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语文高三上学期统编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二)(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二)语文高三上学期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注意卷面整洁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影片《少年的你》热映,但随之而来的是原著深陷“融梗”“抄袭”的舆论旋涡。
回溯众多被曝光的抄袭事件,媒介化语境是其发生的共性前提。在这一语境下,写作的门槛降低,写作人数、作品数量增长迅猛;、作品受媒介影响渐深,认为如无充分的媒介传播,很快就会“沉底”;读者化身用户,自带流量,参与写作的可能性增强;等等。由此,人们获取知识的自由度、平等度提高了,文艺文本的获得和传播变得较为容易。写作也不再是个人的闭门造车。它依媒介而生,触媒介而存,在本质上演化成了动态的社交行为。写作的公共化、敞开性等特点,逐渐凸显。
而在另一个层面,媒介化语境下写作的跨平台、跨媒介传播特性,以及背后庞大的粉丝群体,使得文学作品极易演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脚本”。市场效益的提高,再加上众多写作平台、媒介等的宣传,写作与利益有了更深刻的勾连,写作诉求的功利化也成为一种常态。问题是,这种功利化的写作诉求,若能与的才情相匹配,那么就可以顺势而为;但假如名不副实,就容易出现模仿、抄袭等行为。
媒介化语境下,写作与利益的深度勾连,使得商业写作成为潮流,这虽然为当前的文艺原创打了鸡血,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艺本应有的崇高与神圣,使得许多人对写作失去了敬畏,对不少写手来说,写作就是码字,是获取名利的工具。这种“无畏”,使得他们只看到写作的潜在经济效能,而忽略了其“别才”“别趣”特性。于是,由“无畏”而致“无谓”。当不再心存敬畏,就会由模仿、致敬走向创新的焦虑,直至突破写作底线。
反观我国古代,文艺写作讲究“言志”“缘情”,被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需要慎之又慎地对待。谈到写诗,贾岛说自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晋书》记载,左思创作《三都赋》时,花费了十二年来构思;柳宗元自述,作文时“未尝敢以轻心掉之、以怠心易之、以昏气出之、以矜气作之”;曹雪芹写《红楼梦》,则是“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凡此种种,皆是这种文艺精神之体现。对大多数古代文人而言,写作是虔诚的志业。拥有神思与灵韵,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与口”,既需要“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更需要“心斋”“坐忘”“用志不分”,对写作保持敬畏之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有了现实的面向、敬畏的态度、严谨的诉求,这些古圣先贤的写作,才有着恒久的穿透力,从而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维度中,建构起自我的经典性。而那些失掉敬畏之心,有抄袭、剽窃行为的,则会被冠以“文抄公”之名,背负起写作伦理的刑罚,断送自己的前途。
因此,站在当下,今古对照,面对不断被曝光的抄袭事件,我们固然要寻绎其发生的原因,看到其背后的媒介生产逻辑,对抄袭行为保持警醒,但也没必要过分紧张,对原创的前景充满怀疑。在正视媒介深刻影响的前提下,我们应该通过何种办法,来更好地提升创作水平,孕育更多的精品力作?个人认为,舆论引导、制度规范等都比较关键,但最重要的,是德行才情、理论素养的提升。这一点,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的总结,即致虚极、守静笃、远功利、知敬畏、富学识、练词藻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媒介时代,使写作真正有根可依,为未来经典的产生奠定基础。
(摘编自周冰《媒介化语境下,如何远离抄袭形构经典》)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媒介化语境的发展为写作带来了便利,也使模仿、抄袭等行为更容易发生。
B.应保持对写作的敬畏,尽量摒弃写作诉求的功利化,远离抄袭,创造经典。
C.坚定文艺的崇高与神圣,古圣先贤的写作就能建构起自我的经典性,穿越时空。
D.面对不断被曝光的抄袭事件,我们要寻绎其原因,并保持应有的警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进行论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写作现状的分析,也有对古圣先贤文艺精神的肯定。
C.文章将古代文人的写作和当下的抄袭事件进行对比,论证了文艺写作要讲究“言志”“缘情”的结论。
D.文章末段阐明了外部环境改良和个人素质提高是目前打击抄袭事件、提升创作水平的方法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媒介化语境下,写作演化成了动态的社交行为,逐渐凸显出公共化、敞开性等特点。
B.功利化的写作诉求若能与的才情相匹配,就不必考虑媒介化对文化产业的消极影响。
C.刘勰“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藻雪精神”与本文所提倡的文艺创作理念有相通之处。
D.目前,抄袭现象尚难以根除,但若不断想办法予以解决,原创作品的前途仍然值得期待。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目断鳞鸿,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球,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
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人类社会的进步既体现在科技方面,也体现在人文领域。如果只重视科技而忽视人文,将危及人类经过长久辛劳累积起来的智慧成果。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选自刘金祥《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有删改)
材料二:
以“真善美”为思想内核的家书,不仅让收信人重新观照自己,也鼓舞其他鉴赏者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的生活,这就是家书表现出的审美功用。
家书价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家书的认知功能,鉴赏者能够通过某些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家书来自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封家书总是会带有时代的印记,家书写作过程中,常常涉及身边的真实事件。由于家书是家人间的温情话语,它的认知价值,又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更重要的是,它温馨智慧的家常话语,可以启发鉴赏者在家庭情感辐射的小天地内,去探索人类世界大生活的奥秘,思考生命的意义甚至体悟宇宙人生。
除了具有启迪特色的认知价值,家书还有审美教育价值。家书作品所涵盖的对象本身,因其“著我”要求而倾注了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表现出的审美取向。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包围着家书传递的信息。当鉴赏者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受到感化和熏陶时,家书的教育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因而家书的“教育”可以说成“教化”,“化”便是荀子“化性起伪”中的化,我国的传统教育的精髓向来是“化”胜于“教”的。在这个过程中,鉴赏主体与创作主体通过家书这一审美中介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这种共鸣不是“臭味相投”的低俗认同的话,壮美或优美的思想情感便成为审美情感的旋律,家书因之实现了使鉴赏主体情感“净化”或灵魂“升华”的功能。
家书鉴赏之中的“赏玩”,则是侧重于家书的娱乐价值。中国传统家书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载体,那些写在各式信笺上的蝇头小楷和遵从着长幼礼仪的书信格式,都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感受。即使是信封的设计与信纸的折叠,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伊犁人民出版社的《书信折纸基础》一书中,介绍了91种信封和信纸的折法,让人享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染下的一场视觉盛宴。不论是对家书书法、工艺的赏玩还是对家书故事的聆听,都可以触摸不同历史时空的鲜活容颜。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肯定了“诗”价值的多元性,家书亦是如此。家书对于人们的意义不是单一的信息授受,也不是单纯的伦理说教,它以审美价值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家书作为书信文学、作为艺术文化,对人的审美功用是立体的、综合的,它的终极审美目标在于通过对家庭范围内人性美的讴歌,造就审美主体完整的个性。
(选自《家书的审美价值》,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那些用以表露心绪、寄寓乡愁的感染力极强的家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西方人称为“最温柔的艺术”。
B.家书是一种文本形式、一种传递情愫和信息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这些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
C.世界上许多优秀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消失了,这告诫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
D.与传统书信相比,网络交流充斥着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文化底蕴明显不足,所以我们应倡导年轻人少用网络与人交流,而多用手写书信来传达温情暖意。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看,“鱼传尺素”“当忆雁书归”“鳞鸿凭谁寄”这些诗句中的“尺素”“雁书”“鳞鸿”都是书信的别名。
B.从创作上看,家书与诗歌等艺术作品有共通之处;从欣赏上看,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
C.从家书的内容到家书的形式,甚至家书信纸的折法,都有值得鉴赏之处,其蕴含的文化和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功能。
D.家书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文化作品,其历史悠久、意蕴丰富,可雅俗共赏,传承家书文化具有深远的时代发展意义。
6.下面的材料是梁启超在1916年1月2日写给梁思顺(梁启超长女)的家书,很好地体现了家书的认知价值,请根据材料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此间对我的消息甚恶,英警署连夜派人来护卫,现决无虞。吾断不至遇险。现一步不出门,并不下楼,每日读书甚多,顷方拟著一书名曰《泰西①近代思想论》,觉此于中国前途甚有关系,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两年来所境较安适,而不知不识之间德业已日退,在我犹然,况于汝辈,使汝辈再处如前数年之境遇者,更阅数年,几何不变为纨绔子哉。
①泰西:极西,泛指西方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伯禽与康叔封朝于成王[注],见周公,三见而三笞。康叔有骇色,谓伯禽曰:“有商子者,贤人也,与子见之。”康叔封与伯禽见商子,曰:“某某也,日吾二子者朝乎成王,见周公,三见而三笞,其说何也?”商子曰:“二子盍相与观乎南山之阳?有木焉名曰桥。”二子者往观乎南山之阳,见桥竦焉实而仰,反以告乎商子,商子曰:“桥者,父道也。”商子曰:“二子盍相与观乎南山之阴?有木焉名曰梓。”二子者往观乎南山之阴,见梓勃焉实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二子者明日见乎周公,入门而趋,登堂而跪。周公拂其首,劳而食之,曰:“安见君子?”二子对曰:“见商子。”周公曰:“君子哉商子也。”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皙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乃苏,蹶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汝不闻瞽叟有子名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杀天子之民罪奚如?”以曾子之材,又居孔氏之门,有罪不自知,处义难乎!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病,是以泣也。”故曰: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怜,上也;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其色,其次也;父母怒之,作于意,见于色,下也。
(选自《说苑·建本》,有删改)
[注]伯禽,周公之子。康叔封,周公之弟。周公是成王的叔父,当时执掌朝廷大权。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不闻瞽叟有子名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
B.汝不闻瞽叟有子名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
C.汝不闻瞽叟有子名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
D.汝不闻瞽叟有子名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见周公”与文中“不见于色”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B.三笞,三次被鞭打。笞,古代也指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部的刑罚。
C.趋,小步快走。文中指伯禽与康叔封见周公的心情很迫切,顾不得礼仪。
D.“使人谢孔子”与“哙拜谢”(《鸿门宴》)两句中的“谢”字含义不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禽与康叔封去朝见成王、拜见周公时,因礼节不周三次拜见周公三次被责罚,康叔封于是提议二人一起去拜见当时的贤人商子,请他出主意。
B.商子让伯禽与康叔封去看南山的桥树和梓树,然后告诉他们,桥树和梓树分别体现了为父之道和为子之道;受到启发后,他们再拜见周公,受到了礼遇。
C.曾参锄草时不慎挖断了瓜的根,父亲见了很生气,用大棒将他打得昏死过去;醒来后,曾子先向父亲道歉,后又弹琴唱歌,想以此来取悦父亲。
D.伯俞挨打后因没感到疼痛就哭了,这是因为他觉得母亲已经身体衰弱没有力气了;据此认为,面对父母生气,最好的态度是让父母哀怜你。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别韦司士①
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②,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①司士:官名,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士,掌管工役事务。②啼鸟堪求侣:《诗经·小雅,伐木》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即用此意。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馆舍夜宴。连用“夜钟”“残月”“雁归声”三个意象,既显示时间之推移与宴席时间之长,又渲染了浓郁的别离氛围。
B.颔联用典,庆幸自己能够结识韦司士这样的才士为新交。“啼乌”与“春风”一虚一实,形成对应。
C.颈联写景,只用淡笔轻点,不施浓墨重彩,不加渲染刻画,但却显示出一种天然的风韵。
D.尾联的“暂离别”,是希望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有逢迎”说明韦司士是一个深谙官场之道的人。
12.本诗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是送别之作,都含有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但两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侧重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情景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斥鴳在表示对鲲鹏高飞远行的不解后,用“,”两句写自己飞翔到最高限度时的情景。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祭神赛会,香火不断的句子是“,”。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阐明“本心”并非贤者专有,而是普遍存在的。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在比赛动作上要有良好的连贯性,动作需要一气呵成。运动员起步沿着雪地出发时,便具备了一个恒定的角动量。在腾空时,蜷缩起来身体之后,降低了转动惯量,获得了更大的旋转速度,以保证翻转更多的圈数,完成更高难度的动作。运动员在即将落地时,()。所以,滑雪运动员在翻转过程中双臂的位置和姿势很重要,自由式滑雪空中动作与跳水运动的一些动作,都需要运动员通过起跳、腾空、着陆来完成。运动员在精准地完成比赛动作后,就要控制好准备着陆时落地的身体位置,使身体的躯干与地面保持水平状态,因为角度问题导致着陆时身体受到伤害。
另外,滑雪场着陆点的坡度对运动员在落地时的平稳性也起着的作用,运动员在完成比赛动作后准备着陆时,坡度越大着陆时身体的倾斜角度就越大,身体前倾角度越大运动员落地就越容易失去稳定性,因此,无论在雪地上训练还是在水池中训练,都要根据坡道或水池的实际,对身体角度做出及时科学合理的调整,在比赛中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并且如出一辙免除必不可少
B.从而如出一辙避免至关重要
C.并且毫无二致避免至关重要
D.从而毫无二致免除必不可少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需要展开双臂,增大转动惯量,减低翻转的速度,以保证落地平稳
B.为了保证落地平稳,需要展开双臂,减低翻转的速度,增大转动惯量
C.为了保证落地平稳,需要展开双臂,增大转动惯量,减低翻转的速度
D.需要双臂展开,增大转动惯量,减低翻转的速度,以保证平稳落地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都要根据坡道或水池的实际,对身体角度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B.都要根据实际的坡道或水池,身体角度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C.运动员都要根据实际的坡道或水池,身体角度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D.运动员都要根据坡道或水池的实际,及时对身体角度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七、材料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是知易行难,也有人认为是知难行易。说到知与行,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陶行知先生的名字。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陶行知先生的名字,本来是陶知行,他或者先以为知易行难,注重在行,故取名先知后行,后又以为知难行易,注重在知,故改名先行后知,究竟他的意思,确是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把‘知’‘行’二字,癫之倒之,似乎表示他对于知行的看法,先后总有不同。”
你是怎么来看待“知”与“行”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1.C2.C3.B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坚定文艺的崇高与神圣,古圣先贤的写作就能建构起自我的经典性,穿越时空”错,根据原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有了现实的面向、敬畏的态度、严谨的诉求,这些古圣先贤的写作,才有着恒久的穿透力,从而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维度中,建构起自我的经典性”可看出“就能”表述绝对化,前提变成了条件。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证了文艺写作要讲究‘言志’‘缘情’的结论”错,根据原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有了现实的面向、敬畏的态度、严谨的诉求,这些古圣先贤的写作,才有着恒久的穿透力,从而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维度中,建构起自我的经典性。而那些失掉敬畏之心,有抄袭、剽窃行为的,则会被冠以‘文抄公’之名,背负起写作伦理的刑罚,断送自己的前途”,可见文章将古代文人的写作和当下的抄袭事件进行对比应是论证了文艺写作要有“现实的面向、敬畏的态度、严谨的诉求”。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不必考虑媒介化对文化产业的消极影响”错,文章最后一段提出“正视媒介深刻影响”是前提,所以要考虑其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含消极、积极两面),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4.C5.B6.①鉴赏者能够通过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读“顷方拟著一书名曰《泰西近代思想论》”,可以了解1916年前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对西方和中国关系的一些认识。(或答:家书带有时代的印记,常涉及身边的真实事件。如“此间对我的消息甚恶,英警署连夜派人来护卫,现决无虞”,可以了解到当时梁启超在上海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身处险境。)
②家书是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如“两年来所境较安适,而不知不识之间德业已日退,在我犹然,况于汝辈”“使汝辈再处如前数年之境遇者”等,梁启超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悟,又从后辈的处境和成长出发,循循善诱,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说教。
③家书可以启发鉴赏者体悟宇宙人生,如“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可以启发鉴赏者看到忧患对人生的积极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我国古代那些……家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西方人称为‘最温柔的艺术’”错误。被西方人称为“最温柔的艺术”不是专指我国古代家书,而是泛指“家书”。
B.“这些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理解偏颇,从原文和现实看,网络可以替代家书传递信息这一功能。
D.“应倡导年轻人少用网络与人交流,而多用手写书信来传达温情暖意”理解错误,原文主张“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并无厚此薄彼之意。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无法推断得出。结合“孔子肯定了‘诗’价值的多元性,家书亦是如此”“家书对于人们的意义不是单一的信息授受,也不是单纯的伦理说教,它以审美价值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等分析,原文没有将家书和诗歌在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进行比较。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家书价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家书的认知功能,鉴赏者能够通过某些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分析可知,鉴赏者能够通过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如梁启超的家书中“顷方拟著一书名曰《泰西近代思想论》”可以了解1916年前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对西方和中国关系的一些认识。
结合“家书来自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封家书总是会带有时代的印记,家书写作过程中,常常涉及身边的真实事件”分析可知,家书带有时代的印记,常涉及身边的真实事件。如“此间对我的消息甚恶,英警署连夜派人来护卫,现决无虞”,可以了解到当时梁启超在上海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身处险境。
结合“由于家书是家人间的温情话语,它的认知价值,又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分析可知,家书是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如“两年来所境较安适,而不知不识之间德业已日退,在我犹然,况于汝辈”“使汝辈再处如前数年之境遇者”等,梁启超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悟,又从后辈的处境和成长出发,循循善诱,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说教。
结合“更重要的是,它温馨智慧的家常话语,可以启发鉴赏者在家庭情感辐射的小天地内,去探索人类世界大生活的奥秘,思考生命的意义甚至体悟宇宙人生”分析可知,家书可以启发鉴赏者体悟宇宙人生,如“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可以启发鉴赏者看到忧患对人生的积极作用。
7.B8.C9.C10.(1)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用力教训我,该不会伤着了吧?
(2)他的母亲问道:“以前打你的时候,不曾看见你流过泪,今天你流泪是为什么呢?”
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你没有听说瞽叟有个儿子名叫舜吗?舜侍奉父亲,凡是想找他来使唤的时候,没有不在身边的;但是他父亲想要找他来杀掉,从来没有找到过。小木杖打他就等着挨,大木杖打他就跑掉,以逃避他父亲的暴怒。
“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排除CD。
“在侧”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小棰则待”“大棰则走”结构一致,各自断开,排除A。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前者为“拜见”后者为“显露、流露”。句意:拜见周公。/不流露出不满的神色。
B.正确。
C.错误。“文中指伯禽与康叔封见周公的心情很迫切,顾不得礼仪”错误。“趋”,按照古礼的规定,臣见君一定要快步往前走,否则便是失礼。
D.正确。前者为“问、询问(另说为谢罪)”,后者为“感谢”。句意:便托人询问孔子。/樊哙拜了拜表示感谢。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想以此来取悦父亲”错误。原文“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的意思是曾子弹琴唱歌,是想使父亲曾皙听到他的歌声,使他知道自己身体平安无恙,是想以此让父亲宽心,而不是取悦父亲。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曩”,刚才;“教”,教训;“得无……乎”,恐怕……吧,该不会……吧;“疾”,受伤。
(2)“笞”,打;“未尝”,不曾;“何”,为什么。
参考译文:
伯禽与康叔封去朝见成王,拜见周公,三次拜见周公,三次被鞭打。康叔封面有惊恐之色,对伯禽说:“有个叫商子的人,是个贤人,我与你去拜见他吧。”康叔封便与伯禽前去拜见商子,说:“我们是姬封和伯禽,前日我二人去朝见成王,拜见周公,三次拜见周公,被鞭打了三次,这是什么缘故呢?”商子说:“你二人为什么不一起去终南山的南边看看?那里有种树名叫桥。”他二人便前往终南山的南边察看,看见桥树巍然耸立而结实高大,回去后使将所看到的告诉了商子,商子说:“桥树,表现的就是做父亲的道理啊。”商子又说:“你二人为何不一起去终南山的北边看看?那里有种树名叫梓。”他二人便前往终南山的北边察看,看见梓树勃勃生机而结实低矮,回去后便将所看到的告诉商子,商子说:“梓树,表现的就是做人子的道理啊。”他二人第二天便又去拜见周公,进门后就小步疾走,上堂后就跪拜。周公抚摸着他们的头,慰劳他们,让他们吃东西,然后问道:“你们是见到了哪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二人回答说:“见到了商子。”周公赞叹说:“商子真是品德高尚的人啊!”曾参在瓜田锄草,误断了瓜的根。他的父亲曾皙很生气,举起大棒打他。曾参扑倒在地,过了一会才苏醒,他很快爬起来,上前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用力教训我,该不会伤着了吧?”他退下后便弹琴唱歌,想使父亲曾皙听到他的歌声,知道他身体平安无恙。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告诉他的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认为没有什么罪过,便托人询问孔子。孔子说:“你没有听说瞽叟有个儿子名叫舜吗?舜侍奉父亲,凡是想找他来使唤的时候,没有不在身边的;但是他父亲想要找他来杀掉,从来没有找到过。小木杖打他就等着挨,大木杖打他就跑掉,以逃避他父亲的暴怒。如今你却把身体给父亲等待他暴怒,站在那里不躲开,以自己的死来使你父亲陷入不义,哪样的不孝比这更大呢?你难道不是天子的百姓吗?杀死天子的百姓,那罪过该是什么?”凭着曾子这样的人才,又是在孔门的弟子,有了罪过自己还不知道,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矩是困难的啊!伯俞有了过错。他的母亲鞭打他,他无声地流泪。他的母亲问道:“以前打你的时候,不曾看见你流过泪,今天你流泪是为什么呢?”伯俞回答说:“以前我有了罪过,挨打时都感觉到疼痛;现在母亲年老体衰,打起来不能感到疼痛了,因此流泪。”所以说:父母对你生气,你不记在心上,不流露出不满的神色,深刻地承认自己的过错,使父母哀怜你,这是最好的态度;父母对你生气,你不记在心上,不流露出怨恨的神色,这是较好的态度;父母对你生气,你记在心上,呈现出怨恨的神色,这就是最不好的态度。
11.D12.(1)表现手法:①《雨霖铃寒蝉凄切》运用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表述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②《夜别韦司士》借景抒情,用典(比喻、拟人)表述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2)情感侧重:①《雨霖铃寒蝉凄切》侧重表述了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也蕴含着词人宦海的失意。②《夜别韦司士》既表述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述了对友人为人和才名的赞颂。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D.“‘有逢迎’说明韦司士是一个深谙官场之道的人”错,“逢迎”是“迎接,接待”之意,是表述朋友到哪都会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接待之意。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1)《雨霖铃》这首词主要描写离情别绪,体现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词人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通过冷落、凄凉的秋景,表述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虚实结合:“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中间的细节描写“执手相看泪眼”中,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虚”主要表现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的孤独和迷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述了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也蕴含着词人宦海的失意。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2)《夜别韦司士》首联,写馆舍夜宴。次句连用“夜钟”“残月”“雁归声”三个与夜间及别离相关的意象,借景抒情,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表述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
颔联用典,明点送别。上句“啼鸟堪求侣”使用比喻手法,以啼鸟求侣来比喻诗人与韦司士的情感;下句运用拟人手法,不说朋辈送别,而言“春风欲送行”,将“春风”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情,借春风送行说不能长聚,表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遗憾之情。
尾联,是对友人前路的祝愿。诗人深知友人的为人和才名,相信友人会受到当地主人的热情接待。这不但将伤别化解为对前路处处有逢迎的热情祝愿和乐观展望,而且对韦司士的为人才名作了热情的赞颂。
13.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仞、翱翔、蓬蒿、佛狸、祠、鸦、皆。
14.B15.A16.D
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并且:连词,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之间,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或用在复句后一个分句里,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从而:连词,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此处的前后文“保证翻转更多的圈数”“完成更高难度的动作”之间是因果关系,应用“从而”。
第二空,如出一辙: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言论或行动完全一样。毫无二致:丝毫没有两样,形容完全相同。此处是说“自由式滑雪空中动作与跳水运动的一些动作”非常相似,应用“如出一辙”。
第三空,免除:免去,消除掉。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此处是说防止“身体受到伤害”,应用“避免”。
第四空,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或者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的意思。至关重要:在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的,比喻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时的关键点。此处是说“滑雪场着陆点的坡度对运动员在落地时的平稳性也起着”关键作用,应用“至关重要”。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从后文“滑雪运动员在翻转过程中双臂的位置和姿势很重要”可知,应该描述“双臂的位置和姿势”,排除BC;
前后的主语都是“运动员”,用“需要展开双臂”衔接更加紧密连贯,排除D。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神经外科低钠血症治疗指南
- 风带来的好处和坏处活动
- 企业班组安全教育
- 第六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功和功率 2025年高考物理基础专项复习
- 示出塞课件教学课件
- 3.1.1 铁及其化合物 课件 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慢病专员工作汇报
- 吉林省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整式及其加减期末提分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 常见的安全标志教案及反思大班
- 氧化碳的说课稿
- WB/T 1060-2016道路运输食品冷藏车功能选用技术规范
- JJF 1659-2017PM2.5质量浓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 GB/T 3766-2001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GB/T 23114-2008竹编制品
- GB 3060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钠
- 松下panasonic-视觉说明书pv200培训
- 2023届台州一模考试试卷
- 大学物理 电阻电路等效变换
- 国企职务犯罪预防课件
- 介入手术跟台课件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46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