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语文试卷(新高考I卷适用)_第1页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语文试卷(新高考I卷适用)_第2页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语文试卷(新高考I卷适用)_第3页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语文试卷(新高考I卷适用)_第4页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语文试卷(新高考I卷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语文试卷(新高考I卷适

用)

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一个科学家的责任。”中国月球

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却凝

聚了几代科学家半个多世纪的坚持与奋斗、传承与弘扬。也正是一代又一代的

科技工作者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

科技创新局面,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科学技术奇迹,积累了一笔又一笔的宝贵

精神财富,从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工作者,忠于国家、敢于担当,积极

投身到科学事业当中,从“对祖国母亲赤胆忠心,把全部青春年华献给祖国,

托起了民族的脊梁”的钱学森,到“倘若生命终结后可再生,我依然会选择中

国,选择中国的核事业”的邓稼先;从“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的任新民,

到“没有找到存在的证据,不等于找到了不存在的证据”的南仁东……国家的

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或许这正是新时代对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注脚。而

新时代下的科学家精神,更是赋予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新的时代责任与科技挑战。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

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

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是一代代科学家孜孜不倦为祖国科学事

业而奋斗的精神内核。

(摘编自“光明网”《探寻新时代征程下的科学家精神》)

材料二:

并非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人人都能从杰出科学家的经历中汲取不竭的精

神力量。科学家主题电影通过对科学家辉煌成就的介绍和心灵世界的探寻,揭

示他们作出非凡贡献的现实背景和精神动力,展现他们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思

想境界,为渴望超越平庸、实现更高人生价值的人们提供了榜样。

科学家主题电影中的主人公们,置身中华民族从危难走向新生、从贫弱走向

富强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并为之不懈奋斗。他

们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汇于民族自立自强的历程中。《钱学森》突出反映了新中

国成立初期国家经济一穷二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代背景下,钱学森归国的特

殊意义和他强烈的家国情怀。钱学森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待遇和研究环境、突

破重重封锁回国,是因为祖国在他的心中无可替代;克服千难万险也要让原子

弹升空,是出于保卫祖国和平的强烈责任感。纪录片《诗与真》中的严东生,

制定中国第一个耐火材料的生产、检验和测试标准,紧急受命解决我国第一代

洲际导弹端头防热的难题,无不着眼于国家经济、社会、国防的迫切需求。这

种对特定历史背景的还原,为科学家不计功利、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壮举找到

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在唤起观众的爱国之情与主人公达成情感共鸣的基础上,

也激励观众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成就更加壮美的人生。

科学家主题电影离不开对科学精神的生动阐释,也少不了对科学家人文情怀

的充分展示。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取得科学成就的力量源泉,悲天悯人、心

怀大爱的人文情怀则赋予科学研究向善而行的价值取向。《我是医生》中的肝胆

外科医生吴孟超,强调“科学就是事实本身”,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实验,其背

后的支撑是“把每一个病人都背过河”的信念。《袁隆平》中,袁隆平百折不挠

研究杂交水稻的初衷和目标,是让地球上有限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让人类

远离饥饿。《超凡未来》中,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用“湛卢剑”来

比喻北斗,比喻其无坚不摧却从不称霸,尽显中国科学家的浪漫和仁心。这种

对科学家人文情怀的描述,给予观众深刻的思想启迪:科学创新的终极目标,

是解决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困境,让世界更美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

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

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知识英雄正日益成为民族

崛起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工作不仅塑造着中国的未来,更塑造着全人类的未来。

在科学家主题电影中,他们从普通人成长为卓越科学家的过程得以展现,他们

的家国情怀、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得以彰显,既可以在青少年中发挥良好的榜

样示范效应,也是一个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的窗口。科学家主题电影的进一步

繁荣值得期待。

(摘编自吕珍珍《科学家主题电影,何以鼓舞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奋斗,也正是科技工作者将个人命运

与国家命运相连,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创新局面。

B.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们心系祖国,将他们个人的选择与国家需要相结

合,为科技进步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C.处于中华民族从危难走向新生、从弱到强之际的严东生不计功利、献身科

学,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汇于民族自立自强的历程中。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现代社会,知识英雄已经成为民族

崛起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工作塑造着全人类的未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关涉科学家精神,一则谈其时代意义,一则谈其在电影中的表

现及作用。

B.悲天悯人、心怀大爱的人文情怀,促使袁隆平选择了让人类远离饥饿的杂

交水稻研究。

C.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用“湛卢剑”来命名北斗,取其锐利刚

强、无坚不摧之意。

D.《我是医生》的科学家电影,既有对科学精神的生动阐释,也有对科学家人

文情怀的充分展示。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卓仁禧院士屡担国家重任,从研制光学玻璃防雾剂到研发彩色录像磁带黏

合剂等,攻坚克难,成功解决了不少关乎国防及民生的难题。

B.面对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黄旭华带领团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克技

术难关,突破核潜艇最关键的技术,铸成中国的“钢铁蛟龙”。

C.30年来,捞纸大师周东红秉持“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保持着成品率

100%的突出纪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D.为国铸核盾的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林俊德说:“我是

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科学精神”的内涵。

5.在中国科技馆4D影院展映的《袁隆平》等国产科学家主题电影,获得了广

大观众的关注和好评。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打造一部优秀的科学家主题电影。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凉之地

蒋子龙

古凉州,即现在的河西走廊,从来就是经略西北的军事要地,还是古丝路西

去的咽喉。其形如一把长剑,而平凉就是剑柄,是蓄力、发力的地方。自古以

来谁掌握了这把长剑,谁就能控制中原。因为平凉位于陕甘宁交汇的几何图形

中心,横跨关山,襟带泾水,外阻河朔,内当陇口,屏障三秦,拥卫畿辅。

春秋五霸时期,齐桓公就据此西伐大夏;而秦穆公则伐西戎,开地千里。汉

武帝时能够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也是因霍去病手握“平凉长

剑”,所向披靡,成为一代“战神”。左宗棠为解决由陕甘民变引发的西北乱

局,进驻平凉,在此地控制局面,策应各方,后受命从平凉出发收复新疆,立

下不世之功。直至近代的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平凉的静宁仍是长征领袖的驻地。

1936年,静宁的界石铺成为“红军会师的中心基点”,当年10月8日,红一方

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并以此为落脚点开始纵横穿插。

到今天,"平凉长剑”还在守护着国家领空乃至太空……

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中国古人类的发

祥地。从平凉境内采集到的石器、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

石证明,60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平凉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其中尤以两株古槐最为珍奇。一株生长在关河村,

巍巍然一树擎天,气象非凡。三千多年来吟风啸雨,铁皮棱锂,全无破损,通

身上下竟没有一个枯枝,体现了极其强盛的生命力。经国家林业局的专家测定,

它的树龄已有3200余年,是国内现有的槐树之最,被奉为“华夏古槐王”。古

槐王的树干、树枝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树、五贝子、玉米、小麦等十来种植

物,都还长得很不错,也是一大奇观。过去这里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由于

人们相信老树通神,古槐王理所当然地成了神树。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朝拜的人

不计其数,大树下永远摆着各色供品,在古槐四周的栅栏上还挂满了大红绸缎,

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氛围。距离古槐王一千米左右,另有一株已有3000多年树龄

的老槐树,它的一多半倒掉,剩下的少半扇树干却依然高高挺立,枝叶翠绿,

生机老道,堪称“活的文物”,仍旧顽强地述说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传奇……

古凉州横跨关山,关山(又称陇山、六盘山),被称为“西出长安的第一道天

然屏障”。南北绵延240千米,在距离平凉市庄浪县东北33千米处的山巅林海

之中,兀自出现一片山顶湖泊,海拔2860米,湖面约50亩,状若卧蚕。湖水

清湛,其深莫测,无论旱涝,水位不变,四周青黛环拱,草木蓊郁。这就是名

声赫赫的“雷泽”,今称“朝那湫”。乃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

历来被视为朝觐、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

《帝王世纪》载:“太眸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日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

之迹出于雷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庖牺于成纪。”这是个美妙的故事,美丽健

硕的姑娘华胥,在绿草茵茵的雷泽湖畔发现了一对清晰而巨大的脚印,她好奇

地将自己的脚踩到这个大脚印上,12年后,她在成纪生下了被尊为“三皇五帝

之首”的伏羲。伏羲所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起点,记录了中

华民族创始的童年。

至今在平凉的静宁、庄浪两县之间,还保留着古成纪的城垣,依然可以看得

出当初的恢宏和雄峻。它标志着中国的“道文化”始于伏羲画卦,而升华于黄

帝问道。道,是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无论是历史逻辑

演绎的必然,还是文明进程中的巧合,伏羲画卦和黄帝问道,竟都发生在平凉

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平凉城西15千米,便是“道源圣地”唯崛山其实也是关山的支脉。秀岭奇峰,

峻极于天,林木葱茂,岚气朦胧,远眺神思缥缈,走近则爽气侵骨。4700多年

前,黄帝为求治国安邦之道,“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史记•五帝本纪》),

即沿着北斗星柄指引的方向,长途跋涉登库崛。这是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第

一位向仙人求道的盛事。于是这一年被奉为道历纪元的开始,也就是今人所熟

知的“黄历”。黄帝从广成子处获受自然之经,求得大道之理,并以此道治理

天下,开创了长期的圣治,中华文明再次达到高峰。

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峻崛、拜王母。《穆天子传》中记载,西王母

在关山另一条支脉回山,接见了周穆王,并馈赠给他八车玉石。后来,秦始皇、

汉武帝、唐太宗等也相继跟着北斗七星的斗柄登临蛟响山,朝圣访道,以期能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获得修身治国的玄妙法门。秦始皇朝圣后,还命丞

相李斯在座恫山刻石以颂:“西来第一山”。

由此,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库崛,想从

“大道”这个中国本源文化的母体中汲取营养。同时,这些先圣、先贤也为中

华文化宝库留下了诸多经典:伏羲八卦揭示宇宙和生命的本质:广成子的《自

然经》和黄帝的《阴符经》是对“道”的阐发;《黄帝内经》解读生命真相;

《黄帝四经》论述治世方略;葛洪在平凉静宁的云台山行医修道,并著《肘后

方》。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肘后方》中“青蒿一握,

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发,提炼出人类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行笔至此,不禁心生感佩,整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平凉,究竟蕴藏着多

少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有对平凉历史的追溯,也有对今天的叙写,多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

法,有力地突出了平凉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影响。

B.文章写道古凉州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并引入华胥履巨人

脚印生伏羲的神话传说,为这个圣地增添了浪漫色彩。

C.屠呦呦从《肘后方》中得到启发,提炼出“青蒿素”这一事例,既写今人

可以从典籍中汲取营养,更写屠呦呦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

D.文章写蛇响山是为了表现道教对平凉的影响,从黄帝写起,到秦始皇、汉

武帝等人,再到历代名流墨客登临岭恫山,丰富了文章内容。

2.下列关于平凉之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凉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西北的战略要地,西北地区的征战、平叛、驻守等

军事活动多在此经略,故被作者称作“平凉长剑”。

B.平凉之地是中国古人类重要的发祥地,古树的生命力旺盛且与人类生活联

系密切,这印证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

C.平凉之地是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伏羲

所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起点。

D.平凉之地是“道文化”的重要起始地,“道文化”在此处不断升华和发

展,作为中国的本源文化为历代名流墨客提供营养。

3.请简要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妙处。

4.有人评价蒋子龙的散文“不局限于自然的书写,而彰显历史文化感”。请简

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彰显平凉的历史文化感的。

三、文言文阅读

3.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

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

也。此三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半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

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由此观之,则任佐急

矣。”

荆公子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

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日:“合二十五人之智,智吉汤、武;并二十五

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兔矣乎!”

伯牙子孽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

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

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

骤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宋司城子罕之贵子韦也,入与共食,出与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

罕来,复召子韦而贵之,左右日:“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

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子罕曰:“吾唯不能用子韦,故至于亡;今吾之得

复也,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吾故贵之,且我之亡也,吾臣之削迹拔树以从

我者,奚益于吾亡哉?”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日:

"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

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

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

所任异也

B.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

所任异也

C.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

所任异也

D.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

所任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朝周室”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毕”字含

义不相同。

B.“智于汤、武”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两句中的“于”

字含义不同。

C.“伯牙子鼓琴”与“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

“鼓”字含义相同

D.“善哉乎鼓琴”与“素善留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相

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齐桓公不仁义、不恭俭、不清洁,所作所为如亡国的平庸国君,

但因管种、隰朋而成为五霸之首,由此可见任用辅佐的人非常重要。

B.伯牙弹琴,钟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伯牙的志向;钟子期死后,伯牙

认为世上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由此论述知音的重要性。

C.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子罕指出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再次

回来,是因为子韦曾教导他,所以子罕重用子韦。

D.孔子认为,中行氏尊重贤明的人却不能任用,轻视不贤明的人又不能斥

退,以致于贤明的人与不贤明的人都对其怨恨仇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

(2)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

5.请简要概括本文所体现的人才观。

四、诗歌鉴赏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2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

后登快哉亭的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雨后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蝉“得意”反衬诗人失意,既写

出蝉鸣的神态,又微露诗人的歆羡之情。

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情形;字面上只

写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

“带”和“将”二字使用巧妙,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不仅意指诗人头发斑白,而且表明秋风萧萧,

给人以寒冷的感觉。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

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

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阐明老师的作用的句子是“,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两句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表明诗人身处官场却心

系田园的情怀。

(3)李密《陈情表》中,“,”两句,

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

六、语言文字运用I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直播平台上,传统文化以视听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促使传播者自觉创新

传播形式,与当下的媒介形态相适应。一方面,传统文化内部的各个环节都成

为了传播的内容,跳脱出了传统传播渠道的限制;另一方面,再小众的传统文

化门类,在直播平台上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得传统文化在直播平台上呈

现出正的传播生态。而传统文化的直播打赏也成为观众基于认知价值为文化消

费自主定价的方式,成为了传播者挖掘传统文化潜在价值的驱动力。

在当下,直播打赏平台异军突起,显示了其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

但由于其大众性、低门槛的特质,一些②的传播内容混入其中,给观众尤其是

青少年观众造成了错误引导。这些问题倘若忽视,将会对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

传播造成不良影响。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直播平台存在一些问题就完全否定

它的价值和作用,③不可取.平台方除了已在技术、知识层面上给出了积极

应对方案之外,政府部门、文化各界、有关部门更应有所警醒。在下一阶段,

如何让新媒介在传统文化传播上再添“:胆发”,继续探索传统文化在现代

社会生活中的传播形式,同时规范个体行为、预防不正之风、规避不良的社会

影响,需要多方正。

1.下列句子中的“一把火”,与文中加点的“一把火”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新官上任三把火”,嘉庆在亲政后就把这下胆火烧向了和珅,真可谓

是雷厉风行。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