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交大附中 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交大附中 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交大附中 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交大附中 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交大附中 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交大附中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一上期末统考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该紧靠烧杯内壁

B.蒸储完毕后,应该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储装置

C.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的玻璃棒不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D.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储水至接近刻度线

2、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①CaCL溶液;②NazSiCh溶液;③NaAlCh溶液;④饱和Na2cCh溶液;@Ca(OH)2o最终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④

3、今年11月18日射洪撤县设市,于当晚8点的焰火晚会也将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焰火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

知识有关。下列有关“焰色反应”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色反应实验前柏丝应先用稀硫酸洗涤

B.NaCI与Na2s04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

D.焰色反应属于复杂的化学变化

4、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等物质的量的甲、乙两种气体,它们的温度和摩尔质量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密度

(P)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p(甲)>P(乙),则气体体积:甲〈乙

B.若(甲)>P(乙),则分子数:甲〉乙

C.若P(甲)<P(乙),则气体摩尔体积:甲〈乙

D.若P(甲)<P(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

5、某合金由选项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组成,为测定其组成,取10克该金属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

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H.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B.铁C.铝D.镁

6、下列各组物质,按电解质、非电解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A.硝酸钾、硫酸铜、稀硫酸B.空气、水、稀硫酸

C.氯化钠、乙醇、铜D.硝酸、食盐水、烧碱

7、将一定量的钠和铝的混合粉末投入水中,粉末完全溶解后,得到20mL氢氧根离子为lmol・LT的溶液。然后再向

其中加入1mol-L1的盐酸,到沉淀最大时消耗盐酸40mL,则混合粉末中钠的物质的量是

A.0.01molB.0.02molC.0.03molD.0.04mol

8、在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2-++2-

A.CO3>H+、Na+、NO3-B.H>K>MnO,、SO4

-222-

C.K+、Na+、OH,NO3-D.Ba\Ca\SO4OH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在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第IIA与第IU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1

D.碱金属元素指第IA族所有元素

10、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C.溶液中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亮的光带

11、为了除去KC1固体中少量MgSO4和CaCL杂质,需进行下列六项操作:①加水溶解;②加热蒸发得到晶体;③

加入过量BaCb溶液;④加入过量盐酸;⑤加入过量K2cth溶液;⑥过滤;⑦加入过量KOH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⑤③⑦⑥④②B.①③⑦⑤⑥④②

C.①⑦③④⑥⑤②D.①⑦⑤③④⑥②

1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Fe(OH)3胶体B.氯化钠溶液C.盐酸D.硫酸溶液

13、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氯化氢易溶于水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D.氯化氢比较稳定

14、下列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中,贴在氢氧化钠试剂瓶上的是()

A.足D

炸畛/

▽NZXZ

15、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将氯气溶于水获得新制氯水:C12+H2O=2H+Cr+ClO

B.用FeCb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2Fe3+=Cu2++2Fe2+

2

C.过量CO2通入NaAKh溶液中制备氢氧化铝:A1O2+CO2+2H2O=Al(OH)3i+CO3

D.向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溶液,使原溶液中的StV-恰好完全沉淀:

3+22+

2A1+3SO4+3Ba+6OH=3BaSO4;+2Al(OH)3;

16、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氨气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17、下列物质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MgChB.H2OC.Na2sO4D.N2

18、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溶液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

A.都能电离出金属离子B,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都能使无色酚酸溶液变成红色D.溶液中都含有OH-

、某酸性废水中可能含有、、2

19Fe2+Fe3+AF+、Mg2+、Na+、K+、CO3,SOZO取废水样品分别进行如图所示

①〜④四个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焰色反应③滴加KSCN溶液

火焰为黄色-------~~-----►无明显现象

-废水样品一

刚开始无现象,

白色沉淀

②先加足量盐酸,④滴加NaOH

再滴加BaCl2溶液溶液至过量最后加泥沼矢

A.废水含有Na+,不含K+

B.废水含有SCV-和83"

C.废水不含Fe3+,可能含Fe2+

D.废水一定含有Na+、AF+、SO42

2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0.4NA

B.在标准状况下,1mol$。3体积小于22.4L

C.含1molFeCh的饱和溶液最多可形成胶体粒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21、某原子X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它与原子3H构成3jJaX分子。bg3HaX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b(A-N+a)b(A-N)

A.--------------molB.mol

A+aA+a

b(A-N+a)b(A-N)

C.--------------molD.----------mol

A+3aA+3a

22、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Al203TAi(OH)3B.MgC12—Mg(OH)2C.Na2c(h—NaClD.Fe(OH)2^Fe(OH)3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物质A〜N存在如图转化关系,其中气体D、E为单质,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气体B是一,沉淀N是—o

(2)写出反应“C-F”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反应“I-J”的离子方程式:一

(4)在溶液I中直接滴加NaOH溶液,放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后期发生变化的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

(5)固体L是一种红色颜料,将一定量固体L溶于160mL5moi盐酸中,再加入一定量铁粉恰好溶解,收集到2.24L

氢气(标准状况),经检测溶液中无Fe3+,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为__g。

24、(12分)阅读下面信息,推断元素,按要求回答问题:

信息问题

(1)X一定不是—

①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

A.氢B.碳

增大,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最内层电子数

C.氧D.硫

②一定条件下,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与

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有两种能溶

(2)这四种元素中有铝元素吗?_

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NaOH溶液,氧化

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

③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的混合物中,加入

足量的盐酸,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

(3)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

沉淀

④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的混合物中,加入

足量的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

(4)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一

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最终溶液中有白色

沉淀

⑤X与W同主族(5)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

25、(12分)如图是一个实验室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b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连接上E装置。

CL通过C瓶后再进入D。D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CO2和HC1。试写出D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装置C的作用是。

(3)在E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o

(4)若将E处烧杯中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现象为(选填标号)。

A.有白色沉淀生成B.无现象C.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白色沉淀消失

(5)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CL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

B的作用是o

26、(10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物质的制备、转化及性质的探

究尤为重要,请结合所学化学实验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验证元素化学性质递变规律,进行如

下实验探究。

探究: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设计如下实验:

(1)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填选项),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

A.Na2sCh溶液B.Na2s溶液C.Na2sCh溶液

(2)下列不能用于验证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依据为(填选项)。

①HC1的溶解度比H2s大②HCI的酸性比H2S强③HCI的稳定性比H2s大④HCI的还原性比H2s弱⑤HCIO4的酸

性比H2s强⑥还原性:cr<s2-⑦Ck能与H2s反应生成S⑧在周期表中C1处于S同周期的右侧

(3)若要验证非金属性:CI>L装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装置A中溶液的现象,即可证明。

用元素周期律理论解释非金属性C1>I的原因:O

27、(12分)为测定某含有杂质NazO的Na2(h样品的纯度,3个小组分别设计如下方案。首先准确称量样品mg,然

后,按照以下方案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关内容:

[方案一](1)将样品与水充分反应,使产生的02通过灼热的铜粉,测得反应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ng,通过计算求出试

样中NazOz的含量。NazCh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出试样中NazCh含量的代数

式为O

[方案二]将样品与二氧化碳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生氧气的体积(体积可转化成质量),计算出样品中Na2O2的含量。

⑵上图是完成该实验可能用到的实验装置,根据此实验方案,实验所使用仪器的连接顺序是o(填写仪器编号)

(3)装置①⑤的作用分别是:

①;

⑤»

28、(14分)①H2SO4、②过氧化钠、③碳酸氢钠、④二氧化硅是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种物质分别加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是(填序号)。

(2)写出HzSO,的电离方程式o

(3)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0.2%〜0.4%的盐酸)过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

(5)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

29、(10分)I.实验室可用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2KMnO4+16HCl(浓)2KCl+2MnC12+5C12f+8H2。

(1)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将上述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o

(3)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

(4)若产生0.5molCh,则被氧化的HC1mol,转移的电子的数目约为

II.根据反应Cu+4HNC>3(浓)一Cu(NO3)2+2N(hT+2H20,回答下列问题:

①还原产物是»

②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O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C

【解析】

过滤时,应避免滤液飞溅;蒸储完毕后,还需充分冷凝;引流用的玻璃棒的下端应在刻度线下;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

内加蒸储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详解】

A、过滤时,漏斗的尖端应该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操作合理,故A正确;

B、蒸储完毕后,还需充分冷凝,则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储装置,故B正确;

C、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的玻璃棒的下端应靠在刻度线下的容量瓶内壁,故C错误;

D、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储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滴加蒸储水至刻度线,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

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

2^B

【解析】

①CaCb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①不会产生沉淀;

②硅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iO3+CO2+H2O=H2SiO3I+Na2CO3,硅酸是一种白色沉

淀,故②产生白色沉淀;

③由于碳酸酸性比氢氧化铝强,NaAlO?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NaAKh+CO2=Al

(OH)3I+NaHCO3,氢氧化铝是白色沉淀,故③产生白色沉淀;

④饱和Na2c03溶液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反应中消耗水,

且Na2cCh转化为NaHCCh后溶质质量增加,又因NaHCCh溶解度较小,所以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故④会产生沉

淀;

⑤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Ca(OH)2=Ca(HCO3)2,不会产生沉淀,

故⑤不会产生沉淀;

②③④正确,故选B。

【点睛】

饱和Na2cCh溶液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中消耗水,且Na2cCh转化为NaHCCh后溶质质量增加,又因NaHCO3

溶解度较小,所以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是易错点。

3、B

【解析】

A、焰色反应实验前柏丝应先选盐酸洗涤,因为盐酸易挥发,而硫酸不挥发,故A错误;

B、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只要含有的金属元素相同,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灼烧时火焰颜色都相同,故B正确;

C、只有钾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钻玻璃,滤去黄光,故C错误;

D、焰色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4、A

【解析】

PV=nRT=—RT,得PM=pRT,则密度与压强成正比。

M

【详解】

A、根据PV=nRT知,等物质的量、温度、摩尔质量的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压强的反比,若p(甲)>p(乙),

则气体体积:甲(乙,A正确;

B、根据N=nNA知,分子数与物质的量成正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其分子数相等,B错误;

C、根据PV=nRT知,等温度的不同气体,气体摩尔体积与压强成反比,二者的密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其摩尔体积

与密度成反比,若p(甲)Vp(乙),则气体摩尔体积:甲〉乙,C错误;

D、根据PM=pRT知,等温度、等摩尔质量的不同气体,密度与压强成正比,若p(甲)<p(乙),则气体的压强:

甲〈乙,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5、C

【解析】

11.2

标况下1L2L氢气的物质的量=----mol=0.5mol,故10g提供的电子为0.5molx2=lmoL

22.4

【详解】

A.Zn在反应中表现+2价,提供Imol电子需要Zn的质量为65x1=32.5g;

B.Fe在反应中表现+2价,提供Imol电子需要Fe的质量为56x;=28g;

C.A1在反应中表现+3价,提供Imol电子需要A1的质量为27xg=9g;

D.Mg在反应中表现+2价,提供Imol电子需要Mg的质量为24x:=12g;

提供Imol电子,只有AI的质量小于10g,其它金属的质量都大于10g,故金属混合物中一定有Al;

故选:Co

6、C

【解析】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两个条件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电解质包

括酸、碱、盐、水和活泼金属氧化物等,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详解】

A、硝酸钾、硫酸铜均为电解质,错误;

B、空气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水为电解质,错误;

C、氯化钠为电解质,乙醇为非电解质,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正确;

D、硝酸为电解质,食盐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烧碱为电解质,错误。

7、D

【解析】

根据“将一定量的钠和铝的混合粉末投入水中,粉末完全溶解后,得到20mL氢氧根离子为1mol-L1的溶液”可知,

溶液呈强碱性,所以发生的反应有2Na+2H2O=2NaOH+H2f,2NaOH+2Al+2H2O=2NaAlO2+3H2T,此时溶液中的溶质

是氢氧化钠和偏铝酸钠;再根据“然后用lmol/L的盐酸滴定至沉淀量最大时,消耗40mL的盐酸”可知,盐酸和氢氧

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NaOH+HCl=NaCI+H2O,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

NaAlO2+HCl+H2O=NaCl+Al(OH)3],所以当沉淀量最大时,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根据氯化钠中氯离子和

钠离子是1:1的关系得钠的物质的量,设钠的物质的量是X。

NaCl-Na-HCl

lmolImol

xlmoI/Lx0.04L

解得x=0.04mol

故选D。

8、C

【解析】

2

A.CO3>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A;

B.含有MnO,的溶液呈紫色,与题意无色条件不符合,故不选B;

C.K+、Na+、OH,NO3-相互之间不反应,且溶液无色透明,能大量共存,故选C;

D.Ba2\S(V-反应生成BaSC>4沉淀,Ca?+与StV-反应生成CaSCh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D;

故答案选Co

9、A

【解析】

A.主族元素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所以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正确;

B.在多电子原子中,在离原子核近的区域能量较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B错误;

C.因为是同一周期的HA族,即同一横行往右一个主族,在第二、三周期原子序数增加一,因而可以x+1;又因为IIA

族与HIA族元素在第四周期起有过渡元素,因而又可以x+11;在第六、七周期的过渡元素中又出现锢系和舸系,因

而又可以x+25,故C错误;

D.第IA族元素除了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D错误;

答案选A。

10、D

【解析】

A.两者均为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均为电中性,故A不选;

B.溶液中溶质微粒也可以带电,例如NaCl溶液中可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大分子胶体中的胶粒也可以不带电,故B不

选;

C.两者的微粒均可透过滤纸,故c不选;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会出现明亮的光带,即丁

达尔效应,两者可用丁达尔效应进行区分,故D选。

故答案为Do

11、B

【解析】

KC1中少量MgSCh和CaCL杂质都溶于水,要想将杂质除去必须将MgSCh和CaCb杂质转化为沉淀;可采取加水溶解

一加入过量BaCk溶液和⑦加入过量KOH,与MgSCh发生反应,生成BaSCh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一⑤加入过量K2CO3

溶液,与CaCL和①中过量BaCb溶液和K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aCCh沉淀和BaCCh沉淀和氯化钾一过滤,滤出上

述步骤生成的沉淀一加适量盐酸,与过量K2c0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一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操作中应依次加入过量的BaCb溶液、KOH溶液和碳酸钾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盐酸,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①③⑦⑤⑥④②,也可先加KOH,再加入氯化银,顺序为①⑦③⑤⑥④②,

故选B。

12、A

【解析】

氯化钠溶液、盐酸、硫酸溶液都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Fe(OH)3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答

案选A。

13、B

【解析】

A.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均可能溶于水,不能利用溶解性判断,故A不选;

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说明其构成微粒为分子,则以共价键结合,为共价化合物,故B选;

C.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均可能在水中完全电离,不能利用完全电离判断,故C不选;

D.不能利用稳定性判断化合物的类型,如碳酸氢钠容易分解,碳酸钠不容易分解,但均为离子化合物,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物质的稳定性与含有的化学键的强弱有关,与化学键的类型无关。

14、A

【解析】

A.图为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

B.图为剧毒品标志,能使人或动物中毒,与腐蚀性无关,故B错误;

C.图为氧化剂标志,与腐蚀性无关,故C错误;

D.图为爆炸品标志,与腐蚀性无关,故D错误。

故选Ao

【点睛】

了解所给试剂的性质及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B

【解析】

A.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写,A项错误;

B.Fe3+有强氧化性,将铜氧化成C/+的同时被还原为Fe?+,B项正确;

C.方程式左右电荷不守恒,C项错误;

D.若要使SO:全部沉淀,加入的Ba?+和原有的SO: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1,也就是说明矶和Ba(OH)?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1:2,D项错误;

答案选B。

16、D

【解析】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A错误;B.浓硝酸见光或是加热条件下易分解

为二氧化氮、氧气和水,导致浓硝酸颜色变黄,体现了浓硝酸的不稳定性,故B错误;C.常温下,金属铝遇到浓硝

酸会钝化,钝化是发生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的过程,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解于水,可利用氨气设计喷泉实验,

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7、C

【解析】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详解】

A.MgCI2为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B.H2O为只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

C.Na2s04含离子键、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

N2为只含共价键的单质。

故答案为C。

18、D

【解析】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溶液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二者电离产生了相同的阴离子OH,均属于碱,故合理选

项是D。

19、D

【解析】

根据已知废水为酸性,故和H+反应的离子不能与之共存,即CO32-不存在,根据溶液是电中性的,则SO4?—一定存在,

由实验①可得,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说明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实验②,加盐酸后再加BaCb溶液有白色沉

淀,也再一次说明含有SO4*;实验③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Fe3+;实验④,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2

一开始无沉淀,后有沉淀,最后沉淀溶解,说明含有AF+,不含有Fe2+和Mg2+,所以废水中肯定含有Na+、SO4\

Al3+,肯定不含CO3*、Fe2\Mg2+、Fe3+,可能有K+,故选D。

20、B

【解析】

A.氧气反应后的价态可能为-2价,还可能为-1价,则O.lmol氧气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是0.4NA,还可能为0.2

NA,故A错误;

B.在标况下SO3为固体,则ImolSCh体积小于22.4L,故B正确;

C.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含1molFeCb所生成的胶粒个数小于NA个,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出33.6L氯气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铝是否恰好反应,无法确定转移电子

数,故D错误,答案选B。

21、C

【解析】

bg3HaX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Jg(A-N+a)=3moL故选C。

(A+3a)g/molA+3a

22、A

【解析】

A.AI2O3不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一步转化为A1(OH)3,故A选;

B.MgCL可以和可溶性碱反应生成Mg(OH)2,故B不选;

C.Na2c03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NaCL故C不选;

D.Fe(OH)2可以和氧气、水化合成Fe(OH)3:4Fe(OH)2+O2+2H2O=4Fe(OH)3,故D不选;

故选Ao

【点睛】

大多数的碱性氧化物不能和水生成相应的碱,一般来说,只有强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才可以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相

应的碱,如NazO和水反应能生成NaOH,CaO和水反应生成Ca(OH)2,Fe(OH)3虽然不能由Fe2()3和水化合得到,

但可以通过Fe(OH)2和氧气、水化合得到。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3++2+3+

23、HC1H2SiO3Al+3NH3H2O=Al(OH)3i+3NH42Fe+Ch=2Fe+2Cl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

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4Fe(OH)2+O2+2H2OMFe(OH)311.2

【解析】

硅和烧碱反应得到M,M是硅酸钠溶液,通入C。2后变为H?SiO3沉淀,N是H?SiO3,溶液C能与氨水反应得到白

色沉淀,白色沉淀又能溶于强碱,则C一定是铝盐,F是A1(OH)3,G则是NaAl。?,A就是铝,铝与溶液B反应得

到铝盐和一种单质气体D,D只能是氢气,黄绿色气体E只能是氯气,则氢气和氯气反应得到氯化氢气体B,因此溶

液B是盐酸,溶液I虽然不好推断,但是K一定是Fe(OH)3沉淀,则金属H是铁,I是氯化亚铁,J是氯化铁,最后灼

烧Fe(OH)3可以得到铁红Fe2()3,L是Fe?。?,本题得解。

【详解】

(1)根据分析,B是氢气,N是硅酸;

3+

(2)根据分析,写出铝盐和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1+3NH3H2O=A1(OH)3i+3NH:;

2+3+

(3)根据分析,写出亚铁被氯气氧化的离子方程式:2Fe+Cl2=3Fe+2CF;

(4)亚铁溶液中加入碱,可以看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实际上发生了

4Fe(OH)2+O2+2H2O=4Fe(OH)3;

(5)本题最终得到的是FeCl2溶液,根据n=c-V=5x0.16=0.8mol先算出HC1的物质的量,氯元素是守恒的,因此

最后得到的FeCU一共有0.4mol;体系中氧化剂有Fe3+和H+两种,还原剂只有铁粉,三者最终恰好完全氧化还原,

224T

首先根据一:-----=0.1mol算出H,(还原产物)的量,则H+一共得了0.2mol电子,再来看铁,我们可以假设参

22.4L/mol

加反应的铁粉有xmol,则参加反应的Fe3+有(0.4-x)mol,列出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2x=0.4-x+0.2解出

x=0.2mol,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一共有0.2molx56g/mol=11.2g。

2+

24、AD一定含有铝元素Mg(OH)2SiO3+2H=H2SiO3;:::C::O:

【解析】

①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最内层电子数,则最外层电子数至少为2,

W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为7个,X的原子序数最多为14。

②四种元素的氧化物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NaOH溶液,则有一种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浓NaOH

溶液。

③溶于盐酸的必为金属,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此沉淀肯定不溶于烧碱溶液,则该金属的氢

氧化物为难溶性碱。

④单质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生成盐,加入过量的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最终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应为酸。

⑤确定W后,依据X与W同主族,便能确定X。

【详解】

(1)由①中分析可知,X最外层电子数至少为2,则不可能是氢;X的原子序数最多为14,则不可能是硫,从而得出

X一定不是AD。答案为:AD;

(2)由②中分析可知,这四种元素中有一种的氧化物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浓NaOH溶液,则一定为氧化铝,

所以一定含有铝元素。答案为:一定含有铝元素;

(3)由③的分析知,有一种金属的氢氧化物为难溶性碱,则其为氢氧化镁,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Mg(OH)2。答案为:

Mg(OH)2;

2+

(4)由④的分析可知,有一种酸难溶于水和酸,则其只能为硅酸,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H=H2SiO3h

2+

答案为:SiO3+2H=H2SiO3;;

(5)由⑤知,X与W同主族,现推出W为硅,则X为碳,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o::c::o:«答案为:。

【点睛】

在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时,既要考虑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可能位置,又要考虑元素性质的特殊性,如在短周期

元素中,金属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强碱的金属元素为铝;金属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的是氢氧

化镁;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难溶于水的元素是硅等。

AA

=

25、4HC1(浓)+MnO2MnC12+2H2O+C12T2CI2+2H2O(g)+C=4HClf+CO2T吸收Cb中的HC1气体,提

供D处所需水蒸气生成的HC1气体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未反应完的Cl2与H2O作用产生的HC1O的漂白作用

使红色消失B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贮存少量Cb

【解析】

(1)根据浓盐酸和二氧化镒的性质判断生成物,从而确定方程式;(2)氯气有强氧化性,碳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

氯气和水、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且水能提供水蒸气,据此分析;(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

红,但次氯酸有漂白性,据此分析;(4)氯化氢、次氯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都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5)根据B装置

内气体的压强变化分析液面变化。

【详解】

(1)浓盐酸和二氧化镒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镒、氯气、水,故答案为:4HC1(浓盐酸)

A

+MnO2=M11CI2+2H2O+CI2T;

(2)A装置产生了氯气,C装置为D装置提供水蒸气,氯气有强氧化性,碳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氯气和水、碳发

A

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氢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cl2+2H2O(气)+C=4HClT+CO2t;盐酸有挥发性,所以

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通过以上分析知,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CL中的HC1气体,提

A

供D处所需水蒸气,故答案为:2cl2+2出0(气)+C=4HC1T+CC>2T;吸收CI2中的HC1气体,提供D处所需水蒸气;

(3)D装置中生成了HCI和CO2,它们的水溶液呈酸性,剩余的氯气在E装置中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

溶液呈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次氯酸有漂白性,能使溶液褪色,故答案为:生成的HC1气体使紫色石蕊溶

液变红,因未反应完的Cb与H2O作用产生的HC1O的漂白作用使红色消失;

(4)剩余的氯气在E装置中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化氢、次氯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都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

盐酸酸性大于碳酸,所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则反应过程无现象,故答案为:B;

(5)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C12产生,气体通过导管进入B装置,

导致B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大于大气压,迫使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饱和食盐水能抑制氯气的溶

解,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贮存少量C12,故答案为: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贮存少量C12。

26、BCL+Na2s=2NaCl+SI①②蓝色Cl与I同主族,且C1在I的上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

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1>I

【解析】

(1)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可通过置换反应、强酸制弱酸的反应等进行判断,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Na2s

溶液;

(2)①HC1的溶解度比H2s大,溶解度是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

②HC1的酸性比H2s强,氢化物酸性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如HF是弱酸、HC1是强酸,但非金属性F>C1;

③HC1的稳定性比H2s大,则表明前者共价键比后者难断裂;

④HC1的还原性比H2s弱,表明前者C1的失电子能力比S弱,则得电子能力比S强;

⑤HC1O4的酸性比H2s04强,则非金属性C1比S强;

⑥还原性:Cl<s2,表明前者cr的失电子能力比S2-弱,则得电子能力比s强;

⑦CL能与H2s反应生成S,C12为氧化剂,S为氧化产物,则非金属性C1>S;

⑧在周期表中Cl处于S同周期的右侧,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C1>S;

(3)若要验证非金属性:C1>L装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装置A中生成L,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用元

素周期律理论解释非金属性C1>L二者同主族,且C1在I的上方。

【详解】

(1)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可通过置换反应,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B;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L+Na2s=2NaCl+SI;

(2)①HC1的溶解度比H2s大,溶解度是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①符合题意;

②HC1的酸性比H2s强,氢化物酸性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如HF是弱酸、HC1是强酸,但非金属性F>CL②符

合题意;

③HC1的稳定性比H2s大,则表明前者共价键比后者难断裂,从而说明C1的非金属性比S强,③不合题意;

④HC1的还原性比H2s弱,表明前者C1的失电子能力比S弱,则得电子能力C1比S强,④不合题意;

⑤HC1O4的酸性比H2s04强,则非金属性CI比S强,⑤不合题意;

⑥还原性:cr<s2,表明前者cr的失电子能力比S2溺,则得电子能力a比s强,⑥不合题意;

⑦CL能与H2s反应生成S,C12为氧化剂,S为氧化产物,则非金属性C1>S,⑦不合题意;

⑧在周期表中C1处于S同周期的右侧,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C1>S,⑧不合题意。

则不能用于验证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依据为①②;答案为:①②;

(3)若要验证非金属性:C1>L装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装置A中生成12,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溶液

显蓝色。用元素周期律理论解释非金属性a>i的原因:C1与I同主族,且C1在I的上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1>I»

【点睛】

我们在回答装置A中所盛放的试剂时,会对A选项产生疑问,C12能与Na2s03发生反应,能否证明非金属性C1大于

22

S?Cb+Na2sO3+H2O=Na2so4+2HCL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证明氧化性C12>SO4-,也能证明氧化性C12>SO3,

但不能证明Cl2的氧化性大于S,所以不能证明非金属性C1大于S。

39n

+

27、2Na2O2+2H2O=4Na+4OH+02?茄而xlO0%②④⑤①③排水法收集。2除去。2中混有的CCh

气体

【解析】

本题的实验目的是定某含有杂质NazO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