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A/3E/wKhkGWYDnKuAajPAAAHmu4T0E6s532.jpg)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A/3E/wKhkGWYDnKuAajPAAAHmu4T0E6s5322.jpg)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A/3E/wKhkGWYDnKuAajPAAAHmu4T0E6s5323.jpg)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A/3E/wKhkGWYDnKuAajPAAAHmu4T0E6s5324.jpg)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A/3E/wKhkGWYDnKuAajPAAAHmu4T0E6s53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混合运算-小熊购物(课时)总第课时
一、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
教学目标
际的密切联系。
三、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二、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教具:畅言通、多媒体课件、一体机
课前准备
学具: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预设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
(一)口算。(开火车)
3X5=4义8=7X6=36-17=80-43=
9X3=8X5=37-15=8+15=36+7=
(二)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
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
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三)解决问题。
1.列算式:3X4+66+3X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X4+66+3X4各表示什么意思。
(1)算式“3X4+6”中的“3X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
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2)算式“6+3X4”红的“3X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
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X4+6与6+3X4这两个算式
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X4+66+3X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3X4+6解法二:6+3X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
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一)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二)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1.3X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
2.20-3X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应找回8元。
(三)重点讨论解法: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
(四)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
在算减法。
(五)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
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一)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二)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
直线划起来。
(三)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解法一:3X4+6解法二:6+3X4
二12+6=6+12
=18(元)=18(元)
答:该付18元。
教
学
反
思
课题-混合运算-买文具(课时)总第课时
一、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
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三、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
计算。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二、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前准备教具:畅言通、多媒体课件、一体机
教学预设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
(一)口算(开火车)
40・8284-7364-624+881+915+3
(二)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
什么?
(三)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X8+640-6X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二)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三)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
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1)18+3=6(元),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2)184-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18+3”表示1
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三、尝试解决问题。
(一)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二)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三)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
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四、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
法后算加减)
五、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教材P5
六、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一)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二)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七、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18+3=6(元),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184-3+4
=6+4
=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教
学
反
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混合运算-过河(课时)总第课时
一、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
教学目标号的算式。
三、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二、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前准备教具:畅言通、多媒体课件、一体机
教学预设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
(-)口答题:
1.2+7X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o
(二)计算
32-84-820+16・430-4X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一)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二)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三)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四)写出解答过程
(29+25)4-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五)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一)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4-8
(二)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三)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4-8(24+16)4-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
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五、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4-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教
学
反
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一混合运算-练习一(2课时)总第课时
一、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
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
教学目标
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二、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前准备教具:畅言通、多媒体课件、一体机
教学预设思考与调整
第一课时
一、复习
(一)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
的?(指名口答)
(二)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完成教材11页第1题
L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二)教材11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
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教材11页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四)教材11页第4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总结
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第二课时
一、完成教材11页第5题
(一)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一:124-6=2(元)解二:3X6=18(元)解三:124-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
便宜。
(二)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3-124-6
=3-2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二、完成教材12页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二)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1.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2.独立解决问题
3.在小组内交流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三、完成教材12页第7题
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一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
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四、完成教材12页第8题
数学游戏:“24点”,之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教
学
反
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二认识图形-看一看(一)(课时)总第课时
一、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
能力。
二、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
教学目标
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三、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
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
教学重点
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组合物体的辨认,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
教学难点
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激趣引导
课前准备教具:畅言通、多媒体课件、一体机
教学预设思考与调整
一、课前三分训练(口算训练)
5-84-4724-8-34+24+8
12+4+415-6X250-4X5
7+6X27X3+56+3X4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教师正面对着学生,让学生先仔细观察,互相说说看到时了老师
的什么?
(二)师侧面对着学生,再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与刚才比有什么不
同?
(三)师背对着学和一,再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
究的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一)
三、自主学习初步尝试观察长方体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
师:看,这个纸盒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6个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师:左面和右面又叫什么?
生:侧面。
师:对。还有前面可以叫正面,后面可以叫反面或背面。
师读口令,请学生指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各个面。
教师请三位学生上讲台,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长方体,说说自己看到了
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个长方形的面。
生2:我看到了三个面。
生3:我也看到了三个面。
师:尝试一下,能看到四个面吗?
学生尝试之后发现,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小组交流解疑释惑
(一)观察茶壶
师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1号座位的同学。(学生分前、后、
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生互相交流)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
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小组内相互说一说,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茶壶
是什么样子的)
(二)归纳概括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
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的图片。
请站起来的同学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说一说看到了茶壶的哪个部分。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五、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想一想,连一连。
教师出示课本上笑笑,淘气和妙想观察长方体的场景。
师:仔细观察情景题,说说情境图旁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并用
线连起来。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看到的面不一样;
站在同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给玩具"拍照”。
师:看,我们这里有一群可爱的玩具,让我们给它们模拟拍照吧!
生模拟给各自的玩具从前后左右拍照,在作业纸上画出自己所“拍到”
的图片。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图画。
师展示给小熊拍照的四幅照片。
师:这四幅照片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的?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请几位学生汇报。
生:背面的照片应该是和正面反着的。
六、拓展应用课外延伸
(一)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学生汇报答案和思考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四人一组演示拍照情景,教师指名代表汇报。
(三)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四)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七、畅谈收获,分享成果
师:今天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如果你是老师,你想和大家说些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名代表回答。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看到的面不一样
站在同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教
学
反
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二认识图形-看一看(一)(课时)总第课时
一、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
能力。
二、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
教学目标
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三、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
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
教学重点
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组合物体的辨认,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
教学难点
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激趣引导
课前准备教具:畅言通、多媒体课件、一体机
教学预设思考与调整
一、课前三分训练(口算训练)
5-84-4724-8-34+24+8
12+4+415-6X250-4X5
7+6X27X3+56+3X4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教师正面对着学生,让学生先仔细观察,互相说说看到时了老师
的什么?
(二)师侧面对着学生,再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与刚才比有什么不
同?
(三)师背对着学和一,再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
究的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一)
三、自主学习初步尝试观察长方体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
师:看,这个纸盒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6个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师:左面和右面又叫什么?
生:侧面。
师:对。还有前面可以叫正面,后面可以叫反面或背面。
师读口令,请学生指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各个面。
教师请三位学生上讲台,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长方体,说说自己看到了
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个长方形的面。
生2:我看到了三个面。
生3:我也看到了三个面。
师:尝试一下,能看到四个面吗?
学生尝试之后发现,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小组交流解疑释惑
(一)观察茶壶
师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1号座位的同学。(学生分前、后、
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生互相交流)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
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小组内相互说一说,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茶壶
是什么样子的)
(二)归纳概括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
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的图片。
请站起来的同学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说一说看到了茶壶的哪个部分。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五、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想一想,连一连。
教师出示课本上笑笑,淘气和妙想观察长方体的场景。
师:仔细观察情景题,说说情境图旁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并用
线连起来。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看到的面不一样;
站在同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给玩具"拍照”。
师:看,我们这里有一群可爱的玩具,让我们给它们模拟拍照吧!
生模拟给各自的玩具从前后左右拍照,在作业纸上画出自己所“拍到”
的图片。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图画。
师展示给小熊拍照的四幅照片。
师:这四幅照片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的?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请几位学生汇报。
生:背面的照片应该是和正面反着的。
六、拓展应用课外延伸
(一)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学生汇报答案和思考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四人一组演示拍照情景,教师指名代表汇报。
(三)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四)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七、畅谈收获,分享成果
师:今天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如果你是老师,你想和大家说些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名代表回答。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看到的面不一样
站在同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教
学
反
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三加与减-捐书活动(课时)总第课时
一、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三、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
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引导迁移法
课前准备课件及口算卡片
教学预设思考与调整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
的一片爱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
出问题。
1.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
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1)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2)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3)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
(二)想一想。
1.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
么想的?
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三)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把
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四)做一做。
二、练习题。
(一)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一枚。
1.独立思考,什么叫买1000送100?
2.小组交流。
(二)完成练一练第2、3题。
(三)完成练一练第4题。
教
学
反
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三加与减-捐书活动(练习)(课时)总第课时
一、通过练习,巩固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通过练习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三、通过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
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引导迁移法
课前准备课件及口算卡片
教学预设思考与调整
一、方法优化
高年级的同学捐书这么积极,那低年级的小朋友怎么样啊?你猜老师怎
么做的。她二话不说,又给了我一张……(出示课件)
大家自己找一下数学信息好不好。
大家找好了,你估计老师会问什么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口答一
下)
师:在动笔计算准确结果之前,我们要对这个式子的结果进行……做什
么?(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必要吗?真聪明!那先估计一下结果在哪
个范围之内,并和你同桌说说,完了之后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好吗!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
全班汇报:刚才老师转了一下,找了几种不同算法的小朋友,让我们来
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实物投影展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用的是一种凑十法,凑十法在我们数学里经常会用到,
它能给我们的计算带来方便。
[设计意图]优化计算的方法,引导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巩固算法:
今天学的三位数连加你觉得已经学会了吗?有没有信心跟老师去进行闯
关活动。
第一关:练一练第二题前两个
竖式计算:
475+263+149724+114+86
三、综合应用
第二关:练一练第一题
购物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连加,想不想到实际生活中用一用?
(课件出示)师:再过几天又是周末了,听说有个商场刚开张正在进行
促销活动呢!买1000送大礼包。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每样商品的价格?
师:先来看它的第一个问题:(课件)妈妈想买一个电饭锅、一辆自行
车和一台一块手表。你能帮妈妈估算大概要带多少钱?你是怎么估的?
反馈教师板书,之后问:生活中的数学要符合实际,看看以上几位小朋
友估的结果,你觉得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可能不合理。同桌说说。
(感受数学用到生活中要符合生活实际)
课件出示:妈妈至少要买哪几种商品才能获得大礼包?
师:在这句话,我觉得有一个词在我们数学里面经常会出现的,也很重
要的,(至少),说说是什么意思?怎样能用同样的钱买最少的东西呢?
(尽量买贵的商品,那么所得的件数就会更少)
师:可惜妈妈今天只带了500元,想买三样商品回家,你帮妈妈参谋一
下,妈妈可以买哪三种商品?
你可以先跟你同桌商量商量,再算一算。
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带的钱比较少,那就先把商品往便宜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三位数连加的知识,我们一般会有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
你会比较喜欢哪些解法?平常计算时,你会进行选择吗?这节课你还学到了
哪些知识?
五、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2剩余习题。
2.完成练一练第4题。
教
学
反
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三加与减-运白菜(课时)总第课时
一、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与交流。
二、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
教学目标
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激趣引导
课前准备教具:畅言通、多媒体课件、一体机
教学预设思考与调整
一、谈话引入
老师:秋高气爽,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走进小农场,看看那里
的景色吧!
这片地里种着白菜,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在白菜地里藏着那些数学问
题呢?
学生:白菜中含有数学问题?我来说说有多少颗白菜。
老师:嗯,已知一共有白菜850棵!上午运走了一车288棵,下午运走
一车256棵,同学们计算一下,还剩多少颗?
学生:可以这么算850-256-288
=594-288
=306(棵)
老师:嗯,很对,竖式列的很有调理,算的不错!你们真是聪明啊!
二、玩中学
(―)说一说。
这一环节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观察教材第19页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先独立思考。
2.把你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3.谁愿意对大家说一说你的问题?
(二)写一写。
学会正确的计算方法,经历不同的算法交流。
你想奏W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1.学目三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2.全型王内交流算法。
3.教日H板书不同算法。
三、夕中做
玩成电攵材20页“练一练”,1和3题。
独立十1"算,尝试解答。
班级才t流各自算法。
四、才F置作业:相对应速算提升。
玩成寺攵材20页“练一练”,2和4题。
要求交卮算。
教
学
反
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三加与减-节余多少钱(课时)总第课时
一、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
确计算。
教学目标
二、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能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激趣引导
课前准备教具:畅言通、多媒体课件、一体机
教学预设思考与调整
一、课件导入。
(一)谈话引入。
老师:你们知道吗?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在城市里面工作
的农民工,和体谅在外面工作的爸妈。
学生:好的。
老师:那我们现在就帮助小刚算一算他们家一个月可以节余多少钱。
学生:好!
老师:爸妈在城里工作,每月都寄回800元,奶奶每月都能领取补助185
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1:小刚家每月生活费可以收到多少钱?
老师:嗯,那如果小刚家每个月的生活费是745元,你们又可以想到什
么问题呢?
学生2:那就是小刚家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
老师:嗯,很好,那你们就帮助小刚算一算,他们每个月可以节余多少
钱?
学生3:大概节余:185+800—745
=985-745
=240(元)就是大概节余240元。
(二)一起讨论。
1.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737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2.学当匕独立估算。大约节余多少元?
3.请3工家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
组内讨论E3己的思考方法。
4.全方星交流。
二、3三中学:解决教材试一试问题
(一)需要攒几个月?
如果充息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58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
(二)独立思考后,将方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三)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展示。
三、当片中做
学校且工织夏令营活动。一年级有185名同学参加;二年级有216名同学
参加,三45级参加夏令营的人数比两个年级的总和少72人。
1.三,卜纪有多少人参加夏令营?
2.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今女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四、不6置作业:相对应速算提升
教
学
反
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三加与减-节余多少钱(练习)(课时)总第课时
一、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
确计算。
教学目标
二、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能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激趣引导
课前准备教具:畅言通、多媒体课件、一体机
教学预设思考与调整
一、基础练习
同学们非常棒,下面我们来做这几道题。
完成练一练第3题第一行。
278-199+680800-289+484500-294-106
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
(一)学生先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各个数据表示的意义。
(二)独立列式计算。
(三)集体反馈。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画图
(二)对照画图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独立计算,尝试解答。
(四)班级交流各自算法。。
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一练第3题第二行。
相对应速算提升
教
学
反
思
计
学设
学教
册数
级上
三年
大版
北师
课题
课时
总第
时)
(课
)
表(二
-里程
与减
三加
。
比较
大小
数的
以内
习万
并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慕课版 双色版 第3版) 课件 第5章 创业机会发掘与团队组建
- 2025至2031年中国无纸记录调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布艺相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下肢假肢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锈板岩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SIPA机电子控制》课件
- 《高财综合练习题》课件
- 《中国艺术》课件
-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
- 《水稻纹枯病》课件
- 妇产科医生个人年终述职报告课件
- UL489标准中文版-2019断路器UL标准中文版
- 2025年全国低压电工作业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运用PDCA提高吞咽障碍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率
-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2025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综合PCR的基因工程问题
- 钢筋焊接工艺性试验方案
- 2024年福建省新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主题班会: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模板)
- 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赏析类)-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