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篇)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篇)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篇)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篇)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篇】

【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共分四小

节。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

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以儿童的

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

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蛔蛔

儿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

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课文最后,树

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

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

充分地表达出来。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

密,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树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

薇等形象突出,整幅画面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

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

远古时代祖先们质朴自然的生活,所以非常适合他们学习,但是现在

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每天被繁重的作业包围,难免缺少这样与

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他们欠缺相应的生活体验,而且本文的

主旨也是非常深奥难懂的,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祖先的

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体会文中动词的恰当使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

的摇篮”的含义。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第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

些什么。

4.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

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

的摇篮”的含义。

2.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仿照第二第三小节说话。

【教学难点】

通过复述课文,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

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作者将情感附于想象中,情景交融,营造了优美而充满情趣的意

境。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情境,通过想象理解内容,读出自己

的感受。另外本单元围绕复述策略开展教学,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悉课文,继而通过仿照第二、第三小节开展创造

性复述和根据提示语复述,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出示题目巧质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

课题。

读了课题,你内心有什么疑问吗?

生:“摇篮”是什么?

生:“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理解:

(摇篮:形状像篮子,婴儿睡在里面,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后形容人才成长的处所或重要事物的发源地。)

至于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得到课文中去了解。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学习贵在质疑。

二、初步理解读文本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课文。

2.指名朗读,正音。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初步接触文本,领会诗歌内容。

三、读中品味悟内涵

(―)老师范读

(二)学习第一节

出示诗歌第一小节,指名读。问:祖先的摇篮是指哪里?它什么样子?

出示幻灯欣赏,并指导朗读,读出“有意思”、“多大”、“一望无边”。

(三)学习第二第三小节

1.出示诗歌第二第三小节,指名读。

2.作者追想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是怎样生活的?找出表示祖先

行为的动词。,指名回答

3.体会动词的准确性:把“掏”换成“拿”可以吗?出示字典解释:

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取出来。鸟蛋在窝里,所以要伸手

到里面把蛋取出来。

迁移运用:生活中,还可以说掏什么?(掏钱、掏耳朵、掏书、掏口

袋)

小结:“掏”不仅用的准确,而且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入很小

心,偷偷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4.出示画面,齐读动词短语。

5.考考你:词语巧搭配

6.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

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蛔蛔,会有怎样的感觉?

指导读出高兴欢快的语气来。

7.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指名回答,并板书。

出示:黄丽鸟、大象、蚯蚓、小鱼,老师示范说话。

学生结合板书仿照诗歌第二或者第三小节说一说。

同桌练习

指名展示

(三)出示诗歌最后一节,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先仿说词语,是积累运用和构建画面的过程,为仿说句

子降低了难度,仿说句子,迁移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达,提

升教学时效。这又是一个开放思维,表达训练的过程,整个环节通过

朗读——思考——表达——感情朗读的闭合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

意,感悟情感。

四、复述指导练表达

1.师生看书接读。

2.根据提示练习复述课文。

3.指名复述。

4.配乐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课堂上,在熟读、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复述,

做到积累语言,培养记忆力。读书学生不仅能读进去,还要能走出来,

这个环节很好地夯实了本单元的学习策略:复述策略。

五、拓展延伸深挖掘

同学们,这篇诗歌的原文结尾是这样的:

但愿

地久天长,

永远永远

不被污染,

那是

人类

文明的起点,

那是

神圣的

天然博物馆!

联系全文思考:

1.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2,为什么作者企盼祖先的摇篮永远永远不被污染?

3.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

出示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保护原始森林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环节的运用,轻松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2篇】

祖先的摇篮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散文诗。诗中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

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自在的生活场景。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

满童趣。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

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通过朗读、想象与表达来搭建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互动的平台,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1)正音:祖---平舌音。

(2)指导识记:祖——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部首“才”,右

边是“而且”的“且

(3)组词。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什么?

3.梳理问题: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时,引导学生质疑,并帮助学生

梳理问题,使学生懂得带着问题学会更有目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

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

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浓”是后鼻音,注意n的发音;读好“摘”的翘舌

音;读好“赛”的平舌音。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鼓

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可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

①换偏旁识记:掏一萄,蔷一墙。

②偏旁归类:“蔷、薇”都是草字头,“逗、逮”都是走之旁。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且

通过小组合作来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梳理自读感悟。

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理解的?

2.交流:

“祖先的摇篮”指的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借助理解“摇篮”和“原始森林”的意思,为下文理解课

文内容做好铺垫。

(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原始森林的相关资料。

(2)观看视频,感受原始森林的广袤无垠,郁郁苍苍。

(3)说说“苍苍茫茫”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读出原始森林的美丽、广袤、苍郁。

4.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呢?下节课再来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交流、观看视频,使学生对原始森林有了初步的

了解,激发学生对美丽的原始森林的喜爱之情。自然地产生问题,为

下文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指导书写,评议成果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做做小老师,说说有什

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祖、啊、浓、摘、掏、忆”这几个左右结

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2.教师着重指导生字的字形(“摘、掏”)。(这两个字左边都是‘9",

表示人的动作。注意“摘”字的右边不能写成“商”,“掏”的右边中

的“缶”要注意避让。)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提醒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规范、端

正、整洁。

5.投影反馈,学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写好字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我们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

字的愿望。通过做小老师提醒,参与写后评议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主

动参与到识字中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1.出示儿歌,学生认读: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摘野果,

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蛔蛔,那回忆,多遥远。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题目中的“摇篮”指的是“原始

森林”。那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呢?他们在原始森林

里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文本的关键之处。

二、品读诗句,感悟情感

1.自由读诗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些什

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短语:

引导学生:“掏”换成“拿”好不好?然后引导学生做“掏”

“拿”的动作对比识记。

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

红蜻蜓逮绿烟蛔

2.出示这些词组,认真读一读。

3.看看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动词。)

4.读了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当时的人们生活无忧

无虑,生活环境非常好。)

5.男女生有感情地对读词语。

6.指导朗读课文第2小节和第3小节,注意读好其中的问句。(边读

边想象画面,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好奇、猜想的感觉。)

7.想象一下,看着这美丽的原始森林,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还会做什

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按照下面的提示试着写一写。

出示: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

那时候

8.分享交流。

9.小结:是啊,这一片原始森林,是我们文明的起点。这是多么遥远

而又美好的回忆啊!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10.学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设计了仿写。通过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作力。通过分享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对儿童诗有了学习与创作的

激情与乐趣。

三、总结回顾,升华情感

1.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

2.说一说,看着这美丽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你们有什么话

想说吗?

3.总结:祖先的摇篮是那么美好,我们要让它天长地久,就要好好保

护它。

4.全班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让大家有话说一说的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望、赛、蓝”,学生认读组词。

引导学生注意“望、赛、蓝”,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仔细

观察每个字的各部分的位置。

2.观察各部分的占位,强调要点。(注意各部分的的位置,各部分要

写得紧凑。“望”的第三笔是竖提,不能写成竖折;“赛”的第九笔撇

的起笔和第十笔捺的起笔不能相交;“蓝”的最后一笔横要宽于“

的横。)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先观察后书写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散文诗,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

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想象、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

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

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配音等多种辅助手段,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

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听觉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运用音乐,烘托、

渲染气氛,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诗意。

2.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

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

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

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

理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8个字,会写“祖

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

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短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表达

效果。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

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祖先的

摇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摇篮”,简介摇篮。

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课件出示一组铁质、木质、藤编摇篮

图)摇篮是婴儿睡觉的地方,形状像篮子,婴儿睡在里面,可以摇动,

使婴儿容易入睡。最早的摇篮用藤或竹子制成,因此“篮”字是竹字

头。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觉呢?(温暖、舒适。)

2.板书“祖先”,提问:什么是“祖先”?(“祖先”是一个民族或家

族的上代,特指年代比较久远的。)

3.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

的词语。

(2)试着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猜一猜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做上记

号。

(3)检查并反馈,识记生字、词语。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1)正音:本课要求会认的7个生字均为形声字,可让学生依据形

声字的构字规律猜想生字的读音,在交流分享中相机正音。

(2)识记方法。

①换偏旁识记:萄—掏;墙—蔷;亿—忆。

②偏旁归类识记:草字头(“)——蔷、薇;走之(之)——逗、逮。

③借助插图或识记:“蔷薇”是一种植物。

④编儿歌识记。

◊走之把豆装,笑声传四方。(逗)

O“隶”的捺变点,走之在下面。(逮)

◊墙上有草土跑掉。(蔷)

◊小草微微笑。(薇)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再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想想怎样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2.交流字形特点,教师指导书写,讲解书写要领。

祖“且”的上端低于左边,最后一横穿插到“本”最后一点的下面。

啊“口”和“可”起笔大体齐平,“口”略高。左、中部的总宽和“可”

的宽度大致相等。

浓第六笔撇的起笔在竖中线上。第九笔捺要写得舒展。

望注意“亡”和“月”的穿插关系。第三笔是竖提,不能写成竖折;

“月”的撇过中心点;“王”居中,写在下半格。

“摘、掏”都是左窄右宽,且左右等高,“摘”右边不能写成“商”;

“掏”中的“缶”要写紧凑。“忆”中“乙”的起笔与”的右点

起笔齐平。

“蓝”中间部分窄于上下部分,第四笔竖短于第五笔竖,最后一笔横

要略宽于的横。“赛”的中间三个横画中,第三横要写得长,

第二横稍短;第九笔撇和第十笔捺起笔不能相交,分别挨近上面的两

竖。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写完后同桌交换检查,发现写得好的地方夸一夸对方,写得不好的

地方指出来,重新书写一遍。

5.教师用会写字和熟字组词,再结合“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学生听

写,同桌互查互纠。

四、整体感知,作业设计

1.再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第1小节:总述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第2、3小节:想象祖先在原始森林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蛔蛔。

第4小节:总结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教师总结本课时所学知识。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

做些什么。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短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表达

效果。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儿歌)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

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

捉蜻蜓,逮烟蛔。那回忆,多遥远。

2.导入新课。

师: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呢?祖先们在原始森林里又

做些什么呢?

二、品读诗句,想象感悟

学习第1小节

1.小声朗读第1小节,边读边思考。

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说祖先的摇篮真有意

思呢?

2.自由思考后和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

(1)(课件出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①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摇篮?

②照样子说一说:那()是()的摇篮。

(2)(课件出示)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①哪些词句写出了森林的大?(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②第1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真有意思”是儿童的口吻,要

读出有趣的味道。“这是多大的摇篮啊!”要读出惊奇、赘叹的感觉。)

③引导学生抓重点词“浓绿”“一望无边”“遮住”想象原始森林“大”

和“美”的特点。

④理解词语“一望无边”。引导想象:除了森林是一望无边的,还有

什么也是一望无边的?(天空、海洋、草原等。)

(3)(课件播放原始森林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原始森林的广

阔。

3.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并想象画面。

学习第2小节

1.教师引读。

师:听爷爷说了“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之后,“我”想一

—(生接)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可

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2.祖先在“摇篮”里做了些什么?默读第2小节,用画出来。

3.品析“掏”的妙用。

(1)换词比较: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

①出示“掏”在字典中的意思: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

出来。

②出示一窝喜鹊蛋,理解手伸进了鸟窝中,所以用“掏

③迁移运用:在生活中,还可以说掏什么?(掏钱、掏耳朵、掏口袋……)

做“掏”的动作。

(2)小结:“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

出祖先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4.根据诗句意思填表示动作的词语。

出示:()野兔()蘑菇

5.读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6.品读问句。

(1)(课件出示)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

蛋?

(2)引导理解“可曾”。“可曾”中的“可”用来加强疑问的语气,

“曾”是“曾经”的意思。“可曾”表示对祖先生活情景的一种不确

定的猜测,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3)你能用“可曾”说一句话吗?

(4)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好奇、猜想的感

觉。

7.拓展想象。

(1)创设情境:我们的祖先在这个摇篮里还会去哪儿?还会做些什

么?

(2)认真读一读,再和同桌说一说,合作创编诗歌。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学习第3小节

1.那时候的孩子们在“摇篮”里做了些什么?用画出来,在小组

里读一读。(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蛔蛔。)

2.小组同学比赛读第3小节,读好问句。(听人朗读时,边听边想象

文中描写的画面。)

3.指导学生进行扩词练习,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逗小猫采蘑菇捉小鱼逮蚊子

逗小孩采树叶捉蝴蝶逮老鼠

学生分别做“逗、采、捉、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