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功能考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任务驱动探究突破任务1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1)概念理解eq\x(输入)eq\b\lc\{\rc\(\a\vs4\al\co1(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eq\x(传递)eq\b\lc\{\rc\(\a\vs4\al\co1(途径:,形式:有机物中的))↓eq\x(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________→热能↓eq\x(散失)eq\b\lc\{\rc\(\a\vs4\al\co1(形式:最终以形式散失,过程:三大功能类群的))(2)能量流动图解任务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的分析(1)能量来源eq\b\lc\{\rc\(\a\vs4\al\co1(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于))(2)能量去向:①自身________②流入________③被________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最终也将被分解者利用)任务3对生态金字塔的分析不同的生态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各营养级与能量、生物量、个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特点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象征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________的特性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________一般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升高________每一阶含义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特殊形状无极少任务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的比值。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________。(2)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原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不能逆转,而能量则以__________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产者利用。②逐级递减原因:某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________要消耗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________利用,所以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3)研究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_______________,使能量得到________的利用。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任务5观察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的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能量流动的特点①________: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②________: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任务6写出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eq\f(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当前营养级同化量)×100%。任务7与能量传递相关的“最值”计算(1)如食物链A→B→C→D①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________,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________。②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________,最少能量=________。(2)在某食物网中,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eq\a\vs4\al\co1(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eq\b\lc\{\rc\(\a\vs4\al\co1(获能量最多\b\lc\{\rc\(\a\vs4\al\co1(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获能量最少\b\lc\{\rc\(\a\vs4\al\co1(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②eq\a\vs4\al\co1(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eq\b\lc\{\rc\(\a\vs4\al\co1(需最多能量\b\lc\{\rc\(\a\vs4\al\co1(选食物链,按计算)),需最少能量\b\lc\{\rc\(\a\vs4\al\co1(选食物链,按计算))))考向分类对点落实eq\x(考向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考查1.[2021·湖北武昌区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从一级传向另一级的最终去向是()A.散失在环境中B.导致分解者数量增加C.进入另一条食物链D.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2.[海南卷]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3.[福建卷]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4.(多选)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C.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eq\x(考向二)能量流动过程中的相关计算5.[2021·宁夏石嘴山市三中高三月考]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图中b=h+c+d+e+f+iB.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6.[经典模拟]如图所示为某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应营养级同化的能量,e,f、g、h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单位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e)/a×100%B.该图示可反映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和物质循环特点C.绿色植物都属于同一个营养级,有的消费者可属于不同营养级D.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通过下一级消费者的粪便流向分解者7.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⑤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⑦中C.⑤⑥⑦⑧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8.(多选)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Ⅰ、Ⅱ、Ⅲ)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单位是100万kJ)。有关叙述正确的有()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Ⅰ→Ⅱ→ⅢB.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6950万kJC.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eq\x(考向三)关于生态金字塔的考查9.[高考改编]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eq\x(考向四)对能量流动的综合考查10.[经典高考]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__。(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深化拓展]据上题表格中数据推算随鼬粪便流失的能量是多少?这部分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应包含于表中哪一数据中?[题后归纳]以第二营养级为例,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图解如下:由此可见:(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2)同化量-呼吸量=生长、发育、繁殖量。(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即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任务驱动探究突破任务1完善与碳循环相关的内容(1)碳在非生物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和碳酸盐。(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主要)。(3)循环过程:碳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________作用、________作用实现的,而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则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实现的。任务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________________。(2)eq\a\vs4\al\co1(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eq\b\lc\{\rc\(\a\vs4\al\co1(①生产者、消费者的,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③化石燃料的))(3)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CO2。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4)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①________: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②________________:物质可以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任务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以有机物为载体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全球性、循环性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图示易错警示与物质循环有关的两个注意点(1)物质循环流动,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所以不能说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2)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考向分类对点落实eq\x(考向一)物质循环基础知识的考查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2016·全国卷Ⅰ,T5A]()(2)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2016·江苏卷,T20B]()(3)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海南卷,T22A]()(4)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江苏卷,T10D]()(5)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天津卷,T3A]()(6)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海南卷,T23(1)]()(7)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全国卷Ⅱ,T3D]()(8)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广东卷,T26(4)]()eq\x(考向二)碳循环过程及特点分析2.[原创题]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3.[2021·长春市高三质量监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B.光合作用可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C.非生物环境中的化学元素可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环节越多,人类可获得的能量就越少4.(多选)如图代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其中甲、乙、丙、丁和戊均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此可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型不正确的是()eq\x(考向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的应用实例分析5.[2020·江苏省无锡一中期末]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提倡素食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等的摄入,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对提倡素食的好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提倡素食能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B.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提倡素食能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损耗D.提倡素食能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6.(多选)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eq\x(考向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综合考查7.[2018·浙江卷,29]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字母_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_冬季。(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_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_____。8.[2018·天津卷,8]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题表,据表回答:碳量西黄松生态系统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机质(g/m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氧呼吸**[g/(m2·年)]老龄1273025605330470440幼龄146032404310360390*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__________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________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_______(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9.[海南卷]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_______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E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__,__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师说技巧]模型法判断碳循环中的各种成分(1)首先找出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成分,其中一个为生产者,另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大气中的CO2库。(2)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的是分解者,剩余的成分为消费者。模型一分析:E为生产者;F、D、B都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模型二分析: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模型三分析:A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模型四分析:A为生产者;B、C都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考点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任务驱动探究突破任务1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举例作用作用或应用举例个体有利于______________①蝙蝠依靠“回声定位”实现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②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作用种群有利于生物种群的______①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②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生态系统调节生物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①草原上,草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②森林中狼与兔相互依据对方的气味捕食或躲避;③烟草释放化学物质调控害虫天敌应用提高农产品或者畜产品的产量;对________进行控制利用模拟动物信息吸引传粉动物,提高果树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诱捕或驱赶有害动物任务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________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________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途径________________多种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考向分类对点落实eq\x(考向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基础考查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物理信息求偶。[2017·江苏卷,T26]()(2)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全国卷Ⅱ,T4C]()(3)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江苏卷,T9D]()(4)拟水狼珠是稻田中卷叶螟、褐飞虱两种主要害虫的天敌,害虫与拟水狼珠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四川卷,T6A]()(5)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山东卷,T26(3)]()eq\x(考向二)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及应用分析2.[2021·思南中学高三一模]一种蛾类害虫(具有趋光性)以蔬菜的叶片为食,成虫(蛾)夜晚活跃、交配产卵,白天藏匿于隐蔽处。该蛾类在交配季节会释放大量性外激素,人们通过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可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这种蛾类的密度,以进行监测和防治B.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防治,会引起环境污染C.性外激素属于雌、雄蛾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信息D.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3.(多选)下列现象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B.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eq\x(考向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的比较4.[2021·山东烟台高三适应性练习]发生雾霾天气时,空气质量和能见度较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5.[2021·江苏省淮安一中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6.(多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eq\x(考向四)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及功能的综合考查7.[海南卷]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化拓展]上述实例表明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哪方面的功能?[网络建构提升][长句应答必备]1.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2.太阳能经过生产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在食物链中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约为10%~20%。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6.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7.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形式。[示例]1.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为其同化量,去路有________散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帮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4.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及生物种群的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调节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级选考研考向]1.[2020·海南卷]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类别玉米地荒地湖泊Ⅰ湖泊Ⅱ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1.6%1.2%0.4%0.1%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23.4%15.1%22.3%21.0%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76.6%84.9%77.7%79.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2.[2019·天津卷,5]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3.[2019·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国考真题研规律]1.[2020·全国卷Ⅲ,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2.[2019·全国卷Ⅱ,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3.[2018·全国卷Ⅰ,29节选]回答下列问题:(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4.[2018·全国卷Ⅱ,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eq\x(请完成课后定时检测案36)课堂互动探究案2高效课堂师生互动提考能考点一【任务驱动探究突破】任务1(1)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食物链和食物网化学能化学能热能呼吸作用(2)细胞呼吸分解者细胞呼吸任务2(1)太阳能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2)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分解者任务3逐级递减逐级递减逐级递减任务4(1)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10%~20%(2)自然选择热能自身呼吸分解者(3)人工生态系统最有效对人类最有益任务5(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2)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被分解者利用(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任务7(1)M÷(20%)3M÷(10%)3N×(20%)3N×(10%)3(2)最长÷10%最短÷20%【考向分类对点落实】1.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能量从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后,最终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在环境中,A正确。答案:A2.解析: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及分解者,D错误。答案:D3.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780+4200=7980(J·m-2·a-1),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980/31920×100%=25%,B正确;因不知太阳鱼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值,所以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无法计算,C错误;人工鱼塘中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答案:B4.解析: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a1所占比例偏小;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生物同化量之比,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b1表示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存在于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直接摄取有机物,对最高营养级生物来说,能量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即各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和能量的用途不尽相同。答案:ABC5.解析:由图可知,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h+c,A错误;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兔的同化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d,C正确;图中b表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c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a表示生产者的同化量,所以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D错误。答案:C6.解析: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a×100%,A错误;该图示只能反映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即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但不能体现出物质循环特点,B错误;绿色植物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有的消费者为杂食性动物,可属于不同营养级,C正确;顶级消费者没有下一级消费者,因而其同化的能量就不可能通过下一级消费者的粪便流向分解者,D错误。答案:C7.解析: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可用于植物呼吸消耗,一部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A错误;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植物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未被植食动物同化,B正确;⑧表示植食动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并没有流向分解者,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营养级间同化量的比值,植物和植食动物同化量未知,D错误。答案:B8.解析:三个种群同化的能量由大到小依次是Ⅱ、Ⅰ、Ⅲ,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A错误;种群Ⅱ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种群Ⅰ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5450万kJ,而由于题中没有给出流向分解者能量,因此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也无法求出,B错误;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C正确;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15.0×100%=20%,D正确。答案:CD9.解析: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的数量,故选B。答案:B10.解析:(1)田鼠的同化量是7.50×108J/(hm2·a),鼬的同化量是2.25×107J/(hm2·a),故能量传递效率为eq\f(2.25×107,7.50×108)×100%=3%。(2)设1hm2的范围内种群数量为M,则eq\f(40,M)=eq\f(15,30),M=80。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即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减少,则估算值M偏高。(3)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细胞呼吸),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田鼠和鼬都属于恒温动物,进行呼吸作用用于维持体温需消耗大量能量,还有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4)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3%(2)80偏高(3)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深化拓展]提示:鼬粪便中的能量=鼬的摄入量-鼬同化量=2.44×107-2.25×107=1.9×106(J/hm2·a),此部分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应包含于表中田鼠同化量中。考点二【任务驱动探究突破】任务1(1)CO2(2)含碳有机物(3)光合化能合成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任务2(1)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呼吸作用燃烧作用(4)全球性往复循环,重复利用任务3以化学元素形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物圈(全球性)【考向分类对点落实】1.(1)√(2)×(3)√(4)√(5)×(6)√(7)√(8)√2.解析: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正确;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而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错误;对E(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D正确。答案:B3.解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A错误;光合作用可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碳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能量不能循环,B错误;非生物环境中的化学元素可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环节越多,使得能量尽可能被多级利用,人可获得的能量就增加,D错误。答案:C4.解析:能固定太阳能的是生产者,因此,甲为生产者,乙、丙分别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戊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环境)。结合碳循环,可知在生产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是双向箭头,再根据食物链甲→乙→丙,可知A正确,故选BCD。答案:BCD5.解析:提倡素食即人直接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从生产者到人类只有两个营养级,因此,缩短了食物链,可以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6.解析:该生态系统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属于分解者,A、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流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答案:CD7.解析:(1)题图显示:A、B、C、E均有箭头指向D,说明D表示大气中的CO2。A、D之间是双向箭头,A、B死的有机物可被C利用,说明A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进而推知:B是消费者,E为化学燃料的燃烧。由于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冬季旺盛,使夏季大气中CO2的含量低于冬季。(2)CO2被生产者吸收,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体内的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所示的生产者、B所示的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C所示的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E所示的化学燃料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则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因此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非生物环境,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因能量流动起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特点之一是单向流动,所以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取消“D→A”。答案:(1)D低于(2)呼吸作用大于(3)非生物环境取消D→A8.解析:(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遭到破坏后,又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因此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基质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生产者固定的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净初级生产力,因此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的量一部分流入消费者,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进而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和老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360/1460≈0.25和470/12730≈0.04,因此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该生态系统中幼龄西黄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360,而异氧呼吸消耗量为390,因此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答案:(1)恢复力(2)基质360消费者分解者(3)大于不能9.解析:(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2)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是大气中CO2库,E与A之间为双向箭头,说明E是生产者;C以E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各种生物的能量均流向F,且F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CO2释放到大气中,所以F是分解者。答案:(1)间接(2)大气中CO2库生产者分解者C考点三【任务驱动探究突破】任务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繁衍种间关系稳定有害动物任务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物圈食物链和食物网【考向分类对点落实】1.(1)√(2)√(3)×(4)√(5)√2.解析:用黑光灯诱捕害虫时,可通过统计诱捕到的某种趋光性害虫的数量来调查该种趋光性害虫的密度,以对害虫进行监测和防治,A正确;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属于生物防治,不会引起环境污染,B错误;性外激素属于化学物质,是雌、雄蛾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信息,C正确;在交配季节,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来干扰蛾类的雌雄交配,使其繁殖力下降,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D正确。答案:B3.解析:B项体现的是生态因素——光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答案:ACD4.解析: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但并未丧失,B错误;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C正确;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D正确。答案:B5.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是反复进行的。答案:A6.解析: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A错误。答案:BCD7.解析:(1)植物释放的物质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无机环境和生物;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是通过感知蜘蛛网的震动来实现的,属于物理信息。(3)物质X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所以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能驱赶乙昆虫,使乙昆虫减少,所以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深化拓展]提示:该实例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总结网络聚焦大概念网络建构提升①生产者固定的能量②食物链(网)③热能④单向流动⑤逐级递减⑥全球性⑦循环往复⑧生物群落⑨生物圈示例1.自身呼吸作用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2.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非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项目建设方案
-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现当代文学(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师范大学《古代文论专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深度解析《GBT 2820.9-2024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9部分:机械振动的测量和评价》
- 汽车自动驾驶传感器融合
- 护理规章制度培训
- 手术室压疮护理个案比赛
- 地产行业面试自我介绍
- 公司合同标准文本找谁写
- 急性坏死性肠炎患儿的护理
-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0课 快乐的节日 课件(18ppt)
- 中学生安全教育优质实用课件(共54张PPT)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研究报告(131张幻灯片)课件
- 陈氏十八式太极拳教案
- 现代一体化手术室建设发展现状及展望
- 红色卡通风区三好学生竞选演讲图文PPT教学课件
- 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大红本)
- 经纬度数转换工具
- NB_T 10438-2020《风力发电机组 电控偏航控制系统技术条件》_(高清最新)
- 导向系统设计(课堂PPT)
- 混凝土凝结时间计算及报告(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