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宝鸡高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和运用(17分)1.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1)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持节云中,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既加冠,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6)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_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尽了渴望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8)“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曾通过写“蓬山之远”来抒发相思之情,而在《无题》诗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蓬山之近”来抒发相思之情。【答案】①.沉舟侧畔千帆过②.杏花疏影里③.塞下秋来风景异④.何日遣冯唐⑤.益慕圣贤之道⑥.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⑦.了却君王天下事⑧.赢得生前身后名⑨.蓬山此去无多路⑩.青鸟殷勤为探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畔、疏、遣、慕、隧、赢、蓬、殷。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君子坦荡荡”,他们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君子求诸己”,他们遇到难题先从自身寻找突破;“君子固穷”,他们走tóu__无路也坚守节操。几千年来,“君子”逐渐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人格典范,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对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广大青年只有对标新时代君子人格,孜孜不倦地追求进步,汲取营养,提高素质,锤炼本领,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辨别力,不断guàn___溉君子文化的沃土。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1)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对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A.yǔB.yù)的。()(2)孜孜不倦(A.juànB.quàn)地追求进步,汲取营养,提高素质,锤炼本领。()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1)走tóu_______无路(2)guàn________溉【答案】2.①.B②.A3.①.投②.灌【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不言而喻(yù):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孜孜不倦(juàn):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故选(1)B;(2)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走投无路(tóu):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灌溉(guàn):把水输送到田地里。4.《水浒传》外文译名有《强盗与士兵》《四海之内皆兄弟》《在河边发生的故事》等,你认为这些译名中,哪个比较符合作品的精神内涵?说说你的看法。【答案】示例:我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比较符合作品的精神内涵。《水浒传》把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性一家”的理想社会。《四海之内皆兄弟》,表明天下一家,不分高低贵贱,“都一般儿哥弟称呼”,同样表达了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描写了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勇于斗争的故事。《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译本,她的翻译生动地表现了来自中原各地的梁山好汉们讲究兄弟义气,不分高低贵贱,“都一般儿哥弟称呼”,勇于反抗压迫的雄壮故事,表达了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十分贴合原著内容。《强盗与士兵》《在河边发生的故事》在内容上都显得有些片面,而且不够生动形象。据此作答即可。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世界上有一部分事情需要外向的人来完成和争取;而另外一部分事情却需要较为内向的人来做,他们会做得更加深入而恒久。②内向者并不意味着社交能力低下或是精神敏感脆弱,他们只是更喜欢独处,更喜欢在单人活动中恢复精力。③内向的人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可能会使他到达别人无法。④可以说,有问题的并非内向的性格特点,而是社会对内向性格的偏见。⑤内向,是一种能让人。⑥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在活跃的一面之外,必然有非常沉静凝重的一面。(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2)请将下面的短语分别填写在第③句和第⑤句中的横线上。(只填序号)A深耕的力量B触及的深度(3)从复句类型来看,第④句是______复句。【答案】5.将“争取”和“完成”互换语序。6.①.B②.A7.并列【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根据“世界上有一部分事情需要外向的人来完成和争取;而另外一部分事情却需要较为内向的人来做,他们会做得更加深入而恒久。”这句话语序不当,从逻辑上讲,“争取”应该在“完成”之前,因为首先需要争取到机会或任务,然后才能去完成它。应该将“争取”和“完成”互换位置。【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短语理解和衔接。根据第③句“内向的人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可能会使他到达别人无法”可知,这里强调内向者能够到达别人无法达到的某种程度或境地。与“到达”相匹配的应该是“深度”,因此“B触及的深度”更适合。根据第⑤句“内向,是一种能让人”可知,这里强调的是内向作为一种特质或能力,能够赋予人某种力量或优势。与“让人”相匹配的应该是“力量”,因此“A深耕的力量”更适合。【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复句类型辨析。从复句类型来看,第④句“可以说,有问题的并非内向的性格特点,而是社会对内向性格的偏见”是一个并列复句。并列复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这个句子中,“有问题的并非内向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对内向性格的偏见”是两个并列的分句,它们之间用“并非……而是”这一对关联词语来连接,表明两者是并列关系,同时强调了社会对内向性格的偏见才是真正有问题的地方。二、综合性学习(7分)6.请你参加以“岁月如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1)【活动一:书写标语】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级准备在讲台两边张贴标语。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句,将它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韶光悄然如流水未来宽阔似海洋(2)【活动二:制作班史】为了给初中的生活留下美好的记忆,策划组决定制定一本班史,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记忆。请你为制定班史计划拟定一份方案,写出主要步骤。(3)【活动三:回忆采访】班级故事需要按时间顺序,如实记录三年来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信息组的小宁同学对小安同学进行了以下采访,请根据文段内容,拟写采访的问题。小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安:班级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合唱比赛,我们班认真筹备,团结合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小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安:重大事件应该指这次事件让班级得到了成长,或是增加了凝聚力,感受到了温暖,亦或让班级的同学正视问题,迎难而上。(4)【活动四:临别赠言】同学们写了首小诗表达对老师感谢祝福,请你补写后两句。人们常说我却希望老师是蜡烛______燃烧自己,照亮别人______【答案】6.韶光悄然如流水未来宽阔似海洋7.[示例]成立编委会,做出分工——搜集资料,创作文稿——编辑加工,装帧制作。8.①.初中三年让你印象最深的班级活动是什么?②.你认为班级重大事件的标准是什么?9.①.[示例]老师是彩虹亮丽自己,②.绚烂天空【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临摹。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即可。注意“韶”“阔”等字的规范书写。【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围绕活动主题“为了给初中的生活留下美好的记忆,策划组决定制定一本班史,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记忆”展开,合理即可。示例:教师风采展,记录恩师的谆谆教导;班级成员寄语,见证同学间的美好祝福。【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采访词设计。解答时,可根据回答内容,进行分析。第一空,结合“班级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合唱比赛,我们班认真筹备,团结合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的内容可知,提问应围绕“班级活动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时间范围应是“初中三年中”。第二空,结合“重大事件应该指这次事件让班级得到了成长,或是增加了凝聚力,感受到了温暖,亦或让班级的同学正视问题,迎难而上”的内容可知,体提问应围绕“你认为什么才能叫做班级的重大事件呢?”或者“班级重大事件的标准是什么?”【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续写仿写。开放试题,合理即可。示例:老师是鲜花,芳香自己,点缀春天。三、阅读(4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首先,敬业精神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古代社会的特点是自给自足,每一个人都生产自己需要的几乎一切产品;现代社会生产的实质,是每一个人都向别人提供自己的产品的同时,在别人那里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也就是说,古代社会如果不敬业的话,还只是影响到自己;而现代社会如果不敬业的话,则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例如,如果种苹果的人不敬业,非但他们自己不能得到足够的收入来支撑体面的生活,而且社会也将得不到足够的苹果供应。如果敬业精神在一个社会里普遍低落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的运转就会遇到困难,面临衰退甚至灭亡。如果敬业精神在一个社会里普遍高扬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的生产就会以极大的速度进步,相应地其它方面也会高速发展。其次,敬业精神也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前提。敬业会使人形成严谨认真、有条不紊、明达事理而又坚毅顽强的性格特质。一个社会中的多数公民都敬业的时候,多数公民在性格上便会形成类似的优秀品质;当多数公民的性格都成熟起来之后,与优良性格以及以此性格为基础的良好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淳朴的社会风气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更进一步的是,如果这种社会风气能够长久的加以保持的话,就能够影响到更为稳定的民族性格。【材料二】敬业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献身精神,将自己的一生与其联系起来,在事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会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明确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特定职责,忠实履行职责,勤勤恳恳工作,任劳任怨付出。这样,工作就会由外在的强制和被动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和主动。正如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说:“如果一个人是清洁工,那么他就应该像米开朗基罗绘画,像贝多芬谱曲,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以同样的心情打扫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会对他注目赞美:‘瞧,这儿有一位伟大的清洁工,他的活儿干得真是无与伦比!’”工作岗位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每一项工作都值得我们去做,值得我们用心去做。只要我们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精益求精,都会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材料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体现着敬业精神,这是一种朴素的职业情感。爱之愈深,则敬之愈真。爱岗,彰显的是乐业,展现的是执着。葆有这样的职业观,就会自觉把工作当事业干,将小我融进大我,在小舞台上演出大戏剧。从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书记,到无惧风险、完成特高压带电作业的“禁区勇士”……观察那些“最美”人物,他们皆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榜样,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达到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事实证明,“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才能平淡中见奇、寻常中出彩,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绽放个人梦想。业精于勤荒于嬉,立足本职岗位勤勉工作,是一种职业操守、职业品格。勤劳、勤勉、勤恳,意味着务实奋斗。事业的成功,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需要用奋斗铸就“最美”,以拼搏实现理想。唯拼搏者不凡,唯实干者出彩,唯奋斗者英勇。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勉奋斗谱写最美壮歌。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社会如果普遍拥有敬业精神,那这个社会的生产就会快速发展。B.一个社会中,如果大多数人都不敬业,那么就不会形成淳朴的社会风气。C.即使是清洁工的工作,也值得我们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去做好。D.只要“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获得自己想要的财富。8.【材料二】中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9.怎样才能做到敬业?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答案】7.D8.引用论证,【材料二】引用马丁·路德·金的话,证明了“敬业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献身精神”的观点。9.①要忠于职守,即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献身精神,拥有强烈的责任感,任劳任怨付出。②要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③要立足本职岗位勤勉工作,用奋斗铸就“最美”,以拼搏实现理想。【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D.根据材料三首段中“‘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才能平淡中见奇、寻常中出彩,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绽放个人梦想”可知,本项“只要‘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获得自己想要的财富”有误。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引用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话,这是引用论证。结合【材料二】首句“敬业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献身精神,将自己的一生与其联系起来,在事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可知,此处引用名言,证明敬业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献身精神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9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与概括。结合材料二中“敬业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献身精神”“会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明确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特定职责,忠实履行职责,勤勤恳恳工作,任劳任怨付出”可概括为忠于职守,即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献身精神,拥有强烈的责任感,任劳任怨付出。结合材料三中“敬业,首在爱业”“他们皆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榜样,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可概括为爱业,即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结合材料三中“敬业,要在勤业。业精于勤荒于嬉,立足本职岗位勤勉工作”“都需要用奋斗铸就‘最美’,以拼搏实现理想”可概括为勤业,即立足本职岗位勤勉工作,用奋斗铸就“最美”,以拼搏实现理想。(二)(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号魂①刘家坳老刘家有一件传家宝,是老刘从部队带回的一杆军号。军号早已没有了耀眼的金黄色,略带沧桑的古铜色里透着厚重与庄严,一眼望去,就知道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②军号的故事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老刘当时还是不满二十的小伙子,村里人都叫他刘娃子。他本是承了祖业,吹了唢呐——刘家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唢呐世家。他说他就喜欢日子像唢呐声一样热热闹闹地过着。③但他的美好愿望很快被入侵的日本鬼子破灭了。日本鬼子闯进了村,烧杀抢掠。刚从邻村吹完唢呐的刘娃子,站在犄角岭,远远地就看见了村里的熊熊大火,听见了乡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握紧手中的唢呐,抹干了眼泪,一跺脚,加入了八路军。④八路军连长知道了他唢呐吹得好,就让他当吹号兵。连长嘱咐:“刘娃子,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冲锋的时候,你要把军号吹得响亮响亮的,吹出咱们的气势,吹出咱们的威风!”⑤刘娃子郑重地接过军号,记住了连长说的话。第一次战斗刚打响时,他心里还有一丝慌乱,但当吹起冲锋号时,嘹亮的号声一下激发了他内心的情绪,他仿佛看到了村子里燃烧的熊熊大火,仿佛听到了大火中乡亲们的阵阵哭喊。他把满腔的悲情化成了一股力量,把冲锋号吹得格外地响亮,格外地高昂。⑥后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刘家坳。那次,八路军连长奉命率队在刘家坳阻击敌人,几场恶仗下来,全连只剩下了十几号人。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路上!”傍晚,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冲在最前的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⑦增援的部队及时赶到,击退了敌人。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⑧新中国成立后,刘娃子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安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坳。从此,他再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带回的那一大包军功章尘封在了床头柜里,在厅房显眼的墙壁上,挂着的是他当初离开部队时特地申请带回的那杆军号。⑨“把冲锋号吹起来,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信心在,胜利就在!当年那不可一世的小鬼子都被我们打回老家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回到家乡担任了大队党支书的刘娃子,在家乡那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再次吹响了军号,这号声就像指挥着千军万马的战旗,就像永不言败的勇士曲,透着坚毅,有股拼劲,与开荒机器的轰鸣声、劳作时的吆喝声汇成一曲欢歌。久了,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老刘,也觉得他与那一杆军号融为一体了。⑩一代代的刘家坳人,就这样听着老刘的故事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有的外出打拼,但老刘的故事仍时刻滋养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磨砺意志,战胜困难,一个个成为行业的翘楚。老刘的儿子大柱,是第一批走出山坳的人,在省城里,大柱有了自己的企业,成了刘家坳引以自豪的成功人士。⑪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刘,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犄角岭了,也很少再吹军号。只经常长时间地凝望着那杆军号。儿子刘大柱见了,悄悄地处置了省城的企业,带着资金回到了家乡,吹响了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军号。一批走出刘家坳的青年回乡办起了乡村合作企业,大柱说,唤他们回来的是那军号的声音,在他们心里,军号是有灵魂的!⑫“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这句话在刘家坳口口相传,已经成为这里的精神名片。10.请从“原因→结果”的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全横线上的内容。因为刘娃子看见了日本鬼子闯进刘家坳烧杀抢掠,听见了乡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所以他加入了八路军当了吹号兵。→①因为刘娃子______________→因为刘娃子心中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所以他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回到刘家坳担任大队党支书,带领乡亲们再次吹响了建设家乡的军号。→②因为刘娃子___________________11.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小说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猛的?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12.作者在小说中设计“八路军连长”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13.小说三次写到“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请任选其中两次,分析这句话的不同内涵。14.在班级组织的“小说故事会上”,语文课代表向大家推荐这篇小说,理由是“主题思想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0.①.明白并牢记连长“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的嘱咐,所以他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誓死守护军号。②.长时间凝望那杆军号,儿子看到后回乡创业,一代代的刘家坳人吹响了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军号。11.①通过“上好”“跃出”“猛扑”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战士们跃出战壕扑向敌人的状态,体现了战士们作战时的勇猛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②通过如血残阳染红半边天空的环境描写,渲染了紧张惨烈的气氛,侧面表现了战斗的激烈和战士们作战时的勇猛无畏、视死如归。③“猛虎下山”“长剑出鞘”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士们跃出战壕扑向敌人的勇猛无畏、视死如归。12.①八路军连长让刘娃子当了吹号兵,并嘱咐激励刘娃子誓死吹号护号,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刘娃子是在连长的引领下成长起来的,增强了小说内容的丰富性和真实性。③连长是无数八路军指战员的代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丰富了小说的主题。13.①第一处是连长嘱咐刘娃子冲锋时吹响军号,表明军号能鼓舞军心士气。②第二处是刘娃子带领乡亲开荒,表明军号能号召大家树立信心,建设家乡。③第三处是刘家坳的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后、还要将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勇敢坚毅的精神代代相传。14.①小说表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守护阵地的精神;②小说体现了战士们热爱祖国的精神;③小说体现了乡亲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坚毅、拼搏的品质;④小说肯定了号魂精神是激励着一代代刘家坳人磨砺意志、战胜困难、成家立业的精神信念;⑤小说弘扬了刘家坳的青年回乡建设美丽家【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概括作答。本题要求按照从“原因——结果”的角度梳理。由第③段“他握紧手中的唢呐,抹干了眼泪,一跺脚,加入了八路军”和第⑧段“新中国成立后,刘娃子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安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坳”可知,第一空的内容应该在④至⑦自然段,由第④段“连长嘱咐:‘刘娃子,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和第⑤段“刘娃子郑重地接过军号,记住了连长说的话”可概括出原因是刘娃子明白并牢记连长“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的嘱咐,由第⑦段“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概括出结果是他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誓死守护军号。结合文章内容可判断⑧到⑩自然段写的是“因为刘娃子心中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所以他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回到刘家坳担任大队党支书带领乡亲们再次吹响了建设家乡的军号”,所以第二空对应的内容是第⑪自然段,由“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刘,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犄角岭了,也很少再吹军号,只经常长时间地凝望着那杆军号”概括出原因是刘娃子因为爬不上犄角岭吹号经常长时间凝望那杆军号,由“儿子刘大柱见了,悄悄地处置了省城的企业,带着资金回到了家乡,吹响了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军号”概括出结果是儿子看到后回乡创业,一代代的刘家坳人吹响了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军号。【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上好”在句中的意思是安装好刺刀,写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安装好了刺刀,即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写出了战士们视死如归、勇往无前的精神品质。“跃”的意思是迅速跳起,飞跃。“跃出”即迅速跳起,飞出。这是写战士们听到号声,迅速跳起,飞出战壕的动作,从“跃出”一词可看出战士们出战壕时的动作十分迅速,也能看出他们的毫无畏惧、毫不犹豫,由此体现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扑”是一个动词,指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猛”用来修饰“扑”,“猛扑”指向某人或目标猛冲。结合语句可知,“猛扑”的对象是敌人,由此可看出战士们扑向敌人时的勇猛,体现了战士们作战时的勇猛无畏以及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属于环境描写,给人很惨烈的感觉,渲染的战斗时的紧张气氛,侧面表现战斗的激烈。在这种情形之下,战士们仍然无所畏惧地猛扑向敌人,所以这里的环境描写衬托了战士们毫不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把战士们冲出战壕扑向敌人比作“猛虎下山”“长剑出鞘”,生动形象,突出了战士们的勇猛、无所畏惧和视死如归,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全面和准确。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另外要结合对人物的描写去细致分析。由第④段“八路军连长知道了他唢呐吹得好,就让他当了吹号兵。连长嘱咐:‘刘娃子,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和第⑤段“刘娃子郑重地接过军号,记住了连长说的话”可知刘娃子明白并牢记连长“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的嘱咐,所以才有了后面他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誓死守护军号的做法,所以连长的做法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由第⑤段“刘娃子郑重地接过军号,记住了连长说的话”,第⑥段“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路上!’”和第⑦段“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可知,在连长的引领之下,刘娃子逐渐成长起来,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英勇无畏的八路军战士,这样使小说的内容更真实更丰富。由第⑥段“冲在最前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可知,连长是无数八路军指战员的代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丰富了小说的主题。【1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第④段“八路军连长知道了他唢呐吹得好,就让他当吹号兵。连长嘱咐:‘刘娃子,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冲锋的时候,你要把军号吹得响亮响亮的,吹出咱们的气势,吹出咱们的威风!’”首次出现“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这是八路军连长对刘娃子说的话,在战争年代“号”能鼓舞士气,能下达命令,“号”是对阵地的坚守,表现连长对战士冲锋陷阵、守护阵地的期望;联系第⑨段“把冲锋号吹起来,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信心在,胜利就在!”“回到家乡担任了大队党支书的刘娃子,在家乡那座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再次吹响了军号……透着坚毅,有股拼劲,与开荒机器的轰鸣声、劳作时的吆喝声汇成一曲欢歌。渐渐地,刘娃子变成了老刘,乡亲们也觉得他与那一杆军号融为一体了”,第⑩段“老刘的故事时刻滋养着一代代刘家坳人的心灵,促使他们磨砺意志,战胜困难,一个个成为行业的翘楚”可知,老刘回村任支书时再次吹响号角激励人们磨砺意志,战胜困难,开创事业;再联系结尾段“‘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这句话在刘家坳口口相传,已经成为了这里的精神名片”可知,现如今没有了战争,但是刘家坳人仍坚持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体现出他们建设家园的坚毅、自信,勇于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解题时要先读懂题意,然后根据题意要求,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然后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概括出相应的答案。结合第⑥段“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路上!’”“冲在最前的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可知,这篇小说表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守护阵地的精神,表现了战士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结合第⑧段“新中国成立后,刘娃子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安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坳”和第⑨段“回到家乡担任了大队党支书的刘娃子,在家乡那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再次吹响了军号,这号声就像指挥着千军万马的战旗,就像永不言败的勇士曲,透着坚毅,有股拼劲,与开荒机器的轰鸣声、劳作时的吆喝声汇成一曲欢歌”可知,这篇小说体现了乡亲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坚毅、拼搏的品质。由第⑩段“一代代的刘家坳人,就这样听着老刘的故事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有的外出打拼,但老刘的故事仍时刻滋养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磨砺意志,战胜困难,一个个成为行业的翘楚”和第⑫段“‘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这句话在刘家坳口口相传,已经成为这里的精神名片”可知,这篇小说肯定了号魂精神是激励着一代代刘家坳人磨砺意志、战胜困难、成家立业的精神信念。由第⑪段“儿子刘大柱见了,悄悄地处置了省城的企业,带着资金回到了家乡,吹响了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军号。一批走出刘家坳的青年回乡办起了乡村合作企业”可知,这篇小说弘扬了刘家坳的青年回乡建设美丽家长,带领家乡人脱贫攻坚的精神。(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①公孙仪:战国时鲁国的国相。②即:如果,倘若。③下人:迁就他人。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死亦我所恶()(2)故患有所不辟也()(3)其弟子谏曰()(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嗜鱼而不受者”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足肤皲裂而不知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舍生而取义者也 D.云归而岩穴暝1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即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18.【甲】【乙】两文都写到了“鱼”,请简要分析“鱼”在两文中的作用。【答案】15.①.讨厌,憎恨。②.祸患,灾难。③.规劝、劝谏。④.依靠。16.A17.(1)不是只有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没有丧失罢了。(2)如果不接受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国相之职,即使(我)爱吃鱼,我也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18.【甲】文中,把“我”想要的东西比作鱼,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论证形象生动。【乙】文中,鱼是故事的线索,为结论做铺垫。【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恶:讨厌,憎恨。(2)句意: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3)句意:他的弟子劝他说。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4)句意: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恃:依靠。【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嗜鱼而不受者”句意: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而”表转折,却,但。A.句意: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却不知道。而:表转折,但,却。B.句意: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并且守护它。而:表顺承。C.句意: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而:连接词,表示顺承的意思。D.句意: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而:相当于“然后”“就”,表示承接关系。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1)注意重点词翻译:非独,表示不仅仅;是心,指的是这种思想、意识;丧,表示失去、丧失;耳,则是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强调的语气。(2)注意重点词翻译:受,收受;免,罢免;虽,虽然;给:供给。【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分析。根据【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可知,孟子把“我”想要的东西比作鱼,属于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本段论点;根据【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可知,故事由公孙仪喜爱鱼开始,之后解释不受鱼的原因,所以鱼是故事的线索;此外,结合“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可知,鱼也为文末抒发议论作铺垫。【点睛】参考翻译:【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具有,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但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但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乙】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国人献给他鱼,他却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就会被免去宰相,这样我就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我)爱吃鱼,但别人不用送给我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这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四)(4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19.“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0.这首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其写作特点。【答案】19.通过描写自己的言行,表达了词人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20.[示例一]比喻新颖奇特。本词开篇便以“飞镜又重磨”喻月亮,用秋影金波写月色,十分新奇,形象生动,画面极具动感。[示例二]想象神奇大胆。词人想象自己飞赴月宫,要斫去桂树,让更多清光照满人间,想象大胆夸张,极富2022浪漫主义气息。【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意思是: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关于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分析,我们一般从语言运用修辞的比喻夸张角度、丰富的想象角度、抒情的浓烈、事例的超现实角度作答,本题选一个即可。注意结合本诗句,不能偏废。示例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意思是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词人以“飞镜又重磨”来比喻月亮,用秋影金波来形容月色,比喻新奇独特,生动形象,使画面极具动态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示例二:“把酒问姮娥:被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汽油越野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无线智能电脑遥控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青标砖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英国棕花岗岩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膜专用清洗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折叠舞台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冶金锰矿石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纯牛奶美容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立刀达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政府电梯维保投标施工方案
-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Unit 1 Art Assessing Your Progress课件
- 六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练习100题及答案
- 5系铝合金制备工艺
-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 急诊科护士的妇产科急症急救
- 《案场服务礼仪》课件
- 《SolidWorks建模实例教程》第3章 基础特征及实例
- 印刷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医疗器械-软件设计和开发-验证报告-模板范例
-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说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