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专用)24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解析版)目录TOC\o"1-3"\h\u考情分析 2【课标要求】 2【考查重点】 2【主要题型】 2【命题趋势】 2【备考策略】 2必考题型归纳 2974考点1.论证方法的判断 2考点2.论证方法的作用 4方法总结 6一、20888如何判断论证方法 620888二、论证方法作用答题模板 7考场练兵 7【课标要求】论证是用论点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纽带,直接影响着议论文的说服力。在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中,要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恰当的论证方法能使论证更有力更生动更形象。【考查重点】1.论证方法的判断2.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主要题型】论证方法类题目设问的方式通常为:①文章某一段的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②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③本文多处运用了XX论证方法,请找出一例分析其作用。【命题趋势】1、论据类型并分析其作用;2.概括事实论据;3.补充论据。【备考策略】阅读材料以以课外为主,多选择一些给人以启发,给人以教育的文章,让人深思或警戒性的文章日益成为阅读考查的热点,通过阅读材料能够正确找出文章所用的论证方法,并能体会对表达中心论点所起的作用。综合性、拓展性,开放性题目日趋增多,形式灵活。考点1.论证方法的判断1.常见题型请判断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请辨析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2.常见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②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③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④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例题剖析】【例1】(2023·江苏无锡·统考三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知止张继高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⑥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问题】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答案】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列举王安石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无法建立功业的反面例子和华盛顿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的正面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具体突出地论证了人要“知止”这一观点(把观点展开表述也可以)。【解析】考查论证方法。第三段列举了王安石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的实例,第四段列举乔治·华盛顿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的实例,这是举例论证。前一个例子是“知止”的反面例子,后一个是正面例子,形成了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综合运用,具体有力地强调了人要“知止”的观点。考点2.论证方法的作用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①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②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③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④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例题剖析】【例1】(2023·江苏淮安·校联考三模)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日日求新①“日新者日进”语出《二程遗书》程颐语:“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学习一定要日日求新,能做到日日求新,就能日日进步。不能日日求新者,必然日日后退,从来没有既不前进又不后退的人。这与《增广贤文》中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道理一样,都是阐述思变求进、与日俱新的重要性。②“新”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中由“斤”和“木”组成,表示用斧砍柴。《说文解字》注:“新,取木也。”“新”是“薪”的本字。在古人的朴素观念中,树木只有砍去旧枝,长出新枝,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由此引申出初始的、新的事物、更新等含义。③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推重革新、鼓励创新的优良传统。《礼记·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传说这句话曾被商汤刻在自己的澡盆上,以便自己能经常看到,警醒自己: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保持天天新,这样一天天坚持下去,新了还要更新。此盘铭以沐浴自新比喻精神上的洗礼和品德上的修炼。商汤把它作为箴言,旨在提醒自己要及时反省,不断进步。④商朝之后的周朝,提出了“作新民”,要求殷商遗民改变旧的生活方式,从新为善。《诗经·大雅·文王》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说的就是周朝虽承旧邦,但其使命在革新。儒家倡导“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即对于创新、革新,君子无不用尽全力。⑤“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人的思想只有因时而变,不断更新,才能适应形势,跟上时代。《盐铁论》有“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孔子认为,用麻织礼帽,是合乎礼制的;现在人们改用丝帛,在工艺上更省俭,他也赞成大家的做法。这表明孔子对传统礼仪并不因循守旧,而是通达开明。孟子评价说:“孔子,圣之时者也。”他称赞孔子是圣人中能适应时势发展的人。⑥与日俱新符合客观规律,体现唯物辩证法中万物发展的观点,其思想理念自古及今相沿不辍。唐代刘禹锡有“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意思是“日新”是要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以此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北宋理学家张载曾作学家张载曾作《芭蕉》诗表达求新的精神:“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诗中以芭蕉展新枝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培养新德、学习新理的热切期待;革命先驱恽代英曾主张人生在世“每日须辟一新境界”,这既是一种主动求变的探索开拓精神,更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追求。⑦日新是日进的不竭动力。世上万物正是在新陈代谢中实现生生不息、欣欣向荣,而人生的成果正是在向新求变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突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⑧要想不被湮没、淘汰,就要自强不息,创新不止,保持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状态,勇于变革,奋发有为,在“日新”中不断开辟“新境界”。(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问题】文章首段画线句引用了程颐的话有何作用?【答案】引用和对比论证;将日新进与日不新退作比较;权威有力鲜明突出地论证了与日俱新的重要性;为下文论述日日求新的原因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7.首先提出日日求新的观点和对新做了解释;其次论述了日日求新的原因;最后呼吁我们在“日新”中不断开辟“新境界”。【解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结合第①段中“‘日新者日进’语出《二程遗书》程颐语:‘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学习一定要日日求新,能做到日日求新,就能日日进步。不能日日求新者,必然日日后退,从来没有既不前进又不后退的人”的内容,有“‘日新者日进’语出《二程遗书》程颐语”可知,采用了引用论证;“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将日新进与日不新退作比较,又采用了对比论证,权威有力鲜明突出地论证了与日俱新的重要性;结合后文内容可知,本段为下文论述日日求新的原因做铺垫,同时引用名人民言,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何判断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以事实为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举事例简明概括,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常常有“如”“比如”等语言标志。(2)道理论证:用名人的言论,众所周知的道理,或古语、谚语、俗语等来证明观点。道理论证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或有提示语“某某曾说过”等。(3)对比论证:论证一个问题时,将另一个问题和它对照,从而具体鲜明地将论述的问题论证透彻。可以是全面对比、部分对比,也可以是事实对比、道理对比。语言标志有两种:一是“反之”“但是”等语言标志;二是运用反义词。(4)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用人们浅显易懂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事物或深刻的道理,用此种方法来证明论点。语言特点是比喻论证的句子通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包含本体和喻体。论证方法作用答题模板①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一、(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阅读《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完成下面小题。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①《明史》中记载:一日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家众说纷纭,或曰金榜题名者,或曰功或名就者,或曰富甲天下者,不一而足,却皆未获赞许,唯独大臣万钢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时,朱元璋点头称是,称其见解“甚独”,并说“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②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③敬是会意字,由苟和支两部分组成。苟意为自我告诫、自我反省。支意为敲击。《说文解字》中说:“敬,肃也”,敬字本义为恭敬、端肃。④畏的甲骨文字形像是鬼以手持杖的样子。《说文解字》说:“畏,恶也,从白,虎省,鬼头而虎爪,可畏也。”畏的本义为害怕、畏惧。⑤敬畏一词最早见于《管子·小匡》:“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自此之后,敬畏便成了一种固定用法,用来指对人和事物心存崇敬尊重。敬畏虽然由敬与畏两种情感组成,却并非二者的简单组合。畏因敬而生,内心敬服,方能有所戒惧,从而约束规范言行。敬中有畏,畏中有敬,二者相融通,方能体现敬畏意识的真谛。⑥宋人李俊甫所撰《莆阳比事》中记载:北宋林逵居官清白,任职于泉州市舶司时,有人赠其十瓮海蜇。林逵起初以为不过是腌制的海产品,只能当小菜用,也不好意思拒绝,就勉强接受。过了一些日子,家人发现十个瓮中竟然全部装着白银。林逵知道后感叹道:“昔人畏四知,予独畏一心”,急忙叫人将白银送还。林逵洞悉送礼者的居心,内省自己的贪心,而幡然醒悟,正是因为其心存敬畏,方能自省自警。⑦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明代张居正曾说:“志成于惧,而荒于怠。”这里的惧并非害怕、戒惧,而是对人生的敬畏。明代吕坤亦有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意思是说,常怀敬畏则不敢放肆妄为,因此能修养德行;若无敬畏则随心所欲,从而招致灾祸及身。⑧对为官从政者来说,敬畏之心十分重要。明朝清官鲁穆为官正直,被称为“鲁铁面”,初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出巡江北、两淮等地,所到之处,秉公执法,刚正无私。常州有一巨商,犯法当斩,其家人托鲁穆的一个亲戚向他馈金300镒,请求免去其死罪。鲁穆不为所动,斥责说情的亲戚道:“你难道还不了解我吗?如果我真想靠做官发财又何必等到今日呢!”打发走亲戚后,鲁穆按原定刑罚对巨商予以处置。鲁穆所为,是对法律的敬畏,更是对手中权力的敬畏。正因为心存敬畏,因而能公正无私、正道直行。⑨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也是行为的界限。只有时刻保持敬畏,方能心不妄动、行不逾矩,让我们用敬畏之琴,弹奏出生命的强音!(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改动)1.选文以《明史》中所记载的史料开头,有何妙处?2.选文第⑦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子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选文③④⑤段中引用的典籍内容解释了“敬畏”的含义及来源C.选文第⑥段《莆阳比事》中记载的故事,论述“敬”与“畏”的关系。D.选文第⑨段最后一句话运用比喻修辞,发出号召,引起读者的共鸣。【答案】1.举出朱元璋对大臣万钢“畏法度者快活”的回答点头称是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或论题“敬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2.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充分有力而突出地论述了“敬畏”的意义,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更有权威性。3.C【解析】1.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回答本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第①段“《明史》中记载:一日早朝,……并说‘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可知,这里举《明史》朱元璋询问大臣的事例,一方面为了引出下文第②段“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点明中心论点;另一方面也是作为事例,可用于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同时以史料开头可以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2.本题主要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结合第⑦段划线句子分析可知,画线句引用明代吕坤的话作为道理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本段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画线句还论述了“常怀敬畏则不敢放肆妄为,因此能修养德行;若无敬畏则随心所欲,从而招致灾祸及身”两种不同状态,两种状态又作为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C.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第⑥段“宋人李俊甫所撰《莆阳比事》中记载……林逵洞悉送礼者的居心,内省自己的贪心,而幡然醒悟,正是因为其心存敬畏,方能自省自警”可知,《莆阳比事》中记载的故事,论述了本段“正是因为其心存敬畏,方能自省自警”的观点,并不是“论述‘敬’与‘畏’的关系”;故选C。二、(2023·江苏无锡·统考二模)阅读下面n文章,完成后面小题。须从规矩出方圆①万物莫不有规矩。尊老爱幼是家庭的“规矩”,昼夜更替、季节轮回是自然界的“规矩”……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乃至自然界,世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规矩,都有其运转的法则。②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之所以重要,就在于规矩可以“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亲疏如一;还可以让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和准绳,不能为所欲为。按照规矩来落实,则人际关系和谐,沟通成本降低,社会运转有序。以交通规矩而言,如若随心所欲以行,则出轨越界、纠纷四起、耗费时间精力浪费社会资源,如此,何来顺利快捷抵达目的地呢?③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废弃规矩,又想要端正方圆,纵然再心灵手巧,也难以做到,废法治国也是如此。因此,规矩设立后,一定要严格遵循,不可肆意践踏。《梦溪笔谈》记载:庆历中,有近侍犯法,罪不至死,执政以其情重,请杀之。范希文独无言,退而谓同列曰:“诸公劝人主法外杀近臣,一时虽快意,不宜教手滑。”范仲淹认为,近臣本罪不至死,执意法外杀人,属于破坏规矩。哪怕一时大快人心,也会遗祸无穷。在此,范仲淹对规矩表达出敬畏之心,也体现了非凡的远见。④设立规矩,是就某个事项在一定范围内订立了准绳,要求照此执行。有人嫌弃规矩束缚手脚,希望随心所欲,不受约束,按照自己意愿天马行空地作为,“想干啥就干啥”。然而,规矩约束的对象是全体,若是人人都随心所欲,不按一定之规矩行事,混乱无序自然在所难免。⑤既然规矩客观存在,当对规矩永葆敬畏之心。须知,不讲规矩、任性放纵,早晚会酿成大祸、跌进深渊。唯有经常反躬自省,按规矩办事,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4.请根据第②自然段的内容,简要概述规矩的重要性。5.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4.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亲疏如一);让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和准绳,不能为所欲为;让人际关系和谐,沟通成本降低,社会运转有序。5.运用了对比论证,强调了规矩的重要性,有力地论证了我们当对规矩永葆敬畏之心。【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②段“规矩之所以重要,就在于规矩可以‘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亲疏如一”可知,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亲疏如一);根据“还可以让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和准绳,不能为所欲为”可知,让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和准绳,不能为所欲为;根据“按照规矩来落实,则人际关系和谐,沟通成本降低,社会运转有序”可知,让人际关系和谐,沟通成本降低,社会运转有序。5.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第⑤段“须知,不讲规矩、任性放纵,早晚会酿成大祸、跌进深渊。唯有经常反躬自省,按规矩办事,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将不讲规矩、任性放纵的结果与按规矩办事,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结果,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强调了规矩的重要性,有力地论证了本段首句中“当对规矩永葆敬畏之心”,使论证过程更具说服力。三、(2023·江苏常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议论文《被污染的语言》,完成下面小题。被污染的语言高低杠①最近几天的社交媒体,差不多都被“后浪”这个词刷屏:以“前浪”和“后浪”两个词,代表所谓的“老一代”和“年轻人”。②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含义逐步简化,最后直接使用”的语言处理方式,开始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乃至日常生活中泛滥,让我们的语言和思考日渐分离。所谓“语言污染”,或者说“语言腐败”,也就此产生。③“语言污染”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语言学家陈原就已经在《语言与社会生活》中提出,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语言,其实是可以被污染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看起来很正确,但实际上已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那么语言有什么用呢?这是我们经历到的一种污染灾难。”④被污染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⑤最容易被观察到的特征,是语言丰富性的丧失:一些简单化、符号化、便于记忆的词汇被大量使用,概括的却是一些复杂到并不适用的事物,比如人类社会,人的思想。个人领域的简单化的语言习惯泛滥成灾,我们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力就会变得匮乏。而在公共领域,则会导致公共讨论和公共理性的缺失:分析事实、提出观点,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进而寻求更多人的认同,如今,这样的正常实践却被“带节奏”和“夹带私货”等词汇遮蔽。⑥语言污染的第二重特征,是一些词汇的词义变得歪曲或空洞。本来,对于任何一门语言来说,词义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是再正常不过的规律。然而,如果这种变化带来的改变,是让我们的认知更加狭隘而不是更加丰富的时候,语言的污染,或者说腐败也就发生了。⑦是什么在污染语言?我们的语言之所以被污染至如此地步,原因是多方面的。⑧首先,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让“社交”和“讨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我们每个人都被卷入与陌生人的交往当中,却并没有为此做好准备。导致让我们感觉到的不再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是“舒适的日常社交环境被打破、被冒犯了”,我们自然会本能地去追求快准狠地回应别人,而不会主动反思自己参与的对话是否有助于增进对事物的认识。从这样的需求出发,每个人都在重复使用并理解的,蕴含特定情绪或立场的“金句”、流行词、口号——或者一言以蔽之,“梗”——就获得了相对于书面语的优势地位,并开始影响我们的思考。⑨当代人精神生活普遍的消费化,也是语言腐败的一大原因。在当代社会,消费作为一种“主义”四处泛滥,精神生活也成为物质消费的某种“影子”。在这种精神生活当中,我们自然习惯于使用那些不至于让自己和他人都费力思考,同时又新潮时髦的“新话”:明星网红是“带货达人”,给自己买东西是“取悦自己”,健身锻炼是“身体管理”,工作学习是“自我优化”;一切都是商品,一切都可以被物化。⑩最后,圈层亚文化的扩展,成为了语言污染的直接来源。例如,以emoji、表情包和一些网络粗口,来源于某位主播的粉丝圈所使用的“抽象话”。这样的流行词,确实在部分人当中取得了共鸣和“为了好玩”的模仿。可好玩和流行之余的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本身的主要功能并不完全是交流,在圈层内部,这样的语言带有怎样的情绪、立场,都只是小范围的趣味和规则;然而,当它们被大众接受和效仿、甚至成为一种通用表达习惯之后,这种语言自身意义的肤浅和干瘪,以及它背后隐含的、对交流本身的不屑,就难免让人感到不安。⑪我们还能做点什么?语言还需要保卫吗?这个问题也许很难有明确的答案。但至少,我们能够知道的是,语言从来不是单纯的工具,语言污染、语言腐败、语言暴力——不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本质上,都是在改变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说着什么样的话,就代表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从这个角度说,让自己与语言(包括母语)和文字之间,保持一种生机勃勃的、带有温度的联系,就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保护。⑫具体来说,我们也许可以做到这些:⑬首先,每当我们发现某些流行用语似乎特别“适用”于谈论某些事情时,对其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无限丰富的现实,需要的是无限丰富的阐释。然而当丰富性被化约为同质性,就需要警惕是否有“场外因素”介入到表达过程当中。⑭第二,对于一般人而言,那些由符号和公式构建的“形式逻辑”或许并非必要,但在参与公共讨论时,我们最好还是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以及各种常见的逻辑谬误,以便在他人试图用话语游戏遮蔽什么、突出什么、淡化什么的时候,及时从语言的隐蔽陷阱里走出来。⑮最后,在一切生产均已高度社会化的当下,只有阅读和写作还顽强地保持着语言的美感。思维从内心流到笔尖的过程,是每个人与语言的一场约会。请让这场约会在隔离干扰性语言的环境中进行,别让它被让他人制造的流行和热点所打扰。⑯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只要能在我们的“精神世界”这片自留地里,守住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命力,便是面对语言污染的无孔不入时,一点微小却有力的抵抗。(摘自《读者》2020年十一月上,有删改)6.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7.请分析文章第⑨段划线句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8.请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谈你对文中第⑪段划线句的理解。9.请依据文本并结合下面的材料,简要概括当代青少年如何应对语言的污染现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意思为:学习要广泛涉猎,有针对性地请教提问,学会周全地思考,形成清晰的判断力,并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既写了现今社会的现象,也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语言学家陈原对“语言污染”的阐释,使文章有理有据,更具说服力。B.本文论证层次言清晰严谨,前半部分总结了语言污染的两大主要特征就是语言丰富性的丧失和词汇的词义变得歪曲或空洞。C.文章第⑧段结尾表明了作者对现今社会“金句”、“流行词”、“口号”或者说对“梗”的大量使用的坚决否定。D.“守住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命力”,至少能对抵抗语言污染的无孔不入有些帮助,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这样鲜明的创作态度。【答案】6.①首先由“后浪”的例子引出中心话题“语言污染”;②其次阐述被污染的语言的两重特征;③接着从三方面分析语言污染现象产生的原因;④最后针对如何守住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提出三点建议。7.①举例论证;②列举了现今社会中一些不需费力思考,同时又新潮时髦的“新话”;③论证了当代人精神生活普遍的消费化,继而导致语言腐败的现象这一观点。8.①保持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与交流,注重语言文字的内在深度与温度,关注语言文字的生命力,也是在保护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受干瘪肤浅的文化侵蚀;②结合生活经验,如:当我们在写作时,对于一些流行词语,应当先思考其内在含义,是否有表情达意的价值,再决定是否使用。9.①对某些流行语使用时保持警惕性;②参与公共讨论时,学会周全地思考,提高逻辑判断能力;③通过阅读与写作的习惯来保持语言的美感;④要广泛学习各类知识,对不懂的及时请教提问。10.C【解析】6.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第①段“最近几天的社交媒体,差不多都被‘后浪’这个词刷屏:以‘前浪’和‘后浪’两个词,代表所谓的‘老一代’和‘年轻人’”,第②段“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含义逐步简化,最后直接使用”的语言处理方式,开始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乃至日常生活中泛滥,让我们的语言和思考日渐分离。所谓‘语言污染’,或者说‘语言腐败’,也就此产生”,通过“后浪”一词在社交媒体频繁出现的事例,引出论题“语言污染”;第④段“被污染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由问题引出第⑤段“最容易被观察到的特征,是语言丰富性的丧失:一些简单化、符号化、便于记忆的词汇被大量使用,概括的却是一些复杂到并不适用的事物”,第⑥段“语言污染的第二重特征,是一些词汇的词义变得歪曲或空洞”,阐述被污染的语言的两重特征;第⑦段“是什么在污染语言?我们的语言之所以被污染至如此地步,原因是多方面的”,由设问句引出第⑧段“首先,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让‘社交’和‘讨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第⑨段“当代人精神生活普遍的消费化,也是语言腐败的一大原因”,第⑩段“最后,圈层亚文化的扩展,成为了语言污染的直接来源”,从三方面分析语言污染现象产生的原因;第⑪段“我们还能做点什么?”,第⑫段“具体来说,我们也许可以做到这些”,引出第⑬段“首先,每当我们发现某些流行用语似乎特别‘适用’于谈论某些事情时,对其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第⑭段“第二,对于一般人而言,那些由符号和公式构建的‘形式逻辑’或许并非必要,但在参与公共讨论时,我们最好还是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以及各种常见的逻辑谬误”,第⑮段“最后,在一切生产均已高度社会化的当下,只有阅读和写作还顽强地保持着语言的美感”,针对如何守住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提出三点建议。7.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证论、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第⑨段画线句中“明星网红是‘带货达人’,给自己买东西是‘取悦自己’,健身锻炼是‘身体管理’,工作学习是‘自我优化’”,列举了现今社会中一些不需费力思考,同时又新潮时髦的“新话”,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具体有力的论证了本段“当代人精神生活普遍的消费化,也是语言腐败的一大原因”的内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8.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第⑪段画线句“让自己与语言(包括母语)和文字之间,保持一种生机勃勃的、带有温度的联系,就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保护”,联系第⑯段“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只要能在我们的‘精神世界’这片自留地里,守住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命力,便是面对语言污染的无孔不入时,一点微小却有力的抵抗”可知,我们应该保持对语言文字的的敬畏与思考,使文字中注入内在深度与温度,保持文字的丰富性和生命力,使其不被干瘪肤浅的文化侵蚀,保护自己的精神世界;例如:我们在创作时,在想运用流行的词语时,我们应该首先思考使用其的价值大不大,是不是可以用更有深度的词语来表达,再决定是否使用。9.本题考查建议。根据第⑬段“首先,每当我们发现某些流行用语似乎特别‘适用’于谈论某些事情时,对其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第⑭段“第二,对于一般人而言,那些由符号和公式构建的‘形式逻辑’或许并非必要,但在参与公共讨论时,我们最好还是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以及各种常见的逻辑谬误”,第⑮段“最后,在一切生产均已高度社会化的当下,只有阅读和写作还顽强地保持着语言的美感”可提建议(举措)为:对某些流行语使用时保持警惕性;参与公共讨论时,学会周全地思考,提高逻辑判断能力;通过阅读与写作的习惯来保持语言的美感;联系题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意思为:学习要广泛涉猎,有针对性地请教提问,学会周全地思考,形成清晰的判断力,并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可知,我们还应该广泛的阅读书籍,及时请教、解决不会的问题。10.C.第⑧段“我们自然会本能地去追求快准狠地回应别人,而不会主动反思自己参与的对话是否有助于增进对事物的认识。从这样的需求出发,每个人都在重复使用并理解的,蕴含特定情绪或立场的‘金句’、流行词、口号——或者一言以蔽之,‘梗’——就获得了相对于书面语的优势地位,并开始影响我们的思考”,强调的是现今社会“金句”、“流行词”、“口号”或者说对“梗”的大量使用正在影响我们的思考,进一步论证了本段“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让‘社交’和‘讨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作者并未坚决否定对“金句”等的使用;故选C。四、(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最角色含糊的人物——公孙胜马幼垣公孙胜和刘唐的行动带出同意谋夺生辰纲的晁盖、吴用、三阮兄弟、白胜,以及涉连的宋江,朱仝,雷横和宋清,这是水浒读者熟悉的大节目,而梁山组织以后的首脑人物多自此出,公孙胜在情节发展和在梁山组织上的重要性是不必强调的。岂料这个人物的特殊背景使他处境尴尬,所扮演的角色含糊。生辰纲前已被动过一次。动手的当然是绿林中人。再运送生日礼物时,梁中书会加强护卫是意料中事。刘唐辈武功再高强也不可能单独出手。刘唐为了发横财,求助于并无交情的晁盖,说得过去。但公孙胜不是一介武夫。动起手来,他不必用刀枪剑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本领,足令他化解千万军马于无形。何况梁中书所遣卫队怎也不可能是千军万马。公孙胜一人去劫生辰纲,绰绰有余,何须跑去陌生的地方找陌生人帮手,和本来不认识,甚至无法预言是谁的人分肥。大伙策划出来的行动方案,和公孙胜的本领毫无关系。不仅如此,当官兵往晁家庄围巢,大伙朝梁山泊逃生,公孙胜连生命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还不是和别人一样,边战边走?到了这时分仍不搬出看家本领,尚待何时?难道编写《水浒》者连公孙胜本领何在都记不清楚?倘说《水浒》的编写人连公孙胜该扮演什么角色都忘记了,也许夸张,但编写人没有好好替公孙胜安排配合他本领的情节,总是事实。这尚不算。编写人还忘记了公孙胜的身份。他是以长生术弘扬道教的活神仙罗真人的首席大弟子,怎会贪念焚心到要大享横财?不管如何,由出家人发起震天动地的大规模打劫行动,书中总得提供合理解释。水浒没有这样交代。公孙胜的身份和行径自然会出现很大的矛盾。按理能够让公孙胜大显身手的场合只有一种,就是对付以妖术为武器的敌人。公孙胜上梁山后,迟迟没有这种场合出现。江州劫法场没有他的份儿。三打祝家庄也不关他的事,因为他已用接母上山的借口离开了梁山。公孙胜根本不打算回梁山。但离开梁山时他并没有带多少钱。横财梦岂非白发,所挨的苦岂非白受,破绽叠出,毛病如何能免。无论如何,公孙胜请假下山,逾期不返,应是编写水浒者感到公孙胜处境尴尬,角色含糊,才特意安排出来的。不然随后就在梁山水泊边缘与祝家庄数度会战,公孙胜总不能置身事外,要是他插手,对方既没有法师压阵,任凭他一轮呼风唤雨,纸人纸马,撒豆成兵,战事就只好一面倒地迅速结束。别的梁山头目,以及准梁山头目都难有表演的机会。先前不让他参役江乩理由也是一样的。情形既如此,还是先把他送离山寨吧。待公孙胜真有派用场的机会,大战高廉,水浒已经写到第五十四回了。水浒描述的人和事都很多,不能经常制造比赛法术的场合来让公孙胜明证其存在价值的。自降伏樊瑞,至大聚义,公孙胜虽重返山寨,就仅能甘作一个若隐若现、徒居高位,却起不了作用的头目。梁山需要公孙胜这样本领的人,否则就无法应付高廉辈的挑战。但若让他置身在劫取生辰纲之类场合,和任何正规拼杀的武装冲突,他扮演角色的含糊,以及身份与行径间的矛盾就无法避免,解决之法。(摘自《水浒人物之最》)11.这篇文章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12.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13.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了解决之法,联系前文,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答案】11.《水浒》中公孙胜是角色最含糊的人物。(“所扮演的角色含糊”亦可)12.(1)《水浒》编写人没有好好替公孙胜安排配合他本领的情节。(2)编写人还忘记了公孙胜的身份。(公孙胜是道教活神仙罗真人的首席大弟子,由出家人发起大规模打劫行动,书中并没有提供合理解释。)(3)公孙胜内在动机破绽百出。(《水浒》中公孙胜可以大显身手的回目编写人却安排他用接母上山的借口离开了梁山。公孙胜既不打算回梁山,离开梁山时他也没有带多少钱,与前文取生辰纲劫财的举动又有矛盾。)13.解决之法:尽量押后与高廉、樊瑞辈比拼的情节,和到山寨真正需要一个法师型头目时,才安排他首次亮相。理由:一方面智取生辰纲这一回就不会矛盾百出。另一方面在前面的回目中可让其他头目有表演的机会,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还可在应对高廉这一会妖术的对手时,让梁山有了战胜的可能,也让公孙胜有了露脸的机会。解决之法:设置一个与他本领相对应的故事情节。在正规的拼杀和战役中加入其它会法术的对手进行同层次的比试等言之有理皆可。理由:一方面智取生辰纲这一回就不会矛盾百出。另一方面充分展现公孙胜的法术。【分析】1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观点、态度,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陈述句。通读全文可以发现文章是围绕题目“最角色含糊的人物――公孙胜”来展开论述的,可概括中心论点为“《水浒》中公孙胜是角色最含糊的人物”,或者第①段末“所扮演的角色含糊”也可作为中心论点。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③段“难道编写《水浒》者连公孙胜本领何在都记不清楚”和第④段“但编写人没有好好替公孙胜安排配合他本领的情节,总是事实”可得:《水浒》编写人没有好好替公孙胜安排配合他本领的情节;根据第⑤段“他是以长生术弘扬道教的活神仙罗真人的首席大弟子……由出家人发起震天动地的大规模打劫行动,书中总得提供合理解释。水浒没有这样交代。公孙胜的身份和行径自然会出现很大的矛盾”可得:编写人还忘记了公孙胜的身份;根据第⑥段“按理能够让公孙胜大显身手的场合只有一种,就是对付以妖术为武器的敌人。公孙胜上梁山后,迟迟没有这种场合出现。江州劫法场没有他的份儿。三打祝家庄也不关他的事,因为他已用接母上山的借口离开了梁山”,第⑦段“公孙胜根本不打算回梁山。但离开梁山时他并没有带多少钱”,以及第⑤段“公孙胜的身份和行径自然会出现很大的矛盾”可得:公孙胜内在动机破绽百出。1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根据第⑤段“他是以长生术弘扬道教的活神仙罗真人的首席大弟子”,⑪段“梁山需要公孙胜这样本领的人,否则就无法应付高廉辈的挑战”,第⑨段“待公孙胜真有派用场的机会,大战高廉,水浒已经写到第五十四回了”等内容,我们可以尽量押后与高廉、樊瑞辈比拼的情节,和到山寨真正需要一个法师型头目时,才安排他首次亮相。这样一方面智取生辰纲这一回就不会矛盾百出。另一方面在前面的回目中可让其他头目有表演的机会,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还可在应对高廉这一会妖术的对手时,让梁山有了胜的可能,也让公孙胜有了露脸的机会。由此概括即可。五、(2023·江苏镇江·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①文学界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虚构故事,把故事编得好看就够了,似乎越来越少有人提及文学语言。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文学作品对语言的不讲究。加上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得文学语言渐有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之嫌。对叙事文学而言,构思故事当然是必需,但故事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语言是文学的全部肌体,是文学的活的灵魂。②文学之美首先体现为语言之美。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使用的方家。作家贾平凹每天练笔,三五个句子,随想随写。其实文学语言就是这么积淀来的。语言积淀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文学经典。对于有志于文学者来说,读文学经典,关键在品出语言的味道、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感。③古往今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一开头就能见出作家语言功力的高低和语言风格的取向。譬如鲁迅的《故乡》,开头一段写景,即用了大量具有拟人化特征的词组:深冬、阴晦、冷风、呜呜作响、篷隙、苍黄、荒村、活气、悲凉。这寂静的荒村,马上就活起来了,具有了某种人格化的特质。鲁迅的语言体系,是对绍兴官话和现代白话的融会与改造,虽已属纯然的现代白话,但这白话,并非一般的俗语和口语,而是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了的文学语言。鲁迅对现代白话进行了文学的塑造,并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语言范式。④与之相异,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长于情景跳跃式和时空交错式的语言。《百年孤独》的开篇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荒诞式的情境:“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尔克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在一句话中呈现,以这种荒诞叙事为开端,奠定了《百年孤独》整个的文学基调。此种突兀的文学语言,在《百年孤独》中比比皆是。⑤文学大师就好像建筑巨匠,一定对语言有一种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反观我们的语言态度,一个越发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文学语言乃至生活语言,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贫乏、干瘪,汉语本身的简洁之美、音律之美和灵动之美,已然十分难得。比如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汇,今天的文学作品中,一般只有三五种,而在古代汉语中,则有数十种之多,诸如睨、瞟、瞄、眨、瞪、眺、睬、瞥、盯、睹、瞭、眦、瞋、眴、睇、觑等等,且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业公司股权交易协议书
- 2024年商业推广:合作活动合同
- 家用电器安装接线的规范方案
- 2024年公益捐赠与使用协议
- 中学外语教师培养与考核方案
- 2024年亚洲区域采购合同
- 2024年修订版: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年专业软件定制开发服务合同
- 2024年拉萨客运从业资格证试题下载电子版
- 2024年滁州申请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和答案
-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这些是大家的-部编ppt课件
- 《矿山机械设备》复习题
- 冷库工程特点施工难点分析及对策
- 中国古代楼阁PPT课件
- 排舞教案_图文
- 简单趋向补语:V上下进出回过起PPT课件
- 超声检测工艺卡
- 公司“师带徒”实施方案
- AP1000反应堆结构设计
- 《内科护理学》病例分析(完整版)
- 5GQoS管理机制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