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L教授的火车安石榴L教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家中老大,父母可能因为贫困也可能因为天天吵架,早亡。L教授的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不,还要加上两个弟妹、三个妹夫——其中一个妹妹结了两次婚,和八个侄辈,共十七人,全由L教授一人照顾。虽然他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年龄相差只有一岁和两岁,可他们还是由他一手带大。L教授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一棵大树,而他们是树上的红果子。有时候又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就与中学历史书中的一幅插图——张衡地动仪,重合了。自己是中间那部分,而他们是那一圈张着嘴的蟾蜍,等着每一次地动,等着珠子掉进比脸大的口中。不过说实话,L教授想象自己是大树的时候更多,因为他喜欢绿树红果。关键是,他确定他爱他们。L教授没结过婚,也就没有老婆,没有孩子。他的两个妹妹总是哭着说他们连累了他。他解释过很多次,他说没那回事,与你们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他就是那么怪僻。他们都不信,就是不信,就像不信他没有安排好自己的遗嘱一样。他们总会抽冷子问上一句:将来这栋大别墅给谁呀?其中两个侄子、一个外甥受他资助留学过欧洲和北美,谈论这个的时候还爱加上一句洋腔儿:我无意冒犯。L教授没有和女生传过绯闻,一次也没有。他也没有“奴役”过他的研究生和博士生。L教授退休后没有停下来。开讲座,参与学术研究,给企业当顾问,为客户上庭辩护,这些和他在教职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生活在继续。L教授捐助的事情也依然在继续。他每个季度匿名登录一次互联网筹款平台,他并不查验求助者的申请资料,排名前十的账号,他依次每个捐助200元人民币。有时候也会因为暴雨如注,雨滴在他的窗玻璃上不停地倾诉;或者落叶飘飞,他在树篱下见到一只僵直的红尾巴蜻蜓;或者大雪迷离,他隔窗追随着一个微茫的身影踽踽独行。这时候,这样的情形下,L教授就继续滑动手机屏幕,捐助的名额可能有二十名。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照例所有亲眷都聚集在L教授家里,整个家族欢聚三天。L教授预备好丰盛的食物塞满厨房和两个超大立式冰箱,并总在新年钟声响过之后,拎起他的拉杆箱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亲眷们把他送到车上,他叮嘱他们在他的家里玩好吃好后,便驾驶他的车,离开郊区别墅小镇,直奔市中心。市中心一处超高建筑中有他的一个公寓。这是L教授在人间唯一的秘密,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房间里家具和摆设一律是当代北欧风格,隔音做成家装中的顶配。房间正中间被一座超大火车沙盘占据。这个巨大沙盘里的所有模型都精工细作,和实物一模一样,只不过微缩了不等的倍数。L教授输入指纹解锁房门,把拉杆箱推到角落里的柜子中,拉上窗帘,摁下几乎所有的开关,房间里立马雪亮,一列火车奔驰而来!它从一座山中的隧道呼啸而出,奔向一片松林,闪过与铁轨平行的高速公路上的各种车辆,进入高楼耸立的城市,但它没有停,继续奔驰。它爬上一架铁路桥,桥下江面开阔碧蓝,却只有一叶扁舟漂浮在水中,大江两岸绿色田野的尽头错落着几点黑瓦粉墙的农舍,平畴当中偶尔有一两棵孤独的树挺立着。火车车轮与铁轨摩擦出令L教授沉醉的声音。前方已见一个沿铁路铺展的小镇,在镇外一条乡间小路与铁道交界处,黑黄条纹隔离杆外站着一个西装男,他拖着一只黑色拉杆箱,目光越过铁轨,注视着远方。火车前途中依然千山万水,高峻的岩石山、茂密的竹林交错横陈。岩羊在山坡回望,溪流掩映在竹林中,更远处还有水库、风力发电大翅膀、湖泊、半圆形欧洲风格的机车库……这时候,另一列火车相向而来,火车带起细腻风声,瞬间交缠出一股复杂的流变。它们在小镇水塔旁边相遇,又各奔前程。相向而来的火车驰过十字路口的西装男,他的目光未变。火车循环往复、嘶嘶作响、风起风息,一次一次经过十字路口的西装男,他拖着他的黑色拉杆箱,一直注视着远方。L教授坐在房间西南角上的皮质单人沙发中。他已经换了一身居家服,左手端着一杯红酒,两腿分开,赤足,舒舒服服地坐在自己的单人沙发中。他这个位置正好与十字路口拖着拉杆箱的西装男遥遥相望——他是巨型沙盘中唯一的人类。火车还在奔驰,铁道口的信号灯亮起红色,L教授隔着山山水水、铁轨、红色信号灯、铁轨与车轮间辗转的嘶嘶声、空气中微微震颤的风声,向那个人举起了杯。(有删改)文本二:微型小说作家在创造人物时因篇幅的限制,常常会借助人物的一些反常叙事,创设一种神秘感和魅惑力……在这一过程中常常有意省略、留白,故意不去点破人物的独特命运和反常言行的因果情节和生活逻辑,而是激活读者的阅读参与度和想象力,让读者带着自己的经历、知识和审美趣味去还原和推测出那个反常言行背后的历史和人性的逻辑性与合理性,让微型小说人物的神秘性和魅惑力持续存在。这就是微型小说人物塑造“复魅”的内涵。(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不厌其烦地列举L教授家中成员,表明他供养的不易以及为此做出的奉献,却又用“不”“虽然”“可”几次转折隐射出他内心的无奈与不满。B.一大家子需要他供养,说“连累了他”本不过分,他却说与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其实是不想让家人背负心理负担。C.特别交代L教授没传过绯闻,没奴役过学生,表明L教授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也暗含对当下学术腐败现象的讽刺。D.过年夜里的“照例”与“总在”表面是延续一种惯例,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对比:前者指向现实生活的暂告一个段落,后者指向对诗和远方的向往与追求。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用两个有贬抑色彩的比喻——“红果子”“蟾蜍”,来揭示L教授与家人们的关系。B.小说看似闲笔处却耐人寻味,如“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生活在继续”。C.他参与互联网筹款平台捐助时,写了几种凄苦情景,表明了外在环境对他恻隐之心的影响。D.沙盘中安排的景象,有动有静,有点有面,有声有色,将读者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的空间。8.“复魅”,是微型小说在创造人物时呈现的叙事特征,也是读者阅读小说的抓手。请结合全篇,在文中举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5分)9.L教授最后向沙盘中的西装男“举起了杯”。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举动呢?请结合全篇分析。(6分)6.A(“隐射出他内心的无奈与不满”分析错误,从文中“L教授想象自己是大树的时候更多”表明他真的是甘愿这样付出的,“无奈与不满”证据不足)7.A(“两个有贬抑色彩的比喻”分析错误,第一个比喻“红果子”是中性的,没有贬抑色彩)8.①教授父母的死因未交代,留白。关于L教授父母早亡的死因,贫困也好,天天吵架也好,其实都不确定,留下疑惑让读者去猜;但后文L教授关于自己与弟弟妹妹们关系的联想以及参与互联网筹款平台捐助的随意性都可以从这一幼年经历中找到原因。②教授公寓的布置反常。L教授寓所的布置令人惊异且费解,但联系L教授的一生,他照顾着一家人,退休后也不停歇,似乎也能找到答案:现实是根,远方可以畅想,但无以抵达。③L教授“确定爱他们”这句话也让读者狐疑,但联系整篇小说可知,这句话表面是对“爱”的确定,实际是对“爱”的动摇。因为爱他们无须确定,更不会想象他们是贪得无厌的“张着嘴的蟾蜍”。(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9.①体现教授既想承担责任又向往远方的犹豫徘徊的心态。西装男只是站在十字路口,望向远方,一如现实中的L教授,以供养一大家人为责任,又向往远方的新奇诗意,渴望逃脱。②体现教授对自己勇于对家庭负责的肯定。一方面,L教授是致敬自己如西装男一般不逃避现实,勇毅地挑起了家庭责任,站成他喜欢的那棵能供出红果子的大树的样子。③体现教授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另一方面,L教授似乎在反思、祭奠自己的人生:一直为别人而活的人生究竟意义何在?人生将逝,自己的梦想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今天的读者还需要文学,是需要真实的心跳【注】铁凝朋友们:如果可以把论坛的每一位作家比作一棵独立的文学之树,正是你们的集结,使这论坛成为文学之林。而每一次论坛不断有新的作家加入,一株株挺拔、峻朗的新生之树和大家比肩而立,更使这文学之林变得格外富有朝气和活力。在文学之林里,一棵独立的树非要和另一棵独立的树打招呼不可吗?我们可以静默地伫立着,我们的心事不尽相同甚至相反。然而总有风舞动树的枝条,树们有时也需要喧闹和走动。感谢论坛为文学之林创造了暂停静默、集结交流的时间,时间培育了三国作家从试探渐渐走向有话要说。①时间可以磨损很多东西,时间也能够塑造很多东西。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讲了他经历的一件事:两个月前,他将满18岁的女儿对父亲说,生日那天,她只想要父亲和她一起去文身店刺青。我的朋友一时没听明白,问女儿说是要我陪你去?女儿说,是我们两人一起去,你当然也要文身啊。女儿的请求让做父亲的吃惊并且为难,他说他要考虑一个晚上。我的这位朋友在个人事业上可以说是成功的,白手起家做实业,历尽艰辛。他曾向我坦言二十年来几乎没有完整时间照顾过家庭。在这个晚上,他开始郑重考虑女儿的请求,他觉得这请求其实是带有挑衅性的试探的,也还有几分刻薄。他50岁已过,从未想过文身,但是女儿那挑衅刺激了他内心深处的内疚感和探索欲,在觉得女儿荒唐的同时,他忽然看见了女儿身上的自己,从前的自己。当他的事业从最艰难起步时,不也充满了探索、叛逆、不服输吗?他决定答应女儿。第二天他对女儿讲了自己的决定,这次轮到女儿吃惊了。她提醒父亲说,那你的员工会怎么看你呢?父亲说,我已经决定的事,不会轻易改变。于是父女二人开始研究文身的位置和内容。他们先商量了位置,接着他们说出了各自文身的内容。女儿说,她要文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化学式:C8H11NO2。她就要离开家了,她希望自己有长久的快乐。父亲说,那一年他攀上了珠穆朗玛峰,他准备文北极点、珠峰和南极点的地理坐标。生日那天,父女二人来到刺青馆,分别进了文身室。文身师照例先询问客人是否改变了想法,父亲表示他不改主意。隔壁的女儿给父亲发微信说她稍微改变了一点想法,她不想文多巴胺化学式了,她想文摩尔斯电码。说摩尔斯电码更简单,时间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疼。这边的父亲问摩尔斯电码的内容,隔壁的女儿说“等待”。在刺青馆的一个多小时里,父亲由陌生、不自在到坦然面对文身师,皮肤的灼热和微痛渗透到心里,使他得以在这奢侈的时间之外的时间里冷静、清醒。这时间之外的时间降临在这中年男人惯常的时间轨道之外,可否说是时间的瞬间“出格”?他为此感谢女儿,在智能社会和机器人时代仿佛就要轰轰烈烈来临之时,②一个18岁的孩子仍然渴望感受皮肤上货真价实的痛感,渴望在物质的时间里感受生命与爱的质地;他也判断着自己,他觉得自己“还行”。尽管这等小事和他投身的实业相比,原本不足挂齿,但也需要坚守的毅力,等待的耐力。女儿的生日是快乐的,在时间的“出格”上她引领了父亲,同时她仍然相信,在她新鲜生命途中的某一些节点,父亲仍有资格引路。我由这位朋友的讲述,忽然想到新近社交网络上的一批当红虚拟超模偶像。其中一位出道半年,已和众多国际一线大牌化妆品合作,影响力和号召力惊人。她年龄18,身高150厘米,一头亮丽黑发,页面显示她是住在巴黎的一位时尚女性。但她其实是电脑合成的形象。有意思的是,当被问到这些虚拟人物是否会取代真实的超模,成为新的时代偶像时,那位虚拟超模的合成者却果决答道:“没有什么能够代替真正的手,真正的眼,真正的身体,以及真正的心跳。”我要说,还有成长、痛感、欢乐和美梦。如同今天的读者还需要文学,是需要真实的心跳,需要生机勃发的脸,也需要被岁月雕刻的皱纹,皱纹里漾出的真挚笑意,以及阳光晒在真的皮肤上那真的油渍。而这一切,都还要仰仗时间的养育。文学也可以说是一种时间艺术,是一种有能力把历史、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的艺术,是创造的艺术。古往今来好的文学可能不是历史的骨头,却是历史丰盈的血肉。因为文学,我们才得以窥见我们的先人气血盈盈的生活、劳作、爱和忧伤,我们才有可能在千百年之后依然有能力和他们心意相通。几年前我问一位到北京寻找中国的纯文学作家的韩国出版商,在世界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出版纯文学著作,一定会有很多困难吧?他说,出版社是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假如没有文学,人类将更加困难。这样的说法让我们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依然怀有自信和激情,也因此,我们确应怀有属于文学创造的自觉意识。文学应当有资格赢得时间的养育,作家应当有耐心在独属自己的崭新时间里,为读者和未来创造更加宽阔的精神领域。假如有一天,智能社会和机器人完全取代了文学和我们,取代了“十年树木”的文学之林,文学生态甚至大自然生态完全被智能“合成”,那时的文学也会像1997年,当法国海军停止使用摩尔斯电码时发出那最后一条消息,那最后一条消息是:“所有人注意:这是我们在永远沉寂之前最后的一声呐喊!”值得庆幸的是,东亚三国文学论坛十年,让我们不曾沉寂,让我们仍然能够站在这里言说文学的诸多可能,这是时间珍贵的馈赠,是在场的每一位对时间的联合贡献,也期待这是文学的好消息。(有删改)【注】此文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第四届韩中日东亚文学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三国作家围绕“21世纪东亚文学,心灵的纽带:传统、差异、未来及读者”这一主题展开交流。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的意思是文学在当下未能承担表现真实的任务,而这是读者的需求以及时代的需求。B.结合下文来看,句子①可理解为时间可能会磨损亲情,但也能重塑亲情,让隔膜变成和解。C.句子②连用两个“渴望”,写出了女孩由于长期失去父爱产生的叛逆心理和对重获父爱的渴求心理。D.作者认为作家进行文学创造时只要具备自觉意识,就能为读者和未来创造更加宽阔的精神领域。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把论坛的作家比作独立的文学之树,并就此进一步阐发了论坛和新加入作家的形象意义,显现出高超的文学表现能力。B.父亲与女儿一起刺青的故事占据了文章很大篇幅,但并不给人以冗赘之感,其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C.作者借助当红虚拟超模偶像和韩国纯文学著作出版商两个例子,表达了对智能时代一味追求高科技发展的批判。D.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作者由时间生发出诸多联想,条理清晰地阐发了对文学的现状和未来的思考,内容丰富又不蔓不枝。8.文章的最后“所有人注意:这是我们在永远沉寂之前最后的一声呐喊!”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9.本文是如何体现演讲稿的针对性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6.B【解析】A项,“当下未能承担”理解有误。C项,“写出了女孩由于长期失去父爱产生的叛逆心理”理解有误。此句并未表现女孩的叛逆心理,而是表现女孩对真实的感情的需求心理;且“长期失去父爱”解读过度,原文只是说父亲“二十年来几乎没有完整时间照顾过家庭”。D项,“只要具备自觉意识,就能……”表述过于绝对,也把作家创造更加宽阔的精神领域的因素单一化,比如文中还强调了作家要有耐心。故选B项。7.C【解析】“表达了对智能时代一味追求高科技发展的批判”分析有误,这两个例子各有作用,作者谈这两个事例主要是为了表达人类永远在追求能表现真实心跳的文学艺术。8.【答案】①句中包含着作者的隐忧:科技发展的未来,可能会导致智能“合成”、智能社会和机器人完全取代文学和作家。(2分)②句中饱含了作者的希冀和呼吁:现在的作家们要怀有自信和激情,抓住时间去养育和展现真实的心灵,为读者和未来创造更有力的文学艺术。(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文章最后引用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作者巧妙链接了过去和现在两个不同领域可能存在的类似困境,以悲壮有力的宣言表达了对文学现状的忧虑和对作家及文学应当承担起相应责任的呼吁,以与文学同仁共勉。9.【答案】①针对文学论坛主题:本文围绕“21世纪东亚文学,心灵的纽带:传统、差异、未来及读者”这一主题展开演讲,结合当前文学发展的需要,强调了作家要有文学创作的自觉,为读者和未来创造更加宽阔的精神领域。②针对听众群体:本文针对韩中日三国作家进行演讲,围绕三国作家所关注的文学真实性的问题展开,以故事的形式深入主题,通俗易懂,更能吸引听众。③针对社会现实: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文学的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当代作家更应该有自信和激情为文学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演讲稿文体的赏析。关联必修下第五单元的学习任务。题干中的“针对性”是答题的重心,可借助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两篇文章及单元学习任务中储备的知识,结合这篇文本的情境,合理分析文本一定情境下的表达的针对性。文末注释中作家的身份和此次论坛的主题对解答题目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节选)——我们构筑的阵地,我们自己守着!丘东平黄昏的时候,据村子南面的瞭望哨的报告,有一队日本兵从南西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沿着左边的一条公路开出了。——这个消息立刻使屋子里的人起了很大的骚动,堕失了战斗意志的人们,像鼠子似的,眼睛闪耀着火,在屋子里窃窃地私语着,狼狈地作着流窜……高峰从地铺上爬起来,面孔痛苦而灰暗,鼻梁的中段显得过分的阔板,这过分阀板的鼻梁几乎要把他作为一个人的表情完全级坏。他沉欢着,像一个木偶似的站立在林青史的面前。——我们是不是要避免这个战斗?——我们选吧!……——我们还能够作战么?许多人都急急性性地暗暗地在这样考虑着自己,追问着自己,仿佛各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和主张,但是都没有响出半声,①提心吊胆的强乱的情绪完全为一种可怕的沉欢所掩益,而所有的眼睛都集中在林青史一人的身上。林青史站在他们八十七人的队伍的中间,——这八十七人虽然也是残败的一群,却还能够保持他们的严紧的阵容,至少他们还存有坚定的信心,到了日兼途穷的绝境还能够不辞一战……林青史坚定地,非常简短地这样说了,——同志们,跟着来吧!能够走得动的都跟养来吧!不能够走得动的我们也并不抛弃你们,……因为现在战斗的地点就在这村子的图子里,一个钟头之内一切都清楚了,如果我们能够战胜敌人,我们总有一个新的转机,不然我们失败了,我们也只好同归于尽!②于是这里发生了神奇的事迹,少数的伤兵静静地躺在屋子里,大多数的战斗员,不分来历的不同,不管所属的部队的各异,他们默默地排列起来,欢欢地跟随在林青史的背后,虽然有些人的心里还是疑惑不定,不能很快地立下战斗的决心……从南面来的敌人是一个颇为强大的队伍,黄色的,欢欢地闪动着的影子溶化在黄昏的路灰色的气体里面。黄色的行列在公路上行进,雷亮的刺刀在幕景中发射出暗白色的光焰。——拖藏在小河边的十五个挺着枪尖,面对着近处的公路桥梁的人,——这是预定了的,他们一定是从公路上过桥的日本兵最初发现的第一批敌手,骄纵的日本兵在这里最初发现的第一批敌手便是他们。十五个战斗兵依托着小河边的湖湿而发松的泥土,沉毅地发出了猛烈的排枪,枪声震撼了四周的原野,仿佛有一阵暴烈的狂风在这里吹过,空间里久久不歌地起着剧烈的骚动,——这里相隔约有千分之一秒钟的静欢,这是一个病苦的令人颤抖的时间,在这千分之一秒的时间中,十五个,这最初把身躯投入战斗的勇士们,必须写完这个惨淡的课题:他们必须把自己从胆怯与柔弱中救出,一再地使自己的性惑的灵魂得到坚定,从而站牢着脚跟,在胸腔里燃烧起炎热的战斗的烈火,用狮子一样的狞恶可怖的面目去注视眼前的敌人……③水门汀的灰白色的桥梁像一只发怒的野兽似的抖动那庞大的身躯,仿佛在那上面发出了一重浓雾,那抖动的桥梁在倏忽之间完全模糊了自己的影子。排列在公路上的日本兵的整齐的队伍像一列奢侈的玩偶,他们在那神秘的千分之一秒的时问中,丝毫不能使自己的队形有所变动,只听见一声声的狂叫的粗犷的声音从那怪异的队伍中发出,而埋伏的中国军也正在这里把握到非常充分的战斗的余裕。有二十七个中国军用猛烈的火力作着前导,从一个稀疏的树林里闪出了他们蓝灰色的姿影,猛烈的枪声震荡着耳鼓,震荡着四周静欢的原野,沉重地紧压着低空。地面上突然升起了一阵阵的厚厚的尘土,这尘土几乎要把低空里的一切全都掩蔽。有三个年少的中国军从村子的背面走上了村子与公路之间的高高的土墩,他们急激地放射了排枪,这暴烈的战斗场面叫他们发出了怒吼,他们用全身的力量去凝视当前的劲敌,却似乎还不能够把射击的目标把握得更准些。在狂噪的枪声中可以清楚地听见,高峰,那恢复了战斗力的勇敢的战士,用非常洪亮的声音这样叫:——上!——上!——还要高些,要爬上屋顶的脊梁!望得见么?敌人在哪里望得见么?放!猛烈地放!……敌人的猛烈的火力集注在这屋顶的上面,机关枪的子弹依据着以横交错的线在屋顶上往来驰骤,破碎的飞舞的瓦片发出巨兽一样的凶恶的呜叫。于是有三个战斗兵在同一个时刻从屋顶上浪下了,残破的屋顶在敌火的攻击之下颠簸地仿佛要从地面上升起,敌人的机关枪的子弹有时侯集中倾注在屋角上,屋角崩陷了,石灰的浓烈的气味和血腥混合,形成了一种沉重难闻的气体,当战斗结束的时候,林青史像一匹疲累的马似的垂下头来,高耸着肩膀,脚胫变得有点玻,上身在空间里剧烈地作着抖动,他欢默地走出了村子的东边,和他的部下相见时,④把高举养的手轻轻地稍微摆动了一摆动,仿佛有意地要对他的部下实行躲闪,至少他这时候不高兴和他的部下交谈,一和他的部下碰头的时候总是勿勿地从这边跑到那边去。(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端描写屋里的人得知日本兵即将到来的消息时的不同反应,暗示了他们之前进遇了惨败。B.林青史坚定而简短的话既能表现抗日军人具有视死如归的刃气,也能让人感受到他的同袍情谊。C.三个年少的中国军对暴烈的战斗场而发出了怒吼,且无法更准确地把握射击目标,体现了敌我力量的悬殊。D.面对强大的日本兵,仅八十七人的部队做到了分工明确、听从安排,展现中国军人协同抗日的形象待点。7.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句①中人们心里虽然七上八下充满焦虑,但都不敢出声,是因为他们将决定寄托于精神领袖林背史。B.语句②中“神奇的事迹”指原本丧失战斗意志的人们在林青史言语的激励下,马上树立起战斗的决心。C.语句③将十五个战斗兵突袭过桥的日本兵时引发的动静比作野兽抖动身躯,突出了战斗场面的激烈。D.语句④描写了林青史在战斗结束后与自己部下相见时的反应,体现此时他生理与心理上的极度疲惫。8.这篇小说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很有特色,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作者是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5分)9.本文与《荷花淀》都写了与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本文表现革命现实主义,《荷花淀》体现了浪漫主义。请结合两则文本内容,从情节、环境、语言三个角度分析二者的不同。(6分)6.C(“体现了敌我力量的悬殊”错,发出怒吼是受战斗环境的影响,无法更准确地把握射击目标是源于厚厚的尘土,与敌我力量无关。)7.B(“马上树立起战斗的决心”错,根据下文“虽然有些人的心里还是疑惑不定,不能很快地立下战斗的决心”可知,并不是所有人都马上坚定了战斗的决心。)8.①运用细节描写,通过描述战斗的具体情况,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如详细地介绍了战斗的人数,细致地描绘了十五个战斗兵作战时的发枪等。②多感官描写。如写战场上烟尘四起、枪声震荡着耳鼓、空气里石灰的浓烈气味和血腥混合等,突显了战争的激烈。给人现场感。(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从“句式”作答可酌情给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9.①情节:本文详细描写了八十七个中国军人伏击敌人的战斗过程,场面激烈,而《荷花淀》淡化战斗过程,没有描写残酷的战斗场景。②环境:本文战斗场地发生在公路上、泥土潮湿而发松的小河边、稀疏的森林里,环境恶劣,而《荷花淀》战斗发生在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环境优美。③语言:本文语言悲壮粗犷,令人感到豪迈,而《荷花淀》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考试(一)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外婆的世界李娟我是在我妈开始种葵花那一年决定辞职的,并提前把外婆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在阿勒泰市生活。有一次我妈打电话给我,非常害怕的口吻:“娟啊,你赶快回家吧,情况有些不对……”“是不是外婆她……”“唉,你外婆越来越不对劲儿了,你要是看到她现在的样子,肯定会吓一大跳。天啦,又黑又瘦,真是从来也没见她这么黑过……是不是大限要到了?你赶快回来吧,我很害怕……”我赶紧回家,倒了两趟车,路上花了一整天工夫,心急如焚。到家一看,果然外婆脸色黑得吓人,并且黑得一点儿也不自然,跟锅底子似的。我又凑近好好观察。回头问我妈:“你到底给她洗过脸没有?”她想了想:“好像从来没有……”外婆跟着我时总是白白胖胖,慈眉善目。跟着我妈,整天看上去苦大仇深。但又怎么能怪我妈呢?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的,整天忙得团团转,哪能像我一样专心。①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外婆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她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一看到我,她赶紧高高挥手。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可阿勒泰对于她是怎样的存在呢?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能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咪咪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她居然听懂了:“晓得晓得,我又不是细(小)娃儿。”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她的行军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下次)再也不出去了。”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老子好久没出去了……”那时候,我好恨自己没有时间,好恨自己的贫穷。我骗她:“我们明天就出去。”却想要流泪。②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她在激情中睡去,醒来又趴到阳台上。直到视野中出现我下班的身影。她已经不知时间是怎么回事了。她已经不知命运是怎么回事了。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菜市场找到她。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述刚才的遭遇。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的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③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又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的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那是我二十五岁时最宏大最迫切的愿望。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经迷路。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在她的世界之外,她放不下的只有我了。我便依仗她对我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向她百般承诺,我会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一样也做不到。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终于痛哭出声。我就是一个骗子,一个欲望大于能力的骗子。而被欺骗的外婆,拄着拐棍站在楼梯口等待。她脆弱不堪,她的愿望也脆弱不堪。④我根本支撑不了她,拐棍也支撑不了她。(节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改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围绕“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这句话,展开了对外婆和“我”一起生活的回忆。B.作者对外婆世界的描写越详细、丰富、深入,越能凸显作者因各种各样的现实原因,无法满足外婆内心需求的内疚。C.结尾处对“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的描写,是为了揭示外婆因不适应异乡生活的孤独状态,文章情感达到高潮。D.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作者用平实、生活化的笔调,选取日常生活中琐碎之事,刻画出真实生动的外婆形象。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的“一个人”一词,不仅表明当时的客观环境条件,也反映了外婆在阿勒泰时的心理状态。B.句子②语义上和上文的文字紧密相连,“除此之外”承接上文,也引出对外婆“总是不知身在何地”的描写。C.句子③写出了“我”的怨恨和无奈,“我”心里理解外婆,但出于对她身体的担心,不得已才如此狠心。D.句子④两次用到“支撑不了她”,除了表现出“我”的后悔和自责,还表现出“我”对外婆的深深思念和爱。8.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4分)9.文章以“外婆的世界”为题,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描写了外婆怎样的世界。(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了揭示外婆因不适应异乡生活的孤独状态”错。7.(3分)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表达效果的能力。“怨恨”错。“我”有自己的无奈,但并没有怨恨外婆。8.(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①运用双关手法。②表层意义:外婆因神志不是很清晰,不适应异乡生活且无同伴而找不到回家的路。③深层意义:文章写外婆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我,找不到自身的价值,迷失了生活的方向。(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9.(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充满好奇、童真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②充满依恋、牵挂的世界。她始终对“我”充满着依念和牵挂,对故乡也充满牵挂。③因陌生而封闭孤独的世界。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生活环境,她总是糊里糊涂,分不清也记不住回家的路:在这里她没有朋友,没有她思念的旧人,没有她思念的食物,她是孤独的。(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亦可给分)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十八岁的李响蔡楠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我“噗嗤”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瘸一拐地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李响摆了摆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望着李响。“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有删改)【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提到“正忙一件大事”,这既是李游讨厌李响的说辞,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眼神有些黯淡”“眼神突然有了光芒”等神情的变化,形象写出李响对革命斗争的自豪和热情。C.从一线战士到炊事员再到开荒者,身份的变化,既丰富了李响的经历,又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化。D.导游对李响故事的讲解,让读者更客观真实地了解了爷爷的伟大,丰富人物形象,增强感染力。7.关于文中南泥湾垦荒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响回忆南泥湾开荒的情形,表现出生产运动的艰苦,反映了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B.“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等细节,以点带面,展现了战士们坚韧顽强的品质。C.李响南泥湾开荒的经历,集中体现了南泥湾精神,也促使后文中李游的态度发生变化。D.南泥湾垦荒的情节,是李游与李响故事的纽带,也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8.小说前后分别使用“李响”和“爷爷”两个不同的称呼,其中蕴涵着“我”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9.本文荣获“南泥湾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请结合文本从构思和主题两方面分析小说获奖原因。(6分)【答案】6.C7.D8.①采用李响称呼,使其成为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我”客观冷静的态度;②使用爷爷称谓,拉近距离,增强亲近感,既是对爷爷的怀念,也是对老一代革命者的崇敬;③称呼的转换,蕴含着“我”由不关心到仰慕的情感变化。9.构思:①小说采用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手法,讲述李响的故事,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②小说采用双线结构,将李响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使小说结构精巧,叙事集中。主题:①塑造李响等老一代革命者形象,歌颂了他们献身革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②赞美了新一代青年传承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社会担当。【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又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化”错误。李响因为腿瘸了,不能跟着队伍上战场打鬼子,但是他很快就释怀投入到同样能为革命做贡献的南泥湾开荒事业中,身份的变化更能凸显为国奉献的主题。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错误。“南泥湾”这个地名把祖孙两代紧密相连,“我”要去南泥湾做公益项目,“我”的爷爷为革命牺牲在南泥湾,“南泥湾”见证了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南泥湾垦荒的情节并不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是我不能丢弃爷爷的革命精神。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情感的能力。“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采用李响称呼,使其成为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我”客观冷静的态度;“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使用爷爷称谓,拉近距离,增强亲近感,既是对爷爷的怀念,也是对老一代革命者的崇敬;“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称呼的转换,蕴含着“我”由不关心到仰慕的情感变化。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构思:“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䦆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原来爷爷早已成为烈士,这场祖孙的对话只能在想象中完成,略显荒诞,但这种虚实结合的独特写法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回味,结局令读者恍然大悟,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小说采用双线结构,通过祖孙对话这种虚写的方式交代革命烈士李响的人物经历,又实写革命先烈后代——“我”到南泥湾做公益项目,“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泥湾的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这样虚实穿插交织,革命烈士后代的“我”继承了“爷爷”的遗志,革命精神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将李响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使小说结构精巧,叙事集中。主题:“你当年是瞒着父母偷着跑出去的,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瞒着”“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他十八岁就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塑造以“李响”为代表的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烈士形象,歌颂了他们献身革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泥湾的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革命烈士后代的“我”继承了“爷爷”的遗志,赞美了新一代青年传承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社会担当。河南省周口市恒大中学2023-2024年度髙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长河(节选)
沈从文将近坳上时,只见老水手正躬着腰,用个长竹笤帚打扫祠堂前面的落叶。夭夭人未到身边声音先到:“满满,满满,我来啦!我在溪口捡宝贝。满满,你看看,多少好东西!”她把围裙口袋里水湿未干的石子蚌壳全掏出来,塞到老水手掌心里:“全都把你!”“嗨,把我,我又不是神仙,拿这个当饭吃?好礼物。”夭夭自然也觉得好笑,指了指背笼里的橘子:“这是娘要我带来送你的。”老水手说:“哎呀,那么多,我吃得了?”两人一面说笑一面向祠堂走去。到了里边侧屋,老水手把背笼接过手,将橘子倒进一个大簸箕里,“夭夭,这橘子真大。你家园里的橘子树,如果生在鹦鹉洲,会发万千洋财,一家人都不用担心,住在租界上大洋楼里,冬暖夏凉,天不愁地不怕过太平日子。哪里还会受什么连长排长保安队长欺压。”夭夭抢了个笤帚,来扫除大坪子里五色斑斓的枫木叶子。半个月以来,树叶子已掉落了一半,只要一点点微风,总有些离枝的木叶,同红紫雀儿一般,在高空里翻飞。太阳光温和中微带寒意,景物越发清疏而爽朗,一切光景静美到不可形容。夭夭一面打扫祠堂前木叶,一面抬头望半空中飘落的木叶,用手去承接捕捉。恰好远处有些船只上滩。一群拉船人打呼号巴船上行,快要到了坳下,夭夭走过去一点,便看见了一个船桅上的特别标志,眼睛尖利,一瞥即认识出来了,于是直奔过去。夭夭看到了哥哥晒得焦黑的肩背手臂,又爱又怜。“三哥,你看你,晒得真像一个乌牛精!我们算得你船今天会拢岸,早上屋后喜鹊叫了大半天!”三黑子一面扯衣襟抹汗水,一面对夭夭笑,同样是又爱又怜。“夭夭,你好个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到我会回来!我问你,爸爸呢?”“镇上看干爹去了。”“娘呢?”“做了三次观音斋,纺完了五斤棉花,在家里晒葛粉。”“嫂嫂呢?”“大嫂三嫂都好,前不久下橘子忙呀忙。”“满满呢?”“他正在坳上等你,有拳头大干栗子请你吃。”“你好不好?”“……”夭夭不说话,只咬着小嘴唇露出一排白牙齿,对哥哥笑,神气却像要说,“你猜看。”于是两兄妹上了坳,老水手一见到,喔喔嗨嗨的叫唤起来,一把揪住了三黑子肩上的纤板,捏拳头打了两下那个年青人的胸脯,眼睛眯得小小的:“说曹操,就是曹操。三老虎,你这个人,好厉害呀!不到四十天,又是一个回转。”那年轻船夫只是笑。老水手在祠堂中正和三黑子说笑,见来了许多小伙子,赶忙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薇节选课件教学课件
- 祖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画
- 2024年福州客运从业资格证考什么内容好
- 2024年塔城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真题保过
- 2024年贵阳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4年黑龙江客运资格证要考几科
- 2025届广东省博罗中学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望都中学2025届数学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2025届数学高一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送教上门学生教案(生活适应和实用语数共17篇)
- 卷舌音平舌音列表
-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ppt
- 个人简历模板(word表格)
- 装饰装修竣工自评报告(精编版)
- 渣土车辆驾驶员管理制度
- 四川省物业管理承接查验办法
- SQL-Server基础培训PPT优秀课件
- 乳腺癌英文相关
- 团队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 李燕璇植树问题卡通版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