迎百里,交口高呼“万岁”,“万岁”一词即自此始。《古薛城》收在《中国名胜大辞典》。
小邾国故城遗址:城区东部,荆河东岸有一土城村,是史书记载为古郳国故址。《通志氏族略》云:“郳即小邾国,以居郳故又称郳国”。《图书集成》云,郳犁来城在县城东,一里梁水(城河)之东,周回8里。其地居城河河道曲处,水沿村东北流折西绕而南,形成河围三面村居其中。村南平地靠荆河东路,村东北隆起地带为古邾城遗址,民众称之为“城子”。村东岸下为长年冲刷陆沉之沙丘宽广2里余,或说古邾城随历代河洪侵剥为水所损没。《禹贡七朝·战国疆域变迁考》序例云:“郳,在滕县治微东,约东及南界鲁,西界滕,北界邹。”《路史》及《世本》记载:“小邾,曹姓,帝高阳之苗裔也。”“周武王时,封颛顼帝玄孙陆终第五子晏安之苗裔曹侠于邾。”《通考》记载:“周宣王时,侠之6世孙夷父颜,有功于王室,王封其次子友于邾、列诸侯,终春秋之世,至惠公300多年”。为区别邾国,时称小邾国。
从当代著名学者王献唐的《炎黄氏族文化考》、《山东古国考》、《春秋邾分三国考》来看,小邾国原为邾娄国的一部分,是东夷族的后裔。周族灭商之后,即对邾娄国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这样一来,其面积仅次于齐鲁的邾娄国,遂逐渐地被分为三个小国,即:邾、小邾和滥国。邾国在今邹城市及滕州市的东北部;小邾国在今滕州城东至东南。小邾国虽然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但在异族的统治下,一直寂寞无闻,到友曾孙郳犁来时,方名显诸侯。郳犁来曾跟齐恒公“尊王攘夷”有功,齐恒公请求周王为他封爵,小邾才封为子爵,史称小邾子。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小邾国开始衰落,约在周显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被鲁国所灭。沧桑巨变,几度战乱,使城垣湮为村落,因原用土筑城,故名土城村。1982年滕政发39号文件恢复了古城名,改为小邾城村。
春秋昌虑邑城:昌虑故城座落在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古薛河北岸,陶山的北麓。据《滕县志古迹》载:“昌虑故城在县东南六十里,陶山北,亦曰滥城,城周十里许,有子城”。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有高3~5米,宽3~5米的城墙。现村南仅残存一段墙基,其它均夷为平地。村周皆为城址范围,地面有龙山、春秋、汉时期的陶器残片,可辨器形的罐、盆、豆之类。
当地老人回忆,民国年间,西门里有石碑一通,刻文为“方滥城”。当时北门楼尚存,砖石砌之,甚为坚固,门楣嵌镶门额书“昌虑”二字,书法苍劲有力,字大如斗,里许外可辨。《滕县志·祠祀》载:“昌虑城,南,陶山后薛河上,有陶朱公庙”。又《古迹》载:“薛河中为钓鱼台,高一丈五尺,历经大水冲刷而土不损,人云是范蠡钓鱼之处”,今已无存。春秋时期,邾分三国,其一为滥。《左传》鲁昭公31年(公元前510年)有滥国君“邾黑肱以滥来奔”的记载。《地名大辞典》云:“滥,春秋时邾国邑城”。杜注:“滥,西汉时东海郡昌虑县”。《三国志》载:“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分东海为昌虑郡,11年割东海之戚县以益琅琊,省昌虑郡,并入东海”。《晋书·地理志》载: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徐州分东海,置兰陵郡,割东海之昌虑,合乡属之。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将兰陵管辖的昌虑划入彭城郡,十六年废。
从上述文献记载来看,当时昌虑城是一重要城邑,自春秋到隋末均为城区,唐以后为村落。
春秋鲁国郎邑—郁郎:距县城西北25公里,属滨湖镇。道光《滕志·考异》云:“郁郎亭在鱼台县东北一百里”(唐以后鱼台治所西移“方与”时)。《地名大辞典》注:“在鱼台东北八十里”(鱼台治所在谷亭时)。《括地志》载:“在徐州滕县西境五十三里。”与《图书集成》云:“郁郎亭即郁郎村”为同一地点。
《春秋左氏传》载: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夏四月,费伯率师筑郎城。庄公31年(前663年)筑郎台。昭公9年(前533年)筑郎囿(按杜预注“囿,苑也”,即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文献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间,曾于此发生4次较大的争夺战。另《左传》还记有桓公四年曾狩于郎。
春秋合乡故邑城:在今山亭区城头乡驻地。《元和郡县志九,徐州》载:“滕县东二十三里有合乡古城,即春秋时之互乡”。合乡早为春秋邑城,汉又置合乡县。《续滕县志·金石志》载有汉“合乡令印”的印鉴。其地在县城东23里漷河之域,今名城头,故址今在地面之上虽难考其迹,然查城头距滕州城东15公里漷河之畔。城头之名,意为城之一端,遗迹方正,其状如城之一角。此处常水溢为患,古城或为历代河水所逼,陆沉成为古合乡城之一头,头在其东。位置与《元和郡县志》所记县东23里相符。
战国灵邱邑城:今址在山亭区桑村镇陡城村。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灵邱,战国齐南境邑。清道光《滕志·考异》云:“灵邱之名,战国始见之。”《孟子·公孙丑下》云:“孟子谓蚳鼃(音蛙,人名)曰:‘子辞灵邱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文中的灵邱即《通志》谓:“滕县东之灵邱。”故城址位于县城东40里明水(漷河支流)之南,城周8里,内有子城,至今故址尤存、城基明显可识,横置于长约5公里的长岭上。打凿的基石重达300~500公斤。城依岭势,高于周野4~5米,据高凭险,陡峻四哨,以见古为军兵据争之地。物换星移,城变成民居为村、村子以此名曰陡城。
至今灵邱周围诸村,尚有当年施政布点的迹象。如今陡城村西南的马厂(村),为当年灵邱所属的饲马地;东北的瓜园(村)、正北的菜园(村),为其瓜菜供应地;东北的户口(村),为其户房计征储粮的所在地;西八里的参驾庄(后演为千家庄,今名千年庄),为其接待上属官员的馆驿;瓜园西北的大养德、二养德,为其大营地、二营地的转音等。
西汉阳城邑:古阳城为汉封邑,爵为侯,南朝刘宋置县,名阳平,高齐废。在今城区西部20公里的级索镇王晁村。清道光《滕志·阳城考》记,汉景帝元年(公元156年)“王元子富,封休侯(休,即今大坞镇休城村,南距王晁二十里),后改封红侯(红,即今休城东北八里洪疃)。富子辟疆,辟疆子德封阳城(今王晁村)。德子向,向子歆。歆王莽时封红休侯。红休之后又封阳城,阳城之后复封红休。”《史记索隐》:“红休盖二乡名”。红休并封既不远而阳城可知在其近。今查县城西40里级索镇王晁村中有古城基高数尺及城隍濠微迹,其形制与汉时的公邱、昌虑、合乡诸城确实无二,即可见其规模之大。隋以后曾演为炀城,据明《万历志》记述隋炀帝驾游东都(扬州)时,舟行运河曾于此驻跸故名,但隋无记。
(二)历史事件
1、捻军围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3月,捻军占领夏镇(今微山县城),僧格林沁率军官驻守滕县城,以阻捻军北进。4月1日捻军烧滕县城东关。4月18日占领郑家寨、大庙寨,盘查路人,堵截交通,刺探官府情报,然后将滕县城包围。顽强攻城27天,不克。舒通额率官军来滕解围,捻军旋向西撤去。8月,捻军经滕县北进,11月底收兵南下。
2、猴子山战斗:清同治二年(1863年)2月,白莲教起义军和幅军共8000余人,在宋继鹏、刘双印等带领下,于滕县东北与邹县交界处猴子山一带立营竣壕,依山设寨,打土豪,分田地,抗粮抗捐,深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清地方官吏、土豪劣绅闻风丧胆。清政府于4月底派徐州总兵陈国瑞率领万余官兵进驻滕县城,5月2日,陈国瑞命部将郭保昌率领2000余人进击猴子山两支起义军。同时派次将康锦文率领1500余人设伏于山林。义军将领刘双印率众3000余人分两路下山迎敌,杀得官军丢盔卸甲,落荒逃窜,官军死伤1500多人,5日,陈国瑞亲率官兵分三路分进合击起义军,刘双印率众从猴子山寨直扑官兵,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军伤亡惨重,刘双印不幸牺牲。起义军在首领宋继鹏、刘锦春等率领下,凭山据险,奋力拼杀,击退了官兵数次进攻后,退守山寨。陈国瑞率官兵将山寨团团围住,连攻数日,损兵3000余人未克。13日夜,天降大雨,陈趁起义军不备,率部冒雨缘崖暗登,袭破山寨。起义军东拼西杀,终未突出重围。首领宋继鹏、刘锦春拔刀自刎。众皆壮烈牺牲。陈国瑞因此得到清政府嘉奖,在滕建立陈公祠(旧址在今善国南路南首道西城关粮所处)。
3、滕县保卫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一部沿津浦路长驱南下。12月上旬,日军乘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渠不战而逃之机,以旅次行军速度,顺利渡过黄河。12月26日占领济南,31日侵战泰安。1938年1月4日、5日,先后占领兖州、邹县。3月14日开始向滕县进犯,揭开了滕县保卫战的序幕。
进犯滕县的日军为第十师团和第一○六师团一部,有大炮70多门,战车四五十辆,飞机四五十架,装甲火车两列,共约三四万人,由日酋第十师团长矶谷廉介指挥。
中国参战部队为第二十二集团军,归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该集团军下辖两个军、每军两个师,每师两个旅,实际共有8个团,没有任何特种兵,总兵力不过20000人。总司令邓锡侯,继为孙震。主要武器为四川土造的七九步枪、大刀、手榴弹和为数很少的轻、重机关枪、迫击炮。没有一辆汽车或马车,交通、通讯、补给、卫生等各种器材严重不足。第二十二集团军于1938年1月上旬由陇海北线调滕县。集团军总司令部设在临城(今薛城),以四十五军为一线部队,由一二七师师长陈离指挥;四十一军为二线部队。四十五军以滕县为据点,在界河、东西香城、九山、王福庄、张庄、后仡、金山之线构筑工事,为前沿阵地阻击敌人进犯,与敌保持接触。四十一军第一二四师三七二旅进驻滕县、负责城防;第一二四师的三七○旅进驻滕县西北的深井,掩护四十五军一线阵地的左侧背。第一二二师为集团军总预备队位于台儿庄、轩庄一线。
3月4日起,日军即不时派出小队、中队的搜索队向第四十五军一线阵地施行火力侦察,日军飞机亦频繁出动,进行空中侦察。
守军侦知敌人行将大举进犯,为固守滕县,阻止日军南下,乃于3月10日前后重新调整部署。第一二二师师部和第三六四旅旅部移驻滕县城。同时,一二四师师部由利国驿进驻滕县城内。孙震任命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为第四十一军前方总指挥;张宣武团由南沙河进驻北沙河部署第二道防线;王文振团由韩庄进驻平邑、城前,以掩护四十五军一线阵地的右侧背,并防止临沂方面之日军的侧击。
3月14日拂晓,日军步、骑兵万余,出动大炮20多门、坦克20多辆、飞机二三十架,向四十五军第一线阵地展开全线攻击。守军凭借阵地,奋勇迎战,激战竟日,除下看埠、白山、黄山等前沿阵地被敌占领外,界河东西一线的正面主阵地巍然未动。
在临城的孙震总司令得到日军大举进攻的消息后,立即乘火车到滕县城了解情况,旋即亲临前线视察。随后孙又在北沙河召集附近的部队和幕僚长指示作战方略。适在此时,日军6架轰炸机飞临北沙河上空,反复投弹、扫射,正在构筑第二道防线的第七二七团,当即伤亡六七十人。
15日,日军除以主力继续猛攻界河方面阵地外,另以3000余人向四十五军一线阵地的后方龙山、普阳山迂回包围。一二七师的有力部队据险防守,顽强阻击,日军猛攻竟日,亦未得手。同日,另一股步、骑、炮联合的日军约3000余人,由济宁东南的石墙出动,向守卫在深井的一二四师三七○旅进攻。该旅兵力单薄,布防不久,工事简陋,苦力支撑,死伤惨重,形势危急。前方总指挥王铭章师长,乃急调承担城防任务的一二四师三七二旅,驰赴深井以南的池头集支援三七○旅,经激战,打退日军进攻。15日中午,为防止日军乘隙渗入滕县左侧,驻守北沙河之第七二七团抽出一个营的兵力,到洪疃、高庙布防。下午,正面日军愈攻愈烈,但界河正面阵地仍未被突破。于是,日军复以万余兵力由龙山东侧向滕县城方向右旋迂回。日军企图撇开四十五军正面阵地而直接攻击战略要点的滕县城,迫使四十五军正面阵地不战自弃。下午5时许,其先头部队已分别达滕县城东北的龙阳、冯河一带,滕县城危急。
此时滕县城兵力薄弱,难以抵御万余日军的进攻。师长王铭章遂电命该师火速回援滕县城,并向临城总司令部求援,截止15日深夜,连同滕县县长周同的警察和保安队四五百人,总兵力不过3000人,而真正的战斗部队则不满2000人。团长张宣武被任命为城防司令,统一部署守城事宜。指挥部设在东门里路北一家山货店内。一二二师师部驻西门外电灯厂内,一二四、一二七两个师部同驻城内张锦湖宅第内。
3月16日黎明,日军万余人向界河主阵地全线发起进攻。上午7时50分,龙阳、冯河方面的日军开始向守备东关的警戒部队进犯。8时许,日军集中10余门山炮向东关、城内和西关火车站猛烈轰击。同时,12架敌机飞临县城上空,疯狂地轰炸、扫射。10时半,日军突然集中炮火猛烈轰击东关南半部寨墙,寨墙被炸开了一二米宽的缺口。日军在数十挺轻、重机枪的掩护下窜入缺口外的壕沟内,伏伺缺口两侧,严阵以待的守军集中六七十人将二三百枚手榴弹投入敌群,日军纷纷倒毙,逃还者不足10人。后又以同样方式进行第二、三次冲锋,亦以失败告终。于是,日军不得不暂时中止进攻。守备东关的七三一团第一营(营长严翊)伤亡近百人,城防司令张宣武立即将预备队第七二七团第十二连由城内调赴东关归严营长指挥。下午2时许,日军转向东关土寨的东北角发起猛烈攻击。守军在严营长的指挥下,连续5次打退敌人进攻,日军每次进攻都以遗下三五十具尸首而告结束。下午5时许,日军发动了第六次攻势,各种火炮增加到30余门,集中轰击东寨门,且以部分炮火向东关、城内和火车站施以纵深遮断射击,企图阻止守军增援。还有每批10余架飞机在上空助战。日军步兵在其强大火力掩护下,一次三个小队,每小队相距约百米,前后重叠形成梯形进攻。最前的一小队日军向东寨门冲锋,被守军的手榴弹消灭得所剩无几,守兵亦伤亡惨重。严营长急将吴赞诚连补上。立足未稳,日军的第二梯队又冲上来。双方展开肉搏战。日军一小队全部被歼,而吴连亦阵亡100余人。何经纬连正由城内奔赴东关增援之际,日军的第三梯队蜂拥而上,虽经东寨墙南、北两头的部队堵击,但仍突入寨内40余人。时已入暮,日军不惯夜战,双方相距数十步形成对峙局面。6时后,严营长组织何连和张进如连两次发起进攻终将突入的日军全部消灭。守军亦伤亡十分惨重。苦战竟日的严营长在最后一击的督战中,身负重伤。晚8时后,枪炮声已趋沉寂。
16日上午,在日军进攻东关的同时,界河一线的正面日军,愈益加强攻势疯狂进犯。四十五军经3天浴血奋战,伤亡过半;同时与滕县的交通、通讯全被截断,指挥发生混乱。因此,中午以后,四十五军的正面阵地逐次被日军突破。守卫在深井、池头集的吕康、曾苏元两个旅,在与日军拼搏一天后,退守大坞、小坞一带。
山东野战军第八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奉命攻歼滕县守敌;新四军第九旅围歼陶庄、小窑守敌;第五旅于临城东北地域集结,阻击可能自临城出援之敌;新四军第四旅、第十九旅于韩庄以东地域集结,阻击可能由徐州北援之敌或由临城南窜之敌,鲁南警备第八旅位于邹县南北,警戒兖州之敌。
山东野战军第八师受命后,详细拟定了作战方案,选定徐良部防守比较薄弱的东门作为突破口。以第二十四团一个营攻歼北关之敌,佯攻北门,牵制城内守敌;第二十三团以一、三营围攻西关守敌,得手后由西门攻城;第二十二团为主攻团,以一、二营及三营一部首先攻击东关之敌,力求全歼,然后向城内发展;三营之十二连警戒南门。如果二十二团攻城成功,即以一部向南发展,夺取南门(已被屯闭),后续部队再迅速沿城墙上下向北门发展,接应第二十四团入城,尔后向西与二十三团会合,控制要点,夺取敌炮兵阵地,集中火力歼灭城内守敌。
12日21时,八师分别从东、西、北三面同时向守敌发起攻击,第二十二团二营和三营十连、十一连组织的先遣攻坚部队,敏捷地插到东关外围寨墙下,以手榴弹消灭了寨墙上的守敌,迅即翻越城墙,打开寨门,与敌展开巷战。敌人节节败退,钻进地堡和小围子内抵抗。先遣攻坚部队用手榴弹和炸药包,炸开鹿寨、铁丝网和地堡,紧紧咬住不放,激战至13日12时左右,东关守敌大部被歼,残部退守城内,二十二团占领东关。第二十三团之一、三营消灭了火车站和西关守军,由西门配合攻城。第二十四团以第一营为突击队,扫清了北关的守军,并以猛烈的火力佯攻北门。守敌缩据城内后,遂以密集的炮火向城关阵地轰击。
13日17时,二十二团向据守东门的保安第二师实施主要突击。山炮、迫击炮一齐开火,将东门城楼及两侧火力点全部摧毁,继而,一连爆破组连续三次爆破,炸开东门。18时20分,突击排跃起向东门冲击,该敌拼死顽抗,以密集的机枪火力疯狂扫射,冲在前边的正付排长相继光荣牺牲。在这紧要关头。战斗英雄高满城自动代理排长,指挥全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东门,控制了制高点,并连续打退敌人三次反扑,掩护主力部队进入城内,19时,二十二团占领东侧的大部城墙,控制了局部态势。继之以第三营沿城墙向北推进,第一营向南发展;第二营协同第二十三团第二营(临时调来)沿大街向西冲击。突击部队势如破竹,锐不可挡,愈战愈勇,于23时,十一连歼灭北门守敌。第二十四团乘机突入城内,合力向西门冲击。西门守军在我内外夹击下,缴械投降。第二十二团一营于24时逼近南门,仅5分钟全歼守敌。当两翼部队沿城墙进攻的时候,顺大街向西突击的两个营正同敌人激烈地战斗着。龟缩在沿街两侧地堡里和院落里的守敌,以四、五挺重机枪组成交叉火力网,严密封锁各条通道。我遂以一小部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火力,主力部队两路分进插向两侧,逐次消灭每个院落之敌,经激烈战斗,敌各防御要点及炮兵阵地均为我控制,守敌大部被歼,其残部退至城西南角。我以全力向敌逼近,将其围住,紧缩包围,在我强大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暂一师师长李华于14日2时,率所部3000余人投降。4时,全城战斗结束,滕县城遂告解放。同时,小窑、陶庄被新四军第九旅攻克。临城、兖州之敌未敢出援。
此战,除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徐良率少数随员缒城逃遁外,守敌全部被歼。共毙敌保安二师师长赵毅轩以下1900余人,俘敌师长李华以下7636人,缴步枪5400多支,轻重机枪180多挺,山炮6门,掷弹筒75具,短枪300余支,各种子弹50万发。流线型小汽车3辆,卡车6辆。山东军区第八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等70多人光荣牺牲,团长王吉文等300多人负伤。为纪念王麓水烈士滕县易名麓水县。(三)历史人物
奚仲:任姓,夏代薛人。轩辕黄帝五世孙,黄帝少子禹阳之曾孙。禹阳受封于“任”,为任氏薛,即古薛国。奚仲聪敏,发明造车,华夏有轮车始于此。禹王封为车正大夫(掌握车辆的官),后继封于薛,称之薛之皇祖,后迁于邳(今微山县西北)。今柴胡店镇境内的奚公山,原是奚公造车之地,故名奚公山。《地记》云:奚公山“上有奚仲造车处”。《齐乘》云:“奚仲墓在奚公山下古奚邑”,即今柴胡店镇境内千山头小南山上,现墓迹尚存。
墨子:(约前480~前390)名翟。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古小邾国人。出身于平民,提出“兼爱”、“非攻”、“尚同”、“尚贤”等主张,创立了墨学。为宣扬学说曾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其思想和主张主要保存在《墨子》一书中。墨子为契的后裔,家是血缘传承关系是:契—商汤—微子—目夷—墨子。墨子的直系祖先目夷为宋国贵族,并被宋襄公任命为辅政的“左师”;但到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目夷的后代鱼石,因宋国发生内乱,遂率家族投奔楚国,先被安顿到楚地彭城,后又逃到小邾国定居下来,经几代繁衍,沦落为平民。所以墨子从小就参加生产劳动,在手工业技艺方面受过严格的训练,故能在青年时期成为享有盛名的“大巧”工匠。墨子的基本思想和墨家学说的主要部分,现存于流传至今的《墨子》五十三篇中。墨子学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以政治学说为核心的人文思想,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哲学、历史、宗教诸种思想,主要反映在“十论”二十四篇、“城守”十一篇、“墨语”五篇和“概说”七篇中。二是逻辑学,主要包含在广义《墨经》六篇中,《墨子》的其他篇章特别是“十论”都自觉的运用了逻辑学的知识。三是数学、力学、光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主要包含在广义《墨经》六篇和“城守”十一篇中。墨家学说的根本宗旨是“为义”,“义”是“十论”的中心和根据,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相爱,交相利”。又因为“为义”是“天志”(上天的意愿),天志即是墨学的总纲。为贯彻上天之志,就必须“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这是“用义为政于国”在政治、军事、人事、道德、方面的要求,而“节用”、“节葬”、“非乐”、则是在物质、经济和生活方面的主张,“非命”、“天志”、“明鬼”是推行“义事”之必需,是墨家在宗教信仰方面提出的理论。自然科学知识是墨子对墨门弟子提出的为实现“为义”的主张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墨家逻辑学是墨家全部学说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理论依据,也是墨家学派区别于其他先秦诸子的最鲜明的特点所在。
孟尝君:姓田名文,田婴之子,战国时薛国人。田文生于五月五日,其父田婴欲弃之,被其母偷养。稍长,田婴仍要除之。田文问田婴:“为何不养五月之子?”婴答:“五月之子为不祥之物,不上利国家,下不利父母。”田文辩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婴默然不语。文继曰:“人既受命于天,君又何优,天命之事谁能改变呢?”田婴无言对答。数年后,文问其父:“子之子为何?”答:“为孙。”“孙之孙为何?”“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婴不能答。文又质问说:“君任齐相至今已有三代齐王,齐国的疆土没有扩大,而君的私产却积聚万金,门下仍无一贤者。人云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舞女遍身罗绮,而士兵却衣不遮体;仆妾食酒肉,而士兵吃糟糠。你忘其公,肥其私,家存万贯,不知今后遗给何人?”于是,田婴一改初衷,对田文善待之。在众诸侯的推举下,立田文为太子。田婴卒后,田文袭封于薛,为孟尝君。田文继位后,他轻财下士,广招八方志士仁人,不久,门下食客达三千人,境内百姓达六万余户。一天,孟尝君同门客一起晚餐,一门客躲至暗处,气愤地埋怨孟尝君待人不等,不餐而别。孟尝君闻后,端着自己的饭碗与其门客相比,所食之物并非两样,那门客惭愧不已。从此,众门客倍加赞同孟尝君,与之亲密无间。公元前298年,秦昭王闻知孟尝君贤能,聘为秦相。后听信谗言,将孟尝君囚禁。孟尝君有一门客会装狗,从秦王库房里盗出一件狐皮袍子,转献给秦昭王的幸姬,方得出狱。另一门客会学鸡叫,骗开了幽谷关的城门,方才逃回薛国。后孟尝君又被湣王聘为齐相,在任期间,他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赵,发展合纵抗秦势力,便齐国的名声大震。有一年,门客冯驩替孟尝君到薛收债,他竟“窃矫君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后因同姓田甲劫湣王,遭人诬告。他谢病归薛时,“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齐灭宋前夕,他离薛至魏,为魏昭王相,他联络赵、燕等国附秦攻齐,将齐湣王战死于莒(今山东莒县),使战国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齐襄王继位后,孟尝君升为诸侯,薛不再属齐,因齐襄王惧畏孟尝君,于是薛、齐和好。孟尝君卒后,葬于薛城东北隅(今滕州市官桥镇狄坡村北),现墓址尚存。
毛遂:战国时薛人,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居其门下,三年无所为,不被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同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遂答:“三年”。平原君又问:“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到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会谈,言其利害,求其出兵援赵,楚国畏秦国,不肯出兵援赵。半日已过,会谈仍不见成效。此时,毛遂手握宝剑登阶而上。楚王斥曰:“我与君主商谈,与你何干?”毛遂按剑近前说:“你之所以训斥毛遂,是依仗楚国屯兵百万,现在我近在咫尺,你不得调集百万之师,你的性命系在我毛遂之手,我听说历史上汤王以七十里疆土一统天下,周文王以百里之壤称霸诸侯,并不是因为兵多将广,而是顺其势,振其威。今楚国沃土千里,陈兵百万,君王为何这样惧怕秦国,岂不被天下之人耻笑。提起当年秦国大胜楚国,一战取鄢陵(今河南地),二战烧夷陵(今湖北宣昌地),三战灭楚先人(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战败楚军,在夷陵火烧楚先王坟墓)。此事为百世之怨,乃楚国的耻辱。今楚、赵合纵抗秦,并非为赵,实乃为楚。”毛遂一席语说的楚王连连点头称是,随与平原君歃血誓盟,决心楚赵联合共同抗秦。至赵国后,平原君赞诵毛遂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将毛遂视为上客。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现迁葬墓址尚存。
滕文公:战国时期滕国国君,滕定公之子。滕文公为世子时曾去楚国,在路过宋国时拜见孟子,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定公死后,丧礼久废,文公派然友到邹请教孟子,孟子教以行“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反对,复派然友问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也”。于是,滕文公居庐尽哀,吊丧者大悦。从此,滕文公的名声在诸侯中大震。滕文公做国君后,以礼聘孟子,孟子来滕,馆于上宫,滕文公问孟子如何治国,孟子告之“政在得民”,实行井田制、禄之以法,使庶民生活得到保障。根据孟子的主张,滕文公“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由此名声大震。楚人许行听说滕文公实行仁政,自愿来滕做百姓,并带来数十人,有会做鞋的,有会编席的。楚人陈相和其弟陈辛听说滕国实行井田制,携带来耒耜等农具,从宋国来滕安家落户,数年后,滕国人丁兴旺,国家富庶,名声大震,被誉为“善国”。
叔孙通:汉初薛国人。年轻时跟孔甲学习儒学,秦二世时为博士。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返回家乡,参加了项梁的义军。公元前205年(汉高祖二年),他在彭城率儒生弟子百余人归顺刘邦。从此,为汉朝的建立和稳定出谋献策。刘邦不信奉儒学,对儒家持轻蔑态度,但叔孙通聪明机警善于言辞,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刘邦看不惯儒服,叔孙通就改换楚国的短式服装;刘邦急需斩将夺关的勇士,叔孙通就推荐一些身强力大,敢于拼杀的壮士。不久,刘邦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楚汉战争历时四年,到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刘邦战胜了项羽,受诸侯王的推戴,做了皇帝。叔孙通为他制定并主持了登基仪式。刘邦是布衣出身,当了皇帝之后,下令把秦朝制订的繁文缛礼、法令全部去掉,一切从简;并大宴群臣,庆贺胜利。宴会上,群臣称兄道弟无拘无束,有的频频举杯,有的妄呼争功,有的狂欢乱舞,有的拔剑击柱,真是醉态百出不成体统。刘邦为此非常生气,担忧以后有令不行,酿成后患。叔孙通见刘邦为群臣无礼而忧虑,立即向高祖建议,由他到鲁国征集儒生,与他自己的弟子一起,参照三皇五帝的古礼和秦朝的礼仪,结合汉初的实际情况,制定汉代的朝仪。于是,叔孙通带领弟子百余人和从鲁国征集来的30名儒生以及高祖身边有学问的近臣,到野外演习礼仪。一个多月后,叔孙通请刘邦检阅。刘邦看后认为很好,就令群臣抓紧练习,为十月举行朝岁大礼(汉时以十月为正月)作好准备。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十月,群臣在长乐宫举行隆重的朝岁大礼,仪式由叔孙通主持。天亮之前,司仪引导群臣按官职大小,依次进入殿门:武将列西,文官列东,数百名侍卫官兵各执兵器旌旗,守卫在殿阶两旁。数千人在殿内外井然有序悄然无声。一切安排就绪,高祖才传令乘辇出房,百官执戟传声唱警,诸侯王至年俸六百石的官吏,按九仪(周礼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之礼依次上前奉贺,个个振恐肃静。朝礼完毕,又置法酒(指礼爵,不能喝醉)。诸侯群臣侍坐殿上,弯腰抑首,按照尊卑依次起来给皇帝贺寿。酒过九巡,司仪说:“罢酒”,则全部停止。如有举止行为不合礼仪的,由御史立即拉下去听候处理。自始至终,没有敢大声喧哗和狂饮失礼的。刘邦高兴地说:“吾乃今日方知皇帝之贵也!”于是拜叔孙通为奉常(景帝改为太常,负责礼乐社稷宗庙的官),赐金五百斤。叔孙通谢恩后,请求高祖提拔与他一起定礼的弟子、儒生,高祖把他们全任命为郎(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叔孙通出宫后,又把五百斤金子赏给众弟子、儒生。公元前198年(汉高祖九年),高祖提升叔孙通为太子太傅。高祖十二年,刘邦想以赵王如意替换太子,叔孙通恳切地指出:晋献公为宠爱骊姬而废太子立奚齐,晋国战乱了数十年,被天下人耻笑;秦始皇不早定太子扶苏,导致胡亥诈立、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极力陈述太子的仁孝等优点和吕后与高祖同甘共苦、艰苦创业的事实。尖锐地指出:天下初定,战乱刚停,全国都知道已立太子,如果废长立幼,将会引起内乱,危及社稷。最后表示,假若废掉太子立赵王如意,就当场撞死在皇帝面前。刘邦听叔孙通讲的很有道理,不得已说只是开个玩笑罢了。叔孙通马上严肃地指出: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本一摇天下震动,您怎么能拿国家开玩笑!高祖只好点头认错,取消了换太子的念头。汉孝帝即位后,叔孙通又任奉常(即太常),制定了宗庙仪法。叔孙通不仅帮助刘邦整理了朝纲,而且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他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器制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他的一生为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公孙弘:(公元前200年~前121年),字季,西汉时薛县人,身材魁伟,貌相甚丽。少时为薛狱吏,因罪被免职,后牧猪于海上,年四十余仍学习春秋杂说。公元前140年(汉建元元年),武帝即位,招纳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年六十岁,招为贤良博士,被派往匈奴为使节。多次汇报,不合武帝之意,被斥责为无能,弘乃称病免职回乡。公元前130年(元光五年),武帝再次招纳贤良,弘又被推荐,弘因“曾受命去匈奴为官,因不称职而被罢免”,欲另推荐别人。众人执意保举,弘方参加考试对策。在百余名儒士中名列第一,又被拜为博士。每次上朝议政,弘总是讲述治国之道,安帮之策,陈其利弊,让君主决择,从不与武帝在宫庭上争辩。武帝观其行动忠厚,习文法吏事,尊奉儒术,非常高兴。两年后,公孙弘晋升为左内史。平时,公孙弘常与朝内公卿议论国事,每次上朝议政,弘为了顺从武帝之意,常违背与公卿约定之事。一次,主爵都尉汲黯在武帝面前当场质问公孙弘,曰:“齐人多诈,而不说实情,常常违叛公卿们事先商定的决议,弘乃不忠之臣?”武帝问弘,弘谢曰:“了解我的认为我是忠臣,不知道我的以为我是不忠。”武帝左右的近臣也常在他面前说弘的坏话,而武帝对弘仍厚礼待之。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武帝免张殴,任公孙弘为御史大人。一次,汲黯在宫庭上问公孙弘:“你位在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禄甚多,身着布衣,此乃诈也。”武帝问弘,弘谢曰:“汲黯所言有理,在满朝大臣中,与我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汲黯了,今天他当着你的面质问我,正中我的弊病。现我身为三公,身着布衫,诚然是沽名钓誉。可是,我听说管仲为齐相时,娶了三个妻妾,生活奢侈超过桓公,而齐恒公仍称霸诸侯;晏婴扶助景公,食不重肉,妄不衣丝,与平民同等,齐国被治理的井井有条。今弘身为御史大夫,身穿布衣,与小吏、百姓无异,正如汲黯所说,没有他忠也,现在我难得听到这样的忠言相劝。”武帝则认为这是公孙弘的谦虚之言,于是,更倍加信任弘,将弘举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公孙弘为人妒忌,又常常不表露出来。与弘有矛盾的人,在表面上与其善,而暗施其祸。杀主父偃,赶董仲舒迁于胶西,皆是公孙弘的旨意。淮南衡山谋反,时公孙弘身染重病,自以为无功而封位丞相,不能扶助君主,治国安邦,今衡山叛乱,是自己失职,惟恐病死,不能尽责,乃上书曰:“臣闻天下有五个普通的道理,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智、仁、勇三者为天下之人应具备的品德,身体力行者为仁,不耻下问者为智,知廉耻者为勇,知此三者则能自治,知道自治的人方能治人,天下没有不能自治者而能治理别人,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今君主推行孝道,时时以夏禹、商汤、周文王为鉴,建立朝纲,治理国家,励贤予禄,量能授官。我公孙弘乃是疲惫之劣马,无汗马功劳,君主执意从卒伍中将弘提拔起来,封为列侯,任至三公,弘实在是不能胜任。现无以报答君主的恩德,今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让位。”武帝告曰:“自古以来,尝有功,褒有德,守业时启用文官,战乱时重用武将,吾承袭祖业,当了帝王,心里总是不得安宁,只有与满朝文武大臣合衷共济,方能治理国家。弘在我身边兢兢业业,谨慎行事,扬善除恶。今天身染小病,何能不愈,你乃谢职还乡,这样做岂不是彰扬我的过错吗?今朝政安定,你少虑国事,安心养病,辅以医药。”并赐牛、羊、酒、帛等物。数月后,弘病愈,重新料理朝政。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公孙弘卒于丞相之位,终年79岁。公孙弘生前生活节俭,身着布衣,食粗米之饭,而善宾客,常常将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他曾出资修建家乡丰山(今官桥村东)东玉河石桥,后人称为公孙桥,今尚存。桥碑载:“公孙弘之故里,西近丰山环绕玉水……”。此处原是从薛城到小蓬莱岛(今官桥镇莱村东山岭)观光的必经之地,因有玉水相隔,游人往返不便,公孙弘捐资修此桥,造福他人。元代,杨氏在公孙桥东立村,起名公孙桥村,后简称公桥村。1982年全县地名普查时,以玉河为界分东、西公桥两村。
王铭章:字之钟,生于1893年,四川省新都县泰兴场人。父母早年相继病逝,幼年靠叔祖父资助就读于新都小学。1909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第五期。1912年秋,参加了保路同志军的反清斗争。后入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14年毕业,被分配到川军第二师刘存厚部任排长。1916年,二师响应护国运动参加讨袁,与袁军大战于泸州,纳溪一带。铭章作战奋勇,在战斗中负伤,因功任连长。此后,曾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26年,川西北屯殖军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王铭章任第四师师长,1935年,改任二十二集团第一二二师师长。“七·七”事变,日寇入侵。王铭章率先请缨出川,要求到抗日前线杀敌报国。1937年9月12日,他在德阳驻地慷慨誓师,表示要用热血报国的具体行动,赎回二十年参与内战危害人民的罪愆,并预立遗嘱,决心以身报国。1937年9月,王铭章率部出川,长途跋涉,转战山西抗日战争,与敌周旋达四十余天,损失惨重,伤亡过半。此时,华北抗日战场告急。日军顺津浦线长驱直入,徐州形势岌岌可危,蒋介石急调二十二集团军由陇海线转津浦线北上,阻击南犯之敌。1938年1月,二十二集团军拒敌于邹县南两下店一线。双方对峙至3月上旬,日军大量增兵,大举南下进攻。3月10日,集团军总司令孙震将一二二师及三六四旅调进滕县城内。统一由王铭章指挥。3月16日黎明,日军进攻滕县城。18日过午,滕县城沦陷,王铭章壮烈牺牲。1938年5月,武汉各界组织了“王铭章上将治丧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代表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齐光等参加了公祭。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中央委员陈绍禹、秦帮宪、吴玉章、董必武等联名撰赠挽联表示悼念,文曰:“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洪振海:在鲁南地区广泛流传铁道游击队“血染洋行”。“飞车搞机枪”等传奇式故事。老洪(洪振海)的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洪振海,滕州市羊庄镇大北塘村人,1910年(宣统二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父、兄到淮北谋生,将15岁的洪振海寄送一枣庄的姐姐家。姐夫是铁路工人,振海从小跟姐夫练就了一身爬火车的本领。1929年到枣庄中兴公司当矿工。“七·七”事变后,煤矿停产,振海失业,无可奈何又靠爬火车、搞煤炭维持生计。1938年3月,日军侵占枣庄,洪振海参加了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在三大队当战士。不久升为班长,后又升任三连一排排长。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司令员张光中决定派洪振海、王志胜到枣庄建立情报站,洪任站长,他以爬火车、搞煤炭为掩护,在铁路沿线侦察日军的兵力部署及后勤供应情况,然后将情报经峄县二区区委书记刘景松送往抗日义勇队总部。1939年,根据苏鲁支队(原抗日义勇队)首长的指示精神,让洪振海以开炭场为掩护,发展抗日武装。在经营炭场期间,他先后动员发展了一批同志参加了革命,枪支增加到十余支,1940年1月,创建鲁南铁道队,洪振海任队长。7月,将铁道队、铁道二队和滕县东辛庄组织的铁道队合编为鲁南铁道大队,洪振海任大队长。1940年下半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日军纠集津浦线。临枣线的8000多日、伪军向鲁南山区根据地疯狂进行封锁、扫荡,鲁南军区枪支弹药匮乏,经费极端困难。洪振海以抗战大局为重,将炭场结余的经费及时上交,支援鲁南抗日根据地。他带领全体队员在铁路沿线频繁出击,千方百计拖住日军,以减轻根据地的压力。一次,他带领队员曹德清。爬上由枣庄开往临城的日军客车,打死日军司机,将火车停在预定地点,在队员的配合下,消灭日军20多人,缴获短枪8支,长枪12支,手炮1门,机枪1挺,得款8万多元,全部上交鲁南军区。1941年11月,鲁南军区被服厂遭到日军的破坏。为了解决主力部队越冬的棉衣问题,铁道队接受了夺取日军布匹的任务。一天夜间11点,洪振海带领铁道大队的同志,在沙沟截下装布匹的军车,预先组织好的近千名群众很快把所有布匹运到微山湖。洪振海指挥队员埋伏在铁路两旁,伺机伏击援军。不一会,一辆满载日军的列车从南面开来,没等列车靠近,机枪、步枪、手榴弹齐发,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妄图夺路逃窜,结果飞驰的军列与停留在道轨上的车厢相撞,撞死日军30多人,伤者数十人,铁道队员无一伤亡,是役,共截获日军棉布18000余匹,军服800余套,毛毯、药品一大宗,为鲁南、鲁中、苏北等5个军区解决了御寒棉衣问题。1942年4月初,临城的日寇纠集日伪军1000余人,趁夜晚分两路包围了铁道大队的驻地黄埠村,在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洪振海沉着、冷静,一面组织人员反击,一面指挥队员撤退,在突围中,洪振海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
王麓水:原名培岳,1913年1月13日出生在江西省萍乡县宗里村。
1927年,北伐军进驻萍乡县,14岁的王麓水在达成师范学校加入了共青团。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共产党,跟随毛泽东在井岗山坚持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转到中央苏区工作,后随工农红军长征到陕北。在红军部队里,他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团特派员、团政委等职。先后参加了风陵渡,平型关大战,在平型关战役中负伤。1939年春,任一一五师晋西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率晋西支队来鲁南。1942年夏,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教导一旅政委。1943年春,任中共鲁南军区政委兼鲁南区党委书记。1943年秋,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击阶段。王麓水政委指挥部队在费县柱子村发起了“讨刘(杜棠)战斗。”全歼刘部,刘桂棠被击毙。同年9月,核桃峪战斗又消灭顽军刘宇华团六百余人,先后拔掉了鲁南抗日根据地周围的所有日伪据点,彻底改变了鲁南地区的被动局面。巩固和扩大了鲁南抗日根据地。1944年5月,他同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指挥了“崮口战斗,”经过一天的激战,全歼刘国祯旅,同年秋,又率军攻打荣子恒的老巢一泗水城,一举全歼荣部,毙、伤、俘敌军3千余人。七月,攻克了滕,沛、鱼三县交界的程子庙据点,彻底击溃了周同部的主力。八月,王麓水挥师东进,攻打滕县土顽申宪武的驻地——阎村,经七昼夜激战,活捉申宪武及其子申怀钦,打死打伤俘虏顽军三千多人。日军宣布投降后,先后率军攻克了峄县城、台儿庄等鲁南重镇。1945年秋部队整编后,王麓水任山东八路军八师师长兼政委。1945年12月12日,他率八师健儿包围了滕县城,通过近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击毙保安二师师长赵毅轩,徐良率残部弃城仓惶逃窜,旅长李华率四千多名国民党官兵投降。县城解放。
为经念王麓水师长,滕县曾一度改为麓水县,华东野战军《三纵军报》易名为《麓水报》。1952年临沂烈士陵园落成,将王师长的遗骨从苍山县文峰山移葬临沂烈士陵园。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陈毅、罗荣桓、肖华、许世友等分别为墓碑题词,董必武的题词是:身是萍乡一雇工,参加革命显英雄,鲁南解放开新局,痛惜城郊未竟功。
(四)历史典故
焚券市义:孟尝君派冯驩(也作冯煖,冯谖。战国齐国游士。家贫,为孟尝君门下食客。)到封邑薛收债息,冯驩矫君命,对“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使孟尝君获“薛民亲君之善声也”。焚券市义现比喻收买人心,博取义声。
鸡鸣狗盗:孟尝君为秦相时,秦王听信谗言,将孟尝君囚禁。赖门下擅狗盗的食客,夜入秦宫,盗出狐裘,献给幸姬,始获释放;复赖一客,装鸡啼,赚开门,才得脱险。后多用作贬义,喻指微末技能。
毛遂自荐:《中国人名大词典》载:毛遂,战国时期人。秦攻赵,赵使平原君求救于楚,约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从,得十九人,尚缺一人难寻,毛遂自荐于平原君,愿备员而行。“毛遂自荐”之典故,即由此而来。现用于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脱颖而出:亦作“颖脱”。《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事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现用脱颖而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的机会,即能显现出来。
狡兔三窟:孟尝君从齐回到薛时,“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深有感触,对冯驩说:先生为我买的“义”,我今天才算真正看到了。冯驩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国策·齐策四》)。今意为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比喻藏身处多,便于逃避灾难。
后来居上:汲黯是汉武帝刘彻的一个大臣,“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史记·汲郑列传》)。”有一次,他见到汉武帝,就满腹牢骚地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汉书·汲黯传》)”原义为汲黯讽刺汉武帝的,含贬义;现指后起的人胜过原来的人或后一辈超过前一辈,含褒义。
(四)历史典故
焚券市义:孟尝君派冯驩(也作冯煖,冯谖。战国齐国游士。家贫,为孟尝君门下食客。)到封邑薛收债息,冯驩矫君命,对“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使孟尝君获“薛民亲君之善声也”。焚券市义现比喻收买人心,博取义声。
鸡鸣狗盗:孟尝君为秦相时,秦王听信谗言,将孟尝君囚禁。赖门下擅狗盗的食客,夜入秦宫,盗出狐裘,献给幸姬,始获释放;复赖一客,装鸡啼,赚开门,才得脱险。后多用作贬义,喻指微末技能。
毛遂自荐:《中国人名大词典》载:毛遂,战国时期人。秦攻赵,赵使平原君求救于楚,约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从,得十九人,尚缺一人难寻,毛遂自荐于平原君,愿备员而行。“毛遂自荐”之典故,即由此而来。现用于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脱颖而出:亦作“颖脱”。《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事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现用脱颖而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的机会,即能显现出来。
狡兔三窟:孟尝君从齐回到薛时,“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深有感触,对冯驩说:先生为我买的“义”,我今天才算真正看到了。冯驩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国策·齐策四》)。今意为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比喻藏身处多,便于逃避灾难。
后来居上:汲黯是汉武帝刘彻的一个大臣,“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史记·汲郑列传》)。”有一次,他见到汉武帝,就满腹牢骚地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汉书·汲黯传》)”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助学捐赠致辞范例(2篇)
- 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抢险应急预案(三篇)
- 危化品双人双锁规章制度范文(2篇)
- 二零二四年度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合同
- 2024年五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健康咨询服务置换股权合同2篇
- 幼儿园沙漠之舟课件
- 2024年高中体育备课组工作计划模版(2篇)
- 剪板机床安全操作规程(2篇)
- 公路承包合同协议书3篇
- 2024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题库及答案(500题)
- Flink实时大数据处理技术 课件 01章.Apache Flink概述
- 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协议
- 工艺真空系统培训介绍PV系统工艺流程及设备
- (正式版)JTT 1498-202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技术要求
- 温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三模)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3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数学试卷
- 农村自建房大修施工委托合同
- MOOC 公文写作规范-黑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医院安保工作实施方案
- 小学英语词汇大全(按字母顺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