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2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它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它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关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就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二)课程基本理念1.进化发展的观点人类是在一千多万年以前由灵长类的古猿进化而来的。虽然现代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如语言、思维、制造工具等,但在形态结构上还保留着灵长类的基本特征,从器官和组织、直观到微视的细胞和分子结构,都与脊椎动物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学习人体解剖学应把人体与其他所有生物联系起来,从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人体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使分散的、静止的、孤立的形态描述成为有规律的知识,以便加深对人体形态结构的理解。2.形态与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人体的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会影响该器官的形态结构,而形态结构的变化又进一步影响其功能的改变。例如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上、下肢的功能逐渐分化,使其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手从支持体重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灵活地执握工具等适于劳动的器官,而人的下肢逐渐发育的很粗壮,成为支持身体和维持直立行走的器官。3.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或诸多局部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器官或局部都不可分割,局部和整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的。因此,学习人体解剖学不单是分离局部,精确地描述骨骼、韧带、肌肉、血管和神经等,而且还因力求从整体观点出发,把各个分散的知识领域与整体结构联系起来,用整体与局部统一的观点进行多学科研究,不断探索科学原理,把活的身躯看作是极其复杂的而又具有时空不稳定性的整体,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解剖学不单是人的结构生物学,而且是人类对人体的自我认识。人体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和对外界发生反应的媒体。对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路等结构的描述就是认识和罗列人体的生命经历。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解剖学是一门具体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应结合临床工作的需要和实际应用,把理论知识和实验室的学习、标本观察、活体触摸及必要的临床应用等联系起来,变抽象为生动,以便更好地熟悉、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1)重视浅层解剖结构的体表辨识。人体许多浅层结构(如:一些静脉和动脉、浅层肌肉以及一些骨性标志)均可在活体摸到或看到。教师可指导学生彼此辨认,对于不同浅层肌肉的辨认可指导学生作出不同的姿势或动作来达到学习目的。这样,学生感到解剖学与自己贴得很近,不空洞,既可以掌握这些肌肉的位置、形状、理解其功能,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结合讲授内容,适当联系一些临床解剖,讲述某些器官的形态与常见临床疾病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3)采用模型、标本、挂图、视听教材并利用电脑辅助教学,授课时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视听教材,或利用或自己制作一些动画软件展示人体结构在生理条件下的活动状态,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4)尸体解剖。这是解剖学教学为今后临床实践打好基础的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亲自动手解剖,一方面学生可直观地感受人体器官的形态,将书本描述与具体结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良好精神。(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课程标准是在充分理解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印发的《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的前提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我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总结,在进一步调查、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1.课程标准符合《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体现“创新思维”,“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新观念。2.课程标准按照我校新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体系,更新了课程内容。本教研室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医学教育体系的改革,完全打破过去片面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大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分轨教学。大力精简了系统解剖学中与医学无关或关系不密切的烦琐名次,将局部解剖学和学生亲自动手解剖尸体的实际统一起来,形成了系统解剖学密切结合机能、着重描述各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整体观并注重与局部解剖和周围神经、器官直接衔接;在局部解剖授课及尸体解剖实践中加强局部结构的系统化归纳,加强和深化对系统知识理解的教学模式。因而正确运用少而精的原则,理论结合实际,局部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指导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在神经解剖学教学中,即要体现神经解剖学乃至神经科学的基本内容,又要充分反映神经科学的最新科技成果,紧跟世界神经科学发展的步伐,了解发展趋势和进展,并不断引入教材和课堂,固化到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3.课程标准在全面贯彻《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下,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既有前瞻性、科学性又实事求是,便于操作与管理。按照上述基本思路,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具体设计如下:《人体解剖学》课程的主要形式有理论课、实习课、操作课、专题讲座、网络课程自学辅导和学生课外科研等形式。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概要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知识,采用以理论课为主,辅以必要的印证性实习,引导学生从发生、发展规律上认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建立起人体各个系统的基本轮廓认识;第二阶段按组成人体的各个局部进行解剖操作,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判断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方式是在每次小课上,先放10-15分钟的录像,然后在教师作简短的提示后,学生根据教材独立进行解剖操作,以获得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知识,熟悉一般的解剖操作技巧。每一大局部结束后,穿插必要的总结性讲课,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课后配有每一局部的测试题,用于检测教与学的情况。另外,在每个大局部实验操作后,请不同专科的教授结合临床应用进行专题讲座(每学期2~4次),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兴趣,加深认识学习解剖课的重要性,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网络课程教育已成为教育的新手段、新模式,是教育面向大众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学生通过浏览人体解剖学网络课程,加深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视频点播可以让学生和在课堂上一样看到教师的讲解,对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反复观看。具有互动性的教学课件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提高学习效果。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体目标: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目的是在概括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组成、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依据教材,通过实地解剖操作,独立地获得人体各局部(上肢、下肢、头、颈、胸、腹、盆部及脊柱区)诸器官和结构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毗邻关系和层次结构等知识,为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如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分类目标:(一)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基础理论知识按其在医学中应用的重要程度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1.掌握各体部骨的名称、位置、重要的骨性标志,关节的类型和构成,重要关节的结构特点,运动轴和运动方式。肌的分群,肌肉的名称、位置,重要肌肉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筋膜间隙及其形成物。2.掌握各体部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各器官在各该系统中的联属及功能地位,器官的血管神经分布和淋巴回流,重要器官的巨视和微视解剖学。3.掌握各体部主要血管、神经的行径、毗邻、主要分支和分布,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和收纳范围,主要淋巴管的行径和归宿。(二)学员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要求1.自学能力:大体解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通过解剖实践和阅读教材,掌握要求的内容,教师只作少量的重点讲解。要求学生具备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教材进行实地解剖操作,并能正确使用解剖器械的能力;并在解剖课程结束前,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个局部或器官,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制作可供大专层次教学应用的标本一件。2.基本技能:人体表面标志的检查,切开、剥离、暴露和检查器官的方法,正规和系统地观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结构的正常形态。养成对所解剖结构进行细致观察的习惯,并不断培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3.具有将解剖所获得的知识按系统进行串联、归纳、总结提高的综合能力。并通过有选择的病例讨论,初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4.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5.外语:五年制学生要求教材、大课讲授章节板书用英语,学生要求熟悉常用的解剖学词汇及阅读部分英文参考资料。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篇课程内容与要点第一章人体解剖学绪论基本要求: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分野。掌握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人体结构概述。内容要点: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意义。2.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史。3.掌握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4.掌握人体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组成概况。了解人体各系统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人体各系统概要第一节运动系统基本要求: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以及各组成部分在运动中的作用(杠杆、枢纽、动力)。内容要点:一、运动系总论1.掌握人体各部骨的名称、形态和数目。了解骨、骨连接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及年龄变化,骨的发生、发育概况以及骨性标志的形态、成因及其与软组织或骨连接的关系。3.掌握骨连接的类型,关节的构造和类型,关节的运动轴和运动方式。了解关节运动的灵活性和稳固性因素的分析及二者的对立统一。4.掌握肌的形态、构造和命名原则,肌的起始和抵止、定点和动点,肌的辅助装置。了解肌群的配布及其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肌的拮抗、协力和共济运动。第二节消化系统概述基本要求: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上、下消化道的概念;各消化腺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和功能。了解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结构基础。内容要点:一、总论1.了解内脏的概念、范围以及各系统的主要机能。2.熟悉内脏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一般构造特点。3.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二、消化管(一)口腔1.了解口腔的组成和分部,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的分界和境界,唇、颊、腭的形态和结构。2.掌握牙的种类、数目、形态构造、牙式的描写,乳牙和恒牙的排列顺序。了解牙周组织的构造及牙的神经支配。3.掌握舌的形态构造,舌粘膜的表面特征(舌乳头的种类和分布,舌扁桃体、舌系带、舌下襞和舌下阜等)。了解味蕾的概念。4.了解舌内肌的纤维方向,舌肌的一般配布和机能。掌握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舌的神经支配。5.了解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及其导管的开口部位。(二)咽1.了解咽峡的境界。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和交通。
2.掌握鼻咽部的重要结构。
3.掌握腭扁桃体和咽淋巴环的位置、组成和功能意义。(三)食管1.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和分部。2.掌握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四)胃1.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和功能。2.了解胃壁的构造。(五)小肠
1.了解小肠的位置、分部和功能。
2.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分部及降部的结构特点。
3.掌握空、回肠的位置、构造,空、回肠的结构特征及与消化吸收功能的关系。(六)大肠1.了解大肠的分部、形态、各部的位置及其特征性结构。2.掌握盲肠和阑尾、直肠和肛管的位置,形态结构。三、消化腺(一)肝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肝的分叶。了解肝段的概念。2.了解肝的主要机能。(二)肝外胆道1.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和功能。2.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了解肝胰壶腹括约肌(又称Oddi括约肌)的构成和作用。3.了解胆汁产生及其排出径路。(三)胰1.掌握胰的形态、位置、功能及其导管开口。2.了解胰的外分泌和内分泌机能。第三节呼吸系统概述基本要求: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内容要点:一、呼吸管道(一)鼻1.了解鼻的组成,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及鼻前庭和鼻腔外侧壁的结构特点、鼻中隔的构成,鼻道的划分,呼吸部和嗅部粘膜特点;鼻腔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分布。2.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各窦的形态特点及其功能意义。(二)咽(见消化系统)(三)喉(见第六章第六节)(四)气管和主支气管1.掌握气管的形态、位置及结构特点。2.掌握左、右支气管形态学上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五)肺1.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分叶和构造特点,壁胸膜和脏胸膜,胸膜腔和胸膜窦。2.了解肺段的概念和意义,呼吸运动时胸膜和肺的变化。第四节泌尿系统概述基本要求: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的形态、位置以及肾的泌尿作用,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及开口,膀胱的形态、位置及贮尿功能,女性尿道的形态和位置。内容要点:(一)肾1.掌握肾的形态和构造,肾的位置和被膜。2.了解肾段的概念和意义,肾的泌尿作用。(二)输尿管1.掌握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和分段。2.掌握输尿管的行程和三个狭窄部位,并了解其临床意义。(三)膀胱1.了解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2.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四)尿道1.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特点,开口位置。2.男性尿道详见生殖系统。第五节男性生殖系统概述基本要求:了解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的位置、形态和功能,精子、精液的产生和排出径路。内容要点:1.掌握睾丸的形态结构、位置和功能。了解附睾的位置、结构及其机能。2.掌握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3.掌握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了解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位置和功能。4.了解阴囊的位置、形态构造。5.了解阴茎的分部及阴茎海绵体和尿道海绵体的形态和构造。6.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及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7.了解精子、精液的产生和排出径路。第六节女性生殖系统概述基本要求: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子的产生、输送、受精、着床以及胎儿娩出的径路。子宫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功能,子宫粘膜的周期性变化和月经。内容要点:1.掌握卵巢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固定装置,了解其年龄变化。2.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功能。3.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及其位置姿势。了解子宫粘膜的周期性变化和月经。4.了解阴道的位置和开口,女性外生殖器(女阴)的组成及阴道口、尿道口的位置。5.了解卵子的产生、输送、受精、着床,胎儿娩出的径路。第七节循环系统概述基本要求: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在人体代谢中的地位,心血管系和淋巴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内容要点:一、心血管系(一)概述1.了解心血管系的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分布以及功能特点。2.了解小循环(肺循环)与大循环(体循环)的途径和功能意义。(二)心脏1.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房、室间隔的形态结构。2.了解卵圆窝、动脉韧带的位置与形态,以及未闭合的临床意义。3.了解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心脏的神经支配。4.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源、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5.了解心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和流注。(三)全身大血管1.掌握主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分界、行径和主要分支。2.掌握左、右颈总动脉,左、右锁骨下动脉,髂总动脉和髂内、外动脉的起止以及其向上、下肢,胸、腹、盆腔供血的概况。3.掌握上、下腔静脉的组成及主要属支的汇流概况。4.掌握门静脉系的构成、汇流范围及归宿;门静脉系的功能意义。(身体各部的动脉、静脉将在局部解剖有关章节叙述。)二、淋巴系统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其机能意义。2.掌握淋巴结的结构及功能。了解全身主要淋巴结群的位置、引流方向及意义。3.掌握身体9条淋巴干的组成、主要行程、收纳范围及归宿。4.掌握胸导管的起止及收纳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位置和收纳范围。5.了解脾的形态、位置及构造。(人体各部的淋巴结和重要器官的淋巴引流在局部解剖有关章节叙述。)第八节神经系统概述基本要求: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整体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神经元的类型、形态和构造,轴浆流和信息传递,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胶质,反射及反射弧,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周围、内脏),脊神经的构成,脊神经前、后根和后根神经节,脊神经后支的分支,颈、臂、腰、骶丛的组成、主要分支和分布范围,胸神经前支的走行和分布,12对脑神经的名称和分布,内脏器官的神经支配。内容要点:一、总论1.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部。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2.掌握神经元的基本构成和分类。3.掌握突触、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基本组成。4.了解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节、白质、髓质、纤维束和神经的概念。二、脑和脑神经(一)脑[注:本节是脑的概括性要求,有关其行程、分支和分布在局部解剖学有关章节学习;起止核在《神经科学基础》中学习。]1.掌握脑的分部、脑干的组成以及各部的主要形态特点。2.了解脑各部的主要功能。(二)脑神经1.掌握12对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和进出颅的部位。2.掌握感觉性脑神经:嗅神经、视神经、位听神经的起源、走行和分布。3.掌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起始、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了解各自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4.掌握组成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起止核,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三大主干(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主要行程,重要分支的分布概况。了解其损伤后的临床表现。5.掌握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纤维组成成分、起止核、主要行程、重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的分布,喉上神经(内、外支),左、右喉返神经的行程及分布。了解其各个神经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6.了解睫状神经节、蝶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概念。7.了解副神经的组成及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8.掌握舌下神经的纤维组成成分、起始核、重要行程和分布。了解其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三、脊髓和脊神经(一)脊髓了解脊髓的位置、外形及其内部结构(白质、灰质)的概念(详见《神经科学基础》)。(二)脊神经1.掌握脊神经的组成、脊神经前、后根和后根神经节。2.了解脊神经的分支和分布概况。3.掌握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主要分支和分布范围。4.熟悉脊神经感觉支在皮肤分布的节段性及其临床意义。四、内脏神经(一)内脏感觉神经1.掌握内脏感觉神经和躯体感觉神经在功能上的差别。2.了解牵涉痛的概念。(二)内脏运动神经1.掌握内脏运动神经的分类、与躯体运动神经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别。2.掌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交感神经1.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2.掌握交感干(包括椎旁节)和椎前节的名称、位置和组成。3.了解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的概念。4.熟悉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分布的一般规律。副交感神经1.掌握副交感低级中枢的位置。2.掌握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核,交换神经元的部位,节后纤维的分布范围和功能。3.掌握面神经、舌咽神经内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核,交换神经元部位,节后纤维的分布范围和功能。4.掌握迷走神经内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核及分布情况。了解器官内节的概念。(三)内脏神经丛1.了解内脏神经丛的概念,各内脏神经丛的位置和分布。2.掌握盆内脏神经的起源和分布概况。第三章骨及骨连接基本要求:掌握人体各部骨的名称、形态和数目,骨连接的类型,关节的构造和类型,关节的运动轴和运动方式。了解关节运动的灵活性和稳固性因素的分析及二者的对立统一。内容要点:第一节躯干骨及其连接1.脊柱:熟悉脊柱的组成。掌握椎骨的基本形态,颈、胸、腰椎的特征,特殊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骶骨的形态特征。了解椎骨的常见变异。2.椎骨间的连结:掌握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的形态、构造特点、功能及临床意义,椎间关节的特点,椎间短韧带的位置。了解黄韧带的位置和构造特点,脊柱长韧带的名称、位置。掌握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3.掌握完整脊柱的形态特点、生理弯曲、功能和运动方式。4.胸廓:掌握肋骨的基本形态,胸骨的分部和位置,胸骨角,胸廓的组成、形态特征及年龄变化。了解胸肋关节、肋椎关节、肋横突关节的组成和运动。5.掌握胸廓在呼吸运动中各径的变化;肋间隙序数的计算及活体判定的标志。第二节上肢骨及其连接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上肢各骨的名称、位置、数目和基本形态。2.掌握上肢各骨重要的骨性标志(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切迹,喙突,肩胛盂、盂上、下粗隆,肩胛下角;肱骨头,解剖颈,大、小结节,结节间沟,大、小结节嵴,外科颈及其意义,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冠突窝,桡骨窝,鹰嘴窝,肱骨内、外上髁,尺神经沟;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骨切迹,尺骨粗隆,尺骨头,尺骨茎突;桡骨头,桡骨颈,桡骨粗隆,桡骨茎突,尺骨切迹,腕关节面;舟骨结节;腕骨沟)以及活体上可触摸到的上肢主要骨性标志。3.掌握肩、肘、腕关节的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熟悉肩关节周围的韧带连结。4.了解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的构成、形态和结构。5.掌握拇指腕掌关节(鞍状关节)的结构特点和运动。第三节下肢骨及其连接1.掌握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的组成,下肢各骨的名称、位置、数目和基本形态。2.掌握下肢各骨的重要骨性标志(髋臼及其切迹,髂嵴、髂前上、下棘、髂后上、下棘,髂窝,弓状线,耳状面,坐骨棘,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髂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闭孔,闭孔沟;股骨头、股骨头凹,股骨颈,大、小转子,转子窝,转子间线,转子间嵴,粗线,臀肌粗隆,腘面,股骨内、外侧髁,内、外上髁,收肌结节,髁间窝;胫骨内、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内踝;腓骨切迹;腓骨小头,外踝;距骨头,距骨滑车,距骨沟;载距突,跟骨结节)以及活体上可触摸到的骨性标志。3.掌握骨盆的构成,大、小骨盆的分界线以及骨盆的性别差异。了解女性骨盆径的测量在产科学上的意义,耻骨联合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意义。4.掌握髋、膝、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5.掌握足弓的构成和意义。了解维持足弓的主要因素。第四节颅骨及其连接1.了解脑颅和面颅的划分。2.掌握脑颅各骨的名称、数目、基本形态及其在整颅中的位置,额骨、颞骨、蝶骨、筛骨四骨的分部,面颅各骨的名称、数目、基本形态及其在整颅中的位置,上、下颌骨的分部。3.了解颅腔的组成,颅顶和颅底的划分。掌握颅底内面颅前、颅中、颅后窝的构成、主要骨性标志和主要血管、神经通过的孔道,颅底外面的主要骨性标志和主要血管、神经通过的孔道。4.掌握眶的组成、四壁、骨性标志和交通,骨性鼻腔的组成和形态,骨性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鼻腔与颅腔、眶、口腔间的毗邻关系。了解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和交通。5.颅骨的连接:掌握主要缝的名称和位置;颞下颌关节的组成、构造特点及运动方式。了解舌骨的连接。6.了解新生儿颅骨特征及生后变化;各囟的名称、位置和闭合时间。第四章下肢基本要求:掌握下肢的层次结构,运动下肢各主要关节的肌肉,下肢的动脉、静脉和淋巴分布,下肢神经的主要行径、分支和分布范围、主要神经损伤后的症状,下肢主要的局部结构,下肢皮神经分布区及其阶段性分布特点,股骨骨折(股骨上1/3、中1/3、下1/3)错位与肌群作用的关系。了解常见畸形足(仰趾足、马蹄足、外翻足、内翻足)发生的原因。内容要点:第一节概述1.了解下肢的境界、分部和分区。2.了解下肢的表面解剖第二节股前部、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1.掌握大隐静脉的起源、行径及收纳范围,大隐静脉的主要属支及高位结扎时的注意事项。了解阔筋膜形成的结构及隐静脉裂孔的位置、形态。2.了解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纳范围及回流。熟悉股疝的临床解剖学基础。3.了解下肢深筋膜的特点及其形成物(阔筋膜、髂胫束、肌间隔、卵圆窝)。第三节股前部的深层结构1.掌握股前肌群、股内侧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重要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大收肌、股薄肌)的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2.掌握股三角的构成及内容,股鞘的形成,纤维隔及腔隙,股管的位置、形态及内容,股环的周界及其临床意义。3.了解收肌管的位置、构成及内容。4.掌握股动脉的走行及毗邻,主要分支分布,表面投影。了解动脉穿刺及压迫止血部位。5.了解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来源、行径和分布范围。第四节臀部1.掌握臀部肌的名称、位置、重要肌(臀大肌、臀小肌、梨状肌)的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2.掌握梨状肌上、下孔的位置、构成和通过的血管、神经以及梨状肌下孔出入的结构及其排列,臀大肌深面与盆腔和会阴部的交通,臀大肌深部脓肿的扩散途径,坐骨小孔的位置及构成。3.掌握坐骨神经的起源、行径、分支及其表面投影。4.了解臀上动、静脉和神经以及臀下动、静脉和神经的分布,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的行径。5.熟悉运动髋关节的肌肉及其神经支配,髋关节周围的血管吻合,股骨头的血液供应。第五节股后部及腘窝1.熟悉小隐静脉的行程及注入深静脉的部位。2.掌握股后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3.掌握腘窝的界限、内容物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第六、七节小腿后部及足底1.掌握小腿后部肌群的层次、位置;各肌的名称、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2.了解足底肌群的层次及名称,足底动脉弓及其分支,维持足弓的因素。3.掌握踝管的构成及其内容,踝管内各结构的排列,踝关节运动的肌肉及其神经支配;胫后动脉的走行及主要分支(腓动脉)、分布;足底内、外侧动脉的走行。4.掌握胫神经的走行、分支、分布以及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第八节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深层结构1.掌握小腿前肌群和外侧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了解足背肌的位置和作用。2.熟悉胫前动脉的起源、走行及主要分支、分布、足背动脉的走行及重要分支、活体触摸的位置。3.掌握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的行程、分布及腓总神经损伤后出现的症状。4.熟悉股骨骨折(股骨上1/3、中1/3、下1/3)错位与肌群作用的关系,常见畸形足(仰趾足、马蹄足、外翻足、内翻足)发生的原因。第五章上肢基本要求:掌握上肢的境界、分部及分区,上肢的层次结构,运动上肢各主要关节的肌肉,上肢的动脉、静脉和淋巴分布,臂丛的主要行径、分支及分布范围、以及主要神经损伤后的症状,上肢皮神经的来源、行径、浅出部位及节段,上肢骨不同部位骨折移位的解剖学基础(锁骨,肱骨外科颈,肱骨三角肌止点的上、下,尺骨中段,桡骨旋前圆肌止点的上、下,舟骨等处骨折的错位方向及可损伤的结构)。了解常见畸形手(爪状手、猿手、垂腕)发生的原因。内容要点:第一节胸壁前部1.掌握乳房的形态、位置及构造;乳房的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及淋巴回流。了解输乳管的排列与脓肿切口的关系,乳房悬韧带(Cooper氏韧带)及其临床意义。2.了解胸部上肢肌的层次排列。掌握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3.了解喙锁胸筋膜的附丽,三角胸大肌间沟与头静脉的关系,胸肩峰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分布区域。4.了解胸前壁的血液供应、静脉回流和神经支配。第二节腋区1.掌握腋窝的形态、境界和内容,腋动脉的起止、行程、主要分支分布。2.掌握三边孔、四边孔的构成及其通过的结构。了解腋鞘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腋腔脓肿切开的途径。3.掌握腋动脉的分段、走行、主要毗邻及分支、分布;腋静脉的走行及毗邻;腋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纳范围及回流。4.掌握臂丛在腋窝的主要分支和分布。第三节项背部浅层、肩胛区和三角肌区1.了解项背部浅层、三角肌区和肩胛区肌肉的名称、位置。掌握重要肌(斜方肌、背阔肌、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三角肌、大圆肌、小圆肌、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的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背部深筋膜的特点。2.熟悉背部深筋膜的特点,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周界、底、顶(表面),通过的结构及临床意义。3.掌握肩胛上血管的行径及分布,腋动脉的分支及其吻合。了解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后支的行径及分布。4.掌握肩胛上神经的行径及分布,腋神经的行径及分支、分布。5.了解肩胛动脉网的组成及临床意义。第四节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1.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始、走行、汇集范围及注入部位。2.掌握臂前群肌、前臂前群肌的位置、名称、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3.掌握肘窝的境界及内容。了解前臂深间隙(屈肌后间隙)的范围、交通及临床意义。4.掌握肱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重要毗邻。了解其表面投影和压迫止血部位,肱静脉的属支与回流。5.掌握桡、尺动脉的走行、主要毗邻及分支、分布。了解肘关节动脉网的组成。6.掌握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和尺神经的行径、毗邻、分支、分布及其损伤后的主要表现。了解桡神经浅支的位置及其分布以及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在肘部和腕部的麻醉点。第五节手掌部1.掌握腕管的构成及通过的结构。了解腕管综合症压迫神经后产生的主要症状。2.掌握手肌的分群,各肌的名称、位置;重要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指对掌肌、拇收肌、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的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3.掌握手掌的层次结构,掌浅弓、掌深弓的构成、位置,掌中间隙、鱼际间隙的构成及境界;腱鞘和滑液囊。了解手部脓肿引流常用的切口位置。4.掌握手的神经分布。了解手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特点和指端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第六节臂后部、前臂后部及手背1.掌握臂后群和前臂后群肌各肌的名称、位置、重要肌(肱三头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的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2.掌握鼻咽窝(壶)的构成、通过的结构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桡神经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其损伤后的主要症状。4.了解肱深动脉的行径、吻合及终支。第六章颈部基本要求:掌握颈部的境界和分区,颈筋膜间隙和各区内的主要结构,颈丛皮支,甲状腺的位置、毗邻、被膜及甲状腺的血管与喉神经的关系,颈袢,颈动脉鞘及其内容位置关系,颈外动脉分支,气管、食管颈部的毗邻,胸膜顶的位置与毗邻。内容要点:第一、二节概述与颈部层次1.了解颈部的境界和分区。2.掌握颈阔肌的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颈外静脉的构成、行径、收纳范围和汇入,颈丛的皮神经(枕小、耳大、颈横、锁骨上神经)的发出部位和分布范围。了解颈前静脉的起始和行径,颈静脉弓的形成,颈外浅淋巴结的位置、汇流范围及流向。3.掌握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舌骨上、下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和神经支配。4.熟悉颈深筋膜浅层(套层)的附着和胸骨上间隙的形成,气管前层(内脏筋膜)的附丽的联属,椎前层(椎前筋膜)及其与腋鞘的连续关系。掌握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和椎前间隙的位置和感染时的蔓延途径。第三节颈前区(颈前三角)1.了解颈前区各三角的划分和境界。2.掌握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的收纳范围和汇入,下颌下腺的位置、分部,下颌下腺管的行径和开口部位。了解下颌下腺与面动、静脉、舌动脉,舌神经和舌下神经的毗邻关系。3.掌握颈动脉鞘的构成,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在鞘内的排列,颈总动脉的起始、行径,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位置、结构特点、作用和神经支配,颈外动脉干的行径及分支名称。4.掌握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的发出部位、行径和分布范围,迷走神经的颈部分支—喉上神经、心支的走行和分布,喉返神经的行径和分布,喉上神经、喉返神经与甲状腺血管的毗邻关系。5.掌握舌下神经的行径和分布,颈袢的位置、构成及分布,颈交感干,颈上、中、下节的形态和位置。6.掌握甲状腺的形态、位置,甲状腺鞘(假被囊)和纤维囊(真被囊),甲状腺的毗邻,甲状腺上、下动脉的起源、走行和分布及其与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关系。了解甲状腺上、中、下静脉的回流及甲状腺(奇)静脉丛的位置,甲状腺的淋巴回流和功能。7.掌握甲状旁腺的形态、位置及功能。8.了解气管颈段的毗邻,气管的构造特征,食管颈段的位置和毗邻。第四节颈外侧区和胸锁乳突肌区1.掌握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的行径、毗邻、主要分支—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及其主要分支的行径和分布。了解锁骨下静脉的行径。2.掌握静脉角的形成及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汇入,颈丛的构成、位置、分支及分布。3.掌握膈神经的起始、行径和分布,胸膜顶的位置和毗邻。4.了解副神经的行径和分布,前、中、后斜角肌的位置,前、中斜角肌的止点,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及内容。5.掌握臂丛的根、干、股、束的构成。6.掌握锁骨下动脉第二、三段的主要分支(肋颈干、肩胛背动脉)的分布。了解胸长神经的行径、分布和损伤后的症状;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的行径和分布。第五节咽1.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咽的分部和交通,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和咽隐窝,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咽鼓管的通向和作用。2.掌握咽峡的构成,腭舌弓和腭咽弓,扁桃体窝和腭扁桃体。了解舌会厌正中襞、舌会厌外侧襞和舌会厌谷,梨状隐窝,咽的血管和神经支配。第六节喉1.掌握喉的形态、位置和毗邻。2.掌握喉的软骨支架及连结。了解环杓关节的构成、运动与声门裂开大和缩小的关系,环甲关节的构成、运动与声带紧张、驰缓的关系,弹性圆锥(环甲膜)的起止,上缘构成声韧带;方形膜的起止,其游离下缘构成前庭韧带;甲状舌骨膜和环状气管韧带。3.掌握喉肌及其作用和神经支配。声门开大肌:环杓后肌;声门缩小肌:环杓侧肌、杓横肌;声带驰缓肌:甲杓肌;声带紧张肌:环甲肌;除环甲肌由喉上神经(外支)支配外,其余喉肌均由喉返神经(喉下神经)支配。4.掌握喉腔的分部,喉口、杓会厌襞、杓间切迹,前庭襞(室皱襞)和前庭裂,声襞和声门裂,声襞的膜间部和软骨间部,声襞的结构特征及其易发生水肿的结构基础。第七章胸部基本要求:掌握胸部的境界、体表标示和标志线,胸壁的层次结构和肋间血管、神经的分布,乳房的结构及淋巴回流;胸膜的分部、胸膜及胸膜腔隐窝的概念,胸膜与肺下界的体表投影,肺门与肺根的概念;纵隔的概念、分部和各脏器的位置关系。内容要点:第一、二节概述、胸壁1.了解胸部的境界、分区及体表标志线。2.掌握胸部固有肌(肋间内、外肌,肋间最内肌)的位置、纤维方向和作用。了解助间神经、血管的行程和分布以及在胸膜腔穿刺中的应用意义。
3.熟悉肋间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和分布,肋间静脉和胸廓内静脉的汇流,肋间神经的行径及其与肋间后动脉、肋间静脉的排列关系,外侧皮支和前皮支的穿出部位及分布。第三节胸膜和胸膜腔1.了解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2.掌握胸膜的构造和生理特性,脏胸膜的反折,肺蒂、肺韧带的形成;壁胸膜的分部,胸膜顶的位置和毗邻。了解胸膜顶和肋膈隐窝的局部位置及意义。3.掌握胸膜及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及意义。4.了解胸膜腔的正常状态,胸膜腔负压。肋膈窦的形态、位置及其在临床诊断学上的意义。第四节肺1.掌握肺的各面、各缘特征,左、右肺纵隔面的毗邻和压迹;肺门的位置;肺的分叶,斜裂和水平裂的位置及投影;肺根的构成;肺根内肺动、静脉和支气管的排列关系。2.了解肺叶支气管、肺内支气管和肺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肺段的划分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走行,动脉韧带的位置。了解生后动脉导管的演变,动脉导管未闭的畸型。4.了解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及行径,肺的浅、深淋巴管网,肺门淋巴结的位置及回流。第五节纵隔1.了解纵隔的概念、范围、分部及其组成的重要器官,胸腺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和年龄变化。2.掌握心包和心包腔的概念。熟悉心包斜窦、心包横窦和心包裸区的位置及临床意义。3.掌握心脏的位置、毗邻、外形和体表投影,心脏各腔内的结构,心壁的构造,心脏的传导系,心脏的血管和淋巴,心脏的神经。4.掌握气管的位置、毗邻和构造,左、右支气管的长度、口径及其与气管中轴的夹角。了解气管内异物易坠入右支气管的结构基础。5.了解食管胸段的行程和重要毗邻:食管的长度和生理性狭窄。6.掌握升主动脉的起止和毗邻,主动脉窦和冠状动脉口,主动脉弓的起止和毗邻,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的名称及分布范围,胸主动脉的起止和毗邻。了解胸主动脉的分支。7.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左、右头臂静脉的行径、毗邻和汇流范围,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构成、位置和汇流范围。了解椎内、外静脉丛的位置和回流。8.了解左、右膈神经的起源、行径、分支和分布。9.掌握左、右迷走神经在胸部的走行,食管前、后丛的形成,左喉返神经的起始和行径,迷走神经向胸腔器官的分支分布。10.掌握胸交感干的位置、组成,神经节和白交通支、灰交通支的纤维来源和分布。了解内脏大、小神经的起源、性质及分布范围。11.熟悉胸骨旁淋巴结、膈上淋巴结、肋间淋巴结的位置、收纳范围和流向,纵隔前、后淋巴结、肺和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的位置、收纳范围和流向。掌握支气管纵隔淋巴干的汇流范围和注入,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收纳范围和汇入。第八章腹部基本要求: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腹股沟区及腹股沟管的构成、通过结构;腹膜的分部及主要形成物(网膜、系膜、韧带),网膜囊的境界,网膜孔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腹膜腔的分区,腹腔各脏器的位置、毗邻、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特点及门腔侧副循环;肾的位置、毗邻,肾内血管分布及肾段的概念,输尿管行经、分部及狭窄。内容要点:第一节腹前外侧壁1.熟悉腹部的境界和体表标志;腹部的表面分区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2.掌握Camper氏筋膜和Scarpa氏筋膜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股部的附丽关系,与会阴浅筋膜的延续状况。了解腹壁浅动、静脉的分布,第7-12胸神经皮支的分布,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的走行和分布,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3.掌握三层扁肌的起止、纤维方向和作用,腱膜特点,腹直肌的起止和作用,腹直肌鞘的构成,前鞘和后鞘的形态特征,腹白线的构成。4.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及内容,腹股沟斜疝、直疝的径路及鉴别的解剖学基础,海氏三角的境界,股环的周界。了解腹壁上、下动脉的起源、走行和吻合部位。5.了解常用手术切口(阑尾切口、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肋下斜切口)的层次。第二节腹腔、腹膜和腹膜腔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了解腹膜腔的分区。2.掌握重要腹膜形成物(肝镰状韧带、肝冠状韧带、小网膜、大网膜、胃脾韧带、脾肾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小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的位置及分部,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境界及其临床意义。3.了解腹前壁内面的皱襞和陷窝。4.掌握腹腔各器官的腹膜位。熟悉腹膜间隙的划分,仰卧位和半坐位时腹膜腔的最低间隙。掌握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5.了解腹膜及腹膜腔的个体形态发生概况。第三节腹主动脉的不成对脏支和门静脉1.掌握腹腔干的主要分支(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及其分支—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胆囊动脉、胃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脾动脉及其分布—脾支、胰支、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的行径、及其与腹膜形成物的关系和分布范围。2.掌握肠系膜上动脉的主要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小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的行径、与腹膜形成物的关系,空、回肠动脉弓的级数及直管动脉的特征,阑尾动脉的起源及变异。3.掌握肠系膜下动脉的主要分支(右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的行径和分布。4.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及其属支。了解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及其临床意义。
5.熟悉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的分布及收纳范围。第四节腹腔消化器官和脾1.掌握胃的形态、分部、位置、毗邻和表面投影,胃的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胃的神经分布。2.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及各部的毗邻。了解十二指肠粘膜特征及胆总管、胰腺管的开口位置。3.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分叶、毗邻及表面投影。了解第二肝门的位置,肝裸区的位置,肝的血液供应和回流,肝内Glisson系统、Couinaud肝段的划分和肝静脉的属支。4.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各段的位置及毗邻关系,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和体表投影,胆囊三角及其意义。5.掌握脾的形态、位置、毗邻及脾的血液供应。6.掌握空、回肠的外形特点及粘膜特征,血管的分布、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区分空、回肠的要点。了解小肠功能在结构上的反映。7.了解大肠的分段,各段的名称、位置及其与腹膜的关系,结肠的构造特点,大肠与小肠的主要鉴别点。8.掌握阑尾的形态、位置及体表投影,阑尾动脉的来源及静脉回流。了解阑尾的常见变异。第五节腹膜后腔及器官1.掌握肾的形态、位置、毗邻,肾的被膜,肾蒂的组成及其主要结构的排列。了解肾动脉的分支分布,肾段的概念和肾静脉的回流。2.了解肾上腺的形态、位置及功能概况,血液供给。3.掌握输尿管腹段的行程、毗邻及狭窄。4.掌握胰的分部、位置和毗邻,胰头与十二指肠襻的关系,胰体与脾动、静脉的关系。5.掌握腹主动脉干的行径及重要分支,下腔静脉及其重要属支(肾静脉,右生殖腺静脉,肾上腺静脉,腰静脉,肝静脉,膈下静脉)。6.掌握膈的位置、分部,膈的裂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的位置及通过内容;交感干,内脏大、小神经,腰升静脉,胸导管等穿经膈的部位。了解膈生理薄弱区的位置和意义、膈的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及功能。7.了解腹后壁肌肉及其筋膜。掌握腰大肌、腰方肌的位置、起止。8.掌握腹部的内脏神经节和丛:腹腔神经节和丛、腹主动脉丛、肠系膜上节和丛、肠系膜下节和丛,节前纤维的来源,节后纤维的分布。9.掌握腰交感干的位置,腰丛的组成、位置、发出的主要神经及其分布。10.掌握腹腔重要的淋巴干及淋巴结:腰干、肠干、乳糜池的位置和收纳范围。了解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髂淋巴结的位置和收纳范围。第九章盆部和会阴基本要求:了解骨盆的界线及区分。掌握盆膈的构成与通过的结构,盆筋膜的分部,膀胱的位置和毗邻、膀胱三角及粘膜的特点,直肠的位置、毗邻、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肛提肌的形态、分部、起止、作用,卵巢的形态、位置和结构,子宫的形态、位置、毗邻及其固定装置,输卵管的形态、分布及结构,前列腺的形态、位置、毗邻及分叶,髂内动脉的行程及主要分支,盆腔腹膜形成物的名称及其临床意义。内容要点:第一节盆部1.了解盆部的组成和分部,盆壁和盆膈的构成。2.掌握肛提肌的形态、分部、起止、作用及肛提肌腱弓,肛直肠环的作用和临床意义。3.了解盆筋膜壁层,盆筋膜脏层的分布,耻骨后隙、直肠旁隙、直肠后隙的位置及临床意义。4.掌握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的位置,髂内动脉壁支—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起始、走行和分布,脏支—膀胱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膀胱下动脉及阴部内动脉的起始、走行和分布,子宫动脉的起始、行径及与输尿管的关系。5.了解直肠上动脉的分支、走行、分布及临床意义,骶正中动脉的分布,腹壁下动脉的耻骨支与闭孔动脉耻骨支的临床意义。6.了解盆腔脏器静脉丛的名称、位置,髂外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总淋巴结的位置及收纳范围。7.掌握腰骶干的组成、来源,闭孔神经的走行、分布,骶丛的组成、位置、分支和分布。了解骶交感干和交感节,奇节的位置、来源、分布,腹下丛及各脏器丛的位置、组成。8.盆腔脏器(1)泌尿器官:掌握膀胱的位置、毗邻、形态及其与腹膜的关系、粘膜特点。了解膀胱的血管供应、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熟悉输尿管盆部的走行、毗邻,女性输尿管和子宫动脉的关系。(2)男性生殖器官:掌握前列腺的形态、位置、毗邻、功能及分叶。熟悉精囊腺的形态、位置、功能,输精管盆部的走行、毗邻,射精管的位置及开口。了解各器官的神经支配、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3)女性生殖器官: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结构,血液供应及淋巴回流,输卵管的形态、分布及结构,子宫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子宫的韧带及子宫固定因素。了解子宫的结构特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宫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神经支配,阴道的形态、毗邻。(4)消化器官:掌握直肠的形态、毗邻、分部和弯曲、粘膜特点、动脉分布、静脉和淋巴回流以及神经支配。第二节会阴1.熟悉会阴的定义、境界及分区,尿生殖三角和肛三角的划分。2.掌握肛门外括约肌的分部、形态、功能及神经支配,肛管直肠环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坐骨直肠窝的形态、位置、四壁及内容物。3.掌握尿生殖膈的肌肉、筋膜、会阴浅隙和深隙的构成及内容。了解尿生殖隔、会阴中心腱的概念和意义,女性尿生殖区的特点。4.掌握阴部内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阴部内静脉的汇流,阴部神经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5.掌握阴囊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附睾的位置、构造,睾丸的形态、构造、睾丸动、静脉和神经支配、淋巴回流,输精管的分段和结构特点,睾丸精索被膜及其与腹壁各层的关系。了解阴茎的形态、阴茎海绵体和尿道海绵体的形态,阴茎的被膜和血管、神经分布。6.了解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狭窄及临床应用。7.了解女性外生殖器的形态及女性尿道的特点。第十章头部基本要求:明确头部的境界与分区、面部与颅部的划分。掌握颅顶部软组织的层次及其结构特征,颅顶部的血液供应、静脉回流及神经分布,海绵窦的位置、结构特点以及穿过的结构,面部静脉的组成及其与颅内静脉交通的途径和临床意义;面部层次的结构特点及面部血管的走行及其临床意义,面部神经的分支及分布范围;腮腺的位置、形态、被膜及穿经腮腺的结构及其位置排列。掌握视器、前庭蜗器的分部和各部的功能。内容要点:第一、二节概述、面浅部与腮腺区1.了解头部的境界与分区、面部与颅部的划分。2.掌握面肌的配布,额肌、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面动脉和颞浅动脉的行径、分布和搏动的触摸部位。3.了解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的行径和汇流范围,面静脉与翼丛和眼静脉的交通,面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4.掌握面神经及其分支的分布,眶上、下神经、耳颞神经和颏神经的来源、行径和分布。5.熟悉腮腺筋膜和特征及其与咬肌筋膜的关系。6.掌握腮腺的形态、位置,腮腺管的位置、行程和开口部位,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第三节颅顶部1.熟悉颅顶软组织的层次及颅内外血管交通的途径及其意义。2.了解帽状腱膜的构成和附丽。3.了解颞区的范围和层次,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颞筋膜浅深两层及其附着。掌握颞肌的形状、纤维方向,起始、抵止,神经支配及作用,颞窝骨质薄而无板障的特点。第四节面深层结构1.掌握咀嚼肌群各肌的位置、起止、纤维方向、神经支配和作用。2.掌握上颌动脉的行径和分段,各段主要分支(脑膜中动脉、上、下牙槽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的走行和分布,翼丛的位置和交通。了解上颌静脉的归宿。3.掌握上颌神经及其主要分支(颧神经、上牙槽神经、眶下神经)的行径和分布,下颌神经及其主要分支(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颏神经、咀嚼肌支)的行径和分布。4.掌握耳神经节和翼腭神经节的位置、性质、来源和分布。5.掌握舌咽神经的走行、主要分支(颈动脉窦支、咽支、舌支和扁桃体支)和分布。第五节颌面部的间隙1.了解咬肌间隙、翼颌间隙、颞下间隙、咽旁间隙和下颌下间隙的位置和境界,间隙感染时,炎症扩散的路径。第六节视器1.了解眼球的构造。2.掌握眼球壁外膜的分部和功能,角膜的结构特点,巩膜静脉窦的位置和通路;中膜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眼内肌的位置和作用,内膜的分层、分部及其功能,黄斑、中央凹、视神经盘的构造和功能。3.掌握房水的产生和循环。了解前、后房和虹膜角膜角的位置,眼内压的概念,晶状体的结构及其功能,玻璃体的结构特点。4.熟悉眼睑的构造,睑板腺、睫毛腺、睫毛的功能。掌握结膜的构造和分部,结膜上、下穹和位置,结膜囊,泪器的组成、泪道的形态结构和泪液的排出途径。5.掌握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的名称、作用以及神经支配。6.了解眼球筋膜鞘的眶脂体的存在部位和作用。7.了解眼动脉的起源、分支及分布。掌握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始、行径、分支及在视网膜的分布,结膜动脉的起源及分布。8.了解眼上、下静脉的收集范围和流向,与面部浅静脉的交通。9.掌握视神经的起源和联系,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走行、分支和分布,眼神经在眶内的分支及分布。10.掌握睫状神经节各种性质纤维的来源、分布及功能。第七节前庭蜗器1.了解外耳的组成。掌握外耳道的弯曲及结构特点,鼓膜的位置、分部和形态。2.熟悉中耳的组成。掌握鼓室的位置、毗邻和交通,鼓室六个壁的主要结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听小骨的名称、形态、连接及作用。3.掌握咽鼓管的位置、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了解鼓膜张肌、镫骨肌的位置、神经支配和作用,乳突窦及乳突小房的位置及开口。4.了解内耳的位置和分部。熟悉骨迷路三个部分(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的形态。掌握膜迷路三个部分(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的结构及其功能,内、外淋巴液的存在部位、作用及其产生和循环。5.掌握前庭神经和蜗神经的起始、行径和功能。6.熟悉声波的传递和感受过程。第十一章脊柱区基本要求:明确脊柱区的境界、分区;掌握脊柱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各三角的境界及临床意义,脊柱区的肌肉、血管的配布,椎管的构成及其内容物。内容要点:1.了解脊柱区的肌肉分层及配布,腰上三角和腰下三角的构成,椎枕肌和枕下三角的境界。掌握竖脊肌的分部、起止和作用。2.熟悉脊神经后支的分支和分布。掌握枕大神经、臀上皮神经的起始、行径和分布范围。3.掌握椎管、椎间孔的构成及其与脊髓、脊神经根的关系。4.掌握脊髓被膜的层次(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各层膜间及硬脊膜与椎管骨膜之间的间隙(硬膜外隙、硬膜下隙、蛛网膜下隙)。5.了解椎静脉丛的构成,回流及其意义。
第四部分实施计划(一)教学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讲课实地操作或实习阶段性总结总计系解概论(含骨、骨连接)302454下肢12315上肢18321颈部31215胸部9312腹部315321盆部会阴3811头部6511451031216028.1%64.4%7.5%另安排讲座三次(每次2学时,可从中任意选择)1.四肢解剖学知识在临床骨科的应用2.腹部解剖学知识在普通外科的应用未计入学时内3.头颈部解剖学知识在颌面外科的应用未计入学时内4.胸部解剖学知识在心胸创伤外科中的应用5.盆部解剖学知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二)课程教学的实施方针1.本门课程教学一般在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组织实施。第一学期末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内容为系统解剖学,课时以每周6学时左右为宜(讲课2学时/次)。第二学期以实习和操作为主(主要进行运动系统实习、局部解剖操作),理论课主要以总结性讲课和临床应用解剖学讲座为主,课时以每周9学时左右为宜(3学时/次)。2.安排大课讲课、讲实结合、操作实习三种课型。大课讲课应抓住共性,提纲挈领,讲清内容轮廓及重点,并重视指导实习课的教学实施。讲实结合课的讲课应突出重点、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实习的能力;操作实习课要充分利用自己动手进行尸体解剖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教师应做好组织教学及每次课的小结以及阶段性总结。充分利用标本陈列馆的优越学习条件。应将观察陈列标本做为实习课的一翼,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3.坚持局部操作与系统解剖的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处理好系统解剖学知识与局部操作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有机结合,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1)加强系统解剖的教学。通过系统解剖的教学,应为学生打好对人体整体结构和机能认识的全面基础。(2)局部操作时应紧密地和系统知识联系,加强系统概念、加强整体概念、加强与机能的联系。使学生通过局部操作获得的认识溶在系统概念之中,化在整体之中。4.人体解剖学教学要充分体现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解剖学教学由概要讲课—实地解剖操作—综合性启发讲课—阶段复习和自我测试等多个环节组成,其中以学生实地操作为主要环节(占总课量64.4%),4名学生解剖一具尸体(2名学生一小组,解剖一侧),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此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操作前提示操作的重点和难点,操作中进行具体指导及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必要的系统知识和联系,以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的培养。学生则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实践过程以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的系统知识。综合性讲课主要是示范如何将所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适当结合临床应用讲述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开拓视野并增强学习兴趣。5.结合学生入学水平的实际情况,在实地操作前应加强对人体结构系统知识的讲授,以便学生在进入实际解剖时,能够理解所解剖的内容在各系统中的地位和联系,在全部教学过程中都应注意贯彻结构与机能相关的原则,在一些章节应从个体发生的角度来揭示成体结构的衍化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成体形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职工餐厅用工合同范本
- 劳动纠纷解除合同范本
- 公司聘用合同范本英语
- 出地转让合同范本
- 协会招商服务合同范本
- 医院废品合同范本
- 协议解除销售合同范本
- 医院融资合同范本
- 劳动建筑合同范本
- 住宿方舱租赁合同范本
- 云南省劳动合同范本
- 2024-2025年中国锂电池隔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研究报告
- 软件系统项目实施方案(共3篇)
- 2025年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恩施市福牛物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滚动轴承-》课件
- 2025年中国CAR-T免疫细胞治疗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妊娠期用药安全课件
- 月子会所护理人员礼仪
- GB/T 44958-2024化工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 2025年轧钢原料工技能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