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学解剖与生理_第1页
脊柱外科学解剖与生理_第2页
脊柱外科学解剖与生理_第3页
脊柱外科学解剖与生理_第4页
脊柱外科学解剖与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脊柱外科学解剖与生理

概述脊柱是由椎骨、椎间盘和韧带等结构连接而成的人体中枢支柱。作用:支持、活动、缓冲、保护特点:稳定性、活动性第2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各部椎骨形态脊柱由33块椎骨组成(成人为26块)。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1)块尾椎4(1)块第4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脊椎的基本结构

椎体:承重的部分

椎弓:保护脊髓的部分

椎弓根、椎板:

棘突、横突:肌肉附着

上下关节突:构成椎间关节第5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颈椎特点:棘突分叉且较短横突有前、后二结节和横突孔关节突近水平位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椎体较小第7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颈椎特点:棘突分叉且较短横突有前、后二结节关节突近水平位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椎体较小第8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寰椎:呈环形。分前弓、后弓和左右侧块。前弓较短,内面有关节面叫齿突凹。侧块上面有关节凹,下面有关节面。上关节凹后方有椎动脉沟。后弓长,中点略向后方突起,称后结节。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枢椎:椎体上方有齿状突,与寰椎前弓的后缘形成关节第9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0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胸椎1、椎体横断面呈心形。后外侧上下缘处有肋凹。

2、椎孔小而圆。

3、横突的前面有横突肋凹。

4、棘突长,伸向后下方。

5、关节突明显,关节面近冠状位第11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腰椎

椎体大,约呈蚕豆形。

椎孔大。

棘突为板状,位于矢状方向平伸向后。

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矢状方向。第12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骶骨

骶骨呈三角形,分底、体、尖,前、后面,两侧缘。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凹,有四条横线和四个骶前孔。后面凸,有四个骶后孔,骶外侧嵴,骶中间嵴,骶下中嵴。中部有骶管,并与骶前孔和骶后孔相通,骶管后下端敞开叫骶管裂孔。骶骨体上面前缘突出,叫岬。两侧有关节面,叫耳状面。耳状面的后方有骶骨粗隆。

(5)尾骨由4-5节尾椎退化合成第13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4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脊柱的连接脊椎间以软骨关节、韧带及滑囊关节连接一、软骨关节:椎间盘是富有弹性的软骨组织,是椎体之间的重要连结组织。第二颈椎至骶椎各相邻椎体之间分别有一个椎间盘,整个脊柱共有23个椎间盘。

1.纤维环2.髓核3.纤维环第15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6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韧带连接(主要有7条)1.前纵韧带:

位于椎体前面,与椎体结合紧密。2.后纵韧带:

位于椎管内、椎体后面,上宽下窄呈扇形,中央较厚、两侧薄弱。3.黄韧带:

又称弓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椎板之间,由弹力纤维构成,富有弹性。第17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棘间韧带:

介于相邻棘突之间,前缘接黄韧带,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腰部宽而厚,呈四方形,胸部窄长,颈部发育不好。5.棘上韧带:

起自第七颈椎棘突,向上移行于项韧带,向下附于各椎骨棘突的尖端,前方与棘间韧带融合。6.项韧带:7.横突间韧带:第18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9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滑囊关节连接

即椎间关节,由上下

关节突结合而成,有

关节囊包绕,表现为

滑动运动,自C2—S1

每两个椎骨间有两个

关节。第20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腰骶关节与骶髂关节(一)、腰骶关节:1.概念:L5椎体与骶骨底以及L5下关节突与

S1上关节突之间构成的关节。2.结构特点:

[1]关节面为冠状位,防止L5前移,运动范围较大。

[2]椎间盘(前方)较厚。

[3]韧带多而坚固。除常规韧带外,还有髂腰韧带、腰骶韧带。

[4]腰骶角:L5椎体与S纵轴所形成的夹角(钝角)。正常为130°,小于100—110°称“水平骶椎”。第21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骶髂关节:1.概念:骶骨与髂骨的耳状面之间构成的关节。2.结构特点:

[1]骶骨呈倒三角形,楔于髂骨两翼之间。

[2]关节面凸凹不平,吻合严密,关节间隙小。

[3]微动的滑膜性关节。

[4]韧带丰富且坚固。(骶棘前、后韧带;骶棘韧带;骶髂骨间韧带;骶结节韧带;髂腰韧带。)第22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节脊柱的筋膜和肌肉1、肌肉:颈部:斜方肌、菱形肌深面,有头夹肌和项夹肌胸背部:上后锯肌、下后锯肌腰部: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2、腰背筋膜第23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脊柱周围肌肉的作用:1、主要伸肌:骶棘肌,夹肌和棘间肌2、主要屈肌:腰方肌,腹外斜肌3、主要转肌:腹外斜肌和棘间肌第24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四节脊髓,脊囊和脊神经脊髓: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前后稍偏,外包被膜,它与脊柱的弯曲一致。脊髓的上端在平齐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平齐第一腰椎下缘,长约40~45cm。脊髓的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柱。自脊髓圆柱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它已是无神经组织的细丛,在第二骶椎水平为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

脊髓的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部,自颈髓第四节到胸髓第一节称颈膨大;自腰髓第二至骶髓第三节称腰膨大。

第25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6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脊囊:

1、硬膜囊

2、软脊囊

3、蛛网膜第27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脊神经(31对、c8T12L5S5尾1)脊神经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anterior

root和后根posterior

root在椎间孔合并而成。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即分为前、后支和返支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计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后支分为:外侧支、内侧支、脑膜支第28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9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脊神经┏━━━━━┻━━━━━┓前根(运动传出)后根(感觉传入)┗━━━━━┳━━━━━┛脊神经干┏━━━━━╋━━━━━┓前支后支返支(脊膜支)┃┃┃周围神经干内、外侧支窦椎神经第30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前支:

C1—C4------颈丛。

C5—T1------臂丛:正中N、桡N、尺NT12—L4------腰丛。[L2—L4:股N、闭孔N]L4—S------骶丛。[L4—S3:坐骨N]后支:外侧支------竖脊肌。[L1—L3:臀上皮N]

内侧支------脊柱周围软组织(感觉)。返支:窦椎N------椎管内感觉。第31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2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五节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一、椎管各椎骨的椎孔连接而形成的管腔。四壁:前壁---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后壁---椎板、黄韧带侧壁---椎弓根、椎间孔、关节囊(黄韧带)

横径×矢径1

椎管指数=———————≤———

横径×矢径4.5第33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神经根管

★神经根通道:神经根穿出硬脊膜,走行至椎间孔外口所经过的通道。★神经根管:神经根穿出硬脊膜,走行至椎间孔内口所经过的通道。★侧隐窝:存在于下腰部(L3—L5)。神经根向椎管外走行,到达椎弓根部时,在椎间关节和椎间盘之间形成的特有空间。第34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侧隐窝四壁:前壁---椎体后缘、椎间盘后面后壁---上关节突、关节囊、黄韧带外壁---椎弓根、椎间孔内壁---邻椎管内容物三、椎间孔相邻脊椎的椎弓根之间形成的神经根穿出椎管的孔道。四界:上、下界---椎弓根上、下切迹前界---椎体、椎间盘后外侧面后界---关节囊、黄韧带(外缘)第35页,共3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六节脊柱的生理曲度与运动一、生理曲度:1.形态:颈、腰段——前凸(继发)胸、骶段——后凸(原发)2.作用:扩大基底面积,维持站立稳定;缓冲震荡。第36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