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学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人”也是分不开的,二者在发展中都与“人”相关联[1]。因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要注重与人联系,要抓住学生在教育发展中的特性,让马克思主义人学真正地做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而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教育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加快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并积极地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2]。”由此可见,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将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机融合,并积极灵活的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应用于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学生的“双创”能力发展提供强大而有力的支持。一、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概述马克思主义人学论是一门关于人的完整的理论化体系,由人的主体性、本质、价值、需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五个方面构成。人的主体性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个体性作用。作为大学生,要让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所提升,就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个性”发展,并为“双创”提供有利条件;人的本质与价值是指作为实实在在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而服务,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发展的“曙光”,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马克思说:“人类的欲求也就是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满足的一种方式。”这句话点明了人的需要。身处于社会中,就会有所欲有所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际上也是对当前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发展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概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并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第一是希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第二是在“双创”教育中要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这也就要求作为大学生,不断加强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而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第三是高校在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高校也要在创新创业教育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让“双创”教育能够真正与时俱进。作为大学生,在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敢于深入实践,不断强化本领。同时,也要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发挥自己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自我。(三)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分析1.二者相互联系马克思主义人学论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创新创业也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在哲学层面上对“人”的发展积极探索。高校实际上是将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并灵活应用于实践教学,让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学生的“双创”能力能够有所提升。2.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理论,因此,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当前的社会形势发展以及时代发展所需。让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人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当前社会发展中所急需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不谋而合,也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源泉。有效的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引领与指导。所以,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灵活的应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上来,并在实践中,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实践体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其他理论最大的区别:它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实践理论体系。一方面,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指明前行方向。因此,将马克思主义人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实践中的有力体现,灵活将马克思主义人学运用于人类实践活动中,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方向,也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武器。因此,对于二者的关系要辨证看待。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随着教育不断深入改革,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指导。在此基础上,较多高校开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改革创新内容中,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虽然很多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以及对未来缺乏规划,导致学生未能开展实际创业行动。这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信心相关联。部分学生在创业时,认为很简单,创业后,将一些创业中风险与困难抛之脑后,当失败来临时,只能以失败告终。还有些学生提出好的想法,但因缺乏创业的决心而不见行动。(二)应试教育负面的影响在传统教学中,常以教师为主导性“灌输知识”,而教师在课堂中也仅仅只是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使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只能通过课本掌握知识,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在这种为了提升成绩与应付考试的环境下,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知识,导致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同时,应试教育模式下,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学生无法将自己创新能力运用到实践中。(三)高校创新创业环境氛围的影响在部分高校,教师整体水平虽然较高,但由于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的影响,使很多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投入的精力较少。而且,有些院校并没有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即使有专业的教师教学,但也会由于学生多、教师少,使教师无法完全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这就导致部分院校即便有创新创业基地,也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一)改革传统创业指导方式,融入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随着创新引领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深化创新理念并引入创新化的指导方式,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途径。因此,高校除了开展一些相关基本理论知识课程之外,还应将教育重点放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上。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使其对创新创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验证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高校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教学或者实践活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比如: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进行一些创业实际调查,并让学生能够就所调查的行业,提出自己想法。同时,要想出创业时会遇到的难题,以及解决的方式,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一起分享等。这样,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中,并在无形中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实践调查展示成果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所提升,成为适用于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二)实施创新、开放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科技产物,已被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其中包括教育行业。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党中央提出了开放、创新等战略理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新改革趋势。党中央领导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党中央政策领导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也应紧跟国家政策,深化贯彻开放、创新,并将其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时效性。基于此,高校应该做到:一是根据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开展情况及学生个人需求,从综合角度考虑,研发学校专属的教学实践体系,让教师能够教有所依,让学生能够适应创新创业教学,为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合作机制,开展多方合作平台,开展校园讲座。比如:邀请一些在创新创业方面有所成就的专家、学者、企业级等,不定期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的教育讲座,能够让学生在讲座中了解创业的一些挑战与机遇,帮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企业加深合作关系,综合双方资源,构建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企业派遣专业人员兼任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从实践角度为学生剖析创新创业实际内涵,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更深刻的认识。三是打造较高的师资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心理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因此,高校要打造一支综合型师资团队。一方面通过开展培训的方式,让教师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校内和外界的学习交流,鼓励教师多前往创新创业孵化园进行实地调研,丰富实践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三)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一起打造一个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来[3,4]。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不断优化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开放、创新教育环境下学习。该项战略指示强调国家对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视,以及环境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5]。为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增强创新创业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例如,可利用社团开展创业大赛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也可以采用不同学院的合作方式;以校园文化方式积极弘扬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参与感,调动他们的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学校社团的作用,以培养目标为前提,结合不同的发展方向,在专业内部组建和专业相关的实践社团,与其他社团共同组织学术活动,打破专业壁垒,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开阔学生思维,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紧密相连,应该与学校实际工作相结合,坚持创新为先、成才为导的理念,形成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匹配的校园文化精神。(四)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下,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具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重要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为此,高校有必要深化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念,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第一,明确课程目标。高校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核心,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再将课程目标分解成几个单元目标。最后,根据单元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第二,以实践思维设计理论课程体系。任何一门课程都应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整体目标相匹配。高校要以实践思维来设计理论课程体系,以实践验证理论,理论支持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工学院《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防腐剂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2024年云端计算服务外包合同
- 网站开发软件测试合同
- 流域水环境治理设施维护方案
- 企业员工住房置换合同
- 2024年城市照明亮化施工合同样本
- 2024年大米购销合同模板全书
- 2024年借款合同及担保义务规定
- 2024年玻璃纤维承力索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喵喵老师制作 电子百拼的黑白电路图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高清现行
- 《整改报告》模板
- 送达地址确认书(样本)
- 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及获奖范文(完整版)资料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乘法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
- 《民航服务礼仪》项目五 地面服务礼仪
- 营业执照借用免责协议
-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遭遇陌生人》教案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2 搭配中的学问(12)-北师大版
-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育才第二小学六上期中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