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叙事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叙事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叙事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叙事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叙事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叙事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汇编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饕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苻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苛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B.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秋苗的情形。

C.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D.尾联写田夫嘱咐送饭人回去赶快

喂鹅鸭。

2.《插秧歌》第三句“笠是兜婺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

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三虎行

[宋]方岳

黄茅惨惨①天欲雨,老乌查查路幽阻。田家止予且勿行,前有南山白额虎。

一母三足其名彪,两子从之力俱武。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

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客子岂知行路难。

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呜呼李广不生周处死,负子渡河②何日是。

第1页共34页

【注】①黄茅惨惨:指南方天气不好时,茅草上蒸腾出阵阵瘴气。②负子渡

河:《后汉书》载,弘农太守刘昆,施行仁政,上任三年,教化大行,虎皆

负子渡河离境。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过路人的身份出现在诗中,通过行路的艰难、田家的劝阻,勾

勒出猛虎伤人的恐怖局面,为下文张本。

B.本诗通过西邻的介绍,更突显出猛虎的凶狠和危害,与前两句所写的

路途的荒凉气氛合成一个阴森的场面。

C.本诗的第二段转写避债逃亡人对行路难的看法及行为,把情绪再推进

一层,尤其是“瘢'’的细节意蕴丰富。

D.本诗最后通过三个典故来体现诗人的愤慨及忧虑,希望能出现像周处、

刘昆那样的好官,让百姓安居乐业。

4.请从叙事角度入手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词

元稹

牛吒吒①,田确确②。

旱块敲牛蹄的狗③,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④,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⑤,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剧。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

誓不遣⑥官军粮不足。

第2页共34页

【注】①吒吒:拟声词,形容喘气声。②确确:形容土块坚硬、贫瘠。

③的我:牛蹄声。④簇簇:众多丛集的样子。⑤海服:沿海地区,也指边疆。

⑥遣:让,使得。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开篇就用两个短句状形写声,表现出农民在田里耕地劳作的艰

辛不易。

B.战乱频繁,官兵不仅要农民缴粮、辛苦运粮,有时甚至会宰杀食用驱

车之牛。

C.与《观刈麦》一样,本诗也有部分句子借写妇女来表现举家艰辛,生

活不易。

D.最后三句表示即便累死也会让下一代继续提供军粮,突出百姓对朝廷

的忠诚。

6.有评论认为这首乐府诗是元稹“颇近讴谣”的代表作,即主张乐府诗要接近

民间歌谣。请结合诗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悯农

于谦

无雨农怨咨,有雨农辛苦。农夫出门荷犁锄,村妇看家事缝补。

可怜小女年十馀,赤脚蓬头衣蓝缕。提筐朝出暮始归,青菜挑来半沾土。

茅檐风急火难吹,旋燕山柴带根煮。夜归夫妇聊充饥,食罢相看泪如雨。

泪如雨,将奈何。有口难论辛苦多,嗟尔县官当抚摩。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对于农人来说至关重要,无雨时农人怨恨嗟叹,有雨时农人要辛

苦劳作。

第3页共34页

B.“赤脚蓬头衣蓝缕”以白描手法刻画了十几岁的农家姑娘的外貌,画面

感极强。

C.“茅檐”写农家的房屋,“带根煮”写农人的饮食,“泪如雨”写农人内心

之苦。

D.“夜归夫妇聊充饥”是写夜归农夫村妇吃不饱饭,只能靠聊天消除饥饿。

8.这首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抒情手法多样,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

分析。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代旧将①

贾岛

旧事②说如梦,谁当信老夫。战场几处在,部曲③一人无。

落日收④病马,晴天晒阵图。犹希⑤圣朝用,自镶白髭须。

【注】①代旧将:摹拟一位退休老将军的口吻。②旧事:昔日挥戈沙场

的事。③部曲:部下,此指退休后的情景。④收:驱马入栏。⑤希:希望。

(1)诗中的老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诗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请选一处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中八仙歌①

杜甫

知章崎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②口流涎,恨不移封③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久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第4页共34页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注】①八仙:指诗中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琏、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

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个人物。②麹(qti)车:酒车。③移封:改换封

地。④衔杯乐圣称避贤:喜喝清酒而不喝浊酒,李适之以此暗讽遭李林甫排

挤罢相之事。

10.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至项的一项是()

A.“知章骑马似乘船”两句,写出贺知章因年老眼花而骑马落井的情态。

B.“汝阳三斗始朝天”三句,抓住人物特殊身份,活画出他的享乐之态。

C.“苏晋长斋绣佛前”两句,表现人物无法抵御诱惑而产生的矛盾行为。

D.“焦遂五斗方卓然”两句,渲染了人物酒后卓越的见识和雄辩的口才。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的“白眼”,与黄庭坚《登快阁》“青眼聊因美酒横”中“青眼”意

味是相同的。

B.本诗中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诗中的李白形

象差别较大。

C.本诗与《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同为七言歌行体,都是一气呵

成,并且一韵到底。

D.本诗的风格幽默谐谑,情绪颇为欢乐,语气很是轻快,与作者一贯的

“沉郁”诗风不同。

12.《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开生面的“群像诗诗中不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

点,请分条概述,每条举两例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第5页共34页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开篇以筝声点出乐曲格调,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

调。

B.上阕重在写筝曲,下阕重在写弹筝之人,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

切。

C.秋水指秋天的水,此处当指湘江,以湘江水流之缓衬托出女子哀情之

重。

D.全词紧紧抓住弹筝之人最富表现力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极具感染

力。

14.该词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出一种什么景象?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也写出作者当

时的心境。

第6页共34页

B.诗人虽因菜肴简单、旧醋待客而有歉意,但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主人

待客的热情。

C.邻居老翁的不请自来把席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结尾两句峰回路转,

别开境界。

D.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

结构谨严。

16.这首诗选取了哪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诗人待客的兴味?有怎样的效果?请

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巫山一段云(其三)

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久天风摇曳六铢衣②。鹤背觉孤危。

贪看海蟾③狂戏。不道九关④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⑤。

[注]①金母,即西王母,玉龟是西王母所居之处。②六铢衣,仙人之

衣。③海蟾,传说中的神仙海蟾子。④九关,天门。⑤三茅,指在句曲山得

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仙人生活自在惬意,一早就去朝拜西王母,到傍晚时分醉于西王母的

居所。

B.因为乘坐仙鹤翱翔九天,风吹着仙衣,远离大地,仙人顿感孤独和危

险。

C.仙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也会贪看刘海撒金钱之戏,也会寻友共度良

宵。

D.词中对仙人的描写,既有纵横宇宙的广博境界,又有工笔细描,意趣

浓厚。

第7页共34页

18.同为游仙诗,本诗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的仙人生活和表达

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上山采藤芜

上山采原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①去。新人工织缭,故人工织素②。

织绿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绿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阁:侧门,小门。②绿、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绿色带黄,

素贵缴贱。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古体诗,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巧遇场面,揭示了离异夫妇重逢后

的复杂心理。

B.女子见到休了自己的丈夫,没有埋怨、责难,而是关心地询问,可见

她想重续前缘。

C.诗中女子与《氓》中的女主人公性格相同,她们都勤劳、善良,最后

却被丈夫抛弃。

D.本诗中的故夫与《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一样,都忠于爱情,但被

迫与妻子分离。

20.本诗体现了汉乐府民歌怎样的艺术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简王明府①

杜甫

第8页共34页

甲子西南异,冬来只海寒②。

江云何夜尽?蜀雨几时干?

行李须相问,穷愁岂有宽?

君听鸿雁响,恐致稻梁难。

【注】①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冬,杜甫避乱成都期间,此时诗人衣食

不足。重简:是因上一首诗寄给王明府后,没有回音,故杜甫再寄一首诗以

求援。王明府:县令王潜,杜甫的朋友。明府:唐代对县令的美称。②薄寒:

微寒。《楚辞•九辩》:“懵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中人:伤害人。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连用两个疑问句,抒写了诗人对云开雾散、雨过天晴的渴盼。

B.颈联运用反问,抒发了诗人因穷困之状未得改善而产生的愁苦之情。

C.尾联议论鸿雁谋稻粱之难,意在引起王明府对诗人生活之难的关注

D.这首诗基调沉郁顿挫,将诗人的另一首诗《登高》中的“悲'’具体化了

22.“冬来只薄寒”一句看似无意之笔,实则匠心独运,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

吴文英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①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②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

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纣云③欹,玉搔斜,酒

初醒。

[注】①隐几:靠着桌案。②嚼花:指赏花。③绢云:头发

2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9页共34页

A.“窗外”一句写词人雨夜静坐,听窗外的溪声雨声混成一片。

B.“映窗里”一句写词人借冷冷的灯光欣赏当窗摆放的水仙花。

C.“香苦欺寒劲”写香气浓郁的水仙受到了雨夜寒气的侵袭。

D.“纳云欹,玉搔斜”写出了仙子的美妙之态。

24.本词借人写花,写出了水仙花的特点。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

项是()

A.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B.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徐黄《牡丹花》)

C.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D.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节选)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铁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修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2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虚构了一个境界,塑造了一个奇伟的形象,同时

在写景抒情上也达到了完美和谐。

第10页共34页

B.选段交代了屈原涉江的原因,即“世混浊”而“莫余知”的楚国现实。

C.“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该句表现了屈原“贤

臣择主而事''的思想,并反衬出现实中楚怀王的昏庸。

D."登昆仑兮食玉英"承接上文的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

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

界。

26.诗人细致地描写他的奇特服饰“带长铁”“冠切云”“被明月”“佩宝璐”,其

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中洲

[宋]姚镉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一)

[唐]李商隐

秋水悠悠浸墅扉,梦中来数觉来稀。

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27.第一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

28.两首诗中“被访者”均未出现,但诗人都巧妙地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

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莲

方干

第11页共34页

采莲女儿避残热,隔夜相期侵早发。

指剥春葱腕似雪,画梯轻拨蒲根月。

兰舟尺速①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

才到河湾分首去,散在花间不知处。

[注]①尺速:速度相差在尺,形容船速相近。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采莲女儿为了避开天气的酷热,在头一天就相约好,天刚亮就

出发去采莲。

B.第三句写采莲女儿娇美的细节与“指如削葱根”“皓腕凝霜雪”两句诗意

思相近。

C.第四句写采莲女儿摇着有画饰的船桨,轻轻地拨碎了水中那蒲草根下

月亮的倒影。

D.诗歌以时间为序,叙写了采莲女儿相约、出发、划桨、赛船以及采莲

的生动场景。

30.诗人笔下描绘的采莲女儿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作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挽舟者歌

〔隋代〕佚名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

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

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3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2页共34页

A.本诗开篇点题,通过兄长的命运,指出统治者穷兵跋武是造成百姓悲

惨命运的根源。

B.三、四两句以由“兄”到“我”,由“征辽东”到“隋堤道”,说明了这种灾

难是接二连三的。

C.“些小”和“三千程”构成对比,说明活下来的希望很小,使后文的内容

合情合理。

D.这首诗以质直的语言、直赋的手法,诉说了挽龙舟的苦难,抒发了百

姓对昏君的控诉。

32.本诗在叙述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节选)

刘翰

刁斗①乍急营垒惊,夜深旗尾秋风横。

玉帐佳人不成梦,月明四面闻歌声。

拔剑相看泪如雨,我作楚歌君楚舞。

明朝宝马一声嘶,江北江东皆汉士。

[注]①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又名“金柝”、"焦斗”,白天可供

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语言直白浅近,善用想象,描写生动,再现了楚汉战争的背景下,

项羽面临垓下之围的绝境,不得已泪别虞姬的悲壮场面。

B.第二联写到月夜之下,项羽统率的战士们想念家乡,不自禁地唱起了

家乡楚地的歌声,玉帐中的虞姬也紧张不安,难以入眠。

C.第三联通过传神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霸王别姬的悲壮场面,项羽慷

慨悲歌,虞姬以舞相和,二人泪如雨下。

第13页共34页

D.最后一联,写到了垓下之战的最终结果:项羽被迫自刎乌江,刘邦统

一了长江南北,并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

34.诗歌首联如何理解?在写作手法上有何鲜明特色,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江上崔尚书

杜荀鹤①

此生何路出尘埃,犹把中才谒上才。

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

马前霜叶催归去,枕上边鸿唤觉来。

若许登门换髻鬣②,必应辛苦事风雷。

【注】①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早有才名,屡试不第。②髻鬣(中lie),

借指马。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多直抒胸臆,兼有气骨,作者虽然希求援引,但豪气干云。

B.首联“谒”字点题,“中才”指中人之才,是作者的自谦之语。

C.颔联的“闭户十年”“仰天无处”则表现出作者的怀才不遇。

D.颈联景中含情,叙写自身悲伤落寞的心境,为结尾情感做铺垫。

36.尾联表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及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黄庭坚

第14页共34页

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⑶惊。

【注】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

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

思。

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

惬意。

C.引来的井水能让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

追求。

D.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高雅

别致。

38.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请结合诗歌简要

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观小儿戏打春牛①杨万里

小儿着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②绿蓑笠青筋。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年乐。

儿闻年登③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第15页共34页

【注】①本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诗人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

古代民俗,立春前一日,用五色丝彩杖鞭打土牛,以示迎春和劝农。②牧童:

指泥塑春牛旁牧童形貌的句芒神像。③年登:诗中指年景有收成的兆头。

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儿童模仿大人的样子,煞有介事地鞭打春牛,生动表现了

儿童的天真可爱。

B.三、四句用明丽的色彩描绘“黄牛”“牧童”形象,暗含了作者对于春天

到来的喜悦。

C.九、十句写农人麦穗作帚、稻米盈斗的生活场景,其用意与“丰年留

客足鸡豚”类似。

D.本诗以平白之语叙写乡村民俗,较典型地体现了杨万里诗清新自然、

饶有谐趣的特点。

40.本诗题为“观小儿戏打春牛”,但只有前四句写到“打春牛”,这样写是否

离题?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第16页共34页

答案:

1.B2.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用“兜装"和“甲''分别

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为下文的“雨从头上湿到

胛”做铺垫,突出农事之艰苦,体现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也突出了农事紧张

这一题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秋苗”错误,应是“春苗”。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第三句是对雨具的刻画,天公不甚作美,连连洒下雨水,正在插秧的农家夫妇只

好戴上斗笠,披上蓑衣。这里,作者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

铁甲,不仅是为了变化生新,而且也是暗示:插秧简直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

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奋斗,与地拼搏。同时,两个形象化的譬

喻的叠用,还化板滞为飞动,造成一种前人所盛赞的“活泼泼'’的气势。

同时,这句话为下文的“雨从头上湿到胛''做铺垫。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

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突出农事之艰苦,体现了

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也突出了农事紧张这一题旨。

3.B4.①诗歌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内容,发展过程明晰;②叙事有详有略,

详处烘托后文,略处启人想象,使诗歌意蕴丰富;③叙事中运用烘托和细节介绍

来控诉黑暗的现实,揭发社会的弊病,彰显主题。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通过西邻的介绍”错误,“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西边那人家有

人昨天傍晚进山打柴就没回来,大伙儿想找到他的残骸也没处找。西邻已被老虎

第1页共34页

吃掉,应是别人介绍西邻的情况。

故选Bo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第一段叙写猛虎的危害。黄昏时分,诗人以过路人的身份出现在诗中,叙述行路

艰难,农家劝阻,西邻遇害。第二段叙写避债逃亡人事件。天色已黑,逃亡人到

农家,他对行路难的看法及行为,把诗再推进一层。诗歌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内容,

过程明晰。

第一段介绍老虎伤人的情况比较详细,有环境的详细渲染,有老虎形状的详细介

绍,有人被老虎吃掉过程的介绍,以环境的凶险烘托后文行人的不留宿。第二段

只以“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交代行人情况,何以不敢住呢?诗不作铺叙,只

用一句话来概括,撩开衣服,让诗人看自己身上因为交不起租子被打的伤痕。诗

人这才明白,原来这位行人由于受不了官府的催逼毒打而逃跑,因此不管道路如

何艰难,猛虎如何凶狠,也不得不冒死夜行。这一句概括力很强,含蕴丰富。诗

写到这里,一下打住,不再写那行人举着火炬上路的情况,启人想象。

叙事到此,水到渠成。恶劣环境的烘托和“袒而示我催租瘢”的细节介绍不由让人

想到苛政猛于虎。再加上尾段的感慨及对好官的呼唤,来共同控诉黑暗的现实,

揭发社会的弊病,彰显主题。

5.D6.①巧用短句和叠字,加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的开篇,用两

个短句、三组叠字,状形写声,突显农民耕地时的艰苦、忙碌和急促。②语言质

朴,口语化,在貌似平和顺从的话语里,表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③用白描的手

法叙事,言简义丰,蕴含着农民对战争的血泪控诉。④全诗用农民自述的口吻,

讲述战祸连年不断,繁重的军事开支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具有更大的真实

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突出百姓对朝廷的忠诚”错。结合前文“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及

第2页共34页

全文思想主旨可知,这里是表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蕴涵着农民的血泪控诉。“愿

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看似忠顺,实则激愤。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首先理解题干“颇近讴谣”,意思是这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类似于民谣风格。

①巧用短句和叠字,加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的开篇,作者就用两个短句

“牛吒吒,,“田确确,,、三组叠字“吒吒”“确确”“的的”,状形写声,把农民耕地时的

那种艰苦、忙碌、急促的情状绘声绘色地突显在读者的眼前,还深化主题,强化

了感情,渲染了气氛,使这首古题乐府的特色更加鲜明。

②“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楼犁作斤副。姑

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自从官军征伐藩镇的战争开始以来,朝廷就

把农民连人带牛和车以及农具一并征用了。农民驱牛驾车千里迢迢地把粮食运到

前线后,结果连牛也被官兵宰杀吃掉了,农民只收得两只牛角而返。但是战争还

在没完没了地打下去,新的军输又在等待着他们。农民只得重铸犁锄,重做斤,

重新开始一年的辛勤耕作,收获之后,运到官仓,终年辛勤劳动所获还交不够,

甚至回来连房屋也被迫卖掉买粮纳税。语言朴素、直白,多用口语,通俗易懂,

真实描绘了田家的痛苦心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③“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楼犁作斤刷。姑

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用白描的手法叙事,言简义丰,写深重的灾难

就这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落在农民的头上,没有尽时。这是对罪恶战争的血

泪控诉,是田家痛苦心声的真实描绘。

④这首诗自始至终几乎完全用农民自述的口吻,讲述战祸连年不断,繁重的军事

开支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蕴涵着农民的血泪控诉,

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

7.D8.①直抒胸臆。“可怜小女年十馀,赤脚蓬头衣褴褛”中的“可怜”直接

表明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第3页共34页

②叙事抒情。诗中详细叙写农夫早出晚归荷犁锄劳作而只能以青菜充饥的日常生

活,寄寓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③议论抒情。“有口难论辛苦多,嗟尔县官当抚摩”两句,诗人说自己难以言尽劳

动人民的辛苦,呼吁县官应当安抚百姓。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D.“只能靠聊天消除饥饿”错误。“聊”是姑且、暂且的意思。诗中“聊充饥”指姑且

靠带根煮的青菜充饥饿。

故选Do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可怜小女年十馀,赤脚蓬头衣褴褛",写十几岁的小姑年小女孩,光着脚丫,

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很破旧,说明其家里贫穷。"可怜''一词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劳

动人民的同情,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②“农夫出门荷犁锄,村妇看家事缝补”“提筐朝出暮始归,青菜挑来半沾土”,农

夫早出晚归荷犁锄辛苦劳作,村妇在家缝缝补补,辛劳不停,十几岁的小女儿也

早出晚归,忙着挑菜为家人准备充饥的食物,详细写出了一家人日常生活的辛劳,

运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寄寓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③“有口难论辛苦多,嗟尔县官当抚摩”,“辛苦多”是说百姓辛勤劳作,但仍生活

艰难,对此诗人难以言尽;呼吁县官能够安抚百姓,使百姓的生活状况能够得到

改善。所以,结尾两句运用议论抒情的手法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9.(1)老将军虽已退伍闲居,但仍然壮心不已,他难以忘却当年驰骋沙场的往事,

盼望有朝一日能为国效力。

⑵示例:末句通过用镶子拔白须的细节表达了老将军不服老,还希望得到朝廷

任用而报效祖国的情怀。

第4页共34页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旧事说如梦,谁当信老夫”,将军如今已老,说起当年征战沙场的豪壮还有谁会

相信呢。“犹希圣朝用,自镶白髭须”,还是希望能再得朝廷重用,为了不让自己

显出衰老,把白了的胡须偷偷拔下。诗中写老将军虽已退伍闲居,但仍然壮心不

已,他难以忘却当年驰骋沙场的往事,盼望有朝一日能为国效力。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自保白髭须“,为了不让自己显出衰老,把白了的胡须偷偷拔下。此处为细节

描写,通过用镒子拔白须的细节表达了老将军不服老,还希望得到朝廷任用而报

效祖国的情怀。

10.A11.D12.①嗜酒贪杯(或:海量好饮)。如汝阳王恨不得改封酒

泉,左相饮酒如鲸鱼吞百川,李白常醉眠酒家,焦遂一喝就是五斗。

②放纵不羁(或:有真性情、潇洒狂放)。如贺知章醉跌井底竟会熟睡不醒,汝

阳王敢酒后上朝拜见天子,苏晋迷酒最终忘记礼佛,张旭醉后狂放挥毫、笔走龙

蛇。

③傲视权贵(或:有风骨、傲岸不屈、不向权贵低头)。如左相衔杯以嘲讽权臣,

宗之举杯时白眼睥睨一切,李白酒后对天子召见不唯唯诺诺,张旭醉后脱帽露顶、

倨傲不恭。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A.“因年老眼花而骑马落井”错误,应是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

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A.“意味是相同的”错误。本诗中“白眼”指视俗人之眼;而“青眼聊因美酒横”中“青

眼”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第5页共34页

B.“完全一致”错误。本诗中李白是一个桀瞥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

术形象;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李白既傲视权贵,又有对现实的不满;《蜀

道难》中的李白则充满了浪漫气质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C.“都是一气呵成,并且一韵到底”错误。本诗在音韵上是一韵到底,一气呵成;

而“燕歌行”押韵的字依次为“贼”“色”“间”“山”“雨”“舞”等,并非一韵到底,一气

呵成。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写汝阳王恨不得改封酒泉;“左相日兴

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写左相饮酒如鲸鱼吞百川;“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

市上酒家眠”,写李白常醉眠酒家;"焦遂五斗方卓然”,写焦遂一喝就是五斗。

从性格爱好方面看,可见李珊、李适之、李白、焦遂四人都嗜酒贪杯。

②“眼花落井水底眠”,写贺知章醉跌井底竟会熟睡不醒;“汝阳三斗始朝天”,写

汝阳王敢酒后上朝拜见天子;“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写苏晋迷酒

最终忘记礼佛;“张旭三杯草圣传”“挥毫落纸如云烟”,写张旭醉后狂放挥毫、笔

走龙蛇。从性格行为方面看,可见贺知章、汝阳王李珊、苏晋、张旭四人都放纵

不羁、有真性情

③“衔杯乐圣称避贤”,写左相衔杯以嘲讽权臣;“举觞白眼望青天”,写崔宗之举

杯时白眼睥睨一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写李白酒后对天子召

见不唯唯诺诺;“脱帽露顶王公前”,写张旭醉后脱帽露顶、倨傲不恭。从精神气

质方面看,可见李适之、崔宗之、李白、张旭四人都有风骨、傲视权贵。

13.C14.运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湘波绿”的视觉描写弹奏的乐

曲;以秋水比喻女子的眼睛,以雁行比喻筝柱的样子。描绘了一位弹筝女子在席

间演奏的景象。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第6页共34页

C.“秋水……此处当指湘江,以湘江水流之缓衬托出女子哀情之重”理解错误。秋

水指秋天的水,词中是指弹筝女子清澈明亮的眼睛,写出了弹筝女子凝神细弹的

神态。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是一首写弹筝女子在宴席间弹奏古筝的词作。词中“声声写尽湘波绿”是在描写

筝声,乐曲本是要靠耳听,而无法目见的,但词人却突然从听觉转向视觉,说“声

声写尽湘波绿”。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通感”,也称“移觉”,即将不同感官所感受

到的诸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触沟通起来。因为文字最方便描写的是视

觉,而对于听觉则相对难以描摹,所以用视觉来比拟听觉——澄碧的湘流。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描写面对宴间宾客,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流动,筝柱

斜列着,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秋水”原指秋天明净的水,这里比喻女子目光

澄澈,澄澈的目光缓缓流转,表明弹筝的女子完全把整个身心都融合到所弹奏的

筝曲中去了。那斜行的筝柱,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运用比喻描摹筝柱的样子,

准确生动。

总之,这首词写写歌女在席间弹筝,全词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哀,风格含

蓄深沉,令人可观可叹。

15.C16.(1)细节:为客扫花径,为客打开柴门,菜肴简单,用陈酒招待

客人。(2)效果:流露出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使全诗洋溢着浓郁

的生活气息,自然浑成,如话家常。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

C.“邻居老翁的不请自来”错误。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中“肯”,意思是能否允许,

是向客人征询。所以,“邻居老翁的不请自来''说法错误。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7页共34页

(1)细节: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中为客打扫花径、为客打开柴门,是细节描

写。作者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表现待客之诚。

颔联”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写待客的菜肴简单,用旧酿的隔年浊酒

来待客。因为离市场较远只好用简单的菜肴招待客人,古人好饮新酒,主人因力

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2)效果:为客打扫花径,为客打开柴门,用陈酒招待,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

事,但又是待客的细微之处。因客到来作者喜出望外,殷勤备至;迎客就餐、酒

菜欠丰,作者又满怀歉意。话语自然亲切,如话家常,既充满生活气息,流露诗

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

17.B18.①柳诗描写的仙人,生活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

的向往。

②李诗描写的仙境,奇特而美好,虽然也有对自由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但重点

表达的是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仙人顿感孤独和危险”错。“孤危”是孤高、危耸的意思,而没有“孤独”“危险”

的之意。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本诗描写清晨朝拜西王母,傍晚醉于西王母居住的金龟处。风摇荡着仙人轻薄

的六铢衣,乘着无力的鹤背,感觉孤立危急。仙人沉迷于看刘海撒钱之戏并不知

道九重关门已经关闭,想与伙伴分享美好的夜晚,但却不知去向何方,最终决定

去访问三茅山。描绘了仙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情境。既有纵横宇宙的广

博境界,又有风摇“六铢衣”、骑鹤“觉孤危”的工笔细描,仙人也会贪看海月,也

要寻友度良宵,有形有情,有知有感,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天地

第8页共34页

的永恒变换,对仙人生活的向往。

②《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人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

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

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

但作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他写神

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对自由美好

世界的向往,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可见重点

表达的是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19.A20.①现实主义风格,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本诗反映了当

时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被压迫的地位。

②故事性强(叙事性),选取常见生活场景,构思巧妙,交代了故事情节。

③通过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使弃妇和故夫的形象更丰满。

④语言口语化,如“上山采藤芜”“新人从门入”,浅白如话,通俗易懂,有民歌色

彩。

⑤铺陈(赋),诗中以铺陈的手法交代了女子被休,故夫新娶的故事。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可见她想重续前缘”错,女子遇见休弃自己的前夫,是想了解新妇的情况,没

有重续前缘之意,选项于文无据。

C.“性格相同”错误,二人性格不同,《氓》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性格刚烈,具有

反抗精神,本诗中女子没有。

D“都忠于爱情,但被迫与妻子分离”错误,故夫不忠于爱情,他抛弃了结发妻子。

故选Ao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点的能力。

第9页共34页

本诗中女主人公勤劳善良却最终被休弃,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

被压迫的地位。体现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风格。

诗歌故事性强,写女子见到休了自己的故夫,探问新妇情况,故夫一番话表明生

活中新妇不如旧妇的后悔心理,诗中选取“新人工织绿,故人工织素。织绿日一

匹,织素五丈余”等常见生活场景,构思巧妙,交代了故事情节。

“长跪问故夫”弃妇问,“新人虽言好……”,故夫答,通过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

使弃妇和故夫的形象更丰满。

“上山采廉芜”“新人从门入新人不如故“,语言口语化,浅白如话,通俗易懂,

有民歌色彩。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绿,故人工织素。织绿日一匹,织素五丈

余。将缴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为"赋比兴''中的“赋”,即铺陈手法,诗中以铺陈

的手法交代了女子被休,故夫新娶的故事。

21.D22.①照应前句天气之“异”,表现冬天之微寒。

②运用《楚辞•九辩》中的典故,感叹人在“穷愁”之中就连微寒也经受不住。

③为下文向王明府求取资助做铺垫。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将诗人的另一首诗《登高》中的,悲‘具体化了''说法错误,本诗作于公元761

年杜甫避乱成都期间。而《登高》作于公元767年杜甫滞留蔡州期间。本诗早于

《登高》而作;且《登高》中“悲''的内容非常丰富,不是一个“衣食不足”所能具

体化的。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

“冬来只薄寒”,冬天来了,即使只是微寒,还是很伤害人。照应前文“西南异”的

天气变化,表现冬天之微寒。

第10页共34页

运用典故,“懵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中人:伤害人。冬天即使只是微寒,还

是伤害到了自己。暗示自己处在“穷愁”之中,就连微寒也经受不住。

正因为穷愁潦倒,所以才会为在下文说“君听鸿雁响,恐致稻梁难”,天冷了,过

冬的粮食还没有,此处为向王明府求取资助做铺垫。

23.D24.B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写出了仙子的美妙之态”错误,“组云”三句,扣题“既觉”。词人醒时对花独酌,

醉而伏案而眠;再醒后始觉头上青丝零乱,玉簪斜挂,诗句写的是词人形象。

故选D。

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艺术手法的能力。

B.“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等,通过人的感官来表现牡丹花的娇艳,符合题干

要求。

A.直接描写花的动态。

C.直接描写花的颜色。

D.“人比黄花瘦”是以花写人。

故选B。

25.C26.诗人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奇特服饰来表现自己的志行,表现自己

IWJ洁的品质。

【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屈原,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哀南

夷之莫吾知兮”等内容可知,因为楚国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他,才让他同重华一

道去游仙宫,由此可知,该句应该是表达了屈原渴望国君清明的心情,而不是“贤

第11页共34页

臣择主而事”的思想。

故选C。

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具有象征意义。该诗节选自《涉江》,诗中的“带长铁”“冠

切云”“被明月”“佩宝璐”指作者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之冠,披着夜

晚发光的明珠,佩戴着珍贵的美玉,这些“奇服”喻指作者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志

向。因此其作用主要是象征和衬托人物品质的高洁。

27.第一首诗塑造了一位不拘小节、格调高雅、充满闲情逸趣的清逸之士。他访

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可见他不拘小节;来访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

这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见他充满闲情逸趣;还没来得及与好友交流,他就

先走向水边看那雨中茫茫白云,可见他的清逸情怀。28.两诗均采用侧面描

写的手法展现“被访者”的形象。姚诗前两句及最后一句描绘出“被访者”居住的环

境——门前有修竹,傍水而居,荷香四溢,展现出“被访者”居住的地方环境清幽、

远离尘嚣,同时用“竹”“荷”“白云”这些意象隐喻“被访者”,侧面烘托出“被访者”

高洁、清逸的形象。后两句写“访者”“论奇字'"'看白云”,间接表现出与其志趣相

投的“被访者”的清逸高雅。李诗首句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被访者'’生活的环境

——秋水漫长悠远,似要浸湿“被访者”住处,表现出“被访者”居住环境之清幽、

偏远,侧面烘托出“被访者”的超尘脱俗。后两句用“玄蝉”“叶黄落”“冬青”描绘出

一幅清冷的深秋景象,而此时“人未归”,侧面表现出“被访者”远离尘嚣、超然物

外。

【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概括“访者”的形象,解题时,要结合诗句的内容,从诗句对“访者”

的描写中总结归纳其形象特点。

诗的第一句“踏雨来敲竹下门”,说的是“访者”探访好友的时间。他不择晴日,而

是踏雨而来,可见其不拘一格的率性和高雅的格调。

第12页共34页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说出了探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论

奇字,,已算,,无事忙,,,非经世致用之务而完全出于志趣,但“访者”还没来得及交

流就先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茫茫白云,可见其个性的清逸自由。

2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的能力。

题干说“两首诗中'被访者'均未出现,但诗人都巧妙地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

可见两首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被访者”的形象。然后结合诗句分析。

姚诗,前两句和最后一句都写出了“被访者'’居住环境的特点。”踏雨来敲竹下门”,

说明“被访者”门前有修竹;“荷香清透紫绡裙”,说明“被访者”临水而居,有荷塘,

荷塘里还有荷花;“先向水边看白云''进一步说明"被访者''临水而居。同时,诗人

选用的意象“竹”“荷”"白云''都是高洁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用“被访者”居住环

境的清幽绝尘侧面烘托出“被访者''清逸高洁的形象,用“竹''"荷”"白云”等意象暗

喻“被访者”的品质高洁。第三、四句写“访者”的行为,“论奇字”“看白云”表现出“访

者”的闲情逸趣,从而折射出“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