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子产治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子产治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子产治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子产治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子产治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孔子始用于鲁,鲁人诵之曰:“麋裘而韠,投之无戾。幄而廨裘,投之无邮。”①用三年,男子行乎涂右,女子行乎涂左,财物之遗者,民莫之举。大智之用,固难逾也。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②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简、鲁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孔子必无能矣。非徒不能也,虽罪施,于民可也。今世皆称简公、哀公为贤,称子产、孔子为能。此二君者,达乎任人也。(节选自《吕氏春秋·乐成》)材料二:郑子产晨出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抚其御之手而听之。有间,遗吏执而问之,则手绞其夫者也。异日,其御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曰:“其声惧。凡人于其亲爱也,始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已死,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或曰:子产之治,不亦多事乎?奸必待耳目之所及而后知之,则郑国之得奸者寡矣。不任典成③之吏,不察参伍④之政,不明度量,恃尽聪明劳智感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是以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不修其理,而以己之胸察为之弓矢,则子产诬矣。老子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也。”其子产之谓矣。(节选自《韩非子·难三》)【注】①鲁人歌词的意思是:穿着鹿皮衣又穿蔽膝,抛弃他没关系。穿着蔽膝又穿鹿皮裘,抛弃他没罪尤。韠,蔽膝,古代一种遮蔽在身前的皮制服饰。②贮:古代一种财务税。③典成:主管诉讼案件。④参伍:错综比较,以为验证。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郑子产A晨出B过东匠之C闾D闻妇人之E哭F抚G其御之手H而听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莫之知,与贾谊《过秦论》中“秦人不暇自哀”的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B.涂,《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的“涂”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C.手,文中指亲手,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手”意思相同。D.文中“始病而忧”与“下众而上寡”中的“而”,都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禹在疏导江水的时候,当地百姓用堆积瓦砾的办法加以协助,效果显著,使百姓长久得益。B.孔子在鲁国刚被任用时,并未得到人民的爱戴,但他坚持用礼的方法将鲁国治理得相当好。C.郑国子产能发现妇女就是凶手,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妇女的哭声,察觉到了隐藏的真实心理。D.尽管子产在治国时体现出非凡的才能,但《韩非子》却引用老子的话来批判子产治国的具体做法。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译文:(2)恃尽聪明劳智虑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译文:14.两则材料都体现了一定的治国理念,请结合材料分别简要概括。【答案】10.BDF11.D12.A13.(1)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五谷。(2)依靠竭尽聪明劳心费神去获知奸情,不也是缺少治国办法吗?14.①材料一:《吕氏春秋》认为,君主要力排众议,唯才是任。②材料二:《韩非子》认为,要依法治国,利用事物来治理事物,依靠他人来了解他人,不能只靠个人的智慧来治理国家。【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郑相子产早晨出门,经过东匠闾时,听见有妇女在哭泣。子产按住车夫的手,示意停车,仔细听听。“郑子产晨出”为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其后B处断开;“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为两个完整的动宾结构,分别在其后DF处断开。所以应在BDF三处断句。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及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正常句式应分别为:民莫知之/秦人不暇哀自。句意: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B.正确。均为“道路”的意思。句意:女子在道路左边行走。/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C.正确。句意:她就是亲手绞死丈夫的人。/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D.错误。表顺承,就/表转折,却、但是。句意:刚病时忧愁。/臣下多但是君主少。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当地百姓用堆积瓦砾的办法加以协助”错误。根据文意应该是“人们堆积瓦砾加以阻挡”。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后三年”,三年以后;“诵”,歌颂;“殖”,生长、繁殖。(2)“恃”,依靠;“尽聪明劳智虑”,竭尽聪明劳心费神;“不亦……乎”,不也是……吗?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材料一中体现治国理念应结合“使郑简、鲁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孔子必无能矣”,这是在肯定郑简公、鲁哀公力排众议,任用子产、孔子的做法,据此可概括为:君主要力排众议,唯才是任。材料二中体现的治国理念应结合“不任典成之吏,不察参伍之政,不明度量,恃尽聪明劳智感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是以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不修其理,而以己之胸察为之弓矢,则子产诬矣”,抓住关键词“明度量”“因物以治物”“因人以知人”“不修其理”等可概括为:要依法治国,利用事物来治理事物,依靠他人来了解他人,不能只靠个人的智慧来治理国家。参考译文:材料一:最大的智慧不显现,担当大事的人成就较晚,最优美的乐音听来无声。当禹疏导江水的时候,人们却堆积瓦砾加以阻挡。等到治水的事业完成,功业建立以后,给子孙万代带来了好处。禹目光远大,可是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所以,不可以跟普通的百姓商讨改变现状、进行创业开拓的大事,却可以跟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孔子在鲁国开始被任用时,鲁国人怨恨地唱道:“穿着鹿皮衣又穿蔽膝,抛弃他没关系。穿着蔽膝又穿鹿皮裘,抛弃他没罪尤。”被任用三年之后,鲁国男子在道路右边行走,女子在道路左边行走,遗失了的财物,没有人拾取。大智的运用,本来就难以让人知晓啊。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让田地有沟渠疆界,让城邑、鄙野有规定的服色。人民一起怨恨地唱道;“我们有田亩,子产征军赋。我们有衣冠,子产收赋税。谁要杀子产,我们去帮助。”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五谷。我们有子弟,子产对他们施教育。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假使郑简公、鲁哀公面对人民的诽谤非议,就不再任用子产,孔子了,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就,子产,孔子也一定无法施展才能了。不只是不能施展才能,即使被治罪,人民也会赞同的。如今世上都称赞简公,哀公贤明,称赞子产、孔子有才能。这两位君主,很懂得任用人啊。材料二:郑相子产早晨出门,经过东匠闾时,听见有妇女在哭泣。子产按住车夫的手,示意停车,仔细听听。过了一会儿,子产派官吏把那个妇女抓来审问,她就是亲手绞死丈夫的人。另外一天,车夫问他说:“您凭什么知道那妇女是凶手?”子产说:“她的哭声显得恐惧。一般说来,大家对于亲爱的人,刚病时忧愁,临死时恐惧,既死后悲哀。现在她哭已死的丈夫,不是悲哀而是恐惧,所以知道她有奸情。”有人说:子产治国,不也是太多事了吗?奸情一定要等亲自听到和看到,然后才了解,那么郑国查到的奸情就太少了。不任用主管狱讼的官吏,不采用多方面考察验证的政治措施,不彰明法度,而依靠竭尽聪明劳心费神去获知奸情,不也是缺少治国办法吗?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