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3(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2分)材料一:一个作品内部不同媒介的共存与互动。奥地利学者沃尔夫提出跨媒介可以分为两大类四小利于提示媒介互动带来的创新,同时也关注媒介间的差别带来的创造性潜力。魔幻现实主义之中,戏剧化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和手段。(节选自何成洲《跨媒介视野下的“戏剧—小说”研究》)材料二:演义小说改编为戏曲极其方便,因为结构方法相近。种表现同时发生在不同空间的事件的方法,可以说是对生活的全方位观察。闻铃借冲突而是直接地抒写人物的心理、感情、情绪的构思,是小说的,非戏剧的。夫回来了,开门相见:王宝钏(唱):寒窑哪有菱花镜?薛平贵(白):水盆里面——王宝钏!对镜照影。今日在水盆里一照:老了!“十八年老了我王宝钏”,千古一哭!这种“闲中著色”、涉笔成情的手法不是戏剧的,而是小说的。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戏曲和文学不是要“离婚”,而是要“复婚”。中国戏曲的问题,是表演对于文学太负心了!(节选自汪曾祺《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知识拓展:“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正是在布鲁恩、沃尔夫两位学者跨媒介研究的启发和影响下,有学者第一次提出“戏剧—小说”这一概念。“戏剧—小说”在使用定义上比“戏剧性小说”严谨,只用于指出作者在创作、跨媒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戏曲在空间处理上不受“三一律”的限制,所以也很难构成戏剧冲突,这与西方古典戏剧存在较大差异。电影、话剧这样的艺术形式之所以宣布要与文学“离婚”,是因为他们不甘于独特的艺术价值被文学性掩盖。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两则材料同中有异,材料一阐述戏剧和小说融合形成的新的次文学类别,材料二侧重阐述戏曲和小说的相互借鉴。材料一指出,在评价“戏剧—小说”类作品时不能以文学为中心,要结合剧场和表演理论来分析。C.材料一提到的“次文类”概念可以理解为在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等文类概念下出现的具有独特性的文类。D.材料二提到的“中国戏曲的问题,是表演对于文学太负心了!”可以理解为表演不能够很好地表现戏曲的文学价值。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对作品的跨媒介模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鲁迅的小说《祝福》经戏剧作家夏衍改编,被拍成电影,这属于作品外的跨媒介转移。B.王实甫的戏剧《西厢记》源自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呈现作品叙事结构的超媒介性。C.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紧扣关汉卿创作和演出《窦娥冤》展开剧情,这属于媒介共存。D.莫言《檀香刑》既是小说化的戏曲也是戏曲化的小说,由此可知该书体现了媒介指涉。“戏剧—小说”这种次文类曾被英国著名批评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艺术的窄桥》一文中预言“小说会变得戏剧化,但并不是戏剧。它会被阅读,而不是被表演”。请你结合材料一合理推测这类作品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6(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皮鞋[苏丹]阿卜·白克尔·哈里德正在烦恼的时候,耳旁传来一声声叫擦皮鞋的声音……小手就已经在身旁的小木箱里匆忙地翻寻着什么了。他严肃而又小心翼翼地卷起衣袖,从木箱里取出一个铁匣,①立刻埋首在这项“艰巨”的工作里。来跑去兜售吃食。我本以为这个孩子很快就会擦完的,而他不时顾盼着影院前的观众,低声问身旁另一个孩子:“听,开演了吧?”“我早看过了,你要瞧,你自个儿去吧?”约的青年。②晾一会儿再打光。熙熙攘攘的顾客不知是谁在鞋上踩了一下,这一脚几乎使他前功尽弃。他掸掉灰尘,狠狠地骂了一句:“你怎么不长眼哪!”说着又伸出两只小手聚精会神地开始他的擦鞋工作。片刻间天空里越积越厚的乌云又一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我听到他自言自语地在嘟哝:③“真主保佑,这场雨下来,看不成电影还没什么,断了我的粮可怎么办?!”的距离越挤越远了。大街小巷尽是泥水,我干吗还一定要让他再擦呢?真是活见鬼!根本的问题倒还不是对这双丢失的鞋感到特别惋惜,问题是要我光着脚在这么一个漆黑的夜晚步行回家,倒是生平第一遭。这个小东西看来却毫不在意地计算着这一寸寸蚕食我的耐心,让我神经都快爆裂的时光。希望孩子送回皮鞋的幻想已成泡影了,这个该杀的家伙竞这么拿着我的皮鞋就溜跑了。我开始认真地考虑回去的那条道,当然,最好能雇一辆车,可是车停在大马路上。还有钱呢?看来惟一的办法只能光着脚在我们那条既窄又危险的巷子里冒上一次险了。靠在躺椅上的、捏着帽子站久了的人都活跃起来,坐在一旁长凳上的还在热心地讨论着雨……时间将近午夜,雨势渐弱,最后天空里只飘落着星星点点的雨丝儿,人们可以回家了。人们开始离开咖啡馆,不到半小时,屋里便走空了。侍者动手收拾桌椅,示意说:你也该走了。在众目暌暌下走回家去。包,一边忸怩地向我道了歉。我这时才发现他是那么困倦,瞌睡沉重地压着他的眼皮。付了钱,帮他披上那件不称体的、包过我皮鞋的长衬衣,我默默地踏上了归途。一点活的东西,哪怕是一只丧家的狗,或是一只迷途的猫。,胳膊肘支着一只小木箱,另一只手里紧握着一双白皮鞋。(选自《世界短篇小说精华品赏·亚洲非洲大洋洲部分》,有删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句子①对于孩子擦鞋这件事,用“艰巨”词来形容他的小心翼翼,具有夸张的意味。B.句子②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孩子想看电影又不能放弃擦鞋的遗憾与矛盾。C.句子③用语言描写,表现孩子希望不要下雨,否则就没人擦鞋、生活就没有着落的担忧。D.句子④“我”对小男孩的称呼由“孩子”变为“我们的孩子”,表明了“我”的羞愧难当。7.“我”对孩子的误解使结尾的突转意蕴无穷,请梳理误解的心理过程。(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一)文言文基础(本题共8小题,16分)下列各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①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②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③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④不矜名节⑤终鲜兄弟 ⑥乃瞻衡宇 ⑦四十有四 ⑧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⑨情在骏奔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⑦⑧ D.③⑤⑥⑨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①是以不能废远 ②孤苦,至于成立③违己. ④既以寻壑⑤恨晨光之. ⑥盈室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⑥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家叔余贫苦 既自心为形役虽无丝竹管弦盛 夫人相与犹蒙育 不名节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再变矣 轩四遭火,得不焚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门衰薄 祚:福分先妣之甚厚 抚:抚养犹不能不以之怀 兴:发生,引起容膝之易安 审:深知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臣郎中 谨表以闻借满架 或凭几学.禊事也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竹尝从人事,皆口腹自. 既自以心为形.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2)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木欣欣以向荣③引壶觞以自酌 ④聊乘化以归尽⑤请息交以绝游 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①臣少伪朝②无期功强近之亲 ③固知死生为虚诞 ④是以区区不能废.⑤使不漏⑥园涉以成趣 ⑦死生亦矣 ⑧群毕至 ⑨倚南窗以寄. ⑩一一咏A.①⑧/②⑤⑥/③⑩/④/⑦⑨ B.①③/②⑤⑥/④⑩/⑦⑧⑨C.①②⑤⑥/③④/⑦⑩/⑧⑨ D.①⑩/②⑤⑥/③/④/⑦⑧⑨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行文可叙可议,表达方式较为灵活。B.先妣,指“去世的母亲”,“先”常用于尊称死去之人,如先父、先烈、先哲等。C.束发,指“收束头发”12岁时束发为髻,故也指“成童之龄”。D.笏,我国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执的手板,可供记事,用象牙、玉石等制成。(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材料一:举措之政,谓举直措诸枉也。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故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故治国之道,举直措诸枉,其国乃安。夫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故人君选举,必求隐处,或有怀宝迷邦,匹夫同位;或有高才卓绝,不招求;或有忠贤孝弟乡里不举或有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尧举逸人,汤招①有莘,周公采践,皆得其人,以致太平。故人君县赏以待功,设位以待士,不旷庶官,辟四门以兴治。务玄熏②以聘幽隐以聘幽隐,天下归心,而不仁者远矣。夫得志,忠直远放,玄纁不行,焉得贤辅哉?若夫国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贤之过也。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是以聘贤求士,而其国乃宁矣。(选自《便宜十六策》,有删节)材料二:臣闻料才核能,治世之要。自非圣人,谁能兼兹百行,备贯众理乎?故舜合群司,随才授位;汉述功臣,三杰异称。况非此俦,而可备责耶?昔伊尹之兴土工也,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推,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管仲曰:“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臣不如隰朋,请立以为大行;辟土聚粟,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以为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以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不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以为大理;犯君,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焉。若欲霸王,则夷吾在此。”《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凶于奚毒③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麋之上山也,大章不能跂,及其下也,牧竖能追之。才有短也。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异形殊类,易事则悖矣。”故任长之道,不可不察。(选自《长短经》,有删节)【注】①有莘:古国名。②玄纁:黑色和浅红色布帛,指代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③奚毒:草药名。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或有A忠贤孝弟B乡里C不举D或有E隐居F以求其志G行H义以达其道。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见,表被动,与《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的“见”意思不同。谗邪,指谗佞邪恶之人,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的“谗邪”意思相同。颜色,指威严,与《<琵琶行>并序》中“暮去朝来颜色故”的“颜色”意思相同。修,意为长,与《离骚》中“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修”意思不同。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治理国家好比建造房屋,柱子太细对房子有害,辅臣能力弱会危害国家。尧、汤、周公等人都能不论出身,广泛招纳贤能之士,开创出太平盛世。人非圣人,无法做到精通各行各业,熟知万物之理,所以不能求全责备。管仲认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都比不上隰朋等人,但能辅佐国君成就霸业。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故治国之道,举直措诸枉,其国乃安。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两则材料的人才观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南宋艾可叔①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②日日看。注①艾可叔,南宋度宗咸淳四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②投簪:“簪”,固冠用的簪子;借代弃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船在水中的进退两难暗示自己仕途的进退两难,虽然老迈但赤诚之心没有改变。B.颔联借用陶渊明和张良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南宋的眷恋、忠诚之心,终究不愿入仕元朝。C.颈联写人身处穷困、地位低下却无忧是因能坚守道义,遭遇流离时最幸运的是没做官。D.诗人在江南被元占领以后便没有再做官,他借此诗表达离开官场后内心的失落与伤感。试分析两句在表达意义上的异同之处。(5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6小题,12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屈离 一写是己好饰并以常“ 一句,以反问的语气表明了即使牺牲生命也不会改变内心追求的坚定志向。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李密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 , 。《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大母说作者他日可用太常公曾用之象笏上朝的话表达了作者考取功名、振兴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 , 。《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 , 。此地有崇山峻岭, , ,映带左右。三、语言文字运用(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和青杨。白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