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晨读资料 高三下学期_第1页
高三晨读资料 高三下学期_第2页
高三晨读资料 高三下学期_第3页
高三晨读资料 高三下学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高三晨读资料(高考)【作文素材】百家争鸣道家老子的主要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及朴素辩证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世间万物的本源,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观意识。从老子的思想中可以展现辩证法,即很多相对的概念,“有”与“无”、“死”与“寿”、“治”与“乱”、“为”与“败”,从老子的表述中,呈现出一种相互转化的趋势。我们意识到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要学会以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同时,也说明了矛盾对立的两面是可以统一的,在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往往也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其两面性。继承和发展老子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的是庄子。庄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生命沦落的社会环境中,自然而然产生了“忧生”的意识。同时,他看到世人为了争名夺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甚至牺牲自己的身躯,感到非常悲哀和痛心。因此,他非常看重生命的意义,认为应该把对生命的惜爱当做人生目标,主张通过养生来追求生命的尽可能延续和长生。庄子口中的养生之道包括养神和养形两方面。养神是从心理上进行修养,从而延缓衰老;而养形是在养神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的身体保健,从而使人拥有健康的生命,达到长寿的目的。他对个体生命的重视,使人精神发展的关注极富有真知灼见,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时事时评】【时事关注】4月1日,宁夏固原2300多名中学师生,徒步往返108里路,赴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为安葬在这里的391名烈士扫墓、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然后,他们再徒步回学校,来回路程共计54公里。清明节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始于1995年,至今已坚持了28年。对于曾经参与过的学生来说,这场“征途”不仅是他们青春磨灭的记忆,还在成人后,继续为他们提供不竭动力。【时事评论】徒步百里祭先烈一举多得的教育王亚欣据《新京报》报道:近日,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弘文中学组织2000余名师生徒步54公里祭拜革命先烈,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尤其是学生的安全是否有保障。4月3日下午,固原市第二中学党委副书记勉有录回应记者称,针对此次活动,校方有完善的保障措施。据悉,这项活动于1995年发起并坚持至今。大多数人都认可徒步前往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的意义,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去体验,感受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教育。质疑的声音在于,有网友认为,去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是否需要徒步54公里这么长的距离?这个距离“有点过”。算一算,普通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4.5公里每小时,也就是说,这么长的路程,哪怕一刻不停地走,也要10多个小时。有网友甚至以己度人地表示,自己走个5公里都已经累得要命了,让学生们走54公里会不会强度太大,伤害身体健康?而且,2000余名师生一起徒步,人数众多,组织和保障都不是容易的事,万一出现什么意外事故,谁又能负责?对于这些质疑,学校给出了很好的反馈,这项徒步活动开展至今已持续28年,具有完备的保障措施。每次活动,都有医生、蓝天救援队等力量护送,尽最大可能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比起网友的想当然,学生们面对这样一项艰苦的旅程,毫无怨言地完成,就是最好的答案。在他们看来,活动虽然很累,但是大家一起走就不觉得累了。反而是从前一天就开始期待,整个过程中,大家也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友谊的可贵和信念的力量。所以,凡事不能在还没有开始做的时候,就替孩子怕苦怕累,畏首畏尾。正是这样一种心理,才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学校不愿也不敢组织集体活动。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教育上的遗憾和缺失。红色教育不是挂在墙上、念在口中的誓词,革命精神也不是写在书上、记在笔下的名词。清明将至,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迈开双腿,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传承爱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徒步百里祭英烈,是磨炼更是传承中央政法委长安剑蔡逸梅陶晨徒步百里祭英烈,孩子需要这样“行走的思政课”。

很多人震撼于这群少年身上那股勇气,也有一些人质疑,百里徒步扫墓是形式主义,心疼学生身体承受不住。其实,在活动一个月前,学校就利用早操、体育课对师生进行体能训练,并逐个排查学生的身体状况,不能徒步的学生可以选择乘车前往,在徒步当天,也全程都有公安民警、蓝天救援队等人员护送。当然,我们不是倡导所有学校都效仿,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式都是形式主义。一名曾经参加过活动的网友回忆:“这是我平凡的学生时代中做过的最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不只是形式,还是仪式。28年里活动从未间断。“慨然前行”的形式,在时间坐标轴的延伸中,已经化为“凝聚力量”的仪式。其间承载着“崇尚英雄”“顽强拼搏”的价值内涵,在28年时间里沉淀出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幕幕——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带着坚毅,一路上相互鼓励彼此依靠,眼神凝重而充满热望。教育不是空喊口号,获取精神的力量也不全凭皓首穷经。孩子需要这种仪式,它使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这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更带来诚敬与炙热,涵养着自信与勇气。——这不只是磨砺,还是呵护。徒步54公里对于成年人尚不轻松,何况孩子。呵护不只存在于民警和志愿者的一路护送之中,不只存在于充分的准备与预案里,54公里的磨砺本身就是一种呵护。没有谁的人生会一路平坦,在“拔节孕穗期”的青葱少年时,就明白要一步一个脚印奋勇前行的道理,不仅能抵达更远的远方,还能将人生的路走得更宽。经历过磨砺,才能镇定乐观地走向未来。孩子需要这种呵护,它胜过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带着焦虑无时无刻不将孩子藏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因为我们呵护孩子,是为了呵护必将属于他们的未来。——这不只是传授,还是传承。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亲身经历的往往刻骨铭心。孩子们走的是74年前先烈们走过的路,革命烈士在枪林弹雨中用生命打开中国通往今日的大门,重走这条路,就是重温那段战火硝烟的历史,就是为了传承他们英雄的气概、他们对家国的热爱、他们至纯至真的信仰。传承从来不是抽象的,它微观到一代代人的接续。家国情怀也从来不是宏大的,它具象到人生的一次次选择。蜿蜒的盘山路上,孩子们肩并肩走过的场景,让人感慨,我们的孩子不是温室里娇滴滴的花朵,已经做好了负重前行的准备。师生徒步54公里祭拜先烈,批评前请你“先爬上屋顶”李沐蓉近日,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弘文中学组织2000余名师生徒步54公里祭拜革命先烈,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本应歌颂的行为却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54公里走10小时,这是在培养特种兵吗?”“这根本是形式主义吧。”但在评论区内有许多亲历者都留言道:“步行去缅怀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班里的同学都十分愿意去。”“这是一段非常难忘且有趣的经历。”“这个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终身难忘”。可这样一件充满正能量的事情,为何会有众多网友指责、怀疑?归根结底,这与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有重大关联,当前互联网覆盖面极广,门槛较低,总会有很多人在没有充分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就发表自认为正确的观点。网友们在网上发表不恰当言论的原因,其一离不开逆火效应。逆火效应的含义为当一个人所看到的信息与自己的认知相违背时,即便知道自己所知晓的信息是错误的,反而会更加相信自己。反映到当前互联网上,即当他们看到与自己的观点背道而驰的内容时,这些人不会审视自己的观点,反而会在网络上开始激烈的辩论,捍卫自己一直以来所认知的观点。这一活动的首倡者是固原市第二中学原校长韩宏。1995年,韩宏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名为《夏令营的较量》的文章,开始思考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并受此启发,此后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组织师生徒步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扫墓。至今,活动已举办了27届。批判此活动形式主义的观点已不止一次的出现了,几乎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上演一场争论。步行54公里将近10小时,很多人都认为这十分匪夷所思,是不顾学生的身体安危而上演的一场形式主义表演。可到底是不是形式主义?固原市第二中学党委副书记勉有录回应称:“针对此次活动学校制定了完善的保障措施。活动前,学校征求了学生家长的意见,并提前了解了学生的身体状况,身体不适者可以请假。活动过程中,学校安排了原州区人民医院医生、校医和当地蓝天救援队队员随行,全程保障学生的安全。此外,学校还安排了3辆大巴车,体力不支者可以坐车。”跟风、缺乏自我思考也是网友发表不合理言论的原因。目前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其中不乏缺少知识和教育的,情绪过激的,稍加引导他们便会跟风,且在互联网上,活跃的互联网用户不会单独行动,在徒步活动的新闻下,我们可以看到热评第一的言论为“这是在培养特种兵吗?”该评论得到众多的跟帖和点赞。网友在看到这个评论时并没有充分了解该活动,便跟风发帖“特种兵也没这样训的”。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越来越不注重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你要批评指点四周风景,你首先要爬上屋顶。”多想一想,多思考一下,要知道你一段客观理性的发言有时就可避免一场网暴的发生。我们不能只看到徒步之行表面上的路程遥远,时间过长,还应看到这段路程上,学生们的相互扶持、坚强、勇敢以及对先烈的敬仰和缅怀。一名毕业生回想起来这段路程说道:”这是我平凡的学生时代中做过的最惊天动地的大事。”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我们应追求更高的价值,而不是像动物一样活着。【文本阅读】【金陵十二钗判词】7、贾迎春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象征物:算盘(天运人工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乱纷纷,只为阴阳数不同)作品注释——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和迎春的苦难。“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贾赦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迎春许配给他,名为结亲实为抵债,任意践踏迎春。最终“一载赴黄粱”即而一年之后迎春就被丈夫孙绍祖凌辱致死。8、贾惜春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象征物:海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作品注释——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四位姐妹名,“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道出了四位姐妹悲惨坎坷的命运。9、王熙凤画: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作品注释——“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10、贾巧姐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作品注释——巧儿为王熙凤和贾琏之女,生日为七月初七,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为其取名为巧儿,并说到:“日后长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第一二句“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一句——探佚学认为贾府后来是“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的,所以说“势败”、“家亡”。那时,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当是指被她的“狠舅奸兄”卖于烟花巷。脂批说:“非经历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揭示出这一情节与作者、批者的生活经历的关系。第三句“偶因济刘氏”是指王熙凤偶然间发了善心“拔了根汗毛壮了刘姥姥的腰”为巧儿记得阴鸷,刘姥姥为报其恩在巧儿遇难之时将其解救。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候,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候,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实际上把巧姐当做一个幸运者说的。11、李纨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花相:梅花(霜晓寒姿:竹篱茅舍自甘心)作品注释——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12、秦可卿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判词: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作品注释——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暧昧的男女关系。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补:香菱——(副册)画: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注释】香菱是薛家的丫头,是奴婢,进不了“正册”;可她原是甄士隐家的贵小姐,也不能进“又副册”,所以作者就把她安排在介于主奴之间的“副册”里。第一句是说,“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两地生孤木”,即:两个“土”字,加上一个“木”字,是金桂的“桂”字),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关于香菱的结局,这首判词说得很明确。高鄂的续书写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当了正夫人,是显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图的。晴雯——(曹雪芹将她列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画:既非人物,又非山水,不过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注释】霁月难逢,彩云易散——“霁月”,明净开朗的境界,旧时称赞人品行高尚、胸怀洒落,就说如光风霁月(出宋诗人黄庭坚语);雨后新晴叫霁,寓“晴”字。“彩云”,喻美好;云呈彩叫雯,寓“雯”字。这两句说像晴雯这样的人极为难得,因而也就难于为阴暗、污浊的社会所容,她的周围环境正如册子上所画的,只有“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是说晴雯从不肯低三下四地奉迎讨好主子,没有阿谀谄媚的奴才相。风流灵巧招人怨——传统道德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要求安分守己,不必风流灵巧,尤其是奴仆,如果模样标致、倔强不驯,则必定会招来一些人的妒恨。寿夭——短命夭折。晴雯被迫害而死时仅十六岁。多情公子——指贾宝玉。袭人——(又副册)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注释】枉自温柔和顺——指袭人白白地用“温柔和顺”的姿态去博得主子们的好感。空云似桂如兰——“似桂如兰”,暗点其名。宝玉从宋代陆游《村居书喜》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小说中改“骤”为“昼”)中取“袭人”二字为她取名,而兰桂最香,所以举此,但“空云”二字则是对香的否定。堪羡——值得羡慕。在这里带有调侃的味道。优伶,旧称戏剧艺人为优伶。这里指蒋玉菡。公子——指贾宝玉。作者在八十回后原写袭人在宝玉落到饥寒交迫的境地之前,早已嫁给了蒋玉菡,只留麝月一人在宝玉身边,所以诗的后面两句才这样说。续书未遵原意,写袭人在宝玉出家为僧之后才嫁人,细究起来,就不甚切合诗意了。【成语积累】1.进退维谷/进退两难/进退无门——进退维谷:比喻进退两难。谷,山谷,比喻困境。书面用语。进退两难: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口头用语。进退无门:前进无路,后退也无路,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2.气吞山河/气势磅礴——气吞山河:气势能吞没高山大河,形容气魄很大。气势磅礴:形容气势极其雄伟。磅礴,(气势)盛大。3.前车可鉴/前车之鉴——前车可鉴:比喻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动词性短语。前车之鉴:比喻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名词性短语。4.煞费苦心/挖空心思——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计(多含贬义)。5.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会绍圣党论起,御史刘拯论其进不由科第,以秘阁校理知怀州。中书舍人林希又言:“吕大防由公著援引,故进希哲以酬私恩。凡大防辈欺君卖国,皆公著为之唱;而公著之恶,则希哲导成之,岂宜污华职。”于是但守本秩,俄分司南京,居和州。绍圣时期吕希哲为何“但守本秩”,请结合文本分析。【上期答案】齐桓公知人善用,能克制自己不记旧仇,不多疑,掌握了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今日读诗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译文: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赏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出句点题:“佳节清明”,似无新意;继而写景,“桃李”春风“野田荒垅”,意象格调迥异,再对举喜“笑”和悲“愁”,意境顿出。突兀的情感,鲜明的对比,读来令人悚然。“清明”对于“桃李”来说,自是“佳节”,因为向前看有一大番好的前程,即便是眼下,也绽尽春光,引领季节的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