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测)-《三步复习方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原卷+解析)_第1页
散文阅读(测)-《三步复习方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原卷+解析)_第2页
散文阅读(测)-《三步复习方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原卷+解析)_第3页
散文阅读(测)-《三步复习方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原卷+解析)_第4页
散文阅读(测)-《三步复习方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原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散文阅读测试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评卷人得分

时间:120分钟总分(共100分)

一、(本题16分)(2022•云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胜利了

余华

在我心目中,重症医师就是救生员,从死神手里救出生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

情来袭时,他们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踩住了疫情的刹车,第二波疫情在世界蔓延时,中国的

社会生活已趋于正常。

我思索文学与医学的关系,首先想到不少作家学过医,外国的有英国诗人济慈,有写下

《福尔摩斯侦探集》的柯南•道尔,有大家熟悉的契柯夫等,中国的作家当数鲁迅,很惭愧,

我也学过医,当然无论是文学还是医学,我都不能与鲁迅相比较,医学上鲁迅是海归,我是

赤脚医生,文学上我依然是“赤脚医生”。

我当过五年牙医,有位作家朋友调侃我说:“明明是兽医,偏偏说自己是牙医。”过去

的牙医大多是江湖中人,在油布雨伞下给人拔牙,旁边是修鞋的、理发的和打铁的,1978

年我是正规医院里的牙医,当时来我们医院的大多是农民,农民管医院叫“牙齿店”。

文学与医学的关系,我想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疾病与健康,生与死,文学作品描写

了无数的疾病与健康,无数的生与死,医学面对的也是这些,当然文学是虚构的,医学是真

实的。思想家罗兰•巴特在母亲去世后写下:我失去的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我想这就是作家与医师的区别,作家面对的是形象,医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去年我父亲三次进入重症病房,在医院的几个月里,我对重症医师有了一些了解。

去年我赶回家时,家里已经在为父亲准备后事了。我在文学作品里经常读到“奄奄一

息”,自己写作也多次用过“奄奄一息",父亲来到重症医学科时的状态就是这样,可医师

对我们说:“还有胜算。”

我相信医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在一堆消极的因素里发现了积极的信号,虽然这个信

号很微弱,但他们抓住了,然后通过治疗,护理,让这个微弱的积极信号打败了那一堆嚣张

的消极因素。

这就是一个优秀的重症医师的敏锐和积极的态度,重症医师面对的病人虽然病情各不相

同,却都是危重病人。敏锐是医术,积极是医德,这也是人生的态度。对于医师,尤其是重

症医师,对待病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与高超的医术同样重要。

优秀的作家也是这样,他们常常会在消极的题材里写出积极的主题。济慈写过一首《蛔

蛔与蝴蝴》,盛夏时鸟儿因为骄阳而昏晕后,不再鸣叫,而蛔烟就在草地树篱上发出它们的

乐音;严冬时的夜晚一片死寂,而炉边就会响起蝴蝴的歌声。在盛夏中午的烈日下和严冬夜

晚的寒冷里,在这样消极的环境里,济慈仍然让生命的声音积极地响起来,他写道:“大地

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从来没有停息。”

继续说我父亲,他去年十月底从医院出院,十多年前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走路开始困难,

后来因为脑膜瘤的压迫,走路更加困难。去年五月做了脑膜瘤手术,八十八岁的他,又在病

床上躺了半年。他出院后几个月,心肺功能康复了,可以用助步器走路,最近他又开始尝试

用拐杖走路。

然而白内障来了,左右眼几乎看不清《新闻联播》了,他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老

党员,《新闻联播》是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前些日子,他去找一位眼科专家就诊,专家说

他年纪太大,不要做手术,保守治疗就行。他很生气。我对他说:“你看不清电视,就听听

广播吧。''他说不行,还是要去做白内障手术。

我向之前的重症医师介绍了父亲的情况,说到白内障和发牌气,医师说老人的脏器功能

恢复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自然会提高。这句很普通的话让我感受到一个医师对于病人的理

解,我们觉得父亲已经很不错了,此前大家已是束手无策,结果在医院死里透生,不仅死里

逃生,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高,父亲应该满足了。

医师理解我父亲的不满足,我想这是对人的理解。去年在医院时,父亲肺部的炎症控制

住后,但还插着气切套管、鼻饲管和导尿管,医师说,下面要做的就是逐步拔掉这三根管子,

让老人活得有质量。

人们常说文学是人学,什么是人学?简单说就是对人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医学也是

人学,而且是活生生的人学。

我十七八岁的时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句话至今难忘,就是保尔•柯察金从

接近死亡的伤病里挺了过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青春胜利了,这句话让我觉得自己充满

力量。

父亲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我见到两个病愈出院者,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年轻人,医

师告诉我,最年长的病愈出院者是一位一百零三岁的老人。

现在我重新想到“青春胜利了”这句话的时候,“生命胜利了”就跳了出来。

是你们,重症医师们,让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让过去、现在、将来的生命,胜利了。

(有删改)

1.(4分)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很惭愧”地将自己与鲁迅比较,"赤脚医生”的自称表现其文学成就自评的谦逊态度。

B.作者引述罗兰•巴特书写母亲的话语,意在突出艺术形象与真实人物这两类对象的本质差

别。

C.从入院状态"奄奄一息",到医师鼓舞"还有胜算",消极因素向积极信号的变化启人深思。

D.重症医师对于"父亲"的理解,比眼科专家和"我们"对于"父亲"的理解显得更深刻。

2.(6分)文章采用哪两条线索行文,请简要分析。

3.(6分)请分析文章题目“生命胜利了”蕴含的深刻含义。

二、(本题24分)(2022•浙江绍兴•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余干观水

彭程

①有些地方,名字就沁出一缕幽幽的古意,譬如位处江西省东北部的余干,信江穿境而

过。信江古称余水,以故得此名。地名既这般古雅,不难想象它的历史。它建县于公元前

221年,这个年份颇为好记,恰恰是秦王赢政翦灭六国、完成统一那一年。于是,自那时起,

2200多年来,信江之水就是如此刻一样地流淌,流过秦汉魏晋,流过唐宋元明,一直流到

当下眼前。这里的人们都像今天我们这些外来客人一样,称呼他们故乡的名字。念及这点,

一种时间凝滞的感受,悄然袭上心头。

②被这样的念头牵引,目光看到什么,就会不自觉地打个问号。譬如这条信江,河道两

千年间是否曾经改道?作为这一带知名水体的鄱阳湖,吸纳信江等五大水系,襟带好几个县

份,余干居其一,湖面的五分之一为它所拥有。车行在几十公里长的康山大堤上,左边就是

烟波浩渺的湖面。眼下是十一月份,属枯水期,水落滩出,视野寥廓,岸边有大片绵延的芦

苇,听说夏秋时节只能看到露出水面的苇穗。丰茂和疏朗,一年一度,跟随季节的脚步而更

迭。

③季节带来的变化定期出现,但有一些变化,则已经成为历史,不专门去了解的话,不

会知晓。还在读小学时,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湖,是因为当时语文课本上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

《送瘟神》。“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

熙,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余干就与余江相邻,当年同样是血吸虫肆虐之地。

新中国诞生不到十年,这种危害千载的传染病就得到了根治,自然让人欢欣不已。

④时光如流水,已经将这段往事卷携而去。这里五十岁以下的人,估计都不会知道了。

但另外有些变化,却是他们都经历过的,每个人都会是见证者。前些年,鄱阳湖生态曾经遭

到过严重伤害。湖里的螺蝌是餐桌上的美味,非法吸螺的船只,一天能吸一两吨。螺蜘能够

净化水质,超量的采集导致了水质的下降。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大量白鹤等珍

稀禽类来此过冬。由于鱼虾和贝类也被过度捕捞,这些千里飞来的鸟儿的食物都成了问题。

生态是一个链条,哪一环节缺失,都会给整体带来损毁。好在主管部门采用切实有力的手段,

予以有效的遏止,近年来生态大为改观。当年根除血吸虫挽救了人,如今这些措施则挽救了

湖,而最终受益的也还是众多生长呼吸于湖区的人们。

⑤一路看到的都是天蓝水碧,心旷神怡。车在一个叫作江啄湾的地方停下,我们站在岸

边水泥垒砌的平台上,俯视一大片开阔水面,不时看到幽黑的背脊跃出水面,倏忽即逝。陪

同者介绍说这就是江豚,俗称江猪,它们对水质要求极高。在这一带聚集出没的江豚,占到

整个鄱阳湖江豚总数的一半,足以表明这里的生态环境上佳。

⑥余干多水,县境内河湖密布。余干之美也在水。甚至,最为传诵的历史故事,也和水

有关。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就是在此地湖中的康郎山,决战最强大的对手陈友谅,歼灭其

数十万,奠定了朱明王朝的基业。第二年,他下令在康郎山湖边建造"忠臣庙",庙里供奉了

大战中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们的塑像。

⑦当然,对于这里的普通百姓来说,最真切也最踏实的感受,莫过于每一天都安宁平静,

就在自家的河边湖畔,无风无浪,看鸥鹭飞落,烟霞聚散。今天的日子,呈现的分明正是这

种模样。穿过一座匾额上题着"乡韵小港"的牌楼,走进黄金埠镇胡家洲村,这是当地秀美乡

村建设的示范点之一。平整的柏油路右侧,三层的徽派建筑依着地势迤通排开,白墙黑瓦,

马头墙脊,门口上方“好汉庄酒家”"老房子茶舍”的招牌都是老旧的式样颜色。屋檐下是没有

油漆过的桌椅,旁边木栅栏外是一口有些年头的水缸,歪倒在杂草地上,里面长满了浮萍,

叶片碧绿细碎。这些原本都是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村民们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修整改建成

了民宿。古旧的情调吸引了很多游客,每到双休日能有几千人,住处爆满。村路的左边是一

条河,河里有游船垂钓等水上休闲项目。天气转阴,小雨淅沥,河面微波荡漾,有淡淡的雾

气。

⑧不远的汤源村,也是一个乡村旅游示范点。"荷塘月色""梦回老家"等景点,为都市游

客营造出一种乡野的韵味。但更深刻的印象,是这里的“三清媚文学庄园”给予的。余干行政。

上隶属于上饶,上饶有名山曰三清山。一群热爱文学的女子,十年前自发成立了一个文学社

团——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在全市各县都有分支,此处便是其一。参加者有各种年龄职业,

以文学为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个活动地点,墙壁上贴满了著名作家来这里办讲座等活动的图

片,案几上除摆放了研究会自办的会刊《三清媚》,还有《人民文学》《世界文学》等高端权

威的杂志。同行的女作家徐坤,意外地看到了一位她辅导过的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班的学生,

"90后"的年轻女性,师生见面,欣喜相拥。原来,旁边的一间三清媚书屋,正是她妈妈打

造的连锁店之一。她妈妈是当地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至今仍然保持着青年时对文学的炽热爱

好,不但影响到了女儿,更有力地推动了这一风气在当地的传播。

⑨置身其中,仿佛目睹了另一种流水的姿容。我看到研究会活动时的照片,有读书讲座

的,有山野采风的,有征文颁奖的。参与者大多二十到四十多岁,本来正是女性魅力流淌荡

漾的年华,因为热爱文学,也就更进一步亲近了美。有一张照片,是在一个庄重的场合,参

加者大多身着丝绸质地的服装,色彩鲜艳,滑腻闪亮,一种波光激能的感觉。“女为悦己者

容”,其实,她们也为己所悦者妆扮。只有心里真正看重一件事情,才会这样认真地对待。

这些业余作者的虔诚和执着,恐怕要让一些专业写作的人感到惭愧。写出真正有影响的作品

很难,但这并不影响她们的热情。文学丰富和提升了她们,让她们对生活、对世界和自己,

都有了一种深刻的认识,这就够了。如同故乡江河湖塘的水滋润她们的肌肤一样,文学滋养

了她们的心灵。

(10)四夜宿县城,住处位于城中心突兀而起的东山岭上,林木蓊郁。早起,在鸟儿的

鸣啪声中醒来,头脑倍感清爽,像被冷水浇淋过。从窗子里向山下俯瞰,一大片湖水环绕着

四周,它因其形状被称作琵琶湖,湖面上晨雾飘荡。我下楼走到不远处的干越亭,一处历史

悠久的名胜,唐代刘长卿、张祜,宋代米芾、王十朋,都在此留下了诗句。王十期的绝句尤

为出名:“干越亭前晚风起,吹入鄱湖三百里。晚来一雨洗新秋,身在江东图画里。”王十

朋是在黄昏登临,我则是在清晨,景色中多了一种清新,精神上也添了一份振奋。我丝毫也

不怀疑,只要有时间,我就能够沿着县城中的大小水道,一直走到那阳湖边,看眼前波光浩

渺,白鹤展翅,野鸭凫水,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4.(6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乡野的韵味:

流水的姿容:

5.(6分)简析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6.(6分)结合全文概括余干之水的特点。

7.缶分)作者文末说只要有时间就去余干水道看风景,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蕴含其中的独特

情感。

三、(本题24分)(2022•上海普陀・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文】锦书谁寄来

向迅

①父亲曾给我写过许多信。

②那些信寄自乌鲁木齐,贵州某县,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我据此知道父亲正在哪里谋生。

每每有他的信被邮差送来,我都会怀着隐秘的喜悦,躲到无人打扰的南落,逐字逐句地读。

③父亲在字里行间流露出陌生的一面。这个父亲,就像是换了一副嗓子,换了一副面孔,

和颜悦色地说了许多平日里听不到的话,甚至还有点啰唆——在他嘘寒问暖的时候。而且每

封信的开头,他总是模仿古人的笔调:吾儿向迅,近来可好?读着这样的句子,总觉得怪怪

的,令我忍俊不禁。

④实际上,父亲识字不多,信中因此时不时地蹦出一个错字、别字,乃至他自己造出来

的字。但我都会毫无障碍地认出它们,并准确领会他要表达的意思。只是,我那时从未设身

处地地想过一个问题:他提笔给远方的儿子写信之前,是否有过片刻的犹疑?

⑤我想象父亲给我写信时的样子:夏日无聊的午后,或是春雨霏霏的凉夜,父亲在外省

临时的寄居之所左顾右盼,确定房间再无他人,于是鼓起勇气,快速地从枕头下翻找出页面

边缘卷曲的笔记簿和圆珠笔,然后正襟危坐于床沿,把笔记簿摊开在沾着泥浆的双膝上,深

吸一口气,开始捉笔写信。

⑥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对父亲而言,要把那些散落于记忆深处、已经爬满青苔

的汉字搬到信纸上,就跟在老家没有门窗的羊圈里摸黑逮羊一样困难。他需要凭借顽强的毅

力,才能把那些奔跑跳跃在无尽黑暗中的汉字一个个捕捉到,再使用一根无形的绳子把它们

穿连在一起,费力地赶上坑坑洼洼的道路。

⑦终于写完了,父亲抬起头舒了一口气,再俯下身子,把信从头至尾默读一遍,最后庄

重落款——“父亲某年某月某日”。

⑧搁下笔,他在信纸里侧折出一道痕迹,把它们小心翼翼地从笔记簿上裁下,举到胸前,

拢起嘴唇吹了吹,然后把它们工整地对折好,揣进上衣衣兜,并用手轻轻地压了压。

⑨当天下午或次日早晨,父亲搭乘摩托车或卡车从喧嚣的工地出发,翻越一座座山冈和

绵延不绝的山丘、庄稼地,最终到达镇上的邮局,购买信封和邮票,装好信,写下收件地址,

郑重地投进邮筒。——收到信时,我仿佛还能触摸到父亲的双手留在信封上的余温,他落在

信纸上的目光,还有他火焰般明亮的寂寞。

⑩我自然也会给父亲回信。但很多时候,他都会特她在信末嘱咐,不必回信。因为他所

从事的工作流动性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收件地址。“你寄给我了,我也收不到。”父亲说。

但不管怎样,几年下来,我攒下了一摞父亲写给我的信。

⑪我所熟悉的那位父亲,是一个出了名的暴脾气,不如意的生活让他极少表现出父亲应

该具备的耐心。而在信中,父亲真的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在他朴实无华的措辞中,我不仅

充分感受到了他发自肺腑的关心与爱意,还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位父亲的无奈与悲哀,我甚至

还隐约感受到了他为试图敞开心扉与我沟通而做出的巨大努力。

⑫1言中的父亲与现实生活中的父亲,恰如地球的南北两极,也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合起

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父亲、立体的父亲。这个父亲,有幸被我看见了,读到了,感受到了。

⑬我曾把父亲写给我的那一摞信件视为珍稀之物。

⑭正是在湘江之滨,我开始书写父亲,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男人。同时也犯下了不可饶

恕的错误:某一日,我怀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把父亲写给我的那些信件和其他一些比较私密

的信件,悉数销毁,把它们撕成碎片,扔进了垃圾桶。冷静下来,我才后悔莫及。

觥年之后,那摞信件的重要性显示出来。那年夏天,父亲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任

我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父亲写给我的只言片语。如果那些信件还被我完好无损地保存着,

那么我们就可以在阅读每一封信的时候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父亲。否则,就只能通过回忆了。

(g而这,也是我这几年不停书写父亲的原因。我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父亲的记忆

会越来越模糊。我要通过书写的方式,让父亲活着,让他逐渐模糊的形象重新变得清晰起来。

⑰这是我理解父亲的方式,也是我怀念父亲的方式。

【乙文】《与父亲书》后记

向迅

①五年前,收到上一本散文集样书之时,我们还幸运地拥有父亲。

②如今,他的墓地早已褪尽颜色,春夏芳草萋荽,秋冬一派萧索。物是人非之感,不是

一声叹息就能安抚。

③“与父亲书”,顾名思义,写给父亲的书,献给父亲的书。父亲是那个特定的读者。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本书看成是一封写给父亲的长信。在这封可能永远也不会结束的长信中,

我试图与父亲进行一番马拉松式的长谈。像亲密无间的父子那样。像有过命之交而又惺惺相

惜的兄弟那样。

④这,便是推动我创作《与父亲书》的力量。

(有删改)

8.(6分)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作者巧妙的构思,请加以赏析。

9.(6分)以下是第⑬段画横线部分的原文和对照版,请辨析它们在表达效果上的同异。

原文:我把它们放在随身携带的行李箱里。它们陪着我挤公交,搭乘长途巴士,乘坐绿

皮火车。我把它们从江汉平原带到珠江三角洲,又从珠江三角洲带到湘江之滨。

对照版:我把它们放在随身携带的行李箱里,挤公交,搭乘长途巴士,乘坐绿皮火车,

从江汉平原带到珠江三角洲,又从珠江三角洲带到湘江之滨。

10.(6分)回忆性散文常借"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对往事的不同视角,表现出认识和情感的

变化,请以第③④段两处画线句为例加以分析。

11.(6分)甲文《锦书谁寄来》是散文集《与父亲书》的序言;该书作者打算补充乙文作为

后记,要在"为父亲而写作""家书寄远人”中选择其一作为后记的标题。假如你是这本书的编

辑,会推荐他选用哪个?请说明理由。

四、(本题18分)(2022•山东日照•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顽石之歌

管桦

我在高举着现实并且预言着祖国幸福和庄严未来的时刻,在行进的路途中,曾到曹雪芹

隐居过的北京西山,作了片刻停留。

我邀了我的灵魂,在深谷中古老的岩石间荒废的羊肠小径上追寻这位伟大作家心灵的足

迹。阵雨刚刚停息,远处横迤着红色枫树的山峦,仍在茫茫烟雨中。近处,有几片云残存在

明亮的天空里。L谷的上空,云雀飞到那遥远的高处流入天际,只有声音留在空中。云雀像

是曾经常常在这里闲游的《红楼梦》的作者那样,放怀一切地高歌自己的"顽石之歌"。

啊,曹雪芹,无数学者都在自己的琴弦上,反复寻求同你和鸣的音调。而你的音调包含

的是那么复杂那么多样,是不是已经全部为人们领悟?

雨后清凉的湿风里,一些年轻的男女,身上散发着山野神圣的芳香,偎依着朝山外走去。

他们还在低声谈论着这山谷最深处的那块巨大的顽石,那因无法补救苍天而被遗弃在大荒山

下的宝玉。啊,曹雪芹,我从游人谈话的只言片语,感到这些钦佩你、赞美你的人对你并非

深知。这些青年男女,从我身边走过去的时候,或转回头,或侧着脸,向我凝望。他们的眼

神里,隐含着惊讶。因为已经到了游人归家的时候,我却独自一人向深谷跋涉而去。

在这荒僻的深谷的最深处,我站在一块浑圆的卓然独立的巨石前,沉思冥想:这就是引

出曹雪芹震撼世界的灵魂语言的那块顽石吗?这就是曾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点幻成的那块

莹洁的扇坠大小的美玉吗?你投生在一度强盛后来渐渐衰微和零乱的末世家族,啊,贾宝玉,

在那个时代,你冲破世俗的藩篱,好像出了轨道的流星,带着耀眼的亮光掠过繁密的行星间。

在那女性为封建的脚步所践踏所侮辱的时代,有谁像你那样大胆地指出男女应该互相平等,

指由女人比男人更纯洁、更美丽、更善良?当人们都匍匐在权势的脚下时,有谁像你那样挺

然站在人生的高处,蔑视因途穷而更显罪恶的权势?

道德对于人的心灵是一种无形的支配,它统领着人们愤怒和爱的全部力量。贾宝玉,透

过你那柔弱的外貌,我看见你内在的使人震惊的强悍、勇敢和坚忍。任何强加于你的光荣、

美德,都不能扭曲你的灵魂。恐吓和棍棒只能使你战栗,却丝毫不能改变你心灵的爱和恨。

你的精魂气魄,胜过世代赞颂的历史人物荆轲。一个是瞬间的勇猛,一个是勇敢无畏地同整

个时代对抗。你堪称末世的英雄,且长久地承受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族毁伤的痛苦。谁能理

解你的胸怀?你的爱比天空海洋还博大深厚,在父母、祖母、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

熙凤、"三春”、秦钟、妙玉、袭人、晴雯、北静王以及无数人的身上,你都给予了你的爱。

但是,你并不夸耀对他们的爱,各种性格的风趣使你赞叹。你认为每一个女性连同那些

地位卑下的使女,都是完美的奇迹。啊,贾宝玉,一个与世界同样广阔的清新的男子,从头

顶到脚踵都发射着灵光。你的强烈的不可抵抗的魅力,吸引着所有人。为美丽的、充满生气

的女性包围着,似乎同她们在一起,注视着她们,跟她们接触和交谈,你的灵魂就能快乐了。

可是,当你赖以生存的庞大显赫的家族,已至末世的时候,你的灵魂中有过快乐吗?

高耸云霄的贵族府邸,好像一只巨大的航船,雄伟地、壮丽地结合起来的整体已经腐朽

了。在追逐船只的恐怖的阴云下,在风暴的吼声中,在凶险的波涛上,不管多么英明干练的

船长,不管多么富有经脸而又勇敢的水手,都不能拯救它的沉没。在这航行到末世的船上,

正直与欺诈、忠厚与卑鄙、光明与阴谋、刚强与懦弱、廉洁与腐败、入世与出世、希望、声

名、光荣、财富,一切都逃不出覆没的命运,谁都不可能得到他所希求的天赋与幸福命运,

连人的本性所追求的爱情也不可能。在高大的贵族府邸运终数尽的末世,只有你宝玉明白:

一切的追求,不过只是把希望埋在明天废墟之下的梦幻。于是,在你宽恕那些傲慢的蠢人之

后,在你安抚过那些被侮辱被损伤的婢女之后,在你悲哭过溺爱你的无量恩慈的老祖母之后,

悲哭过遭到不幸命运的姐妹们之后,你走向无涯无际白雪茫茫空无一切的原野。

当我向山外走去的时候,天空已飞满了霞光。归巢的鸟儿,互相呼唤着,朝那曹雪芹攀

登过的最高山峰的丛林飞去。啊,曹雪芹,你就是这样站在人生高处,痛饮掺和着眼泪的苦

酒,击剑吟唱你的“顽石之歌"的吗?即使你和宝玉有同样的欢乐,同样的勇敢,同样的痛苦,

同样的心灵,你的"顽石之歌"也并非只是你少儿时代的回忆和你走过的足音的悲愁的回声。

你寻求人生的幸福和欢乐,因无法补救苍天,收集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忧伤。但你无尽的痛

苦和忧伤,充满了伟大的英雄气概!

曹雪芹,在你对末世的功名利禄绝望的时候,而仅仅以笔墨倾泻你感情中的一切,却留

下不朽的功名。你并没有意识到你的伟大,你的光彩,你的魅力,来自你绝望的悲叹!一切

伟大的神圣的创造是幸福的,痛苦也同样是幸福的,因为一切伟大神圣的东西都是从痛苦的

母腹里诞生。你以为我意在使人惊奇吗?不,我只是在你隐居过的山野,在你歌唱的"顽石"

跟前沉思过后,对你歌中包含的众多意义做一个浅浅的领悟。

(有删改)

文本二: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

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

谤!”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12.(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作者对曹雪芹居处的拜访,不只是一次对景色的观赏,更是一次读者灵魂与作者

心灵的深入交流。

B.文本一认为曹雪芹的作品有丰富的内涵,无数学者反复追寻探求,仍难以与其同频和鸣,

达到真正领悟。

C.文本一结尾部分,作者热情讴歌曹雪芹,认为曹雪芹的伟大、光彩和魅力来自他对末世

功名利禄的绝望。

D.文本二出自《红楼梦》第三回,当时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作者详细描绘宝玉的外貌后,

插入《西江月》。

13.(3分)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由云雀引出“顽石之歌",由青年谈论引出顽石,由虚到实,自然过渡到作者对

作品人物的沉思。

B.文章多用问句加强语气,把作者的思想态度表现得更加鲜明,情感表达得更加强烈,也

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C.文章用雄伟壮丽但已腐朽的巨大航船来比喻末世贵族府邸,以阴云、风暴、险涛来隐喻

当时背景,生动形象。

D.文章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语言隽永,读来铿锵有力、节奏

感强,富于诗性美。

14.(6分)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文本一大量使用此

手法的好处。

15.(6分)对贾宝玉这个人物,文本二多用贬词评价,文本一却热情歌颂,这是否矛盾?请

谈谈你的理解。

五、(本题18分)(2022•河北•沧县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绿友

高洪波

绿友者,绿色的朋友。何为绿色的朋友?植物们。

我身边绿色的朋友,院子里有诸多大大小小的树,从国槐、玉兰、海棠到枣树、石榴树、

桃树、杏树、柿子树、法国梧桐、雪松,还有迎春、牡丹、连翘,虽然不是树,但是也可以

列入绿友之列。家中绿友也不少,有发财树、幸福树、富贵竹、绿萝、琴叶榕、散尾葵、吊

兰等,我还种植过赫赫有名的红豆杉和地涌金莲。这些绿色的朋友们装饰着我的客厅,也装

饰着我生活的空间,把绿色的气息无偿她散发出来赠送给我,让我感到身心久久的轻松。

我家最早的绿友,或者说年纪最大的绿友,一个是发财树,一个是富贵竹,它们从2004

年进入我家,转眼已经十八年了。发财树曾经开过很多次花,发财树的花大多开在七月间,

花期很短,大约一昼夜的时间,但是花朵灿烂如夜空里的烟火,几十厘米长的金黄色花蕊散

发着一种特殊的色泽,还有隐约的香气。发财树开花的时候我跟很多朋友说过,大家都觉得

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发财树可以开花,我用黄豆煮熟之后放在一个大瓶子里发酵成肥水,浇

上去,它便开心地结出了大朵大朵的花。

幸福树也可以开花。有一年冬天,我曾经在楼门口救助过一株身上有很多小腻虫的幸福

树,它被主人遗弃在门口,叶子还是绿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和妻子把它移入家来,用

酒精棉球细心地擦去附在叶子上的细小虫卯和小虫子。每天进行这样的操作之后,这棵幸福

树当年就开出了绿色的花朵,是我平生所见过的特别美丽的一种花,花朵还很多,不像发财

树开得那么吝啬,顶多三两朵花,这株幸福树开出了几十朵嫩绿色的花,所以那一年冬天我

的幸福感满满。

而富贵竹和发财树同年进入我家后,就坦然她肆无忌惮地生长着,越长越高,越长越茂

盛,我不断地修剪它的枝条,但是它无怨无悔,继续开心地显示着一个富贵竹固有的姿态。

后来,我家里又进驻了琴叶榕和散尾葵。琴叶榕有大片的像小提琴一样的叶子,而散尾

葵更像是一座云南凤尾竹林的化身,它让我想起南方,想起遥远的云南瑞丽,想起西双版纳。

这里我要说到另外一种绿友:地涌金莲。地涌金莲又名“千瓣莲花”和“地金莲”,还

有一个怪怪的名字叫“不倒金刚”。它是中国云南的特产花卉,产自于金沙江干热的河谷。

我在一个朋友家见过一株地涌金莲,大瓣的花朵灿烂得让我惊喜,娇嫩的黄绿色、淡淡的清

香让我入迷,于是我买了一株地涌金莲陪了我好几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大的一种花朵,光

它的四个名字就充满着一种佛教的气息,“地涌金莲”意味着天降祥瑞吧。

有一年出差去天水,一位在林场的朋友还赠我两株红豆杉,这是一种珍贵的树种。养在

室内的时候我努力地给它浇水、通风,但还是没能养活,我只好把两株奄奄一息的红豆杉移

植到院子外的一个小山坡上,却意外地发现这个小山坡上长着几株不知什么人移植的红豆杉,

我相信它们可能也来自天水,当然红豆杉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在室外,红豆杉们不经意间

长成了一座小小的丛林,我希望我的两株红豆杉移植过去之后,和它的伙伴们在这个小山坡

上共同扎根成长。它们不适合在室内生存,这是我结交绿友的一个沉痛的教训。

今年春节,女儿在微信上告诉我,为我买了一盆兰花。接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午睡起

来推开门,门口果然有一盆枝叶干枯的兰花。我很诧异,为什么女儿会买这样一盆兰花?细

弱干枯的叶片好像久久没有人照料一样,我把这盆兰花搬进家里,清理掉干枯的枝叶,上水

又施了点花肥。这时忽然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我楼上的近邻,手里还捧着一盆兰花,

这位邻居告诉我说:“我要和爱人回湖北过年,我的两盆兰花寄养在你们家,请你们适时地

浇点水。”哦,我才明白,原来门口这盆细弱的兰花不是我女儿买的那盆兰花。这位邻居还

很认真地告诉我:“我这两盆兰花是从大别山革命老区采到的野兰,对于我们湖北人来说,

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所以我把它们暂时寄养在你们家。”于是我接纳了这两个临时居住的绿

色朋友。

第二天女儿买的兰花也到家了,三盆兰花和我的琴叶榕、富贵竹并排地站在一起,我给

它们浇水的时候感觉到了一种别样的滋味,因为我是平生第一次代别人管理绿色的朋友。大

别山的野兰慢慢变得清新茁壮,它们到现在都还没有用花来展示自己独特的韵味,但是我相

信从遥远的大别山一路走来,居然走到林萃公寓,成为林萃舍人笔下一个绿色的朋友,这本

身就显得非常有趣。

绿友,是植物,但植物有生命,会呼吸,甚至我还知道,竹子会有公竹和母竹,扬山梨

也有公梨和母梨,说明植物也有性别区分。我曾经看过一篇研究植物的文章,上面说到植物

对悲伤或者喜悦的音乐会有自己独特的领悟方式,从这个意义来说,所有植物都是我们生命

中重要的绿友。

请珍惜你的绿色朋友,无论它在你家里还是在室外,因为人生不能缺少绿友。

(节选自《中国社会报》)

文本二:

散文是一种倾向于自我的自由文体,它比任何一种文体都更注重个体经验的诗性表达。

这一点在高洪波的散文创作中表现得特别突出。高洪波的散文从浪漫激情到平实闲适的蜕变,

走的是一条既师承中国的散文传统而又别调继起、旧旨全非的自己的路子——他以自身独特

的情怀与眼光,以鉴赏家的阅历与闲心,以学人的杂博与风致,三者杂糅成就了高洪波别具

一格的“散文”。

尤为难得的是,在高洪波的散文中,我们还读到了一份闲心。而拥有闲心再加上一些闲

笔,于是便氤最成了一种“闲适”的笔调。从“闲适”的笔调中又可以读到一种情性,一种

寄托,一种富思想于闲适之中的人生境界。高洪波的散文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即学识

与文采的相融和相得益彰。好的散文首先应该是美文。它的立意情思、格调意境,特别是它

的语言文字都应当是美的。以这个标准来考量高洪波的散文,我以为他的散文是达标的。

读高洪波的散文,我有这样一种体会:散文的本性应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因此散

文作者不应固守一隅、从一而终,而要顺应自己的天性和兴趣,寻找最佳的人生和艺术的契

合点,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达到潇洒自然之境。高洪波近年的散文创作正是这样实践的,所以

他获得了成功。

(摘编自陈剑晖《激情与闲适中的生命变奏一一评高洪波的散文创作》)

16.(3分)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篇点题,并以设问的方式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也自然地引出下

文对身边诸多“绿友”的描述。

B.文本一选材详略得当,如对发财树、幸福树、地涌金莲等绿植进行了详细描述,对琴叶

榕和散尾葵就只作了简单交代。

C.文本一写两株红豆杉的移植经历,是为了将这种室外植物和上文提到的植物作对比,从

而说明室外绿植不如室内绿植好养。

D.文本一既富有知识性,又贴近现实生活;既有文采,又有情趣;同时又包含极为丰富的

人生内涵,结尾耐人寻味。

17.(3分)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剑晖认为散文注重个体经验的诗性表达,而高洪波的散文把这一特点发挥的尤为突出,

标志着他散文风格的蜕变。

B.陈剑晖认为高洪波的散文有着鲜明的个人特点,是融合了高洪波自身的情怀与眼光、阅

历与闲心、杂博与风致的结果。

C.陈剑晖认为在高洪波的散文中,闲心与闲笔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闲适”的笔调,从中可

以体会到高洪波的人生境界。

D.陈剑晖认为高洪波近年散文的成功,与他不固守一隅,顺应自己的天性和兴趣,寻找人

生和艺术的最佳契合点有关。

18.(6分)文本一中叙写女儿为"我"买了一盆兰花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9.(6分)请结合文本二中画线句的评论,对文本一作简要分析。

专题02散文阅读测试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评卷人得分

时间:120分钟总分(共100分)

一、(本题16分)(2022•云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胜利了

余华

在我心目中,重症医师就是救生员,从死神手里救出生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

情来袭时,他们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踩住了疫情的刹车,第二波疫情在世界蔓延时,中国的

社会生活已趋于正常。

我思索文学与医学的关系,首先想到不少作家学过医,外国的有英国诗人济慈,有写下

《福尔摩斯侦探集》的柯南•道尔,有大家熟悉的契柯夫等,中国的作家当数鲁迅,很惭愧,

我也学过医,当然无论是文学还是医学,我都不能与鲁迅相比较,医学上鲁迅是海归,我是

赤脚医生,文学上我依然是“赤脚医生”。

我当过五年牙医,有位作家朋友调侃我说:“明明是兽医,偏偏说自己是牙医。”过去

的牙医大多是江湖中人,在油布雨伞下给人拔牙,旁边是修鞋的、理发的和打铁的,1978

年我是正规医院里的牙医,当时来我们医院的大多是农民,农民管医院叫“牙齿店”。

文学与医学的关系,我想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疾病与健康,生与死,文学作品描写

了无数的疾病与健康,无数的生与死,医学面对的也是这些,当然文学是虚构的,医学是真

实的。思想家罗兰•巴特在母亲去世后写下:我失去的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我想这就是作家与医师的区别,作家面对的是形象,医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去年我父亲三次进入重症病房,在医院的几个月里,我对重症医师有了一些了解。

去年我赶回家时,家里已经在为父亲准备后事了。我在文学作品里经常读到“奄奄一

息”,自己写作也多次用过“奄奄一息",父亲来到重症医学科时的状态就是这样,可医师

对我们说:“还有胜算。”

我相信医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在一堆消极的因素里发现了积极的信号,虽然这个信

号很微弱,但他们抓住了,然后通过治疗,护理,让这个微弱的积极信号打败了那一堆嚣张

的消极因素。

这就是一个优秀的重症医师的敏锐和积极的态度,重症医师面对的病人虽然病情各不相

同,却都是危重病人。敏锐是医术,积极是医德,这也是人生的态度。对于医师,尤其是重

症医师,对待病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与高超的医术同样重要。

优秀的作家也是这样,他们常常会在消极的题材里写出积极的主题。济慈写过一首《蛔

蛔与蝴蝴》,盛夏时鸟儿因为骄阳而昏晕后,不再鸣叫,而蛔烟就在草地树篱上发出它们的

乐音;严冬时的夜晚一片死寂,而炉边就会响起蝴蝴的歌声。在盛夏中午的烈日下和严冬夜

晚的寒冷里,在这样消极的环境里,济慈仍然让生命的声音积极地响起来,他写道:“大地

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从来没有停息。”

继续说我父亲,他去年十月底从医院出院,十多年前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走路开始困难,

后来因为脑膜瘤的压迫,走路更加困难。去年五月做了脑膜瘤手术,八十八岁的他,又在病

床上躺了半年。他出院后几个月,心肺功能康复了,可以用助步器走路,最近他又开始尝试

用拐杖走路。

然而白内障来了,左右眼几乎看不清《新闻联播》了,他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老

党员,《新闻联播》是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前些日子,他去找一位眼科专家就诊,专家说

他年纪太大,不要做手术,保守治疗就行。他很生气。我对他说:“你看不清电视,就听听

广播吧。''他说不行,还是要去做白内障手术。

我向之前的重症医师介绍了父亲的情况,说到白内障和发牌气,医师说老人的脏器功能

恢复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自然会提高。这句很普通的话让我感受到一个医师对于病人的理

解,我们觉得父亲已经很不错了,此前大家已是束手无策,结果在医院死里透生,不仅死里

逃生,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高,父亲应该满足了。

医师理解我父亲的不满足,我想这是对人的理解。去年在医院时,父亲肺部的炎症控制

住后,但还插着气切套管、鼻饲管和导尿管,医师说,下面要做的就是逐步拔掉这三根管子,

让老人活得有质量。

人们常说文学是人学,什么是人学?简单说就是对人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医学也是

人学,而且是活生生的人学。

我十七八岁的时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句话至今难忘,就是保尔•柯察金从

接近死亡的伤病里挺了过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青春胜利了,这句话让我觉得自己充满

力量。

父亲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我见到两个病愈出院者,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年轻人,医

师告诉我,最年长的病愈出院者是一位一百零三岁的老人。

现在我重新想到“青春胜利了”这句话的时候,“生命胜利了”就跳了出来。

是你们,重症医师们,让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让过去、现在、将来的生命,胜利了。

(有删改)

1.(4分)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很惭愧”地将自己与鲁迅比较,"赤脚医生”的自称表现其文学成就自评的谦逊态度。

B.作者引述罗兰•巴特书写母亲的话语,意在突出艺术形象与真实人物这两类对象的本质差

别。

C.从入院状态"奄奄一息",到医师鼓舞"还有胜算",消极因素向积极信号的变化启人深思。

D.重症医师对于"父亲"的理解,比眼科专家和"我们"对于"父亲"的理解显得更深刻。

2.(6分)文章采用哪两条线索行文,请简要分析。

3.(6分)请分析文章题目“生命胜利了"蕴含的深刻含义。

【答案】1.D

2.①文章以“文学与医学的关系”为思想线索,作者的思考从作家学医的案例开始,到二者

面临对象的异同点,再到优秀医师与优秀作家的相似特点,最后到"人学”的共识。

②文章以"父亲的就诊经历”为叙事线索,"父亲"三次进入重症病房,"我"在"父亲"病愈出院

的经历中加深了对重症医师和医学的了解。

3.①"生命胜利了”是作者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青春胜利了”这句充满力量的话的

时候想到的,这也是一句充满力量的话。

②在文中重症医生让一个又一个不论是百岁还是年轻的生命,都病愈出院,还提高了人生

命的质量,这是生命的胜利。

③"生命胜利了"也指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来袭,重症医生挺身而出,踩住了疫情

的刹车,让生活恢复正常的胜利。"生命的胜利”,是疾病与健康、生与死的较量,是高超的

医术与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胜利。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比......显得更深刻"错误,文章只是谈到重症医师以及眼科专家对于“父亲"病症的分析,

但并未将眼科专家的诊疗意见与重症医师的分析进行对比,这是两个不同科的诊疗。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线索的能力。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思想线索,也是议论性线索,一条是叙事线索。

先看思想线索,由第二段"我思索文学与医学的关系……"可知,这条线索是"文学与医学的关

系J作者首先想到"不少作家学过医,外国的有英国诗人济慈,有写下《福尔摩斯侦探集》

的柯南•道尔,有大家熟悉的契柯夫等,中国的作家当数鲁迅,很惭愧,我也学过医",这是

从作家学医开始;接着提到二者面临对象的异同点,如"文学与医学的关系,我想两者有一

个共同点,就是疾病与健康,生与死,文学作品描写了无数的疾病与健康,无数的生与死,

医学面对的也是这些,当然文学是虚构的,医学是真实的";再到优秀医师和优秀作家的相

似点,如"这就是一个优秀的重症医师的敏锐和积极的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与高超的医术

同样重要”“优秀的作家也是这样,他们常常会在消极的题材里写出积极的主题";最后达到

二者的共识"入学","人们常说文学是人学,什么是人学?简单说就是对人的理解,在这个

意义上,医学也是人学,而且是活生生的人学”。

再看叙事线索,文中以"父亲的就诊经历"为线索,共讲述了父亲三次进入重症病房,如"去

年我父亲三次进入重症病房,在医院的几个月里,我对重症医师有了一些了解”,讲述了"我"

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对重症医师和医学的了解,如"这就是一个优秀的重症医师的敏锐和积

极的态度"“医师理解我父亲的不满足,我想这是对人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医学也是人学,

而且是活生生的人学”"是你们,重症医师们,让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让过去、现在、将来的

生命,胜利J’”。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结合"我十七八岁的时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句话至今难忘,就是保尔•柯察金从

接近死亡的伤病里挺/过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青春胜利了,这句话让我觉得自己充满

力量”"现在我重新想到春胜利了‘这句话的时候,‘生命胜利了’就跳了出来”可知,作者想

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重“青春胜利了”这句话,由此想到"生命胜利了",这句话充满力量。

结合“父亲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我见到两个病愈出院者,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年轻人,

医师告诉我,最年长的病愈出院者是一位一百零三岁的老人”"我们觉得父亲已经很不错了,

此前大家已是束手无策,结果在医院死里透生,不仅死里逃生,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可

知,文中,重症医生让一个又一个生命病愈出院,提高了生命的质量,这是生命的胜利。

结合”在我心目中,重症医师就是救生员,从死神手里救出生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

疫情来袭时,他们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踩住了疫情的刹车,第二波疫情在世界蔓延时,中国

的社会生活已趋于正常”"是你们,重症医师们,让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让过去、现在、将

来的生命,胜利了"可知,标题“生命胜利了"还指新冠疫情来袭时,重症医师挺身而出,踩

住疫情的刹车,让生活恢复正常,这"生命的胜利”是疾病和健康、生和死的较量,是高超医

术和积极人生态度的胜利。

二、(本题24分)(2022•浙江绍兴•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余干观水

彭程

①有些地方,名字就沁出一缕幽幽的古意,譬如位处江西省东北部的余干,信江穿境而

过。信江古称余水,以故得此名。地名既这般古雅,不难想象它的历史。它建县于公元前

221年,这个年份颇为好记,恰恰是秦王赢政翦灭六国、完成统一那一年。于是,自那时起,

2200多年来,信江之水就是如此刻一样地流淌,流过秦汉魏晋,流过唐宋元明,一直流到

当下眼前。这里的人们都像今天我们这些外来客人一样,称呼他们故乡的名字。念及这点,

一种时间凝滞的感受,悄然袭上心头。

②被这样的念头牵引,目光看到什么,就会不自觉地打个问号。譬如这条信江,河道两

千年间是否曾经改道?作为这一带知名水体的鄱阳湖,吸纳信江等五大水系,襟带好几个县

份,余干居其一,湖面的五分之一为它所拥有。车行在几十公里长的康山大堤上,左边就是

烟波浩渺的湖面。眼下是十一月份,属枯水期,水落滩出,视野寥廓,岸边有大片绵延的芦

苇,听说夏秋时节只能看到露出水面的苇穗。丰茂和疏朗,一年一度,跟随季节的脚步而更

迭。

③季节带来的变化定期出现,但有一些变化,则已经成为历史,不专门去了解的话,不

会知晓。还在读小学时,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湖,是因为当时语文课本上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

《送瘟神》。“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

熙,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余干就与余江相邻,当年同样是血吸虫肆虐之地。

新中国诞生不到十年,这种危害千载的传染病就得到了根治,自然让人欢欣不已。

④时光如流水,已经将这段往事卷携而去。这里五十岁以下的人,估计都不会知道了。

但另外有些变化,却是他们都经历过的,每个人都会是见证者。前些年,鄱阳湖生态曾经遭

到过严重伤害。湖里的螺蝌是餐桌上的美味,非法吸螺的船只,一天能吸一两吨。螺蜘能够

净化水质,超量的采集导致了水质的下降。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大量白鹤等珍

稀禽类来此过冬。由于鱼虾和贝类也被过度捕捞,这些千里飞来的鸟儿的食物都成了问题。

生态是一个链条,哪一环节缺失,都会给整体带来损毁。好在主管部门采用切实有力的手段,

予以有效的遏止,近年来生态大为改观。当年根除血吸虫挽救了人,如今这些措施则挽救了

湖,而最终受益的也还是众多生长呼吸于湖区的人们。

⑤一路看到的都是天蓝水碧,心旷神怡。车在一个叫作江豚湾的地方停下,我们站在岸

边水泥垒砌的平台上,俯视一大片开阔水面,不时看到黝黑的背脊跃出水面,倏忽即逝。陪

同者介绍说这就是江豚,俗称江猪,它们对水质要求极高。在这一带聚集出没的江豚,占到

整个鄱阳湖江豚总数的一半,足以表明这里的生态环境上佳。

⑥余干多水,县境内河湖密布。余干之美也在水。甚至,最为传诵的历史故事,也和水

有关。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就是在此地湖中的康郎山,决战最强大的对手陈友谅,歼灭其

数十万,奠定了朱明王朝的基业。第二年,他下令在康郎山湖边建造"忠臣庙”,庙里供奉了

大战中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们的塑像。

⑦当然,对于这里的普通百姓来说,最真切也最踏实的感受,莫过于每一天都安宁平静,

就在自家的河边湖畔,无风无浪,看鸥鹭飞落,烟霞聚散。今天的日子,呈现的分明正是这

种模样。穿过一座匾额上题着"乡韵小港"的牌楼,走进黄金埠镇胡家洲村,这是当地秀美乡

村建设的示范点之一。平整的柏油路右恻,三层的徽派建筑依着地势迤通排开,白墙黑瓦,

马头墙脊,门口上方"好汉庄酒家””老房子茶舍”的招牌都是老旧的式样颜色。屋檐下是没有

油漆过的桌椅,旁边木栅栏外是一口有些年头的水缸,歪倒在杂草地上,里面长满了浮萍,

叶片碧绿细碎。这些原本都是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村民们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修整改建成

了民宿。古旧的情调吸引了很多游客,每到双休日能有几千人,住处爆满。村路的左边是一

条河,河里有游船垂钓等水上休闲项目。天气转阴,小雨淅沥,河面微波荡漾,有淡淡的雾

气。

⑧不远的汤源村,也是一个乡村旅游示范点。"荷塘月色""梦回老家"等景点,为都市游

客营造出一种乡野的韵味。但更深刻的印象,是这里的“三清媚文学庄园”给予的。余干行政。

上隶属于上饶,上饶有名山曰三清一群热爱文学的女子,十年前自发成立了一个文学社

团——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在全市各县都有分支,此处便是其一。参加者有各种年龄职业,

以文学为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个活动地点,墙壁上贴满了著名作家来这里办讲座等活动的图

片,案几上除摆放了研究会自办的会刊《三清媚》,还有《人民文学》《世界文学》等高端权

威的杂志。同行的女作家徐坤,意外地看到了一位她辅导过的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班的学生,

"90后"的年轻女性,师生见面,欣喜相拥。原来,旁边的一间三清媚书屋,正是她妈妈打

造的连锁店之一。她妈妈是当地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至今仍然保持着青年时对文学的炽热爱

好,不但影响到了女儿,更有力地推动了这一风气在当地的传播。

⑨置身其中,仿佛目睹了另一种流水的姿容。我看到研究会活动时的照片,有读书讲座

的,有山野采风的,有征文颁奖的。参与者大多二十到四十多岁,本来正是女性魅力流淌荡

漾的年华,因为热爱文学,也就更进一步亲近了美。有一张照片,是在一个庄重的场合,参

加者大多身着丝绸质地的服装,色彩鲜艳,滑腻闪亮,一种波光激沌的感觉。“女为悦己者

容”,其实,她们也为己所悦者妆扮。只有心里真正看重一件事情,才会这样认真地对待。

这些业余作者的虔诚和执着,恐怕要让一些专业写作的人感到惭愧。写出真正有影响的作品

很难,但这并不影响她们的热情。文学丰富和提升了她们,让她们对生活、对世界和自己,

都有了一种深刻的认识,这就够了。如同故乡江河湖塘的水滋润她们的肌肤一样,文学滋养

了她们的心灵。

(10)四夜宿县城,住处位于城中心突兀而起的东山岭上,林木蓊郁。早起,在鸟儿的

鸣啪声中醒来,头脑倍感清爽,像被冷水浇淋过。从窗子里向山下俯瞰,一大片湖水环绕着

四周,它因其形状被称作琵琶湖,湖面上晨雾飘荡。我下楼走到不远处的干越亭,一处历史

悠久的名胜,唐代刘长卿、张祜,宋代米芾、王十朋,都在此留下了诗句。王十期的绝句尤

为出名:“干越亭前晚风起,吹入鄱湖三百里。晚来一雨洗新秋,身在江东图画里。”王十

期是在黄昏登临,我则是在清晨,景色中多了一种清新,精神上也添了一份振奋。我丝毫也

不怀疑,只要有时间,我就能够沿着县城中的大小水道,一直走到那阳湖边,看眼前波光浩

渺,白鹤展翅,野鸭凫水,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4.缶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乡野的韵味:

流水的姿容:

5.(6分)简析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6.(6分)结合全文概括余干之水的特点。

7.(6分)作者文末说只要有时间就去余干水道看风景,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蕴含其中的独特

情感。

【答案】4.乡野的韵味:原指乡村独特的风味、情趣,文中指那些利用破旧老屋改建而成

的民宿,保留着老旧的式样颜色,给人一种古旧、原始的情调。

流水的姿容:原指水流动时波光激潮的姿态,此指那些参加"三清媚文学庄园"的女性从外在

(年龄、穿着)到内涵(文学滋养心灵)所体现出来的独特魅力姿态。

5.本段文字主要介绍了余观的地理位置与建县历史。从地理位置而言,信江又名余水,故

取名余干,从而突出了地名的幽幽古意;信江穿境而过,引出后面作者的"观水";余干之名,

信江之水,千古延存,给人"一种时间凝滞的感受”,突出其不变的一面,为后面写余干之变

作铺垫。

6.①历史悠久,绵延不息。余干之水从两千年前开始流来,并将跟随季节的脚步不断地流

下去。

②天蓝水碧,生态绿色。作者通过江豚等对水质的极高要求侧面烘托余干之水水质之佳,

通过鄱阳湖生态曾经遭到破坏衬托如今余干生态的健康绿色。

③水气氤氯,内蕴丰富。作者直接描写清晨、雨后水面烟雨蒙蒙的景色,突出余观之水的

平静秀丽;同时,通过历史故事衬托余干之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呈现独特之美。

④清新灵动,富有营养。通过写余干文学青年热爱文学创作来滋养心灵,从侧面写出余干

之水的营养丰富,滋养呼吸在湖区的余观百姓;留存于余观的众多诗文,尤其是王十鹏的诗

句,更点明余观之水的波光浩渺,清新灵动,赋有诗意。(写出3点即可)

7.①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