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讲读第七讲用典CATALOGUE目录用典的概述历史典故的运用文学典故的运用哲理典故的运用用典的技巧与注意事项01用典的概述用典:在诗歌中引用古代的故事、传说、名言警句等,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用典是一种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通过引用已有的故事、传说或名言警句,诗人可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诗歌更加富有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用典的定义拓展诗歌的意境用典能够拓展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通过引用与主题相关的典故,诗人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意境。增强诗歌的意蕴用典能够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通过引用古代的故事、传说或名言警句,诗人可以表达出更加深刻的思想感情。引发读者的共鸣用典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引用与读者文化背景相关的典故,诗人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分类直引典故直接在诗歌中引用已有的故事、传说或名言警句,不加任何改动或解释。暗引典故不直接引用已有的故事、传说或名言警句,而是通过化用、借代等方式间接表达,使读者通过联想来理解诗人的意图。活用典故对已有的故事、传说或名言警句进行改编或创新,以适应诗歌表达的需要。02历史典故的运用历史人物典故是指通过引用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故事或言论来表达诗人的观点或情感。总结词在古诗中,诗人常常借用历史人物的故事或言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这些历史人物可以是英雄、文人、政治家等,例如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引用了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坚持抗金的决心。详细描述历史人物典故历史事件典故是指通过引用历史上著名事件的故事或情节来表达诗人的观点或情感。总结词历史事件典故也是古诗中常见的用典方式,诗人通过借用历史上著名事件的故事或情节来暗示自己的遭遇或表达对时局的看法,例如杜甫在《春望》中引用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来讽刺当时统治者的荒淫误国。详细描述历史事件典故VS历史名词典故是指通过引用历史上特有的名词或概念来表达诗人的观点或情感。详细描述历史名词典故通常涉及到历史上特有的名词或概念,这些名词或概念往往具有特殊的含义或背景,诗人通过借用这些名词或概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例如杜牧在《赤壁》中引用了“周郎顾曲”的典故,通过赞美周瑜的才华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统一的渴望。总结词历史名词典故03文学典故的运用总结词文学作品典故是指引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人物或词句来表达思想、情感或加强修辞效果的典故。详细描述在古诗中,常常引用《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人物或词句,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加强修辞效果。例如,李白在《行路难》中引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文学作品典故总结词文学理论典故是指引用文学理论、评论或艺术观点来阐述作品意义、结构或风格的典故。详细描述在古诗中,作者常常引用古代文学理论、评论或艺术观点来阐述自己的作品意义、结构或风格。例如,杜甫在《登高》中引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强调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文学理论典故文学修辞典故文学修辞典故是指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典故。总结词在古诗中,作者常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例如,李清照在《如梦令》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朵比作美人,表达对花朵的喜爱之情。详细描述04哲理典故的运用指那些引用了哲学理论或思想的典故,用以表达作者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这些典故往往来源于哲学家的思想或理论,如“庄周梦蝶”出自《庄子》,表达了对于真实与虚幻的思考;又如“濠梁之辩”出自《庄子》,展现了对于认知和真理的探讨。总结词详细描述哲学理论典故道德伦理典故总结词涉及道德伦理、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典故,用以传达对道德价值的理解和追求。详细描述这类典故常用来强调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桃园结义”出自《三国演义》,体现了忠诚和义气;又如“卧冰求鲤”出自《搜神记》,展现了孝顺的美德。总结词指那些蕴含人生智慧、生活感悟的典故,用以启示读者对人生的理解和体验。详细描述这类典故通常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告诉人们盲目模仿不可取;又如“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揭示了福祸相依的道理。人生哲理典故05用典的技巧与注意事项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古人诗句或典故,以增强诗意。如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引用了《楚辞·九辩》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间接引用不直接引用原文,而是通过转述或概括的方式,借用古人的诗意或典故。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间接引用了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化用在引用古人的诗句或典故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典故焕发新生。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化用了唐诗中常见的“雨打梨花深闭门”的意境。用典的技巧准确理解自然融合适度使用创新运用用典的注意事项01020304在引用或使用典故时,需要准确理解典故的来源、含义和背景,避免误用或曲解。用典要与诗的整体意境和情感相融合,不能生搬硬套或随意拼凑。用典要适度,过多使用会使诗意变得晦涩难懂,过少使用则会使诗意缺乏深度。在用典时可以尝试创新运用,将古人诗句或典故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诗意。如何学习和运用用典多读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了解和熟悉各种典故和用法。在学习过程中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业房产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消防救援队伍管理安全
- 高中生青春期安全教育
- 重庆市考面试真题及答案
- 自动化工程师面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留置辅警笔试真题及答案
-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编写
- 2025交通安全教育
- 专题七: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件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核心考点集训人教版
- 重庆三峡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含答案2024年
-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课件
- 中药饮片出库单
- 国开2023春《语言学概论》形考任务1-3+大作业参考答案
- 宿舍楼施工方案方案
- 甲醇-水精馏塔
- 中国话剧史专题知识
- GB/T 15544.1-2023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第1部分:电流计算
- GB/T 90.3-2010紧固件质量保证体系
- GB/T 18799-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熨斗性能测试方法
- 科技公司涉密计算机软件安装审批表
- GA/T 1369-201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